4.3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3课时,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章节包括:如何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列式计算和解答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难点是培养学生读懂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例题讲解:选择一个典型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通过讲解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一个例题后,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4.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包括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提示和注意事项。
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题目。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3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教学内容:课本第97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3.使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增强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主动、独立的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分钟)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列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典型题练习。
(10分钟)生活常识详细问题了解下!1.自主练习单。
(1)将A B C D 4本不同的书放入书包,最少放一本,最多放4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列举)(2)22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大船和小船两种,每条大船可坐4人,每条小船可坐3人。
有几种不同的坐船方法?(每条船不能有空位)2.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怎样理解“最少放一本,最多放4本”?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3.全班交流,纠错。
导学要点:通过本环节典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例举在解决问题中是重要性;及列举时要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
三、多层练习(17分钟)这二哈媳妇,村里人都知道,骂二哈时向来就像骂孩子,左一句“砍脑壳”,右一句“砍脑壳”。
只因这二哈愚钝,人前又说不上话,是村里人公认的“哈宝”(傻子)。
每年评工分时,一般的正常男劳力都是十分,而二哈只能评九分。
在女人心里,总觉得憋屈。
男人窝囊、自己委屈。
其似乎,男人窝囊,女人便强悍。
这二哈媳妇,做事向来风风火火,从来不输男人。
能干,也肯干,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自嫁过来以后,便一直被队上选为妇女队长。
其实,村里同龄的男人们,一直都羡慕二哈,都说二哈走了“狗屎运”了,他们哪一个不比二哈强,却偏偏让一个“哈宝”,取了个能干媳妇。
而他们,却有人还打着单身。
二哈的媳妇叫七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4.2第3课时 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动态生成,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小朋友,老师了解到在炎热的商场里一些电器量较大的商品的销售情况,你们认为他们的销售情况会怎么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空调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属于大众化商品,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而学习机是高科技产品,对学习有用;护眼灯是比较新颖的产品(课件出示例4:销售清单)【进行新课】1.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1)哪种商品最贵?(2)哪种商品最便宜?(3)如果三种都买需要多少钱?(4)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2.解决问题。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
(1)如果三种都买需要多少钱?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8+225+166=(2)应该准备多少钱呢?你是怎么估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方法一:558+225+166=(949 )(元)。
这种方法虽然是最准确的,却不是最好的,因为买东西不可能提前知道价格,所以我们买东西只能估计个大约数,这就需要估算。
方法二:560+230+170=()(元)。
(把558看作560,把225看作230,把166看作170,一个多看2,一个多看5,一个多看4,因变化都很小,使结果与准确结果取接近)(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估算过程,说说估算的一般方法。
第3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三)(教案)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三)(教案)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精品】第3单元第3课时(教案)冀教新课标版(2014秋)-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用加减乘除混合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三),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用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电视机场3天生产电视机108台。
照这样计算,完成900台电视机需要多少天?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等待1分钟)学生:先算按半个月里有几个三天……108÷3=36(台)900÷36=25(天)答:需要25天。
学生:列成一个算式:900÷108÷3)=900÷36=25(天)答:需要25天。
师:同学们看来可以解决一些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了,那么,我们这节课接着探究一些生活中含有加减乘除混合的四则运算实际问题,看看如何去解决。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数学的数字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解决问题(三)》。
探究新知教师: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亮亮有9本。
红红有5本。
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一下。
(3分钟讨论时间)学生:把两个人的书本加起来。
(9+5)÷2=7(本)9-7=2(本)答:亮亮要给红红2本书。
学生:我是这样算的,把亮亮比红红多的本书除以2。
9-5=4(本)4÷2=2(本)答:亮亮要给红红2本书。
教师:嗯,同学们的做法都非常棒,那一双手套和一双袜子的价钱各是多少元?起来看看怎么列出得出这个式子。
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教师:小博士给了我们提示,让我们一起读一下。
4.3第3课时利用线形示意图解决问题课件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01】
3.王经理到襄阳出差带回襄阳特产孔明菜若干袋,分给朋友 们品尝.如果每人分5袋,还余3袋;如果每人分6袋,还差3袋, 那么王经理带回孔明菜多少袋? 解:设有x个朋友. 根据题意,得5x+3=6x-3. 解这个方程,得x=6, 所以5x+3=33. 答:王经理带回孔明菜33袋.
