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预测预报
虫害预测预报方案
虫害预测预报方案虫害预测预报方案「篇一」一、病害的预测预报枸杞病害的预测预报就是预先了解枸杞病害的发生可能性,发生的轻重程度,从而决定防治的对策。
枸杞各种病害预测的主要根据是:病害的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的特点,病害流行前寄主的感病情况与病源物的数量,病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当地的气象预报等。
二、虫害的预测预报在枸杞害虫的预测中,常常采取直接取样调查方法。
其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与取样方法、取样的样本数、样本的代表性有密切的关系。
1.枸杞害虫种类调查调查方法主要是进行田间采集调查,其次可附以诱虫灯、色板诱集和性引诱等方法。
田间采集调查最好每半月进行一次,凡遇到害虫或益虫都应该采集标本,标明名称、危害虫态、捕食或寄生状态等。
对于一些不知名的害虫或益虫,可以临时编号待查。
通过诱集器所诱得的虫子标本要及时检查登记。
这样经过两年的系统调查,就可能获得当地枸杞作物上的害虫或者益虫种类组成较完整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枸杞作物上的虫情及危害状态和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2.枸杞害虫数量调查害虫数量调查方法一般采取取样调查的方法。
影响取样调查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调查取样技术两个方面。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调查的责任心,只要责任心强就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调查取样技术主要有取样的方式、样本数量和取样单位三项组成。
(1)昆虫分布型枸杞生产每种害虫及其虫态,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性,而表现出一定的分布型。
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布型:随机型、核心型和嵌纹型。
活动力强的昆虫一般呈随机型分布,比如蚜虫、瘿螨、木虱等。
活动力弱的昆虫呈核心型分布,表现在田间分布均匀,形成一个个核心集团,并从核心作放射性的蔓延。
有的昆虫是从田间的杂草过渡来的,在田间呈布均匀的疏密相间分布,称为嵌纹型分布。
(2)调查取样技术①取样方法对于随机型昆虫分布取样方式采取五点取样法、棋盘式或对角线式的取样方法,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核心型分布采用分行取样或棋盘式的取样方法,比较有代表性。
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讲义
P m 100% n
Sp p(1 p) n
式中 P为百分率,n为样本总数,m为样本中 观察值的总和,Sp为百分率标准差。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田间调查虫情的表达方法 1.虫口密度
表示在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虫口密度也常用百 株(百穗、百铃、百穴)虫量表示,密度很大时也可 用单株(或其它单位)表示。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 样本=估计总体,我们希望样本愈能近似代表总体就愈 好。
❖但样本不应是随意选择的,而是随机从总体中抽样得来 的。
❖在调查时,对总体或样本性状,通常用平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等来表示。
v我们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都是根据样本 计算的,与总体的情况不可能相等,所产生的差异称 “抽 样误差”,主要受取样方式、取样方法、取样数量和取样单 位4个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2、取样数量
❖取样数量越多,所得估计值就越接近自然种群数量。 但限于人力、物力和时间,取样点数既不能过多,又 不能过少。一般取5、10、15或20个样点为宜。
❖取样点数主要根据调查目的、昆虫田间分布型、虫口 密度、田块面积、作物长势等而定。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3、取样单位 随不同虫种、虫态、活动栖息方式和作物类别而不同。
表达方法
❖调查和实验的数据必须恰如其分地加以整理,才有 可能作出科学的分析,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
❖调查和实验数据的表达方法,通常有列表法、图解 法和方程法 3种,它们各有优缺点,下面仅介绍列 表法和图解法(方程法用于测报-略)。
第一节:农业昆虫调查
(一) 列表法
1.优点 (1) 简单易作,不需要特殊的纸张和仪器。 (2) 数字易于参考比较。 (3) 同表内可同时表明几个变数间的变化而不混乱。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用。
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昆虫预测预报
(一)昆虫水分的获得、散失和调节1. 昆虫获得水分的方式:昆虫主要从食物中取得水分,一些昆虫还有直接饮水、通过体壁渗透吸水,此外,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些昆虫还可以利用代谢水。
(1)从食物中取得水分:这是昆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
昆虫的直肠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的机能,可将消化后的残渣和未被消化的碎片内的水分吸收入体腔之内以补充水分的消耗。
甚至—些昆虫为了吸取水分而大量暴食。
例如飞蝗在迁飞期间的能量消耗和水分散失是相当大的,这个期间飞蝗取食的植物仅有小量被消化吸收,大部分成碎片随粪排出,当通过直肠时吸取大量水分。
(2)直接饮水:不少昆虫有直接饮水的习性。
例如许多蝶、蛾、蜂都有饮水习性。
姬蜂在饮水以后腹部显著膨大,在林区边缘的水沟边常可捕获生活于乔木的姬蜂,这是姬蜂因饮水的需要而迁移到低湿地方的。
玉米螟、粟灰螟等越冬幼虫在越冬后吸水才能进入积极的生命活动状态。
白蚁筑巢时,一定要筑一条“吸水线”通向水源。
(3)通过体壁或卵壳吸水:有些昆虫可以通过体壁渗透吸收附在上面的水分。
水生的或土中生活的昆虫常有这种情况。
例如,东亚飞蝗卵在孵化过程的一定阶段,卵粒由于吸水而膨大,卵内含水量也明显地增加。
(4)利用代谢水:在代谢中不论消耗那—类营养物质,水总是代谢的最后产物之一。
例如, 1克脂肪可以产生1.07克水,1克淀粉可以产生0.55克水,1克蛋白可以产生0.41克水。
取食干物质的昆虫,还可以通过营养物质内的氢元素与氧化合而成水。
昆虫在越冬前体内贮存的脂肪、糖等,可以成为体内水分的一个来源。
取食干木材和其他干物质的昆虫,代谢水是体内水分的重要来源。
