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内分泌免疫与运动激素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课件内分泌调节
04
内分泌失调与运动表现
内分泌失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01
02
03
运动能力下降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激素 水平异常,影响肌肉力量 、耐力和爆发力的表现, 使运动能力下降。
疲劳感增加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代谢 紊乱,使身体更容易疲劳 ,影响运动持久性和训练 效果。
恢复期延长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身体 恢复能力下降,使运动后 的疲劳恢复期延长,影响 训练计划和比赛表现。
内分泌失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情绪波动
竞技状态不稳定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如焦 虑、抑郁等,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和比赛表现。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竞技状态的不稳 定,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时 好时坏。
注意力不集中
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影 响运动表现。
05
定。
运动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改善代谢
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有助于调节血糖、血 脂等指标,改善内分泌
功能。
减轻压力
运动能够释放压力,减 轻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 题,有助于改善内分泌
状态。
促进激素平衡
运动能够促进多种激素 的分泌,如生长激素、 睾酮等,有助于改善内
分泌功能。
提高免疫力
运动能够增强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 预防和治疗内分泌相关
性腺
总结词
性腺主要指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够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男性的睾丸能够合成和释放睾酮等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则能合成和释放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这些性激素 对人体的生殖器官发育、性征维持和生育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性腺功能的异常会导致性腺功能减退、性早 熟等病症。
运动生理学知识:内分泌对运动的影响和变化
运动生理学知识:内分泌对运动的影响和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各种实验和研究表明,内分泌系统是影响体育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系统对运动的影响和变化。
一、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将其中转化为能量。
在运动时,体内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肌肉工作,胰岛素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研究表明,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如短跑或举重,会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则会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激素,它们与运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会随之升高,从而促进心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增强机体的代谢水平。
当人体经历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就会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下,机体需要从脂肪和肌肉中获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运动所需的代谢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在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中,机体会逐渐将能量源从葡萄糖转向脂肪,以便更加高效地运用能量。
三、生长激素的变化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它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生长激素水平会随运动的负荷和强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研究表明,在高强度运动中,生长激素的水平会随之升高,最高峰一般会出现在运动后的2小时内;而长时间和低强度的运动则可能会导致生长激素的水平下降。
四、皮质醇的影响皮质醇是一种在应激状态下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能量代谢平衡。
在运动时,机体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应激刺激,这些刺激会促进皮质醇的分泌。
当机体经历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后,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也会随之升高,以支持机体的代谢水平。
五、雌激素和睾丸素的变化雌激素和睾丸素是性激素,它们在男女体内的水平和作用机制都有所不同。
在运动中,雌激素和睾丸素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量代谢:运动时,人体需要能量来支持肌肉运动和维持各种生理功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等过程。
2. 心血管系统:运动时,心脏会加快跳动,血液循环也有所改变。
运动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3. 呼吸系统:运动时,呼吸速度和深度都会增加,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
运动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4. 肌肉系统:运动时,肌肉会产生力,以完成各种动作。
运动生理学研究肌肉运动的机制和肌肉在运动中的适应。
5. 神经系统:运动时,神经系统会传递指令给肌肉,以完成各种动作。
运动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适应和调节。
6. 内分泌系统:运动时,内分泌系统会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运动生理学研究激素在运动中的作用和调节。
通过研究运动生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
运动生理学教案内分泌
运动生理学教案内分泌教案标题:运动生理学 - 内分泌教案目标:1. 了解内分泌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2. 理解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3. 掌握一些常见的内分泌相关运动生理学知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提问学生对内分泌的理解。
知识讲解:2. 讲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主要腺体,包括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其他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3. 解释内分泌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包括调节能量代谢、水电解质平衡、心血管功能等方面。
4. 介绍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包括运动对激素分泌的调节、运动对内分泌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
案例分析:5. 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例如,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对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有何影响?长期运动训练对甲状腺功能有何影响?6.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并总结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实践活动:7. 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例如,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氧运动,然后测量他们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并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
讨论和总结:8.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结果,并总结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9. 提醒学生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某个特定的内分泌腺体与运动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海报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1. 设计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生理学的理解程度。
拓展阅读:12. 推荐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教学资源:- 内分泌系统的图表和图像- 运动生理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实验室设备(如心率计、血压计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4章激素与运动_运动生理学
四、抗利尿激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一)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特征
完成急性运动后,两者均明显升高。 (二) 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 长期训练并不能产生降低效应
五、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比较: 无训练者 胰岛素 持续下降,至运动 时不足安静水平 有训练者 有所下降,但下降 幅度明显较小 明显升高 略有上升
(四)激素传递方式
激素 内分泌腺
血液
靶器官
二、激素与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概念:由内分泌腺 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 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一)激素以及分泌的腺体 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 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现在认为,机体许多器官、 组织都有内分泌的功能.
