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看病入门歌诀,建议收藏!
中医看病入门歌诀,建议收藏!凡看症之法,先辨内伤、外感,次辨表里。
得其大概,然后切脉问症,与我心中符合,斯用药,无有不当。
口鼻之气,可以察内伤、外感;身体动静,可以观表里。
口鼻者,气之门户也。
外感则为邪气有余,邪有余,则口鼻之气粗,疾出疾入。
内伤则为正气虚弱,正气虚,则口鼻之气微,徐出徐入,此决内外之大法也。
动静者,表里之分也。
凡发热静而默默者,此邪在表也。
若动而躁,及谵语者,此邪在里也。
而里症之中,复有阴阳之分。
凡病人卧,须看其向里向外睡,仰睡覆睡,伸脚蜷脚睡。
向里者,阴也;向外者,阳也;仰者,多热:覆者,多寒;伸脚者为热,綣脚者为寒。
又观其能受衣被与否,其人若衣被全覆,手脚不露,身必恶寒,既恶寒,非表症,即直中矣。
若揭去衣被,扬手露足,身必恶热,既恶热,邪必入腑矣。
此以身体动静,并占其寒热也。
然又有阳极似阴,女人衣被全覆,昏昏而睡,复有阴极似阳,假渴烦躁,欲坐卧泥水中,此乃真热假寒,真寒假热之象,尤不可不辨。
色内经日:脉以应月,色以应日。
色者,视之易见者也。
如伤风,关庭必光泽。
伤寒,关庭必暗晦。
面青黑为寒,为直中阴症。
紫赤为热,为传经里症。
若已发汗后,面赤色盛,此表邪出不彻也,当重表之。
又阴盛格阳,?面赤色,是为载阳之后,宜急温之,以通阳气。
大抵黑色见者多凶,为病最重;黄色见者多吉,病虽重可治。
经云: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吉。
盖黄属土,今恶症虽见,土犹未绝,故可救。
若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难治也。
言无土色,则胃气已绝。
凡天庭额上、印堂、年寿等处,黑色枯槁者,凶。
黄色明润者,吉。
然人有五色,不能齐等。
《经》云:五色者,气之华也。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裏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黑漆色,不欲如地苍。
五色之欲者,皆取其润泽。
五色之不欲者,皆恶枯槁色也。
经云:又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言五色固不宜枯槁,若五色之精华尽发越于外,而中无所蓄,亦非宜也。
中医191个常考、常用方剂歌诀趣味记忆口诀
中医191个常考、常用方剂歌诀趣味记忆口诀这些方剂汤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会考到的内容,同时,各位中医也需要记忆,希望这些口诀对你有用!欢迎各位在评论区里发布自己的看法11.麻黄汤:【干妈贵姓】。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2.桂枝汤:【桂枝三药】。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3.九味羌活汤:【羌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4.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5.香苏散: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6.止嗽散:【陈梗借钱百草园】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7.桑菊饮【桑甘河人锯韦接桥】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生甘草苇根8.银翘散【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鲜苇根9.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10.柴葛解肌汤【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柴胡葛根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甘草黄芩石膏11.升麻葛根汤【升麻哥炒芍药】升麻葛根芍药甘草12.败毒散【活熊身伏草梗,二虎只可讲和】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人参甘草生姜薄荷13.参苏饮【申诉目前只服半个红柑桔】人参紫苏叶干葛橘红半夏前胡茯苓桔梗枳壳木香甘草1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草和葱,滋阴白薇豆更红】生葳蕤生葱白淡豆豉苏薄荷桔梗东白薇炙甘草红枣15.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16.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大黄厚朴枳实芒硝17.大黄牡丹汤【丹东黄桃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18.大陷胸汤【陷胸汤妙,大黄随笑】甘遂大黄芒硝19.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20.温脾汤【姜大人父子笑当干(杯)】大黄附子干姜人参芒硝当归甘草21.麻子仁丸【姓黄的麻子要朴实】麻子仁芍药杏仁枳实厚朴大黄22.济川煎【止泻当(用)生牛肉】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23.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24.黄龙汤【大承气+人参当归甘草】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人参当归甘草25.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26.大柴胡汤【胡大将“室早”,勤下药】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黄枳实芍药大枣(无甘草)27.蒿芩清胆汤【蒿芩如碧玉,只服拌虾皮】青蒿黄芩竹茹半夏茯苓枳壳陈皮碧玉散28.达原饮【后母要吃槟榔甘果治(痢疾)】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29.四逆散【四逆只烧干柴】枳实柴胡芍药炙甘草30.逍遥散【嘱咐魏生将薄荷当柴草烧】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31.痛泻药方【臣要住房】白术白芍陈皮防风3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三人练琴】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33.