2. 昆虫水分散失的途径及对失水的控制:昆虫体内的水可通过排泄、呼吸和体壁向外散失。
也通过直肠、马氏管的基部、气门、体壁的结构控制失水。
通过水分的散失和对水分的控制,使体内维持相对的水分含量。
(1)消化、排泄系统的排水:由消化、排泄系统排出来的水,都与虫粪—起排出体外。
虫粪中的水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和已消化的食物中被吸收剩余的水,二是由马氏管排出代谢废物时一起送进后肠的水。
昆虫预测预报(1)
昆虫预测预报1、什么是种群数量动态?表征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要素(5个)答: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上数量变动的规律。
种群动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剖面,而种群的静态,如空间格局,某特定时刻的数量可以看成种群发生发展的横剖面。
一般把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空间格局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种群的空间动态,数量和空间二者紧密相关。
种群的发生发展和灾变,实际上是数,时,空的配合和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环境下种内,种间矛盾斗争,协同发展的结果①种群的初始数量:可用绝对数量或密度表示,前者指限定空间内的种群全部个体数量,后者指限定空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种群的个体数量,如越冬数量调查。
②种群的死亡率(d)或存活率(s):指一定时间或发育阶段内种群的死亡数量或存货数量与种群初始数量的比率,分别用d,s 表示,且d=1-s 死亡率按其死亡原因分为:生理死亡率和生态死亡率。
存活率按限定时间分为:累计存活率s 和逐期存活率Si 且s =πSi③种群的出生率和繁殖率: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数或繁殖数。
出生率分为生理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只能表达为0或正数。
④种群的增长率:指种群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变化。
对于一个连续增长的种群,△b趋于0的时候,种群的平均变动速率称种群瞬时增长率。
⑤迁移率:一般用M表示,指一定时间内迁入数量与迁出数量之差占种群总数的百分比。
当迁入大于迁出,M为正,迁入小于迁出,M为负,二者相等,M 为0.2、种群动态中数,时,空的生态学意义?答:种群的发生发展和灾变,实际上是数、时、空的配合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内、种间矛盾斗争、协同发展的结果。
空间:空间是种群赖以存在的具有实质结构的场所,并包括种群内、外生物、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与栖息、生境的概念是一致的。
时间:时间是物质的外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和空间的变化都在特定时间内发生,并反映出一定的时间特征;二是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变化都是在其时间上的顺序过程,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种群的时间形式反映于它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或不可逆性。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黑尾鹿自然种群生命表(Table and Dasman 1957)------特定时 间生命表
x lx dx x.dx Qx Lx Tx ex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1000
474 377 240 165 145 131 117
526
97 137 75 20 14 14 30
0.72 0.80 0.52 0.15
注:x:年龄阶段;lx: 年龄开始时存活数;dx : 年龄阶段中死亡数;dxF : 死亡原 因;100qx : 死亡率乘以100;Sx : 阶段内存活率。
五、种群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对所处生存环境的 不同适应方式。 Mac Arther and Wilson(1967)提出:有利于发展较大的r 值的选择称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
择。从进化论的观点讲,生物适应不同栖境,朝着两个不
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r-选择的物种称为r-对
种群的概念和结构 一、种群的概念及其分析
种群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内同物种有机体 的集合。 种群概念包括以下意义: 1. 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从个体 到种群是质的飞跃。如个体有:出生(死亡)、寿命、性别、 年龄、基因型等;种群则为: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 性比、年龄组配、基因频率等。种群虽相当于个体的平均,但 也是在种群水平上出现的新质。种群还有个体不具有的特性, 如:数量、数量动态、空间分布型、扩散、聚集、密度调节能 力、社群结构等。 2. 种群的概念既可以从抽象上也可以从具体上去应用。如抽 象的:种群生态学;具体的:合肥地区小菜蛾种群。 3.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群落和 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是益虫利用和害虫控制的具体对象。 4. 种群与环境之间可视为一个系统,它具有群体的信息
第七章 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
(二) 按预测时间长短分
•① 短期预测
短期预测的期限大约在20天以内,一般
只有几天至十多天。预测达10天以上的可以叫做“近期预
报”,其准确性高,使用范围广。一般作法是:根据害虫前
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情况,推算后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时期
和数量,以确定未来的防治适期、次数和防治方法。目前,
我国普遍运用的群众性测报方法多属此类。例如棉铃虫的发
•B人类与害虫斗争,新农药不断,但损失有增无减,且加重;而且 有许多副作用如害虫抗性、农药残留、污染等。
•原因是:盲目防治,未掌握害虫发生情况,然后应用恰当的防治 措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害虫预测预报,使治虫工作有计划有重点
