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
生物圈
生物圈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简介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
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
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
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地质学家爱德华·苏威斯于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这个词。
它本来是一个地质学的词。
它显示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和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1920年代生物圈这个词获得它的生态意义。
1935年生态系统这个词被引入。
弗拉基米尔·沃纳德斯基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圈的科学。
生物圈这个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地理学、演化论、地质学、地质化学、水文学等多项科学,可以说它集合了所有与地球和生命有关的科学。
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
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态学考试题
⽣态学考试题⽣物技术专业⽣态学题⽬第⼀章⼀、选择1、从具有⽣命活动的⼤分⼦到细胞,是⽣命进化中的关键⼀步,细胞⽣命⼀旦出现,就从化学进化过渡到(C)A物理进化B后化学进化C⽣物学进化D遗传进化2、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问题,能源问题等是⽣态学发展哪个时期中的重要问题?(D) A萌芽时期B建⽴时期C巩固时期D现代⽣态学时期3.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群落学说⽽著名,被称为动态学派的是哪个学派?(B)A北欧学派B英美学派C法瑞学派D苏联学派⼆、概念题1、⽣物圈:⽣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在地⾯以上达到⼤致23 km的⾼度,在地⾯以下延伸⾄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圈。
2、化学进化阶段:原始⽣命形态只能依靠分解复杂的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来维持⽣存,⽽太阳的紫外辐射⼜把简单物质再次变为复杂化合物。
这种最初的⽣命靠化学反应得到发⽣和发展,称为化学发展阶段。
三、简答现代⽣物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答: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2)研究⼿段的更新3)研究范围的扩展第⼆章⼀、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物因⼦?(A)A.有机体 B.温度C.阳光 D.⼟壤2.下列哪个不是⽣态因⼦分布特征?(B)A.纬度地带性 B.⽔平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经度地带性3.湖南念同的野⾲是哪种矿物的指⽰⽣物?(A)A.⾦矿 B 铜矿C.锌矿 D.铁矿4.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类型?(D)A.挺⽔植物 B.浮⽔植物C.沉⽔植物 D.潜⽔植物5.⽣存在⾼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和⽣存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较,其体型(C)A.⼀样⼤ B. 没有规律C.⼤D. ⼩6.利于植物⽣长的⼟壤中占据⼟壤容积最⼤的组分是(C)A.空⽓ B.⽔分C.矿物质 D.有机质⼆、概念题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化学第五章 污染物的毒性
• 其中,关键因素是毒物的结构与性质和毒物的剂量(浓度)。
• 毒理学中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 血相、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 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研究表明,毒物的剂 量(浓度)与反(效)应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称为剂量 - 反 (效)应关系。大多数毒物的剂量-反(效)应关系呈S形。
SH Hg + E SH
2+
S + E Hg + 2H S
• 这些重金属离子也能抑制巯基在酶活性中心之内的酶,可能也是 通过重金属离子与巯基结合来实现的。
• 第三是某些金属取代金属酶中的不同金属。金属酶是金属离子为 辅酶或是辅酶一个成分的酶类。一个有关的例子是Cd(II)可以取代 锌酶中的Zn(II),因为两者性质和离子半径都很近似的缘故。碱性 磷酸酶、醇脱氢酶和碳酸酐酶等一些锌酶被Cd2+取代后便失活。
– 其间,毒物或被解毒,转化为无毒或低毒代谢物(非活性代谢物)而陆续排 出体外;或被增毒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代谢物(活性代谢物)而到达靶器官中 的受体;或不被转化直接以原形毒物到达靶器官中的受体。 – 靶器官是毒物首先在机体中达到毒作用临界浓度的器官。 – 受体是靶器官中相应毒物分子的专一性作用部位。受体成分几乎都是蛋白质 分子,通常是酶,非酶的受体有鸦片类型受体(神经受体)等。
– 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是目前已知的有机毒物中毒性最强的 化合物,其毒性是DDT的10000倍,只要摄入0.000001g就会严重损害人体 健康。
<返回>
• 不同毒物或同一毒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毒性,常有显著的差异。影响毒物 的毒性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概括来说包括:
重点生物八年级知识之生物圈
2019年重点生物八年级知识之生物圈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提供的2019年重点生物八年级知识之生物圈,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提供的2019年重点生物八年级知识之生物圈,祝您学习愉快!。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第三章 2
有湖泊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水库生态系统、沼泽生态
系统等。 湿地生态系统:保持水源、保存物质等。
• 海洋生态系统