(二) 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
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对运动的反应降低(升幅变小)。
三、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一)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特征
运动期间,血中生长激素升高,且随运动强度的增加 而不断升高。
(二) 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
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反应降低(升幅变小)。
恢复加快:力竭性运动后,有训练者的血中GH下降 比无训练者快
课外作业
1、儿茶酚胺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应答性
变化特征是什么?随着机体对运动负荷 逐步适应,他们会发生何种变化? 2、生长激素对运动负荷有何反应特征与 适应特征?
(一) 生长素(growth hormone GH)
静息状态下,血清中成年男性GH浓度为1~ 5μg/L(女性略高于男性)。 GH的分泌呈脉冲节律性(1~4h/脉冲),睡眠时 分泌明显增加。
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重点知识归纳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二、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1. 运动神经元介导的运动传递2. 运动神经元的特点和功能3. 运动皮层和运动神经元的关系4. 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和运动学习三、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骨骼肌的结构和类型2. 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调节3. 肌肉力量的产生和调节4. 肌肉适应性和肌肉萎缩四、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与运动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心血管适应性的影响4. 运动心肌缺血和运动心电图的变化五、呼吸系统的调节与运动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呼吸适应性的影响4. 运动耐力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六、能量代谢与运动1.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3. 运动对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影响4. 运动与体重控制的关系七、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3. 运动对激素水平的影响4. 运动对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3. 运动对免疫功能和疾病风险的影响4. 运动与免疫细胞功能的关系九、运动对神经精神健康的影响1.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运动对认知功能和学习记忆的影响3. 运动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影响4. 运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十、运动生理学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1.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2. 运动生理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3.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损伤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4.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营养和补剂中的应用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重点知识归纳,包括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与运动、呼吸系统的调节与运动、能量代谢与运动、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运动对神经精神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生理学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等内容。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_内分泌机能_OK
3、利尿剂
促进体液或体液中某种物质快速从体内排出 的主要药物。
作用:掩盖作用;快速减体重 包括:利尿酸、速尿、甘露醇等。
15
4、蛋白同化剂(合成类固 醇)
作用:增加肌肉爆发力和耐 力、改变身体成分、增加瘦 体重等。 包括:去氢表雄酮、康力龙、 睾酮、沙美特罗等。
16
5、肽类激素
作用:促进机体的快速发育及某些与运动 能力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的改变。
2008年公布的数量:218种,“相关化合物”上千种。
12
二、兴奋剂的分类及作用特点
• (一)禁用药物 1、刺激剂 作用:能够增加刺激性、
暂时驱减疲劳以及可能增加 竞争性、攻击性。这是一类应 用最为久远的药物。
包括:苯丙胺、咖啡因、可卡 因、麻黄素等。
13
2、麻醉剂
其作用与兴奋剂相反,主要起抑制作用, 可以缓解伤痛、放松精神、延长运动时间 等。 包括:鸦片、吗啡、杜冷丁等。
21
3、滥用麻醉剂 掩盖伤痛及病情,导致受伤机
体组织继续受伤害,甚至残疾。 4、滥用红细胞生成素
造成血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变 慢、阻力增加,引起中风和心脏病。
22
5、滥用外源激素 一旦停药,导致机体自身分泌不足,内分泌失调,从而危害健康,而且还
会出现一系列的内分泌腺机能减退症状。
23
(二)对运动员心理机能的影响 导致运动员亢奋、疯狂、焦虑、沮丧、抑郁等症状。 类固醇滥用还会导致敌意和侵犯心理,对他人的攻击明显增强。
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
内分泌概论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调控
1
第一节 内分泌概述
• 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 激素 • 激素的作用机制
2
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运动生理学 第7章内分泌免疫与运动兴奋剂与运动
(1)刺激剂: 如苯丙胺、咖啡因等真正的“兴 奋剂” (2)麻醉止痛剂: 主要是哌替啶和吗啡类物质, 起抑制作用 (3)合成类固醇:如睾酮类激素,促进肌肉蛋 白质的合成 (4)利尿剂:噻嗪类和醛固酮类药物,释放和 排泄尿液 (5)β-阻断剂:一种含有苯基团能与肾上腺 受体结合的物质,有抑制心脏功能活动的作用 (6)遮蔽剂:表睾酮和丙磺舒类物质,被用于 干扰药检结果 (7)内源性物质:血液和肽类物质等,被用于 逃避药检中的阳性结果
血液和肽类物质等被用于逃避药检中的阳性结果如苯丙胺咖啡因等真正的兴主要是哌替啶和吗啡类物质第二节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一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一兴奋剂对运动员体能的作用兴奋剂随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和药理效应特别是在充分的营养和高强度训练的条件下对运动员的体能油一定的增强作用或对某些专项运动员的体能油定的增强作用或对某些专项运动能力油一定的提高和辅助作用
第二节 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一、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 (一)兴奋剂对运动员体能的作用 兴奋剂随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和药理效应, 特别是在充分的营养和高强度训练的条件下,对 运动员的体能油一定的增强作用,或对某些专项 运动能力油一定的提高和辅助作用。 (二)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心理作用 较有说服力的双盲实验证实,兴奋剂的心理 作用大于生理作用。
三、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区别 1.兴奋剂 一切运动训练和正常的营养方法以外的,旨 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地人工合成地物质与特殊 手段,统称为兴奋剂。 2.使用兴奋剂 参与和准备参与体育竞技比赛地运动员及其 教练员和医务人员,采用某些药物,出于非治疗 性目的,或以非治疗剂量摄入体内,或用不正常 途径摄入生理性物质,或使用其它不正当手段, 企图以运动训练地正常营养以外地方式,增强或 辅助增强运动员地体能和影响运动员地心理状态, 以达到提高比赛成绩和战胜对手地目的,即构成 使用兴奋剂。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四章内分泌调节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6