白虎汤【白虎拾草治母惊】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34.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人参35.竹叶石膏汤【厦门人煮食干净米】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36.清营汤【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犀角(水牛角)生地黄麦冬元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丹参37.犀角地黄汤【西地牡丹少,清热凉血好】犀角(今用水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38.黄连解毒汤【三黄治(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39清瘟败毒饮【石母勤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生石膏生地犀角(今用水牛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40.凉膈散【竹竿支帘,皇笑拨琴】川大黄芒硝甘草山栀子仁黄芩连翘竹叶薄荷41.普济消毒饮【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连报(凯)旋】黄芩黄连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板蓝根马勃玄参升麻柴胡陈皮桔梗甘草42.防风通圣散【将军执勤住草房,高桥当归划船忙。
中医歌诀大全
中医歌诀大全
中医歌诀是一种将中医理论、治法和药物等内容编成歌谣或口诀的形式,以便于学习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中医歌诀的示例:
1.寒邪致病歌诀:寒邪伤人最易见。
头痛身热阳难伸。
无汗肢冷必恶寒。
脘满便溏溲清长。
痰涕清稀为意象,温中散寒药为先。
2.温病歌诀:温病初起恶风寒,邪在卫分舌淡红,脉象浮缓为中风,脉象浮数为风温。
口渴苔黄阳明病,苔黄脉数为热瘟,舌绛神昏是内闭,凉开三宝有奇功。
3.辨舌歌诀:若问舌诊有何诀,舌体应与脏腑联。
总之,中医歌诀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歌诀的学习和学握,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同时,中医歌诀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可以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歌诀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工具。
这些歌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于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方剂等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一、中药药性歌诀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掌握这些药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中药药性歌诀:“四气歌”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成。
温热属阳寒属阴,温次热兮凉次寒。
大热大寒损元气,微寒微热养身安。
“五味歌”五味辛甘酸苦咸,更添淡涩药味全。
辛能散行甘能补,苦能燥泄酸能敛。
咸能软坚淡渗利,涩能固脱收敛全。
“升降浮沉歌”升降浮沉有讲究,升浮药物向上走。
沉降之药向下来,物之轻重定沉浮。
花升叶浮子降沉,诸花皆升旋覆沉。
诸籽皆降苍耳升,根茎俱升独降根。
“归经歌”中药归经有不同,心肺脾胃肝肾经。
经络脏腑相关联,用药归经要记清。
心经用药多安神,肺经用药主肃降。
脾经用药健脾胃,肝经用药疏肝良。
肾经用药补肝肾,用药归经效更强。
二、方剂歌诀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经典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方剂的歌诀:“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加减运用在其中。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三、针灸歌诀针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针灸相关的歌诀:“十二经脉歌”手太阴肺经穴歌,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手阳明大肠经穴。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的学习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其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背诵中医药的歌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非常全面且必背的中医药歌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1.《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方剂集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药方和治疗方法。
背诵千金要方的歌诀有助于记忆方剂的名称和用法,下面是其中的几首歌诀:天王藏英独得宫,肺病石膏咳则宗;犀角犀牛同疗淋,细竹粟粉散寒风。
诸子百家藏本草,左氏要方甘肃包;人参甘草麦门冬,四君子会让苦。
虎杖骨碎症风疮,云木癣菜治牙寒;人参麦冬滋肺气,抃朴散风咳喘痰。
2.《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禁忌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背诵中药学的歌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中药的名称、性味归经等重要信息,下面是一些常用中药的歌诀:黄芩苦寒泻热火,知识桂枝石决明;保和丹参归去压,消渴通窍用川芎。
