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检阅的将军
跪射的士兵
立射的士兵
将军和军事俑
将 军 俑
军 士 俑
下级军士俑和御马俑
下 级 军 士 俑
御 马 俑
返回
驾驭战车的军官
讨论探究
根据你学到的知识,看到的图片,深入
思考讨论:1、P93页,“动脑筋”; 2、P95页“动脑筋”; 3、P95页“活动与探究”一; 4、P96页“议一议”。 3分钟后,由各小组汇报结果,我们共 同判断,是否合理。
自学检测
1、 起源于印度, 传入我国中原地 区。 2、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 是 ,把 尊为教主,称他为 。 3、 ,是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伟大的史学家, 他著有 一书,记述了 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 是轰动世界的 。
一、佛教的传入
小组PK赛
请结合本课所学的知
识,出题互考,看哪 个小组出的题好,看 哪名同学回答得精彩。
知识梳理
请结合“学习目标”
总结一下,本课你学 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简要史实。 2、知道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 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3、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 成就和感受其磅礴气势。
巩固记忆
佛教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
道教张陵始创,老子尊为教主;
)
当堂训练
5.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
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 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当堂训练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总第19课时)设计人:李莹【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并记住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通过对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的传播,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和《史记》【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课前预习】1、认知前提:回顾教材回答:写出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2、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92-96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任务一:详细阅读课本92-93页“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一目,请回答相关的问题并努力记住。
1、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2、什么时期兴建起佛寺?3、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么?4、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是谁?5、道教尊称为教主,称他为。
道教主张,,以求得道成仙。
任务二:详细阅读教材94-95页“司马迁和《史记》”一目,请回答相关问题并努力记住。
1、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代?2、《史记》记述了哪些史实?3、简述《史记》的历史地位。
任务三:详细阅读教材95页“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一目,请回答相关问题并努力记住。
1、秦汉时期的雕塑技术水平的杰出代表是什么?2、写出秦兵马俑的历史地位。
【反思拓展】(教师寄语: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
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达标测评】(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第1—6题每题1分,第7题4分,总计10分。
)1、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A、洛阳白马寺B、四川青城山C、嵩山少林寺D、泰山普照寺2、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出当时时代风貌是()A、史学巨著《史记》B、张衡发明地动仪C、蔡伦改进造纸术D、秦兵马俑3、《西游记》中有个会炼制丹药的“太上老君”。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印度
西汉末年
佛
寺院
转世投胎,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
中国
东汉时期
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佛教和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 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佛教: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 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道教: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 不老的欲望。 所以,这两种宗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 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起源: 我国
道 教 的 兴 起
兴起时间: 东汉时期 创始人之一: 张陵 主张: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道教创始人——张陵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老 子
神 化
太上老君
遍布各地的城隍庙
(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
无处不在的土地庙
比一比
教别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教 义
佛教
各国名人的评价:
①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②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太神奇了,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请问:这些评论与什么事件有关?
检阅的将军
跪射的士兵ຫໍສະໝຸດ 立射的士兵将军和军事俑
将 军 俑
军 士 俑
下级军士俑和御马俑
下 级 军 士 俑
御 马 俑
驾驭战车的军官
秦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
宗 教
史 学
艺 术 秦兵马俑
秦 西 汉 佛教的传入
东 汉 道教的兴起 司马迁写 《史记》
你知道下列成语或俗语跟哪个宗 教有关?
