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进展 期末复习内容

高分子化学进展 期末复习内容

高分子化学进展期末复习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光聚合
2、等离子体聚合
3、微乳液聚合
4、自由基活性聚合
5、超支化聚合物
6、反相乳液聚合
7、无皂乳液聚合
8、微波聚合
9、分子印迹聚合物10、悬浮聚合11、手性聚合物
二、简答题
1.采用大分子引发剂有什么优点?
2.阴离子活性聚合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举例说明二种合成树枝状聚合物的基本方法?
4.微波聚合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
5.写出SBS 的聚合过程?SBS的结构有何特点?
6.表面光接枝聚合有几种方法?举例说明其原理。

7.何为白色污染?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8.微乳液为何可以称作是热力学稳定体系?解释其原理。

9、分子印迹聚合物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10、结合自己的实验课题,解释一下如何从高分子的未来性能来设计一个高分子的结构?如何实现?。

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名词解释1.高分子或称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分子,具有高的分子量.2.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 由许多单个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组成的物质。

3.重复单元由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4.链原子:构成高分子主链骨架的单个原子5.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组成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6.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7.单体单元:高分子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8.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单个聚合物分子中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9.末端基团(End Groups):高分子链的末端结构单元10.加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的组成与相应的单体分子相同的聚合反应11.缩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组成比相应单体分子少若干原子的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伴随有水、醇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12.均聚物如果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并且该重复结构单元可以只由一种(事实上的、隐含的或假想的)单体衍生而来,则该聚合物为均聚物,否则为共聚物。

13.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14.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更大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15.单体功能度(f )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子要求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基或反应点,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叫单体功能度(f )16.反应程度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反应过程中功能基的转化程度17.凝胶化现象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竞聚率单体均聚和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之比稳态假定使B(t)的微分方程变成代数方程而简化动力学方程的求解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子组合称为结构单元歧化终止(Disproportionation Termination):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官能度(Functionality):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均聚物(Homo-polymer):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环氧值是指每100克环氧树脂中含有的环氧基的当量数。

单位为当量/100克。

它与环氧当量的关系为环氧值=100/环氧当量。

界面聚合:在两种互不相溶,分别溶解有两种单体的溶液的界面上(或界面有机相一侧)进行的缩聚反应叫做界面聚合腈纶CH2=CHCN -> -[ -CH2-CH-]-|CN20081.在自由基反应中,什么是自动加速现象,对聚合反应有何影响自动加速现象(autoacceleration),又称凝胶效应,是聚合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聚合速率显著上升的一种现象出现自动加速的根本原因是链自由基的终止速率受抑制。

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有害的:由于放热集中、爆聚使生产难于控制;同时使单体气化,产物中有气泡,影响产物的质量。

2.诱导分解(Induced Decomposition):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其结果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笼蔽效应(Cage Effect):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3.聚丙烯是否可以采用阳离子聚合方式来制备?为什么4乳液聚合在机理上与悬浮聚合方法有何不同。

(完整word版)高分子化学概念总结解析

(完整word版)高分子化学概念总结解析

高分子化学试题目录高分子化学试题 (1)一、名词解释 (1)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1)第二章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4)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Free-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9)第四章聚合方法(Process of Polymerization) (11)第五章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 (12)二、填空题 (15)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期末重点名词解释第四章逐步聚合反应1)缩聚反应(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缩聚反应定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能生成高聚物的逐步聚合反应。

线型缩聚:单体都只带两个官能团,聚合过程,分子链在两个方向增长。

获得可溶可熔的线形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

体型(支化、交联)缩聚反应:单体至少有一个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反应过程中,分子链从多个方向增长。

获得不溶不熔的交联(体形)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

2)反应程度:参加反应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3)平均官能度: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中,在达到凝胶点以前的线型反应阶段,反应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应的各种官能团(有效官能团)总物质的量与单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4)凝胶点:体型缩聚反应当反应程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反应体系的粘度会突然增加,突然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