山药健脾降糖块,当归补血益气花;远志安神胆汤固,妇科良药益毛牛。
3.《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库。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养生方法。
背诵《黄帝内经》的歌诀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下面是一些关于养生的歌诀:食客逆寒伤肺肾,入夏清凉祛暑湿;食五谷得免脾胃伤,长寿延年乐安宁。
运行经络勿夜兼,早睡早起保精神;按摩保健聚阴阴,五脏调和身体轻。
以上歌诀只是中医药中的冰山一角,中医药学知识广泛而深入,希望以上的介绍可以激发大家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背诵中医药歌诀不仅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韵感和文化素养,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学习方法。
让我们一起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入门三字经歌诀
中医入门三字经歌诀从医篇一引言学中医,继在遗产,登堂极易,入室容易。
三字文,文薄浅,撮精要,引玉砖。
治学道,贵恒钻,白与专,不容略偏,初浅精,继博览,多临证,积经验,仁良师,诚而忠,顺古训,Chinian新篇。
二中医源流中医史,越千年,流与派遣,出来一源。
有内经,及伤寒,本草经,金匮篇,容易经书,号经典,为后学,公规范。
汉华佗,外科专,曾创用,麻沸散。
王叔和,著脉经,廿四脉,始贯终。
皇甫谧,针灸通,专书始,甲乙经。
巢元方,病理寻,撰名著,源候论。
唐王冰,攻内经,注素问,释文行。
孙思邈,医理精,兴学医德,千金名。
宋钱乙,儿科长,著直诀,多新创。
陈自明,妇科详,编成精义,著良方。
金元时,四大家,张子和,主攻下;主火派遣,刘河间;轻脾胃,李东垣;阴不足,阳有余,主相火,朱丹溪。
李时珍,本草专,著纲目,海外传。
杨继洲,钻针灸,集大成,详且周。
陈实功,外科精,详其学,览正宗。
张介宾,重命门,著类经,擅温肾。
叶桂书,风寒论,阐病机,研究浅。
程钟龄,内科精,著心悟,切实用。
江笔花,医镜所撰,脏腑纲,药类编。
释伤寒,有柯琴,独见解,犹创新。
活血家,王清任,逐瘀血,检于今。
以外治,疗内疾,独一家,吴师机。
唐宗海,血证论,汇通派遣,志革新。
张锡纯,出晚清,参西学,而衷中。
清清代,著作疲,医之宗,数金鉴。
解放后,倡继承,弃糟粕,存其精;中西学,短共存。
结合,为立新。
1中医将《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称为四大经典,为医家必读。
也有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复原为《伤寒杂病论》,再加上《难经》,为四大经典者。
2华佗,东汉末年人,古代优秀的外科医生,并通晓内、儿等科。
《后汉书》尔谢,他GFDL麻沸散,展开全身麻醉后,搞内脏手术。
论著已佚,现存《中脏经》就是后世伪托之作。
3王叔和,西晋人,其所著《脉经》内,整理列出二十四种脉象,使脉学系统化。
4皇甫谧,西晋人,著《针炙甲乙经》,按部位分经,罗列腧穴、主治、症状。
快速记忆,中医内科学歌诀
快速记忆,中医内科学歌诀第一章肺系病症感冒风寒束表用荆防,败毒散或达表汤;风热犯表用银翘,甚或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新香薷;气虚感冒用参苏;阴虚感冒用葳蕤,汗少咽干脉细数。
【注】新加香薷饮;加减葳蕤汤咳嗽咳嗽外感与内伤,风寒止嗽合三拗;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或杏苏;二陈三子痰湿蕴;清金化痰热郁除;黛蛤泻白治肝火;肺阴亏耗沙麦冬。
【注】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黛蛤散+加减泻白散;沙参麦冬汤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邪分冷热风与痰。
冷哮水鸡满闷塞,射干麻黄小青龙;热哮气粗鸣如吼,定喘越婢半夏汤;风痰哮鸣如哨笛,降气涤痰三子养;青龙石加厚朴麻,寒包热哮胸膈烦;虚哮治用平喘汤;喘脱危证脉回阳。
未发缓解需扶正,辨证治本脾肺肾;肺脾气虚培土金,治疗当用六君子;肺肾两虚脉地黄,再合金水六君煎。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丹溪【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平喘固本汤;回阳救急汤+生脉饮;生脉地黄汤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
风寒麻黄合华盖;桑白皮解痰热喘;二陈三子降痰浊;肺气郁痹用五磨,表寒肺热吐粘痰,解表清里麻石甘;肺气虚耗生补肺;清气下陷补中然;呼多吸少肾不纳;金匮肾气合参蛤;正虚喘脱饮参附,蛤蚧黑锡丹送服。
【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麻杏石甘汤;生脉散+补肺汤;补中益气汤肺痈肺叶生疮成疡痈,胸痛咳热吐腥脓。
初期风热犯肺卫,银翘清肺化痰中;千金如金已成痈,咳吐浊痰色绿黄;加味桔梗治溃脓,顺逆转折在此休;复期补养防迁延,沙参清肺桔杏煎。
【注】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桔梗杏仁煎肺胀肺气膨满失敛降,胸窒喘息纳失常。
痰浊壅肺苏子养;痰热郁肺越夏桑;痰蒙神窍用涤痰;真武五苓阳虚泛;声低气怯肺肾虚,平喘固本补肺汤。
【注】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肺痿肺痿咳喘久不愈,肺叶痿弱吐涎沫。
虚热麦门合清燥;虚寒生姜干姜草;上热下寒咽干燥,麻黄升麻寒热调;肾虚血瘀脉虚涩,定喘活血柴胡疏。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中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
在中医中,有许多重要的歌诀,它们以简洁、易记的方式传递着中医的核心观念和临床经验。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整理和归纳出中医必背的歌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理解中医有所帮助。
1. 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万物生于天,五行生万物。
•阴阳调和,人体健康。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延。
