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实训教案
汽车电器实训教案

汽车电器实训教案教案标题:汽车电器实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掌握汽车电器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a. 汽车电路的组成和分类b. 电瓶的原理和维护c. 发电机的原理和维修d. 启动电机的原理和维修e. 点火系统的原理和故障排查f. 灯光和信号系统的原理和维修2. 汽车电器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方法a. 通过故障现象分析定位问题b. 使用测试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和故障排查c. 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d. 测试修复后的效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的电器部件,引发学生对汽车电器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汽车电器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汽车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包括电路的组成和分类,电瓶、发电机、启动电机、点火系统、灯光和信号系统的原理。
3. 示范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汽车电器故障的诊断和修复方法,例如使用测试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定位故障部件,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通过给定的汽车电器故障案例进行诊断和修复。
5. 总结与评价: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汽车电器教材和参考书籍2. 示范用的汽车电器故障案例3. 汽车电路测试仪器和工具4. 实际汽车电器故障案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2. 学生练习评价: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结果进行评估。
3. 实际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汽车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向学生展示汽车电器故障的诊断和修复方法。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汽车电器实训教案9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教案课程名称:汽车电器授课班级:13汽修1—3班主讲教师:谭劲松授课日期:2013年秋春学期( 3 )用交流试灯检查点火线圈的绝缘性能,如图所示。
若试灯不亮,表明点火线圈绝缘良好。
否则,说明点火线圈有搭铁故障,绝缘破坏。
( 4 )点火线圈发火强度试验:将被试点火线圈接到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上,通过试验台的三针放电器来测量火花长度。
试验时,接好线,调整三针放电器火花间隙为 7㎜,将开关 27 拧到低速档,置转速表量程开关在 0~1000r/min档,接通万能试验台电路,转动变速手轮逐渐提高转速至 1000r/min,待点火线圈温度升至工作温度( 60 一 70 ℃)后,提高转速至 1900r/min。
若三针放电器放电连续、稳定,表明点火线圈性能良好;若有断火现象,说明点火线圈发火不佳2 .分电器的检修对于无触点式分电器,用塞尺测量信号转子凸齿与线圈铁心之间的间隙,如图所示,正常值应为 0 . 2 一 0 . 4 ㎜。
如不符合要求,可拧松固定螺钉A、整,如图所示,直到间隙符合上述规定,再将固定螺钉通、 B 紧固。
( 4 )凸轮磨损量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凸轮各对角直径,磨损量应不大于㎜,各对角中心线的距离差不得大于 0 . 03 ㎜,否则应予以更换。
( 5 )检查触点臂弹簧的弹力。
触点闭合时,用弹簧秤的挂钩钩在活动触点的一端,沿触点的轴向拉动弹簧秤,如图所示。
读取触点刚打开时弹簧秤的读数,应符合规定( 6 )检查分电器轴与衬套之间的间隙。
用百分表检查分电器轴与衬套之间的间隙,两者的正常配合间隙一般为 0 . 02 一 0 .04㎜,若超过 0 .07㎜,则应更换衬套或分电器轴。
( 3 )真空提前机构性能试验:将电机转换开关扳向高速位置,转速控制开关扳向一 5000 , 转动调速手轮,将调速电机的转速稳定在构的点火提前角保持不变。
将刻度盘上的零位对准火花,然后改变真空泵真空度,分别测量真空度为 0 .的 7MPa ( 50mmHg )、 0( 250mmHg )、 0 . 053MPa (400mmHg )时的点火提前角( 4 )分火头绝缘性能的检查用万能试验台检查时,按图接线图电路原理图接线在电机停转的情况下打开分电器盖,用手转动电机结合套,使断电器触点闭合。
汽车电气实训教案

芜湖市职业教育中心
20 14至20 15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汽车电气设备实训任教专业班级15汽修班
教研组汽修教研组
教师名称雷诺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1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2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3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4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5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6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7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8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9
能力考核评价
实习教学活动方案设计——10
能力考核评价。
《汽车电工电子》实训教案

《汽车电工电子》实训教案第一章:认识汽车电工电子1.1 学习目标:了解汽车电工电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熟悉汽车电工电子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汽车电工电子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电工电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源、电路、电子元件等;汽车电工电子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电工电子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汽车电工电子的组成部分;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汽车电工电子的理解和应用实例。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电工电子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情况。
第二章: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组件2.1 学习目标:掌握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熟悉汽车电路的类型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的定义和作用;汽车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电线、保险丝、连接器等;汽车电路的类型和特点,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通过实物展示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汽车电路的组件;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汽车电路的理解和应用实例。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电路的组成部分和类型的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情况。
