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蝉的外形、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的描述,掌握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蝉的外形特征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蝉的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蝉的生活习性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6. 总结拓展: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昆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蝉》2. 蝉的图片:展示蝉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外形特征。
3. 昆虫学知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蝉》是一篇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感受作者对蝉的描绘。
运用圈点批注法,深入理解课文。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蝉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蝉的象征意义。
2.拓展阅读,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蝉有什么了解?蝉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二、预习检测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简单介绍作者。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交流感受,分享对蝉的认识。
四、深入阅读1.精读课文,分析作者对蝉的描绘。
2.圈点批注,理解关键词语。
3.交流讨论,体会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2.交流讨论,理解作者对蝉的象征意义。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三、拓展阅读1.阅读拓展文章,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2.交流讨论,分享对蝉的新认识。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蝉的观察日记,要求描绘细致,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什么?二、课堂讨论1.交流讨论,分享对蝉的感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写作训练1.根据对蝉的观察和感悟,进行写作训练。
2.交流分享,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讨论,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观察日记。
五、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写作训练。
2.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感受生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蝉》教案
19 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
2.体会作者所说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阳光下的享乐”所包含的感情。
3.学习本文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对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认识生存和进化的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与自然相和谐的新文明是我们的使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蝉》,试着对蝉这种昆虫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1915),法国生物学家、昆虫学家、文学家。
身为现在昆虫学与动物行为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
作品有《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等。
(三)写作背景介绍:法布尔买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
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的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
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四)字词积累:1.语音金蜣巷道臃肿涂墁徘徊皮鞘纤维喧嚣媲美2.语义臃肿:形容身体或衣着过分肥大,转动不灵。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小心,留心。
庞然大物:指高达笨重的东西。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实际上很虚荣的事物。
庞然,高达的样子。
灭顶之灾:指被水淹死。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灭顶,水漫过头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蝉也叫“知了”,居昆⾍纲,同翅⽬,蝉科。
雄的腹部有发⾳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九课《蝉》教案 【学习⽬标】 1.了解、掌握说明⽂的⽅法,并能运⽤到写作中。
2.揣摩语句,理解句⼦的丰富内涵,体会本⽂的语⾔特⾊。
【学习⽅法】学⽣讲解法,教师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 通过提问的⽅法巩固上节课对本⽂内容的感知,从⽽引导学⽣进⼊本课时的学习。
⼆、展⽰点评(30分钟) 题⽬⼀:回顾⼗七⼗⼋课学过的有关说明⽅法的知识,说说本⽂采⽤了哪些说明⽅法,并结合实例体会作⽤。
【设计意图】温故旧知,掌握说明⽂的说明⽅法,并会赏析其作⽤。
题⽬⼆:说明⽂的语⾔具有准确性,试从⽂中找出两到三句,并分析品味。
【设计意图】明确说明⽂语⾔的特点。
题⽬三:作者不按照蝉的成长过程先写蝉的卵,⽽是⾸先写蝉的地⽳,从蝉的幼⾍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体会⽂章别具匠⼼⽽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
题⽬四:仔细观察⼀只⼩动物或者昆⾍的⽣活习性,学习课⽂⽣动的说明⽅法,写⼀段介绍说明的⽂字。
两百字左右。
(⼝述) 【设计意图】让学⽣学习写作说明⽂,学以致⽤。
三、整理订正导学案(5分钟) 通过展⽰环节,解决学⽣的疑问,使学⽣对⽂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利⽤双⾊笔对⾃⼰的错误进⾏订正,并将点评过程中,其他同学精彩的⾔论补充在⾃⼰的导学案上,有助于之后的复习。
四、教师⼩结(5分钟) 通过学习本⽂,我们对昆⾍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可以感受到⽣命闪亮的蜕变和价值。
五、达标检测(5分钟) 它臃肿的⾝体⾥⾯有⼀种汁液,可以⽤⼒抵御⽳⾥的尘⼟。
它掘⼟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上,使泥⼟成为泥浆,于是墙璧就更加柔软。
幼⾍再⽤它肥重的⾝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的罅隙。
所以,它在地⾯上出现的时候,⾝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蝉》优秀教案
《蝉》优秀教案《蝉》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二、教学难点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背诵三首古诗【目标展示】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新知研习】一、学习《蝉》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
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2.诵读、探讨(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背诵这首诗二、学习《孤雁》1.简介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并讨论(1)“不饮啄”的原因是什么?(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执着的精神。
)(2)“谁怜”包含什么感情?由此体会诗人对孤雁的感情。
(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野鸦与孤雁的叫声有何不同?体会这两种鸟的象征意义。
(野鸭象征着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3.感悟理解并背诵全诗三、学习《鹧鸪》1.简介写作背景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
少颖悟,7岁能诗,世称郑都官。
2.诵读探讨:(1)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鹧鸪的外形体貌和习性。
第二联借写鹧鸪开始刻意营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渲染一种惆怅凄切的气氛。
第三联借人情写物象,借助于佳人的身心感受,烘托了鹧鸪啼鸣的凄切。
尾联又进一步从环境的角度加以渲染,使全诗所营造的悲凉氛围和伤感情调达到了极点。
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了解颔联“青草湖”、“黄陵庙”的典故,并仔细品味颔联。
(3)体会并背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二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教案1
