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墨家文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讲:墨家名家文化
• “须臾斫(zhuo)三寸之木, 而任五十石之重。”
以墨子为代表的一派学人, 史称墨家。 •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 中《尚贤》《兼爱》等十一 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墨子的 思想,其它则是其后人记录 墨子言行或者发挥其思想的 作品。
•
二、前期墨家的主要 思想主张
• (一)墨子的技术活动与认识论
•
• 概念分为三类:
• “达”为最一般的类概 念; • “类”为同类事物的概 念; • “私”为某一具体事物 的概念。
• 要提出正确的判断:
• 必须有根据, • 必须按照正确的推理规 则, • 必须遵守类概念的原则。
• 推理的形式:
• “效”,就是建立一个标 准或法式,作为推理过程 中的参照系。 • “辟”,就是类比,用它 事物来说明此事物。
• “历物十事”(“惠施十事”): •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 小无内,谓之小一。” •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 里。” •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 死。”
•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 ‘小同异’;万物毕同毕 异,此之谓‘大同异’。” • “南方无穷而有穷。” • “今日适越而昔来。”
• 墨子以治国为中心的思想:
•1、尚贤:“贤者举而上之 •2、尚同:“尚同于天” •3、非乐:激烈批评 淫于酒色 •4、兼爱非攻 •5、节俭
三、后期墨家的主要思想 理念
• 战国中期以后,墨家队伍不断壮大。 “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 下”。 • 一般把战国中后期的墨者称为后期 墨家。主要资料有《墨子》中的 《经上》、《经下》、《经说上》、 《经说下》、《大取》、《小取》 六篇。
• 一个对象,两种名称是“重同“; • 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结是“体 同”; • 两物共处一所就是“合同”; • 属性可以归为一类,称作“类 同”。
一墨家文化.ppt
• ④《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 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 祠》《旗帜》《号令》《杂守》共11篇军 事论文。
• ⑤《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 《大取》《小取》共6篇,系认识论、逻辑学、 经济学、自然科学及与同代名辩学者辩论的材料, 也被称为《墨辩》。
《墨子》所存53篇是一部墨学丛书,作者非一人, 是前期墨家到后期墨家的著作总集。
• 墨子自己没有著书,但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科学、 严谨的立论方法都被他的弟子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 《墨子·贵义》中记载一则故事:墨子往北去齐国,遇到一个 卜卦先生。卜卦先生说:“天帝今天在北方杀死黑龙,你的脸色 这么黑,不能去北方。”墨子不听,终于北上。到了淄水,没有 渡过河而返回来。卜卦先生说:“我告诉过你,不能去北方。” 墨子说:“淄水南面的人不能渡河北上,淄水北面的人不能渡河 南下,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顺利渡河呢? 再说天帝甲乙日在东方杀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赤龙,庚辛日在 西方杀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黑龙,如果听用你的话,那就是禁 止天下人往来了。这是违背人们的心意而使天下虚无人迹,你的 话是不可取的。”
《墨子·鲁问》中记载一则故事:公输盘削竹子制作 竹鹊,竹鹊制成了就让它飞起来,飞了三天不落下来。 公输盘自认为极巧妙。墨子对公输说:“你制作竹鹊, 还不如木匠做车辖,一会儿砍成三寸大的木块,能载得 起五十石的重量。所以制作的器物,对人有用的称为巧, 对人没有用处的称为拙。”
content
3.墨学著作和墨学渊源
墨家文化
第一讲
一、墨子与墨家
content
1. 墨子的生平
生平:墨字、名翟(公元前475—— 390)鲁国人。“生于鲁而仕宋,其生平 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 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又适越而 未果。”(孙诒让《墨子闲诂·时录·墨子 传略》)
• ⑤《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 《大取》《小取》共6篇,系认识论、逻辑学、 经济学、自然科学及与同代名辩学者辩论的材料, 也被称为《墨辩》。
《墨子》所存53篇是一部墨学丛书,作者非一人, 是前期墨家到后期墨家的著作总集。
• 墨子自己没有著书,但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科学、 严谨的立论方法都被他的弟子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 《墨子·贵义》中记载一则故事:墨子往北去齐国,遇到一个 卜卦先生。卜卦先生说:“天帝今天在北方杀死黑龙,你的脸色 这么黑,不能去北方。”墨子不听,终于北上。到了淄水,没有 渡过河而返回来。卜卦先生说:“我告诉过你,不能去北方。” 墨子说:“淄水南面的人不能渡河北上,淄水北面的人不能渡河 南下,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顺利渡河呢? 再说天帝甲乙日在东方杀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赤龙,庚辛日在 西方杀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黑龙,如果听用你的话,那就是禁 止天下人往来了。这是违背人们的心意而使天下虚无人迹,你的 话是不可取的。”
《墨子·鲁问》中记载一则故事:公输盘削竹子制作 竹鹊,竹鹊制成了就让它飞起来,飞了三天不落下来。 公输盘自认为极巧妙。墨子对公输说:“你制作竹鹊, 还不如木匠做车辖,一会儿砍成三寸大的木块,能载得 起五十石的重量。所以制作的器物,对人有用的称为巧, 对人没有用处的称为拙。”
content
3.墨学著作和墨学渊源
墨家文化
第一讲
一、墨子与墨家
content
1. 墨子的生平
生平:墨字、名翟(公元前475—— 390)鲁国人。“生于鲁而仕宋,其生平 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 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又适越而 未果。”(孙诒让《墨子闲诂·时录·墨子 传略》)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的正确性。
强调逻辑与推理
墨家认为逻辑和推理是获取真 理的重要手段,提倡严谨的思
维方式和辩论技巧。
重视道德教育
墨家强调道德教育,认为道德 是人的本质属性,应该通过教 育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墨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传承
对儒家思想形成挑战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曾对儒家思想形 成挑战,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重要 力量。
的道德标准。
