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教研
挖掘本土历史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研究——《追寻霞客足迹——南宁一中历史校本课程》
教学研究2013-03根据我国新课程管理体制规定,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组成,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是集中制的,只有校本课程具有较大的课程自主权。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正式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于是“校本课程”这一术语便因此而逐渐流行于我国教育领域。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我国的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校本特色,也就是指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根植于学校的特性。
同时所设置的校本课程则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设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也体现出学生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这就意味着校本课程不仅要求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而且要注意课程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如今,校本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因为2012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的第一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致力于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从而推动着我国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按照新课改的实施方案,除完成国家课程规定的学科必修内容之外,学校还要根据本校的校情和学情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
为此,我校在历史科的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主要的课题研究方向是对本土以及本校的历史资源进行探寻和挖掘,找准研究与开发的切入点,切实为高中历史课改提供新的学习模式和营造新鲜的历史学习氛围,同时适应新课改下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需要,改变历史教学困境的现状,更好地反映本土和本校人文历史的丰富性,有助于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挖掘本土历史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势在必行,也切实可行。
一、校本课程背景笔者所在的学校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历史名校,以西式的办学教育已有90多年,但是如果追寻到更久远的历史时光里,这块通灵宝地其实早已是一块育人沃土。
特别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此地驻留的珍贵历史记载,已经为本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以此为切入点,收集徐霞客在本校游历的珍贵史料,此外还有很多发生在该校的人和事都与学校历史积淀相融相长,形成了学校“厚德、尚实,勤勉、报国”的校训,造就了学校求实创新、友爱互助的校风。
九年级历史教研工作计划(精选6篇)
九年级历史教研工作计划(精选6篇)九年级历史教研工作计划(精选6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研工作计划(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教研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根据今年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中考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课程改革、创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中考水平,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特别是九年级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中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课堂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特别是对中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②、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时测试工作,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③、同组教师认真完成听课计划,每周听一到二节课。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不少于30节。
2、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
对九年级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资料,试题。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着重提高课堂即时效率。
充分利用好“班班通”进行日常的教学,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合集5篇)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合集5篇)第一篇: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初中研训部王慧娟为了进一步落实《抚顺市中小学关于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指导意见》([抚教院发(2006)42号]),提高我们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制定《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供全市历史教师参考。
一、校本教研的目标所谓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的教学研究活动。
其基本目标是:建立和健全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教研组织,探索以示范校为龙头的“联片教研”形式,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校本教研评估办法和管理机制。
因此,校本教研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放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自我提升上。
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向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各学校依托自身的资源,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历史学科的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向,参考内容如下:第一,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的研究;第三,教材教法的研究;第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第五,关于活动课的方式方法的研究;第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七,正确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其它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内容,展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三、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承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创建合作交流的共同体集体备课是集教师群体的智慧和经验,共同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满足同伴之间互助、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需要,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形式。
目前集体备课制度在我市各学校都已经建立起来。
各备课组在学校教研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备课组计划,每次集体备课前,要确定主持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认真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并对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学法等方面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充分参与讨论和研究、集思广益,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统一统一教案,供大家使用,主持人要做好研讨记录;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结合个人的理解、经验、语言特色等内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行动,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初中历史教研创新(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互动、情境体验”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引言历史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构建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 学生兴趣不高:历史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产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学效果不佳: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情感等方面发展不均衡。
4. 教学评价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构建“多元互动、情境体验”的教学模式1. 多元互动(1)师生互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家校互动: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形成教育合力。
2. 情境体验(1)创设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遗址、采访历史见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3. 教学策略(1)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应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
(3)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施差异化教学。
2024年高中历史教研计划
2024年高中历史教研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5.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学期:从远古时期到古代中国- 了解人类的早期文明,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 探索中国先民的文化和文明,包括夏、商、周等朝代;-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
2. 第二学期:中国古代的辉煌和衰落- 研究中国古代的辉煌时期,包括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等朝代;- 探索中国古代的衰落和动荡时期,包括五胡乱华、北宋、南宋等朝代;- 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3. 第三学期:中国现代史与世界史-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包括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研究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探索世界历史的发展,包括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4. 第四学期:中国的现代化与全球化- 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 探索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挑战;- 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应用;4.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加深他们对历史的实际感受。
四、教学评价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个人研究报告等;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3.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和学术研究,展示自己的历史学习成果;4.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教研活动方案历史(精选7篇)
教研活动方案历史(精选7篇)教研活动方案历史第1篇新的一学年开始了,在今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的背景下,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新学年的学校总体安排,指定新的工作计划。
