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赏析总复习及习题(含老师详解)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语文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为了更好地备战中考,我们需要进行古诗鉴赏的试题练习。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几道典型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及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作品,请分析诗中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意境是什么?诗人通过描绘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表达了离别时的怀念之情。
古原代表的是远古时期,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而晚霞、野草和飞鸟是古原上的自然景象,具有深刻的意蕴。
2. 诗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1)借物抒情: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被诗人妙用,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重要元素。
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细腻、温馨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触颇深。
(2)运用对仗:诗中大量使用了对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周密的对仗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也更能渲染出赋别时的悲凉之感。
二、题目:“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请结合诗意描述杜甫的思想及反映的现实。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思想是什么?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突显了自己追求高尚理想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对远大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也体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短暂,对于人生志向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2. 诗中反映的现实有哪些?(1)反映了修建长城的残酷现实:诗中提到“长城如铁,山河重叠”,这是表现中国早期外交政策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暗示着修长城的残酷现实,长城既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的接续,它的修筑历尽千辛万苦。
(2)反映了国家的危机:诗中出现了“明月几时有”的问句,疑惑不解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
此外,诗人还痛切地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奈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诗人对时代及人生状况的反思。
三、题目:下面列出几句诗句,请选择唐代哪篇词作品。
(10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恐你依旧魂梦里。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2.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三、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三层意思。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
四、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试题】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五、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3.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汇总练习(共4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巧妙设置了词人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妙处。
二、古诗词赏析,回答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_____________”字,把敌军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三、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放风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6.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野望王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下列对《野望》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欲何依”表达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C.“猎马带禽归”写诗人和朋友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写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8.下列对《饮酒(其五)》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2023年初中三年诗词鉴赏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汇总
2023年初中三年诗词鉴赏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汇总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思想情感: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与依依惜别的感情3、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
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二、《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整首诗既有离别京城的愁绪,又有回归的喜悦,更有始终不变的报国之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现常用来赞颂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课内古诗词赏析(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课内古诗词赏析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阅读《诗经·蒹葭》, 完成(1)—(3)题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1)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2)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共三章, 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 霜露茫茫, 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案】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 渲染凄清的气氛, 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 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案】①他不顾霜露浓重, 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 逆流而上, 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 勇于追求爱情, 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 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 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 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 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1.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2.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答案】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4.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答案】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古代诗歌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绝佳的审美享受。
中考语文中古诗鉴赏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鉴赏技巧和做好专项练习,对于提升分数和增长知识还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做好练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下列名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的是: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园”B. “落穗南飞雁,北归绿玉杯”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C解析:A的是陆游的《示儿》;B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辛弃疾;D是李白的《将进酒》;而C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的名句。
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名句出自唐代诗人:A. 李白B. 白居易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C解析:这是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意境优美,惟妙惟肖。
三、“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此名句出自哪个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A. 李商隐B. 王之涣C. 白居易D. 王勃答案:A解析:此句出自李商隐的颇有名气的诗词《锦瑟》,全文十分优美动人,语言精妙。
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哪篇作品?A. 《出塞》B. 《雁门太守行》C. 《登高》D. 《滕王阁序》答案:D解析:此句名句是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是一篇美不胜收的古文佳作。
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句名句是出自哪篇作品?A. 《离骚》B. 《赤壁赋》C. 《木兰辞》D. 《忆秦娥娄山关》答案:D解析:此名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忆秦娥·娄山关》一首诗中。
练好古诗鉴赏对我们来说很有好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多多读好诗和增强自己的鉴赏察觉能力,熟悉古今汉语词汇的用法,背诵经典诗句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诗歌鉴赏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中“________________”词点明了暮春时节。
2.通过“炼字炼句”可以揣摩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选择“怜”的义项并阐述理由。
怜:①怜爱、疼爱;②同情、怜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木芙蓉①〔宋〕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②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释】①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可确考。
从表现风格来推测,估计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
②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3.该诗前两句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__________,傲然怒放,而它的处境是___________、辛酸的。
4.寓情于景,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请简要分析景中蕴含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帘栊(1óng):窗户上的帘子。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划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两首元曲中都描绘了“小桥流水”的景象,但所含情感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李贺,唐朝诗人。
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客怀宋·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中“客怀处处不宜秋”中的“不宜秋”的原因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面是对月的绵绵遐思,无限依恋,实则是写亲情,写对亲人的思念。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诗人却无眠,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2.对《水调歌头》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的抒情之作。
作者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这首词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一面,又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B.全词情感深沉平和,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
C.“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似乎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智慧。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专项练习题汇编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简答题】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一.试题(共25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2.“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阅读下面的两则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行路难
唐朝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二)
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其六)的开头有何妙处?