节用思想
墨家强调节俭和实用, 反对奢侈和浪费,认为 财富应该用于改善人民
的生活。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 存在分歧,如对仁爱和礼乐的看
法。
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一些方面有 相似之处,如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 而治。
与法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一些方面相 互影响,如对法律和秩序的看法。
02
墨家的核心观点
兼爱非攻
总结词
墨家主张人人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详细描述
墨家认为,爱是人的本性,应该无差别地对待所有人,不分 亲疏、贫富、贵贱。同时,墨家强烈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认为这些行为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尚同尚贤
总结词
墨家主张推崇贤能之士,强调统一思想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节葬短丧
反对过度葬礼和长时间的丧期 ,主张节俭和简化葬礼。
提倡勤劳和反对奢侈
鼓励人们通过勤劳致富,反对 奢侈浪费。
主张选拔贤能
认为贤能的人应该被选拔出来 管理社会,以实现公正和公平
。
墨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01
02
03
04
强调实用技能
墨家重视实用技能的教育,如 手工制作、军事防御等。
强调逻辑与推理
墨家认为逻辑和推理是获取真 理的重要手段,提倡严谨的思
维方式和辩论技巧。
重视道德教育
墨家强调道德教育,认为道德 是人的本质属性,应该通过教 育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墨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与传承
对儒家思想形成挑战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曾对儒家思想形 成挑战,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重要 力量。
的道德标准。
节用思想
墨家强调节俭和实用, 反对奢侈和浪费,认为 财富应该用于改善人民
的生活。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 存在分歧,如对仁爱和礼乐的看
法。
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一些方面有 相似之处,如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 而治。
与法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一些方面相 互影响,如对法律和秩序的看法。
02
墨家的核心观点
兼爱非攻
总结词
墨家主张人人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详细描述
墨家认为,爱是人的本性,应该无差别地对待所有人,不分 亲疏、贫富、贵贱。同时,墨家强烈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 认为这些行为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尚同尚贤
总结词
墨家主张推崇贤能之士,强调统一思想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节葬短丧
反对过度葬礼和长时间的丧期 ,主张节俭和简化葬礼。
提倡勤劳和反对奢侈
鼓励人们通过勤劳致富,反对 奢侈浪费。
主张选拔贤能
认为贤能的人应该被选拔出来 管理社会,以实现公正和公平
。
墨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01
02
03
04
强调实用技能
墨家重视实用技能的教育,如 手工制作、军事防御等。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章节副标题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 力
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 地位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 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歌赋:古代音乐与文学的结 合,包括歌曲、赋诗等多种 形式
代表作品:《诗经》、《楚 辞》、《唐诗宋词》等
特点: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语言优美
书法艺术
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书 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各 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 物和作品
特点与风格:阐述书法的 特点,如笔法、结构、章 法等,并介绍不同书法流 派和风格
《中国文化导 论》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文化概述
04
中国古代思想Βιβλιοθήκη 化0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06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的定位和目标
课件的特点和亮点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中国文化的定义
狭义: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广义:指中国历史长河中所 有文化现象的总和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内容:思想、道德、艺术、 科技等方面的成果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添加标题
原始文化:包括原 始宗教、神话传说 等
添加标题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 力
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 地位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 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歌赋:古代音乐与文学的结 合,包括歌曲、赋诗等多种 形式
代表作品:《诗经》、《楚 辞》、《唐诗宋词》等
特点: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语言优美
书法艺术
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书 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各 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 物和作品
特点与风格:阐述书法的 特点,如笔法、结构、章 法等,并介绍不同书法流 派和风格
《中国文化导 论》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文化概述
04
中国古代思想Βιβλιοθήκη 化0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06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的定位和目标
