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一回报不平衡的中介效应检验
压力感
耗竭
压力感
不平衡
不平衡 压力感
耗竭
耗竭 不平衡
五、研究结果
2.2 前因变量对讥诮的影响
五、研究结果
从表2 中我们看出,个体每日报告的压力感及努 力和回报之间的不平衡对于讥诮有着显著的正 向预期作用,但后者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说 明压力感对讥诮的正向影响在不同个体内高度 相似或者相同,不依赖于个体自身因素,而不 平衡对讥诮的作用则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自 足资源对于讥诮没有显著的预期作用,但存在 着个体差异,及依赖于个体因素的影响。
五、研究结果
2.3前因变量对职业效能的影响
五、研究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只有自足资源对于职业效能 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期作用,回归系数为0.5721, 且不存在个体差异,说明自足资源对职业效能 的正向影响在不同个体内高度相似或相同,不 依赖于个体自身因素。
五、研究结果
2.4耗竭的中介效应检验 耗竭在压力感与讥诮间的中介作用的检验:
四、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均为重点高校的教师,由参加一个普查 性的调查研究的被试中征召得来,通过自愿报 名选取。反馈信息愿意参与追踪研究的教师共 计32人,实际参与研究的共计25人,最终完成 追踪的共计22人。有效被试中,男性7人,女性 15人;平均年龄37.1岁;文科13人,理科9人; 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助教及以下5 人。
一、简单介绍
日记的形式:“日记”一般是结构化的, 被试需要回答的是研究者设计好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被试 当时的反应。
一、简单介绍
测量内容:它测量的是被试身上正在发生 的经历和体验,记录的是被试当时或当天 的情绪、行为或思想。 数据分析方法:多采用多层线性模型 (HLM)和混合线性模型(Mixed Model)进行 统计分析。
二、问题的提出
纵观这类研究,多是通过数据的分析来 进行事后验证,一是缺乏先验假设,二是 没有考虑其他变量在其间可能起到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使用解释风格来对枯竭的内 部发展过程进行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4、职业枯竭的研究方法 在枯竭研究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多为使用问卷测量的横断研究设计和简单 的重复测量。无法真正看出所关心的变量 随时间变化发展的动态趋势。为了克服横 断研究及简单重复测量的不足,研究采用 “日记”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
五、研究结果
五、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耗竭与讥诮对职业效能均无 明显预测作用,且不存在个体差异。这不 符合假设预期,但与职业效能的“分离说” 一致。另一方面,耗竭对讥诮存在显著预 测作用,且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假设是由 于个体所持的解释风格不同导致了这种个 体差异,因此将使用解释风格这一个体变 量作为自变量建立第二层的回归方程来解 释个体之间的差异。
五、研究结果
耗竭在不平衡与讥诮间的中介作用的检验:
首先,不平衡对讥诮的作用显著(=0.25,P: 0.032);其次,不平衡对耗竭的影响显著 (=0.65,P=0.002);耗竭对讥诮的影响也显著 (=0.23,P=0.007);最后,加入耗竭作为自变 量之后,不平衡对耗竭的影响变得不显著 (=0.12,P=0.232)。因此,说明耗竭在不平衡 与讥诮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3.职业枯竭内部维度及关系的以往研究 目前职业枯竭领域最权威的是Maslach 提出的三维度枯竭模型,即枯竭是耗竭 (Exhaustion)、讥诮(Cynicism)和职业效能 降低(Reduced Professional Efficacy)的表现。 对于这三者的关系众说纷纭。
二、问题的提出
3.1诸多学者认为是耗竭——讥诮——职业 效能降低三者随时间渐次发展的过程。
3.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陈仲庚1983年主持修订的中文版成人艾森克 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版本中的“N(神经质)分量表”,共有24个 题目。
