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胶东民俗文化之-胶东民歌

胶东民俗文化之-胶东民歌

着许多地方特色,民歌的曲调与语言的声调有着极为紧 密的关系。
二、胶东民歌作品分类 (一)生活类民歌 生活类民歌往往是劳动人民在劳作之余,以及民间 的婚丧嫁娶等情况用以抒发情感、休闲娱乐。因为有一 些所谓的专业民间艺人与半专业性质的民间艺人的传唱, 并和曲艺、戏曲有着或多或少联系,因此经过后期加工 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就少,较定型化,艺术上比较 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 乡镇、农村,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胶东民歌中生活类的民歌很多,在此类民歌中,笔 者共整理发掘了 45 首,出自胶东各个地区,此类民歌的 共同特点都是来自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取材于日常 生活中活动。 例如:黄县民歌——《探亲》
这是一首 12 小节的民歌,建立在宫调式上,属于典 型的中国民族六声调式(加变宫),极具北方汉民族小 调的特征。歌词简单、朴素,口语化风格浓烈,讲述了 生活中一件平常小事——探亲家。语言幽默、俏皮,曲 调清新、婉转、朗朗上口,风格独特,艺术个性鲜明。
(二)劳动号子类民歌 由于胶东地区三面环海,劳动号子中最为经典的是 海洋号子,其中有蓬莱的《上网号》《溜网号》《拉锚号》等; 乳山的《篷号》《橹号》等;青岛的《拔棹号》《出船号》 《拉篷号》《靠钌号》等。除了海洋号子之外,胶东地
本文试图从胶东民歌文化的视角对胶东的民歌进行梳理研究探究胶东民歌的文化特征地域特征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当代存在与发展的现状从生活类劳动号子类秧歌词类新民歌与革命歌曲儿歌类五部分来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对胶东民歌有整体认识对继承和发展山东民歌有一个推进的作用
特别论坛
11
《戏剧之家》2018 年第 18 期 总第 282 期
胶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经济文化发展有 着自己特殊的轨迹,胶东民歌文化也具有极其独特的风 格与特征。

昆嵛山在全真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昆嵛山在全真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是 从 理 论上 和全 真 教 具 体 的兴 起 历 程 上 加 以论 述 , 均 未 英 灵 、 自然 之气 独钟 于 此 , 故世 多 神仙 异人 焉 。 ” ②
将重点置于昆嵛 山在全真道 的兴起 中所发挥 的作用上 。 《 全真七子与齐鲁 文化》 一 书中, 对于全真道在胶东半 岛
奠 定 的基 础 。但 深 入思 考 后 不难 发 现 ,昆嵛 山 的地 理 位 胶 东半 岛 的西 北 部 , 与 昆嵛 山距 离 并不 遥 远 , 故“ 遐 想 蓬
对 于 作 为全 真教 发 源地 的昆嵛 山给予 足够 的重视 。 当然 , 郡, 缭长 河 之 沃 流 , 荫 乔 木之 萧 森 …… 引云 烟 之 霪 雳 , 耸
也有部分学者初步介绍过昆嵛山的情况。如张云涛先生 峦 峰之 参差 。翠色 岚光 , 霭 然可 掬 , 环 州 大壑 , 宗 纳万 川 ,
重要 影 响 。任继 愈 主 编 的《 中 国道教 史 》 , 许 地 山所著 《 道 环 境 和人 文宗 教信 仰 有着 密 切关 系 。金 朝 散 大夫 国偶在 教史》 等一系列道教史 的著作 中, 对 昆 嵛 山 文 字 记 载 只 《 玉虚观记》 中说 : “ 东牟之 昆嵛, 昔麻姑洞天也。 诸 山绵亘
金 大定 年 间 ( 1 1 6 1 ~1 1 8 9 ) , 王 重 阳 在 陕 西 传 教 受 挫 个月之久 , 随后 前 往 登 州 、 莱州 、 宁 海 州 创 立 了三 教 七 宝
教。随后 , 其弟子在昆嵛山各支脉山峰中设立道观 , 为全 后 东游 至胶 东 半 岛 ,携 弟 子在 昆嵛 山烟 霞 洞修 炼 长达 五 真道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历来史家研究全真道 的传播 , 都未曾重 墨点染昆嵛 会 、 三 教 金莲 会 、 三 教 三光 会 、 三 教 玉华 会 、 三教 平 等 会 。 山的作用 , 或者说未 曾系统分析过昆嵛山在此伟业 中的 王重阳为何会选择在昆嵛 山修道创教 ,这与其 自然地理

金代道教词对宋代俗词的接受

金代道教词对宋代俗词的接受

文艺探究
WEN YI TAN JIU
折”。直接化用柳词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除了这种直接化用柳词名句的,金代道 士词也化用柳永词境。 柳永所作词中有很多是道教词, 字里行间隐有仙风道骨,“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 觚棱照日,双阙中天”(柳永《透碧宵》),词中描 摹的都是神境仙界。而前文中也提到,王重阳十分欣 “寸步西流,冲开牛斗,清风皓月容光”,谭处端《满 庭芳》“闲游好,飘飘云水,物外访相知”,都清新 闲逸,充满仙气,继承了柳词中的仙道之气。 二 除了对文人俗词的接受,金代道教词还继承了 宋代民间俗词的特点,宋代民间俗词的创作与传播 都在民间,因而宋代民间俗词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词中还夹杂着方言俗语,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金 代全真道士创作词是为了传播教义,吸引教徒,其 词当然要迎合普通人的喜好。学习宋代民间词口语 化的特色,使其词读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可拉 近与民众的距离。 仍然可以看出其通俗易懂的特色,如《滴滴金》 : “当 初亲下求言诏。引得都来胡道。人人招是骆宾王,并 洛阳年少。 自讼监军并岳庙。都一时闲了。误人多 是误人多,误了人多少。”语带嘲讽,浅显明晓,讽 刺统治者“误了多少人”。全真道士作词与宋代民间 一脉相承,不尚用典,多用日常口语、俚语入词。如 王重阳的《迎客仙》:“这曲破,先入破。迎仙客处 休言破。堪得破,识得破。看看把我,肚皮都憋破。 会做么,是恁么。奈何子午贪眠么。说甚么,道甚 么。自家暗里,独自行持么。”这首词以“这”“看 看”“把我”“憋”等日常俚俗口语串联全词,词 的上片以“破”为韵,下片以“么”为韵,极其通俗 易懂,顺口有趣。马钰词中也多次出现“忒”“奈 何” “恁” “忒” “争” “我” “你” “伊” “奈何” “些 儿”及“惹”等俚俗词语。如《爇心香·夫妇分离》 中:“你是何人。我是何人。与伊家,元本无亲。” 为了使词更加生动活泼,金代全真道士从宋代 俗词中学习了一些有趣味性的体裁,如“同字韵”体