课件的特点和亮点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中国文化的定义
狭义: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广义:指中国历史长河中所 有文化现象的总和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内容:思想、道德、艺术、 科技等方面的成果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添加标题
原始文化:包括原 始宗教、神话传说 等
添加标题
中国文化概论pp2
无任何藩属关系,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国家。
文化看台
三星堆有几个未解之谜 (1)三星堆文明起源何方? (2)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 500多年,后来为何突然消失
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2 000多年的神秘空 白如何解释? (3)出土的青铜、海贝、象牙等神秘的器具表明三星堆 曾是世界朝圣中心,“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 何以有了“海外投资”? (4)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 何以独缺文字?权杖上的图案是图还是文?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与交融
公元前771年,西周的最后一代王幽王被犬戎所 杀,西周结束。第二年,周平王率众迁都洛邑,开始 了历时500余年的东周时代。以公元前476年为界,东 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 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百家争鸣横 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
文化看台点评
点评: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 文化、古巴国,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 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了解 三星堆文化,深入探寻多民族的历史人文景观的流 变,寻找华夏文明的东方生态文化特征,些都是 唤醒华夏儿女集体文化记忆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学习 目标
了解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独自创发、慢 (1) 慢形成、自成体系的历程。
了解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的特征。 (2)
了解中国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尽管冲突不断, (3) 但仍能绵延至今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乱、冲突与融合中走向繁荣的历 程及衰变的原因。
学习 方法
采用王国维先生的“文史互证”法, 参观文化 考古发掘遗址或历史博物馆,通过对出土的历代文 物的观摩及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使考古出土实物与 历史文献互证,直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 进程。
文化看台
三星堆有几个未解之谜 (1)三星堆文明起源何方? (2)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 500多年,后来为何突然消失
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2 000多年的神秘空 白如何解释? (3)出土的青铜、海贝、象牙等神秘的器具表明三星堆 曾是世界朝圣中心,“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 何以有了“海外投资”? (4)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 何以独缺文字?权杖上的图案是图还是文?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与交融
公元前771年,西周的最后一代王幽王被犬戎所 杀,西周结束。第二年,周平王率众迁都洛邑,开始 了历时500余年的东周时代。以公元前476年为界,东 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 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百家争鸣横 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
文化看台点评
点评: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 文化、古巴国,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 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了解 三星堆文化,深入探寻多民族的历史人文景观的流 变,寻找华夏文明的东方生态文化特征,些都是 唤醒华夏儿女集体文化记忆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学习 目标
了解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独自创发、慢 (1) 慢形成、自成体系的历程。
了解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的特征。 (2)
了解中国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尽管冲突不断, (3) 但仍能绵延至今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乱、冲突与融合中走向繁荣的历 程及衰变的原因。
学习 方法
采用王国维先生的“文史互证”法, 参观文化 考古发掘遗址或历史博物馆,通过对出土的历代文 物的观摩及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使考古出土实物与 历史文献互证,直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 进程。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二章.道家文化ppt
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
道无亲,常与h 善人。”(第79章) 34
1,老子:智者的睿智
心,
罪 莫 大 于 多 欲 。
发 狂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骋音
畋令
猎人
令耳
人聋
2,少私寡欲、淡泊名利。劝导人们在
生活方式上朴素、自然,以充分地展开生 命自身的运动,满足生命的需求,提升生 存的境界。
式” )
h
21
(二)老子
3
,
3) 道家之仁,“不仁”之“仁”,顺
无 应自然,自生自行。
为
天地对不掺杂感情色彩;圣人对百
无 姓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仁慈可言,听 知 任百姓自在地生活。
:
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
治 仁,以百姓为刍狗。
观
h
22
(二)老子
3
,
“大仁”、“大爱”,爱所有的人,不抛
无
弃任何人,不论亲疏、善恶.
