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与GPII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 (二)接触激活因子
(三)凝血酶敏感因子
(四)其他因子
(一)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
FⅡ、FⅦ、FⅨ、FⅩ: 共同特征: N末端含有γ羧基谷氨酸残基,此羧基依赖 VitK在合成的最后环节转接上去。 合成部位:肝脏
维生素K依赖因子
• II、VII、IX、X
• 维生素K又称为凝血维生素,天然维生素K 有K1和K2两种,人工合成的是2-甲基萘醌 的衍生物。
血小板聚集的机理
• 目前认为有三条途径:1.ADP途径,ADP、 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等均可诱导血小 板释放内源性ADP。后者可引起血小板聚 集。2.TXA2途径:PGG2、PGH2及TXA2 可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但不依赖 ADP途径。3.PAF途径:不依赖上两者。 • 血小板聚集需要GPIIb-IIIa和钙离子、纤维 蛋白原的参与 。
1.胶原暴露,激活内凝系统 2.释放TF,激活外凝系统
3.损伤的VEC促进与 中性白细胞、MO、 TC及Plt的聚集 4.VEC释放的促凝和抗凝物质 失平衡
受损VEC产生: PAF、vWF等凝血因子; VEC产生: PGI2、TM 等抗凝物质
血管结构示意图
血管壁止血作用示意图
2.内皮细胞的作用
血小板膜蛋白的作用
CD49b 与GPIIa复合,是胶原的受体 CD42c 与GPIX复合,vWF受体
CD49f 与GPIIa复合,Fn与层素受体 CD29 与GPIa和Ic复合,胶原Fn受体 CD41a Fg的受体,也是vWF和Fn受 体 CD36 TSP的受体 凝血酶的受体
GPIa GPIb
GPIc GPIIa GPIIb/IIIa GPIV GPV
• 当尽管壁受损时,内皮下组织暴露时,血小 板迅速粘附于受损处,内皮细胞受到刺激释 放:①内皮素;②vWF,促进血小板粘附,保 护F VIII活性,促进F VIII的合成和分泌, vWF纤维连接蛋白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IIb/IIIa结合,诱导血小板的聚集;③PAF; ④TF;⑤F V;⑥PAI,阻止纤维蛋白降解, 有利于止血。 • 继而,内皮细胞释放一些纤溶促进物质,溶 解局部形成的血栓,修复血管壁,以恢复血 管的流通性。
(二)作用:
1.收缩功能:由ET、 PGI-2 、TXA2等调 控。 2.激活血小板:胶原、基底膜等激活。 3.激活凝血系统:胶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 统(FⅫ激活)、TF激活外源性凝血系 统(FⅢ释放) 4.局部粘度增高: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外渗 5.抗止血功能减弱: PGI-2 、 t-PA、 AT- Ⅲ合成分泌减少
骨架与管道系统

血小板细胞器和内容物
(二)血小板的作用
• (1)血小板粘附功能 血小板可直接粘附于血管内皮 下成分,如胶原及弹性蛋白等,亦可通过vWF及纤 维连接蛋白等粘附蛋白介导而发生粘附。 • (2)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参与止血 和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当血小板粘附于血管破损 处或受到凝血酶、ADP等活化剂作用后即被活化, 活化的血小板相互粘附在一起即为血小板聚集。血 小板聚集与GPIIb- IIIa、纤维蛋白原、钙离子有关。
血小板聚集活化诱导剂
• (3)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血小板活化剂可 以直接引起血小板释放反应并引起二相 血小板聚集 • (4)促凝作用 PF3可提供催化表面;完成 因子X和因子II的活化。另外,血小板内 容物中包含有种类较多的凝血因子,血 小板活化释放时,因凝血因子的释放而 加强局部的凝血作用。
血小板的作用(3)
• 肝细胞内质网内合成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无 活性前体,在以维生素K为辅助因子的羧化 酶作用下,将其分子中多数谷氨酸羧化成γ 羧基谷氨酸,易与Ca++在螯合,然后经水
• 维生素K1广泛分布于绿色植物及动物 肝脏中,K2则是人体肠道细菌的代谢 产物,在鱼肉中也较丰富。 • 由于肠道梗阻、腹泻等原因引起脂类消 化吸收不良,或在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 抑制了肠道细菌生成的情况下,易引起 维生素K的缺乏。新生儿肠道 中无细菌, 很少合成维生素K,摄入量也不足,易 缺乏。
• (5)血块收缩功能 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 块收缩蛋白,使血块收缩,有利于创口的 缩小和愈合。 • (6)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能填 充受伤内皮细胞所造成的空隙,参与血管 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能增强血管 壁的抗力,减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
血小板止血功能示意图
Thr mbosis
一. 凝血因子的一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血栓与止血检验
Test Of Thrombus And Hemostasis
血管与止血
(一)结构:
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 胞组成,可产生或释放 ET(血管长效收缩)、 PGI-2(抑制血小板聚 集)、vWF、t-PA、TM、 PAI-1、EPCR、AT- Ⅲ。 2.中膜层:由基底膜、胶 原、平滑肌、弹力纤维 等组成,含丰富的TF、 PGI-2合成酶等。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组 成,起支持和分隔作用
血小板
• 胞体直径2-4um,星形,圆形,椭圆 形,逗点状或不规则形,胞核无,胞 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 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有时血小板 中央的颗粒非常密集而类似细胞核, 如巨大血小板则易误认为是有核细胞。 由于血小板具有聚集性,故骨髓涂片 上血小板成堆存在。


静止期
活化期
粘附
GPIX
CD42a 同GPIb
聚 集
血小板的膜蛋白结构模式图
• 膜磷脂
(2)膜脂质:主要成分为磷脂 组成:鞘磷脂(SPH)、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肌醇(PI)、溶血卵磷脂。 a. 作用:血小板活动时,PS从血小板膜内侧 翻转至外侧,成为血小板第三因子(PF3)。 b. TXA2及PGI2作用:相互拮抗作用,维持动 态平衡 c. 产生PAF
• 血管壁完整时,内皮细胞主要表现其抗血 栓活性,即通过:①产生并释放PGI2;② 产生肝素,并与AT-III结合增强其活性; ③产生TM,并与凝血酶结合激活蛋白C系 统,使Va、VIIIa失活;④产生外源性凝血 抑制物(EPI)和磷脂蛋白结合凝血抑制因 子等以阻止血栓的形成,保持血液畅通。
内皮细胞的作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