全真道经韵《崂山韵》概述

全真道经韵《崂山韵》概述

全真道经韵《崂山韵》概述
詹仁中
【期刊名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00)004
【摘要】<正> 崂山,是座落在山东半岛东部的名山,有“海上名山第一”之誉。

《齐记》云:“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同时也是我国道教的主要流传地之一,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座名庵”的记载。

山上较有名气的“太清宫”(俗称“下宫”)自创建至今已逾两千年,据记载其建于西汉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特别金元时全真道自胶东萌发,蔚成影响全国的大教派之后,“北七真”中的丘处机、刘长生等曾来此山,在崂山摩崖石镌丘处机诗词十一首,功成名就的丘处机自关中返
回胶东后,荣耀有加,到处主醮设坛。

在崂山写《青玉案·并序》道:“长春真人大安己已(1209年)胶西醮罢,道众邀请来游此山,至南天
【总页数】10页(P100-109)
【作者】詹仁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全真正韵》的形成与江浙道教--《全真正韵》形成江浙说 [J], 任宗权
2.全真道科仪中的阳韵和阴韵--析《全真正韵谱辑》的经韵属性 [J], 孙凡
3.评《全真正韵谱辑》与"武当韵"的定性问题 [J], 蒲亨强
4.“全真正韵”与信息场——《全真正韵谱辑》读后 [J], 余兰森
5.全真正韵闵谱53韵韵板研究 [J], 孙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半岛全真七子碑刻、摩崖石刻寻真

山东半岛全真七子碑刻、摩崖石刻寻真

山东半岛全真七子碑刻、摩崖石刻寻真*导读:全真道的发源地在陕西,但她的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山东。

王重阳悟道后,从陕西刘蒋村来到山东半岛,收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丘长全真道的发源地在陕西,但她的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山东。

王重阳悟道后,从陕西刘蒋村来到山东半岛,收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丘长春、王玉阳、郝大通、孙不二为徒。

王重阳带全真七子在山东半岛传道、修炼,先后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群众性修炼团体,这在道教内丹修炼史上是一次创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半岛。

现存著名的遗迹有:范园、昆仑山烟霞洞、圣经山、栖霞太虚宫、武官灵虚观、圣水玉虚观、大基山道士谷、铁槎山云光洞、崂山太清宫、崂山上清宫、崂山华楼宫等宫观胜迹。

在这些地方尚存有大量与全真七子有关的珍贵碑刻和摩崖石刻。

如王重阳《赠马钰先生》、《赠丹阳》、《授丹阳二十四诀》,《马丹阳语录》、马丹阳的《归山操》,丘长春《登道士谷山》、《七绝诗》、《上清宫》、《青玉案》的部分内容,还有丘长春不载典籍的诗作,以及《道德经》、《元太祖征丘处机诏书石刻》、《太祖圣谕》、《重修玉清宫神阁记》、《重修增福延寿宫》等。

范园,位于现在山东省烟台牟平市市区西南,为当年马丹阳好友州学正范怿的家。

北边不远处即是马家,马、范为当时宁海州豪门显族,并为世家,两家独成两街。

大定七年(1167)七月十八日在范怿侄范明叔家怡老亭,马丹阳、范明叔与战法师饮酒时遇王重阳,一句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与马丹阳结识,拉开了王重阳在胶东半岛传教的序幕。

范明叔怡老亭当离范园不远。

范园东边是一个四合院,西边是花园,现为杨子荣纪念馆与纪念陈列室。

东院北房西屋门边尚有马丹阳《归山操》碑刻一处,字迹尚可辨认,但已残缺。

碑中有僧竺律师、殿试范寿卿相会于郡城之北三教堂,因焚香宴坐命道士王大师鼓琴乡人云集,由此作琴操《归山操》,盖钰有归真之意也。

丹阳马钰。

此无为兮无不为,能无知兮无不知为此道兮谁复知等字样。

《崂山志校注》简评

《崂山志校注》简评

《崂山志校注》简评作者:傅炜莉来源:《东方论坛》 2016年第1期傅炜莉崂山文化在青岛文化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向来为学者们所关注。

由青岛大学的一批学者共同完成的《崂山文化研究丛书》(刘怀荣总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致力于“把崂山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准确地介绍给海内外游客”(第3页)。

《丛书》包括《崂山道教与佛教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崂山志校注》《劳山集校注》《周至元诗集校注》《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和《崂山游记精选评注》七部著作,从多个角度对崂山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其中的《崂山志校注》,是苑秀丽、刘怀荣两位教授继《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崂山文化研究专著。

该书从标点、校勘、注释到研究,均用力甚勤,就笔者所见,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一、校点细致,择善而从。

明末即墨人黄宗昌、黄坦父子所撰《崂山志》,迄今为止已有八种版本。

各本之间异文颇多,但此前还无人做过细致的校勘。

有少数标点本,也存在不少错误。

本书针对这一现状,以民国二十三年(1934)本为底本,参校手抄本、民国五年(1916)本《崂山志》及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崂山名胜志略》(黄宗昌《崂山志》卷三的单独刻本)等其他七个版本,并有详细的校勘记附于各卷之后。

