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戊戌变法(上课)
戊戌变法(上课)

二、维新变法的兴起
——宣传维新思想
思考:维新派的准备活动有哪些?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二、维新变法的兴起 ——宣传维新思想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时务报》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 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 思想的正面交锋
影响:
时间、地点:1898年,北京 性质: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分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 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 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康、梁等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 A.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 基础; B.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C.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 减少改革阻力; 总之,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 1.兴起——宣传维新变法; 2.发展——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标志:1895、公车上书) 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总结)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 业救国”的倡导、清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 迫。
戊戌变法图文PPT课件

签定。
上书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
法。
结果:失败
历
史
影
响
:
拉
开
了
维
新
变
法
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革
命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康有为
梁启超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刺
激
,
主
张
变
法
维
新
,
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领导人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戊戌变法教学课件PPT

戊戌变法的教训之一是必须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详细描述
在戊戌变法时期,中国的教育十分落后,人才匮乏。然而,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未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 重要性,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人才。这导致了改革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难以实现改革的目标 。
必须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总结词
戊戌变法的教训之一是必须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教育改革者
梁启超重视教育,主张废 除八股文,提倡新学,培 养新人才。
文化贡献
梁启超在文学、历史、哲 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对 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谭嗣同
激进的维新派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 人物之一,他主张激进改 革,推动国家现代化。
《仁学》的作者
谭嗣同的著作《仁学》是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 著作,对后来的思想家产 生了深远影响。
和行会等组织,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改革教育制度,提倡新学
要点一
总结词
改革教育制度,提倡新学是戊戌变法的关键措施之一,旨 在培养现代化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维新派认为传统的教育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 要,因此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推广新学。他们提出了一系 列改革措施,如建立新式学校、引入现代化的课程设置、 推广白话文教材等。此外,维新派还提倡建立师范学校和 女子学校,以培养更多的教育人才和提高女性教育水平。 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民族危机的加深
外来侵略加剧
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 略和压迫,中国的民族危机日 益加深。
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各种革命力量和思潮涌现,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国家主权沦丧
高中历史 教案《戊戌变法》

教案《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方案第七课戊戌变法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及评价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二、康、梁的维新思想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
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
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在学生分析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根源、康有为的思想根源、社会现状等方面思考这一问题。
同时,教师应指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由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的。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显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的优势。
伴随着侵略势力的深入,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政治学说和制度传入中国,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康有为的头脑中。
而其思想的主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康有为主张的仅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变法,而反对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相关的小字内容,并根据此内容归纳论战中双方的对立观点,制成表格。
对照论战的三个问题,启发学生认识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教学课件:第7课戊戌变法

,废除
。变
法失败,仅维持 天,又称
。
戊戌政变 1、维新措施触犯了 顽固派 和 旧官僚 的
利益,遭到 守旧势力 的强烈反对。 2、 9 月 21 日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 ,搜捕 维新派 ,废除 变法法令 。变 法失败,仅维持 103 天,又称 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维新派的软弱与妥协
3.没有发动群众
4、中国的资本主义力量不能与封 建势力想抗衡(根本原因)
1,他献身的 精神对后人 起激励的作 用;
2,维新人士 逃脱后可以 继续斗争.
后来……
• 康梁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民国时期做了 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导师,死于一次失败的 手术。
•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窃夺了辛亥革命的 果实,做起了皇帝梦,最后在人民的讨伐 声中死去。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 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些知识分子 逐渐觉醒,必须要改变现状才能自强。洋务运动,希望 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但甲午中日 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 上不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
强”
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
------
变 者 天 下 之 梁公 启理 超也
康梁为推行变法做了哪些准备?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 等人在北京出版《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为了宣传变法而制 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1897年冬,严复 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 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 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 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 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 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4141

渐渐地,脚下这条石板路已很难再定义为路,随着坡度的增高,大多地方失去了路的形态,更像是一堆一字排列、随便丢弃的乱石岗。然而又的确是一条路,也许曾经是要在这山沟里修一条延伸至 山顶的石板路的,由于雨季水量丰沛,原本靠下滑的力咬合挤压在一起的石条,被一泻而下的山洪冲乱,泥浆变成了润滑剂,修路者只好放弃了进一步的努力。这倒为独辟蹊径的登山者提供了便利,他 们对路本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包括对世俗的人生之路。广东快乐10分群
课件2:第7课 戊戌变法

