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八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三联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
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
2018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解析(word版)

绝密★启用前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湖北八校2018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评讲

古诗赏析
14:AC. (A “形成对比”错,应理解为为抒写别情作铺
垫 C 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及写诗赞美的豪情。)
15.①上片回忆往事是虚,重逢之际杯酒相倾是实, 虚实结合,表达了对往昔欢聚的怀念,对时光飞逝 的感慨,对友人匆匆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下片整体虚写,通过想象友人到任后的边塞生 活和豪壮心境,表达了勉励友人在边塞施展文武才 干,为国立功的情意。
文言文《萧子良传》
◘ 10 B 【译文: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 以佩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朝拜不用报名,升任 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得很重,对侍从说:“门外应该 有异常情况。” 】
◘ 11 D(“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 ◘ 12 D(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传言。)
具有的担当”。C宾语残缺,应在末尾加上“的反映”。D中 途易辙,可在“孩子自己”前加上“让”。)
19.C ◘ (A“敬谢不敏”是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按句意应 改为“不敢苟同”。B“忝列门墙”属于谦辞,只能适用 于自己。D“钧裁”是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语用主观题 20
①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② 文言文与白话文 有着紧密的联系; ③传承着同一种文化。 ◘ 21(1) ∥ ◘ 展示青春风采,赛出人生辉煌
湖北省八校 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制作人:昌轩
2017年12”于文无据。C “ 进士一科……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无介绍,唐代高 宗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 。D 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 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
◘ 2 B(《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 士科考试的人。) ◘ 3 C( “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表述错,二者在表 述内容、考试时间、考中等次等方面均不同。 )
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逑,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晴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诬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休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休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休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4027e1941ea76e58fa04d7.png)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逑,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晴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诬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休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休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休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湖北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湖北八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湖北省黄石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随州市、鄂州市、咸宁市、黄冈市2018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一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視”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思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2018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4)

