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室引流管小讲课护理课件
![脑室引流管小讲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8b26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0.png)
脑室引流管小讲课护理课件
目录
• 脑室引流管概述 •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 脑室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脑室引流管患者的日常护理指导 • 特殊情况下的脑室引流管护理
01
脑室引流管概述
定义与作用
01
02
定义
作用
脑室引流管是一种用于引流脑室内的积血、积液或脑脊液的医疗设备 。
通过引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和治疗脑疝,改善脑室内 的环境,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癫痫发作时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裤带,避免过紧的衣物 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在癫痫发作结束后,应将患者移至安全舒适的位置,并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刺激患者的情 绪。
高热患者的引流管护理
高热对脑室引流管的影响
高热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脑室引流管的正常功能。此外,高热还 会导致患者的代谢率增高,从而增加脑室引流管的负担。因此,对于高热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 征和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5
特殊情况下的脑室引流管 护理
癫痫发作时的引流管护理
癫痫发作时的引流管护理
在癫痫发作时,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抽搐导致的窒息。同时,应确保引流管的位置固定,避免因患 者剧烈动作导致引流管的移位或脱落。在癫痫发作结束后,应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并记录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 和症状。
癫痫发作时患者的体位
高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于高热患者,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酒精擦浴等,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同时,应增加 患者的水分摄入,保持其水电解质平衡。在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意识障碍患者的引流管护理
目录
• 脑室引流管概述 •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 脑室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脑室引流管患者的日常护理指导 • 特殊情况下的脑室引流管护理
01
脑室引流管概述
定义与作用
01
02
定义
作用
脑室引流管是一种用于引流脑室内的积血、积液或脑脊液的医疗设备 。
通过引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和治疗脑疝,改善脑室内 的环境,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癫痫发作时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裤带,避免过紧的衣物 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在癫痫发作结束后,应将患者移至安全舒适的位置,并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刺激患者的情 绪。
高热患者的引流管护理
高热对脑室引流管的影响
高热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脑室引流管的正常功能。此外,高热还 会导致患者的代谢率增高,从而增加脑室引流管的负担。因此,对于高热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 征和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5
特殊情况下的脑室引流管 护理
癫痫发作时的引流管护理
癫痫发作时的引流管护理
在癫痫发作时,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抽搐导致的窒息。同时,应确保引流管的位置固定,避免因患 者剧烈动作导致引流管的移位或脱落。在癫痫发作结束后,应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并记录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 和症状。
癫痫发作时患者的体位
高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于高热患者,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酒精擦浴等,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同时,应增加 患者的水分摄入,保持其水电解质平衡。在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意识障碍患者的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7ec3de52ea551811a68734.png)
4.1 护理人员应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隙的解剖 结构,各腔隙引流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4.2 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护士应学会整体护
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来判断。
4.3 留置引流管原则为保持正常颅内压。根据此原则来选 择引流装置如负压引流器或引流袋;控制引流量。
4.4 结合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进行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 诉头痛,要学会鉴别原因。
谢谢观赏! 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 3.1 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 膜外血肿,常规置入内径为2mm的引流管于 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负压引流器。 当引流量<50ml,术后1~2天可拔除引流管。 当引流液性质为血性脑脊液时,不可外接负 压引流器,应接引流袋。否则会导致脑脊液 引流过度,速度过快,患者会产生低颅压,严重 者会产生脑疝。此时护理方面应等同于脑 室引流管护理。
2.2 护理:
• ①引流管的固定。因引流管位于腰背部,患者翻身时容易 引起引流管牵拉、受压、扭曲等。因此要经常注意随患者 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对引流管 护理的宣教。
• ②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2~5滴分,每日引流量在 200~300ml左右。注意保持匀速引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 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3.2 硬膜下引流管
• 硬膜下血肿一但出现颅内压增高征状,即应 行手术治疗。一般包括钻孔冲洗引流和开 颅包膜切除及血肿清除。术后为促进脑组 织膨起,尽快使硬膜下血肿腔闭合,取头低足 高位2~3天,卧向患侧,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 头部10~40cm。但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2~3天拔管。
4、护士在操作中要求: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外科引流管种类
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来判断。
4.3 留置引流管原则为保持正常颅内压。根据此原则来选 择引流装置如负压引流器或引流袋;控制引流量。
4.4 结合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进行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 诉头痛,要学会鉴别原因。
谢谢观赏! 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 3.1 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 膜外血肿,常规置入内径为2mm的引流管于 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负压引流器。 当引流量<50ml,术后1~2天可拔除引流管。 当引流液性质为血性脑脊液时,不可外接负 压引流器,应接引流袋。否则会导致脑脊液 引流过度,速度过快,患者会产生低颅压,严重 者会产生脑疝。此时护理方面应等同于脑 室引流管护理。
2.2 护理:
• ①引流管的固定。因引流管位于腰背部,患者翻身时容易 引起引流管牵拉、受压、扭曲等。因此要经常注意随患者 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对引流管 护理的宣教。
• ②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2~5滴分,每日引流量在 200~300ml左右。注意保持匀速引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 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3.2 硬膜下引流管
• 硬膜下血肿一但出现颅内压增高征状,即应 行手术治疗。一般包括钻孔冲洗引流和开 颅包膜切除及血肿清除。术后为促进脑组 织膨起,尽快使硬膜下血肿腔闭合,取头低足 高位2~3天,卧向患侧,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 头部10~40cm。但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2~3天拔管。
4、护士在操作中要求: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外科引流管种类
《脑室引流护理》ppt课件
![《脑室引流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71e1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e.png)
理术后并发症。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 量、颜色、性质等,根据医嘱 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速 度。
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头部伤口 干燥清洁,根据医嘱使用抗生 素,预防感染。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03 脑室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护理》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22