的进行,从而达到从虫口夺回农产品,保证农业收入。
二、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
•一般按发育进度检查结果,计算发育进度和制作其种群数量 变动的曲线。
(一)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数理统计学上,通常可以把发育进度百分率达16%、 50%、84%左右当作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数量标准, 其理论依据是:害虫各虫态或各龄虫在田间的发生数量消 长规律表现往往是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即开始为个别 零星出现,数量缓慢增加,到一定时候则急剧增加而达高 峰,随后相反,数量急剧下降,转而缓慢减少,直到最后 绝迹。其整个发生经过,可用坐标图来表示。以横坐标表 日期,纵坐标表数量,或数量增减百分率,连接各坐标点, 即可得一曲线。这条曲线经过修正后很近似“正态曲线” 或称“常态曲线”。
第一节 农作物预测预报概况
一、目的和意义
•①害虫预测预报 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 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 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 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第5章 害虫的预测预报
• 3) 长期预测 期限常在1个季度以上。
•
通常是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
冬有效虫口基数以及气象预测资料等作出的,
在年初展望其全年的发生动态和灾害程度。
•
预测时期的长短仍视害虫种类和生育周
期长短而定。生育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预测
期限就短, 否则即长, 甚至可以跨年。
•
例如, 我国滨湖及河泛地区根据年初对
涝、旱预测的资料及越冬卵的有效基数, 来推
断当年飞蝗的发生动态。
按预测内容可分为:
三、分布蔓延地区的预测
• 分布蔓延地区预测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 知道了 一种害虫各虫期的生存条件后, 就可以预测它可能分 布到的地区。其二, 对于有迁飞习性的害虫, 在了解 其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如迁飞前种群的食料状况、种 群密度、虫体内部器官的发育状况、迁飞路线、成虫 的活动能力、迁飞趋势向地形条件、影响迁飞的主要 气象因子等), 可以预测它所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蔓延 到的地区。
➢从防治角度,对待害虫数量的多寡有四种不同的 考虑:
➢ ①估计发生数量达不到防治标准,为害损失未 超过经济阈限,就不必实施防治;
➢ ②估计发生数量明显上升, 但天敌也大量繁殖,可 足以抑制害虫数量的发展, 害虫为害损失亦超不过 经济阈限,可不必防治;
➢ ③估计在天敌、气候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下,害虫发 生数量呈下降趋势, 为害损失在经济阈限以内,也 不必防治;
20%)、高峰(出现50%)和盛末(出现80%)三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昆虫是一个庞大的物种群体,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系统中,昆虫在食物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们能够转化和重分配生物质,并且对其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
昆虫所担负的生态功能非常复杂,它们参与了有机质分解、病原体传播、授粉、防止生态平衡崩溃等多个方面。
例如,各种蚂蚁能够通过寻找并归集有机质来参与土壤的有机质分解。
而蜜蜂、蝴蝶和甲虫等昆虫则能够在授粉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某些昆虫或者昆虫种群还能够作为天敌和寄生虫对其他生物种群进行控制。
昆虫和其他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测和预警昆虫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昆虫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种群压力,并导致其他种群数量的下降。
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数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
因此,在掌握昆虫的数量和分布信息方面要十分重视。
预测和预警昆虫的数量和分布还可以为人们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为了预测、预报和控制昆虫数量,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活历程。
例如,昆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态和生理条件需要是不同的,知道昆虫的生态和生理习性,可以为掌握昆虫数量和分布提供基础。
此外,昆虫的数量和分布可能与气候和环境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了解并预测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昆虫数量和分布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为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
例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昆虫空间分布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为不同的昆虫种群绘制具有空间分辨率的昆虫密度地图。
此外,还可以使用昆虫和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盘点和监测技术,通过研究昆虫和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来了解昆虫数量和分布的情况。
通过像这样的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进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总之,了解昆虫生态和生理习性、掌握昆虫数量和分布信息、预测和预警昆虫数量和分布等工作将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并且对于农业、林业等方面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doc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足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2、昆虫生态学:足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耍分支科学,足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现和规怵的科学。