4.某工人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 44个就比任务量少加工20个,如果每天加工50个,那么就超 额加工10个,求计划加工的天数.
几种不同的事物
方式1 方式2
工效 5 4
人数 x x
产量 5x 4x
等量关系: 计划总数 = 计划总数
计划数 5x-9 4x+15
涉及第一列事 物的相关量
获取新知 问题1: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 么比计划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了15个, 小组成员共有多少名?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
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相式1
5x
计划总数
方式2
4x
15个
线段图也是一种帮助理解题意的辅助手段 优势?
9个
非常直观!
解:设该小组共有x人. 根据题意,得
5x-9=4x+15. 解这个方程,得
x=24. 5x-9=111. 答:该小组共有24人,计划做111个“中国结”.
解:设计划加工的天数为x天.根据题意,得 44x+20=50x-10, 解得x=5. 答:计划加工5天.
课堂小结
知识点一 画线形示意图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线形示意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具体问题中 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 它是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图形的再创造、再演示过程.线 形图具有以下优势:(1)有利于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2)有利 于把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显性化;(3)有利于找出数量间的 对应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第3 课时解决问题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师归纳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h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二、查漏补缺训练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
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运用。
•难点: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复习前面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引入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给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2.教学资源:课件、黑板、教辅书籍等。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认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做好听课准备。
四、教学过程1.复习与导入(10分钟)–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呈现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2.教学主体(30分钟)–引入生活问题,例如:小明家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想法。
–展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解答,然后互相交流答案。
3.操练与拓展(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创作类似的问题,然后向其他小组提问。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结束与复习(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问题展开,通过引入生活问题和让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多耐心和引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正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步骤: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合作学习七、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写一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升学业水平。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3课时 解决问题 (4)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32例5,完成教科书P32“做一做”和P33“练习六”中第1题。
▶教学目标1.了解连续两问的问题结构,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通过解决有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连贯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兴趣小组吗?(喜欢)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呢?【学情预设】有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也有参加篮球兴趣小组的……师:同学们的兴趣真广泛,那篮球兴趣小组和舞蹈兴趣小组想请你们帮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出示课件)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第(1)题可以求女生有多少人,第(2)题必须知道女生的人数。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能总结一下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至少需要几个已知的条件吗?(两个)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能干,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也想请大家帮他们解决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32例5。
引导学生多形式看图、读题(默读、齐读、指名读)。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师:要解决的问题有几个?【学情预设】两个,分别是“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师:想一想,这和我们刚才帮篮球兴趣小组和舞蹈兴趣小组解决的问题一样吗?【学情预设】前面解决的都只有一个问题,而现在有连续两个问题。
师:所以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计算;- 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解决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学生将:- 学会如何在团队中沟通和协作;- 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策略和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 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内容1.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解析: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4. 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1. 问题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解析(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问题,学会分析问题;2.