contents
目录
• 脑室引流概述 • 脑室引流技术 • 脑室引流护理 • 脑室引流的并发症与防治 • 案例分析和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脑室引流概述
脑室引流定义
定义
脑室引流是通过放置引流管,将 脑脊液从脑室中引出,以降低颅 内压和减轻脑室扩张的一种治疗 方法。
禁忌症:对于严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感染等病人,以及存在严重凝血功能 障碍、低血压等病人,应避免进行脑室引流。
以上内容为《脑室引流护理》ppt课件的扩展结果,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护理和操作。
02 脑室引流技术
脑室引流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
术前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神经系 统状况、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以确定 手术可行性和风险。
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01
感染
02
原因:无菌操作不严格、长时间留置引流装置等
解决策略:加强无菌操作培训,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换
03
引流装置
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颅内压波动
原因:引流过度或不足、患者体位改变等
解决策略:调整引流系统的参数,保持患者体位稳定,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 量、颜色、性质等,根据医嘱 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速 度。
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头部伤口 干燥清洁,根据医嘱使用抗生 素,预防感染。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03 脑室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护理》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22
contents
目录
• 脑室引流概述 • 脑室引流技术 • 脑室引流护理 • 脑室引流的并发症与防治 • 案例分析和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脑室引流概述
脑室引流定义
定义
脑室引流是通过放置引流管,将 脑脊液从脑室中引出,以降低颅 内压和减轻脑室扩张的一种治疗 方法。
禁忌症:对于严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内感染等病人,以及存在严重凝血功能 障碍、低血压等病人,应避免进行脑室引流。
以上内容为《脑室引流护理》ppt课件的扩展结果,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护理和操作。
02 脑室引流技术
脑室引流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
术前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神经系 统状况、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以确定 手术可行性和风险。
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01
感染
02
原因:无菌操作不严格、长时间留置引流装置等
解决策略:加强无菌操作培训,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换
03
引流装置
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颅内压波动
原因:引流过度或不足、患者体位改变等
解决策略:调整引流系统的参数,保持患者体位稳定,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04aa39284ac850ac02425e.png)
? 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 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 进行严格消毒。
6
? 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 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 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2脑室引流高度
1
成人1O~15 cm
2
儿童 5~10cm
3 平卧位以外耳道为水平面
7
4 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水平
? 拔管前1 d,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11 了解 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
? 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 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
12
b
3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
? 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 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 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
? 引流量不应超过 500ml/24h
8
back
4观察引流物性状
?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 术后1-2 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
为淡血性. ? 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1
—罗秋兰
内容纲要
1
概
述
2
脑室引流临床意义
2
3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概述
? 脑室引流是指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 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 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 3 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 措施之一
? 可用于各种脑室内出血的治疗
脑室引流的临床意义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 状态
? 进行脑室系统 检查
? 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
? 颅内感染经脑室 注药冲洗
4
? 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症状患者,可行脑室 引流术,以 降低颅内压
6
? 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 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 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2脑室引流高度
1
成人1O~15 cm
2
儿童 5~10cm
3 平卧位以外耳道为水平面
7
4 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水平
? 拔管前1 d,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11 了解 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
? 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 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
12
b
3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
? 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 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 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
? 引流量不应超过 500ml/24h
8
back
4观察引流物性状
?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 术后1-2 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
为淡血性. ? 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1
—罗秋兰
内容纲要
1
概
述
2
脑室引流临床意义
2
3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概述
? 脑室引流是指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 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 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 3 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 措施之一
? 可用于各种脑室内出血的治疗
脑室引流的临床意义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 状态
? 进行脑室系统 检查
? 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
? 颅内感染经脑室 注药冲洗
4
? 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症状患者,可行脑室 引流术,以 降低颅内压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ppt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a7ee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9.png)
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同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降压药
物。
02
调整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量,控制饮食中油脂的摄入量。多食用
富含钾、镁等元素的食物。
03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
糖尿病患者护理
控制血糖
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降糖药物。避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颅内引流管
通过手术将引流管放置在颅内,适用于 颅内手术。
03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维持引流通畅
01
避免引流管受压、弯曲或打折,保持引流管通畅。
02
定时挤压引流管以排出管腔内的堵塞物。
对于血性引流液,若出现分层或凝固现象,应及时更换。
03
防止感染
0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更换引流瓶及接头。