•阴盛则阳虚,阳盛则阴伤。
经络穴位•经络相通,气血畅通。
•阳经从手五指出,阴经从足阳起。
•经络走行随骨走,穴位真切见奇效。
•经络堵塞病难愈,疏通经络治未病。
2. 诊断方法望诊•面有晴天色,气质红润好。
•面若堆积雪,气色萎靡觉。
•眼白晶莹亮,色黄有疾病。
•看舌知病源,红苔结病重。
闻诊•闻气诊寒热,冷热有区分。
•闻声知气息,声音变化频。
问诊•询问四诊基,病情更明晰。
•问寒热汗出,尿便有何异。
•问大便成形,饮食口干湿。
•问伤史与起因,更符合实际情。
切诊•脉来激人心,四诊神之真。
•脉有大小数,阴阳判断定。
•脉数则躁动,脉弦则忧愁。
•脉弱则气虚,脉涩则痰湿。
3. 中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药食同源,食补药补同。
•伤寒六经汤,提神通透阳。
•补气扶正药,益气驱虚邪。
•清热解毒药,消炎祛湿邪。
针灸疗法•精细定位,针到透空灵。
•寸口与浮的奇经,锁骨至交感。
•四大奇穴,神灵出手飞。
•远近针刺差,有待明师指。
•温病阳明里,阳水宜法虚。
•寒热奇门穴,缓解多见效。
推拿按摩•气机着手起,舒筋活络定。
•掌握推拿力,轻重中和应。
•推拿脾胃法,消食开胃宜。
•推拿背部畅,调理内脏喜。
•茶有清热功,绿茶降压宜。
•枸杞子滋肾气,中药有辨治。
•党参益脾胃,黄芪养气血。
•菊花解毒利,枇杷止咳宜。
4. 养生保健饮食调养•吃太多蛋白,伤肾更伤脾。
•少食辛辣物,脾胃不畅通。
•温热食物贪,气火养病众。
•慢食细嚼食,养生的基石。
艾灸保健•艾灸暖经络,温通有奇效。
•三寸➡百病,五脏气息生。
•艾灸脐中关,温暖全身动。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脉学金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李老享年86岁,行医61载,此为其课徒之作,体例仿《捣练子》词牌格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伞?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学歌诀第一单元肺系病证212一、感冒病证歌诀寒荆热银暑新薷,阴虚葳蕤气参苏。
常人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二、咳嗽病证歌诀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陈热郁清,肝火黛黄泻白散,肺阴沙麦润化痰。
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7.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三、哮病病证歌诀哮冷射干热定婢,寒包青石风三子,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金水。
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缓解期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病证歌诀喘寒麻盖表麻石,痰热桑白浊陈子,气郁五磨肺气补,肾虚金蛤喘脱附。
实喘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虚喘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病证歌诀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汤,恢复沙参桔梗帮。
1初期——银翘散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六、肺痨病证歌诀痨肺月华火秦艽,气阴保真阴阳造。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证——补天大造丸七、肺胀病证歌诀肺胀寒饮青龙汤,浊壅于肺苏子养,痰热越婢桑白降,蒙神开窍涤痰汤,阳虚利水真武苓,肺肾气虚固补平。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是一本集合了许多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的歌诀的参考书。
在中医学中,歌诀是一种记忆和传承知识的方式,通过一段韵文的形式,将复杂的理论内容变得易于记忆和传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必背歌诀:
1. 《四气调神大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这首歌诀强调了四季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即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以养护身体的阴阳平衡。
2. 《五脏六腑功能》
心主血脉,肺主气机。
脾主运化,肝主疏泄。
肾藏精气,胆泌胆汁。
胃主受纳,小肠传化。
这首歌诀列举了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帮助学习者记忆和理解中医对各脏腑的认识。
3. 《经络奇穴要点》
经络贯通,气血通畅。
经络联络,病不得藏。
穴位按摩,疾病消亡。
针灸刺激,恢复阳光。
这首歌诀着重介绍了经络和穴位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通过按摩和针灸来促进气血运行,治疗疾病。
4. 《辨证论治要点》
辩证求因,辨病求证。
虚实辨证,寒热辨脉。
治法因证,切忌偏执。
这首歌诀强调了中医辩证论治的核心原则,即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避免偏执的治疗方法。
总而言之,中医必背歌诀大全集汇集了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的要点,通过歌诀的形式帮助学习者记忆和理解中医知识。
这些歌诀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了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必背这165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你会背几首?
中医必背这165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你会背几首?方剂是中医人必背的临床宝典,歌诀是中医前辈们留下来的背方的神器今天,小药童为你整理了165首临床常用经典方剂歌诀,没记住的要加油背哦第一章解表剂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量,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中医经络穴位歌诀背诵版