弱
:
策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略 论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9章)
h
24
(二)老子
4
,
2)辩证观念,看到了矛盾的两方面相辅
守 柔
相成,“祸今福之所倚,福今祸之所伏”, 事物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其反面,“物壮则 老”。
处
所以,做事情要从反面着手,要保持或得
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h
33
处理人与人关系,化解矛盾,走向和谐
1
。 “重生”、“尊生”,爱惜自己,不要为了
,
道无亲,常与h 善人。”(第79章) 34
1,老子:智者的睿智
心,
罪 莫 大 于 多 欲 。
发 狂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骋音
畋令
猎人
令耳
人聋
2,少私寡欲、淡泊名利。劝导人们在
生活方式上朴素、自然,以充分地展开生 命自身的运动,满足生命的需求,提升生 存的境界。
式” )
h
21
(二)老子
3
,
3) 道家之仁,“不仁”之“仁”,顺
无 应自然,自生自行。
为
天地对不掺杂感情色彩;圣人对百
无 姓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仁慈可言,听 知 任百姓自在地生活。
:
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
治 仁,以百姓为刍狗。
观
h
22
(二)老子
3
,
“大仁”、“大爱”,爱所有的人,不抛
无
弃任何人,不论亲疏、善恶.
弱
:
策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略 论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9章)
h
24
(二)老子
4
,
2)辩证观念,看到了矛盾的两方面相辅
守 柔
相成,“祸今福之所倚,福今祸之所伏”, 事物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其反面,“物壮则 老”。
处
所以,做事情要从反面着手,要保持或得
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h
33
处理人与人关系,化解矛盾,走向和谐
1
。 “重生”、“尊生”,爱惜自己,不要为了
,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墨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总结词:手段不同
详细描述:墨家思想主张通 过教育和感化实现社会和谐 ,强调道德的力量;而法家 思想主张通过法律和刑罚维 护社会秩序,强调强制的力 量。
总结词:目的相同
详细描述:尽管手段不同, 但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目 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06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墨家思想讲座ppt课件
• 墨家思想概述 • 墨家的尚贤思想 • 墨家的非攻思想 • 墨家的兼爱思想 •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01
墨家思想概述
墨家思想的形成与背景
墨家思想的形成
墨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的一种学派。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 大变革,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墨子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兼爱、非攻” 的思想,呼吁人们相互关爱,停止战争,构建和谐社会。
墨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比较
01 总结词
哲学观相反
02 详细描述
03 总结词
社会观相反
墨家思想的哲学观是唯物主义, 强调现实和实践,注重通过努力 和奋斗实现社会进步;而道家思 想的哲学观是唯心主义,强调超 脱和自然,注重通过无为而治实 现社会和谐。
04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众多人构 成的,强调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维 护;而道家思想认为社会是由道 所支配的,强调顺应自然、回归 本真。
兼爱思想的背景与内涵
背景
墨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阶级斗争日益激烈,墨子提出兼爱思想, 旨在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平等与和谐。
内涵
兼爱思想是一种平等、博爱的思想,主张人 们相互关爱、互助互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与稳定。
墨子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墨子思想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墨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推动和平理念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对于推动世界和平理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为人类和平共处提供了思想基础。
对西方思想的影响
墨子的思想对于西方思想产生了影响,对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节用节葬
总结词
墨子提倡节俭和反对奢侈的生活方式,主张简化葬礼和反对厚葬。
详细描述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过着节俭的生活,反对奢侈浪费。他主张简化葬礼,反对厚葬习俗。他认为厚葬 会导致浪费资源和财力,而简化葬礼则可以减轻人们的负担,让人们更加关注生前的生活质量和道德 修养。
03
墨子的科学思想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05