02
维持脑室形态
02
引流管可以维持脑室的形态和功能,防止脑室塌陷或扭曲。
促进脑室恢复
03
通过引流,可以促进脑室内的血液和液体的循环,有助于脑室
的恢复。
引流管的类型
单侧引流管
只引流一侧脑室内的血液和液体,适用 于单侧脑室手术。
双侧引流管
同时引流两侧脑室内的血液和液体,适 用于双侧脑室手术。
脑室外引流管
通过手术将引流管放置在脑室外,适用 于脑室外手术。
THANK YOU.
02
感染预防
术后应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定期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颅内感染。
03
感染治疗
如发生感染,应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取出引流管并进行抗
感染治疗。
出血
脑室引流管教学护理课件
![脑室引流管教学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21db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3.png)
护理教育的改进
要点一
继续教育
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 能水平。
要点二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医疗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护理学科的创新 与发展。
THANK YOU
确保引流袋放置在患者头部以下 的位置,避免引流液倒流,增加 感染风险。
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堵塞,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有 堵塞应及时处理。
总结词
预防颅内感染是脑室引流管护理 的重要环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有脓性分泌 物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进行处理。
05
脑室引流管护理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护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通过VR/AR技术模拟真实护理场景,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
个性化护理的发展
个体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提高护理效果。
精准护理
利用基因检测、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诊 断和护理,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脑室引流管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 室内积水的患者,如脑出血、颅内感 染、脑外伤等。
禁忌症
对于严重出血倾向、颅内动脉瘤、严 重颅内感染等患者,应谨慎使用或禁 用脑室引流管。
引流管的类型与选择
类型
脑室引流管有多种类型,包括单侧和双侧引流管、可调压和不可调压引流管等 。
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脑室引流管类型和规格,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需向脑室内注射药物或 营养液,应使用专门的注 射器和技术,避免直接注 入引流管内。
脑室引流管PPT参考幻灯片
![脑室引流管PPT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6dad4ebfc8d376eeaeaa31df.png)
23
(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湿透, 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
(5)引流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时间不宜过 长,一般为5~7天,如引流超期应更换穿刺部位。
(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察 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沉淀, 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吐、 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 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 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 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高热 量、易消化饮食,抽搐时应用抗癫痫药物。
12
3. 引流管的位置: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 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 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 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
13
4. 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其要注意控制 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 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 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 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此外,因正常脑 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不 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 泌过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 意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9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 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 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 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10
术后护理
1.休息: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15~30°,便 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
11
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 搏、呼吸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 一次,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颅内压 继续增高,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或 适当将引流袋高度降低,若患者病情有异 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湿透, 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
(5)引流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时间不宜过 长,一般为5~7天,如引流超期应更换穿刺部位。
(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察 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沉淀, 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吐、 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 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 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 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高热 量、易消化饮食,抽搐时应用抗癫痫药物。
12
3. 引流管的位置: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 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 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 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
13
4. 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其要注意控制 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 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 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 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此外,因正常脑 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不 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 泌过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 意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9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 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 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 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10
术后护理
1.休息: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15~30°,便 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
11
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 搏、呼吸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 一次,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颅内压 继续增高,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或 适当将引流袋高度降低,若患者病情有异 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脑室引流管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cc7bbbeefdc8d377ee3272.png)
(2)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 大幅度升降。
.