各参校本分别以“手抄本”“嘉庆本”“二十三年本”等标出。

作者遍审众本,刊缪补缺,对各种版本的长处择善而从,提出自己的看法。

各本分歧较大者,则以案语说明。

《崂山志》旧版多无标点,几种标点本,又多有错误;本书根据作者自己的理解重新标点,并尽可能对以往各本的标点失误予以订正。

在校勘中,本书还参阅了黄肇颚《崂山续志》(完成于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今有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8年版)、周荣珍《鳌山志略》一卷、王葆崇《崂山金石录》一卷、《崂山采访录》一卷、周至元《崂山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蓝水《崂山古今谈》(崂山县县志办公室1985年内部发行版)、崂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撰《崂山县志》(青岛出版社1990年版)、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撰《青岛市志·崂山志》(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崂山区史志编撰委员会编《崂山简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年版)等九种《崂山志》,对其他与崂山相关的著作,也多有参考。

全真七子诗词的胶东映像

全真七子诗词的胶东映像

海域 相互辉 映 。这里 既有 峰峦绵 延 、 林 深谷 幽 、 清泉 飞瀑 、 古木 参 天 的 昆嵛 山 , 有奇峰峻岭 、 峡 谷 深壑 的栖 霞最 高 山—— 牙山 , 有 风物 秀丽 、 奇
峰凌云、 沧 海鸿 漾 的 崂 山 ; 还有变化莫测 , 浩 渺
家 著书讲 道 , 有《 太 古集 》 等传 世 。 王处 一 的一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0 0 2 — 3 1 9 4 ( 2 0 1 4 ) 0 2 — 0 0 5 1 - 0 7
全 真 教 由王 拮①创 立 , 他 于金 世 宗 大 定 七
钰 与孙不 二 为夫 妇 , 马 钰 家境 富 裕 , 号称“ 马半 州” , 弱冠 能诗 , 擅 长针 灸 , “ 心 平性 善 ” , 在 当地
风吹在全真七子中谭处端也特别喜爱竹子他的枟咏孤竹枠诗赞扬竹子一竿碧玉出芳丛直节虚心众莫同的品格另更一首枟酹江月傲雪欺霜虚心直节的特质正符合了他的胶东气候四季分明全真七子们就是这样在道观中陪伴并享受着春天的花香鸟语柳绿桃红长夏的修竹苍松飞流白石秋天的黄鸡稻熟紫茱金菊冬天的香炉茶灶梅蕊雪花
第2 7卷 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感情地 书写 了胶 东的青山秀水和变化莫测 的大海 , 在他们广 泛的布道活动 中, 也不乏与 当地人 们交往 的
俗情俗缘 , 他们书写真挚友情 , 关怀现实与 民生 。这些 创作 , 空前全 面地为我们展示 了胶 东的 山水人 文 ,
丰富 了文学史上关 于大海景观书写 的不 足 , 增加 了我 国地域 文学与文化 中胶东 山海 的内涵 。 [ 关键 词]全真七子 ; 诗词 ; 胶 东
扶 柩归 葬 终 南 刘 蒋 村 , 并 守墓三 年 , 有《 渐 悟 集》 二卷 。

全真七子的文学思想

全真七子的文学思想

丘处机文学思想略论丘处机是金元时期著名道士,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之弟子,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为道教在元代的兴盛贡献颇大。

但丘处机虽为道士,诗歌创作却颇不少,虽然并无有关文学思想的专论出现,而散见于诗歌中的文学思想却有可值得注意之处。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于其文学思想予以论述。

一对于文学的作用的认识《赠泾州(足夹足夫)郎中暨刘解元》:凡为道友欲相寻,不用浮财礼数钦。

俗物光辉难买道,人情拘束易劳心。

疏慵寡学文章浅,淡泊幽居岁月深。

格外闲愁都绝想,云中来听一高吟。

诗歌后四句为其生活情趣的描写,明显地表现出作者对此种生活的欣赏与自得。

他的不以“疏慵寡学文章浅”为虑,也就表明他对文学作用实在持一种非人生必需的、可有可无的看法。

《山居》:独自深山搤寂寥,闲云作伴屏喧嚣。

耽慵不念生涯拙,好静唯便熟境销。

著假空贪齐李杜,明真何必等松乔。

研穷寿算文章力,岂夺造化虚无标。

《八月十日自昌乐县还潍州城北玉清观作中秋诗》十一:云去运来不暂停,朝昏恍惚变阴晴。

今宵幸对婵娟质,剩作新诗畅道情。

“剩作新诗畅道情”句表明作诗之目的是为“畅道情”,也就是抒发体认道时的那一种情感。

《沁园春》其二《心通》:大智闲闲,放荡无拘,任其自然。

寄雅怀幽兴,松间石上,高歌沉醉,月下风前。

玉女吹笙,金童舞袖,送我醺醺入太玄。

玄中理,尽浮沉浩浩,来自绵绵。

奇哉妙景难言。

算别是、人间一洞天。

傲立身敦厚,山磨岁月,从他轻薄,海变桑田。

神气冲和,阴阳升降,已占逍遥陆地仙。

无烦恼,任开怀纵笔,狂写诗篇。

“无烦恼,任开怀纵笔,狂写诗篇”句,言以写诗为开怀之助,则是承认诗歌的宣泄功能了。

《青莲池上客》其一《入关》:重阳羽化登仙路。

兄弟如何措。

各各勤修生觉悟。

通无入有,静思忘念,密考丹经祖。

一时浩劫动真容。

放荡情怀任诗句。

直待人间功行具。

云朋霞友,爽邀风月,笑指蓬瀛去。

“放荡情怀任诗句”即谓文学作品有发抒情感的作用。

作者虽对诗歌抱以娱乐的态度,但他的诗歌却不仅仅在抒发个人的一己之情,也有关怀社会之作,当然,这其中也有歌功颂德之作。

全真七子(七子辞世诗)

全真七子(七子辞世诗)