(2)委婉含蓄的表达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能展现一个人的语言修养。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典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第1页(共58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初三总复习课内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总复习课内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九上一、望江南1、该词描写了什么内容?。
2、“独倚”二字让人想像出她、(填两个成语)的形象。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理?4、全词哪句话点明了主旨?5、请对“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进行赏析。
二、渔家傲秋思1、词的上片重在写景,用“”字统领全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请从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两方面略作分析。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词“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运用了典故,请简述典故的内容。
并说说“燕然未勒”的意思?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思?。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3、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的大意,该句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武陵春1、“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说明这时已到了时节。
2、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4、以舟载愁,有何妙处?。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这首词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尽管辛弃疾“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下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诗中颔联两句诗人运用了哪些两个典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版)河湟旧卒唐代: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释: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
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
河,黄河;湟,湟水。
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1.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首句言“随将讨河湟”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颇为庆幸;末句写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写出了他的悠闲自得。
B.“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
C. “十万汉军零落尽”从正面落笔,写边兵们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
D.“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
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的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
E.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之情,老兵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
体现了老兵回家后失望无聊的情绪,他西向边庭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请作简要分析。
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②此身。
注:①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
②致:达到,实现。
10、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这首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B.首联中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C.颔联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再而转到诗中的主人。
“寒灯独夜人”,“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D.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表现环境的寂静:“孤壁野僧邻” ,说自己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突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
E.尾联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其中表达的渴望为国效力的豪迈之情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相同。
11、诗人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可否?请简要赏析。
(4 分)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1、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第一句色彩深浅组合. 用梨花的淡白衬托柳的深青,“花满城”"写出梨花雪白晶莹满城盛开的特点,同时诗中“柳深青”、“柳絮飞”也为本诗奠定了惆怅、伤感的感情基调B.雪与梨花互比在诗歌中很常见。
“东兰一株雪”一句,将梨花比作白雪,既突出梨花之白,又暗示梨花的清明、不染尘俗。
C.本诗“雪”的意象,看似是在续写梨花的净美,实则是为头两句流露出的伤春之意做进一步补充:梨花虽然美丽,然而春尽即夭,恰如春雪融化的速度。
D.从“柳深青”,“柳絮飞”等描绘中可以看出全诗闲适淡然的感情基调。
E.本是抓住梨花不妖艳不轻狂的特点,又在“一株雪”里在此赋予梨花以神韵,写出了梨花品格的高尚。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E万千是确数,写花草开放之多,“过墙来”三字暗含“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意,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2、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发潭州①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②语留人。
贾傳③才未有,褚公④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释】①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
诗人写这首诗时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漂泊于潭州一带。
②樯燕:船桅上的燕子。
③贾傅:即汉代贾谊,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
④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诗歌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
写出了诗人虽然沦落天涯,前途渺茫,但因湘水派春色心情为之一振,顿时转好。
B.颈联是用典抒情,身处湖湘大地,诗人自然想到了西汉时的贾谊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联想到历史上才人志士的沉沦命运与自己何等相似,“借人形己”。
C.尾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写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却被贬抑郁而死,与自己流落楚湘、漂泊无依的境遇相似,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高潮。
D.这首五言律诗情感浓郁,处处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悲情毕露,因而深切感人。
E.这首诗蕴含着奔波无定、生计窘迫的艰辛,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
2.诗歌颔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4分)诗词赏析总复习(老师详解)边塞诗河湟旧卒唐代: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释: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
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
河,黄河;湟,湟水。
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还者甚少。
边曲:边地的曲调。
译文: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
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1.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首句言“随将讨河湟”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颇为庆幸;末句写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写出了他的悠闲自得。
B.“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
C. “十万汉军零落尽”从正面落笔,写边兵们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
D.“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
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的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
E.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之情,老兵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
体现了老兵回家后失望无聊的情绪,他西向边庭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
AC从侧面落笔,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通过河湟旧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
外: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①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②他的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黄昏时分独自吹奏着边庭的乐曲,③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
鉴赏: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
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
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
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
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
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
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
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
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
“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
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
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
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
“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
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
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
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
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
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
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
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
“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
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然后可谓之能手,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
▲思乡诗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②此身。
注:①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
②致:达到,实现。
10、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这首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B.首联中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C.颔联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再而转到诗中的主人。
“寒灯独夜人”,“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D.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表现环境的寂静:“孤壁野僧邻” ,说自己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突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