中医经络穴位歌诀背诵版中医经络穴位歌诀,中医入门必背歌诀手太阴肺经(3~5点)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5~7点)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
天鼎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穴歌(7~9点)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连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寻,髀关伏兔阴市新。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通。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9~10点)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穴歌(11~13点)手少阴心九穴存,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13~15点)手太阳未小肠经,少泽先于小指设。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15~17点)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后际大筋上。
大杼风门肺俞厥,心俞督俞膈俞当。
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七海大肠。
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
上中下次四髎穴,一空二空骶骨藏。
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三行。
魄户膏盲与神堂,譩嘻膈关魂门详。
阳纲意舍胃仓随,盲门志室至胞盲。
二十椎下秩边是,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角,委中合阳承筋量。
承山飞扬附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
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经穴歌(17~19点)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连。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中医基础理论,乃中医之基石,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奥秘。
为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特编写此歌诀,以通俗易懂之语,将中医基础之关键要点呈现。
阴阳五行是根本,天地万物此中分。
阴阳互根又互用,对立制约动态存。
阳主升发与温热,阴主宁静和滋润。
阴阳消长与转化,平衡失调病乃侵。
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有序循。
木生火来火生土,土生金来金生水。
木克土来土克水,水克火来火克金。
相乘相侮皆异常,生克制化病可寻。
藏象学说要深知,五脏六腑功能奇。
心主血脉与神志,君主之官智慧依。
肺主气司呼吸妙,相傅之官皮毛卫。
脾主运化统血行,后天之本仓廪司。
肝主疏泄藏血库,将军之官谋略思。
肾主藏精主水液,先天之本元气基。
六腑传化各司职,胆助消化与情志。
胃主受纳腐熟功,小肠分清别浊时。
大肠传导糟粕出,膀胱贮尿排尿施。
三焦通行元气道,水道运行总主持。
精气血津液相连,生命活动动力源。
精分先天与后天,气有元气宗营卫。
血能濡养化神用,津液滋润营养全。
气血津液相互化,失调则病身不安。
病因病机细分辨,外感六淫内七情。
风寒暑湿燥火侵,喜怒忧思悲恐惊。
正邪相争定盛衰,阴阳失调病形成。
虚证实证有分别,辨证论治要分明。
经络系统气血行,沟通内外连周身。
十二经脉有规律,奇经八脉补其能。
经别经筋与皮部,络脉细小分布匀。
穴位刺激调气血,针灸推拿效如神。
预防养生很重要,顺应自然规律找。
调和情志心舒畅,饮食有节起居好。
运动适度强体魄,未病先防寿年高。
中医基础理论深,歌诀助记易入门。
勤加学习多实践,中医智慧惠众人。
以上歌诀虽不能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之全部,但希望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使其能初步领略中医之魅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中医乃中华民族之瑰宝,传承与发展责任重大,愿更多人能了解并受益于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入门必背100歌诀
中医入门必背100歌诀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瓜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望色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辨舌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多寡,以审阴阳,细辨真假,问其汗之有无,以辨虚寒,以别虚实,)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问其身之部位以审经络,亦以一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
问其小便红白多少,大便秘溏、清谷、清水,以别寒热虚实,)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兹胃口而言也。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
中医必背歌诀一、中医基础理论歌诀1.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基础,脏腑经络要牢记。
阴阳五行是哲学,中医基础从此得。
2.脏腑经络脏腑经络要熟知,生理特点各不同。
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胆腑腑,经络系统要记清。
3.四诊八纲四诊八纲是诊断,辨证施治是关键。
望闻问切四诊合,八纲辨证重在变。