激素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①调控生殖过程
③调节新陈代
谢
2020/3/15
②维持生长发育运动生理学④整合机体稳 态
7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高效作 用
特异作 用
信使作 用
激素作 用的一 般特征
相互作 用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8
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
靶细胞的激素受体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 用机制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 用机制
运动生理学
12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是建立在Sutherland于1965 年提出的“第二信使学说”基础上的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3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 激素作用机制是基 于 Jesen 和 Gorskj 在 1968 年 提 出 的 基因表达学说的基 础上逐渐完善的。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由经典的 内分泌腺与分布在功能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 胞共同组成,是发布信息调控机体功能的系统。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
激素及其分类
脂质衍 生物
类固醇 激素
激素
含氮激 素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5
激素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远距分泌 自分泌 旁分泌 神经分泌 腔分泌
调节 影响 新陈 系统 代谢 功能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3
甲状腺旁腺的内分泌功能
甲状旁腺素由甲状旁腺主 细胞合成。其作用主要有: ①增强破骨细胞活动②促 进肾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 收 ③ 促 进 维 生 素 D3 转 化 成它的活性形式PTH主要 受血钙浓度调节。
运动生理学 内分泌调节第4章 第三节
生长激素(ng/ml)
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50 40 30 20 10 0
安静 150kg/m 300kg/m 450kg/m 600kg/m 750kg/m 900kg/m
工作:
第一,受过训练者与未受过训练者相比,在完成相同 强度负荷时,前者血中生长激素浓度的增长幅度明显 小于后者。
激素对运动时水盐代谢的调控
HOW ADH CONSERVES BODY WATER
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特征
1、应激激素水平在急性运动过程中会升高,且升高幅度 与运动负荷强度和/或运动持续时间相关。
2、对主要应激激素而言,运动中要引起水平升高,需要 一个激活激素升高的运动强度阈值。而且,激活不同激素 升高的阈值不尽相同。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约50%的VO2max时开始升高,并 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反应变小 随强度增加而升高
醛固酮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升高
稍微升高
可的松
仅在高强度运动负荷时才升高
稍微升高
胰岛素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升高
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反应变小
高血糖素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升高
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反应变小
肾素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升高
激素对急性运动的反应以及对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
激素名称
对急性运动的应答性变化
经过长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生长激素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升高
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反应变小
促甲状腺素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升高
未知
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
催乳素
随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升高 随着运动升高
完成同等运动负荷时反应变小 未知
促卵泡激素
运动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2.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兴奋性:································特性3.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的长度缩短拉长收缩:························小于··········,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等长收缩:························等于·······················但长度不变4.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5.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6.姿势反射:在躯体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7.内分泌: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8.应急反应:通常将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过程称为应急反应9.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0.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11.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13.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贮备14.最佳心率范围: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min时,心排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一心率范围15.动脉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6.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17.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NaHco3看成血浆的碱贮备18.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19.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之于,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20.肌肉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21.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22.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称为能量代谢。
2、⽣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命活动⽽⾔,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能化合物。