3、物种:是拊n 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钩、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群个体,它们在生飱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祌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叫的M 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洛: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M 巾生物祌群构成的结构啦元,6、生态系统:足指在一定空叫内柄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典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包然选择、适莕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屮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 :生物系统.足衍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希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茌一定的时问和相对稳宛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外部分的结钩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蛍又反过來变为输入变虽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成儿种旌本物质的可利用蛍圾接近于所滿耍的临界扱小S 时,这种成这些旌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溢时.敁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蛍,此时体溢鉍升:当环境温度继绒下降到~定限度吋.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液性滞宵:滞宵并不出现在IA1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成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索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宵: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宵昆虫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刃习性受若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现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锁:讪终的输出变兒反过来对初始变兒的刺激成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成哀减的作用。
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
随着农业结构、农产品市场以及环境变迁,害虫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受害社区特有的物种和环境条件,伴随着农作物的危害、污染和产量减少,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对害虫的生态学研究和预测分析越来越重要。
害虫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环境和害虫生活方式,建立更有效的害
虫耕种技术。
它着重研究害虫的行为、数量和分布。
它认为害虫生活条件是一个需要维护和监测状态,常常指出它受病原体侵扰和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复杂影响。
此外,它还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预报害虫的活动,准确掌握害虫的分布趋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减灾的目的。
另外,通过害虫生态学预测和预报,可以精准推断害虫对植物的危害,扩大农
业生产土壤现有肥力的利用寿命,防治土壤污染,以及如何保护有害物种,以及其他害虫的经济、社会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它还可以提高贝尔研究领域的科学发现。
总之,害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在保护农业和维护健康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成果将增加农业生产、减少害虫对社会大众的危害,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可持续农业做出重要贡献。
园林植物害虫预测预报
园林植物害虫预 测预报
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植物害虫预测预报
一、预测预报的类型
1.按预测预报的内容划分 (1)发生期预测。发生期预测是指对害虫的卵、幼虫(若虫)、 蛹、成虫等某一虫态或虫龄出现或发生的初盛、高峰和盛末期进 行的预测。 (2)发生量预测。发生量预测是指对害虫可能发生的数量或虫 口密度进行的预测。通过预测,可以了解虫害是否有大量发生的 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以此确定是否开展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害虫预测预报
一、预测预报的类型
1.按预测预报的内容划分 (3)分布蔓延预测。分布蔓延预测是指对测报对象可能分布和 蔓延为害的地区进行的预测。通过预测来确定所要采取的控制其 扩展、蔓延为害的措施。 (4)为害程度预测。为害程度预测是指在发生量预测的基础上 预测测报对象可能造成的为害,以轻、中、重表示。
最初阶段,人们只是通过虫粪出现与否,判别有无林木害 虫为害;后来则运用多种方法建立落粪数量与害虫数量的 相互关系,通过落粪数量推测害虫数量,该方法称为排泄 物预测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谢谢观看!
