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序幕发展高潮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内容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
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
通过学习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要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板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想一想“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它的破产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新课探究】多媒体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学生齐读目标并根据学案自学本课内容(10分钟)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P33)(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公车上书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图片,播放视频结合自学内容回答: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代表、目的、结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梁与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7、戊戌变法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科目:历史备课教师:八年级全体历史教师主备人: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资料、编改剧本并排练,培养创造力、整理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2、通过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了解戊戌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3、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顽固派的镇压,从而认识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灌的结果。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法指导】1.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由教师截取制作的有关戊戌变法的纪录片,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主要涉及背景、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幻灯片展示课题)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教学设计6: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目的在于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读、写、划、议、记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复习: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创办的当时最大的军火工厂是什么?它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创办的?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导入: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洋务运动并没有是中国富强起来,反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一些人人只是开始探究其中的原因,寻找救国的方法,维新派逐渐形成,为了学习西方,为了救国,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那么,维新变法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看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板书)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目公车上书(板书一、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思考【主动探究】1、公车上书的意思是什么?2、你能给大家讲一下公车上书的经过吗?3、如何评价公车上书呢?【成果展示】5分钟后学生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疑】根据学生展示,以及学生在自学时发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形式解决。
同学们尽管公车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以此为起点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在宣传维新变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翻译外国书籍。
人教版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word教学设计
第7课戊戌变法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戊戌变法,指的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其核心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等史实。
学生已经学过变法,本节课的内容戊戌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已有的教材内容、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记住百日维新的变法内容。
2、分析:了解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掌握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知道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就是指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的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其中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先复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我认为首先推翻清朝统治;必须改革;要发展科学技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实行革命行动。
总结: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甲午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破产。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怎样的努力?二、新课学习(一)公车上书教师:19世纪末,中国又步入一个“乱世之秋”。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社会方面: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学生: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学生:思想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多媒体展示)教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什么是公车上书?学生:“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以示礼遇,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由于康、梁等是举人,这次上书就叫做“公车上书”。
教师:自读课文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原因、发起人及影响学生:时间:1895年春学生:原因:签订《马关条约》学生: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学生: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思考:公车上书有没有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公车上书”没有成功。
作用: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人叫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探索近代中国道路的第二个步骤。
是继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后对思想领域里的一次冲击和碰撞。
虽然想法还不够彻底,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思想领域里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尤其是对戊戌变法内容的理解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
为更好的理解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
为此。
本课我的设计思路是采取四大板块诗词导入、链接的形式。
目的在于追忆历史,激活情感;体验历史,酝酿情感;总结历史,升华情感。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运用图示、图解法,出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的时局图”。
借此图激起学生悲壮的心情。
进而进入第一板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配乐诗朗诵(《无间道3》):“虎门海滩的硝烟还在弥漫,《南京条约》就已割地赔款;圆明园的断垣残壁至今仍在哭泣,北京城却留下了血雨腥风的悲凄……。
”使学生的思绪完全融于音乐,完全融入历史。
而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追忆则增强了其爱国的情感。
水到渠成的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爱国应该从每个人做起,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板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依据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动手动脑完成对维新思想传播的学习。
根据学生的整理,对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政治团体和报刊我采取的是历史和地理知识相结合,运用地图直接展示的办法,使学生产生空间形象直观的概念。
教师进而提问进行维新思想宣传和主张维新变法的是哪个阶级派别。
这一问题设置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本课的难点之一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作出了铺垫。
对于本课的又一难点“戊戌变法内容”的理解。
我解决的办法是在屏幕上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四个方面概括出戊戌变法的内容,然后依据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给出关键词,让学生逐条分析和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