第三章:汽车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3.1 学习目标:掌握汽车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汽车电路图的基本原理和线路走向。
3.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包括识别符号、理解线路走向等;分析汽车电路图的基本原理和线路走向,包括电源、控制开关等;解读汽车电路图的实际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实物展示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汽车电路图的线路走向;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汽车电路图的理解和应用实例。
《汽车电器》教案

《汽车电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汽车电器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的基本维护和检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器的安装与调试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器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电器概述(1)汽车电器的定义及分类;(2)汽车电器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2. 汽车电器的基本组成(1)电源系统;(2)启动系统;(3)点火系统;(4)照明系统;(5)信号系统;(6)电器设备。
3. 汽车电器的主要功能(1)电源系统的功能;(2)启动系统的功能;(3)点火系统的功能;(4)照明系统的功能;(5)信号系统的功能;(6)电器设备的功能。
4. 汽车电器的维护与检修(1)电源系统的维护与检修;(2)启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3)点火系统的维护与检修;(4)照明系统的维护与检修;(5)信号系统的维护与检修;(6)电器设备的维护与检修。
5. 汽车电器的安全与环保(1)汽车电器的安全常识;(2)汽车电器的环保要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电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电器的实物和操作过程;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电器故障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电器》;2.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3. 汽车电器实物模型;4. 汽车电器检修工具;5. 网络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汽车电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实操考核: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运用能力;5. 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汽车电器的掌握程度。
汽车电器教案(电源分配)

汽车电器教案(电源分配)第一章:电源分配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电源分配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电源分配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1.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电源分配系统的基本组成电源分配系统的原理和流程1.3 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电源分配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图片和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源分配系统的组成和流程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系统的组成和流程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与分析2.1 教学目标: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能够分析和理解电源分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电源分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电源分配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电路图和实际设备,让学生理解和分析电源分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流程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与维修3.1 教学目标: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电源分配电路的维修和调试3.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的常见故障和原因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技巧电源分配电路的维修和调试方法通过故障案例和实际设备,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的常见故障和原因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电源分配电路的维修和调试方法3.4 教学评估:通过故障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常见故障和原因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电源分配电路的优化与升级4.1 教学目标: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优化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电源分配电路的升级和改造4.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的优化方法和技巧电源分配电路的升级和改造方案电源分配电路的升级和改造注意事项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优化方法和技巧通过电路图和实际设备,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的升级和改造方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学会电源分配电路的升级和改造注意事项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优化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升级和改造方案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电源分配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案例掌握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5.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5.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汽车电路图和设备,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案例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5.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案例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电源分配电路的测试与调试6.1 教学目标: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测试方法和工具能够进行电源分配电路的调试和优化6.