《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理清课文脉络结构,了解蝉的特点习性。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浓浓的情感。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读词语,领会文意,理清脉络结构。
2.了解蝉的习性和特点,提升概括和筛选相关语段的能力。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精品课件】出示蝉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或者见过这种昆虫,说说对它的名字、生活习性的了解和认识。
世界著名昆虫学家,法国人法布尔就曾在他的著作《昆虫记》中具体详细地介绍了蝉这种昆虫。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蝉》,去看看蝉具有怎样的习性和特点。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
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
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1910年法布尔在《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
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
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
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2.掌握字词储.藏室(ch ǔ) 金蜣.(qi āng ) 窠.(k ē) 隧.道(s u ì) 黏.(ni án ) 穴.道(xu é) 涂墁.(m àn ) 抵御.(y ù) 纤.弱(xi ān ) 臃肿..(y ōng zh ǒng ) 罅.隙(xi à) 徘徊..(p ái h u ái ) 翻转.(zh u ǎn ) 壳.(qi ào ) 蚋.(r u ì) 无动于衷.(zh ōng ) 孵.化(f ū) 鳍.状物(q í) 轧.碎(y à) 跳蚤.(zao ) 黏.土(ni án ) 喧嚣.(xi āo ) 伫(zh ù)伫立 伫候贮(zh ù)贮藏 贮存储(ch ǔ)储存 储藏 储蓄 储备卸(xi è)卸货 卸载御(y ù)抵御 防御纤(xi ān ) 纤维 纤细 纤弱 纤长 纤(qi àn )纤夫 纤绳3.朗读课文,开展小组合作,画出能够表现蝉生命历程的示意图。
第21课《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蝉》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地穴特点和蝉卵的特征,把握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2.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重点】1.了解蝉的地穴特点和蝉卵的特征,把握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2.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PPT出示诗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PPT出示蝉的图片同学们见过蝉吗?你们知道蝉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性吗?今天就让我们透过法布尔的文字来了解一下蝉吧!设计意图:由诗歌及图片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蝉有个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著作10卷本《昆虫记》是世界最经典的十大科普名著之一,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2.作品简介《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3.整体感知(1)字词正音观看情境诵读及听课文录音,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
轧(yà)蚋(ruì)鳍(qí)钹(bó)窠(kē)暴晒(bào)寻觅(mì)隧道(suì)恶劣(liè)倒悬(dào xuán)罅隙(xià)纤弱(xiān)纤维(xiān)折皱(zhézhòu)防御(yù)刹那(chà)顾忌(jì)跳蚤(zǎo)喧嚣(xuān xiāo)车辙(zhé)黏土(nián)懒洋洋(lǎn)无动于衷(zhōng)(2)概括各段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段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蝉,鸣声悠扬,四季分明,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萧瑟寒冬。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蝉鸣,感受这份欣欣向荣的生命气息,无奈它们的存在时间实在太过短暂,当人们在享受它们的声音的时候,它们也正在告别这个世界。
春天,蝉幼虫孵化出来,它们爬出土壤,爬上树干,然后附着在树上静静等待。
红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亮,背部琥珀色的壳子上长满了细小的刺。
夏天到来了,蝉脱掉了壳,展开了翅膀,然后镶嵌在一片花树林中。
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窗户外面或者树上唱歌,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蝉鸣。
在秋天,蝉的鸣声悄然停止,然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一到冬天,这个蝉的故事就结束了。
那些曾经附着于树上的蝉蛹也成为了昨日黄花。
蝉和人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它们也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常见形象。
从《离骚》中的“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红楼梦》中“嗌尽梧桐更不发,蚕破新丝桐叶片”,蝉一直以它们特有的声音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如“欣欣向荣”、“孵化”;2.理解蝉的生命周期;3.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教学重点1.理解蝉的生命周期;2.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
教学难点1.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2.发现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从学生感受入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听一段蝉鸣声,并问学生是否喜欢听蝉鸣,引导学生思考并走进蝉的世界。
阅读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细节互补。
从文章中找出“欣欣向荣”、“孵化”等生词,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意思,通过讨论使每个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
形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蝉和蝉蛹的形象,让学生感性认识蝉的外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红色的眼睛”和“背部琥珀色的壳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启迪和文学艺术的指导,使学生更加了解蝉在文学中的形象。
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跳跃到高层面上,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如生命短暂,珍惜生命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思想。
《蝉》教学案 部编(统编)版八上语文
初一语文教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短文两篇》第 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炎热的夏季刚刚收敛了他的威力,可我们的耳边似乎还在回荡着“知了”“知了”的鸣叫声,这声音时而给我们带来愉悦,但最多的还是夏季的烦躁,作家小思从蝉鸣中又听到了一些什么呢?今天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阅读短文《蝉》二、预习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收敛.( ) ②宽shù( ) ③聒聒.()2.解释下面句中词语的意思。
解释下面句中词语的意思。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3.作家小档案。
小思,原名,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有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4.请找出《蝉》的“文眼”,并抄写下来。
【采取交流合作的形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三、精讲点拨探究“蝉”的生命意义要求:熟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对“蝉”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感情变化。
