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归纳
初三化学 化学实验知识要点 知识点总结
化学实验知识要点(新)(一)实验常用仪器1.常用化学仪器的分类直接——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加热反应容器间接——烧杯、锥形瓶、烧瓶称质量——托盘天平计算仪器量体温——量筒测温度——温度计漏斗仪分离仪器器洗气瓶、干燥管的药匙、镊子分取用试剂类胶头滴管取用存放仪器固体——广口瓶存放仪器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加热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和铁圈)辅助仪器仪器连接——玻璃导管、橡胶管其他仪器——水槽、试管夹、试管架、试管刷、长颈漏斗、石棉网初中化学仪器中常用仪器虽然有20多种,但根据大纲要求,应该重点掌握的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量筒、漏斗、铁架台、药匙、胶头滴管、集气瓶、水槽、蒸发皿。
对以上仪器主要掌握它们的用途、用法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溶解;4、过滤;5、蒸发;6、仪器的装配和气密性的检查;7、仪器的洗涤等。
1.药品的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原则不能把鼻子凑近容器口闻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药固体——一横、二放、三竖立品方法的液体——一倒、二向、三紧靠取固体(托盘天平)——一调、二放、三回零用一定量药品的取用液体(量筒)——一平、二看、三读数酸碱液体流到桌上——一中和、二水洗、三擦干浓酸浓碱的使用酸碱液粘在皮肤上——一擦、二洗、三涂液2.物质的加热火焰:外焰、内焰、焰心酒精灯一要:要用火柴来点燃使用二查:查灯芯和酒精量物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质禁止酒精灯对点的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加固体:一斜: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热二匀:对试管均匀加热注意事项三固定: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液体:一量: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溶剂的1/3二斜:45°三向:试管口不向人3.溶解溶仪器:烧杯(少量用试管)、玻璃棒解振荡:腕动臂不动方法搅拌:不可碰壁浓硫酸稀释:注酸入水,不断用玻璃棒搅拌4.过滤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过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操二低作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要上烧杯紧靠玻璃棒点三靠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下烧杯内壁5.蒸发⑴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⑵操作方法:放好酒精灯,调节铁圈的高度放好蒸发皿、倒入待蒸发液体加热、搅拌出现较多固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复习
倒放 放在 取用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拿下_____ 向上 桌面上,拿起瓶子时标签应__________ ,取完液 盖上 ,并注意使瓶上的 体后应立即把瓶塞_______ 标签向外 。 __________ 如图有40mL的液体,
哪种读数方法正确?
用如图的方法,各得到
怎样的结果呢?
常用实验操作方法介绍
例3: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将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入下表中(填装置图的字母代号,下同): 制取的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B C、D
H2
A C、E
CO2
A D
⑵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的气体的实验时, 应选用装置 B 和装置 F 连接,并对其中的 B 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将酒精灯改为酒精喷灯 。 ⑶实验室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用装置 A 和 B , 并对其中的 B 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去掉单孔塞,换成长玻璃导管 。
物质的除杂是指加入某种试剂或加热,使杂质变为沉淀 或可溶物或气体等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或使杂质发生 反应变为原物质而得到纯净物。 解题原则: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加入的试剂不与原物质发生反应。 ③简便可行。
除杂的一般方法有:
①将杂质转化为原物质。杂质含有与原物质某种成分(离子或元素 等)相同时,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
3、气体的除杂与干燥 ⑴解答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干燥实验的相关问题, 可参考下列规律: ①考虑干燥与除杂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 则先除杂后干燥。
②接口的连接:吸收装置(或洗气装置)应 “长”进“短”出;量气装置(排水法)应“短”进“长”出。 ③尾气的处理,常采用吸收或点燃两种方法。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面临升中考的时候,化学这门科目的复习是比较轻松的,关键就是抓住核心知识点,理解和巩固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置换反应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Cu + H2O 2Cu + CO2↑ 4Fe + 3CO2↑高温2、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3、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3Fe + 2CO2↑5、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6、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7、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8、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9、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10、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11、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12、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1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铁丝上有红色的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浅绿色)14、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15、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2AgNO3==Cu(NO3)2 +2Ag 体析出,溶液逐渐变蓝色)16、铝和硫酸铜的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初中化学知识点一、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二、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四、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初中化学 课题实验专题复习
课题:综合实验专题复习单位:王舍人中学主备人:李未来复备人:〘学考分析〙(四)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安全性检测(如气密性检验等)。
7.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知道生成氢气的化学原理(知道进行氢气点燃实验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10.初步形成完成实验、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改进实验的能力。
