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综合讲解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大纲要求:(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大纲要求:(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大纲内容:(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第四章学习动机大纲要求:(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利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大纲要求:(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于迁移的措施★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大纲要求:(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大纲要求:(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大纲要求:(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解决问题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名词解释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综合之心理学第4章-个性发展与教育(2017)

教育综合之心理学第4章-个性发展与教育(2017)

2.根据能力的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 社会交往能力。 • (1)认知能力:是指人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 能力。(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条 件,即智力。) • (2)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去完成 各种活动的能力。 • (3)社会交往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 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敏感性、人际 关系调整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
(三)能力的分类 1.根据能力所适应的活动范围大小,可分为一般 能力和特殊能力。 (1)一般能力:是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 力。 • 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抽象概括能力(核心)、言语表达能力等。 (2)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 特殊领域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 如演唱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 。
(二)智力理论 1.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 (1)一般因素(G因素):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 决定的一个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 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成绩才会出 现某种正相关。 (2)特殊因素(S因素):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 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 • 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 。活动中包含的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 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 相关就越低。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 基础。
天津市招教联考培训
心 理 学
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需要与兴趣 第二节 人格
第三节 能力
第一节 需要与兴趣
一、需要的概念 •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力求获 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1.实质: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2.特点: • (1)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 果等 • (2)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 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讲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讲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提出成熟决定论的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是一一格塞尔2. 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一一廖世承3.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一一皮亚杰4.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皮亚杰5. 苏联心理学家一一维果茨基6. 高尔顿主张用什么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一一统计法7. 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哪个年龄段一一4-5岁8. 皮亚杰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一一临床法9.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维果茨基10. 我国近现代,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一一陈鹤琴1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一一华生12. 哪种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否认遗传的作用一一行为主义13. 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年龄段是一一3到6,7岁14. 先天愚型又称一一唐氏综合症15.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16. 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段是一一0到3岁17.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哪个年龄段一一5到6岁18. 以下哪种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一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19. 主要是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年龄段是一一11、12到14、15岁20. 几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一一2岁21. 格塞尔于1929年设计了什么实验一一爬梯实验22. 言语的发展从婴儿多大能说出第一批真正理解的词开始的一一1岁左右23. 幼儿几岁时能正确辨认前后方位——4岁时24. 幼儿几岁时能够辨别上下方位一一3岁时25. 婴幼儿期哪方面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一一身高26. 高中阶段处于哪种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一一创造性思维27. 幼儿几岁时开始以自身为中心够辨别左右方位一一5岁时28. 几个月大的婴儿其眼睛的调节功能已基本上接近成人的水平一一4个月29. 青春初期是哪个阶段一一高中阶段30. 大脑皮质完全成熟大约要到多少岁左右一一13岁31. 大脑皮质开始成熟,大约从几岁开始——9岁32. 具备相互性角色采择技能的阶段是一一10到12岁33. 婴儿依恋处于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是多大一一3到6个月34. 具备社会信息角色采择技能的阶段是一一6到8岁35. 衡量个人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一肌肉力量36.1个月大的婴儿能看清距眼睛多少厘米处的物体一一20厘米37. 学生性格发展的剧变期是哪个阶段一一初中阶段38. 大约到多大时,人们就能根据儿童的身高来估计他们成人后的身高了9,10岁时39. 个体的青春发育期是哪个阶段一一初中阶段1. 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一一高尔顿2. 独立-顺从说的提出者是一一阿德勒3.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一一逆向迁移4. 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的提出者是一一威特金5. 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上,儿童智商在85~115之间的占到一一68.26%6.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一一奥苏泊尔7.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一一顺向迁移8.1913-1917年苛勒进行了一系列哪种动物的学习实验一一猩猩9.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一一奥苏泊尔10. 认为问题必须是个体首次遇到,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加以解决的那种情境的是一一加涅一一在美国影响较大的学习分类是哪位学者的分类一一加涅11. 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桑代克--- 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 桑代克12.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一一斯金纳13. 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的学者是一一班杜拉14. 性向说人格类型学说的提出者是一一荣格15. PQ4R阅读策略中的最后一个R指的是一一复习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于哪个年龄段的儿童16. 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于哪个年龄段的儿童一一0到3岁17. 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各种行为是指一一道德行为18. 对于品德发展的研究,采用“对偶故事”的是一一皮亚杰19. 成就需要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一一默里20.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一一海德21. 行为主义的晚近代表人物是一一班杜拉22. 对于品德发展的研究,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是一一科尔伯格23. 对各种动机理论大综合的理论是一一马斯洛的理论24. 品德培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一通过实践形成道德行为习惯25. 关于品德结构的研究,“功能结构理论”的提出者是一一章志光26.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一一马斯洛2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需要的是指一一自我实现的需要28. 以下哪个方法是引起品德不良学生醒悟的方法一一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华生的儿童教育观的内容有:不体罚儿童、培养儿童各种习惯、教育标准要多样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皮亚杰提出心理结构的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高尔顿做了哪些研究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对双生子的研究、血缘关系的研究、家谱分析法的研究初中生亲子关系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行为的独立性增加、思想观点上与父母发生分歧初中生同伴关系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选择性、亲密性、易变性小学生的主要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游戏的种类:单人游戏、集体游戏、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初中生的自我体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出现成人感、出现自卑感、自尊感增强桑代克的学习律包括: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智力、人格、学习风格的差异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我国传统的品德因素构成观点认为,品德的组成部分包括一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需要的包括一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教师的个性特点包括一一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前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一一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一一社会习俗的定向、秩序和法规定向。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请勿转发或上传到网上!仅供参考!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 灵魂论2. 人性论(二)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

