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弄堂游戏(课堂PPT)
上海弄堂游戏
上海弄堂游戏
上海的弄堂游戏男孩有:滚铁环,打弹子,斗鸡,打弹弓,刮香烟牌纸,女孩有:跳橡皮筋,掼米结子,造房子等等。
掼米结子:骨牌6只,结子1只。
持6只骨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甩手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6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最后翻成黑色(反面)为比赛胜利。
米结子、骨牌每落地一次(出台面)算输。
滚轮子:把废旧钢丝绕个圆,从起点用铁钩钩住轮子向前滚动,不得用手接触滚圈,如果轮子倒地算输。
打弹子:靠墙扔,以谁远为先击打。
远者击打进的一方,击中者赢对方一枚,未击中,对方击发。
造房子:在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点为完成。
砖必须踢入指定楼层方才作数,跳跃时单双脚不得踩线,跳错楼层算输。
跳橡皮筋:“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
人多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依从膝盖、垂手、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
每队三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比赛。
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
上海弄堂9个幼儿游戏
上海弄堂9个幼儿游戏传统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儿时的回忆,“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盯核子、造房子、拉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称为上海弄堂九子游戏。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上海弄堂游戏,欢迎阅读。
1、掼结子规则玩法:台子1张,麻将牌4只,米结子1只。
持4只麻将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4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黑色(反面)等多种方式。
结子、骨牌落地为失败。
按抛结子次数多少分输赢。
2、扯铃子规则玩法: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
玩时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
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
得分多者获胜。
3、抽陀子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
规则玩法: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
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比赛时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4、套圈子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
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
比赛时每人持10个圈,投10次。
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
未投中计0分。
玩时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
根据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5、顶核子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
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幼儿手持。
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
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
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
顶核子时,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
上海弄堂游戏
玩法是弹子拿在手上的位置基 本上都是相同姿势,就是将食指和 中指弯曲,中指朝里,食指向外, 然后用食指、中指第一节指弯和拇 指中间的指节骨夹住弹珠,然后用 拇指中间的指节骨用力向外拨,弹 珠就会直射而出了!
掼结子
玩法是:几个麻将牌, 一个小沙包,利用沙包掷 高的瞬间,翻、立、摆麻 将牌,玩出多种花样,难 度逐级升高。
上海传统游戏
滚铁环 打弹珠 掼结子
扯铃子 造房子
滚铁环
滚铁环,一种中国 传统民间儿童游戏,流 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 代。 玩法是用铁勾推动 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 控制其方向,可直走、 拐弯。铁环的动作有一 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 技巧。
打弹珠
打弹珠的游戏历史悠久,据说 起源于16世纪,当时两名年轻人, 同时喜欢上一名女孩子,便决定用 弹珠比赛分胜负,打弹珠的游戏便 因此产生。
扯铃子
玩法是:铃子雅称空 竹,样式很多,玩出的花 样也很多。两根木棒做把 手,中间系根细绳,人扯 住把手,让铃子在细绳上 飞速旋转起来,有时还会 发出嗡嗡的响声。公园内 有几位老年人,非常娴熟 地玩起扯铃子。
造房子
玩法是:找块空 地,用粉笔在地上画 好格子,提起一只脚。 落地的脚踢着格子中 有一定重量的物体 (如:螺栓等),一 级一级的玩起造房子 的游戏……
还有很多弄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戏:男孩 有 打陀螺 手枪 斗鸡 打 弹弓 拍香烟纸 拍画片 等等 。 女孩有 跳皮筋 丢豆包 跳绳 等等 。
上海弄堂小游戏
上海的弄堂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
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弄堂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弄堂游戏弄堂更是上海的小孩子们嬉戏玩耍,从事各种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
生活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后期的上海人在童年时代几乎都有与弄堂中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经历。
男孩子们玩的大多是一些较为粗犷的游戏,如打弹子、钉橄榄核、刮香烟牌子、滚铁环、扯响铃等等;而女孩子们玩的则大多是一些较为细腻文雅的游戏,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挑绷绷等等。
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只铃子,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 1副连绳的扯柃棒。
运动员两手各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上转的陀螺。
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的有铁的,还可以比赛,2个陀螺“弄堂九子”中流传最长久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
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的项目了。
我的弄堂小游戏我们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大多数时候还会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高目标。
然后我们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完成后回到起点。
有些同学会把砖踢到房子外去了;还有些同学会在跳跃时单、双脚踩线;有时还跳错楼层,所以只得重跳,当然也有个别跳的好的同学会顺利完成达到目标。
《游戏童谣》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本来要打万万记,现在辰光来勿急,马马虎虎打十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上海的弄堂PPT教学课件
• 一、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中的词句及富有情 趣的生活情景描写,理解作者所叙述的上 海弄堂生活的特点;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 行间的情感,深入了解上海,并激发学生 对上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1.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 所叙述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的形象,突出他们“安详实用,不卑不亢,不过分的崇尚新
派”的生活观念。
• 5.第7段最后的“底色”,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本色,本来面貌。
• 6.《北京的胡同》与《上海的弄堂》在选材、立意、构思 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什么不同?