宗教 佛教 道教 序号
① ②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人教版)合集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主编:陈伟奇审定:初中历史组【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雕塑成就:秦兵马俑。
【重点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自主探究】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⑴佛教起源于, (时间)传入中国。
主要教义⑵道教兴起于(时间),创始人之一叫,老子被称为。
主要教义。
2.司马迁和《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其作者是时期的,主要记述了的史实。
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也是一部优秀的。
3.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是世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合作探究】探究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为什么能在我国广泛的传播?2.小明认为道家与道教意思相同,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东汉时期兴起的道教与佛教有哪些不同东汉时期兴起的道教与佛教有哪些不同之处东汉?东汉时期之处?3.你认为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异同?探究二:司马迁和《史记》4.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佛教起源于()A.西域B.欧洲C.古印度D.大秦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春秋时期B.秦朝末年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秋时期 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道教 B.基督教C.佛教 D.伊斯兰教5.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与之相关的宗教是()A.道教B.佛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6.下列哪一条属于道教的主张()A.有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 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8.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教材解析:七学年级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佛教的传入是秦汉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道教则来源于我国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
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和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2)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传统,到西汉时期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并为后世史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代表。
司马迁修成《史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为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司马迁的史学家传和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史记》得以修成的直接原因。
《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修史所遵循的原则。
此外,《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反映了西汉时期传记文学的发展。
鲁迅因此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1)宗教传播的原因:宗教教义的欺骗性,麻痹了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志;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需要,因而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扶持。
①关于佛教的传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结合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使学生对佛教的传入形成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同时,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秦汉时期的阶级矛盾引导学生理解统治者支持佛教及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
②关于道教的兴起,在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讲清下列几个问题:第一,道教是我国古代民族宗教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人教七上历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2)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佛教起源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时期,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逐步传到中国。
3.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其创始人之一叫。
道教尊为教主,称为。
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4.秦汉时期,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中的杰出代表是,他的代表作是《》。
5.《史记》的作者是,它记述了从到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6.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
(二) 小组活动任务1.各小组准备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小组问题竞赛。
2.思考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导入设计一:从教材导入框的内容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二:通过回忆上节课教学内容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20分钟)本节课属于文化史教学内容,知识点多且都需要掌握。
最新人教版初中初一历史上册17__《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精品课件
白马寺简介
• 一、佛教的传入 • 1、起源地:古印度。 • 2、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东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 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白马寺是我 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 3、基本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 4、影响: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 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道教的兴起
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
• • • • •
二、道教的兴起 1、起源地:古代中国。 2、形成时期:东汉后期。 3、思想来源: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4、基本教义:乐生、重生;长生不 老,得道成仙。 • 5、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 实,重现世的特点。 • 6、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古代民俗中出现的来自道 教虚构的神仙世界(玉皇大帝、太上老 君、八仙等),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佛教四大名山——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地藏菩萨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 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 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 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 • 艺术:随着佛教的传人,带有佛教艺术特 色的塔、像、寺、建筑兴起,石窟艺术、 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 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 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请大家想 一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 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 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 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 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 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 祖庭。
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春 观
无处不在的土地庙
• 道教在它诞生之后,就对中 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 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 的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以 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迹。由其 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同学们接触的比较多,可以 试着举一些例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3-17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文,做好标记。