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的测试方法和工具电源分配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技巧电源分配电路的优化方法和注意事项6.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的测试方法和工具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技巧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学会电源分配电路的优化方法和注意事项6.4 教学评估: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测试方法和工具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电源分配电路的保养与维护7.1 教学目标: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保养方法和周期能够进行电源分配电路的维护和故障排除7.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的保养方法和周期电源分配电路的维护步骤和技巧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排除方法和注意事项7.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的保养方法和周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维护步骤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排除方法和注意事项7.4 教学评估: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保养方法和周期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维护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电源分配电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和挑战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方法8.2 教学内容: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和挑战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巧8.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和挑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方法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巧8.4 教学评估: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和挑战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九章:电源分配电路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功能和重要性掌握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9.2 教学内容: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功能和重要性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巧9.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功能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巧9.4 教学评估: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功能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智能汽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十章:电源分配电路的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电源分配电路在复杂汽车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掌握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分析和实践技巧10.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在复杂汽车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分析和实践技巧电源分配电路在综合案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10.3 教学方法:通过综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在复杂汽车系统中的应用案例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分析和实践技巧通过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学会电源分配电路在综合案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10.4 教学评估:通过综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在复杂汽车系统中的应用案例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分析和实践技巧的第十一章: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模拟与诊断11.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模拟工具进行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模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流程与技巧11.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故障模拟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源分配电路故障诊断的流程与技巧电源分配电路故障诊断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通过软件模拟工具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学会使用故障模拟工具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流程与技巧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电源分配电路故障诊断的能力11.4 教学评估:通过软件模拟工具的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对故障模拟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通过故障诊断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故障诊断流程与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电源分配电路的维修与保养实训12.1 教学目标:学会电源分配电路的实际维修与保养操作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的最佳实践12.