• 两篇文章,揭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的特点,但《北京的胡 同》则进一步指出这种文化的永恒性;《北京的胡同》留有 作者更多的主观感受,融进作者的留恋之情,而《上海的弄 堂》主要是作者的客观叙述,夹带着对弄堂生活情趣的赞赏。
• 1. 再读课文,继续圈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然后在小组中 合作完成:上海的弄堂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中你 感受到了上海人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找出相关语句,用 你们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的看法)
• 明确:弄堂里的生活安详实用、不卑不亢、实实在在等, 上海人的精明能干、追求精致的生活态度等。
• 本文写上海弄堂里的生活,颇多生动的特写镜头和饶有情趣的细节。如:
•
上海女人“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
踩蹋了跟的红拖鞋”;
•
“头发如瀑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
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
•
修鞋师傅“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光着一只
• 顾客和店主,老太太和老先生,做钟点工的保姆和女主人, 他们的神情举止各各不同。〈详见课文〉
10、上海弄堂1
1、画大体轮廓
2、添加细部
3、完成作品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建筑物的墙壁(包括门、窗的直线)一般与 地面垂直。在作画时, 其线条应始终与画纸的底边垂直。 表示纵深感的线条都消失到一个消失点上。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线描淡彩作品
作业内容:
根据教材中的弄堂图片作画。
作业要求:
正确表现弄堂的平行透视; 景物的细节遵循平行透视原则; 线条有疏密变化。
教学拓展
上教版
第九册
第四单元
都市景观
第十课
执教:冯思成
石库门住宅是上海旧式里弄住 宅的典型样式,“弄堂”构成了近 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
观察讨论: ① 近处房子与远处房子有什么不同? ② 地面有什么变化? ③ 能找出近大远小的规律吗?
平 行 透 视
各种透视建筑图片
轻轻把门推开,
你会发现
平行透视现象
上海传统弄堂游戏抖空竹
❖ 第二种:
❖ 2.将空竹放在地上,双方各握一根抖杆。右手持杆 ,将杆线以逆时针方向在空竹凹沟处绕两圈。然后 右手轻提,使空竹离地产生旋转,转一圈后,凹沟 处仍有一圈线,便可以双手上下不停地抖动了。空 竹会越转越快,转到一定程度,鸣响装置就会发生 嗡嗡的声响。
❖ 空竹的基本玩法简单易学,但要玩好却不容易。
❖1.空竹的玩法 ❖2.空根短竹棍的竿头,就成 了抖空竹的工具。抖时,把线绳置于空竹轴 中凹处,再绕上几圈,提起空竹,靠两臂交 替协调抖动,空竹逐渐加速地旋转起来,抖 转之后,可以倒放在地上,即旋转不停,更 嗡嗡作响,如钟声余韵,也可以变换成其他 多种花样。天晴时来公园,雨雪天在家里, 不用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
《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上海本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弄堂文化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引入、小组讨论。
1.4 教学步骤:(1) 展示上海弄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弄堂的建筑特点和生活环境。
(2) 讲述一个关于上海弄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弄堂生活的好奇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弄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弄堂文化在上海历史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弄堂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建筑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建筑的外部特征、内部布局以及与西方建筑的差异。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比较分析、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1) 展示上海弄堂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弄堂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弄堂建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弄堂建筑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第三章: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及其文化内涵。
3.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生活中的民俗风情,如茶馆、麻将、家长里短等。
3.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3.4 教学步骤:(1) 讲述一个关于上海弄堂生活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民俗风情。
(2) 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弄堂生活中的各种民俗风情。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弄堂民俗风情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民俗风情在上海弄堂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弄堂里的邻里关系4.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上海弄堂里的邻里关系及其特点。
4.2 教学内容:介绍上海弄堂里的邻里关系,如互助、共享、关怀等。
上海弄堂小游戏的介绍,有PPT更好
上海弄堂小游戏的介绍,有PPT更好打弹子打弹子:就是玩玻璃球,北方人也叫打弹珠。
将弹子放在画好一定线条的水泥地(水门汀)上,用手指相互弹射对方的弹子,比输赢。