阳虚阴虚要分清,实证虚证有区别。
寒热虚实要辨明,施治才能有成效。
二、中药方剂歌诀1.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种类繁多难,性能功效各不同。
寒凉性热有分别,四气五味要分清。
归经作用有规律,君臣佐使需搭配。
煎服方法要得当,药效才能发挥好。
2.方剂组成原则方剂组成有原则,君臣佐使要得当。
针对病因病机,相辅相成疗效好。
药物用量有轻重,比例适当疗效高。
根据病情和体质,安全有效是目标。
三、针灸推拿歌诀1.针灸基本知识针灸疗法历史长,疗效显著口碑好。
经络腧穴要熟悉,安全操作是关键。
针刺灸法有区别,适应症候要分清。
手法轻重有分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2.推拿基本知识推拿按摩舒筋骨,缓解疼痛效果好。
手法轻重有区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适应症候要分清,安全有效是目标。
四、中医临床歌诀1.内科临床歌诀内科临床多常见,病种繁多难掌握。
辨证施治是关键,方药针灸需合理。
感冒咳嗽哮喘喘,心悸失眠眩晕看。
胃痛泄泻肝病郁,肾虚腰痛关节病。
慢性病证需耐心,调理体质是根本。
2.外科临床歌诀外科临床多手术,掌握技巧是关键。
疮疡脓肿丹毒痈,烧烫伤蛇咬伤虫。
乳腺病肛肠病疝,阑尾炎胆囊炎痈。
中医打基础一定要背会的方剂歌诀大全
中医打基础一定要背会的方剂歌诀大全➤方名:理中丸方歌:理中干姜参术草,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其他: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方名: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方名:大建中汤方歌: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方名:吴茱萸汤方歌: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方名:四逆汤方歌:四逆汤中附姜草,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叱方可回阳。
➤方名:当归四逆汤方歌:当归四逆用桂药,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药物: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方名:香薰散方歌:香薰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薰治阴暑。
药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月之麻黄➤方名:参苓白术散方歌:参苓白术扁豆莲,甘草山药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药物: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弊,清热排脓砂仁:(后下)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其他:培土生金➤方名: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其他:甘温除热➤方名: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技,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药物: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要药、气壅遏喘咳要药)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其他:麻桂相须,麻杏相使。
无汗➤方名:桂枝汤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药物: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阴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其他:药后“啜热稀粥”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祛邪扶正,阴阳并调。
➤方名: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方名:防通风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烧;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自学中医入门必背篇!!!
自学中医入门必背篇一、常用歌诀1、中药七情歌相须为用互增效,相使一药助一药;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约;相恶配伍疗效减,相反曾毒要记牢;单行无需它药配,七情配伍真奥妙。
(注: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杀、相畏、相恶表示拮抗)2、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诸参:沙僧挑担子,给唐玄奘偷吃人参果,很苦)3、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弥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4、妊娠禁忌歌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既巴豆,牛膝薏仁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通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妊娠禁忌(二):雄黄轻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魏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
慎用: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
5、28种毒性中药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二、中药学1、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
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