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的常用工具与设备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的操作步骤与技巧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的最佳实践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演示,让学生学会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的操作通过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的最佳实践分组实训,提高学生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的实践能力1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工具与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通过实训报告与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维修与保养操作步骤与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电源分配电路在赛车中的应用13.1 教学目标:了解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与挑战学会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方法13.2 教学内容: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与挑战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方法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巧1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了解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与挑战通过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方法讨论与练习,让学生学会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巧13.4 教学评估:通过讲解与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特点与挑战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与测试,评估学生对赛车电源分配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电源分配电路的未来发展趋势14.1 教学目标:了解电源分配电路在汽车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创新设计和技术突破14.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在汽车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电源分配电路的创新设计和技术突破电源分配电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中的应用前景1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在汽车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电源分配电路的创新设计和技术突破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让学生了解电源分配电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中的应用前景14.4 教学评估: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在汽车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创新设计和技术突破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电源分配电路的综合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15.2 教学内容:电源分配电路的综合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电源分配电路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案例分析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5.3 教学方法: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让学生锻炼电源分配电路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让学生学会解决电源分配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15.4 教学评估: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创新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电源分配电路的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电器教案(电源分配)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电源分配系统的作用、组成、原理、设计、故障诊断、维修保养、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测试与调试、保养与维护、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综合实践与创新等内容。
汽车电器实训教案

汽车电器实训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汽车电器是现代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包括启动车辆、驱动车辆、提供照明、通信、安全等服务。
为了使学生熟悉并理解汽车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本实训教案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教案适用于汽车相关专业的实训课程。
二、教学目标本实训教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 理解汽车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电路的搭建与故障排除技能。
3. 掌握常见汽车电器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汽车电器基础知识- 汽车电路结构与分类- 汽车电器元件与符号- 汽车电器系统与工作原理2. 汽车电器实验- 汽车电路搭建实验- 汽车电器故障排除实验- 汽车电器设备安装与维修实验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由教师讲解汽车电器基础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2. 实验操作: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电路的搭建与故障排除实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训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真实的汽车电器故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报告,对实验中的搭建过程、排除故障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实训案例解决报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汽车电器故障案例,编写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和实施过程等详细报告。
3. 课堂测验: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汽车电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需求选择适当的汽车电器教材。
2. 实验设备:包括汽车电路搭建实验装置、电器故障模拟装置、电路测试仪器等。
3. 实训案例:教师收集和准备真实的汽车电器故障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七、教学安排1. 前期准备:教师组织教学材料,并为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汽车电气实训教案

(4)停驶车辆的蓄电池,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补充充电(5)常用车辆的蓄电池,放电程度冬季达25%,夏季达50%即应充电。