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 机能主义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华生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5.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旨在揭示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机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原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学习的过程、机制和规律。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重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和思维过程。

二、记忆与遗忘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而遗忘是记忆的敌人。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记忆的强度和持久性受到信息的重复、编码深度和意义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育者应该设计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动机与情感
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情感则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情感需求,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和环境。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涉及广泛,包括学习理论、记忆与遗忘、动机与情感、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希望本文介绍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心理理论和实践知识。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1.1 儿童的认知发展1.1.1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教师应了解这些理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阶段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1.1.2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注意力和记忆的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使用具体、直观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认知能力。

1.1.3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操作思维的发展和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

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1.2.1 青春期身心发展青春期是一个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发生许多变化,心理上也经历了许多挑战。

教师要理解青春期学生的需要和困惑,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

1.2.2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在这个阶段发展得较为突出。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二、学习与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理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的重要学科。

它研究学习的原理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1 学习理论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奖惩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2.1.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样题名字解释创造性: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心理过程陈述性知识: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人怎样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个别差异: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一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点。

简而言之,个别差异就是个体心理的差别性。

心理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激励:一般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

三、实践应用(40分,每题20分)1.优秀的教师通常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请以自己为例寻找自己具有的优秀的人格特征。

答:1成熟的自我意识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4富有创新精神5良好的性格2.期末考试临近,有的同学由于平时不努力,只好临时抱佛脚,并自我安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试以学习与记忆的理论分析,这种做法弊处何在?四、案例分析(30分)请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并提出辅导意见或建议。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点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5.心理发展具有关键期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答:根据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和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一般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心理适应阶段2.全面发展阶段3.职业定向阶段(2)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答:1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2 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3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A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B思维方式灵活多样C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辨证思想迅速发展D开始形成了“立体思维”E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1)大学生的需要特征答: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A需要的复合性B需要的强烈性C需要的矛盾性D需要的易变性E需要的时代性(2)大学生的动机特征答:大学生的动机发展特点:A多样性和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B发展和迟滞性并存C动机的冲突性明显D动机的隐蔽性增加E动机的差异性加剧(3)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答: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特点:1.人生目的的崇高远大,求真务实2.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合理,积极进取3.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幸福与苦恼都与理想实现密切相关(4)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答: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1.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2.价值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3.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4.主题意识增强与个人主义倾向明显5.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6.人生态度与消极并存(5)大学生的情感特征答:1 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2 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3 情绪的强烈性和细腻性4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6)大学生的意志特征答:1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2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5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及其结构答: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 中广泛应用于程序教学、行为 塑造和行为矫正等方面。
认知学习理论
总结词
知识建构论
代表人物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详细描述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 处理和应用知识,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 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实践应用
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启 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 。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习理论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学习动机与策略 • 教育评价与测量 • 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教育环境中人类学习 和教育干预的效果。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 过程、认知发展、动机、情感和 社会因素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形式操作阶段
12岁以后,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教育应注 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认知发展。
情感发展与教育
自我意识
0-3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 自我价值,教育应注重培养自信 心和自尊心,鼓励探索和尝试新 事物。
情感表达
3-6岁,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感表达和情 感理解能力,鼓励分享和交流情感。
情感调节
6岁以后,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人际关系
0-3岁,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 教育应注重培养社交技能和合作 精神,鼓励与同龄人和成人进行
互动。
社会认知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心理发展理论1.1 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强调儿童在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本节将介绍蒙台梭利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儿童自主性、敏感期、自由发展等,并分析其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1.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节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并探讨这些阶段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3 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节将介绍维果茨基的理论,包括近发展区、潜在发展区和互助学习等概念,并探讨这些理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理论2.1 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杜威的理论观点,如任务中心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2.2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斯金纳的理论观点,如正向强化、负向强化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管理和激励的意义。