现根据我校历史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一、基本工作思路1、坚持“两个指针”:坚持以学校工作全局和教务处的工作部署为基本指针;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基本指针。
2、立足“三个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立足常规教学与课题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力求在课改中逐步学习、发展,在创新中谋求突破,以奋发向上的热情和竞争创新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力争实现“三个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研水平;争创先进教研组。
二、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1)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制定适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各年级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各章节的重难点,并在认真研究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认真、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2)加强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
三个年级的历史备课组认真落实教务处的要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备课组长把关,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案、统一教辅、统一试卷),做到课前认真准备,写好教案;(3)全组教师必须苦练教学基本功。
本学期在导学案的设计和整理上要当做重点,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为老师们的课堂润色,增加课堂的有效性。
本学期将适当增加公开教学的次数,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发掘“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的优长,鼓励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老师和学生互动,使每一位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校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二、校本教研的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旨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目标(1)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构建和谐、高效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1)组织教师参加历史学科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3)开展历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2. 深入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1)成立历史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2)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的教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3)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3. 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1)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教学成长历程,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
初中历史教研工作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文化自信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研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加强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3)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开展师德师风检查,严肃查处教师违规违纪行为。
(3)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三、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1. 优化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2)关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整合教学资源(1)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鼓励教师自主研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活动。
(2)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2. 创新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
(3)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1.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
(3)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1)建立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通用8篇)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通用8篇)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1一、工作思路本学期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强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加强历史教学评价、管理和服务,加强教学调研工作,努力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促进历史学科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推进统编教材真正落地。
二、主要工作1.采取多种线上或线下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2.加强历史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历史学科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引导一线教师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建立健全学科课程体系。
3.扎实推进初中历史校本教研工作,大力开展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项研究,增强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提高广大历史教师课程改革与实施能力。
4.进一步加强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网络建设,为历史教师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和资源交流的机会。
5.组织开展市级初中历史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或统编教材优质课竞赛活动,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参加20xx 年全省初中历史好课堂评选做好准备工作。
6.为基层学校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服务。
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部分名、优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篇2一、工作思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加强新型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为本,以推进历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深化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主旋律,以科研兴教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围绕即墨市教体局工作计划,深化历史学科教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1、加强新课程校本培训。
充分利用自我研修和学科教研活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植于全市历史教师心中,以区片、学校为学习型组织,加强“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帮助教师把握实验教材的特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新颖教学方法,大胆实践新课程评价制度,努力推进新课程的发展。
2024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4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年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1. 制定教学大纲:针对2024年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2. 教材选用:审查并选择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水平的合适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将注意选择内容丰富、信息全面的教材,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知识。
3. 教学资源收集:收集历史课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资料、影片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丰富的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研究:研究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
我们将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将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6. 研讨会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通过与其他学校和教师的交流合作,我们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
7. 教学评估: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8. 历史活动组织:组织丰富多样的历史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举办历史展览等。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将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9.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历史课上的学习情况。
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帮助孩子学习历史知识,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10. 历史考试辅导:针对学生的历史考试,提供辅导和指导。
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历史考试的模拟试卷和复习资料,帮助他们高效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11. 学科交叉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
2024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
2024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一、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化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主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三、具体计划:1.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概念的理解、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
2. 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中国古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包括讲授、研讨、讲解案例、讲解历史文献及实地考察等方式。
通过教学辅助材料和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收集历史学科相关的教材、教辅、习题和研究资料等。
积极参加学科研讨会和讲座,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
5. 课堂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的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报告等。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
6. 学科研究:加强历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互相评课,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积极参与学科研究课题,深化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研究。