全真七子(七子辞世诗)地肺重阳子,强呼王害风。

来时随日月,去后任东西。

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

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

一侄二子一山侗,连余五个一心雄。

六月齐伴天边月,七爽俱邀海上风。

真妙里面拈密妙,晴空面上蹑虚空。

东西南北皆园转,到此方知处处通。

——大定十年于汴梁王氏旅邸书此偈而化马钰:长年六十一,在世无人识。

烈雷吼一声,浩浩随风逸。

三阳会里行动圆,风马乘风已作仙。

劝汝降服龙与虎,自然有分亦登天。

——1184年12月22日羽化于莱阳游仙宫孙不二:握固披衣侯,水火频交媾。

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

仙乐频频奏,长饮醍醐酒。

妙药都无顷刻间,九转丹砂就。

三千功满超三界,跳出阴阳包裹外。

隐显纵横得自由,醉魂不复归宁海。

——1182年12月29日于洛阳风仙姑洞书毕趺坐而化谭处端:交泰一声雷,迸出灵光万道辉。

龙遇迅雷重脱壳,幽微。

射出金光透顶飞。

一性赴瑶池,得与丹阳相从随。

显见长真真妙理,无为。

涌出阳神独自归。

——《行香子》,1185年4月1日于洛阳朝元观书毕曲肱而逝正到峥嵘处,何如拂袖归。

我今须继踵,回首返希夷。

——1203年于莱州灵虚观王处一:跃出乾坤造化权,神光晃朗遍诸天。

飘飘鹤驭超三界,喜受金书玉帝宣。

——1217年4月23日于文登天宝观端坐留颂而逝。

丘处机;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

微光见处跳乌龟,玄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纮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关。

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

——1227年7月9日于长春宫宝玄堂。

论莫言小说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在语言民俗方面的表现

论莫言小说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在语言民俗方面的表现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Q ilu Normal University Vol. 34 No. 6Dec. 2019第34卷 第6期 2019 年 12月论莫言小说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在语言民俗方面的表现隋清娥(聊城大学 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摘 要:莫言小说体现出明显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语言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言小说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有多方面表现。

在语言民俗方面,莫言小说选用的民间俗语、方言词语和比喻修辞等都蕴含和体现出浓浓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

在莫言小说中,语言民俗不是简单的点缀,其形象化的语言民俗资料,与现实生活中的胶东民俗存在相似的价值,是对胶东民俗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提升。

关键词:莫言小说;胶东地域民俗文化;民间俗语;方言词语;比喻修辞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4735(2019)06- 0108 - 07收稿日期:2019-09-23作者简介:隋清娥(1964—),女,山东莱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从198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到2019年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发表《一斗阁笔记》,莫言一直笔耕不辍。

他以持续近40年的丰盛的文学创作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中国提供了“胶东经验”。

“胶东”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

地理概念指的是胶莱河谷以东地区,这是狭义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文化概念,它跨越当今国家的行政区划,涵盖古登州府、莱州府治下和明朝前期山东布政司地区所辖的东北辽南地区。

也就是说,清朝登州府所辖地区(从东往西,荣成、文登、牟平、福山、海阳、栖霞、蓬莱、莱阳、招远)、莱州府所辖地区(从北往南,掖县、昌邑、潍县、高密、平度、即墨、胶县)、如今辽宁省的大连市所辖地区、丹东市所辖地区、鞍山的岫岩县、营口的盖县等地区皆属于胶东人聚集地区。

本文的“胶东”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

胶东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胶东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宫 观 与 自然 秀 色 相 伴 相 映 更 形 成 了 一 道 迷 人 的 人 文 景 观 。
胶 东地 区独特 的文 化传 统 与 自然环 境 孕 育滋 养 了道教 文化


道 教 在 胶 东 半 岛 的 兴 起 有 着 独 特 的 自然 环 境 的 因 素 和 深 厚 的 文 化 传 统 的 根 源 。 道 家 修 炼 主 张 “ 静 ” “ 欲 ” 希 清 、寡 , 望 “ 归 自然 ” 修 炼 地 点 大 多 选 择 比 较 清 新 、 静 的 环 境 。 回 , 幽 胶东地 区的地形 以低 山丘 陵为主 , 丘起 伏缓 和 , 体 众 多 , 山 山 降水充沛 , 气湿润 , 候温 和 , 空 气 山林 较 多 且 一 年 四季 林 木 葱 茏 , 洋提供 的大量 的水 气 与本 地 区特有 的山 、 交 织在 一 海 水 起 , 空 云 雾 缭 绕 , 本 已 清 静 的 环 境 更 增 添 了 几 分 神 秘 的 海 为 色 彩 。胶 东 地 区 清 新 、 静 的 环 境 为 道 家 静 修 提 供 了 很 好 的 开 齐 鲁 文 化 , 别 是 齐 文 化 。 山 东 西 特 部 为鲁文 化 , 部为 齐 文化 , 种 文 化 相互 渗 透 , 为 补充 , 东 两 互 既 有 深 厚 的 德 治 主 义 和 礼 乐 传 统 , 有 较 强 的 开 放 性 、 活 又 灵 性 , 国 时 期 已 是 百 家 争 鸣 的 地 方 。 山东 半 岛 尤 其 是 环 渤 海 战 湾 一带 , 自古 就有浓 厚 的神 仙信 仰 与道 教 传 统 , 教 思想 的 道 主体 内容 鬼神崇拜 、 神仙信 仰 、 黄老学 说或 源 自齐地 , 与齐 或 文 化 紧 密 相 关 。蓬 莱 、 洲 、 丈 三 仙 山 的 传 说 与 齐 宦 、 绍 瀛 方 燕 及 秦 皇 、 武 的 求 仙 活 动 , 发 生 在 这 里 。 素 有 “ 上 仙 L 之 汉 都 海 U 祖 ” 誉 的 昆嵛 山 自古 便 是 道 家 修 身 养 性 的 “ 天 ” “ 地 ” 美 洞 、福 。 据 史 书 记 载 , 秋 战 国 时 期 , 鲁 的 “ 下 ” 老 学 派 便 慕 名 春 齐 稷 黄 来 这里传 真布道 , 启教 化 , 久 便 在胶 东 滨 海一 带 兴起 了 开 不 道 教 的早 期本源 一 一“ 方仙 道” 。方士 们宣扬 长 生成仙 信仰 , 提 出 了寻求仙人 、 死之药 以及祠 灶祭 神等多种 修炼 成仙 的 不 方术 。当时方仙道 非常盛 行 , 胶东沿 海一 带方 士之 多数 以万 计 , 不 断 发 展 “ 下 ” 老 学 派 的 学 说 , 以 说 , 老 之 学 与 并 稷 黄 可 黄 神 仙 方 术 从 理 论 到 实 践 的 完 全 融 合 , 成 了 早 期 道 教 的 产 促 生 。 同 时 , 太 平 经 》 生 和 流 传 于 齐 地 对 民 间 道 教 的 出 现 起 《 诞 了很 大 的 作 用 。此 后 昆 嵛 山作 为 道 教 全 真 教 的 发 源 地 , 教 道 活 动 一 直 非 常 活 跃 , 由 胶 东 向 全 省 、 国 迅 速 传 播 和 发 展 并 全 起来 。