此时的反应程度被称作凝胶点。

5)热塑性聚合物:非交联型的,加热时会变软或流动。

加工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可进行再加工。

6)热固性聚合物:交联型的,加热时不会流动。

聚合反应的完成和交联反应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成型后不能再次加工。

7)熔融缩聚:在单体和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以上将它们加热熔融,然后在熔融态进行的缩聚方法。

8)溶液聚合: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应。

9)固相缩聚:在单体及聚合物熔点一下的惰性气体或高真空下加热缩聚的方法。

10)界面缩聚:在多相(一般为两相)体系中,在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

第五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1)聚合物的相似转变:反应仅发生在聚合物分子的侧基上,即侧基由一种基团转变为另一种基团,并不会引起聚合度的明显转变。

2)邻近基团效应:分为以下两种位阻效应:由于新生成的功能基的立体阻碍,导致其邻近功能基难以继续参加反应。

静电效应:邻近基团的静电效应可降低或提高功能基的反应活性。

3)概率效应(功能基孤立化效应):当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功能基成对参与反应时,由于成对基团反应存在概率效应,即反应过程中间或会产生孤立的单个功能基,由于功能基难以继续反应,因而不能100%转化,只能达到有限的反应程度。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期末重点名词解释第四章逐步聚合反响缩聚反响〔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缩聚反响定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缩合反响,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能生成高聚物的逐步聚合反响。

线型缩聚:单体都只带两个官能团,聚合过程,分子链在两个方向增长。

获得可溶可熔的线形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

体型〔支化、交联〕缩聚反响:单体至少有一个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反响过程中,分子链从多个方向增长。

获得不溶不熔的交联〔体形〕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

反响程度:参加反响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平均官能度: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响中,在到达凝胶点以前的线型反响阶段,反响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响的各种官能团〔有效官能团〕总物质的量与单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凝胶点:体型缩聚反响当反响程度到达某一数值时,反响体系的粘度会突然增加,突然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

此时的反响程度被称作凝胶点。

热塑性聚合物:非交联型的,加热时会变软或流动。

加工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可进行再加工。

热固性聚合物:交联型的,加热时不会流动。

聚合反响的完成和交联反响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成型后不能再次加工。

1)熔融缩聚:在单体和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以上将它们加热熔融,然后在熔融态进行的缩聚方法。

溶液聚合: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响。

固相缩聚:在单体及聚合物熔点一下的惰性气体或高真空下加热缩聚的方法。

界面缩聚:在多相〔一般为两相〕体系中,在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响。

第五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响聚合物的相似转变:反响仅发生在聚合物分子的侧基上,即侧基由一种基团转变为另一种基团,并不会引起聚合度的明显转变。

邻近基团效应:分为以下两种位阻效应:由于新生成的功能基的立体阻碍,导致其邻近功能基难以继续参加反响。

静电效应:邻近基团的静电效应可降低或提高功能基的反响活性。

概率效应〔功能基孤立化效应〕:当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功能基成对参与反响时,由于成对基团反响存在概率效应,即反响过程中间或会产生孤立的单个功能基,由于功能基难以继续反响,因而不能100%转化,只能到达有限的反响程度。

高分子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重点名词解释高分子化学重点名词解释逐步聚合,是指聚合过程中低分子转变成高分子是缓慢逐步进行的,每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聚合早期,单体很快聚合成低分子量的齐聚物,短期内单体转化率很高,反应程度却很低。

连锁聚合,是指从自由基、阴阳离子等活性种开始,经历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的,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很大的一类聚合反应。

数均分子量,是指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的分子量,等于高分子样品中所以分子的总质量除以总的摩尔分数;质均分子量,是指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质量统计平均的分子量;黏均分子量,是指用粘度法测得的高分子的平均分子量。

热塑性弹性体:通常的弹性体如橡胶是通过化学反应使聚合物分子链发生交联才具有弹性,而热塑弹性体的弹性来自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物理交联,如氢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