梁启超逃亡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宣传保皇立宪,主
梁启超
张改革,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回国,参与组织和策划
(号广阶任东级18公新启73,会蒙-1又人 思92号, 想9)饮是 家字冰中 ,卓室国政如主资治,人产活,了文大京反化学图对教,书袁育主馆世和持馆凯学清长复术华。辟研大在的究学学护,国术国组学研战织研究争共究方。学院面社,特19、担别20任是年讲京对,学师中梁牡图国启、书历超受馆史潜聘与文心南北化于开 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非凡成就。1929年1月29月病逝于北京
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 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既无强 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清帝是指谁?
光绪帝
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帝国主义试图瓜分中国和人民的起义反抗
3、总结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月,和梁启
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任
康有为
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百日维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
(1858—1927)清末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设立
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
后为保皇派首领。 回国宣传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 会失败呢?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①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单力薄,脱离广大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②客观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 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历史证明: 通过改良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D. 训练新式军队
2.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 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作业:《金榜学案》
必做:P21-22,1-11题; 选做:P20-21,探究主题 1、2.
一、公车上书
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举人, 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政”的禁 令在上书上签字吗?
二、 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1)创办《万国公报》, 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
(2)组织强学会
三、百日维新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类 别
1898.6.11-1898.9.21
影响
颁布的新法
有利于提高军 队的战斗力。
四、 戊戌变法的失败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 动政变,将光绪幽禁 于瀛台,重新把握政 权,直到光绪帝死。
戊戌政变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 慈禧幽禁中光绪 绪和动的维新变法, 又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 支持,最后为什么会失 败呢?
政治方面
有利于具有维新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 思想知识分子参 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与政权;触犯了 顽固派的利益。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 业。 文化方面
有利于中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有利于西方科 翻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学技术的传播。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参考: 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②没有群众的支持; ③光绪帝没有实权; ④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等。
3.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意义
①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戊戌变法公开课教案

戊戌变法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教训。
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改革事件吗?(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洋务运动,分析其成败原因。
2.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介绍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地位岌岌可危。
(2)讲述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介绍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
(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如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等。
4.讲解戊戌变法的影响(1)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推动了社会进步。
(2)戊戌变法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戊戌变法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2)分析失败原因,如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等。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思考:从戊戌变法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和教训,使学生了解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讲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疏漏,对学生引导不够细致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戊戌变法课堂教学PPT课件

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
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
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不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阶级基础:民族资 产阶级开始登上历 史舞台
Text here
• Supporting text here. • ……
维新派
活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年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11
月
,
康
有
为
、
梁
启
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
第壹部分
背景
经济基础:民族资 本主义初步发展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思想基础:维新思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 涟漪。 草木是 绿的、 山水是 绿的、 棋格般 划分的 田野更 是绿了 ,绿得 干净, 绿得出 奇。漫 山遍野 都是荡 漾着春 意的绿 ,悄悄 地用这 般蓬勃 的绿染 到了我 的心间 。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_4141