本题的分值约占6—7分,综合性强,即涉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和发生装置的选择,又涉及气体的提纯、除杂及气体性质的检验,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还涉及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查。
学生的丢分地方基本在定量分析知识的考查。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制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学会了对物质进行提纯和除杂的方法。
学生还没有学会:对实验题的综合分析包括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仪器及组装顺序,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障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不能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
〘复习目标〙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综合性实验知识的复习。
〘教学过程〙〖知识清单〗一、知识必备:(1)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验证气体性质装置→验证产物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净化气体时,先除杂后干燥。
二、方法指导: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根据实验目的明确每个装置的作用、可能发生的反应及现象;③根据实验目的及装置作用先确定装置的连接顺序再确定接口连接顺序。
〖典例分析〗 5分钟现有一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O,含有少量水蒸气,还可能含有少量HCl气体。
某化学课题组的同学欲用该混合气体进行实验:①检验HCl气体是否存在,并除去HCl气体;②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不纯的氧化铜样品(其中的杂质不发生变化);③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生成物的性质。
试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完成上述实验任务。
专题复习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1
专题复习一: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一、常用仪器(一)加热仪器1. 酒精灯——实验室主要热源;直接加热容器: ①试管;②蒸发皿(瓷器);垫石棉网加热: 烧杯、烧瓶(二)计量仪器1. 托盘天平(称准到0.1g)2. 量筒(三)贮存仪器1.集气瓶收集贮存气体, 2.广口瓶贮存固体3.细口瓶贮存液体(四)固定仪器1. 试管夹2. 铁架台(五)其他仪器: 漏斗、玻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 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或气体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 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没说明用量: 液体1~2mL , 固体盖满试管底。
(3)处理原则: 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不要随意丢弃, 不要拿出实验室。
应交还实验室或放入指定容器,2. 固体药品的取用(1)粉末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取用①操作: 一斜: 使试管倾斜;二送: 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三直立:将试管直立, 药品落底。
②操作目的: 避免药品沾在管口、管壁上。
(2)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①操作: 一横: 将容器横放;二放: 用镊子将药品放在容器口;三慢竖: 将容器慢慢竖立。
②操作目的: 以免打破容器。
3. 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药品的倾倒:拿下瓶塞倒放桌上, 瓶口挨管口, 标签向手心, 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2)量筒量液: ①放置: 量筒放平;②读数: 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滴管取液:①取液时:捏橡胶乳头, 赶空气, 再伸入试剂瓶中;②取液后:不平放, 不倒置, 橡胶乳头在上;③滴液时: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 逐滴滴入, 不伸入试管内, 不碰管壁。
④用完时:立即用水冲(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水冲), 不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
(二)浓酸浓碱的使用酸液流台上——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水冲, 抹布擦。
碱液流台上——稀醋酸冲洗, 水冲, 抹布擦酸液沾皮肤——水冲——碳酸氢钠溶液(3%~5%)冲洗。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实验在九年级上学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
下面将对九年级上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进行任何实验前,首先要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包括佩戴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实验眼镜、实验手套等。
同时了解实验室中的安全设施,如安全淋浴器、安全柜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整洁,不得离开实验台,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老师。
二、常用实验器材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酒精灯等。
每种实验器材都有特定用途,学生要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三、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实验中,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常用的化学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
每种试剂的性质和用途都需要了解,遵循使用注意事项,切勿滥用。
四、常见实验操作技巧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实验中,涉及到了许多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
如横排灼烧、滴定、加热、过滤、蒸发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操作技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
五、常见实验现象与原理在化学实验中,会出现许多常见的实验现象,如气体生成、重力层析、溶解反应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总结这些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包括实验数据的计算、图表的绘制等。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七、实验报告的撰写每次完成一次实验后,都需要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科学术语,整洁排版,使其看起来美观大方。