墨子思想的影响和传承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墨子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启蒙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同等思 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后世的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
基础。
推动社会变革
墨子的思想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 的呼声,对于推动当时社会的变
革和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全球伦理的启示
墨子的思想对于全球伦理的建设提供了启示,为建立更加和谐的世 界秩序提供了思想基础。
墨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1 2 3
学术研究
通过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内涵和 价值,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化传承
墨子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 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 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2024新版
03
主要观点
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社会
的和谐。同时,儒家也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提倡尊人物
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自然、 无为、道等概念,追求个人自由和精神超越。
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等。
主要观点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是祭祖和扫墓的重要 日子,也是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 好时节。
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
婚礼习俗
包括提亲、订婚、迎亲、拜堂、入洞房等步骤,以及哭嫁、闹洞 房等特殊习俗。
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守灵、出殡、下葬等步骤,以及做七、周年祭 等特殊习俗。
生育习俗
包括催生、报喜、洗三朝、满月酒等步骤,以及抓周、取名等特 殊习俗。
01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展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情感
。
唐诗与宋词
02
唐代诗歌和宋代词作的巅峰,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
古代散文
03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代表了 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哲学思想 • 中国文学艺术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 中国饮食文化
01
CATALOGUE
中国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 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 值观念等的总和。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02
著名音乐作品及作曲家
列举历代著名音乐作品及作曲 家,如《广陵散》、《二泉映 月》等。
03
舞蹈艺术的种类
介绍中国舞蹈的主要种类,包 括古典舞、民族舞等。
04
舞蹈艺术的特色
阐述中国舞蹈艺术的身韵美、 姿态美和意境美等特点。
05
著名舞蹈作品及舞蹈家
列举历代著名舞蹈作品及舞蹈 家,如《霓裳羽衣舞》、《千 手观音》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越来 越深入,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24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
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 发展。
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 件
2024/2/2
1
目录
• 引言 •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 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 总结与展望
2024/2/2
2
01
引言
2024/2/2
3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2024/2/2
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
分析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哲学思 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 容。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机制和创新路径, 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文 化的传播与发展。
5
02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优秀道德风尚之墨家学说课件(优质课件)
四.
尚贤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恒者,老旧也。指原先的周朝世袭 制:《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由于时局动荡,巫文化的衰败,很多世袭贵族腐朽无能,大诸侯对分封制的敌意更加强烈,民间 也开始要求变革原有的不平等旧制度,取消大夫士的特权。
6
早期哲学思想
墨家
一.