园林植物害虫预测预报
一、预测预报的类型
2.按预测预报期限的长短划分 (1)短期预测。短期预测通常根据害虫前一两个虫态的发生时 期和数量预测后一两个虫态的发生时期及数量;预测期限较短, 仅在一个世代或半年以内。
园林植物害虫预测预报
一、预测预报的类型
2.按预测预报期限的长短划分 (2)中期预测。中期预测通常根据上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预测 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预测期限随虫种而异,一年发生一代的 虫种为一年,一年发生几代的则为一个月或一个季度。
园林植物害虫预测预报
一、预测预报的类型
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强对园区病虫害的预测与预报工作,为病虫害及时有效防治提供准确依据。
调查采取普查与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期全园病虫害普查,确定某一时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种类,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调查。
将调查的数据及时汇总分析,定期做出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田间病虫害进行防治。
针对天牛的预测预报一、虫情监测虫情监测分虫情普查和固定监测,以地面监测为主。
(一)虫情普查1、普查每年2次,春季越冬虫态开始活动(约4-5月份)和秋季落叶后越冬前(约10-11月份)进行,以秋季普查为主。
普查范围包括发生区和与发生区相毗邻的未发生区。
2、发生区内以田块为单位,对园区内所有树木进行全面踏查。
查清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3、未发生区与发生区毗邻地区,以交通沿线传入天牛可能性大的地区及附近的寄主林分做重点全面普查。
如发现有枯梢、羽化孔和蛀孔等可疑症状,要在附近做进一步详查,如确定为天牛危害,应立即采取措施除治。
(二)固定监测1、发生区内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分别设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5块固定标准田块。
配备专人定期监测。
2、与发生区相毗邻地区的未发生区在交通沿线传入天牛可能性较大的地段也要设立固定监测点,定人定期监测。
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将天牛发生区划分几种类型,分类施策,分区治理。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原则,确定治理措施。
针对其它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预报病虫发生趋势,并提出合理防治措施。
田间设立病虫预测圃和观测圃设置病虫调查预测圃。
调查预测圃共分三类,即病害预测圃,不施杀菌剂;虫害预测圃,不施杀虫剂;无化学防治区,不施杀菌剂和杀虫剂。
每类圃面积2000平方米,统一按常规措施进行农田管理。
预测圃设有昆虫诱集灯(黑光灯)、高空捕虫网、孢子捕捉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观测田间湿度、风速、风向、温度和雨量等),定期对黑光灯、高空捕虫网诱集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及孢子捕捉仪捕捉的孢子种类和数量进行仔细调查记录,及时汇总分析。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教学大纲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属植物保护专业中一门较实用的课程,它直接利用所学的昆虫学知识,在生态学与测报学双重理论指导下对害虫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昆虫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物种分化与进化、害虫治理策略、以及害虫预测预报原理和方法等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测报工作所需的基本技巧与技能。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 (续)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特点第三节昆虫生态学的发展新特点第四节害虫测报的发展新趋势习题要点:简述害虫测报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生态学及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的研究进展。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昆虫生态学及其发展新特点,掌握现代3S技术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第二章昆虫个体生态学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第一节生物的环境,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作用第二节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湿度、光照、风、气流等对昆虫个体的影响,昆虫的小气候第三节昆虫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休眠与滞育、扩散与迁飞、生物钟与学习)第四节个体生态学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实验内容:1. 昆虫体温及过冷却点的测定方法与抗寒性分析:学习掌握昆虫体温测定及过冷却现象的原理,以及过冷却点、结冰点与死亡点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昆虫抗寒力的差异。
2. 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掌握昆虫恒温法测定昆虫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习题要点:案例分析非生物因素对昆虫个体的影响及竞争关系。
总结个体生态学原理在测报中的利用。
本章重点、难点: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个体生态学在测报中的应用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因子是如何影响昆虫的,昆虫对环境因子有何反应与对策,掌握个体生态学原理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第三章昆虫种群生态学及其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及种群的结构第二节种群的空间分布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第四节种群的生长型第五节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应用分析第六节种群的生态对策第七节捕食者与猎物间的关系第八节种群生态学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实验内容:1.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与拟合。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名词解释20分、填空10分、简答30分、问答20分、计算20分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则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划。