全真道与齐鲁文化

全真道与齐鲁文化

全真道与齐鲁文化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北京,100081)发表时间:2004摘要:全真道是关陇文化和齐鲁文化共同的产物。

全真道虽然兴起于陕西,但却立教于山东胶东,山东胶东不仅是全真道的真正发祥地,而且也是全真道走向全国的后方基地。

全真七子都是山东胶东人,如果说王重阳是全真道的创立者,那么丘处机便是全真道兴旺发达的扛鼎人物,是中国道教史上的第一人。

全真七子在山东胶东所收的门徒,成为了元初教门的骨干力量,为全真道的继续兴旺发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全真道;齐鲁文化;全真七子金元之际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是道教一个新生的教派,它发端于陕西的关中,而创立于山东的胶东(古又称东莱),并进而走向全国。

全真道的出现与流行,意味着道教一场重大改革运动的展开与成功,它使道教的基础信仰有了创造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国道教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主导了后期道教发展的方向,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生深远影响,其历史意义是重大的。

全真道是关陇文化和齐鲁文化共同孕育出来的。

如果说王重阳祖师是关陇文化长期培育出的全真道最初一颗优异的种子,那么由齐鲁文化浇灌的胶东地区便是全真道诞生和发育的沃土,因而全真道能迅速成长为茁壮的大树,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全真七子都是胶东三州(宁海、登州、莱州)人士,在全真道创建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使胶东成为全真道的发祥地,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一、王重阳革新了道教思想中国道教的发展史,从宏观上可以分成前后两大阶段。

前期以两晋之交的葛洪为代表,追求肉体的长生,其特点一是“旧形不改”,二是“借外物以自坚固”。

与之相适应,其修道的方法便以外丹术为主。

当然还有符箓、斋醮与之相伴。

隋唐是道教修道理论与实践由前期向后期过渡的转折时期;苏元朗提出“性命双修”;重玄学回归老庄道家,吸收佛教般若学解脱思想,更重视道性与精神的超越;同时外丹道达于极盛后走向衰落,以内养为主的钟吕内丹道逐步兴起。

《崂山文化研究丛书》校注三书读后

《崂山文化研究丛书》校注三书读后

《崂山文化研究丛书》校注三书读后作者:苏运蕾来源:《东方论坛》 2017年第4期《崂山文化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是刘怀荣担任总主编、青岛大学七位教师分别执笔而成的一套丛书,被誉为当前关于崂山文化研究“最具前沿性和首创性”的系列成果。

该丛书共七册,分别是《崂山道教佛教研究》《崂山文化名人考略》《崂山志校注》《劳山集校注》《周至元诗集校注》《崂山游记精选评注》《崂山诗词精选评注》。

其中的校注三书,分别对首部崂山志书——明末即墨人黄宗昌父子之《崂山志》、首部专题歌咏崂山之作——建国前后寓青名士黄公渚之《劳山集》、建国前后首位知名的即墨本土诗人——周至元的遗诗,进行整理、校勘和注释。

除了原书各占第一之外,此三书还具有三个鲜明的共同特色:一是精选精校,意在打造成“全新的校勘善本”。

其中,黄宗昌父子所撰之《崂山志》,迄今已有包括孙克诚注本《黄宗昌〈崂山志〉注释》(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内的8种版本,并有黄肇颚《崂山续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8年版)、周至元《崂山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蓝水《崂山古今谈》(崂山县县志办1985年内部发行本)等多种续写之作。

但苑秀丽、刘怀荣二校注者既不泥于前说,又对“各种版本的长处择善而从”,根据相关资料和自己理解重加断语,力求通过细致、专业的比对和校勘,做成一个“全新的校勘善本”。

其《崂山志校注》以“错误较少”的“民国二十三年本为底本”,参校以“手抄本、嘉庆本和民国五年本”,因而每卷后附有翔实的“校勘记”,并以按语形式说明其中分歧较大者。

如第61-67页详附关于卷三正文的123条校语,除交代各本文字差异外,还以按语形式扼要加以判断,如第39条以为“众动”“当作‘动众’”,第115条引“嘉庆本下有‘通真宫在山北,皇庆二年建’”为证说明“此处应为‘遇真庵’”。

而黄公渚的《劳山集》,除1963年于香港影印发行的无标点手写本外,从未正式出版过,因而在校勘、标点方面面临着无任何前人成果可资借鉴的困境。

浅析王吉昌道教词的文学特点

浅析王吉昌道教词的文学特点

浅析王吉昌道教词的文学特点摘要:金代全真词人王吉昌共有157首道教词,收录于《会真集》。

王吉昌的道教词反映了词文体进入宗教后二者之间的契合,独具文学艺术特点和价值。

他的道教词按道法之理、修炼之景和得道之情的结构安排,运用驰骋的想象表达内审美的体验方式,在宗教思维的影响下运用大量隐语,通过光、气、色五彩斑斓的画面描绘丹法修炼景象,用明月清风、琴的意象营造清空的意境美,词作整体上体现出豁达豪放的风格。

关键词:王吉昌;全真词人;道教词;文学特点道教词是一类特殊的词,它以道教活动为内容,涉及到宗教和文学两个领域,是道教文学的一种体裁。

从文学的角度看,道家词有着自身的文学特征和文学史价值。

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着自身的文体特征。

诗言志,词言情。

作为一种抒情诗体,词更倾向于徜徉在个人心灵活动这一“内宇宙”空间之中。

陶然在《金元词通论》中阐述:“全真家所谓内丹、性命双修,实际上都是强调以内省的方式,对玄妙境界的体验。

正是在这一点上,词与全真教旨有了契合点。

词作为一种‘要眇宜修的艺术形式,擅长的本就是表达内省式的、私人化的情感体验,其含蓄婉转、含而不露、一沾即走、一点即透的词体特征,也同样十分适合于全真教内省境界的表现。