总结: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常用实验器材、化学试剂的使用、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常见实验现象与原理的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详细总结(共80个,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详细总结一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二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燃烧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三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通用5篇)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大全(通用5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篇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目,需要考生不断地做实验,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
做完化学实验之后,学生们要写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将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复习要点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①高锰酸钾(KMnO4)②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③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①锌粒(Zn)和稀盐酸(HCl)②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①2KMnO4K2MnO4+MnO2+O2↑②2H2O22H2O+O2↑③2KClO32KCl+3O2↑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制法①、③:制法②:实验室制取H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5.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 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D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6.【实验目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发生装置选用 B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C或 D 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 能够保证实验成功并收集到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有许多实验细节需要 注意。请任写一点 只能用C装置来收集; 。
③①
D.④③②①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
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
9.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C )
A.9g B.10g C.8.5g D.8g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视线与 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倒出部 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 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B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5)检验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6)有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可以鉴别两瓶气体的是( C )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当堂过关
4.某同学用空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设计如图所示。 (1)请你帮他继续设计:把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放 置在装置相应的位置以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①②③位置 放置的材料依次是 小卵石 、 石英砂 、 活性炭 。 (2)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活性炭的作用 主要是 吸附 。 (3)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 肥皂水来检验。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 用的方法是 煮沸 。
初三化学总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总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填空)
中考化学实验总复习专题2——实验相关知识复习一. 复习要求:掌握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仪器的连接、重要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与实验相关的知识。
二. 知识要点: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名称 化学式 俗称 主要物理性质二氧化碳 CO 2 固体俗称______ _______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体干冰易升华。
一氧化碳 CO _________ _____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有______-_。
甲烷 CH 4 __________、坑气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乙醇 C 2H 5OH 酒精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液体,可与水任意互溶。
氧化钙 CaO _____________白色固体,易吸水,有腐蚀性。
氧化铁 Fe 2O 3 铁锈、____________ _______固体,不溶于水。
四氧化三铁 Fe 3O 4 磁铁矿_________固体,不溶于水。
氢氧化钠 NaOH_____________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有强_______。
氢氧化钙 2)(OH Ca_____________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碳酸钠 Na 2CO 3_____________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且吸湿结块。
碳酸钠晶体 Na 2CO 3·10H 2O无色晶体,易失水风化。
碳酸氢钠 NaHCO 3_____________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但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氯化钠 NaCl食盐 碳酸钙 3CaCO石灰石、大理石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硫酸铜 4CuSO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蓝色。
硫酸铜晶体 O H CuSO 245_____________蓝色晶体。
高锰酸钾 4KMnO 灰锰氧 紫黑色有光泽晶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紫色。