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6.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7.种群数量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
8.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年龄为顺序,系统记述种群的死亡,生殖及死亡原因的表格。
9.竞争: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下降,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
10.高斯假说: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且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的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生活方式。
11.生态位:物种栖息的最小单位生活小区,也称生态小生境。
12.拟寄生:侵入寄主后,当自己繁殖一代后,寄主随即死亡(少数外寄生昆虫或螨类列外),很类似于捕食现象。
13.功能反应:捕食作用与猎物密度有关又称为功能反应。
14.数值反应:猎物的数量对捕食者数量的影响,影响捕食者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及有活等。
1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强调生物种群间的相反作用。
16.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
17.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
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18.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1)卵分级预测法
卵分级预测法是根据卵块或卵粒的颜 色变化,进行分级,预报卵的孵化期 或防治适期。
(2)幼虫分龄和蛹分级预测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类型田进行调查,采集幼虫、蛹,仔细将幼虫分 龄、蛹分级,然后计算各龄幼虫、各级蛹的百分率,并按发育先后将 各百分率进行累加,即从发育较快的向发育较慢的方向逐龄逐级累加, 当累加到16%、50%、84%左右时,即分别得出始盛、高峰、盛末期。
~1.0
1.76
2.5
3.51
5
4、预测预报方法
(1)发生期预测
三龄盛期=产卵高峰日+卵期+一龄幼虫期+二龄幼虫 期+1/2三龄幼虫期
(2)发生量预测
应用诱蛾量预测幼虫发生量:根据历年粘虫发生面 积、密度和诱蛾量,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和作物布局、 长势等因子,综合分析做出预测。
应用卵量预测幼虫发生量:在卵量与幼虫发生密切 地区,根据卵量,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和作物布局、 长势等因子,综合分析做出预测。
6龄
平范平范平范 均围均围均围
体 1.87 1.8~ 5.9 5~7. 9.81 7~12 13.7 10~ 20.8 11~ 29.2 19~
长
2.2
1
18
24
35.5
头 0.32 0.3~ 0.54 0.5~ 0.96 0.75 1.59 1.4~ 2.27 2~ 3.32 3~
宽
0.4
0.65
化蛹 羽化 备注
日期 地点 活虫 死虫 活蛹 死蛹 蛹壳 率 率
(月
数 数 数 数 数 (%)(%)
/日)
3、成虫灯诱
1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黑光灯
统计每天灯下成虫数量,同时记载20时的气象 要素。
昆虫或动物预报天气的作文
昆虫或动物预报天气的作文《动物的天气预报员本领》在大自然中,许多昆虫和动物都有着神奇的本领,它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变化来预报天气。
这些小小的生物就像是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天气线索。
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昆虫,它们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
当天气即将变坏时,蚂蚁会变得异常忙碌。
它们会匆忙地把自己的巢穴加高加固,以防止雨水的侵入。
如果你看到蚂蚁们在忙碌地搬运泥土,那么很可能一场雨就要来了。
蜘蛛也是一位出色的天气预报员。
在快要下雨的时候,蜘蛛会收网。
这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蜘蛛网的粘性会变差,所以蜘蛛会选择在雨前收网,等待天气好转后再重新织网。
青蛙在天气变化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晴天的时候,青蛙通常会在水边或草丛中安静地休息。
但是当快要下雨时,空气中的湿度增加,青蛙的皮肤会感到更加湿润,它们就会变得异常活跃,欢快地鸣叫着。
所以,当你听到青蛙的叫声格外响亮时,可能意味着雨水即将降临。
除了昆虫,一些鸟类也能预报天气。
比如,燕子在飞行时通常飞得很高,但当要下雨时,空气中的水汽会使燕子的翅膀变得沉重,它们就会飞得很低。
民间有句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昆虫和动物的行为变化,虽然不能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地告诉我们未来的天气情况,但它们却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些有趣的提示。
通过观察这些小生物的行为,我们可以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些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现代的天气预报技术依靠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为我们提供天气信息。
但是,了解这些动物的天气预报本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也能让我们更加亲近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
1、期距法:各虫态出现的时间距离,称“期距”。
即昆虫由前一个虫态发育到后一个虫态,或前一个世代发育到后一个世代历经的天数。
只要知道了期距就可以推算后一个虫态或世代的发生期。
主要方法有(1)诱集法;(2)田间、草地调查法;(3)人工饲养法。
2、物候预测法:是根据自然界的生物群落中,某些物种对同一地区的综合外界环境条件有相同的时间反应来进行预测预报。
3、有效积温法:就是利用有效积温法则进行测报的方法。
有效积温(K)是指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积加值。