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
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
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
中医内科学歌诀歌诀
第一篇肺系病证一、感冒风寒感冒用巾防,风儿引俏吃桔梗,暑师新嫁相如姻,气婿感冒深速应,应须加点葳蕤汤。
二、咳嗽三袄止嗽治风寒,风热就用桑去饮,早风咳嗽伤心汤,谈师已有二三子,毯热宇飞请金画,刚火戴个泻白散,飞蝇亏虚杀卖冬。
三、肺胀废障躺着苏三养,谈儿宇飞月半坡,猛敲地毯安宝丹,飞神气虚本不飞,阳虚水泛真武五。
四、哮证冷笑蛇干骂黄龙,热笑定船或半月,寒包热哮小青龙,或用厚朴麻黄汤,疯笑三子养亲味,许笑凭船固本躺,船脱会仰生埋阴,飞痞气笑六君子,菲生两须生卖地,再和金水六君见。
五、喘证十船凤喊骂黄龙,标喊菲儿刚湿躺,谭惹宇飞丧白皮,探着举飞二三亲,飞机欲闭五磨应,须船飞去许house,生霾散步飞如毯,身许不纳,生气玩参蛤,正许船脱身赴汤,再服蛤粉黑锡丹。
六、肺痈废用之初引敲散,成用苇茎如金散,排龙价位姐跟谈,回复杀青姐更信。
七、肺痿虚热: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虚寒: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八、肺痨老肺阴亏月华丸,虚火百固鳖甲散,气阴保真或参苓,补天大造阴阳虚。
第二篇心系病证一、心悸心既胆怯安志丹,心血不足归屁管,炭火烧心黄连温,因虚火旺,补心丹,祝安玩,新羊不振,跪干母,申副汤,因林新飞,令跪祝甘糖,欲阻新卖,桃红跪干母。
二、胸痹熊比雪羽学腐竹,七只新熊豺虎输,探着避露泄半滴,寒心只谢贵归你,新婶阴虚添枝草,新婶阳虚生幼龟,起因两生身羊绒。
三、不寐真是不美肝火扰,龙胆泻肝归龙荟,炭火烧心黄连温,许新生不叫刘伟娇,新皮凉需贵皮穿,新胆起需俺定算。
四、癫狂滇叹气欲逍遥地,副叹声空闲当用,倘迷心窍苏合香,狂谈火,生铁落,谈热雨,梦醒汤,火神上映,二因琥珀仰。
五、痫证因嫌吾二,仰皇姐定闲,干活谈热龙顶线,皮需毯生六君子,干甚因需大补元,欲阻闹路通敲活。
六、厥证气厥五磨道,须生卖参附,血厥石岭交钩藤,同与虚度人呻吟,痰厥导痰,食厥盐汤。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一、胃痛胃痛良妇疏寒客,饮食伤胃保和丸,刚起反胃柴叔散,刚喂雨人花干煎,或用丹栀逍遥散,十人中阻清中场,浴血为师效单身,痞佯不振黄土扬,日久心虚归脾汤,为盈亏,一罐烧干益胃汤,痞未虚,祁中大中与理中,寒热错杂甘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入门歌诀第一章中医基本特点第一节整体观念中医治病讲辨证,整体观念最要紧。
内脏有病体表现,情绪气候常是因,不忘季节和水土,生活习惯亦要问。
七情变化是内因,六淫之气外因寻,饮食起居房中事,创伤虫咬应关心。
五脏六腑各司职,功能特点要记清;阴阳表里寒热分,虚实补泻原则定。
临证不忘精气神,脉因证治全面审,笔者所以要强调,初学就该印象深。
第二节辨证论治患者有病来求医,症状错杂应审辨,症多法多方亦多,辨证论治是关键。
辨是鉴别和分析,症状归类为证言;论是讨论和探讨,治含治则方药煎。
辨证首先求病因,病机病位要明验,望闻问切四诊合,综合分析莫厌倦。
中医辨证最复杂,举些例子来体现。
病人主诉饮食伤,证见胃脘痛胀满,病位应在肠胃间,食积气滞病机断,消食宽中定治则,选方保和丸加减。
若见白悸晕诉,血虚应该是病源,心主血脉脾统血,健脾养心归脾签。
辨证方法比较多,根据需要灵活选。
内科杂病八纲辨,脏腑辨证参其间;六经辨证外感用,卫气营血瘟疫判;三焦辨证也常用,温热杂病均可辨。
五种辨证常应用,八纲辨证是关键。
中西结合大发展,双辨论治更领先,辨病治疗有指标,证型分类辨证联,同病异治灵活用,异病同治有方选。
单方偏方亦治病,一方到底何用辨!下面逐章来分析,步步深入自会演。
注:①归脾汤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第一节阴阳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对立中医学说谈阴阳,是谓物质两重性,事物对立又统一,哲学理论矛盾性。
任何物质有属性,属性对立阴阳生,昼夜寒热动与静,内外无形或有形,上下来去迟与数,均为阴阳对立论。
天地万物之上下,天为阳来地为阴,清阳上升积为天,地为浊阴下降成。
四时也有阴阳变,春夏为阳秋冬阴;天有阴阳寒暑变,人有虚实阴阳分;女属阴而男属阳,壮实为阳虚弱阴。
阴阳还可分阴阳,物质分割无止境;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下午阴,阴中之阴是半夜,阴中之阳天快明。
(二)阴阳的互根阴根于阳阳根阴,阴阳互根学说生。
阳主杀,阴主藏,阴主长,阳主生,阳主热蒸能化气,阴主寒凝能成形。
天气下降变成雨,地气上升聚成云,阴在内而阳守外,阳卫外而阴后勤。
阳出于外阴得守,阴守于内阳布行,阴阳相对有依靠,孤阴独阳均难存。
无阴无所阳,无阳无所阴,无阴孤阳无所化,无阳独阴难运行,阴阳互根生万物,生命活动永不停,一旦阴阳有离决,生命终止命难存。
(三)阴阳的消长和转化阴阳理论相对论,绝对静止不可能,阴阳有消长,变化缓缓进,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生,春去夏来临,秋逝冬寒侵。
寒暑消长动不息,寒热更迭亦分明,热甚转为阴,寒胜则热生,阴极能变阳,阳极则变阴。
阴阳消长与变化,错综复杂要理顺。
阴阳不和四季乱,有春无秋不合情。
阴平阳秘邪不入,和平谐调得安宁。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阴阳客观辨证法,生理病理说理清,诊断治疗有规律,变化万千阴阳寻。
组织结构定属性,人体上下内外分,背外为阳腹内阴,上身为阳下身阴;脏腑还可分阴阳,六腑为阳五脏阴。
具体脏腑阴阳配,功能为阳器质阴。
同一事物两方面,相互对立阴阳遵。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生理活动中,物质机能协调成,物质为基础,功能乃发生。
没有阴质阳不固,没有阳气阴难运,无阳则阴无所化,无阴则阳无以生。
阴阳一方有盛衰,一旦失调患疾病。
(三)说明人体的疾病变化季节寒暑有更迭,人体气血有衰盛,阴阳平衡得生机,太过不及疾病生。
阳主表,其气热,阴主里,其气寒,故曰阳虚则生寒,阴盛之时寒亦深。
阴盛导致阳气虚,阳胜阴伤阳难存,是谓阳胜则阴病,阴胜阳病寒更沉。
阴损能及阳,阳胜能及阴,慢性疾病阴阳虚,乃为阴阳互损成。
(四)作为诊断、用药的归类方法疾病发生有原因,发展变化规律循,八纲辨证最重要,总纲还需阴阳定。
寒热表里与虚实,病位性质阴阳分。
病位方面分阴阳,表证为阳里证阴;疾病性质分阴阳,热证为阳寒证阴;邪正消长趋势论,邪实为阳正虚阴。
须知物极能相反,寒极亦能热昏昏,热极反生寒象出,真热假寒要辨明。