7.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征求家长对学校历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与家长共同研究和解决学生历史学习中的问题。
8. 学科交流:积极参加学科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和学术资源。
参加历史学科的教研活动和学术研讨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我们2024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的计划。
我们将本着科学、务实、创新的原则,全力以赴,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优质的教学内容。
2024年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例文(五篇)
2024年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例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新课程实施水平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使教师“教好、教会”,让学生“学好、学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一)规范教研组活动及各备课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每次要有主讲人,共同安排教学进度、探讨教学问题、统一作业考试等。
各备课组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培优扶差,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训练,对后进生以抓落实多交流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的能力。
2、规范教学常规,配合学校作好教学教研工作和考试质量分析等。
本学期主要作好三个年级的调研工作,加强对各学段教学方法的探讨。
各级部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互相听课评课,做到每周都有公开课,同时资源共享。
对期中考和期末考的质量分析重点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和审题,提高文字题的得分率和思维分析能力。
3、加强教研组课题研究,各级部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并及时与教科所和教研室沟通与联系,力争使教研从教学中来并最终推动教学的有效进行。
4、针对各年级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工作。
高一年级抓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进行模块学分认定的研讨,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方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课标与教材关系的研究。
高二针对文科班的任务和特点进行综合思维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学业水平测试,又要为高三打好基础。
高三加强高考信息资料的收集及教材的研究分析与综合复习,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与辅导,同时兼顾边沿生成绩的提高。
5、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作好必要的资料收集和学生成果的收集。
高一、高二重点是学生的简报制作和小论文撰写及开展知识竞赛;高三开展专题讲座和优秀学生的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
中学历史教研会记录范文(3篇)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三、会议主题: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及应对新课程改革的策略四、参会人员:全体中学历史教师五、会议议程:1. 领导致辞2. 分组讨论3. 各组汇报4. 专题讲座5. 总结发言六、会议记录:1. 领导致辞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中学历史教研会,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及应对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积极发言,共同为提高我校历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2. 分组讨论会议进入分组讨论环节,各小组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如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3)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方法?(4)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各小组讨论热烈,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3. 各组汇报(1)第一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组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2. 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4.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第二小组: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本组提出以下建议:1.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历史背景;2. 结合历史人物、事件,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4. 鼓励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提高写作能力。
(3)第三小组: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方法本组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衔接;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4.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第四小组:应对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组提出以下建议:1.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4.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研发言(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研发工作。
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重点。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历史规律,培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品质。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问题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目前,部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讲授法、背诵法等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缺乏创新,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提高历史素养。
3.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校历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作压力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4. 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三、初中历史教学研发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历史教材,确保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加历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遗迹、开展历史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2. 创新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开展历史主题班会、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部编初中历史教研组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素养,特制定本教研组计划。
二、教研组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建立健全教研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研组整体实力。
三、教研组工作内容1. 教学研究(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针对教材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教学重难点。
(3)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2. 教学资源建设(1)收集整理各类历史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
(2)建立教研组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之间交流与分享。
(3)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与反馈(1)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2)建立学生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3)针对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培训与发展(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3)关注教师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晋升机会。
5. 校本课程开发(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特色的历史校本课程。
(2)组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四、教研组活动安排1. 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包括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
2.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3. 每年组织一次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撰写论文。
4.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5.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政史地校本教研活动计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政史地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政史地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政史地学科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政史地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 时间:每周二下午- 地点:各年级备课室- 内容:围绕教材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教学观摩- 时间:每月最后一周- 地点:多媒体教室- 内容: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课后进行评课和反思,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 专题研讨- 时间:每学期末- 地点:会议室- 内容:针对政史地学科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4. 教学案例分享- 时间:每月第一周- 地点:各年级备课室- 内容:鼓励教师分享教学案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5. 读书交流活动- 时间:每月第三周- 地点:图书馆或会议室- 内容:组织教师阅读教育类书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四、活动实施1. 组织领导- 成立政史地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 由教务处负责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2. 教师参与- 所有政史地学科教师必须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拓宽视野。
3. 资料收集与整理- 教务处负责收集整理教研活动的相关资料,包括备课记录、教学观摩记录、专题研讨记录等。
4. 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了解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 鼓励教师对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形式和内容。
历史校本研修计划目的