”[1]可见,词文体自进入宗教后,文体特征并没有受到限制,反而得到充分的表现。

关于道教词的研究,学界呈现出冷热不均的趋势,对全真七子的词作研究较多,其他全真词人却很少涉及。

王吉昌是全真词人群中的一员,与其它全真词人相比,他的词作不管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有着鲜明的特征。

他的词大多表现内丹修炼及修炼的体悟,在修炼境界、修炼神情心境方面的描写非常细致和传神,与文人词相比毫不逊色。

而且他的道教词在语言上也很重视遣词炼句,生动形象,在审美上也有独特的韵味。

一、道、景、情的结构安排——理与情的交融王吉昌道教词擅于将道法之理、修炼之景和得道之情合理安排,从而使词作所述之理并无晦涩、乏味之感。

同时,这种结构安排开拓了词的表现空间,融汇了理和情。

有关全真教的律诗

有关全真教的律诗

有关全真教的律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真教,又称全真道,是中国古代的一支重要的道教宗派。

全真教弟子崇尚自然、修炼内丹,追求长生不老,被誉为“道教七派之首”。

其创始人是北宋道安,创立时间可以追溯至北宋时期。

全真教的律诗在古代道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其信仰理念和修炼方式。

以下将介绍全真教的律诗特点和代表作品,并分析其意境和内涵。

全真教的律诗有其独特的特点,第一是对自然的崇拜。

全真教徒崇尚自然,认为大自然是最高的存在,人应当融入自然之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在律诗中,常常描绘自然风景,赞美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第二是表现修炼之道。

全真教徒信仰内丹修炼,认为通过修行内丹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律诗中常常表现修炼者的孜孜不倦、志在必得的精神。

第三是弘扬道教信仰。

全真教徒崇尚道教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修炼、悟道、长生不老,律诗中常常体现对道教信仰的宣扬和肯定。

全真教的律诗中有一些代表作品,如《道德经》、《北斗七星赞》等,这些作品体现了全真教的信仰理念和文化内涵。

《道德经》是全真教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经”。

其作者是全真教创始人道安,书中阐述了修行之道和生活哲学,被奉为全真教的经典之作。

《北斗七星赞》则赞美北斗七星的神奇力量,代表了全真教徒对自然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全真教的律诗除了反映信仰理念和文化内涵外,还具有丰富的意境和内涵。

律诗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为特点,善用象征和隐喻,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内涵和超凡脱俗的意境。

通过律诗,全真教徒表达了对自然、生命、道法的崇敬和追求,展示了他们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和修行之心。

全真教的律诗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映了全真教的信仰理念、修炼方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全真教徒对自然、道法的崇敬和追求。

全真教的律诗以其独特的特点、代表作品和丰富的意境内涵,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璀璨的一笔,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和研究全真教的律诗,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全真北宗词研究

全真北宗词研究

全真北宗词研究
兴起于金元易代之际北方地域的全真教,从其产生之初便有着深厚的儒学文化背景,创教者王喆及其门下七子在入教之前多为儒生,以这些人为核心形成的
全真教积极接纳士流,而身处易代之际的北方士人出于生命安全和精神寄托的双重需要,也乐于与全真教士交游甚至跟随其入教。

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中,全真北宗以“避难清修”为依托,逐渐承担起庇护士人的责任,并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积极宣扬儒家的忠孝观念。

随着全真北宗的发展壮大,一个兼具宗教色彩、地域色彩并且在当时北方文坛有着极强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全真北宗词作者群异军突起。

他们以宣教劝化为基本目的,在题材选择、意象营造、词牌改制、语言革新、词体尝试等多个方面皆做出了较大的突破。

他们的词体创作典型地体现出了金元易代之际词这种体裁的变异性、过渡性与转折性,反映在词学思想层面则表现为脱雅入俗的文学价值观、求新求变的文学态度以及重交际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词体功能观。

同时,全真北宗词还喜欢借鉴柳永及宋金民间俗词的词体形式,这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全真北宗词的师法取向。

而全真北宗词的这些特征正是这一时期北方文坛文学思想、创作心态、审美趣味、文学风格等重要文学因素发生变化的一种折射。

全真北宗经丘处机及其弟子的引领,走向了它的顶峰。

在此之后,许多文人儒士都乐于同道教徒们宴饮酬唱、诗词赠答,故而也造就了全真北宗脉络绵密的“朋友圈”。

而这种交游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文学与宗教的良性互动。

通过考察全真北宗“朋友圈”之成员、建立的可能性、对“朋友圈”诗词创
作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可以更好地探讨宗教与文学的相互作用,更好的认识宗教文学在文学思想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论胶东道乐艺术对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以烟台地区为例

论胶东道乐艺术对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以烟台地区为例

作者: 刘振涛[1];冷高波[2]
作者机构: [1]中国音乐学院,北京100101;[2]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音乐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出版物刊名: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108-117页
主题词: 胶东道乐;民歌;戏曲
摘要:胶东地区为道教全真道派的发源地,建国前这里道教气氛十分浓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道教宫观星罗棋布。

斋蘸科仪所用的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往学术界对道乐与俗乐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有一定的偏颇,本文从对胶东道乐的研究、分析入手,以蓬莱“烧纸调”和莱州“蓝关戏”为例,探讨胶东道乐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并运用民族音乐学中梅氏“概念一行为一乐音”三分模式的分析方法,审视这一影响的深层原因。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
孙展
【期刊名称】《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正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英雄传》,因其同名改编影视作品的精典而脍炙人口,而其中长春子丘处机也为广大《射雕》迷所熟悉。

可是要说到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

王重阳自掘:"活死人墓"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傅王重阳说起。

《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

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孙展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全真七子诗词的胶东映像
2.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基于南通金贸财务代理记账公司全真实践教学
3.论“完全真实任务”在广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完全真实任务”横向课题为例
4.探析在全真实训变电站开展倒闸操作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5.旅游管理学科“三实一体、分层递进”全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东才子”宫达非