盯橄榄核盯橄榄核:将吃过橄榄后剩下的核作为“道具”和“武器”,相互轮流对垒,要用自家的橄榄核将对方放在地上(方框里)的橄榄核“盯”出去,以此互比输赢。
拉叉铃拉叉铃:就是耍空竹。
造房子造房子:在水泥地上画上些格子和线条,由两人或多人轮流着,单脚着地,跳着绷着踢地上的小布袋(里面装着些米粒),根据游戏规则,最先把小布袋“踢”到规定的格子里者为胜。
滚铁圈滚铁圈:将家里箍桶用下的铁圈为“道具”,用一铁丝做成的“钩子”作推进工具,使铁圈翻滚,谁滚得时间长、或者最先滚到目的地者为胜。
跳橡皮筋跳橡皮筋:一种以橡皮筋为“道具”的游戏。
跳时常唱一些歌谣或儿歌。
多为女孩子玩耍。
飞香烟牌子飞香烟牌子:香烟牌子是以前香烟包装里的附送物,常画有一些历史人物或名著人物(比如水浒、三国人物)等,一般为邮票双倍大小。
飞香烟牌子,就是将香烟牌子作为比赛工具,进行掷、飞比赛,看谁飞得远等。
刮刮片刮刮片:也叫“刮豆腐刮子”。
刮片是一种用纸做成的方形游戏道具,常常双方(或多方)会手拿一厚叠刮片,进行刮片游戏。
一方把自己的刮片放在地上,另一方用一张刮片对着地上的刮片用力刮打,如能利用气压或震动的原理,将地上的刮片刮翻掉,就可赢得那张刮片。
挑绷绷挑绷绷:为两人或多人游戏。
先是由一人用线绳(连接成圈环状)穿于手上,人后另一人再从其手上将线绳“挑”过来,以此往复,一直到某人无法再“挑”(一挑就散)为止。
一般为女孩子玩。
斗洋火棒斗洋火棒:两人或多人游戏。
游戏时,双方用大拇指和中指压住火柴棒,进行相互的对立挤压,看谁的火柴棒把对方的压断而自己的完好无损。
最后手里火柴棒多者为胜。
(洋火棒就是火柴棒)打菱角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种菱形游戏道具,玩着分别用线绳环绕与菱角上,并将其锥形的底朝地上,然后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转动起来,看谁的菱角转得时间最长者为胜。
上海弄堂文化-PPT
精品pp
【弄堂】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总是或多或少 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外 来的建筑影响。 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 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上海这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从高 空俯看: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动脉,把城市分成若 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建筑与建筑之 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 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时 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 它唤作“弄堂”。
精品pp
精品pp
弄堂更是上海的小孩子们嬉戏玩耍,从事各种游 戏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活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 后期的上海人在童年时代几乎都有与弄堂中的小朋友 一起玩游戏的经历。男孩子们玩的大多是一些较为粗 犷的游戏,如打弹子、钉橄榄核、刮香烟牌子、滚铁 环、扯响铃等等;而女孩子们玩的则大多是一些较为 细腻文雅的游戏,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挑 绷绷等等。但是,随着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家庭娱 乐活动的发展,现在弄堂中做游戏的孩子已经越来越 少,延续百年以上的上海弄堂游戏习俗也正在逐渐走 向衰落,这是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不断走向都市化、现 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结果。
精品pp
精品pp
如今,什么都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晨曦 一点一点亮起,灯光一点一点熄灭。先是有薄薄的雾,光是平 直的光,勾出轮廓,细工笔似的。最先跳出来的是老式弄堂房 顶的老虎天窗,它们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乖巧的模样,那木框 窗扇是细雕细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窗台上花盆 里的月季花也是细心细养的。然后晒台也出来了,有隔夜的衣 衫,滞着不动的,像画上的衣衫;晒台矮墙上的水泥脱落了, 露出锈红色的砖,也像是画上的,一笔一画都清晰的。再接着, 山墙上的裂纹也现出了,还有点点绿苔,有触手的凉意似的。 第一缕阳光是在山墙上的,这是很美的图画,几乎是绚烂的, 又有些荒凉;是新鲜的,又是有年头的。这时候,弄底的水泥 地还在晨雾里头,后弄要比前弄的雾更重一些。新式里弄的铁 栏杆的阳台上也有了阳光,在落地的长窗上折出了反光。这是 比较锐利的一笔,带有揭开帷幕,划开夜与昼的意思。雾终被 阳光驱散了,什么都加重了颜色,绿苔原来是黑的,窗框的木 头也是发黑的,阳台的黑铁栏杆却是生了黄锈,山墙的裂缝里 倒长出绿色的草,飞在天空里的白鸽成了灰鸽。
七年级语文上海的弄堂2
9个幼儿游戏:上海弄堂游戏之欧阳光明创编
9个幼儿游戏:上海弄堂游戏欧阳光明(2021.03.07)“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盯核子、造房子、拉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称为上海弄堂九子游戏。
1、掼结子规则玩法:台子1张,麻将牌4只,米结子1只。
持4只麻将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4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黑色(反面)等多种方式。
结子、骨牌落地为失败。
按抛结子次数多少分输赢。
2、扯铃子规则玩法: 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
玩时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
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
得分多者获胜。
3、抽陀子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
规则玩法: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