2018年湖北省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
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
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
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
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
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
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
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
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
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
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
湖北省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参考答案1.C(曲解文意。
原文说“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以生活为主”,不代表“等同于生活”,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功能,还蕴含了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
)2.B(以偏概全。
选文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二个差别时,并没有列出具体的实例。
)3.D(强加因果。
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
)4.C(“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的表述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应是不仅可以打发时光,还可以从中感受到温暖,这种情绪是积极的。
)5.①作者善用文言词语,如“名者,实之宾也”“依义”“依情”“驻景”“洋洋然”等,古朴典雅,意蕴丰富。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我用照相法,请驴来……只好说声遗憾,作罢”,既写出乡野生活的情趣,又生动幽默地表现作者情绪的变化。
③多用短句,如“坐吃,游观,都是例行之事,可按下不表”,语言简练而富于节奏感。
④语言风格既古朴典雅、含蓄简练又明快风趣,富有情味。
(要求能从词语的使用、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6.作者抒发“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的感想,是由三件“案头清供”得来的:①案头清供作为书案上清雅的物品,是消遣时光的佳品,可以引发“我”思考人生,思索哲理。
②面对案头清供,“我”想起它们来自秋天,来自乡土,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面对案头清供,“我”想起它们来自亲朋好友的盛情赠予,感受到周围人情的温暖,表达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B项“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于文无据。
)8.AD(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B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错,C项“也更重要”属主观臆断。
E项原文说的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不能判断为“未来的趋势”)9.①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昵.(nì) 菁.(jīng)华翘.首以待(qiào)事务繁冗.(rǒng)B.干涸.(hã) 痤.(cuò)疮前倨.(jù)后恭愀.然不乐(qiǎo)C.傀.(kuǐ)儡洞穴.(xuâ) 毁家纾.难(shū) 方枘.(ruì)圆凿D.拓.(tà)片殷.(yān)红泾.(jīng)渭分明自惭形秽.(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赃款告罄木版画言简意赅B.秉承禅联显像管珊珊可爱C.谩骂贻误金刚钻雍荣华贵D.穹庐服帖衍生品一如继往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
那么,_____有一盆腊梅罢,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______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
②词中的越王台、刺桐花、大象等南方风物,使这首词_____着一种南国情调,令人赏心悦目。
词的作者是早期来华的波斯人后裔,汉、波斯文化对他的交互作用,使李珣的词作在西蜀文坛上____。
A.虽然散发充满别具一格B.就算散发洋溢别开生面C.就算荡漾洋溢别具一格D.虽然荡漾充满别开生面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会谈中上级领导指出,我市各级党委在落实‚两个责任‛问题上还存在认识水平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落实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B.‚杨立光油画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展,80余幅有‚湖北油画奠基人‛之称的杨立光生前精品之作展出,展览方表示,这些作品无论是从学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C.该公司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共赢的理念,履行努力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职责,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竭诚为建设湖北作贡献。
D.经在市繁华路段测试,原来1分钟内有19人乱扔垃圾,现在20分钟内仅1人乱扔垃圾,另外车窗抛物率也明显减少,市城管局组织的环境整治活动已初见成效。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白光》开篇就写陈士成看榜,这个连续考了十多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最后精神失常落水而亡。
这篇小说控诉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
B.《红楼梦》中的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
但同时在处世为人上,很懂得退让,她的攒珠螺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也不追究,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C.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比喻论证,有时又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齐桓晋文之事》。
D.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
她的小说《墙上的斑点》充斥着大量的梦呓般的联想,幻觉般的画面,以及大量的议论和抒情,宣扬和贯彻了伍尔夫自己认同的小说理念。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大约在公元前800至前200年之间,在诸多古代文明中,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出了今天我们称为哲学的学问。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注意到了人类精神发展在历史地理上的这种共同性,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概念,将这一时期看作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中国,诞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各派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Buddha),探究了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等哲学思想;在伊朗,出现了查拉图斯特拉创立的琐罗亚斯德教(亦称袄教),将人世生活视为善与恶的斗争;巴勒斯坦出现了以利亚、以赛亚等先知;希腊则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等。
雅斯贝尔斯认为,中国、印度和西方几乎同时产生哲学思想的原因在于:伴随着古代文明的神话时代过去了,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看到了自己能力的限度,在力求解放和拯救的努力中意识到了自己整体的存在及其根本性的问题,于是,反思产生了,思想成为它自己的对象。
在对最高目标绝对的追求中有了对自我和历史的认识,人类创立了赖以生存的世界宗教,迈出了走向普遍性的步伐。
直至今日,向这一历史性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雅斯贝尔斯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的论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尽管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哲学所思的根本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而这些根本问题一旦被人类自觉意识到,就会成为不同民族和地区哲学发展史中反复被研究的共同问题。
雅斯贝尔斯的这个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中西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为例,尽管旨趣、思路、内容、特点多有不同,但是其内在的共同性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哲学所思的根本问题都是天、地、人、神共同构成的世界之存在的本性问题。
这里讲的‚神‛,不是说哲学要塑造一个哲学的神或论证神如何创世,而是要对未知的神秘领域或神学的宗教意识进行哲学分析。
第二,哲学所思的基本趋向都是形而上。
用中国哲学的话讲就是要研究‚道‛而非‚器‛的问题。
为什么哲学研究会追问‚道‛?这与人的理性相关。
康德曾指出,对事物运动变化终极原因和条件追求的形而上学倾向是人类理性的本性。
海德格尔也说:‚只消我们存在,我们就总是已经处于形而上学中的‛。
第三,哲学所思的本质特征都是概念思维。
即使像西方早期哲学家讲的‚水‛、‚火‛、‚数‛,中国早期哲学典籍所说的‚太极‛、‚易‛、‚象‛等,虽然有一些感性的特征,但都已经是哲学的概念。
哲学的这些共同性,是我们将中国和西方的哲学都称之为哲学的学理根据,也是我们可以设想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化的哲学的基本前提。
哲学的这种共同性,是人类文明共同性的重要体现。
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道路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哲学思想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会有自己的不同特点。
节选自《历史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历史》6.下列关于‚轴心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注意到了人类精神发展在历史地理上哲学的共同性,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概念。
B.‚轴心时代‛大约在公元前800至前200年之间,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C.在‚轴心时代‛,中国、印度和西方同时产生了哲学思想,并各自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D.‚轴心时代‛的论述表明,尽管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是哲学所思的根本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西哲学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旨趣、思路、内容、特点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但是其内在的共同性是客观存在的。
B.中国哲学研究‚道‛而非‚器‛,这种对‚道‛的研究倾向形而上学,与人的理性有关系。
C.西方早期哲学家讲的‚水‛、‚火‛、‚数‛,中国早期哲学典籍所说的‚太极‛、‚易‛、‚象‛等,都已经是哲学的概念。
D.哲学所思的根本问题是不同民族和地区哲学发展史中反复被研究的共同问题,是我们可以设想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化的哲学的基本前提。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大体是指先秦的中国哲学思想,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为最盛。
B.雅斯贝尔斯认为,古代文明的神话时代过去后,人类意识到了自己整体的存在及其根本性的问题,在反思中产生了哲学思想。
C.哲学思想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的不同特点,所以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就呈现出多样性。
D.‚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印度和西方的人们常常会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
性疏达,尚气谊,学问该洽。
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
饮酒至数斗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
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
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
‛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
其略曰:‚愿亟诛侂胄及师旦、周筠,而罢逐自强之徒。
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
‛书出,中外大骇。
有旨:‚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
‛右谏议大夫程松与祖泰狎友,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乃独奏言:‚祖泰有当诛之罪,且其上书必有教之者,今纵不杀,犹当杖黥窜远方。
‛殿中侍御史陈谠亦以为言。
乃杖之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初,监察御史林采言伪习之成,造端..自必大,故有少保之命。
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
既至府廷,尹为好语诱之曰:‚谁教汝共为章?汝试言之,吾且宽汝。
‛祖泰笑曰:‚公何问之愚也。
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尹曰:‚汝病风丧心邪?‛祖泰曰:‚以吾观之,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
侂胄使人迹.其所在,祖泰乃匿襄、郢间。
侂胄诛,朝廷访得祖泰所在,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郎、监南岳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回·忠义十》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寓.常之宜兴寓:居住B.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须:等待C.造端..自必大造端:开始D.侂胄使人迹.其所在迹:踪迹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祖泰耿直正义的一组是(3分)①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②论世事无所忌讳③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④乃诣登闻鼓院上书⑤吕祖泰挟私上书⑥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祖泰性情疏旷豁达,崇尚意气,学问广博,擅饮酒,论述当世的事情无所顾忌,以至于有人听到后捂着耳朵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