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下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相关问题。其实呢,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样的提法,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中的。那究竟什么叫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实我们说的就是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着与其他阶段所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需求、发展环境、发展状态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一些不同就构成了这一个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现在谈的这个“阶段性特征”,主要定位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所以,今天我们就共同讨论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跟过去既有很大不同又有密切关联的发展特征。科学认知、深刻把握、正确应对这些发展特征,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重大意义的。
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就是第一部分内容要回答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30年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与方式。中国社会要想继续往前走,必须审时度势,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积极地去面对。总体来说,有五个方面的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结构日益多元。
所谓社会结构,就是社会中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中的分布状况。在改革开放以前啊,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当时的中国社会结构是很单一的,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而知识分子阶层属于工农阶级的一部分。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说到底就两大阶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群体。虽然事实上也存在一些其他阶层的残余,但在社会政治领域里是不被予以承认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只要把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的事情办好就行了。而且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是计划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解决两大阶级的生活和
发展问题应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阶级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和对立,因为他们的利益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所以这两个阶级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特别强调高度统一,当时中国人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蓝颜色的。外国人到中国来一看,像是蓝色海洋,就说中国人是蓝蚂蚁。为什么是偏偏叫蓝蚂蚁呢?大家都知道,蚂蚁就是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而当时中国社会的高度组织纪律性恰恰就是来源于社会结构的异常单一。
改革开放20多年后,中国社会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说,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比如民营企业家阶层、职业经理人阶层、科技经营者阶层等等。这个讲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个说法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在中央文件上正式承认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这个提法出现的意义应该说还是非常重大的。
2002年修改《宪法》的时候,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关于“人民”的定义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2002年之前的《宪法》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指的是谁呢?指的就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人士。那到了2002年的《宪法》里面,人民的内涵被扩充为工人、农民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新兴社会阶层等社会主义建设者。别看只是几个字的差别,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低估这种说法的背后体现出来的一种变化。这个提法确定之后呢,中国社会的状态也开始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前些年东南沿海闹民工荒,这是因为20多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一直都是很低的。按理说,一个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应该随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到相应的提升。而20年来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那是相当快的,但工人的工资水平却一直提高不起来。为什么提高不起来呢?因为东南沿海的那些企业主要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的主要竞争优势就是这个廉价的劳动力,如果给工人加了工资,那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所得的利润就相对减少了。这种状况如果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前那是不可想象的,谁敢对工人兄弟不好啊?你这个企业还想不想办下去啊?政府一声令下,说加多少你就得加多少。但是现在我们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那就不可能那样做的了。因为劳动力的价格也是要接受市场的调节的。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政府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再向民营企业家们施加这样
的压力了。因为那些民营企业家会说,啊,这个工人和企业家对你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你政府来说,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逆让我们给农民工一月加100块钱,农民工的日子是好过了,可是我们活不下去了呀,怎么办?虽然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之间应该是没有根本冲突的,不同阶层可以有机结合、互相融合,但是真的到了具体的经济政治实际中就不再那么简单了。因为事实上它是有冲突的,甚至个别时候还是比较强烈的冲突。
那面临这些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只能靠兼顾、靠协调,再也不能搞一刀切、清一色,因为当今社会的社会结构已经是多元化的了,每一个社会阶层也都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你看现在大家说“团结”这个词的已经少了,可是说“和谐”这个词的比比皆是,因为照我的理解,团结那是要建立在有着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这样大家就可以紧密无间地走到一起;而和谐呢?和谐是承认每个群体都有着不同的利益,大家彼此之间要互相地磨合,互相地妥协。(团结和和谐的图片对比)
(二)社会需求逐渐提升。
我们可以说,经济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得人民群众摆脱了贫困、跨越了温饱,实现了小康,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但是在我们刚刚满足于和陶醉于经济建设取得这么重大成就的同时,突然间发现有种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百姓对政府好像越来越不满意了,越来越不买账了,抱怨的情绪越来越大,叫苦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有一个地方,干群关系一度特别紧张,搞调研的同志就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希望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从县委书记到乡镇书记乃至村干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现在的老百姓都太没有良心了。调研人员就让乡镇干部找几个最没良心的百姓,想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个没良心法的。结果那群乡镇干部就有点不乐意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出于不相信干部。我们都知道,搞调查研究就是应该把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人都了解到才对啊。面对调研人员的坚持,乡镇干部不好再说什么。那就找呗,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如果找一些到外面打过工、见过世面的年轻农民,伶牙俐齿,万一说些不好听的话大家都下不了台。于是他就净找那些个没出去打过工、没见过世面的老实巴交的老农民,量他也说不出什么来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