碱式碳酸铜 322)(CO OH Cu铜绿 绿色粉末状固体,不溶于水。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常见仪器与实验操作(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常见仪器与实验操作(全国通用)知识点一、常见仪器的名称及使用仪器名称图形用途注意事项加热仪器试管(直接加热)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①加热前应先预热;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1.蒸发皿(直接加热)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①取、放时应使用坩埚钳,不可用手直接拿;②蒸发溶液时注意及时搅拌,以防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烧杯(间接加热)①配制溶液;②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③过滤时盛接滤液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均匀受热酒精灯用于实验中加热①酒精量不应超过灯壶容积的32,不得少于41;②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③加热时,应使用外焰;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⑤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试管夹用于实验中夹持试管夹试管时夹的位置应距离试管口约31处测量仪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经常与胶头滴管一起使用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托盘天平称量药品①称量时“左物右码”;精确度为0.1g;②应用镊子夹取砝码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①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②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长颈漏斗注入液体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避免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分液漏斗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口不必插入液面以下,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量和滴加速度辅助仪器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①滴液时,滴管应竖直悬空放在容器口的上方;②取液后,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或腐蚀胶帽玻璃棒搅拌(溶解、蒸发)、引流(过滤、转移液体)或蘸取液体(测定溶液的pH)搅拌时切勿碰到器壁盛放药品的仪器集气瓶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进行物质和气体间的反应不能加热;用于某些固体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反应时,集气瓶内要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受热不均炸裂细口瓶、广口瓶细口瓶储存液体药品,广口瓶储存固体药品取用试剂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不能弄脏,防止污染试剂知识点二、基本的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取用规则Ⅰ.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①不可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可凑近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闻气味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如图5-1-1所示);③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九年级化学复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考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复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考点归纳要点1 注意实验安全1. 实验室安全规则2. 常见事故的处理意外事故处理方法使用酒精灯时烫伤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使用玻璃管时划伤手指立即进行消毒,再包扎处理钠、磷等失火迅速用沙子覆盖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醋酸)作用,后用水冲洗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 NaHCO3稀溶液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思考: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该如何处理?答案: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要点2 化学实验仪器的分类要点3 常用仪器及其功能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1. 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不能有水。
2. 装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
3.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4. 加热液体时试管应与水平面成45°,管口不要对着人。
5. 加热固体时,管口应向下倾斜。
6.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
1.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取的时候也从试管下部取出,夹在试管口中上部。
2. 不应同时持握试管夹的长、短柄,以防无意间用力捏夹时使试管脱落。
3. 要防止烧损和腐蚀。
玻璃棒①用于搅拌;②过滤时引流;③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1. 实验中使用的玻璃棒必须洁净,用过的玻璃棒必须用水洗涤后才能与另一种物质接触,以免污染试剂。
2. 使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时,应右手持棒,转动手腕,使玻璃棒在容器内绕圈转动,速度不可太快,且不要使玻璃棒和容器撞击,以防将容器打破或损坏玻璃棒。
3. 若用玻璃棒帮助转移液体时,应将盛放液体的容器口贴紧玻璃棒,棒的下端靠在接收容器的内壁上,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下。
上海初三中考化学基本实验归纳
②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
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0.有气泡产生,稍过一段时间玻璃管中的水减少,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Ⅱ;无水硫酸铜变蓝,导管d处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
六、燃烧的条件如图:该实验应在通风橱里进行。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巳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2-11)。
观察反应现象。
1.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可以燃烧的原因白磷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了着火点温度,同时它又跟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
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已超过着火点,但由于没有跟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
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铜片上的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尽管它与氧气发生了接触,但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不能燃烧。
3.由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要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时所需的最低)。
4. 由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是:可以采取三种方法,即隔离可燃物、将可燃物跟空气隔绝或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可以采取任意一种)例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示: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图1 图2 图3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 (1) (填字母序号)。
A.水中的白磷B.铜片上的白磷C.铜片上的红磷(2)如图2所示,将无色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黑色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试管里的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固体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专题