普通橡胶不能二次加工,而热塑弹性既具有橡胶的弹性,又具有塑料的可塑性,可以多次进行成型加工。

热塑性聚合物:线形或支链形大分子以物理力聚集成聚合物,可溶于适当溶剂中,加热时可熔融塑化,冷却时固化成型,此类聚合物称作热塑性聚合物。

热固性聚合物: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等在树脂合成阶段,需控制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使其停留在线形或少量支链的低分子预聚物阶段。

成型时,经加热,再使其中潜在的官能团继续反应成交联结构而固化。

此类聚合物称作热固性聚合物。

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均聚是指系统中只由一种单体构成的聚合反应,如氯乙烯的缩聚;共聚是指聚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单体共同聚合而成的聚合反应,如尼龙-66的聚合;混缩聚是指类如aAb的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反应程度的定义为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将大分子的结构单元数(不是重复单元数)定义为聚合度。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提出,不同的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机会,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此理论适用于一般的聚合度不太高的、体系粘度不太大的缩聚体系;不适用于聚合反应后期,因为聚合反应后期,聚合度较大、粘度大,链段活动受到阻碍,端基活性降低。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

高分子期末重点名词解释第四章逐步聚合反应1)缩聚反应(线型缩聚与体型缩聚):缩聚反应定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能生成高聚物的逐步聚合反应。

线型缩聚:单体都只带两个官能团,聚合过程,分子链在两个方向增长。

获得可溶可熔的线形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

体型(支化、交联)缩聚反应:单体至少有一个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反应过程中,分子链从多个方向增长。

获得不溶不熔的交联(体形)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

2)反应程度:参加反应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3)平均官能度: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缩聚反应中,在达到凝胶点以前的线型反应阶段,反应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应的各种官能团(有效官能团)总物质的量与单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4)凝胶点:体型缩聚反应当反应程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反应体系的粘度会突然增加,突然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

此时的反应程度被称作凝胶点。

5)热塑性聚合物:非交联型的,加热时会变软或流动。

加工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可进行再加工。

6)热固性聚合物:交联型的,加热时不会流动。

聚合反应的完成与交联反应就是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成型后不能再次加工。

7)熔融缩聚:在单体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以上将它们加热熔融,然后在熔融态进行的缩聚方法。

8)溶液聚合: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应。

9)固相缩聚:在单体及聚合物熔点一下的惰性气体或高真空下加热缩聚的方法。

10)界面缩聚:在多相(一般为两相)体系中,在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

第五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1)聚合物的相似转变:反应仅发生在聚合物分子的侧基上,即侧基由一种基团转变为另一种基团,并不会引起聚合度的明显转变。

2)邻近基团效应:分为以下两种位阻效应:由于新生成的功能基的立体阻碍,导致其邻近功能基难以继续参加反应。

静电效应:邻近基团的静电效应可降低或提高功能基的反应活性。

3)概率效应(功能基孤立化效应):当高分子链上的相邻功能基成对参与反应时,由于成对基团反应存在概率效应,即反应过程中间或会产生孤立的单个功能基,由于功能基难以继续反应,因而不能100%转化,只能达到有限的反应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高分子或称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分子,具有高的分子量.2.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 由许多单个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组成的物质。

3.重复单元由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4.链原子:构成高分子主链骨架的单个原子5.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组成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6.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7.单体单元:高分子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8.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单个聚合物分子中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9.末端基团(End Groups):高分子链的末端结构单元10.加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的组成与相应的单体分子相同的聚合反应11.缩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组成比相应单体分子少若干原子的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伴随有水、醇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12.均聚物如果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并且该重复结构单元可以只由一种(事实上的、隐含的或假想的)单体衍生而来,则该聚合物为均聚物,否则为共聚物。