兼爱 完全的、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兄慈、子弟孝、尊长友、年幼悌......等等的亲 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兼爱同样是用了建造和平,平息惨斗 。儒家对此目的其实也是支持的,兼的内容重点在劝爱且禁恶。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用三纲五常,礼,恕 等等儒家理论来支持。恕就是禁止讨厌,礼就是劝进善心。不过换个名词。方便儒家独尊罢了。兼爱而不养助之 。与倡导自食其力,是其力者得其生,不是其力者不得其生,矛盾。
11 中华优秀道德风尚
中华优秀道德风尚
中华优秀道德风尚
8
后期思想
墨家
墨子死后, 墨家学派发 生了分化:
相里氏之墨
墨 家后期 的思想
邓陵氏之墨
构建墨家后期思想
相夫氏之墨
中华优秀道德风尚
9
先史中,墨子类似百科全书, 不仅涉及哲学、伦理、天文、军事、 先进的自然科学、力的作用、杠杆 的作用 光线的直射,特别惊奇。而 且先秦时期,很少有人站在劳动者 角度为劳动者说话,为弱势群体说 话,第一位社会活动家,站在劳动 者地位说话 读不进去,主要是语言 缺少华美的修饰 影响了有关对于这 本书的影响,原因 田鸠是墨子的徒 弟,这本书好比秦王嫁女,华丽辞 藻会冲淡主题,墨子日夜不休,以 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 间,墨子坚持爱是没有差等 抛弃 血缘,等级差别的约束,境界是爱 人如爱己,博爱“墨子兼爱上” 不含功利色彩,阻止战争,兼爱— —平等的爱一切人,非攻思想,反 对一些战争,宣传政治主张,哲理, 大爱不用过多的言语。
墨子思想ppt课件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 《墨子》
施明译注
27
20
四、“天志”, “明鬼”的宗教伦理观
(一)墨子的“天志”观 墨子认为有“上帝”的存在;“上帝”有明确的意 志,即所谓“天志”。“天志”的内容就是 “兼 爱”,“欲义而恶天下”(《天志上》)
墨子把 “天志”视为度量一切行为的“法仪”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
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员,曰:‘中者是也, 不中者非也。’” (《天志上》)
(《尚贤上》)
主张给贤士:“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 予之令。” (《尚贤上》)
15
墨家和儒家关于“尚贤”的区别: 墨子尚贤:
“上举义不避贫贱”、 “上举义不避亲疏”、 “上举义不避远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 则举之。”,“无能者下之” ,“官无常贵,民 无终贱”。“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 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尚贤中》)
一类:有道罚无道的战争,名为“诛”
墨子认为“禹征有苗,商汤罚桀,武王伐纣”等都是罚有 罪之君是“诛”
他认为,当时所有的战争都属于前一类,都 是不义之战,都应当反对
14
(三)、“兼爱”与 “尚贤”
墨子关于“尚贤”、“尚同”的主张,也是从 “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出发。因为一方面, “尚贤事能”是以“兼爱相利”为标准;另一方面, “尚贤”、 “尚同”又是实现“兼爱相利”理想的 政治保证。 因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7
思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 异同?
相同:都强调“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异:
①中庸》
儒家“亲亲” 即更爱自己亲近的人。爱其父母多于爱 同族别的人爱同族人多于爱同族以外的人,即所谓 “轻重厚薄”。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03
中国现代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现状
文化多元化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 、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与现代文化 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当代中国文化在融入国际文化潮流的同时,也注重保持本土文化的 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05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01
02
03
04
春节
农历新年,中国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有贴春联、放鞭炮、吃
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有赏花灯、吃 元宵等习俗。
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有扫墓、祭祖 等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 饼等习俗。
中国民间艺术
01
02
03
剪纸
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 刻等手法创作出各种图案 和形象的艺术形式。
诗词文化
总结词
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表达情感、 描绘景物、传承文化。
详细描述
诗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词的 形式表达情感、描绘景物、传承文化。中国诗词注重意 境和韵味,强调意象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诗词文化不仅 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如李 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鼓励文化创新,推动中国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
特色的文化成果。
03
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急公好义:墨家的文化性格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1,墨家最早的侠,“必先万民之身后为 其身”,“杀己以存天下”。 作为社会阶层,与儒皆出西周的士,擅 长剑拳,做“门客”、“客卿” ,受恩图 报、以身相许;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价值体认和实践, 刚毅、果敢和尚武、重义的血性气质。
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池田大作:儒家的爱以父子、君臣关系为 中心,有亲有疏,由近及远。相反,墨 子的兼爱说则不承认这种差别,主张爱 人如爱己,爱他人之父如爱自己之父, 爱他人之国如爱自己之国。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2,尚同。天子“总天下之义﹐以尚 同于天”。
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人类只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应无该政有长一种需求-物质需求。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 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 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 ,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 ,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出于儒而反儒!