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比赛时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4、套圈子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
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
比赛时每人持10个圈,投10次。
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
未投中计0分。
玩时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
根据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5、顶核子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
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幼儿手持。
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
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
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
顶核子时,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
根据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教案上海弄堂游戏
教案上海弄堂游戏教案标题:上海弄堂游戏教案目标学生群体: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科领域:社会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上海弄堂游戏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一些上海弄堂游戏的规则和技巧;3.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上海弄堂游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游戏道具:绳子、竹签、小球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上海弄堂游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这一传统游戏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询问他们对这些游戏的了解和想法。
知识讲解:1. 介绍上海弄堂游戏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游戏的种类和规则。
2.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图片和文字对游戏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3. 强调游戏中的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团队合作。
游戏体验: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发放游戏道具,如绳子、竹签和小球。
3. 指导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游戏的要领。
4. 观察学生的游戏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游戏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游戏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合作与沟通对游戏的影响。
3. 结合学生的讨论,总结出合适的游戏策略和技巧。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上海弄堂游戏,并在下节课分享。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里寻找其他传统游戏,并进行研究和分享。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技巧运用等方面。
2. 学生的游戏设计和分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上海弄堂或与长辈交流,深入了解更多关于上海弄堂游戏的历史和文化。
2.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游戏比赛或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上海弄堂游戏,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全新思路、创新教法的《上海的弄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优秀教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源泉和保证,而全新思路和创新教法则是教案的核心要素。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教案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篇关于《上海的弄堂》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如何应用全新思路和创新教法,实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
一、教材分析《上海的弄堂》是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阅读篇目,属于人文阅读。
它描述了上海弄堂的生活情境及关于弄堂文化的一些历史背景。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能够了解弄堂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特点,以及了解弄堂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差异。
同时,这篇文章也涉及到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深刻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领会文学作品的意境和韵味。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上海的弄堂》这篇文章,了解弄堂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探讨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差异。