思考: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哪里?2.体会最后一段“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含义:作用:【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分析主频的主题和写法】四、系统总结【先抑后扬的写法及其作用】五、拓展延伸想一想:什么是抑扬写法?请试着运用这一写法写一段话【强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要求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尝试】六、达标测评:(附后)七、教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5单元 21《蝉》 教案
21 蝉【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课时计划】2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法布尔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他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他一生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世界。
2.写作背景。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3、文体知识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4、基础积累读准字音喧嚣.(xiāo)蚋.(ruì)臃.肿(yōnɡ)罅.隙(xià)鳍.(qí)涂墁.(màn)蜣.(qiānɡ)窠.(kē)无动于衷.(zhōnɡ)跳蚤.(zǎo)钹.(bó)寻觅.(mì)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匹敌:对等,相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事物引出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指导法、点拨法、讨论法3.情感与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亦或是清早,我们就会听到蝉的叫声,这知知的叫声使人因天气烦闷的心情更加烦躁,因此不觉对它产生厌恶之情。
今天我们将学习小思的文章《蝉》,相信学习之后大家对它有另一番认识。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小思: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出色散文家,她的作品短小精炼,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著有《承教小记》、《路上谈》、《日影行》等。
三、整体感知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理解课文、学懂课文,首先我们要读通读懂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点评(字音,争取读出感情)2、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虽然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但是文章的结构脉络也是很清晰的,再读课文,请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即作者对蝉感情的变化)3、作者对蝉的感情是怎么变化的?(具体分析课文)烦蝉→知知不休的叫声病弱、微小抑思蝉→特殊的生命历程↓恕蝉→宽恕那烦人的聒聒扬(补充资料:蝉的生长过程,每年7、8月份产卵,产下的卵在泥土里孵化3-5年,在土中完成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的幼虫在5-8月从土中钻出来,在灌木或杂草丛中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年的蝉。
不同种类的蝉它的生命周期不同,有一年的,也有2-4年的,最长可达17年,但是它们真正的寿命只有2-3个月,也就是一个夏天)4、作者由蝉的特殊生命历程引发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这就是文章的文眼。
你能找出来吗?由蝉的生命意义你受到什么启发?四、品析语句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富含哲理,而且一些语句很优美,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19 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19 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 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争论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仆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消灭是在夏至。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宠爱顶枯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贮存室,必需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四周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分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头,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积存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终的工作才是开拓大门口。
由于门还未开,所以不行能在门口积存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结实。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任凭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需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打算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结实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抗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终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状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留神慎重地溜到温顺严紧的隧道底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教案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堂总结,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仍需加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们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将所学知识与之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蝉》这一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蝉的生命周期和蜕变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关于蝉鸣的问题,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夏天听到蝉鸣的经历。这让我意识到,贴近生活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蝉》的主题思想,即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悟。
举例:通过分析作者对蝉生命周期、蜕皮过程的描述,理解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强调生命的宝贵和坚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蝉的生命周期、蜕变过程以及作者从中得到的启示。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珍爱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PPT:炎炎夏日,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干燥而酷热,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上总是会传来这样的叫声……(播放蝉鸣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预设:蝉鸣,知了的叫声。
(出示蝉的图片)蝉的叫声我们并不陌生,每年夏天,我们都能听到它的叫声。
在你眼中,蝉是什么样的?预设:聒噪、喧闹,让人心烦,样子让人害怕。
蝉是害虫……这是同学们眼中的蝉,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蝉。
那么,蝉有没有可爱的一面呢?当然有。
PPT:出示荒石园和法布尔的图片。
在法国,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法布尔他就发现了蝉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特别喜欢昆虫,在一个叫做荒石园的地方,他全身心投入对昆虫的观察与实验中,坚持不懈,用了近30年,完成了一部不可思议的巨著——《昆虫记》。
这本书被世人称为“昆虫的史诗”。
他本人也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达尔文语)。
那么,法布尔笔下的蝉又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去探寻一番。
经过今天的学习,也许你会对蝉有新的认识。
二、蝉之印象自读课文的阅读,我们要格外留意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提醒我们:PPT:“本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首先默读课文。
PPT:默读课文,浏览全文,结合课文中对蝉的描写,试着用“我发现蝉(很)__________”的句式来发言,说说你对蝉的印象。
预设:蝉喜欢阳光、干燥的地方晒太阳。