• 植物---200m以内的水层, 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 植物。浮游植物个体很 小,但是数量极多,它 们是植食性动物的主要 饵料。在浅海区还有很 多大型藻类,如海带、 裙 带 菜 等 。 200m 以 下 的水层,没有植物 • 动物---从单细胞的原生 动物到动物中个体最大 的蓝鲸 • 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方 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 时,海洋中还蕴藏着丰 富的资源。人们预计, 在21世纪,海洋将成为 人类获取蛋白质、工业 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
协同进化
概念: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它生
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它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 化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昆虫与植物间 大型食草动物与植物间 绿水螅体内的绿藻虫 蚜虫与蚂蚁
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协同适应系统:协同进化不仅存在于一对物种间, 也存在于同一群落的所有成员之间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 生产者 producer 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autotroph)
2. 消费者consumer 针对生产者而言,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 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属于异养生物(heterotroph)
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分为三类: 1)食草动物(berbivores) 直接以植物体为营养的动物。 也被称为一级消费者 (primary consumer) 2)食肉动物(carnivores) 即以食草动物为食者。也被称为二级消费者(secondary consumer)
环境地学生物圈
其他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1、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 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 环境才能生存。 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它的生命活动也 将影响着环境。 总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 响环境。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个体群、 不同种类个体组成的群落以及整个生物界与其生活环境相 互关系的科学 (Haeckel, 1869) 在研究有机界时总是不能把它和周围具体的物理环境分割 开来,生物群落及其元机物也是如此,它们共同构成了统 一的物理系统。这一统一的物理系统便被称为生态系统。 (Tansley,本世纪30年代 ) 生态系统: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 用的统一体,并且在系统内部因能量流动而形成一定的营 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E.P.Odum,1971)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值物。凡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的植物种类(包括单细胞的藻)均属于生产者。 消费者:以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异养 生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 分解者:具有分解能力的各种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腐蚀性动物,如土壤线虫、白蚁等。 非生命物质系: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有机物、无机 物和太阳等,如二氧化碳、氮、各种矿物以及水、大气、 土壤和阳光等等。
生物圈的概念
一、生物圈的生命组成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信息流) 生物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原者) 环境系统——太阳辐射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 Points 环境对生物有着很大的影响。环境可影响生物的生理、 形态和分布 环境及其因子影响生物的同时,生物也影响地球各个 圈层的物理化学过程,参与环境中各种各样的能量交 换和物质循环
基础生态学课件(全)@北师大_部分1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太阳与地球构成了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 二者奠定了生态学上的宏观概念。 1,大气圈(atmosphere) 对流层厚度约为10km,占全部大气质量的70—80%。 对流层中,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保持不变。3-4km以上高度 内,CO2要比下层少。O2总含量近108kg。 2,水圈hydrosphere 全球估计有15亿km3的水。其中海水占97%,淡水3%。
+
环境 非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态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 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工固氮总量已经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2)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 3)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 4)地球上大概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在过去两千年中灭绝 5)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渔业资源过捕或耗尽 6)大量不易分解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 泳,李庆芬,基础生 态学(第二版)。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nd T. M. Smith. Elements of Ecology, 5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2 4 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th Edition. McGraw-Hill, Dubuque, Iowa, 2002.
