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名词解释:强学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课文注释:李鸿章
课文注释:李鸿章
1823—1901,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
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
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
1862年4月,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织“常胜军”,守上海、陷苏州、常州,升任江苏巡抚。
1865年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
为了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名,创办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办北洋海军。
他对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曾招致中法、中日战争失败,是许多不平等条约的订立者。
曾参与反对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时与英国策划“东南互保”。
订立《辛丑条约》后不久病死。
他在洋务运动中贪污中饱,死时遗产竟达4000万两白银之多。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背景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表现:(1)在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2)在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3)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理解: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各改革,振兴城邦主观条件: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萨拉米斯岛问题显示出统治者腐朽无能,激起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广大平民的愤恨,梭伦“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内容措施内容影响颁布‘解负令’ 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课文注释:严复
课文注释: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西学翻译家。
原名传初,后改名宗光,字又陵,后改为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少年时代在私塾受教。
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语和轮船驾驶技术,初步接触到西方一些自然科学。
1877年他被保送到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和格林威治海军大学学习,亲身观察英国的社会制度,研究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并开始深入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落后的问题。
1879年5月,他从英国学成回国后,先后在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习、总教习、总办,达20年,他在中法战争至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曾捐监生,四次参加乡试,但都未考中。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严复在天津《直报》先后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一系列论文,评论历史,针砭时事,主张学习西方,实行维新变法。
1897年11月,严复和夏曾佑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鼓吹学习西方国家的“民主”和“西学”,以解救民族危机。
翻译《天演论》,介绍西方近代进化论思想。
在所发表的政论中,严复利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和社会政治学说,尖锐批判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民主、新学,主张变法图强。
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君主立宪制度。
他还积极宣传和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影响。
维新运动失败后,他的兴趣逐渐移到学术研究上来,继续翻译了西方近代一些逻辑学、社会学、政治学著作。
辛亥革命后,他于1912年2月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5月改任校长。
但他的思想渐趋保守。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成立“筹安会”,他名列其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对西学深感失望,将希望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1921年病逝于乡里。
严复致力于翻译著述,通过介绍西方学术文化思想和政治学说以“警世”。
严复的著作除一些政治和学术文章之外,基本上是翻译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天演论》(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原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的《自由论》)《群学肄言》(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社会通诠》(甄克思的《社会进化简史》)《法意》(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穆勒名学》(穆勒的《逻辑学原理》上半部)《名学浅说》(耶芳斯的《逻辑学初步》),通常被称为“严译八种”。
关于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的历史,经常的归纳总结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因为知识点很多,很琐碎。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
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点:①性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目的上,都要求摆脱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点:①社会背景上,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也越来越不满;农民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且力量大。
②领导力量上,日本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力量,用武力推翻幕府守旧势力,保证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的守旧派势力强大,握有实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导致改革措施无法实施。
③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时。
正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未到。
欧美各列强一方面正忙于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另一方面正集中兵力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戊戌变法发生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中国成了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对中国改革不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 (2)主张
政治制度
• 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__________和文化教育制君度主立。宪
• ②呼科举吁制“度 伸民权”“设议院”,实行
_________近_代制工度业 。
• ③改革__________,培养有用人才。
• ④大力发展__________。
• 2.谭嗣同
• (1)活动
• 1.公车上书
• (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马关逼条约签《 __________》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了各界 人士的强烈反应。
• (2)概况:康拒和、梁联合参加会试的各地一 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爱,国救提亡 出“______, 迁都,变法”等主张。
•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 __________的政治活动。
• 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 的宣传家之一?