麻子爷由于酷爱打麻将,输光了钱,又粜光了粮,才还清了欠帐,却因几囤粮食买光了而气晕了,引发了肺气肿,一命呜呼! 三供一种只赢不输的赌法 李穷的父亲自打跑了老婆,就单身几十年,及至三十年后由病,青黑着面孔,终因医治无效而亡! 贫困,粗野,凶残,仇视,可悲的气氛弥漫的红河湾终于在分产到户后由贫转富的生活而结束了她粗鄙而可悲的历史。 恶邻狠居也抱病而亡,让红河湾世世代代享用了几代人的神水清泉也被山体滑坡埋没了。此后复垦的号角劲吹,红河湾也被轰鸣的机械复垦填平了。 红河湾世世代代的恩怨被一笔沟消,人们又沿新柏油路而重建家园,过起了富足,欢乐而美好的新生活! 红河湾呢? 象死了的人似的,象被埋没的往事似的,只存在在红河湾儿孙的记忆里。 梦中才能回去,梦醒时
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意义
戊戌变法时“家家言时 务,人人谈西学”。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训
课
1、为走救国之路,
反对变法维新,
时
检
测
下诏变法。
慷慨就义。
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2、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 《气节颂》)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 4、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内容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训练新式军队
二份报纸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一个组织
强学会
(一)“百日维新”前的论战:
教材事例: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龢、军机大臣荣禄等问话康有为。
荣 禄:“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 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 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 非变不可!”
自学提纲
• 1、什么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 、内容、目的、结果、影响、代表人物? 2、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有哪些 主要的维新活动?作用? • 3、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戊 戌变法的原因、时间?为什么称戊戌变法?其 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结果?为什么称为百日 维新?性质?影响? • 4、什么是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的指哪些人? • 5、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上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及相应的作用
经济方面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 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 学技术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 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澄清吏治 改革科学,废除八股;鼓励 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 ;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 学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 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
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
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 败 后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创《万国公报》
组织强学会
三次上书 光 绪 帝 光绪帝接见 康 有 为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倡导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光绪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
第三幕:大展宏图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的诏书,宣布变法正式开始。
1.创立《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2.成立强学会-----政 治团体形成
北京强学会遗址
强学会也吸引了一些官僚的赞助和入 会,比如,张之洞和袁世凯也捐钱。 当时,李鸿章也想捐钱两千两,遭到 拒绝,因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名 声太臭。 可见,当时强学会影响力之大。
3.三次上书光绪帝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想象图
1895年春,甲午 中日战争失败,《马 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时,正在北 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 有为和梁启超联络各 省参加科考的举人共 同上书光绪帝,要求 拒签条约,变法图强 历史上称这次行动为 “公车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二幕:精心准备
戊戌变法的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自 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 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第七课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议一议,“贼”指谁?为什 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 所”?这次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变法运动 缺乏群众基础,所以很难成功 谭嗣同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 人,希望唤醒人们的觉醒 说明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推翻腐朽 的清王朝才能摆脱列强的侵略,使国家富强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
公车上书
“公车”指汉代以 公家车马送应举之 人赴京,后世将公 车作为举人赴京应 试的代称。在这里,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 有为组织参加科举 考试的各省举子所 为,因此历史上就 称为“公车上书”。
维新派的活动
1.创办《万国公 报》,后改名为 《中外纪闻》
2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 提出由皇帝出面倡导变法,光绪帝被康有 为的言辞感动,召见康有为,让他全面筹 划变法。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 9月21日发动戊戌 政变,囚禁光绪, 逮捕了维新派人 士,掌握清政府 全权,戊戌变法 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 囚禁在这里。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林旭
戊戌六君子
杨深秀
刘光第
杨锐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意义
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 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 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
课堂练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戊戌变法_教学课件 )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台籍举人多方奔走,上书都察院,反对割台,表示 “宁可为义民,不可为降虏”。
历史小 资料
何为“公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 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 车”代指进京赶考的举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德国在青岛修建的总督府。
德国抢占胶州湾后,大清王朝外患加剧,康有为再次上书,要 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总理衙门传去问话。出席问话的有荣禄、 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光绪皇帝被囚禁于瀛台
1898年9月28日,六君子血溅菜市口。
2.戊戌变法的失败
合作探究二: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能进行103天?
人物故事——为变法流血第一人
政变发生后,有人劝谭嗣同逃往日本,谭嗣同说:“各国变 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牺牲者,此国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选自《戊戌变法史》)
2、(2013年中考题)右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
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
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课堂总结 五个主要人物
两个主要事件
三个重要概念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谢谢
戊戌变法
新知导入
这是哪所大学的校徽?这所大学是在何种背景 下创办的?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揭序幕
公车上书小档案 1.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
2.组织者: 康有为、梁启超
3.内容: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第7课戊戌变法 初二历史ppt课件教案 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二)讲授新课教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训 透过失败的变法,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南洲讲学开新派, 万木森森一草堂。” 万木草堂始建于清 嘉靖9年(公元 1804年),位于广 州市中山三路与中 山四路之间的长兴 里, 1891年康有为 租借“邱氏书院” 作为讲学堂,创办 了万木草堂。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 Nhomakorabea阶级?
熊代表沙皇俄国
肠代表德国
太阳代表日本国 虎代表英国
哈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一、序幕 ——“公车上书” 二、发展 ——政治团体形成 三、高潮 ——百日维新 四、结果 ——失败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
时 间
质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 思想文化上 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百 日 维 新
性
政治上
内
容
意
义
戊戌政变
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 办法。 ③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 ④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 人民群众的支持。
一 、序幕——公车上书 公
直接原因
时
间
车
主要内容
上 书
结
果
重要影响
公车上书失败后„„
(1)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2)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定期集会演讲。
(3)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 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五、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意义及教训:
1、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3、意义:①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 的传播。 ②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③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戊戌变法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课堂小结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 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百日维新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
他在此讲“中外之故救国之法”,广招弟子, 意欲改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培养了梁 启超、韩文举、陈千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变 法人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的策源地。
课前提问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 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在甲午中 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 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 努力?其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