这些⾼能化合物多数⼜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命活动直接利⽤,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摄氧量;指在⼈体进⾏最⼤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继续⽀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的氧⽓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效率提⾼,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分⼦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活动、环境温度、⾷物的特殊动⼒作⽤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关键术语有氧工作能力:是指能反映本人的有氧供能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最大吸氧量、维持最大和次最大摄氧量的能力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运动后过过理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下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乳酸阈:在有氧供能的递增负葆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与安静时的值接近,可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还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第14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靛步提高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久,一些不良反应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真稳定状态: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运动负荷阈: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到高限的范围训练效果: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使机体结构与机能发生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称为训练效果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力竭:是指运动性疲劳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机体衰损的表现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的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健身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生理功能逐渐恢复与提高的过程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公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积极性休息:是指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消除疲劳的运动手段第十二章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力量耐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的能力绝对力量:是指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通常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对抗的最大阻力来表示相对力量:是指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等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肌肉肥大:主要由肌纤维增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加和结蒂组织增多等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现象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大型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频率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第八章酸咸平衡与肾脏排泄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酸碱平衡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由弱酸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液称为缓冲体系:该缓冲本系具有缓冲酸、碱、保持PH的相对恒定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力,故反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碱贮备,简称碱储酸碱平衡紊乱:体内酸性、碱性物质过多或不中,从而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为酸碱平衡紊乱。
人体生理学中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
人体生理学中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运动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建立一种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助于身体健康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是两个重要的学科,因为它们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各个方面,包括骨骼肌肉、有氧健康、内分泌和神经系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人体生理学中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学变化和调整的科学。
这些变化包括心血管、呼吸、肌肉、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
当体育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这些系统都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以实现更大的运动能力和更好的运动表现。
首先,心血管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身体系统,其作用是输送氧气和其他必需物质到肌肉中,以支持身体的燃烧。
当我们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心脏将增强其收缩力,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这意味着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提高身体的能力。
其次,肌肉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身体系统,其作用是支持身体的运动能力。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肌肉组织将发生适应性改变以支持我们的运动能力。
这些变化包括肌肉质量和强度的改变,以及肌肉组织中有关骨骼肌急性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生化变化。
第三,内分泌系统也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这些变化包括根据身体需要调节荷尔蒙水平和代谢率的能力。
身体可以通过调节甲状腺素、胰岛素、瘤胃素和生长激素等激素水平来适应运动。
此外,身体还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填补能量和肌肉营养素的需求以支持肌肉合成。
最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以增强身体的运动能力。
神经系统可以适应运动状况对肌肉的刺激,从而提高运动表现。
免疫系统也可以适应运动的负荷,增强身体对疾病和感染的免疫力。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学变化至关重要。
这个领域的发展和改善可以促进人类在运动方面更好的表现,并提高运动表现的体育运动员的水平。
运动生理学内分泌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内分泌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运动生理学内分泌那些事儿。
咱就说这内分泌,那可真是身体里的神奇魔法呀!就好比一个超级大工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精灵”在忙碌工作着。