26
(3)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受压、曲折,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可按下列方法:有无自流 现象;脉搏性波动随着脉搏的跳动,液面可上下波 动2 mm左右,呼吸性波动每3~4 s一次;将引流袋 放低,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再将引流袋提高, 液面将恢复原位;捏一下引流管,将波动柱内的脑 脊液引出后,看波动柱内的液面是否恢复原位, 如引流管不畅,而外接管正常,可能是颅内部分 阻塞或脱出脑室,立即通知医师。
.
14
5.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 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 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 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 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 ,应查明原因,且通知医生。
.
15
▪ 6.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 脑脊液可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 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 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 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 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 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 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 身及局部表现。
(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察 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沉淀, 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吐、 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 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 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 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高热 量、易消化饮食,抽搐时应用抗癫痫药物。
.
26
(3)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受压、曲折,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可按下列方法:有无自流 现象;脉搏性波动随着脉搏的跳动,液面可上下波 动2 mm左右,呼吸性波动每3~4 s一次;将引流袋 放低,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再将引流袋提高, 液面将恢复原位;捏一下引流管,将波动柱内的脑 脊液引出后,看波动柱内的液面是否恢复原位, 如引流管不畅,而外接管正常,可能是颅内部分 阻塞或脱出脑室,立即通知医师。
.
14
5.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 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 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 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 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 ,应查明原因,且通知医生。
.
15
▪ 6.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 脑脊液可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 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 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 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 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 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 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 身及局部表现。
(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察 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沉淀, 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吐、 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 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 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 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高热 量、易消化饮食,抽搐时应用抗癫痫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大幅度升 降。
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 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 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 一般不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 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
16
7.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 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 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
20
9. 拔管: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
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
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 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
否颅内压再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
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放低引
流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
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
神外二 陈辉
1
1 2 3 4
-
概述 部位 目的 护理
2
概述
脑室穿刺是指在头颅额部钻孔或锥孔,将硅胶引流管 置于脑室额角,脑脊液或血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 解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性手术。
-
3
部位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
4
-
5
拔管后可见额部发际 内3个缝合一针的创口
患者引流过程中
-
12
3. 引流管的位置: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 于床,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
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 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
-
13
4. 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 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 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 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此外,因正常 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 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 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落,使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颅内压力突然降低, 引起脑脊液动力浮上的巨大变化,使脑干上移而发 生小脑疝;也可因引流不畅,高颅压得不到纠正,而 发生枕骨大孔疝。
-
25
预防措施
(1)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使颅内压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第1天应保持颅内压不低于原高压水平的30%~50%, 以后逐渐降至100~150 mm H2O,一般引流袋波动柱 上口距脑室水平的高度应在20 cm左右。
-
17
8. 脑室持续引流中的故障处理
a 防止引流管曲折,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 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 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b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 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
18
c 防止引流管脱出是脑室引流成功的关键,
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
(拔管前,可见引
-
6
流液明显清晰)
目的
1. 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 2.脑室持续引流可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改善病情。
-
7
护理
术前准备及护理
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8
术前准备及护理
1.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
2.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 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必要 性,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信任和安全感。同时要 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危险及预后,使之主动配合 我们的治疗。
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
四肢适当加以约束。引流管穿出头皮堵塞处
要用缝线固定1~2针且松紧适宜,过紧会影
响引流,过松则易脱出。局部覆盖的敷料也
应用胶布牢靠固定,勿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头,
以免头部转动时引流管拔出。一旦引流管脱
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
-
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19 处理。若为连接管接
(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
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
沉淀,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
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
染征象时,及时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
-
抗生素治疗,患者高热24 时,给予药物或物理
2. 脑疝
发生原因 因引流袋位置过低或变化体位时,接头脱
-