锻炼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3.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数学问题;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难点•分析问题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2.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3.辅助教学资料:题目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5本书,小红有3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第二步: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讨论并解决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展示讨论成果(10分钟)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四步:引导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组的解决方案,分析优缺点,引导学生记录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五步:操练训练(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类似的问题给学生练习,让他们独自或小组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六步: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并在家中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偏见较大,教师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固有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以上是4.3《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课时3)教学建议冀教版(最新整理)
《解决问题(课时3)》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建议:◆生产电视机问题1、教师口述问题背景以及“3天生产108台电视机”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1),并强调“半月按15天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重点关注丫丫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讨论一下“15÷3=5”算出的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算出的“59表示15天中有5个“3天”,也就是说15天可以生产5个108台电视机。
如果学生想不到这种算法,教师要给予介绍.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把丫丫的算法列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里求的是什么。
5、提出问题(2),让学生讨论一下“照上面的生产情况”是什么意思,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6、交流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果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练一练第1题,提示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再自己解答问题。
交流时,关注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答案:(1)225套(2)8天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答案:(1)425箱(2)8次第3题,学生自主解答,再交流.答案:110平方米第4题,交流时,要特别关注第(2)题计算的结果。
答案:(1)154÷7×4=88(千克)(2)800÷88=9(天)……8(千克)第5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按月估算:用8月份节约用水吨数乘3。
(2)按天计算:先算出7、8、9三个月一共有多少天,再算出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然后相乘。
4.3用方程解决问题(3)
行驶 48 千米.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 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 25 分钟, 两车相向而行, 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1.由例题的条件引出以下问题. (1)若慢车早出发 1 小时,问快车出 发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怎样列方程? (由学生回答) (48x+48+72x=360) (2)若快车上午 9 点 30 分出发, 慢车 上午 11 点出发, 问几点钟两车相遇? (由学生回答) (设慢车出发后 x 小时两车相遇,则 72×1.5+72x+48x=360)
由学生审题并 找出已知量、 未 知量及相等关 系.
例„
„„ „„
作业布置 课后随笔
P102 利用示意图进行分析是继列表格法之后解决问题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示意图帮 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教学时,可多找一些实 例去分析,让学生切身体会示意图的作用
利用示意图进行分析是继列表格法 之后解决问题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示 意图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相 互关系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情境创设 1、 2、
慢车每小时行驶 48 千米, 快车每小时行驶 72 千米. 未知量:两列火车同时相向开出, 多少小时相遇? 画示意图,直观寻找数量关系. 相等关系:慢车行程+快车行程= 两站间的距离. 解: 设两车行驶了 x 小时相遇,则慢 车行驶了 48x 千米,快车行驶了 72x 千米,根据题意,得 48x+72x=360, 解方程 120 x=360, x=3. 答:两车行驶了 3 小时相遇. 而后转化为与(1)问完全相同的 情况.画出示意图,寻找数量关 系. 解:设慢车行驶 x 小时两车相遇, 则慢车行驶了 48x 千米,快车先 解这个方程,得 120x+30=360 120x=330 答:慢车行驶了 2 小时 45 分钟两 车相遇. 例 2:„„
4.3用方程解决问题(4)
学生积极思考。口头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情境创设
1、
2、
例1:……
……
……
例2:……
……
……
习题……
……
……
作业布置
P102
课后随笔
课时结构构思:呈现问题情景——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引导相关经验和认知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习过程,达成深层理解——呈现新问题,思维拓展,促进知识的应用与整合.行程问题中三个量的关系学生印象深刻,分析问题重在理顺三者的内在关系,抓住其中的一条线索路程(或时间或速度)找相等关系,这是解题的关键
2.甲、乙两人住处之间的路程为30千米.某天他俩同时骑摩托车出发去某地,甲在乙后面,乙每小时骑52千米,甲每小时骑70千米.经过多少时间甲赶上乙?
3.甲、乙二人相距40千米,甲先出发1.5小时乙再出发,甲在后,乙在前,二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甲出发后几小时可追上乙?
其次,在启发学生寻找题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时,指出: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一圈(即400米).
1、甲、乙两人练习100米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若甲让乙先跑1秒,甲经过几秒可以追上乙?
2、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先走1.5小时;乙骑自行车,乙走了50分,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问乙每小时骑多少千米?