例3、甲、乙两同学利用下面装置测定铜和氧化铜的 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回答问题:
①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 ②B装置作用 ;C装置作用 。 ③D装置中铜和氧化铜总质量为10克,充分反 应后,E装置的质量增加1.8克,则原混合物中 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④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如果没有 F装置,会使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
②气体的收集
A装置适宜收集 B装置适宜收集 C装置适宜收集
气体; 气体; 气体;
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实验操作顺序
③气体的净化、转化与检验
实验目的 检验水蒸气 检验CO2气体 检验HCl气体 装置 所用药品
A A B 除去N2中的O2 将CO转化为CO2 将CO2转化为CO
NaOH溶液
饱和NaHCO3
比较下列几套装置:
实验设计: 现有下列仪器,设计一个制氢气的装置, 要求反应能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实验设计: 现有下列仪器,设计一个制氢气的装置, 要求反应能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实验设计: 现有下列仪器,设计一个制氢气的装置, 要求反应能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气体的收集方法 和实验操作顺序
/
例4、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和NaOH溶液。要用如图 所示装置对H2和CO2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则:
①甲中应盛 ,乙中应盛 ; ②首先打开活塞a,可分离出 ,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 ③再关闭活塞a,向b中加入稀盐酸,又可分离 出 ,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④b仪器为何要伸入液面下 。
。
。
14、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 加液体长颈漏斗 。
15、给较大量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 烧杯 过滤中用于承接滤液 。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指出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学案例;初中化学实验总复习归纳[复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基本操作原理;2.掌握重要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和推断;3.根据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反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物质的鉴别、推断、转化、提纯的能力;4.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简单实验,做出正确评价,培养综合实验能力。
[知识要点与规律]一,常见仪器及其用途(一)容器与反应器1、可直接加热2、隔石棉网加热3、不能加热的(二)计量仪器(三)漏斗(四)夹持器(五)取用药品的仪器(六)气体的净化装置(七)其他二、仪器的组合及基本操作1、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验2、粗盐的提纯溶解过滤蒸发3、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配制氯化钠溶液例1:用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经提纯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②③⑤①⑥ B.④⑤②③①⑥⑤C.⑤②③⑥④①⑤D.④①⑤②③⑥⑤[分析]:该题是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相结合的实验题。
首先是将粗盐中的不溶性固体除去,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干燥的精盐,再按计算、称量、溶解的三步进行溶液的配制。
参考答案:C例2:下图是某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②。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时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有:固体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以及固体的溶解,从图中不难看出固体药品取用时,广口瓶塞正放在桌上,不仅沾污了桌子,又污染了药品。
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天平的砝码和称量物放反了,问题⑵为开放型试题;可以从“水量多了”、“盐称少了”两个方面去分析,寻找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⑴①广口瓶塞放反了;②砝码和药品放反了;⑵①计算错误:水算多,氯化钠算少了;②使用了游码的前提下,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③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④量筒没有平视(仰视);⑤烧杯中有水三、重要气体的性质、制取、鉴别、除杂和推断*实验室中关于气体实验的设计规律:1、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原则:根据要制取的气体所需的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反应物(药品)和生成物的状态等来确定。
2、气体收集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原则是: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能与水或空气反应来确定。
收集装置选择条件难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小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例3: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⑴将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填入下表中(填装置图的字母代号,下同):制取的气体O2、H2、CO2发生装置收集装置⑵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的气体的实验时,应选用装置和装置连接,并对其中的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⑶实验室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用装置和,并对其中的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分析]:根据上面分析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原则便可得出问题⑴的答案。
问题⑵考虑到木炭和氧化铜为两种固体反应,生成铜和气体二氧化碳,可选用固、固加热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选用装置F,但由于炭和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下进行,必须将B中的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
问题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氢气的发生装置则是A,B装置则要将单孔塞换成长玻璃导管。
参考答案:⑴B;A;A;C、D;C、E;D⑵B;F;B;将酒精灯改为酒精喷灯⑶A;B;B;去掉单孔塞,换成长玻璃导管3、气体的除杂与干燥⑴解答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干燥实验的相关问题,可参考下列规律:①考虑干燥与除杂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先除杂后干燥。
②接口的连接:吸收装置(或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量气装置(排水法)应“短”进“长”出。