蝉很聒噪,很吵,因为它“一到七月初,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蝉很聪明,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它会用身体里藏着的一种极黏的液体来做灰泥,使隧道更坚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蝉》
-生词和短语的记忆与运用:部分生词和短语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学生难以记忆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记忆技巧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运用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蝉鸣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蝉的生命周期、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蝉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修辞手法,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增强学生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蝉》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蝉》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对蝉的观察和感悟。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蝉的生命周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3. 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辅助材料:课件、黑板、活动单、录音机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蝉》。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标记,记录不理解的地方。
1.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不理解的问题。
2. 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助。
Step 3 播放录音(5分钟)1. 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2. 学生可以边跟读边找出自己所读错误的地方,并纠正错误。
Step 4 教师讲解(15分钟)1.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和细节表达。
包括: - 课文的主题和段落结构;- 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课文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2. 教师板书重点知识点,供学生记忆。
Step 5 合作写作(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小组成员来表演蝉的生活场景。
2.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表演,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写一段关于蝉的合作作文。
Step 6 展示和评价(5分钟)1.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表演和合作作文。
2. 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评选出最佳表演和作文。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复习卡片,总结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生字词和短语。
2. 布置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关于昆虫的图书或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Step 8 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重新梳理课程安排。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第20课《蝉》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实践探索:鼓励学生参与观察实践活动,培养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升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说明文结构: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通过分析《蝉》一文的框架,明确文章的引子、主体和结尾部分,理解说明文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说明文结构时,可具体指出文章的开头部分通过描述蝉的鸣叫声引出主题,中间部分详细介绍了蝉的生命周期,结尾部分强调了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形成完整的说明结构。
2.教学难点
-生命周期的理解:学生对蝉的生命周期可能不够熟悉,对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过程理解存在困难,如“蜕皮”、“羽化”等。
-修辞手法的辨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辨识和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区分比喻和拟人,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生命周期描述:详细讲解课文中对蝉的生命周期的描述,包括幼虫蜕皮、成虫羽化、交配、产卵等过程,强调生命过程的关键环节和科学术语的正确使用。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在写作中。
-生态意识培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是否经常听到蝉的鸣叫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蝉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蝉》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它通过介绍蝉的生命周期和生态习性,展示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说明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我们了解自然界、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蝉》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活动准备1.乐幼教课件-照片:蝉2.乐幼教课件-声音:蝉。
声音活动过程一、导入课件声音演示:听听谁在叫,引起幼儿兴趣。
播放《蝉》的叫声,听一听,是什么叫声?猜猜是谁?二、展开1.课件-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蝉》(1)蝉是什么样子的?(黑褐色)(2)蝉的头上有什么?(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2.师幼讨论,蝉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结束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语文《蝉》教案2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1.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2.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3.师: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4.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3.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5.想后:结果会怎样?三、明确演讲要求。
1.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
(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②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
(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2.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教案第一部分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蝉》是法国近代昆虫学家法布尔在长期实地观察的基础上,以第一手资料写成的一篇科学小品。
它科学而具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原文共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作者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分别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课文节选第二、四部分。
本文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说明中运用文艺描写的手法,把蝉的生活和形象写得亲切生动、活泼有趣。
如对蝉产卵受到敌人侵害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对蝉脱壳一段的描写连用了八个动词。