2.通过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领会文学作品的意境和韵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阅读《上海的弄堂》这篇文章,了解弄堂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
(2)通过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作者表达弄堂文化的手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1)如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和理解能力。
(2)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深入了解并保留文学作品的意境和韵味。
四、教学方法1.任务式教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发现、提问、探究、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和理解弄堂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
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弄堂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差异”,并在讨论结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小组内部的语言表达,展示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也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011弄堂游戏教案(上)
2011弄堂游戏教案(上)老上海弄堂游戏(上)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弄堂游戏或许还能耳熟能详;但对于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们,扯铃子、顶核子、掼结子这样的游戏,已经开始变得陌生了。
快节奏的生活和越来越西化的生活方式,使一些具有“老上海”特色的体育活动慢慢不为人们所知和所玩。
而“弄堂游戏”(拓展课)的开展,就是以上世纪30至70年代上海弄堂传统游戏项目为主题。
滚轮子、顶核子、掼结子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都是曾经生活在上海弄堂和小马路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身体丰富学生校园学习生活,而且更希望祖国的新生代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跳筋子(二课时)“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节奏,这应该是“弄堂九子”中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
人多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规则玩法:依从膝盖、垂手、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
每队三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比赛。
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停止比赛。
最终按完成规定动作级数高者为胜。
活动目标:1、体验跳橡筋活动,熟悉“马兰花”等童谣,发展身体协调性2、培养互助、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乐趣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想意识活动准备:1、选择平整的场地,场内没有杂物(课前检查场地)2、练习前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膝盖、踝关节关节与韧带的活动3、分组练习时切忌注意,同组排列必须同方向,才不会发生危险活动器材:橡筋(若干)活动过程:造房子(二课时)这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爱了,拾块红砖,画上房子,就可以拿“画笔”当道具开始游戏了。
大多数时候还会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高目标。
规则玩法: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点为完成。
七年级上《上海的弄堂》沪教版-课件
2 多元文化
了解弄堂作为文化交流和 融合的重要场所,吸引了 各类人才和艺术家。
3 影响力
探索弄堂对上海乃至整个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贡献和 影响。
弄堂的结构和布局
1. 中轴线布局 2. 半封闭式设计 3. 花园式院落
4. 社区活动场所 5. 居民统一生活 6. 邻里互动交流
弄堂中的居民和生活方式
1
多元人群
3. 葱油饼
葱油饼是弄堂中常见的街边美 食,外酥里嫩,香气四溢。
弄堂中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
传统手工艺品
探索弄堂中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独特艺术特 色。
民间艺术表演
发现弄堂中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相声、脸谱变 脸等。
弄堂的保护和发展现状
介绍弄堂保护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保护措施,以及对于弄堂发展的思考和未来 展望。
弄堂的文化传承和传统智慧
探究弄堂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涵盖的传统智慧和生活智慧。
游客可以参与弄堂中的传统手工艺活动,亲身感受当地文化风情。
3 文化节庆
参加弄堂举办的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感受浓厚的传统氛围。
上海弄堂如何体现城市文化?
解读上海弄堂作为城市文化的代表,从社会、经济、历史等多个维度进行分 析。
弄堂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
城市发展推动
弄堂的建设和发展与上海城市化进程相互影响、促进。
七年级上《上海的弄堂》 沪教版-PPT课件
探索上海的弄堂,了解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发现弄堂中的风味 小吃、传统手工艺品和名人背景,以及弄堂与城市文化的联系。
什么是弄堂?