“胶东才子”宫达非

“胶东才子”宫达非
宗道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
【年(卷),期】2000(000)008
【摘要】1937年秋暮,毕朔望曾耳闻目睹唐生智将军气壮如牛地呼喊“保卫南京”。

他恐怕没有想到在此之前,唐生智在青岛招考青年秘书时,宫达非就是许多满怀希望的应试者之一。

宫达非1917年出生在山东莱阳万第镇后瓦马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莱阳地处在远远伸入渤海和黄海的胶东半岛的腹地中枢,天时更兼地利,至今仍是山东最发达的地区。

也许有地域方面的原因,宫达非自小就萌生了闯世界的激情与抱负。

家道中落催化了这位农家子弟的宿愿趋于实现。

他走烟台,下青岛,都是日观沧海,夜听涛声之处,但终归于失败。

只有当宫达非在1937年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宗道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
【相关文献】
1.金元时期的胶东大族考察--以文登丛姓、于姓,莱阳宫姓、隋姓、于姓以及宁海州都姓为中心 [J], 樊文礼
2.论《非烟传》在"才子佳人"叙事文学演变中的地位——兼论"才子佳人"叙事文学
以诗传情定情在唐代的确立 [J], 鲁茜
3.铸造我们的新人——访全国政协委员、原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 [J], 董启元
4.宏观视角下濒海山岳宫观园林选址与"仙境"因子相关性研究——以胶东半岛为例[J], 尹航;张超;赵鸣
5.他达拉非对合并症患病率高的勃起功能障碍男性的疗效和安全
性:MOMENTUS[美国全国他达拉非研究中勃起功能障碍男性的多项观测]的结果[J], 许建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文化研究

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文化研究

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文化研究发表时间:2018-07-23T16:35:20.3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作者:唐英格[导读] 金元时期全真七子在胶东地区传道,注重以诗词歌赋等文学手段记录在胶东的传道生活,创造了大量体现胶东文化的诗歌。

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全真七子全方位的展现了胶东地区的道教文化、山海风情、人文情怀,这些诗歌既真实的记录了金元时期的胶东文化,又促进了全真教在胶东地区的发展,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地域文化与文学相互促进的关系。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金元时期全真七子在胶东地区传道,注重以诗词歌赋等文学手段记录在胶东的传道生活,创造了大量体现胶东文化的诗歌。

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全真七子全方位的展现了胶东地区的道教文化、山海风情、人文情怀,这些诗歌既真实的记录了金元时期的胶东文化,又促进了全真教在胶东地区的发展,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地域文化与文学相互促进的关系。

摘要:全真七子;山海风情;人文情怀;胶东文化1.“躬参真圣望昆嵛”——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道教文化1.1全真七子与胶东的地域渊源宋末元初,陕西人王重阳在家乡传道,继而他云游来到有着浓厚道教文化底蕴的胶东半岛,在胶东昆嵛山一带布道,他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孙不二七人为徒,因其居住之处名为全真庵,因此,追随他的七个弟子被称为“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都是胶东人士,胶东是他们的故乡,全真七子在胶东游历、传道,结交有识之士,全真七子创作的许多诗歌作品中都描绘了胶东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

同时通过全真七子具有浓厚胶东特色的诗歌,又真实的反映了金元时期胶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我们研究胶东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

1.2全真七子诗歌中胶东道教遗迹自王重阳在胶东地区传教以来,全真教不断发展壮大,开始不断在胶东各处大规模设庵创观。

金大定二十一年,刘处玄以故居为基建造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武官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文化研究
摘要:金元时期全真七子在胶东地区传道,注重以诗词歌赋等文学手段记录在
胶东的传道生活,创造了大量体现胶东文化的诗歌。

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全真
七子全方位的展现了胶东地区的道教文化、山海风情、人文情怀,这些诗歌既真
实的记录了金元时期的胶东文化,又促进了全真教在胶东地区的发展,体现了特
定时期的地域文化与文学相互促进的关系。

摘要:全真七子;山海风情;人文情怀;胶东文化
1.“躬参真圣望昆嵛”——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道教文化
1.1全真七子与胶东的地域渊源
宋末元初,陕西人王重阳在家乡传道,继而他云游来到有着浓厚道教文化底
蕴的胶东半岛,在胶东昆嵛山一带布道,他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孙不二七人为徒,因其居住之处名为全真庵,因此,追随
他的七个弟子被称为“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都是胶东人士,胶东是他们的故乡,
全真七子在胶东游历、传道,结交有识之士,全真七子创作的许多诗歌作品中都
描绘了胶东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

同时通过全真七子具有浓厚胶东特色的
诗歌,又真实的反映了金元时期胶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我们研究胶
东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

1.2全真七子诗歌中胶东道教遗迹
自王重阳在胶东地区传教以来,全真教不断发展壮大,开始不断在胶东各处
大规模设庵创观。

金大定二十一年,刘处玄以故居为基建造了规模宏大、气势雄
伟的武官观。

金承安二年,金章宗在召见刘处玄时又赐给他灵虚、太微、龙翔、
集仙、妙真五个道观。

丘处机的《灵虚观赏梨花》就是其在灵虚观观赏梨花所写
的诗作。

金承安三年,马钰东归山东宁海,先后于昆嵛山紫金峰建立起了契遇庵、东华宫等道观。

在《题文登于疃于庵主契遇庵》马钰曾用“好山好水好松竹,契遇庵前清我目。

福地堪名锦绣川,洞天宜盖仙家屋。

”这四句诗来写契遇庵周围秀丽的山水松竹。

金明昌二年,丘处机以故居为基建造了太虚观,并在《定海军节度
使致政刘师鲁挈其子见访于栖霞太虚观》记录了节度使访问太虚观的经历。

后来,又于金泰和六年重修神清宫与玄都宫。

并作《神清观十六绝并序》。

此外马钰的《赠黄县西高村回光庵主马从仕》,王处一的《文登择福地作丹霞观》、《赠招
远三宝庵道众二首》),丘处机的《题莱州招远县云屯山观》)等诗歌作品,真实
的记载了全真教鼎盛时期遍布胶东各地的道观和庵宇。