仿佛八幅精彩画面,把一个活生生的蝉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教学目标:知识与方法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并且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并且喜爱大自然。
教学突破文中描写既生动又细腻,重点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观察细致、周到。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喜爱大自然。
在学习作者观察的基础上品味课文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学习运用文艺手法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由有关蝉的神话导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文体,大致给课文分层,理清蝉的成长简史。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又细腻的段落,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进而品味作者拟人、比喻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图片。
师: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
(蝉,知了……)师: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
(板书)师: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吗?学生发言。
师: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
于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地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爰情的地步。
女神的爱情也渐渐地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
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
这只虫子就是蝉。
师: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学生畅所欲言。
2 / 11师:大家说得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
(板书课题)二、初识课文1. 字词正音。
蜣qiāng(屎壳郎)窠kē(鸟兽做的窝)墁màn(用砖或石块等铺地面)纤xiān (细小)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蚋ruì(—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2.词语解释。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对等,相称。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作者简介。
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爰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
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
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个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4.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
师: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
明确: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
师: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师:大家把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课文。
等一会儿我有问题要问大家。
要求:①标注全文自然段;②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③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
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这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
2.大致划分课文层次,概括蝉的生命简史。
这篇课文分成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
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孵化成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人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
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4 / 11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写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在于: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蝉的生命简史: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综上所述,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人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板书设计:蝉法布尔蝉的生命简史: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课文结尾齐声读最后两自然段,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中心句。
重点: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联系上一节课)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写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分析: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人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
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说明蝉的生长很艰难。
二、分析课文,体会写作特点(一)分析课文这里有一段话(板书或者朗读):“我是圣多马(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亲手触摸耶稣伤口始信其复活)难于对付的弟子,在对某个事物说4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昆虫记》卷七)——写在黑板左侧1.和以前学习过的科学小品作对比(《蝉》的特点,没有引用什么材料,是用纯粹的文艺化笔调对蝉的生命过程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语言风格生动活泼,但又十分贴切)——不作重点要求2.请学生说出文中描写得既生动又准确的段落,重点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观察细致周到。
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1.第2〜7自然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孔口: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注意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见第2自然段)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
(见第3自然段)地穴的深度、形状: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见第4自然段)地穴不会坍塌的原因:6 / 11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见第4自然段)地穴的位置: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见第4自然段)蝉挖地穴的方法,挖出的土的去向和身上带有泥点的原因: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见第4自然段)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见第5自然段)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查气候的情况。
(见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写蝉怎样具体考查气候的情况)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见第7自然段)2.第9〜11自然段,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
脱皮的顺序: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板书: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见第9自然段)蝉最后从壳中脱出: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见第10自然段)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越”“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脱皮的时间: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第二部分:蝉的卵1.第12〜13自然段,写蝉怎样产卵的。
蝉选择产卵的地方: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