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人的需求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

本节将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表达与调节情绪是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节将介绍情绪的分类,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等,以及情绪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表达和调节情绪,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论述试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要点解析】(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例如,一个学生不敢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即使他会,教师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举起手来,并随后给予表扬,这个学生就逐渐敢于回答问题表现自己了。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

反之,则扣回一定数量的代币。

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代币奖励法在低年龄的学生中使用更有效果。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不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使用行为塑造法要注意塑造的步子适宜,步步跟进。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

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无论哪种情况,范例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范例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最多,距离越近,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5.处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汇总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料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敦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学的心理过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人类学习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是比较重要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认知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思维、认知结构和信息加工过程,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文化、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在认知上的发展经历了适应、认知平衡和失衡等阶段。

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估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在教育心理学中,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等心理特征的评估。

4.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和使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5. 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便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发展过程、规律和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三个阶段。

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成长过程。

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儿童发展的关键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阶段。

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理论有阿道尔夫·霍夫曼的身份形成理论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指的是从青春期结束到晚年期的成熟过程。

成人的身心健康、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都与其成人发展密切相关。

成人发展的重要理论有克劳斯·皮斯特莱克的传统发展理论和列维森的长寿发展理论。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学习的过程、方式和效果。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

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常见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

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记忆和理解进行的,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认知主义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构造主义:构造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主动构建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常见的构造主义理论有荷兰心理学家范赖克的概念建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德鲁的个案研究法。

三、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改善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学习与记忆、发展与教育、个体差异和教育评价等内容。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基础知识。

一、学习与记忆学习是个体通过获取、整合和应用信息来改变行为和思维方式的过程。

而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指个体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回忆来形成对过去经历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习与记忆领域,心理学家提出了多个理论和模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情景记忆理论等,这些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

二、发展与教育发展与教育关系密切,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而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影响。

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因此,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特征、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个体特点,这些差异需要教师应对。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差异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四、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

教育评价在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评价方法和工具的设计和应用,如测试与测量、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等,以及评价结果的有效解读和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效果,指导教学改进和教育政策制定。

总结起来,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学习与记忆、发展与教育、个体差异和教育评价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大二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大二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大二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行为的原因和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

下面是大二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一、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人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与变化。

2. 心理发展的理论模型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爱因斯坦的身心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模型对于理解儿童成长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 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规律认知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儿童的思维逐渐由具体操作向抽象思维转化,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更复杂的概念。

二、学习理论1.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以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为基础,说明了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强化过程。

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奖励和惩罚机制。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为代表,认为学习是行为的重塑过程。

它强调利用激励和反馈来增强或抑制学习行为。

3. 社会认知理论阐述了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和自我效能等概念。

其中,阿尔伯特·班德拉的模型明确了学习者在观察他人行为后的认知、记忆和复制过程。

三、情绪与动机1. 情绪的产生与调节情绪在学习和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对于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动机理论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动机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论。

了解学习者的动机来源和提供合适的激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四、教学评价与评估1. 教学评价的概念与目的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和改进教学质量。

2. 评价方法与工具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标准化测试和项目评估等多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综合讲解(一)第一章道德的发展一品德的界定1 品德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 道德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 两者关系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1 过程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

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2 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四情操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1 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 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 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雷斯特 1 解释情景 2 作出判断 3 道德抉择 4履行道德行动计划七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1 抗拒诱惑及其实验(满足自己需求,不违犯社会约定)惩罚要适度适时2 赏罚3 榜样的学习八观察学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1 形成新的行为2 消退已有的行为3抑制已有的行为4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第二章道德的价值取向一价值观的分类1罗卡其将其分为工具性和终极性两类2 柯尔伯格关于人生观发展过程的理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个体水平1)生命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相混淆生命价值是被看作建立在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或财物作用的基础上的。

2)生命价值被看作是满足拥有者或他人的工具。

社会水平 3)生命价值是建立在家庭及其他成员的同情关爱这一感情基础上的。

4)生命是神圣的,因为它在道德或宗教的权利和责任中占有地位。

原则水平 5)生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和社会社会福利相联系,同时,享有生命是人类共同的权利。