• 提示 梁启超作为《时务报》的主笔,发 表了大量的文章,如《变法通议》等。在这些 文章中,梁启超大声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 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 养有用人才;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 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 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所以说,梁启超 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大大推动变法 维新思想的广 泛传播
严 复
《天演论》
用进化论阐 述君主立宪 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要性
借进化思想 来阐述维新 变法
为维新变法奠 定坚实理论基 础,康有为称 他为“中国西 学第一人”
• 【学思之窗】(教材第129页)
• 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 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 提示 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 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 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 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原始资料:梁启超论变法
原始资料:梁启超论变法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无益于人国也。
释之曰:前此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今之言变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
斯固然矣。
然将率不由学校,能知兵乎?选兵不用医生,任意招募,半属流丐,体之羸壮所不知,识字与否所不计,能用命乎?将俸极薄,兵饷极微,伤废无养其终身之文,死亡无恤其家之典,能洁己效死乎?图学不兴,厄塞不知,能制胜乎?船械不能自造,仰息他人,能如志乎?海军不游弋他国,将卒不习风波,一旦临敌,能有功乎?如是,则练兵如不练。
矿务学堂不兴,矿师乏绝,重金延聘西人,尚不可信,能尽利乎?机器不备,化分不精,能无弃材乎?道路不通,从矿地运至海口,其运费视原价或至数倍,能有利乎?如是,则开矿如不开。
商务学堂不立,罕明贸易之理,能保富乎?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道路梗塞,运费笨重,能广销乎?厘卡满地,抑勒逗留,朘膏削脂,有如虎狼,能劝商乎?领事不报外国商务,国家不护侨寓商民,能自立乎?如是,则通商如不通。
其稍进者曰: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
然师学不讲,教习乏人,能育才乎?科举不改,聪明之士,皆务习帖括以取富贵,趋舍异路,能俯就乎?官制不改,学成而无所用,投闲置散,如前者出洋学生故事,奇才异能,能自安乎?既欲省府州县皆设学校,然立学诸务,责在有司,今之守令,能奉行尽善乎?如是,则兴学如不兴。
自余庶政,若铁路,若轮船,若银行,若邮政,若农务,若制造,莫不类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2) (共28张PPT)
众所熟知,由于康、梁等人士的推动, 维新思潮在19世纪末最终演变成为一场 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政治运动。
请回答: ①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什么? ②康、梁等人士为维新变法所做的各项 准备工作有哪些?
四、公车上书与强学会
﹡公车上书: (1895)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 ﹡强学会:
原因:
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⑵想利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 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 (根本原因!) ⑷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 思想彻底决裂。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 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 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三、梁启超与《时务报》
1896年在上海创办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权?各尽其所 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 矣。----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时务报》第9期
维新派政治团体 (康有为等先后在北 京、上海两地发起)
公车上书的原因: 谏草堂
松筠庵
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 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 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 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
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结合必修三P69“维新变法思想”
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 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 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2: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 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 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 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 铁路四达,果以足持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总结
改革一、思路(1)实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变革(解放与发展生产力)(2)目的: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历史发展(3)类型:①社会内部局部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4)根源:旧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5)原因:①旧制度本身存在缺陷②制度完善,统治者滥用(6)特点:艰巨性、多样性(追求客观、理性至上)(7)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自上而下(8)评价①标准:是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②基本思路:分析当时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在多大程度适应这一历史发展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9)分析改革成败原因①历史潮流②新旧势力对比③配套措施④改革者素质⑤外部环境(10)改革成功重要条件①改革家远见卓识②社会互动③顺应历史潮流,促进思想解放④正确政策⑤先进理论指导(11)启示①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的调整、改良②人类进步需要改革③改革教训值得汲取④由于涉及利益重新分配,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刀光剑影,比革命温和⑤只要改革有利于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就值得肯定⑥改革应适应国情,顺应民意,不能照搬照抄(12)革命与改革区别①背景不同(平和、动荡)②根本目的不同③方式、力量不同(和平、暴力)④对生产力发展影响不同(不会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对生产力造成一定破坏)(13)比较改革思路背景、目的、内容、性质、结果、作用二、革命(1)根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矛盾(2)根本目的:用暴力破怀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3)领导力量:下层群众发动,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4)评价人物标准: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三、梭伦改革㈠背景⒈爱琴文明时期(BC.30—BC.12世纪):君主制⒉荷马时代(BC.11—BC.9世纪):氏族公社⒊古风时代(BC.8—BC.6世纪):民主制奠基确立⒋古典时代(BC.5—BC.4世纪)民主制的成熟——走向衰落,先后被马其顿、罗马征服㈡原因1、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民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人民版选修1四川省古蔺县中学214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人民版选修1历史根源社会背景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剧侵华表现:1、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资本输出形式危害政治性贷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和政治抢夺路权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土地和资源,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开采矿山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开办工厂占有市场,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设银行银行变成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金融2、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国家强租或割占地区势力范围实质影响德国胶州湾山东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高峰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偿还借款,并加紧搜刮,各地的自然灾害等经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间:19世纪末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1、民办厂矿数量增加特点:2、投资总额迅速增长3、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举步维艰原因: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潮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产生条件:2、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3、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共28张
得到中央和地方要员支持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结果: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被查封,解散 。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清光绪举人。1894年,在上海 主编《时务报》,著《变法通议》,启发国人 之革新思想。
材料一 :梁启超大声疾呼“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 致弱之根源”,呼“伸吁民“权伸”民“设权议”院、”“实, 设行议君院主”立,宪实制行。君主立宪 制。 材料二 :吾今为一改言革以科蔽举之制曰度:,变培法养之有本用,人在才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 官制。
1.政治主张:
1) 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 “太平世(大同)”