了解上海弄堂的定义和特点,探索其作为城市文化和社交场所的重要地位。
弄堂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1 百年传承
9个幼儿游戏:上海弄堂游戏之欧阳育创编
9个幼儿游戏:上海弄堂游戏“打弹子、滚圈子、踢毽子、盯核子、造房子、拉铃子、刮片子、掼结子、抽陀子”称为上海弄堂九子游戏。
1、掼结子规则玩法:台子1张,麻将牌4只,米结子1只。
持4只麻将牌掷向台面,随后将结子抛向空中,接在手心,抛接之间将桌上4只骨牌相继翻成白色(正面)、横式、竖式、黑色(反面)等多种方式。
结子、骨牌落地为失败。
按抛结子次数多少分输赢。
2、扯铃子规则玩法: 1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
玩时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作,时间为3分钟。
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扣1分。
得分多者获胜。
3、抽陀子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
规则玩法: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
陀螺有大有小,有木的有铁的,比赛时2个陀螺对撞,谁的被撞停就输了。
4、套圈子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向0.3米。
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
比赛时每人持10个圈,投10次。
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2、3、4、5分。
未投中计0分。
玩时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
根据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5、顶核子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线宽3厘米。
核子(橄榄核)2个,一个放在圆心,一个由幼儿手持。
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顶中圈心核子。
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
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
顶核子时,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
根据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6、滚轮子规则玩法:在一个20米×4米的长方形场地内,放置3根圆柱。
扯铃子在北方叫抖空竹
扯铃子
扯铃子在北方叫抖空竹,抖 动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 做出“过桥”、“对扔”、“串 绕”、“抢高”等动作,也有 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 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 多,有“仙人跳”、“鸡上架”、 “放捻转”、“满天飞”等诸般 名目。抖空竹是我国汉族民 间传统的杂艺游戏活动,流 行全国各地,在七十年代的 上海弄堂里常能看见孩子们 成群结对地玩扯铃。
滚圈子
第一种:荡踢法 恐怕这种踢法大家也不陌生, 就是一只脚腾空的把毽子踢 起来。不过要踢好也是不容 易的哦! 第二种:左右交换踢法 这种也是我们常见的踢法, 就是左脚与右脚轮换着踢, 左右要协调。也是花样毽子 中的一种! 第三种:花样跳跃踢法 这种踢法的难度较高,要掌 握好尺度以及弹跳高度。搞 不好两只脚还会绕在一起。 第四种:对踢法 这种踢法很普遍,两人,这是男孩们最经常玩的,也是人数最为自由 的游戏。两人以上就可开玩。在地面共挖六个拳头大小的小 坑,前五个坑每隔一米一个,最后一个坑约隔两米,称为 “主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向第一个坑中弹球,球落入 坑中者继续向下一坑中弹球。不中则轮换,一人一次。同一 球连进五坑后,再进“主坑”,出来后称为“主球”。主球 可“射杀”任意对方弹球,被弹中的球算失败;其他球亦可 弹中“主球”,需连击中三次,称为“攻主球”,而后成为 新的“主球”,再继续射杀其他弹球。最后剩下的弹球为赢。
有的游戏工具就采用了废旧物品来制作比如滚圈子的铁圈用的是坏木桶的铁箍盯橄榄核就是用吃剩下的橄榄核别看这些游戏很简单工具也很简陋但玩起来还真是挺有趣的就是弹玻璃球这是男孩们最经常玩的也是人数最为自由的游戏
玩在上海
——上海弄堂游戏
上海的弄堂游戏兴起 于三、四十年代,在 六、七十年代达到高 潮,由于上海的弄堂 空间狭小,当时的生 活条件较为艰苦,所 以大家发明出了一系 列简单有趣的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球为赢。
8
这应该是女孩子们的最 爱了,拾块红砖,画上房子, 就可以拿“画笔”当道具开 始游戏了。大多数时候还会 在最顶端写上“大前门”三 个字,那可是决定胜负的最 高目标。
规则玩法:在长4米宽2米的平坦长方形地面上 画上四层楼房,依次将小方砖踢入每层楼房,按 照楼房格子的安排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跃,回到起 点为完成。砖必须踢入指定楼层方才作数,跳跃 时单双脚不得踩线,跳错楼层必须重跳。胜负依 据运动员完成建造各层楼的时间进行比较,用时 少者列前;用时相当以重跳、重踢次数少者为胜。
子弹出,另一人用弹子击发,击中者赢对方一枚,未击
中,对方击发。另一种玩法是在地上挖六个拳头大小的
坑,前五个坑间隔一米,最后一个坑间隔两米,为“主
坑”。从第一个坑外一米处开始弹球,球不入坑则轮换。
同一球连进五坑再进“主坑”后成为“主球”,“主球”
可射杀任意其他弹球,被弹中的球算作失败。其他球可
通过连续击中“主球”3次成为“新主球”。最后剩下的
6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 打都不怕……”哼着童谣,和着 节奏,这应该是“弄堂九子” 中流传最长久的项目了。人多 的时候总会由两个高手分别率 领两队比赛;人少的时候一跟 橡皮筋加两个小板凳,一个人 也可以玩得热火朝天。