是用来分析昆虫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其意义是:昆虫完成某一虫态或一个世代的发育所需要的有效温度积累值是一个常数,单位以日度表示。
4、种群数量估计法~生命表:以昆虫的产卵数或预期产卵数为起点,分别调查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对种群不同虫期所造成的死亡数,逐一列入表中,最后求出一个世代中所能存活下来的数量,再根据雌雄虫之间的性比及雌虫平均产卵量,求得下一代的发生量。
如发生量和起点发生量相似,说明种群数量稳定无增减;如大于或小于起点发生量,表明种群数量将要增加或趋于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定义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858 年,Thoreau 在书信中用到生态学这一名词(Ecology),但没有下一明确定义。
1869 年,德国生物科学家Haeckel 首次在其著《普通生物形态学中》提出并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
Ecology 来源于希腊文Oikos,为“ 住所”、“ 栖息地”之义。
Ecology 与Economic 有同一词源,因此两学科关系密切。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马世骏,1979)生态学定义的理解:研究的内容为:各种关系研究的对象为: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研究的领域极其广泛: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生态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的关系:涉及生物体的各个层次水平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景观landscape:生态学上的景观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域单元(Forman 1986) 。
生态学发展的新特点从描述生态向实验生态和定量化方向发展19世纪前:野外调查—描述动、植物的组成及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验生态,逐渐量化21世纪:数字化(定量)从个体生态向复合生态系统的广度发展(宏观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系统system:由许多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单元或成分组成的集合体。
害虫治理的IPM自然保护区系统的反馈机制feed back:系统的某一输出变量反过来又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系统状态的动态。
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系统能生产的有机体的生物量大小。
生态学引进了协同进化论的观点协同进化Coevolution: 一个物种的个体行为受另一物种的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Janzen,1980)Gilbert & Futuyma,1983 提出广义定义:某一或多个物种的特征受到多个其它物种特性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进化现象。
包括植物与多种害虫。
形成了许多以生态学为中心的交叉学科遗传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总之,生态学是一门没有边界的年轻学科,如果实在要追寻与其它学科的界线所在,那么它只存在于生态学家的头脑之中。
而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及现代计算与信息技术是生态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昆虫生态学研究的新热点天敌-害虫-植物间的关系天敌控害作用(一对一、多对一、复合对复合)天敌功能集团(guild)的作用以天敌为指示害虫防治指标天敌-害虫-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分子生态学的诞生与发展1、1992年Molecular Ecology杂志创刊,认为该年为分子生态学诞生年。
2、PCR方法。
3、种下类型的鉴定(地理型、寄主型、季节型)4、生态适应性差异的遗传基础(迁飞、滞育)5、虫源与迁飞路线生态进化昆虫的行为特性1定向-选择-产卵-发育-繁殖2求偶与交配行为3寻食行为4迁飞行为5防卫行为6利它行为群落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研究1起步阶段(稻田、棉田)2能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物种灭绝2珍希物种的保护3基因库的保持4明确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加以宣传保护。
昆虫抗逆性:抗冻,耐热,耐饥等害虫成灾机理的研究1种群分化与成灾2迁飞扩散与成灾3农田景观破坏与成灾4全球气候变化与成灾5大气污染与成灾害虫测报新进展建立了主要农作物害虫的测报方法1调查方法2数据记录与统计方法3数据的传送方法4发生期与发生量预报的方法5发报的格式与要求6稻、麦、棉害虫测报方法较为完善7蔬菜、果树、花卉害虫的测报方法研究相对还较少建立了许多测报网点1999年已建设区域性测报站361个省市植保站县级植保站乡镇农技站迁飞性害虫测报技术1虫源地分析2迁飞路线分析3迁飞条件4迁飞过程(起飞、运行、降落)5迁飞数量大尺度天气现象与害虫成灾南方涛动ENSO 温室效应朱敏(1997)报道,我国飞虱大发生多在南方涛动强烈异常的年份,ENSO事件的当年为中到大发生,ENSO事件间歇年为轻发生年。
3S 技术在害虫测报中得到了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S:遥感Remote sensing国家级重大害虫灾变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与利用(GIS/DSS)GIS Internet Pest Plant Climate对灾变小概率事件研究方法的改进1、非线性2、非周期3、有限的资料4、神经网络法5、小波分析法6、分形理论昆虫个体生态学个体生态学(Autoecology)的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即生物个体与环境.环境的定义1生态学上的环境指除研究的生物有机体外的周围其它所有因素的总和。
2环境是生物个体的环境(个体的环境和群体环境)。
3生物个体是环境中的个体。
4环境贯穿于整个生态学研究中。
环境因子的类别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气候、土壤(非生物因子); 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生物因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食物、天敌、气候和土壤等。
条件因子和资源因子: 有机体能否消耗?能被有机体消耗的为资源因子,不能消耗的为条件因子。
有机体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1作用、反作用及相互作用2各因子的联合作用3直接和间接的作用4环境因子对昆虫不同种或同种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不同温区的划分:致死低温区(<-10℃)、亚致死低温区(-10~8℃)、适温区(8~40℃)、亚致死高温区(40~45℃)、致死高温区(>45℃)。