•劳动人民的大圣人 ——梁启超
3,墨子的学说反映下层平民的思想和要求。
儒
墨
爱有差等, 兼爱;
亲亲
尚贤
繁礼
节用
厚葬,
节葬;
远鬼,
明鬼;
兴乐,
非乐
天命,
非命
人治,
法治
墨子之门多勇士
—— 陆贾《新语·思务》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一,致太秦汉平之、后,求墨家平消等亡,:原平因:民之梦 二,急难公以1,接好墨受家义学:说提墨倡家人生的以文自苦化为极性,格世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蒋介石“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
兼相爱+交相利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 主3张,。非攻说、非乐、尚贤、节用、节葬的
非攻:反对战争 非乐:取消音乐 尚贤:不分等级,举用贤才, 尚同:服从上级命令, 节用:节约,简朴生活; 节葬:反对厚葬久丧。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3,《墨经》中有世界上最早 的针孔成像实验,还有关于机 械运动、杠杆平衡等力学问题 的论述。《墨经》还一些几何 概念进行了抽象的概括.
防御战术和战争工具的专 家。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 爱其身,犹有不肖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1,墨子全部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兼爱,以兼爱为出发点。
一,墨子其人
1, “宋之大夫”, “ 墨子大巧”,自称是“鄙 人”,被人称为“布衣之 士”和“贱人”
学“孔子之术”、后 “背周道而用夏政”;
“止楚攻宋” 。 “战斗的传教士”
(一)墨子及门徒
2,墨子广收门徒,墨家子 第“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组织严密、纪律要求非 常严格的政治性团体、准宗 教性的社团,首领称为“钜 子”.
2,汉武帝打击游侠,“武以犯禁”。
墨家消亡,墨家思想融入现实世 界,源远流长。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1,墨子人人平等的“兼爱”观念, 和“尚贤”、“尚同”的主张,寄寓 了贫苦大众的期待、梦幻的理想。
劳苦大众反抗阶级压迫,追求社 会公正.
墨子:“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陈胜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2,墨子言“天志”、“明鬼”, 墨家之义——劳苦大众的理想和希 望被假以“天”、“鬼”的形式提 出。
后来农民起义往往以“天”为 旗帜,宋江“替天行道”、元末红 巾军“天遣魔军杀不平……杀尽不 平方太平”,清代民间秘密会社- 天地会,拜天为父拜地为母。
天必欲人相爱相利,而 不欲人之相恶相职也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水浒传》: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 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王神孙,富 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 儿刽手,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且 又有同胞手足……”
黄巾农民军,五万多人投河而死
二,急公好义:墨家的文化性格
墨家“杀己以存天下”
崇侠尚武
儒家“仁者必有勇”、“杀身成仁
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1
“武士的行会”
(一)墨子及门徒
首领“钜子”具有绝对权威 厉行墨家之法, 将俸禄捐献给组织,做到“有财相分”。
《吕氏春秋》载:孟胜为楚阳城君 守城, “行墨者之义”,弟子183人相从自杀以殉。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淮南子》
(一)墨子及门徒
一,墨子其人
墨子主张以“爱”来化解人 世间的矛盾、争斗,“兼爱”, ——没有差别、无条件的爱,不 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 的爱所有的人。
兼爱:“爱人若爱其身”
兼以易别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 人之身,若视其身
(一)墨子及门徒
二,墨子的学说
墨子认为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问 题,诸侯间战争、家族间争夺、人 与人的相争,关键的问题就是不相 爱,不相爱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 存有差别。
第三章 墨家文化
墨家,春秋战国的“显学”,“墨翟之 言盈天下”(孟子),衰亡于汉武帝时期。
代表了工匠、农夫等劳动阶层的利益,概 括了侠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理想
第三章 墨家文化
(一)墨子及门徒
一,墨子其人 二,墨子的学说
(二)墨家与中国文化
一,致太平、求平等:平民之梦 二,急公好义:墨家的文化性格
(一)墨子及门徒
爱,人与人相互亲近、尊重
儒家:“差等”之爱 。
墨家:“天下兼相爱”。
“爱从亲始”
“国与国不相攻,家
“亲亲为大。……尊 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
贤为大。亲亲之杀,尊 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
贤之等,礼所生也 ”。 此则天下治。”
礼制,父子父子、君 君臣臣。
天下一家
汤因比: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 ,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 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 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