(6)拆卸蓄电池电缆时,应先拆下蓄电池负极再拆正极;安装蓄电池电缆应先安装蓄电池正极再安装负极。
2、蓄电池结构的认识:极板、电解液、隔板、壳体3、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验1)检测前对蓄电池的清洁作业⑴检查蓄电池封胶有无开裂和损坏,柱桩有无破损,壳体有无泄露,否则应修理或者更换。
然后用清水冲洗蓄电池外部的灰尘和污垢,再用碱水清洗。
⑵疏通加液盖通气孔。
⑶用钢丝刷或刮刀清洁柱桩和接线卡头的氧化物并涂抹一层薄凡士林或润滑脂。
2)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标准值为10~15mm⑴用玻璃管测量法。
⑵观察液面高度指示线法。
⑶从加液面孔观察判断法。
有些汽车蓄电池在电解液加液孔内侧的标准液面位置处开有方视孔,检视液面高度,观察液面在方孔下面为液面过低;正好与方孔平行时为标准;液面满过方孔而充满加液口底部以上为过多。
3)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检查蓄电池放电程度的大小,可用测量电解液密度或测量蓄电池大负荷放电时的端电压来判断。
(1)利用电解液密度判断放电程度如图1-1所示用电解液密度计测量电解液的密度。
图1-1密度计及测量密度的方法a)密度计的构造b)测量电解液密度的方法1-橡皮球2-吸液玻璃管3,5-密度计4-吸管6-温度计4、免维护蓄电池电量的检查(从观察窗检查)(四)蓄电池的充电1、蓄电池的初充电、补充充电的介绍2、介绍蓄电池的恒压充电、恒流充电和脉冲快速充电三种不同充电方法的特点。
3、利用充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注意恒压充电时电压的确定及恒流充电时电流的确定)①恒压充电时蓄电池的连接:恒压充电时,充电机的正、负极连接到被充蓄电池的正、负极,被充蓄电池采用并联连接法,要求各蓄电池电压相等,但容量不一定相同。
并联蓄电池的数目必须按充电机的最大输出电流来决定。
②恒流充电时蓄电池的连接:恒流充电时,充电机的正、负极连,接到被充蓄电池的正、负极;被充蓄电池采用串联连接法,即把同容量的蓄电池串联起来接入充电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当转速上升至700~800r/min时,用F5暂时连接35、37,进行他励,同时观察电流表。当转速上升,电流表指针由0向右偏转指示ZA充电电流时,先将37、38两插座孔用附件凡连接起来,再将35、37插孔中的附件凡拔下,此时交流发电机转人自励发电状态,并向负载(可变电阻)供电。
③用手转动发电机转子,检查转动是否灵活自如,是否有异响有卡滞现象。
2)使用万用表测量交流发电机各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
①测量交流发电机F与E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万用表置R xl档,红、黑表笔分别任意接F与E接线柱,其阻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测量时,用手转动发电机转子,观察电阻值的变化情况。若转动转子时电阻值变化较大,则可能是电刷与滑环接触不良、电刷弹簧弹力过小,电刷磨损过短或电刷接线柱松动等原因。
①充电电路故障;
②励磁电路故障;
③发电机本身内部故障。交流发电机不解体检验可就车初步判断发电机工作是否正常,避免从发动机上盲目拆卸发电机。不解体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l)外部观察和转动检查
①拆下发电机的传动皮带,并将发电机上各接线柱上的导线拆下;
②检查交流发电机端盖有无破裂,各接线柱有无松动。如就车检查时,应先将传动皮带拆下,并将发电机各接线柱上的导线拆下;
( 3)顺时针摇转调速手轮,使转速缓慢上升,同时观察电压表12,当电压达到额定值14v时,停止升速,记录转速所指示的转速,填入实训记录表中。
2)交流发电机负载试验
( l)发电机的负载试验与空载试验相同。
( 2)以附件F8:连接发电机与调节器的磁场与磁场、电枢与点火;以附件Fg连接39与电枢接头;用F10搭铁;用FS连接40与41。
测量负极管:先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后端盖,然后用红表笔分别接各负极管的引线,此时二极管承受正向电压,其电阻值应为8一1OΩ,然后将红表笔接后端盖,黑表笔分别接各负极管的引线,此时二极管承受反向电压,其电阻值应大于1000Ω。若正、反向测得的电阻值均为零,则二极管被击穿短路;若正、反向电阻值均为—,则二极管断路损坏。上述两种情况均应更换二极管。
( 5)缓慢顺时针转动调速电动机调速手轮,使电动机转速逐渐升高。同时,注意观察电压表12,当电压表读数达到额定值14V时,停止升速。
( 6)顺时针摇转可变电阻手轮,使负载电阻减小,负载电流增大,此时发电机电压将自动随之下降。当电压下降至13V时,停止摇转可变电阻手轮。
( 7)重复步骤(5)、(6 ),直至发电机电压达到额定值14v,输出电流达到额定值25A ( JFn型)时,记录转速表13的转速读数,填人实训记录表中。
( 3)转子滑环的检查:转子滑环的厚度不得小于1.5㎜,否则应予以更换。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滑环的圆柱度,其值应不大于0.025㎜。滑环表面不得有严重烧蚀现象。
3)定子电枢绕组的检查
用万用表测量定子三相绕组的电阻值。将万用表置R xl档,分别测量三相绕组每两端线之间的电阻值,其阻值均应相等。若电阻值相差较大,则表示绕组内部有短路或断路故障。万用表置R xlk档,将一表笔接三相绕组的任一端线,另一表笔接定子铁心,其电阻值应大于1000Ω,否则为绝缘不良或搭铁短路。将上述测量结果填人实训记录表中。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课程名称:汽车电器
授课班级:12汽修1—2班
主讲教师:高远锐
授课日期:20XX年秋季学期
第5周
4学时
课题名称
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检查与调试、电源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学目的
1、学会交流发电机不解体和解体后的检查方法;
2、学会交流发电机性能的测试方法;
3、熟悉交流发电机调节器的检测方法;
2)转子总成的检查
( l)用万用表测量磁场绕组的电阻:将万用表置R xl档,红黑表笔分别接转子的两个滑环,其电阻应符合规定。若阻值小于规定值,则匝间可能有短路故障;阻值为oo,则磁场绕组有断路或绕组与滑环存在接触不良的故障。
( 2)用万用表测量磁场绕组与铁心之间的绝缘情况:将万用表置R xlk档,表笔分别接任一滑环,一表笔接转子轴或爪极铁心,此时电阻值应大于1000Ω。
二、交流发电机解体后的检查
经过不解体检查初步判断有故障的交流发电机,为进一步判断故障的具体部位,应进行解体检查。交流发电机解体后的检查内容和方法如下:
1、硅二极管的检查
首先拆下定子绕组与二极管之间的所有连接线,将万用表置R xl档,分别测量每个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
测量正极管:先将万用表的红表笔接元件板,然后用黑表笔分别接各正极管的引线,此时二极管承受正向电压,其电阻值应为8 --10Ω,然后将黑表笔接元件板,红表笔分别接各正极管的引线,此时二极管承受反向电压,其电阻值应大于1000Ω。
3.交流流发电机紧固在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参见附件一: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使用说明)的龙门夹具l上,调整升降夹具,使发电机与调速电动机主轴同心,选用合适的六方套筒、橡皮接头将发电机与调速电动机连接,并用手转动电动机,观察电动机与发电机是否同心。
(2)连接好电路
4、掌握电源系线路的连接方法;
5、学会电源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教学重点
发电机的测试和检查方法,电源系统的链接、排故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检查方法、记忆
课的类型
实训
教学方法
现场实物教学
教具
汽车电器试验台、发电机、调节器、电源、千分尺、小试灯
教学过程
一、交流发电机不解体检查
汽车电源系的故障主要有两种,一是不充电,二是充电电流过大或过小。汽车电源系的故障主要有:
②测量交流发电机B与E(外壳)接线柱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测量正向电阻值:万用表置R xl档,红表笔接B接线柱,黑表笔接发电机外壳,此时电阻值应符合表2一5的要求。测量反向电阻值:红表笔接发电机外壳,黑表笔接B接线柱,此时电阻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③用测量B与E接线柱同样的方法,测量B与F接线柱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应符合下表所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