比如:政治方面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的“民”指的是哪个阶层,废除旗人拥有的特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样化繁为简,直接解决了本课对于戊戌变法内容的理解的这一难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育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熟悉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熟悉。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置方式: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腕,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度析、理解、归纳等方式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弄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式: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按照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式。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进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搜集,处置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演出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课表要求: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熟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结果,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展示引发对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发展、高潮和结果等的自学,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理解戊戌变法所产生的影响,并比较与洋务运动的区别与联系;用对比的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与学的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教与学的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戊戌六君子被杀的资料:雨如晦,杀气阴森。
戊戌变法失败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君子”在这里引颈就戮。
当“戊戌六君子”就义之日,京城万人空巷,围观民众水泄不通。
可众多的阿Q们怀里揣着的,却是蘸血的馒头。
行刑过程中,围观的市民百姓纷纷指着六君子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一些看热闹的等不及了,嚷嚷道:“快杀快杀,别磨磨蹭蹭!”自从六君子被逮捕审判,许多此前与他们来往密切的京官噤若寒蝉,多所避忌,就连他们的亲友故旧也深恐株连自己,吓得多日闭门不出。
红墙内的慈禧太后微笑了--她把这场喋血的表演精心安排在菜市口,就是要公开告诉人们,这六个家伙实是罪不可赦,不杀无以平民愤。
而大清子民们也欣然认同了这一判决,目睹这惨烈的一幕后,他们默默地告诫自己乃至子孙:王法无情,谁要想冒犯大清的铁律天条,这些乱党的下场就摆在眼前。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7课戊戌变法活动。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①公车上书;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组织强学会;④维新派团体形成)二、百日维新.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
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激烈论战。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33页中间的小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历史剧《康有为舌战顽固派》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论战”的那段小字。
.戊戌变法为什么叫百日维新?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试着完成下列表格: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戊戌变法的法令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触动了谁的利益,结果如何?(资产阶级;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维新派力量小;顽固派势力强大。
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强学会的成立。
指导学生归类总结,理解、记忆。
教师创设情境《康有为舌战顽固派》,引导学生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结合概括能力。
学生表演短剧:旨在让学生了解:当时维新派人士的变法受到顽固派的阻扰和破坏,为学习变法的失败做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法令内容,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竞赛完成左栏表格。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变法的内容进行归类、填表。
利用形象、直观的表格加深学生对戊戌变法内容的掌握。
(组内自评---组内互评---联合展示),并指导学生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得出意义。
理解记忆。
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拓展延伸戊戌变法作为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使相当一部分人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意义是极深远的。
展望今朝,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跨世纪的改革,请你也为改革献计献策。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伟大尝试。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主要分析变法运动的背景及变法运动的准备。
第二目:百日维新。
主要讲述戊戌变法内容及意义。
第三目:戊戌六君子。
主要讲解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课的知识点在历年的中考中都是考点,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善于思考和想像,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观看视频、观察图片、情境模拟、体验交流、引导感悟等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1)识记与理解:①记住公车上书的时间和内容,②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
③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①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对洋务派、维新派的主张及实践的异同的对比,培养学业生的比较能力。
③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②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
③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及百日维新的意义4、难点:戊戌变法不能实现的原因四、教学方法1、情景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
材料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的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
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
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
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害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师:第七课戊戌变法
上一堂课我们学了地主阶级兴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
但是成功没有?甲午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知识分子对时局是最敏感的,甲午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搞洋务这么多年,又是买兵器,又是练海军,又是请外国专家,还是不堪一击?惨痛的教训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原来中国缺的不光是先进的技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也要来一个改变,我们的邻国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向日本学习就是像西方习学,学习西方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提出这一主张的的阶层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这场变法到底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行的,结果怎样?
首先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
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是举人进京赶考专坐的马车,引申为知识分子。
时间:1895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
却轰动了全国。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但上书最终没能到达皇帝的手中。
公车上书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否就此停止努力?没有。
我们来看戊戌变法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问》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组织了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不断努力使戊戌变法迎来了高潮—“百日维新”
同学们看到小字部分,下面我们根据小字请三个同学演一段历史剧:
舌战群儒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荣禄:(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有为:﹙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
李鸿章:(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康有为: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
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
翁同酥: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开始时间:1898年6月11日
主要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结果:以慈溪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光绪帝被囚禁。
维新人士有的被迫逃亡、有的被杀害。
看到课本动脑筋?
1,他献身的精神对后人起激励的作用;
2,维新人士逃脱后可以继续斗争.
失败的原因: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维新派的软弱与妥协
3没有发动群众
历史意义: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也起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