人类居住的地球
人类居住的地球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人类居住的地球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
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统。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
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地球的基本参数可归结为下表(表1-1-1)。
表1-1-1 地球的基本参数1.2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
它的内部可以划分出许多性质不同的圈层。
地球的固体外壳称地壳,地壳以下又可分地幔和地核。
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岩石圈之上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
水圈虽不连续,但占据了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
地球上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构成了生机勃勃的生物圈。
这就是地球的圈层构造。
人类聚居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息息相关。
地壳的厚度约为10~40km,其下为岩石圈(包括地壳约厚60km),接着是软流圈(60~250km)、过渡带(位于390km和700km处)、然后是岩石质地幔(包括软流圈和下岩石圈厚2650km)。
地幔以下为液态地核(厚1700km),过渡带(厚500km)和固态地核(半径为1216km)。
这些圈层中,影响地壳运动的主要是软流圈以上各圈层,所以,这一圈层又称构造圈。
1.2.1地球的面纱--大气圈没有云彩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天是蓝色的,这个裹在地球表面的蓝色面纱,是由稠密的空气组成的,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又可细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等。
地球环境及其组成
二、地球环境及其组成1、地球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的物质世界2、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大气圈又称为大气层,是调节地球“体温”的外衣,使地球从太阳得到的热量不易散失,而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圈: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水体存在方式不同,其作用方式也有比较大的差别。
包括地面上的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积雪,以及地下水、大气水。
土壤圈: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年)首先提出。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18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岩石体的总称,是由地壳和地幔最上部分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壳是岩石圈的主体,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各种岩石组成。
地球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的物质世界。
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大气圈又叫大气层,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水圈: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水圈划分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等五种主要类型。
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它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初一学习指导】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
【初一学习指导】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
生物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必备的
初一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
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
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以上就是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大家还满
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
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要点归纳:生物圈
查字典生物网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2021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温习要点归结:生物圈,希望协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同等候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宜生物生活的中央,其实只是它外表的一薄层,迷信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家,生物都生活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规范向上10千米,向下深化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陆地和江河湖泊。
大少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外表: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局部。
它的外表大多掩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4、搜集和剖析资料
搜集和剖析资料是迷信探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搜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访问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取得的资料要停止整理和剖析,从中寻觅效果的答案,或许发现探求的线索。
以上就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2021必备的初一上册生物温习要点归结:生物圈,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环境学原理-生物圈与生态学2
以植物为食,而成体以陆上活动为主,并以动物为食。因
此,各条多元的食物链,总是会联结为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络。
图 落叶林食物网
图 草原的食物网
按照生物之间的关系 可将食物链分成四种类型: ①捕食食物链(放牧食物链)。 ②碎屑食物链。 ③寄生性食物链。 ④腐生性食物链。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外貌 (1)群落的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 的外部形态和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 物间,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2.演替的类型 演替通常都可以区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自发演替和异发演替。
(1)初生演替是指生物在裸地(此前从未被生物定居过
2.群落的基本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 任何群落都是一定生物种群的组成,每种生物都具有 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性,它们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各有一 定要求和反应。 (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包括两种含义,一是 证明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即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群落中所含种类数越多,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就越大;另 一方面是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又可称为群落的异质 性(heterogeneity)。它与均匀性一般成正比。在一个群 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群落的异质性就越大。 某一地区群落中的种类数目,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物种 所处生境的地理位置。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系统内包括的若干类相互联系的
各种要素。从理论上讲,地球上的一切物质都可能是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很多,
他们各自的生物种类和环境要素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然而,各类生态系统都是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
所构成。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彼此间的 食物关系,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食物链,消 费者只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通过有机物 的分解再生产的过程,所以最基本的应该 是生产、分解两个过程。而这两个过程都 是植物承担。应该说没有这两个过程,就 没有生命的存在。
植物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稳定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前面所说的植物是生命基本要素是物质能量来源的基础外地球上生物的大量出现它们的出生生长死亡使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发生了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地球上总的环境并没有发生巨变而是相对稳定主要归功于植物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周秀佳 上海中医药大学)
? 植物的出现,使整个地球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 然、生气勃勃的世界。
? 植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 在35亿年前,陆生植物的出现,绿色植物首先出
现在水中(包括海水、淡水),再到水边湿地, 随即第一批陆生动物开始活跃其间,以后它们相 互依赖,相互促进,慢慢向内陆、高山扩展,最 终占据了整个陆地,这被称为植被。生物的大量 出现,使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但亿万年来, 地球上总的环境基本恒定,这主要归功于植物。
1、生产过程
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光合细菌和化能自养微生物。 ①光能自养型: ②化能自养型: ③光能异养型:
2、分解过程。
? 分解过程实质上是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 为简单的无机物(矿化)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释放能量;把生命的有机体的排泄物 及其尸体分解为有机物,许多植物类群例 如真菌、细菌都有这个功能。但是一个非 常复杂的过程,它们由物理或生物的作用, 将尸体或残留物被分解为碎屑;再通过腐 生生物作用,形成腐殖酸和其他可溶化有 机物;最后腐殖酸缓慢矿化,该物质供生 产者利用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在地面以上达到大致23 km的高度,在地面以下延伸至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水圈。
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
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
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
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 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
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
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2005-09-14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