wenku.baidu.com
四、研究方法
4、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以电子邮件收集电子版的日记资料,使 用SPSSl3.0进行数据整理,使用多层线 性模型(HLM5.05)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
二、日记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通过对同一问卷的多次测量可以观测 出变量自身细微变化的规律。 (2)被试在当晚回忆当天白天发生的事情, 减少了被试在回忆过去很久的事物时由于 遗忘所造成的误差。 (3)日记法问卷中的题目相对简洁,避免了 由于题目过多造成被试的厌倦和反感。
二、日记研究的优缺点
缺点: 由于日记法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每日进行 反复测量,工作量相对较大,研究者在调 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以确保问 卷的有效性。
日记研究(Diary study)
主要内容
一、简单介绍 二、优缺点 三、案例
一、简单介绍
定义:日记研究(diary study)是一种通过在 一段调研时间内被试重复测量的结构式自 我报告来获得数据的研究方法。换句话说 日记研究就是指在一段调查期间内,要求 被试者每日完成一份相同的问卷,用以调 查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的方法。 日记研究通常是两周。
三、研究假设
5.2关于枯竭内部发展过程的假设提出
假设:耗竭是枯竭三维度中首先发生的,之后 个体会对此负性事件进行解释。不同类型解释 风格的人耗竭之后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外部归 因型的人将坏事归于他人,这是一种防御,防 御的结果是认为造成自己耗竭的是他人,因此 会与他人和工作疏离,即讥诮的表现。内部归 因型的人将坏事归于己,认为耗竭都是由于自 己的责任,因此会导致自身的职业效能感下降。
二、问题的提出
2.4一些研究者着眼于个体自身,认为神经 质、外控、低坚强性、A型性格等才是枯 竭的起因
二、问题的提出
综合分析现有的理论模型,缺乏一个 从环境、个体及二者交互的角度出发来解 释枯竭原因的整合性模型,研究拟吸取各 模型的精华,将其整合,试图对枯竭的产 生过程进行较为完整的解释。
二、问题的提出
二、问题的提出
日记研究就是指在一段调查期间内,要 求被试者每日完成一份相同的问卷,用以 调查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的方法。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5、研究问题: 5.1 从环境和个体综合作用的角度来研究职 业枯竭的原因是什么? 5.2 从解释风格的角度探讨职业枯竭维度的 内部关系是什么?
三、研究假设
五、研究结果
研究使用两层线性模型来处理数据: 第一层:时间、压力感(被试每日报告的压 力值)、努力一回报的不平衡(被试每日报 告的努力程度和回报程度的比值)、自足 资源(被试每日报告的自尊水平和能量感 受的平均值)。 第二层:被试的性别、年龄、学科、职称、 神经质分数、解释风格分数。
五、研究结果
三、案例
日记式追踪研究高校教师职业枯竭的 产生原因及内部关系 王芳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探新》
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一、研究的目的
目前职业枯竭的产生机制众说纷纭以 及内部发展过程尚不清晰。本研究想在原 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职业枯竭产生的原 因和内部关系。
压力感对讥诮的影响显著(=0.29,P=0.006); 其次,压力感对耗竭的影响显著(=0.91, P=0.000),耗竭对讥诮的影响也显著(=0.23, P=0.007);最后,加入耗竭作为自变量之后, 压力感对耗竭的影响变得不显著(=0.15, P=0.440)。因此,说明耗竭在压力感与讥诮之 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
3.2一些实证研究发现,耗竭和讥诮两个 维度总是相关很高,结合得很紧密,而它 们与职业效能则相关很低。
二、问题的提出
3.3 只有耗竭是最关键的表现,其他两个 维度只要存在其一便可判定为枯竭。
二、问题的提出
3.4 Moore(2000)曾经提出运用解释风格来 探讨三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比大五一 类的人格变量,解释风格是具有认知特征 的人格变量,它能体现出人与环境的交互 作用,又能代表个体差异