激素,这就是那些神奇的“小精灵”啦!它们在身体里跑来跑去,发挥着各种重要作用。
比如说生长激素吧,那可是决定咱能不能长高的关键呢!要是它偷懒不干活了,哎呀,那可就麻烦啦,想长成大高个就难喽!这就好像盖房子,没有足够的材料,怎么能盖得又高又结实呢?还有甲状腺激素,这小家伙可重要啦!它就像身体的“活力助推器”,要是它分泌不正常,人就可能变得懒洋洋的,没精神,干啥都提不起劲来。
这就像汽车没了油,还怎么跑得动呀?胰岛素呢,就像是个管钱的小管家,负责把血糖安排得妥妥当当。
血糖高了,它就赶紧把多余的弄走;血糖低了,它又得想办法让血糖升上去。
要是这个小管家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糖尿病可能就找上门啦!性激素呢,嘿嘿,这可是和咱们的性别特征、生育啥的密切相关呀!男生的雄激素,女生的雌激素,它们就像魔法师手里的魔法棒,让我们变得更有男人味或者女人味。
那运动和内分泌又有啥关系呢?这关系可大啦!咱运动起来,就像是给这个大工厂来了一场大整顿。
运动能让很多激素变得活跃起来,就像给它们打了一针兴奋剂。
比如说,运动能让生长激素更努力地工作,那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说,多运动不就更容易长高了嘛!而且运动还能让胰岛素工作得更好,对控制血糖有好处呢!咱再想想,要是我们一直不运动,那这些“小精灵”会不会无聊得都想罢工啦?那身体可不得乱套嘛!所以呀,为了让我们的身体这个大工厂正常运转,咱可得动起来呀!别整天就知道坐着、躺着,出去跑跑步、打打球,出出汗,多好呀!反正我觉得呀,内分泌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神秘而又重要的世界,我们得好好了解它,照顾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尽情地享受生活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生理学与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论
生理学与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引言生理学和体育运动是紧密相关的领域,它们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生理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而体育运动则通过改变身体的生理状况来提高健康和表现。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与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并阐述其在健康促进、运动表现和训练优化方面的重要性。
生理学对体育运动的影响1. 能量代谢生理学研究了人体能量代谢的过程,包括能量产生、转化和利用。
在体育运动中,能量代谢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了解不同锻炼强度下能量产生和利用的机制,可以优化训练计划,提高身体适应性和耐力。
2.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人体供氧、营养物质输送和废物排出的关键系统。
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心脏肌肉力量、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并降低患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
通过运动,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肌肉和组织,同时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提高呼吸肌肉的效率和容量,增强运动耐力。
4. 肌肉骨骼系统体育运动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的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改善骨骼密度,并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
生理学研究了肌肉收缩、力量训练和骨骼适应等方面的机制,为运动员提供了指导。
体育运动对生理学的影响1. 心理健康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内啡肽等物质,提升心情、缓解压力和焦虑。
参与团队运动还可以增强社交联系和归属感,促进心理健康。
2. 内分泌系统体育运动对内分泌系统有显著影响。
运动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适度的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调节生物钟等,维护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3. 免疫系统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并促进免疫细胞在体内的循环。
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并提高身体对抗外界侵害的能力。
4. 神经系统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有积极影响。
运动生理学 复习材料
第一章:运动生理学基础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力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2、三种能量供应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5: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6、胃仅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7: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8:、肌肉ATP含量:6 mol/kg 湿肌。
A TP最大的输出率:11.2 m mol/kg/s 磷酸原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
糖酵解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9:简述糖的补充与糖的储备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研究表明,短时间运动不需要补糖,而长于1h的运动可适量补充糖。
因为短时间运动时体内血糖仍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长时间运动,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可能出现血糖下降,此时补糖是有意义的。
通过补糖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及时补充运动时的大量消耗。
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特性:包括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和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2: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强度的时间变化率3: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4: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明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5: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6:神经冲动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双向传导性③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④绝缘性7: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至少包括: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兴奋-收缩耦联③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8: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向心收缩>9: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在后负荷作用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速度大致成反比关系。
运动生理学 课后答案 (王瑞元 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涉及的身体机能变化的学科。
它探究了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以及身体适应运动的能力。