13.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14.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更大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15.单体功能度(f )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子要求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基或反应点,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叫单体功能度(f )16.反应程度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反应过程中功能基的转化程度17.凝胶化现象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18.凝胶点出现凝胶化现象时的反应程度叫做凝胶点,以p c表示。

19.预聚物含有反应性功能基,在适宜条件下可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的低聚物称为预聚物20.固化由预聚体反应生成交联高分子的过程常称为固化。

21.无规预聚物中未反应功能基在分子链上无规分布,通常由交联型逐步聚合反应在P<P c时终止反应来获得。

22.确定结构预聚物: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功能基的种类与数量可通过设计来合成。

功能基在端基的叫端基预聚物,功能基在侧基的叫侧基预聚物。

23.熔融聚合聚合体系中只加单体和少量催化剂,不加任何溶剂,聚合过程中原料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始终处于熔融状态。

24.溶液聚合是指将单体等反应物溶在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实施方法。

25.界面缩聚是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再将这两种溶液倒在一起,在两液相的界面上进行缩聚反应,聚合产物不溶于溶剂,在界面析出。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26.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50%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引发剂半衰期t1/227.引发效率把初级自由基用于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作引发效率,以f 表示。

28.笼蔽效应(Cage Effect) :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在开始的瞬间被溶剂分子所包围,不能与单体分子接触,无法发生链引发反应。

29.诱导分解:诱导分解的实质是自由基(包括初级自由基、单体自由基、链自由基)向引发剂分子的转移反应。

30.偶合终止:两个链自由基的孤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31.歧化终止:一个链自由基夺取另一个链自由基的原子(β-氢原子)32.平方根定则: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可作为自由基聚合的判据。

33.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当转化率达到一定值(如15~20%)后,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34.凝胶效应自动加速作用除使聚合反应速率显著上升外,由于终止反应速率减慢,相应地链自由基的寿命增加,可结合更多的单体,从而使聚合产物分子量显著增加。

自动加速作用也称凝胶效应。

35.阻聚剂能完全终止自由基而使聚合反应完全停止36.缓聚剂则只使部分自由基失活或使自由基活性衰减,从而使聚合速率下降。

37.诱导期当体系中存在阻聚剂时,在聚合反应开始以后(引发剂开始分解),并不能马上引发单体聚合,必须在体系中的阻聚剂全部消耗完后,聚合反应才会正常进行。

即从引发剂开始分解到单体开始转化存在一个时间间隔,称诱导期38.自阻聚作用烯丙基自由基很稳定,不具有再引发活性,只能与链自由基或本身发生双基终止。

这样,上述反应从形式上看是一链转移反应,但其效果相当于一加阻聚剂的终止反应,而阻聚剂是单体本身,因此被称为烯丙基单体的自阻聚作用。

39.动力学链长(v) 是指平均每一个活性中心(自由基)从产生(引发)到消失(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40.链转移常数C 链转移速率常数与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41.链转移剂:一些链转移常数较大的物质,只需少量加入便可明显降低分子量。

42.分子量调节剂只需加入少量的链转移剂(如十二烷基硫醇),便可明显降低分子量,而且还可通过改变其用量来调节分子量,因此这类链转移剂又叫分子量调节剂43.调节聚合是指在“活性”溶剂中进行聚合合成极低分子量的聚合物。

“活性”溶剂指链转移常数较大的溶剂44.聚合上限温度Tc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值时,链增长速率与解聚速率相等,即聚合反应实际上是不进行的(聚合物产生的净速率为零),此时的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Tc45.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等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46.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47.悬浮聚合: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48.乳液聚合: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49.乳化剂:能使油水混合物变成乳状液的物质成为乳化剂。

50.增溶作用:当乳化剂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就会由50~100个分子聚集一起形成胶束,胶束呈球状或棒状,胶束中乳化剂分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亲油基指向油相,能使单体微溶于胶束内。

由于乳化剂的存在而增大了难溶单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现象称为胶束增溶现象51.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第四章离子聚合52.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一样,同属链式聚合反应,但链增长反应活性中心是带电荷的离子。