这些道观庵宇的建立,容
纳了更多潜心修炼的道士,壮大的全真教的队伍,促进了全真教在胶东地区的传
播和发展。

2.“海上仙山属蓬莱”——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山海风情
2.1全真七子诗歌中钟灵毓秀的胶东山川
“海上仙山属蓬莱,蓬莱之祖是昆嵛”,蓬莱自古便是传说中得道求仙的海上
仙岛,昆嵛山更是道家休养生息的洞天福地。

从全真派的创始人开始,便通过诗
歌创造来吟咏全真教的清修之地,如王重阳的《烟霞洞》:“古洞无门掩碧沙,四山空翠锁烟霞。

天开玉树三清府,池涌青莲七子家。

阐教客来传道法,游仙人去
换年会。

可怜此地今谁管,春暖桃夭自发花。

”可见隐藏在昆嵛山中的烟霞洞自古便是风景秀丽、静雅清幽之地,丛林掩映、幽僻寂静的特点正符合道家潜心修炼
的要求,因此烟霞洞便成为了全真教在胶东地区发展的祖庭。

而后全真七子之一
的丘处机又作《烟霞洞四首》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书写烟霞洞周边充满灵气的
山云海涛、磷磷白石、郁郁苍翠,令人神往。

此外,喜爱云游,所到之处皆“吟咏满囊诗“的丘处机对胶东山川景物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在他笔下有“山高谷深复何有,白石磊磊松烟青”的云屯山,有“巨石危犹壮,寒松老更坚。

”的艾山,有“气
郁钟三秀,神清迈九华”的昆嵛山,还有“公山隐隐插苍穹,松影森森锁碧空”的公
山等。

为后世留下来许多吟咏胶东地区名山大川的佳作。

2.2全真七子诗歌中波澜壮阔的胶东大海
胶东半岛是一个三面环海、周围岛屿众多的半岛地区,一望无际的大海滋养
了这片土地的渔民,同时也赋予全真七子创造上的灵感,生活在胶东海滨的全真
七子,也在诗作中刻画了不同情形和状态下的大海。

如丘处机的在《望海吟》写
到“苍苍天水回,泛泛云霞泄。

长风起波涛,万里卷霜雪。

”将大海的广阔无垠、
波涛汹涌表现的淋漓尽致,又如他的《海上观涛》寥寥数笔写出来大海惊涛骇浪
的声威,煞是壮观。

而在《海上述怀》和《秋风海上》中,丘处机又分别用“海上风清冷,天根水杳茫。

”和“大方洪水浸天阔,东极万里青茫茫。

”来展现无边无际
的大海,风平浪静时海天相接时别样的景态。

同时,胶东半岛的海面上时常出现
海市,当时的人们无法解释海市蜃楼的奇幻现象,便把海市当做是神仙居住的处所,王处一的《海市诗》和马钰的《宁海军判官乌延乌出次韵》便是通过诗作惟
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气势恢宏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为胶东地区增添了几分变
化莫测的神秘色彩。

3.“救拨群生诸苦难”——全真七子诗歌中的胶东人文情怀
3.1全真七子诗歌中的哲理阐释
全真七子善于通过吟咏诗歌的方式表达自我对“道”的理解,创造出一部分凭
借事理、巧说道义的劝化诗章。

如王重阳的“为人须悟尘劳汨,清净真心真宝物。

”“若被利名牵绊住,十分失了好因缘。

“等诗句,表明其忘却尘缘的清修理念。

又如马钰的《赠文山周先生》提到的“气财酒色最伤人”劝诫世人注重修生养息。

王处一则用“全身放下无诸念,便是逍遥自在闲“表达放下执念、逍遥自在的人生观。

此外,无论是王重阳诗中的“拽入蓬莱永自由”“超然同赴蓬莱岛”还是马钰诗
中的“功成行满赴瀛洲”“大家云步赴蓬莱”都可以看出全真七子对蓬莱仙境秉持着
一种神往的态度,将蓬莱看做是其修行的最终去处。

同时用人们向往的蓬莱仙境
诱导世人加入全真教,宣扬勤于修行、潜心向善,功德圆满就能修行成仙,前往
蓬莱仙境的极乐世界获得永生。

3.2全真七子诗歌中的交游酬赠之作
为了在胶东地区更好的宣扬全真机,全真七子还广结民间知识分子,经常与
胶东各地的文人雅士互相唱和、交流心得,因此全真七子的诗歌中有大量在胶东
地区传道时,劝诫教导地方民众以及酬赠应答的诗篇。

如在《登州会众圣水赠之》一诗中,王处一用诗句“全身放下无诸念,便是逍遥自在闲”来教导众道士通过对
自身内心的修炼来达到清静无欲的状态。

在《福山王押司因病求教》中,王处一
用诗句“绵绵细细养冲和,寂寂修心出爱河”教导道友要细养冲和之气,修身养性
以正功德。

此外还有王重阳的《文山程法师问内事》,马钰的《赠宁海沙三翁》,王处一的《寄莱阳宋二先生》等大量与胶东民众交游酬赠的诗歌。

全真七子的赠
答劝化诗作对全真教发展影响重大,是全真道士宣扬全真道教义、联络社会各阶
层人物的一种有效方式,既促进了全真教的推广、又加强了普通民众对全真教的
理解,有利的扩大了全真教的群众基础。

4.结语
詹石窗先生说王喆所创全真教:“既是自我修行的过程,也是诗词艺术创造的过程。

”全真七子的诗歌创作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宗教生涯,生动地记录了他们一生的宗教活动,他们用诗歌这种独特的的文学方式,记录了金元时期胶东地区的道教遗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全真七子与胶东民众交游的种种经历,为我们了解胶东文化留下来宝贵的文学资料,同时也促进了全真教在胶东地区的推广,彰显出文学促进文化发展的社会功用。

参考文献
[1]阎凤梧.《全辽金诗》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兰翠.全真七子诗词的胶东映像[J].烟台大学学报.2014(3).
[3]高良荃.试论金元时期全真教兴盛的原因[J].山东大学学报.001(2).
作者简介:唐英格(1994年5月—),女,山东省淄博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