2.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运动对以下身体机能的影响:–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扩张力,增加心脏的血液排出量,改善心肺功能。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加大呼吸肌肉的运动量,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骨骼肌系统: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内分泌系统:运动可以促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能量代谢和体内激素的分泌。
–神经系统: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3.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
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身体会转而利用储存的肝糖原和肌肉糖原进行能量供应。
长时间运动时,身体还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储备来提供能量。
4.运动引起的心率增加、呼吸加深和出汗等生理反应是为了满足运动中肌肉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
这些生理反应可以通过计算和测量来评估运动负荷的大小和个体的运动适应能力。
第二章:运动与心肺功能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有以下一些特点:–心脏肌肉的大小和收缩力会增加,增加心脏血液泵出量。
–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会增加,为心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会增加,增加携氧能力。
–血液中的血浆容量会增加,以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到肌肉。
2.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吸肌肉的代谢和功能会增加,提高呼吸效率。
–肺通气量和肺活量会增加,增加肺部气体交换的能力。
–通气驱动和呼吸频率会增加,提高肺部气体交换的速度。
3.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氧化代谢。
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时,身体会转而利用无氧代谢来产生能量。
无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会积累在肌肉中,导致肌肉疲劳和不适感。
4.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估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也被认为是身体最大的氧气消耗能力。
VO2max的提高可以通过有氧训练来达到,如有氧运动和持续性的心血管训练。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二、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三、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生活在适应环境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己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物质与能量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2.兴奋性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在生理学中,将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而这种产生兴奋的能力则称为兴奋性,能较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3.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的变化叫刺激;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非可兴奋组织只有应激性没有兴奋性;4.适应性生理学上将机体以适当的反应克服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四、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神经调节其特点是迅速,局限,短暂最重要体液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自身调节,其特点幅度小,不十分灵敏五、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六、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第二章骨骼肌收缩一、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节,是肌肉收缩舒张的基本单位;二、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三、静息电位1.概念:是在未受刺激时,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70mV~-90mV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2.产生机制 1,细胞膜内外Na离子与K离子分布不均匀2,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3,细胞膜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K离子的通透性强静息电位实际上是K离子的平衡电位理解钾离子浓度差-电场力阻碍-静息电位平衡四、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终板膜特点: 1化学传递递质传递乙酰胆碱2单向传递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3时间延搁—4易受环境变化和药物影响传递及引发动作电位过程理解肌肉收缩全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动3;肌肉收缩后的舒张;兴奋—收缩耦联基本步骤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聚积五、肌肉的特性物理特性:伸展性,肌肉在外力牵拉或负重作用下可被展长的特性弹性,外力取消之后,肌肉又能恢复原状的特性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磨擦而产生的阻力生理特性:兴奋性: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力收缩性:肌肉在兴奋后产生缩短反应的特性六、肌肉收缩的形式1.向心收缩分为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变化,张力基本不变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收缩等速收缩2.等长收缩: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肌肉收缩静力收缩3.离心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又称为退让收缩4.超等长收缩七、肌纤维类型:3种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运动神经纤维较粗;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多,线粒体多且体积大从事短时间,大强度项目的运动员,骨骼肌中快肌纤维较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和一般人高.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第三章血液一、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抗凝处理后,血浆在上,血清在下;血清无纤维蛋白未抗凝处理,血清在上,血浆在下;渗透压:溶液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的力量;称为渗透吸引力;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量;等渗溶液: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5%葡萄糖低渗溶液:反之则是;二、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通常以每100mL血浆中NaHCO3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接里出来的CO2的毫升数来间接表示,正常约为50%-70%;三、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原因:A红细胞破坏增多, B蛋白质补充不足 C由于缺铁而引起贫血;防止:调整能动量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铁;第四章循环一、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和淋巴循环系统;二、血管结构功能特点:解剖结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管功能分类:容量血管—静脉交换血管——毛细血管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1.