根据活性中心所带电荷的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聚合。

53.Inifer 试剂指同时具有引发(initiate)和转移(transfer)双重作用,具有这种功能的物质称为Inifer试剂。

第五章链式共聚合反应54.共聚方程描述二元共聚产物的组成(单体单元的含量)与单体组成及单体相对活性(竞聚率)之间的关系。

55.竞聚率定义r1和r2 每种单体同系(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为竞聚率56.前末端效应即产生偏差的原因是由于链增长活性中心的活性受端基前一个单体单元的影响不能忽略,这种效应在一些含有位阻大或强极性取代基的单体对更为明显。

57.解聚效应有些聚合上限温度较低的单体,在通常共聚温度下,增长链端基发生解聚,结果共聚物中单体单元含量比预期的小。

58.序列长度:在一相同的结构单元连续连接而成的链段中,所含该结构单元的数目。

第六章配位聚合59.Ziegler-Natta引发剂Ziegler引发剂TiCl4/Al(C2H5)3和Natta引发剂TiCl3/Al(C2H5)3,广义的Zieler-Natta引发剂指的是由IV~VIII族过渡金属化合物与I~ III族金属元素的金属烷基化合物所组成的一类引发剂。

60.配位聚合单体首先与金属配位而被活化,同时也使Mt-C键变弱而便于被打开,从而使单体插入以形成新的Mt-C键,最明显的特征是其活性中心是过渡金属Mt-C键。

61.定向聚合:是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75%)的聚合过程。

62.立构规整度: 立构规整性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

63.脱灰聚合后还需对产物进行后处理以除去残留金属引发剂,此过程称为脱灰64.本体聚合法用液态单体(高压液化)本身作稀释剂进行的淤浆聚合。

65.气相法温度为70~105℃,压力为2~3 MPa,反应体系为引发剂、聚合物粉末及气相单体的混合物。

66.淤浆法在庚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在低的压力、温度(50~80℃)下进行聚合。

由于聚合产物和引发剂都不溶于溶剂中而使聚合体系呈淤浆状,故称淤浆法。

第七章活性聚合67.活性聚合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称为活性聚合,又称计量聚合68.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的增长链在单体全部耗尽后仍具有引发活性,因此将活性聚合的增长链称为~69.活性/可控聚合有些聚合体系并不是完全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但相对于链增长反应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宏观上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把这类聚合称为活性/可控聚合。

第八章开环聚合70.开环聚合: 环状单体开环相互连接形成线型聚合物的过程。

第九章高分子的化学反应71.高分子的相似转变反应仅发生在聚合物分子的侧基上,即侧基由一种基团转变成另一种基团,并不会引起聚合度的明显改变72.高分子效应73.扩链反应通过链末端功能基反应形成聚合度增大了的线形高分子链的过程。

74.嵌段反应75.接枝反应指在高分子主链上连接不同组成的支链得到接枝共聚物76.降解聚合物分子链在机械力、热、高能辐射、超声波或化学反应等的作用下,分裂成较小聚合度产物的反应过程。

77.聚合物老化聚合物在加工、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发生不可逆的坏变现象称为老化。

78.解聚高分子链的断裂发生在末端单体单元,导致单体单元逐个脱落生成单体,是聚合反应的逆反应。

79.热降解聚合物在隔绝空气和辐射的情况下,单纯由热引起的聚合物分子链中的某些化学键发生断键或重排反应。

80.光降解聚合物受光照,当吸收的光能大于键能时,便会发生断键反应使聚合物降解。

81.氧化降解在空气中氧化作用下,聚合物分子链上形成过氧基团或含氧基团,从而引起分子链的断裂或交联,导致聚合物力学性能损失和外观发生显著变化,如使聚合物变硬、变色、变脆等。

第十章功能高分子82.功能高分子: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能的高分子,如吸附性能、反应性能、光性能、电性能、磁性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