四、研究方法
2、研究过程 第一步:获得知情同意 第二步:解释实验过程 第三步:发送报告文档及要求 第四步:测试(十个测试点) 第五步:收集被试信息及神经质测量和解释 风格测量(最后一个测试点)。
四、研究方法
3、研究工具 3.1 日记
研究用于被试进行自我报告的“日记”测查 了所要研究的主要变量,包括因变量:枯竭的 三个维度(耗竭、讥诮、职业效能);自变量:工 作要求(压力事件)、付出、回报、自足资源(自 尊和身体能量)。所使用的项目为相关问卷在前 期研究中载荷最高的两道题。要求被试在0到10 的ll点量尺上评分。
四、研究方法
3.2 解释风格问卷(ASQ)
解释风格借鉴Peterson等1982年编制的《归因 风格问卷(AsQ)》的反应模式,编制4个大学教 师常见的与工作有关的负性事件。要求被试想 像该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然后写下一个造成 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接着回答关于内外 部归因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二、问题的提出
1、职业枯竭的定义: 职业枯竭:(job burnout)是一种与工作 有关的心理、情绪及认知上的疲惫状态。
二、问题的提出
2、职业枯竭的成因的理论 2.1工作要求——控制(JDC)模型和工作要 求——控制——支持(DCS)模型
这两种模型认为枯竭的起源是外部环境
二、问题的提出
2.2资源守恒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COR)认为枯竭是由于个体拥有的 资源丧失 2.3 努力——回报不平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m)模型认为枯竭是由个体的 付出与收益之间的不平衡导致
五、研究结果
3、枯竭三维度的关系 3.1考察枯竭三维度之间的关系 因为假设耗竭对讥诮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对 职业效能存在负向预测作用,且具有时间上的 继发关系。因此在此进行一个交叉滞后回归分 析(cross一lagged regression analyses)与多层线性 模型的结合分析,分别以时间t的讥诮和职业效 能为因变量,时间t一1的耗竭为自变量建立不包 含第二层变量的随机回归模型。此外,还为了 考察讥诮和职业效能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也检 验讥诮t—l对职业效能t的模型
五、研究结果
以表2中检验显著的回归系数做因变量,用个体变量— —性别、年龄、学科、职称、神经质做自变量建立第二 层回归方程来解决个体之间的差异,但结果表明:性别、 年龄、学科、职称、神经质等均不是造成不平衡与讥诮 之间、自足资源与讥诮之间关系出现个体差异的因素。 综合来看,压力感和不平衡对讥诮存在显著正向预期作 用,而自足资源最讥诮无显著影响。
五、研究结果
2、枯竭三维度的前因分析 分别以耗竭、讥诮、职业效能为因变量, 以压力感、努力——回报的不平衡、自足 资源作为自变量,先建立不包括第二层变 量的随机回归模型。
五、研究结果
2.1前因变量对耗竭的影响
五、研究结果
压力感及不平衡对耗竭的显著正向预 测作用,但自足资源对耗竭的负向预测作 用没有得到验证。
1、关于职业枯竭的原因的假设提出 个体所拥有的资源作为应对工作要求的 重要资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求资 源,即金钱、晋升机会等必须由外界提供 的;另一类为自足资源,即个体本来就拥 有的自尊、身体能量等
三、研究假设
假设: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三 条途径:第一,工作要求直接导致枯竭; 第二,为完成工作要求,个体需要付出努 力,相应地也会获得外求资源,个体对努 力和所得外求资源进行是否平衡的评价, 若不平衡,则会导致枯竭;第三,工作要 求会带来自足资源的损耗,导致枯竭。
1、枯竭三维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别对耗竭、讥诮、职业效能建立三个线性增 长模型。结果表明,耗竭、讥诮、职业效能三 个维度在测量的时间段内的平均水平(截距)分别 为11.3428,7.0185和11.9924,且存在着显 著的个体差异,即在这一段时间内,每个个体 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时 斜率系数不显著,且不存在个体差异,说明枯 竭三个维度在测量的时间段内并未随时间发生 单调变化。这和研究的预期是一致的,即个体 的枯竭程度与时间无关,而其他前因变量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