2.追及问题以及上节课学习的相遇问题,都可称为行程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审题后,要正确地画出直线形直观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寻找相等关系,布列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
3.在行程问题中还有求两车相距问题,慢车在快车之后行驶中的相距问题;顺流、逆流与船速水速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课下结合课本上一个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精编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第03课时 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创设情境,铺垫孕伏【设计意图:创设超市的情境,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复习表内乘法,有利于对旧知的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一、热身活动,快问快答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门口的文具店开业了。
看,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出示课件文具店图片)大家想去吗?可是文具店的阿姨想考考大家,想进文具店买东西的小朋友就要先把手中票上的积说出来,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你们有信心吗?(教师发票,学生开火车说出两个数相乘的积,后边的随之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依此类推)7×6= 8×3= 6×8=2×8= 5×8= 4×8=5×7=7×8=6×7=4×5=8×8=7×7=2.引入课题看来同学们2~8的乘法口诀已经学的很扎实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乘法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一:学会筛选有用信息,理解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并深入挖掘这些信息的含义,初步理解物品单价的意思,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作铺垫。
】一、观察主题图1.收集信息师:祝贺大家顺利进入超市。
先到文具柜台前去转转吧!(课件出示文具柜台场景)师: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钱。
生2:笔袋8元,橡皮2元,铅笔3元,日记本4元……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问题吗?“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生:“笔袋8元”就是一个文笔袋的价格是8元。
师:这位同学补充的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能把信息说得完整些。
谁再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发现问题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追问:图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二、筛选有用的信息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已知:1个笔袋8元,要买3个笔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难点1.让学生切实理解“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4》第3课时;2.教具:纸张、铅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解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二、学习新课1.老师呈现本节课题目:《4》第3课时解决问题;2.老师讲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老师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老师引导讨论各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三、巩固拓展1.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组合作,找出多种解决方法;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3.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讨论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四、课堂小结1.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鼓励学生课后多实践、多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设计一个小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思路;3.复习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案;2.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 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案,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 教案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3.3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解决问题⏹教学提示本节《解决问题》教材借助“电视机问题”来教学。
开始出示电视机厂生产情况和问题(1),要帮助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把两个算式改成一个综合算式,并交流改写的过程和结果。
其中,丫丫的算法:先算半个月里有几个3天,所以列综合算式时,要添加小括号。
问题(2)的教学,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时如果学生自己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给108÷3加小括号,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
2、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
2、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含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旧知铺垫、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新知之前,先做几个练习,预热一下自己的思维。
(课件出示或板书)1、计算下列各题。
528÷24×3354×3÷18840÷28×3572×12÷27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记录存在的问题。
(2)请四位同学板演。
(3)全班反馈,教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简要讲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学生能够理解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列表等工具,帮助理解问题及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解决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能够体验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问题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际问题案例,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小组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材P45,例3)
数量
货币名称
欧元韩元港币
1万元人民币1304
1元人民币171.806
10元人民币11.342
1000元人民币
二、1g羊肉含蛋白质0.18g,脂肪0.142g,1kg羊肉中含蛋白质、脂肪各多少克?
三、一名7岁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0.8g钙,100天大约需要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四、一种花生,每100kg能榨油39kg,1kg花生能榨油多少千克?1t花生能榨油多少千克?
五、
一共要生产1万个这样的零件,没有达到一等品标准的大约有多少个?
六、(原创题)人们常选用吊兰净化室内的空气。
据调查,一盆吊兰能够吸收空气中0.53kg的一氧化碳和0.096kg 的甲醛。
100盆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多少千克?1000盆吊兰能吸收甲醛多少千克?
七、如图是一个游泳比赛的标准游泳池平面图,它是按照实际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画出来的,标准游泳池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
二、1kg=1000g0.18×1000=180(g)0.142×1000=142(g)
三、0.8×100=80(g)80g=0.08kg
四、39÷100=0.39(kg)1t=1000kg0.39×1000=390(kg)
五、10000÷100=10095×100=9500(个)10000-9500=500(个)
六、0.53×100=53(kg)0.096×1000=96(kg)
七、0.5×100=50(m)0.21×100=21(m)50×21=105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