自动节律性: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心率;当窦房结异常不能完成起搏功能时,浦肯野细胞自律性可能显现出来,主导心脏起搏,此时心跳次数会明显减慢,称为异位心律;2.兴奋性期前收缩:若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为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刺激,收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期前兴奋;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通常心动周期指心室活动周期而言四、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的频率,即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常人安静状态时,心率约为60-100次/分新生儿的安静心率可达130次/分,成人女性高于男性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每搏输出量约为60-80ML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1.每搏心输出量影响因素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舒张的充盈量越多,心室容积就越大,心肌收缩前负荷越大,则收缩力量也越强,从而射出更多血液.b.动脉血压:心室的后负荷在完整心脏是指动脉血压c.心肌收缩能力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射血分数,安静状态为50%-60%2.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加可提高心输出量另一方面,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心室缺乏足够的充盈时间,导致充盈不充分,可导致心输出量反而下降六、心力储备:又叫心泵功能的储备,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一般健康人或优秀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输出量均为5-6L/MIN但在最大运动负荷运动时,一般人的心输出量最多只能达到15-20L/min,是安静时的3-4倍,运动员可高达35-40L/min是安静时的7-8倍,说明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力储备七、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多少2,心率3,外周阻力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八、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差值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影响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量3,重力与体位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憋气不利于静脉回流九、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直捷通路2.动一静脉短路3.迂回通路第五章呼吸一、肺通气机能:肺通气的量取决于呼吸的深度,随着人体活动状态不同,通气的气量发生相应的变化;1.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末所容纳的气体量;是肺活量和残气量之和,成年男性平均为5300mL,女性为4000mL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亦即呼吸深度,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约为500ML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正常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3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4补呼气量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6肺总容量2.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一般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也称每分通气量二、每分通气量=呼吸深度×呼吸频率三、连续肺活量:连续测五次肺活量,每次间隔三十秒;基本一致——身体无碍、越测越降——呼吸疲劳状态;四、气体分压差:分压差大,气体扩散速度快;书129五、氧离曲线:反映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量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值和CO2分压的影响血液PH值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CO2分压升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的释放运动状态:CO2分压下降、体温上升、PH值下降、代谢上升,,曲线向左; 六、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物理运输:直接溶解6%化学运输:1.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与Na、K结合,占总运输量的87%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与Hb结合,占总运输量的7%七、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的主要中枢在延髓和脑桥;八、合理憋气常采用方法:1.憋气前吸气不能太深2.呼气肌强劲压迫胸腔时,微启声门让呼吸道中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即发出嗨声音呼气3.憋气用于决胜时刻,如跑步中冲刺时杠过顶平举的一刹那;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主要部位:胃消化、小肠吸收;二、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测定方法是在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三、糖的动态平衡:书159四、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源——ATP五、人体运动时三个能源系统的特征六、散热途径:1.皮肤散发大多数热量 2.经呼吸道蒸发散发发小部分热量;3.随尿、粪便排泄散发4.加温冷空气、冷食物散发七、皮肤散热方式书184: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4.蒸发散热八、习服:人体对高温或低温环境所产生的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生理过程,称为对气候的习服;习服的生理机制:对冷的服习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皮肤血管产生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并使肌肉收缩,产生寒战,同时增加细胞代谢,从而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对热的服习是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皮肤血管扩张及血流速度加快,并促使汗腺大量发汗,增加机体的散热量;第七章肾脏功能一、有效滤过压由三部分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 大出球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小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部位:原尿中成分经集合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管周血液中去的过程;三、肾小球滤液量:即原尿量约为180升,而每天由膀胱经尿道排出的尿量即终尿约升,只占滤液的1%;2四、正常血糖浓度80-120mg/100mol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为160-180mg%五、当尿蛋白超过150mg/L,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称为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一般公认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而引起的;第八章内分泌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信息传递多个信息传递过程——相对特异性激素与细胞的受体结合是调控细胞活动的先决条件——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生理浓度低,但影响很大——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调、拮抗、允许作用二、内分泌腺与激素的分类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约蚕豆大小,重量不足1g;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之一;成人日分泌约在500—800微克之间其作用:对未成年动物和人,促进生长发育对成年动物和人,调节能量代谢,保持能量平衡——促进生长幼年缺乏患“侏儒症”,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患“肢端肥大症”——调节新陈代谢——参与免疫反应2.