【知识链接】我们的语言文字,从日常用语到常用典故,不少来自佛经,大家知道吗?天龙八部、天女散花、现身说法、井中捞月、一切皆空、拖泥带水、五体投地、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圆满、心猿意马、快马一鞭、立地成佛、冷暖自知、唯我独尊、隔靴搔痒、骑驴觅驴等都与佛教有关。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2、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史记》:①内容:________②体裁:__________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秦兵马俑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教材分析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在对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中,涌现出不少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王充。
他在著作《论衡》中,批判“天降灾祸”,否认人死变鬼,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两汉时期佛教东来,道教兴起。
尽管佛教追求来世的幸福,道教主张今生今世得道成仙,但都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因而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广泛传播。
佛教和道教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王充与《论衡》;佛教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
2.思想政治教育:①王充有力地批判了封建迷信思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②佛教和道教的教义,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斗志的需要,是其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3.能力培养:回答:“为什么说王充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秦汉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有哪些值得我们自豪的成就?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秦汉时期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斗争,以及宗教的兴起和传播。
一、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1.封建迷信思想的盛行迷信思想在我国起源很早。
秦汉时期流行更广。
兼并六国后,秦始皇盼望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等方士多次入海求仙药。
秦始皇还几次亲自到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
不得,还至沙丘崩”(《史记·封禅书》)。
汉武帝为长生不老,也大搞求仙寻药的活动,一时间上疏言神怪奇方的术士多达万人。
(出示《汉代的神圣画像》)甚至神怪画像常作为房屋墙壁的装饰,或作为墓室的壁画。
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提问:谁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还宣扬迷信思想,提出“天人感应”。
【原创】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连江凤城中学赵国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的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教学难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西游记剧照:如来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图)剧中的这几个人分别是哪个宗教的代表人物?那么,佛教和道教又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主要教义有哪些?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学完今天这一课后,你就会明白的。
(板书课题)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板书)1、佛教的传入(板书)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
它最早产生于哪里?(古印度)它的创始人叫做乔达摩·悉达多(展示:释迦牟尼)。
佛教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展示佛教传入示意图: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传播,东汉明帝在洛阳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展示白马寺图)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在我国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经久不衰。
(展示佛教四大名山图)那么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佛教的教义方面去探寻。
福建省长汀县第五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图片
(大屏幕显示)
教师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出示图片赏析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这一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际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初一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不多,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加上有的同学准备不充分,在讨论中有一部分学生说不出自己的想法,只会顺着课本走或听从学习较好学生的意见,讨论结果难以形成“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加强其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影响
教学难点
艺术与宗教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使用的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这部书的文字特色:__________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汉的无神论思想家是___,著___
(五)探究新课:
一、宗教
1、 猜个谜—打一人物的:这个人出场后见到陌生人会自我介绍说“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特往西天拜佛求经。“这人是谁?他在那部作品中出现的?”
2.质疑、释疑:
1.佛教起源于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5.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
6.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刻作品是()
A.马王堆汉墓画B.秦始皇兵马俑C.龙门石窟D.敦煌莫高窟
7、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班超
四.后教:
1.佛、道教的共同点及其传播的共同原因?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五.堂堂清:
基础题:
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D.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它()
佛教、道教的共同点及传播的共同原因?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备课内容
自我补充
一.情境导入,揭示目标:
1.情境导入,板书课题:让学生介绍知道的佛教、道教的有关知识,由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多媒体出示)
二.出示自学指导:
(一)宗教的成就:
教派
起源地
主要教义
传播时间
传播原因
影响
佛教
道教
(二)史学和哲学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3.下面对《史记》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C.《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名著D.《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
4.《史记》叙述了()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司马迁写成《史记》的原因:(1)受家庭 熏陶,爱好文史;(2)寻访许多名胜古 迹,游历各地,收集大量资料,开阔了 眼界;(3)继承父业,做史官,利用国 家藏书处,阅读大量书籍;(4)经过十 年刻苦努力。
于重人 鸿于固 毛泰有 。山一
,死 或, 轻或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那时出现了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 王充是当时最杰出的代表。 “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 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
三 司马迁和《史记》
1 纪传体,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编写; 按这种体裁写的历史叫纪传体史书。
2 史记讲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 体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 著作。
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世转世得 到幸福的思想能起到麻痹人民的作用,符 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因此,佛教很快受 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道教的兴起
• 创 始 人 :张陵 • 道教起源地:土生土长 • 兴起的时间:东汉时期 • 传播的原因: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
• 道教发源地——青城山
二、王充和《论衡》
重新答题
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 间是( )
A 西汉初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初年
D 东汉末年
已选择答案D, 查看答案
你的答案是错误的
重新答题
人总是离不开生与死的。无论是 生还是死,都要追求其价值。生 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因此,我们 要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创造人 生,放大生命,使自己的生命充 值。
七年级历史第17课历史课件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人教版
《史记》
同学们,你们做 对了吗?