阴阳交错寒热变,寒热夹杂变证生,阳虚生外寒,阴虚内热生,阳盛身热去衣被,阴盛形寒战凛凛,寒极生热亦常见,热极生寒常发生,是谓阴极酷似阳,阳极反而酷似阴。
病位性质辨得清,治疗措施要相应,高热过盛寒凉药,阴寒过盛投以温。
热者寒之寒者热,正治方法临床用。
若为阳衰难制阴,助阳消阴亦可行。
阴虚独阳难潜伏,滋阴护阳常应用。
是谓阴病要治阳,亦为阳病治阴从。
泻其有余补不足,阴阳盛衰能纠正。
中草药有数千种,性能概括阴阳定;药性寒热温凉分,温热属阳寒凉阴。
药味辛甘苦酸咸,属阴属阳亦分明,辛甘属阳能发散,苦咸收敛降属阴,作用升浮属阳药,沉降作用当属阴。
花叶皮刺属阳药,向上向外可透升;矿石贝壳属阴药,下沉潜阳能安神。
藤络属阳入经络,能达四肢把药引;子仁属阴能下降,润肺定喘大便通。
阴味之药出下窍,药味阳性上窍腾。
阴阳属性归类法,其他方面也应用,经络三阴和三阳,督脉属阳冲脉阴。
病因寒湿为阴邪,风火暑燥阳邪侵。
养生用药懂阴阳,调治合理效更灵,春夏温暖宜养阳,秋冬寒冷宜养阴;春生夏长阳渐旺,秋收冬藏阴能存。
逆此原理病难治,顺乎天时疴疾平。
第二节五行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归类五行木火土金水,归纳事物的属性,人体内外紧相连,补充阴阳说理明。
木生于春多风动,在志为怒色为青,在窍为目体为筋,肝胆表里病累损。
诸风悼眩皆属肝,酸味收敛肝风平。
夏天暑热火易旺,在志为喜色赤红,在窍为舌体为脉,火热下移小肠行;诸痛疮疡皆属心,苦味入心火能清。
长夏归属脾土湿,思虑伤脾色黄呈,在窍为口体为肌,脾胃表里联系紧;诸湿肿满皆属脾,甘味健脾湿自尽。
秋多肺燥属于金,在志为悲白色净,在窍为鼻体为皮,肺与大肠表里生;诸气喷郁皆属肺,辛散肺宣咳喘平。
冬多寒气肾水应,恐为其志色黑凝,在窍为耳体为骨,肾与膀胱鸳鸯亲;诸寒收引皆属肾,咸味入肾是治本。
五行五色五味配,全面参考辨证清。
(二)五行的相克相生五行如环复运行,相互制约和依存,五行运行常变化,生克乘侮是常情。
生为资生助长意,亲密相生是福音。
木生火,火生土,金生水而土生金;水不生木木不荣,木枯风动眩晕生。
克为战胜与克制,相克是防太过乘,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来火克金,金克木则木魂伤,魂伤狂妄志不清。
有生我者有我生,生我为母子我生,生中有克克有生,相反相成制平衡。
“五行生克”示意图乘有乘虚侵袭意,超常制约为相乘。
侮有欺侮的意思,恃强凌弱相克成。
木若太过乘脾土,见肝有病防脾损。
土被抑制不生金,肝木侮金乘机凌。
土气虚弱水邪泛,水见土弱反克成。
虚则补子能养母,实则泻子保母命,虚实补泻有原则,方法灵活变化通。
二、五行的临床应用五行应用有纵横,根据类别关系定。
同类事物纵联系,各种事物联系横;横系如木联肝胆,目筋怒青酸风情。
临床望诊面色辨,望而知之为之神。
青色多属肝风动,赤色多属心火冲,黄色属脾湿困扰,白色多属肺寒生,黑色属肾虚太甚,用药五脏五味应,酸味入肝苦入心,脾甘肾咸肺宜辛。
生克乘侮各类物,生理病理联系横,一脏有病克相传,所传脏腑先调整,见肝之病知传脾,当先实脾为正统,久病治本应养母,培土能使肺金生,新病实证先泻子,清泻心火肝木宁。
第三章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脏象脏腑功能有表现,取名脏象来体现。
五脏六腑功不同,各有特点要细辨,精华之气归五脏,藏而不泻是特点。
六腑为传化物用,泻而不藏是为权,加上包络十二官,相互为用紧相联。
脑髓骨脉女子胞,奇恒之府有专篇。
天地方位与时气,五脏功能紧相联,为了方便初学者,归纳下表供钻研。
一、五脏(一)心(附心包络)心主神明君主位,智慧思维在其间,精神活动心主宰,主不明则众官危。
充在血脉华在面,脉不通则色不艳。
心系舌本心之苗,观舌荣枯知心变,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迁。
思虑伤脾后天弱,心虚悸忘惊惕言。
热伤气,苦清心,心热苦寒清热煎。
在志为喜喜伤心,壮水亦能使心安。
心的外围心包络,保护心脏是警卫,邪气入里犯心包,代心受邪先牵连。
(二)肝肝为将军主谋虑,智慧思虑出决断,罢极之本魂所居,刚勇易怒条达恋。
卧时诸血皆归肝,视步握摄肝支援,窍于目,荣于甲,肝和五色能辨别。
肝胆有热表里病,寒热往来口苦怜。
悲哀太过魂不安,魂伤狂妄难自便。
肝经少腹散两胁,病则少腹两胁牵。
筋骨关节痉挛急,疏肝敛肝酸甘缓。
(三)脾脾为仓廪五味出,脾胃协同司后天,脾主意,有思维,消化转运统血权,在志为思思伤脾,思虚太过脾不健。
脾主肌肉精神旺,五味不足多疲倦。
脾统血,亦运血,脾不统血致血便。
华于唇,充于肌,唇苍肌瘦脾虚显。
窍于口能知五味,脾胃不和食不鲜。
脾主湿能运水液,胀鸣泄泻脾虚缘。
脾胃后天之根本,治病顾本记心间。
(四)肺肺为治节相傅官,又名华盖居上缘,上焦开发气为本,能朝百脉毛窍间,并精出入能藏魄,肺虚魄散发狂癫。
在窍为鼻体为皮,鼻塞咳嗽肺不宣。
肺与大肠相表里,开肺亦能通大便。
肺气主燥本属金,燥热太过皮毛干,肺气不宣咳支满,气虚其色白绢绢。
宣肺辛散气薄开,补气党参黄芪煎。
(五)肾(附命门)肾居下焦离君远,自身作强亦封官,技巧奥妙出变化,精力充沛肾强健。
肾为蜇藏封精密,真阴元阳管得严,肾藏精,精生髓,肾精充足脑灵验。
在志为恐体为筋,肾虚志衰善忘言。
肾为水脏主津液,肾病跗肿首先见。
在窍为耳华在发,耳鸣发枯肾虚现。
在天为寒地为水,补肾用药多偏咸。
肾为先天之根本,先天不足把精填。
古训还有命门说,实为元阳火宅间。
脏腑功能所以好,命门之火温养先,壮水之主制阳光,养葵①理论最全面。
注:①赵养葵二、六腑(一)小肠五脏说完讲六腑,五脏六腑为表里,小肠化物受盛官,精华糟粕分道理,分泌糟粕排体外,营养精微归脾肺。
小肠虚寒大便稀;小肠有热口疮起;心火下移小肠受,血尿淋痛艰难意。
(二)胆胆为决断中正官,众官数胆最清廉。
郁闷不畅怒气发,泻而不藏助化权。
胆虚常常寡断少,时欲太息常思眠。
胆病最易生热象,胁痛口苦或咽干。
(三)胃受纳水谷胃为海,五味化出养五脏,胃弱谷入难腐熟,食欲不振脘腹胀。
胃性喜降谷下行,嗳气呕恶胃逆伤。
喜润恶燥易生热,伤津口干欲饮尝;胃寒胃脘隐隐痛,温中散寒建中汤。
(四)大肠排泄糟粕靠大肠,大肠病变导失常,功能减弱多便秘,排泄亢进泄泻忙。
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喘亦可通大肠。
(五)膀胱州都之官是膀胱,司管津液专职忙,储尿排尿功能好,化气行水靠肾阳。
气化不能水潴留,或见浮肿尿不畅;肾气不固尿不禁,淋漓不尽尿频往。
(六)三焦三焦功能通水道,运输津液上下忙。
上焦宣发胸中气,敷布全身为雾状;中焦如沤化津液,消化传送饮食航;下焦如渍排糟粕,水液化气进膀胱。
三焦消化吸收功,肾阳温化是保障。
上焦有病心肺识,中焦脾胃饱满胀,下焦肝肾隆淋秘,肠病泄泻腹胀讲。
三、奇恒之府藏而不泄奇恒府,功似脏来形如腑,接受五脏重浊气,与脏相配传化疏。
(一)脑、髓、骨关系密切脑髓骨,全赖先天肾支扶,肾主骨而骨生髓,脑为髓海元神府。
先天充足肾充沛,骨髓充足脑灵活,脑充思索记忆好,所听听闻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