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目前知道的有两种: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即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的生理作用——对代谢的影响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和热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长骨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使心搏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大,外周血管扩张;3.胰岛是散在于胰腺外分泌细胞之间的许多内分泌细胞群的总称;人类胰岛细胞主要有:A细胞占20% 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占50% 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同时它也参与调节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糖代谢的作用降低血糖——对脂肪代谢的作用促进脂肪合成作用——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促进人体蛋白质的合成;4.肾上腺包括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起源于中胚层,由三层不同的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称为——球状带分泌的激素只要参与体内水盐代谢的调节,故称盐皮质激素, 主要是醛固酮;——束状带分泌的激素称为糖皮质激素——网状带亦可分泌皮质醇,并可分泌少量的雄性激素和微量的雌二醇三、第二信使学说——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书210第九章感觉机能一、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条件改变的结构和装置;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刺激过敏;2、换能作用:将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3、编码作用:将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4、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感觉神经上产生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三、瞳孔的调节:瞳孔的大小岁入射光线的强弱而改变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的反射;四、本体感觉:骨骼肌肉、肌腱、关节囊和韧带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在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运动的控制中,能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和环节在关节处的运动刺激,所产生身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称为本体感觉,或称运动觉;应用篇十一章之后一、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也就是指在准备的时间和空间里正确的运用肌肉的能力;二、运动技能与运动技巧的区别与联系:运动技术是人们按身体运动的规律所确立的运动的合理手段;运动技术如人的跑、跳、投、拉、推等基本技术,是运动技能的基本结构;运动技巧是技能的高级阶段,是高度自动化的技能,技巧动作的完成在时间上、空间上各方面都已达到高度熟练自动化的程度;三、运动技能与一般运动条件反射的区别是:1.复杂性:多个中枢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2.链锁性:反射活动是一连串的,一个接一个的;3.本体感受性四、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泛化阶段练习动作时表现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动作很费力;——分化阶段练习时大部分错误得到纠正,并能较顺利,连贯地完成整套动作; ——巩固阶段能准确熟练地完成整套动作,练习动作时也感到轻松自如;五、运动后过量氧耗:这种运动后恢复期机体的耗氧水平高于运动前或安静状态,耗养水平的现象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元因1.体温升高2.儿茶酚胺的影响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的作用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六、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心肺功能被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里摄入并被机体利用的最大氧气量;影响因素:1.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2.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能力3.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4.其他因素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遗传、年龄、性别、运动训练七、乳酸阈无氧阈:人体在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由氧化分解供能有氧代谢过渡到大量动用糖酵解供能无氧代谢的临界点转折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mol/L 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来表示;八、身体素质:在遗传的基础上人体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和运动中逐渐形成的身体能力要素;九、力量训练原则:1.大负荷原则2.专门性原则3.练习顺序原则4.合理间隔原则十、赛前状态:指在参加正式比赛或运动之前,人体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生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增强,体温上升,物质代谢活动加强;赛前状态的类型:1.起赛热症2.起赛冷淡3.准备状态十一、生理极点:在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内脏器官功能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运动者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甚至有停止运动的念头;十二、稳定状态: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项目运动过程中,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及机体工作能力均处于一个较高的,变化不大的水平上,此时的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分为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区分依据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能否满足需氧量能—真;否—假真稳定状态:常见于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假稳定状态:常见于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运动项目十三、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和下降了的各系统的机能在运动后超过运动前水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