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 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 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
2)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3) 救亡图存
2.代表作:《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3.特点:“托古改制”
根据“学思之窗” ? 讨论: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 5000两银子入会。 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 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 绝。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 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 层都受其影响。
的产生( 经济、阶级 ) 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思想) 3.洋务运动的弊端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商政矿务宜筹也, 不变则彼富而我贫 ;考工 制器宜精也, 不变则彼巧而我拙 ;火轮、舟车、 电报宜兴也, 不变则彼捷而我迟 ;约章之利病, 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 不变则彼 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课文注释:荣禄
课文注释:荣禄
1834—1903,清末大臣。
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
慈禧亲信。
光绪初,他任内务大臣兼兵部统领,后升任工部尚书,1895年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推荐袁世凯训练新军。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
他极力反对,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
后来,授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积极策划政变,建议整理保甲、加强练兵,并增兵天津和京郊长辛店,准备镇压维新运动。
获袁世凯告密后,他立即由天津驰赴北京报告慈禧,密谋政变,屠杀维新人士。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课文注释:保国会
课文注释:保国会
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
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
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
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30条。
第一条说:“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
”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县设立分会,略具政党规模。
后来,保国会又在北京嵩云草堂、贵州会馆开过两次会。
康有为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并说:“我四万万同气同种之胄,忍回视其奴隶牛马哉!”他主张“合群以救之”,“激耻以振之”,“厉愤气以张之”,“奔走呼救”,“以保一大国”(《保国会叙》)。
梁启超也在4月21日演说保国会开会大意,说明“瓜分”危机,强调“合群智以讲求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国闻报》)。
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
保国会的规模比强学会大,后来列为“四卿”而参预新政的林旭、刘光第、杨锐等都是保国会会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课文注释:《时务报》
课文注释:《时务报》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
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
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中西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
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颇受读者欢迎。
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对宣传维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之洞对该报曾予以资助,但对梁启超等的议论深为不满,乃通过汪康年对梁多方掣肘,迫使梁去职。
“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想利用《时务报》进一步推动变法,乃通过光绪帝宣布改《时务报》为官报,并派自己督办《时务官报》。
汪康年在张之洞支持下,于1898年8月改《时务报》为《昌言报》。
旋因戊戌政变,《时务官报》《昌言报》停办。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笔记一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背景(必然性):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1.部落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权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2.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
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根本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直接目的:缓和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措施:经济领域:1.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2.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政治领域:3.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打击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特别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4.改革国家权力机构: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②新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③新设立公民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评价:1.积极性:①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雅典城邦的发展。
②扩大了民主的范围,把雅典引上了民主政治道路,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2.局限性:①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续存。
②财产对公民参政议政的限制。
③享有公民权的人数少。
※指导思想:中庸之道——坚持对贵族和平民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特点:1.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土地占有关系,打破了贵族的专权,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
(没有根本性的变革,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折中性——梭伦的“中庸”原则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人教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简介1.梭伦改革(1)贵族政治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本专题主要讨论古代雅典的梭伦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梭伦“公正”“中庸”的价值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弘扬梭伦不记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2.商鞅变法(1)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国“初租禾”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什伍连坐法轻罪重刑废除“世卿世禄制”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焚烧诗书“为田开阡陌封疆”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制户赋(口赋)革除戎狄风俗迁都咸阳商鞅变法的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战国时期的秦国变法运动,内容包括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颁布的主要法令及其特点、改革的成效以及商鞅个人的结局等。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商鞅变法的实质与特点,认识变法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学习改革家商鞅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
3.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九品混通”民族歧视政策盖吴起义(2)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新租调制迁都洛阳汉化政策(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历史作用。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从少数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背景与内容,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学习孝文帝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
4.王安石变法(1)“三冗”“两积”庆历新政(2)“制置三司条例司”“富国之法”(经济改革措施)“强兵之法”(军政改革措施)“育才之法”(教育改革措施)“三不足”精神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选修一重点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重点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二历史选修一重点知识点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学会
戊戌时期维新派组织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又名译书局、强学书局或强学局。
康有为于1895年8月在北京联络部分爱国官吏、知识分子组成(一说正式成立于阴历十月初)。
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主持,推户部郎中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任书记员。
《强学会叙》疾呼只有变法图强才能免于亡国厄运。
一些洋务派官僚为表明自己“爱国”,也采取赞助态度。
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新建陆军督办袁世凯均捐款,列名会籍。
李鸿章则被拒绝入会。
英美传教士李提摩太、李佳白、林乐知等也跻身该会。
每十天集会一次,每次有人演说“中国自强之学”,并出版《中外纪闻》(原名《万国公报》),购置图书仪器,一时风气大开。
同年10月,康有为至上海组织“强学分会”。
维新声势的增大使顽固派不能忍受,御史杨崇伊弹劾强学会“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
1896年1月,清廷下令查禁北京强学会,不久上海分会亦被封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