最高有效温度:是指昆虫虽不死亡,但发育速度减缓、寿命缩短、繁殖降低时的温度。
低于此温度昆虫开始正常发育。
发育起点温:是指昆虫发育停止,体内代谢慢到最低限度,但不死亡时的温度。
高于此温度昆虫开始发育。
又称最低有效温度。
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一、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二、湿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三、光照对昆虫个体的影响四、其它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一、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1、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2、影响昆虫的存活3、影响昆虫的繁力4、影响昆虫体型和行为1.温度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摄取热量,而完成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总热量为一个常数。
K =N(T - C)K为有效积温,单位为日度;N为发育历期,单位为天;T为环境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
该法测由Reaum, 1936年提出。
有效积温法则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1、发生世代的预测2、发生期的预测3、昆虫分布区域的预测4、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5、最适温区的直线关系T =C +KV 6、适温区内的逻辑斯蒂曲线关系V =Vmax/(1+e^(a-bT) ) 。
(其中,V为发育速率;Vmax为昆虫的最大发育速率;T 为温度;a和b为常数。
)2. 温度影响昆虫的存活高温致死昆虫及昆虫的耐热对策致死原因:蛋白质变性;酶系和线粒体破坏;生理过程受阻(呼吸或排泄受阻造成代谢紊乱而中毒);神经系统麻痹。
耐热对策:体内水分蒸发降温。
高湿条件下昆虫体表水分蒸发受阻,其对高温环境的耐受性变差。
社会性昆虫能通过个体分散、扇风、采水等方法降温。
低温致死与昆虫的耐寒对策低温致死原因0℃以上低温:体内能量过度消耗,体质虚弱,生理失调而死亡。
0℃以下低温:原生质和体液结冰而脱水,或细胞组织破裂而死。
过冷却现象:昆虫体液下降到0℃仍不结冰的现象。
过冷却点:昆虫体液开始结冰时的体温。
结冰点:昆虫体液大量结冰时的体温。
昆虫的越冬对策耐冻对策:通过提高过冷却点来诱导胞外结冰,使胞内亚细胞结构免受损伤.避冻对策:通过降低过冷却点来增加抗寒力。
影响昆虫过冷却点的因子1、昆虫的发育阶段2、昆虫的体重3、昆虫体内水分、脂肪、糖分及多元醇的含量4、昆虫所处的生理状态5、昆虫体内的冰核蛋白(INPs) 、脂蛋白(LPs) 、耐冻蛋白昆虫抗寒的行为对策;加速运动3 温度影响昆虫的繁殖昆虫繁殖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不适温度范围均会降低昆虫的繁殖能力。
4 温度影响昆虫的体型和行为温度能引起昆虫体色和大小的变化季节改变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节律性波动,从而表现出体型上变异。
温度影响昆虫的行为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一、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二、湿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三、光照对昆虫个体的影响四、其它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一、湿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1、湿度能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
2、湿度多与温度共同联合影响昆虫。
昆虫水分获得与失去的主要途径获水:饮水、食物、陈新代谢、空气中水分。
失水:排泄、蒸发与昆虫水分损失有关的因素:所处生境;表皮碳水化合物二、光影响昆虫的行为和生理特性:波长、光强、光周期光周期是昆虫对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反应的信号趋光性、起飞、滞育、生物钟、定向行为三、气流和风影响昆虫的存活与扩散迁飞行为1、强风致死。
2、风有利于昆虫迁飞3、我国处于东亚季风环流地区,春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携带昆虫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秋冬盛行强东北风,又携带昆虫由北向南回迁。
5、上升气流促进起飞、下沉气流促进降落。
6、气流有利于幼虫飘移。
四、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影响地下害虫及有部分生活史在土中进行的昆虫。
土温、土湿、土壤类型、PH值五、昆虫所处的小气候Micro-climate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约1.5m范围内的微细气候。
如植物生长及昆虫生存地范围内的气候。
小气候与大气候(Macro-climate)相差较大。
如盛夏大气温度达38℃时,稻田褐飞虱所处的小气候温度仍可保持在28℃或以下。
不同地段、作物种类和长势影响小气候。
昆虫直接生活在小气候环境中。
农田小气候直接影响昆虫的生存、发育、繁殖、种群密度及寄生物与寄主关系。
在害虫管理和测报中应依害虫小气候的差异作出不同的决策。
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间关系竞争关系一、食物链与食物网Food chain : 是指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所形成的彼此相连的关系。
链节数最少是3 个,最多可达5-6 个。
Food web: 是指由许多彼此有共同食物节点的食物链所组成的食物网络。
食物网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方式。
理想的食物网应该是一封闭的环状。
研究食物网的主要方法直接观察法(摄像机);人为供饵法;田间采集、室内饲养法;肠胃解剖法;捕食痕迹观察法;免疫学法和标记示踪法。
研究食物网的意义:1、合理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并使之流向于对人类有利的方向。
达到资源的有效应用。
2、指导生物防治3、指导农作物布局4、指导动植物的保护二、生物关系生物关系的类型:种间种内基本特征竞争竞争利用相同有限资源,降低各自适合度捕食自残消耗其它个体的全部或部分寄生- 缓慢消耗其它个体共生共生个体间生活紧密,互惠互利两物种间的互作类型:作用类型A物种B物种事例竞争作用Comptition - - 棉铃虫-棉红铃虫捕食作用Predation + - 草蛉-棉蚜寄生作用Parasitism + - 稻黄赤眼蜂-二化螟中性作用Neutral 0 0 蜻蜓-稻纵卷叶螟偏害作用Amensualism 0 - 蚜虫-红蜘蛛偏利作用Commensualism 0 + 蚜虫-蚂蚁+表示对该种群有利,-表示对该种群不利,0表示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