流入脑室引起感染。21 拔管后,切口处若有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颅内感染 很少发生,可因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穿刺器械及 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持续 引流时间过长等引起。
-
22
预防措施
(1)保持病室清洁,定时消毒,最好将患者安置 在单人房间。
(2)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
-
14
5.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 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 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 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 查明原因,且通知医生。
-
15
6.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 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呈血性,以
-
9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头部,躁动 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神志、瞳孔 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
10
术后护理
1.休息: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15~30°,便于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
-
11
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 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注意肢体活 动情况,如发现颅内压继续增高,应及时检查引流 管是否通畅或适当将引流袋高度降低,若患者病情 有异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整个引流系统应保持密闭和无菌,不可任意 拆卸或在引流袋上穿刺,引流袋每天更换一 次。
(3) 预防脑脊液倒流,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紧引
-
流管,引流袋应悬挂于23 床头,不可过高或过
(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 湿透,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
(5)引流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时间不 宜过长,一般为5~7天,如引流超期应更换 穿刺部位。
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 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 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 一般不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 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
16
7.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 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 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
20
9. 拔管:
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
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
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 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
否颅内压再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
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放低引
流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
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
神外二 陈辉
1
1 2 3 4
-
概述 部位 目的 护理
2
概述
脑室穿刺是指在头颅额部钻孔或锥孔,将硅胶引流管 置于脑室额角,脑脊液或血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 解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性手术。
-
3
部位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
4
-
5
拔管后可见额部发际 内3个缝合一针的创口
患者引流过程中
-
12
3. 引流管的位置: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 于床,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
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 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
-
13
4. 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 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 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 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此外,因正常 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 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 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落,使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颅内压力突然降低, 引起脑脊液动力浮上的巨大变化,使脑干上移而发 生小脑疝;也可因引流不畅,高颅压得不到纠正,而 发生枕骨大孔疝。
-
25
预防措施
(1)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使颅内压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第1天应保持颅内压不低于原高压水平的30%~50%, 以后逐渐降至100~150 mm H2O,一般引流袋波动柱 上口距脑室水平的高度应在20 cm左右。
-
17
8. 脑室持续引流中的故障处理
a 防止引流管曲折,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 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 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b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 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
18
c 防止引流管脱出是脑室引流成功的关键,
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
(拔管前,可见引
-
6
流液明显清晰)
目的
1. 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 2.脑室持续引流可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改善病情。
-
7
护理
术前准备及护理
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8
术前准备及护理
1.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
2.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 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必要 性,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信任和安全感。同时要 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危险及预后,使之主动配合 我们的治疗。
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
四肢适当加以约束。引流管穿出头皮堵塞处
要用缝线固定1~2针且松紧适宜,过紧会影
响引流,过松则易脱出。局部覆盖的敷料也
应用胶布牢靠固定,勿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头,
以免头部转动时引流管拔出。一旦引流管脱
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
-
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19 处理。若为连接管接
(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
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
沉淀,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
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
染征象时,及时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
-
抗生素治疗,患者高热24 时,给予药物或物理
2. 脑疝
发生原因 因引流袋位置过低或变化体位时,接头脱
-
流入脑室引起感染。21 拔管后,切口处若有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颅内感染 很少发生,可因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穿刺器械及 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持续 引流时间过长等引起。
-
22
预防措施
(1)保持病室清洁,定时消毒,最好将患者安置 在单人房间。
(2)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
-
14
5.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 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 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 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 查明原因,且通知医生。
-
15
6.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 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呈血性,以
-
9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头部,躁动 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神志、瞳孔 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
10
术后护理
1.休息: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15~30°,便于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
-
11
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 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注意肢体活 动情况,如发现颅内压继续增高,应及时检查引流 管是否通畅或适当将引流袋高度降低,若患者病情 有异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整个引流系统应保持密闭和无菌,不可任意 拆卸或在引流袋上穿刺,引流袋每天更换一 次。
(3) 预防脑脊液倒流,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紧引
-
流管,引流袋应悬挂于23 床头,不可过高或过
(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 湿透,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
(5)引流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时间不 宜过长,一般为5~7天,如引流超期应更换 穿刺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