历史校本研修计划目的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研修,帮助历史学科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丰富教学资源与策略:鼓励教师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校情学情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历史课程与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强调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教师将这些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4.推动课程改革与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教育要求,研究并探索如何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推动学校历史课程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5.建设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校本研修,构建教师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中学历史教研目标及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将针对中学历史教研的目标和措施进行探讨。
二、中学历史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加强教师对历史学科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对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2.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促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学科教学。
(2)挖掘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3)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推动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1)关注历史教育改革动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历史教学模式。
(2)加强历史教育评价研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3)推动历史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历史教育现代化水平。
三、中学历史教研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与培养(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历史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3)选拔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示范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历史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开发与利用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时间:2021年10月25日二、教研地点:学校历史教研组办公室三、教研主题: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四、参与人员:七年级历史教师、教研组长、教务主任五、教研内容:1. 教研组长发言教研组长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进行了简要说明,强调了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并指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流、探讨,提高七年级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
2. 教师经验分享(1)教师A: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课后布置与历史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B: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以故事为主线,将历史知识融入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历史;-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 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方法探讨(1)教师C:我认为,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历史文化的魅力。
(2)教师D:针对历史教学中的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加强历史知识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历史。
4. 教学资源整合(1)教师E:为了提高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我建议学校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如:- 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备课、教学;- 组织教师参加历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创新。
七年级历史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记录8
研讨时间
2016.06
研讨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员
全体
主研人
研讨内容
结合学校条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正当的兴趣
研讨过程
教学中,不是学生需要可能地满足学生正当的兴趣。
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统筹安排。总之,学校要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学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国家课程方案的具体语境下来理解校本课程,不能把校本课程看成是独立于国家课程方案之外的、孤立的课程“多多益善”,要坚持“只要合理,就是好的”
学生必须有选择地学习一定课时的校本课程,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解决过程
自编学案成册。落实在课堂上,学案、教案合二为一。
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 课程” 三级管理的课程范围,这里学校课 程就是校本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 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 资源优势、学生的个性需求,又与国家课 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是一种具有多样 性和可选性的课程。
附录
一
历史校本课程概念界定
1.1课程
“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是在唐宋期间。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诗经.小雅.小弁》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孔颖达 “课程”一词指“寝庙”,这里喻义为“伟业”,所包含 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 这里的“课程”主要指功课及其进程,指学习内容的安 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 更为准确。
课程是指“系统的知识、知性技能及情感 内容的复合物”,是“学习经验的总体” 。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美国经验主义教育论主张,“所谓课程, 是指旨在实现教育目标,学校所准备的经 验的总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 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 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包括 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 是指某一门学科。
二 历史校本课程建设的历史回顾
2.1我国早期历史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出现源于对50年 代和60年代课程发展趋势的反思,但我国早在清末 时期历史课程的设置上已体现校本特色。清末时期 的一些新型的学堂中开设了分科型的历史。历史教 学着重讲授本国历史,“先讲乡土历史,次讲亚洲 各国史,……,次讲欧洲、美洲史,宜就欧美诸国 将其古今历史之重要事宜(上古不必多讲)……注意 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辩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 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这里的乡土历史, 有些校本的意义。1929年,教育部颁布的《初级中 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点中,要求中学历 史教师注意“补充未及编入的,而又是最近发生的, 需要让学生了解的重要事件材料”。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 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也称“学校本位课程” 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的说“校本课程就是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 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 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 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 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 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 畴。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 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转义为“学习之道” (course of study), 简称学程。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 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 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 跑”,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课程强调个体 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
1.3 历史校本课程
历史校本课程就是由历史教师基于所在学 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个性需要和本校的 资源优势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 与国家课程并不冲突,是对国家课程也就 是狭义上的历史教材的有益补充。
历史校本课程可分为显性的校本课程和隐性的 校本课程
前者指那些由全体、部分或个别历史教师编制、 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也就是表露的课程。
隐形的历史校本课程是指历史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 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的‘课程扩张’倾向。” 表现形 式有: (1)拓宽课程范围。在实施国家课程中,历史教师有 意无意的使全班同学的学习范围超越国家课程规定的 界限。如讲授一些没被编入国家课程的乡土内容,比 如:当地的风俗、历史遗迹、著名人物、乡土文化、 地方方言等。还比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最 新史学动态。或把政治、地理、历史三科知识综合起 来。或补充国家课程中欠缺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2)适应个别需要。历史教师自觉不自觉的利用课余 时间,对优秀学生“吃不饱”现象“开小灶”。 (3)发挥创新意识。历史教师依据自己的学业水平、 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风格、洞察力和想象力, 从不同角度对国家课程提出独特的见解,使之更加适 合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以上的 隐性历史校本课程有人将之比喻为“口袋课程”,它 具有随意性、偶然性、独家性,教师可以信手拈来。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 张伟迪
一、 历史校本课程概念的界定............................. 二、 历史校本课程建设的历史回顾.......................... 三、 历史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 开发的特点、条件、类型、策略、管理 四、 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 开发的设计、步骤、实施、评价 五、 对历史校本课程实践的几点思考........................ 地位、与必修课程的关系、与高考的关系、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2 校本课程
何为“校本”呢?从英文字面“school-based” 来理解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华东师 范大学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 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 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 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 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 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 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