③尾气的处理,常采用吸收或点燃两种方法。
⑵除杂方法:①加热法:气体通过双通玻璃管装置时,杂质与管中药品反应而除去。
如:除N2中的杂质O2,通过红热的铜网;除CO2中CO,通过加热的CuO。
②洗气法:气体通过洗气瓶,杂质与瓶中试剂反应被吸收。
使用时应注意进、出气管位置,应“长进短出”。
如:除CO中的杂质CO2,除H2中的杂质HCl,均用NaOH溶液。
除去酸性、中性气体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
例4:任何科学结论都要经过实验验证,实验是重要的科学依据。
为弄清楚某废弃的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检验防空洞内气体成分。
⑴甲组逐一检验上述某一气体,若检验其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选用(填序号)。
若防空洞内含有水蒸气,则B中的现象是;若A中玻璃管内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则防空洞内含有;⑵乙组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装置,通过一次实验同时检验上述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连接的仪器依次是(填序号,仪器可以重复使用);⑶若已验证防空洞内气体中不存在一氧化碳,则进防空洞前需要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较高的实验,其方法是。
[分析]:甲组是将混合气体分别通入一一对应的装有试剂的装置中,根据出现的不同实验现象进行判断。
而乙组是组装一套装置,一次实验同时检验三种气体,必须考虑装置连接的前后顺序,由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是通过澄清石灰水,将会带出水蒸汽,必须将水蒸气的检验放在检验二氧化碳前,而一氧化碳的检验是通过检验还原氧化铜后的产物——二氧化碳来实现的,所以必须在检验一氧化碳前先验证并除尽二氧化碳。
实验时D装置最好用三次,第一次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第二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第三次检验还原氧化铜的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由此证明是否有一氧化碳的存在。
第三问在确证洞内无一氧化碳时,才能用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否则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参考答案:⑴D;白色固体变成蓝色;CO⑵BDCDADE或BDCADE⑶做灯火实验四、酸、碱、盐等物质的鉴别、推断、转化、提纯*本专题需要掌握的知识有:⑴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⑵复分解反应的完成条件;⑶金属活动顺序表在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中的应用;⑷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及其现象。
⑸物质除杂的基本方法和原则⑹掌握一些典型物质的特征,如沉淀、气体、颜色变化等附表:常见物质的物理特性①沉淀的颜色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等红褐色沉淀:Fe(OH)3蓝色沉淀:Cu(OH)2②常见固体物质的颜色白色:NaOH、Ca(OH)2、CaCO3、CuSO4、KClO3、KCl、NaCl、Na2CO3、CaO、MgO、P2O5红色:红磷(P)、Cu、Fe2O3、HgO黑色:炭粉(C)、MnO2、Fe3O4、CuO绿色:Cu2(OH)2CO3蓝色:CuSO4•5H2O紫黑色:KMnO4黄色:硫磺(S)③溶液的颜色蓝色:铜盐(Cu2+)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黄色:铁盐(Fe3+)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浅绿色:亚铁盐(Fe2+)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紫红色:KMnO4溶液例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正确的一组为()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分析]:除杂就是将不纯物中的杂质除去,又叫提纯。
在实际的除杂过程中,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其中尤其应当注意,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除杂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所选试剂只与杂质起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②操作过程中不能引入其他的杂质;③反应后的生成物与被分离或提纯的物质要易分离。
根据以上原则可判断:第一组方案不正确,因为在除去氢氧化钾的同时混进了氯化钾;二、三、四组方法均正确,其中第二组分别采用的是化学除杂法中的置换法和物理方法中的过滤法,而第三组是用洗气瓶先除杂后干燥,第四组则是采用了物理方法中的过滤、蒸发结晶。
参考答案:C例6:某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及少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
某学生为了检验其成分,按照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请将所加试剂及有关结论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分析]:看似一道对三种物质的检验题,其实综合性很强,其原因是三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所加试剂就可能同时与两种或三种物质反应,相互产生干扰。
因此在检验时,必须①考虑所加试剂的前后顺序,加入试剂不仅只能与一种物质反应,还要对应产生题给的明显实验现象;②加入试剂的量要足以将被检验物质反应完,以致不影响后一种物质的检验;③加入试剂时不能带入未被检验的离子。
根据第一步的实验现象可知加入的试剂一定是酸,但此酸不能是盐酸,因为用盐酸会带入Cl-干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只能是硝酸。
如果硝酸不足量,碳酸钠还有剩余,就会干扰SO42-的检验,因此必须加入过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第二步在溶液中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必须先检验SO42-,因为检验Cl-的硝酸银溶液同样能与SO42-反应产生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也难溶于稀硝酸。
加入试剂同样要考虑后面氯化钠的检验,只能加入过量的硝酸钡,而不是氯化钡。
最后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钠。
参考答案:过量稀硝酸;碳酸钠;过量硝酸钡溶液;硫酸钠;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五、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与评价的原则:1.实验目的明确;2.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3.操作安全可靠;4.推断完整严密。
例7:下面是某同学的三个实验方案和结论,试评价这些方案和结论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方案和结论提出改进意见: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与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与结论是否正确改进意见①证明KMnO4不是KClO3制O2的催化剂a.加热KClO3制O2速度慢b.加热KClO3和KMnO4混合物制O2速度快KMnO4是KClO3制O2的催化剂②证明盐酸中发生HCl=H++Cl- 所以溶液才有酸a.水中通入HCl气体后滴入石蕊试液变红盐酸中发生HCl= H++Cl-溶液呈酸性[分析]:对题给的三个实验方案和结论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①理论上是否正确;②方案是否可行、完整;③根据方案和实验现象能否得出结论。
实验一方案结论都不正确。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要证明高锰酸钾是否是催化剂,就必须设计将其单独加热后,检验它在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二结论虽然正确,但其方案并不完整,根据实验目的,必须在HCl气体和水均不能使石蕊变红的前提下,证明HCl的水溶液——盐酸使石蕊变红,才能说明盐酸具有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