6)生命是神圣的——整个人类都要尊重每一个个体。

二人生观的定义1 定义个人的人生关,从总体上说,就是他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2 涵义生死观和幸福观第三章学习的性质一学习的试误说1 桑代克三大学习律 P142: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S——R刺激反应2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和实质 P144问题,动机,试探,偶然成功,淘汰与选择,整和与协调。

3 评价:作为一种早期的理论,武断的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人类的学习,后来受到许多理论家的反对。

(其理论不具有迁移性质)二经典条件作用理论1 提出者巴甫洛夫2 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

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

3 五条定律 P147习得律,实验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填空)三操作条件作用理论1斯金纳2 操作活动的强化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3 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它跟随在机体行为反应之后出现,能够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也是一种刺激,它的出现可以终止某种行为;如果它在一种行为反应后被取消或移开,则会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某种行为反应之后,本来应继之而来的消极刺激被移走了,从而间接的使该行为得到了强化。

四顿悟说要点:1情景中所有刺激都是一个整体2 知觉的组织3 同化4 顿悟: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

五信息加工理论 P157 信息加工流程图教育心理学综合讲解(二)第四章学习过程一学习过程包括知识学习过程,技能学习过程,问题解决学习过程。

二知识学习1 概念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根本标志。

2 类型:表征概念和类型,知识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命题三知识获得过程1广义的知识获得的三阶段:意义的获得,保持和再现2 接受学习的过程下位学习(派生归类学习,相关归类学习)上位学习结合学习3 布鲁纳的知识发现论代表作《教育的过程》a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间的外在刺激。

b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获得知识的转换,评价c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d提倡发现学习(又称问题解决法)1) 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 使学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便激起研究3)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4) 帮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资作结论的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5) 帮助学生仔细审查这些资料,以便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6) 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

e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评价强调学生主动性,强调认知结构,主张独立思考,较之其他理论更能说明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对20cn60’后世界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4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a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b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是要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评论:较片面,只有知识的学习,无道德技能的学习四机械学习的遗忘过程1 遗忘的保持曲线P167 (艾宾浩斯曲线)保持(或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保持是一个负加速的过程,在识记的最初保持急剧下降,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趋于平稳。

2 影响保持过程的原因:机体因素,后继经验和动机因素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五技能学习本质于分类1 定义:获得方法的步骤2 分类外在动作方式(也叫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和内在动作方式(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还可以分为自动化和非自动化3 麦克唐纳曲线P181六智力技能学习过程1 心理过程1)找到每一步应该怎样做的方法2)找到每做完一步后与做之前有什么差别,与目的还有多大距离3)把每一个行动与其所产生的新杀别联系起来,找到每一步产生式与下一步产生式之间的关系4)对整个产生式系统进行概括2 智力形成的五个阶段1)定向活动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七问题解决学习过程1 定义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而运用一系列的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2 三个基本条件:目标指向性,认知系列,操作系列3 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4 思维策略: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P192第五章学习迁移一什么是学习迁移1 定义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一种条件下学习的影响。

2 分类 P194按影响方向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影响结果分正迁移和负迁移二学习迁移理论1 形式训练说P200(简答题)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新的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一旦新的官能在某些学科中得到训练就可以迁移到其它类似性质问题的解决中中。

学习内容是可以忘掉的,其作用是暂时的,只有通过形式的训练而达到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迁移到其它的知识学习上去,因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形式的训练。

2 相同元素论理论要点及教学意义:形式训练对学生智力并无多大影响,只有当两个训练机能有相同元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3 经验泛化说(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景中学习的迁移越好,概括化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如果教学方法注意如何概括,如何思维就会增加正迁移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原则的概括有较大的年龄差异。

重点实验P201 贾德1908年水下击靶实验结论: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

4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关系理论)P202第一段5学习定势说 P202第一段6分析概括说格索尔—爬蹄子—早期教育三促进学习迁移过程的一般原则1 建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育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 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哪种迁移4 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 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6 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学习和关于学校的积极态度四智力技能迁移的两个环节1 条件概括化把样例题中的具体条件概括为一般条件,从而掌握解题的基本原理。

2 规则自动化P210 第一段第六章学习动机一.什么是学习动机1.定义学习动机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可以先组织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然后通过学习活动逐步地引发喝形成其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至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而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巩固学习动机。

(大意)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如果学习动机好,而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是负向的不一致;学习动机不好,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就会好,这是正向的一致。

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喝正向不一致,而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说 S—R(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称S—R行为理论要点:引起动机与学习行为并无两样,完全取决于先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又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教学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批评和表扬会影响学生,仅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往往是困难的(多种动机可能表现为一种行为,同一动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不同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