体裁: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帝时期的史事 文字特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史记》 《史记》 肯定陈胜吴广反抗暴秦
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 罪恶,还大胆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 这在历代尤其是官方史书上难能可 贵,因此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 范.
课堂 练习
A.班固
1、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作品的 作者是 B.司马迁 C.王充 D.张陵
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课堂 练习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或 重 轻 于 于 泰
人 固 有 一
“
、
是 这
的
鸿 山 毛 或 ”
的 、
死
, ,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 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成的地下军阵。 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成的地下军阵。
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 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 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强大国力。 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强大国力。秦所灭的 六国都在秦国的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 六国都在秦国的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 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 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 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 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
传入我国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很快就受到封建统 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 这是为什么呢?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封建统治者的提倡扶植和百姓的广泛信仰 迅速传播和发展
普
佛教四大名山 观
贤 菩
峨眉山 普陀山
音 菩
萨
萨
地 藏
九华山
五台山
文 殊
菩
菩
萨
萨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 有深远影响:
你知道吗?
1、许多日常俗语都来自佛五教体投地:两手、两 •“善有善报,恶对有我恶国报文,化不发是展膝不影报响和,深头时远一辰起未着到地”,是
伦发改明我改进了国进蔡造是造伦纸世纸术术界;上成最书早于发西东明汉汉纸的的《国九家麻 五章,华禽沸算东佗戏散术汉》的书蔡 中《的伤许寒杂多成病论就,》在,世奠界定地张上了动衡都中仪是医先治进疗的学;的张华基仲佗础景著;有东
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预测地震
的仪器。张《仲伤景寒杂病论》
《九章数算学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3、《史记》中没有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大禹治水
B、商鞅变法 C、陈胜起义
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 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 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 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 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 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猜猜看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自《项羽本纪》
材材臣料料,二一相::如战相虽少如驽利曰,,:独沉畏“余廉夫复将以负请军秦兵荆哉王。?之请项威羽顾罪,乃吾而悉念相引之如兵,廷渡强叱河秦之,之,皆所辱沉以其船不群,敢破
斧加甑兵(于ze赵ng者),,徒烧以庐吾舍两,人持在三也日。粮今,两以虎示相士争卒,必其死势,不无俱一还生心。。 于吾是所至以则为围此王者离,,以与先秦国军家遇之,急九而战后,私绝雠其也甬。道”,廉大颇破闻之之,,杀肉苏角,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_
兵马俑图片欣赏
一号坑
秦俑二号坑
检阅的将军
跪射的士兵
立射的士兵
兵马俑用泥土烧制成, 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
神 武 态 士 逼 俑 真 个 生个 动表 传情 神丰 富
,
,
驾驭战车的军官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 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 年前秦军横扫 六国 的磅礴气势。
秦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
他写了一本书就是——《史记》
《史记》
是我国史书史上的一部旷世巨著,是第一部 以“人”为主的纪传体通史,学者云: 《史记》上补六经之遗,下开百史之法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史记》 的: 1、体裁 2、内容 3、文字特色 4、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 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史记》
体裁:纪传体通史
道教
中国
东汉
王充和《论衡》
王充在《论衡》里指出:
天是没有意志的
日食、月食、打雷、
下雨都是自然现象 世界上没有鬼神存在
动脑筋:
《论衡》:“人 死血脉竭,竭而 精气灭,灭而形 同意王充的观点。因为他用无神 体朽,朽而成灰 论的思想批判了鬼神迷信思想, 土,何用为鬼?”他正确的指出了,人的精神是依
技
地震 科学
医 汉
张
衡
发明地动仪
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 震证明 仪器(比欧洲早1700年) 其准确
(比欧 洲早 1600多 年)
陇西地
术
华
佗
发明“麻沸散” (提高手术质量, 创制“五禽戏” 增强人民健康)
学
张仲景 著《伤寒杂病 全面阐述中医理论 和治病原则 (医圣) 论》
第1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