规则玩法:依从膝盖、垂手、
腰部、肩胛、头顶再依次往还
的次序分9级进行比赛。每队三
花个几分钱买包橄榄,吃完之 后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干干净 净就是现成的道具。1.5的视力 就是这么操练的吧。
12
13
个放在圆心,一个由运动员手持。运
动员身体须直立,用两手指持核子, 顶中圈心核子。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 顶核子,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如
顶中,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 分。10厘米圈为1分、20厘米圈为3分、 40厘米圈为5分、40厘米圈外为10分。
顶核子时,颈部倾斜角度不得超过 8.5度,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根 据运动员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分数 高者名次列前。
简易的木板房在1870年以后完全被一种新形的住宅─石库门里弄
所代替。从此,弄堂住宅开始正式走上上海城市建设活动的舞台,
并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上海比较著名的弄堂有梅兰坊,乌
鲁木齐里,恒茂里等。而它所孕育的“弄堂游戏“也成了六七十
年代所有上海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当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当幼儿园的小朋友捧着i pad专注的
规则玩法:在一个20米×4
米的长方形场地内,放置3根圆
柱。准备滚圈和铁钩各一个。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到出发信号后,从起点用铁钩钩
住轮子向前滚动,在滚动中绕每
根圆柱一圈后返回。不得用手接
触滚圈,如果轮子倒地,可在倒
地处扶起重来,但需加时5秒。
最终所用时间少者为胜,若成绩
相等,则按轮子倒地次数少者列
前。
11
规则玩法: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 20厘米、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每圈 线宽3厘米。核子(橄榄核)2个,一
玩着电脑游戏时,回味起老上海的“弄堂游戏”,便让人体验到
一种温暖熟悉的情愫。
2
3
•扯铃子 •套圈子 •跳筋子 •打弹子
•造房子 •抽陀子 •滚轮子 •顶核子
4
扯铃子这是个需要苦 练和技巧性的项目,常常 是一群小鬼傻愣愣地看着 大人们把个茶壶盖子耍得 呼呼生风。
规则玩法: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 只铃子,1付连绳的扯柃棒。运动员两手 各握一根扯柃棒,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 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并变换各种动 作,时间为3分钟。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 记1分;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不出现 落地记5分;铃子在绳上、棒上、空中、 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每落地一次 扣1分。得分多者获胜。
5
套圈子,游乐园里的保留节 目,一角钱换上十个圈圈,可 每次总是眼看着要套中就被弹 开。爸爸们往往是个中高手, 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上当受骗, 一边大显身手。
规则玩法: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从起套线 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间隔距离为纵向0.4米、横 向0.3米。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比赛时每 人持 10个圈,投10次。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 依次为1、2、3、4、5分。未投中计0分。运动员脚踏 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投中无效。根据运动员套中分值 的总和计算,分数高者名次列前,如总成绩相等,按单 次分值最高者列前。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 五(2)中队 夏荷
1
弄堂曾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
生机,它们记记载了上海的故事。反映了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
式与心态,弄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被允许在此居住、经商。但
“外人不得架造房舍租与华人”,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改变了
这一局面。租界内,外商从事房地产经营“合法”。与此同时,
太平天国起义迫使江浙一带大量地主、乡绅、富商、官僚纷纷携
眷涌入上海租界寻求庇护。大量华人进入租界后,极大地刺激了
租界内房地产经营活动。最初建造的这类专供向租界内华人出租
的房屋,都是木板结构。这种出租木板房屋一般采用联排式总体
布局,并起某某“里”为其名称,是后来上海弄堂的雏形。早期
人,将橡皮筋拉开成等边三角
形,对手三人须在标志物处按
同一节奏、统一规定动作进行
比赛。在任一高度未按同一节
奏、统一动作和换位即为失败,
停止比赛。最终按完成规定动
作级数高者为胜。
7
几乎每个孩子兜里都 少不了几颗花花绿绿的玻 璃弹珠,除了从小伙伴那 赢的,最直接的来源,就 是家里的水仙花盆。
规则玩法:最简单的玩法是“互弹法”。一人将弹
9
这大概是弄堂游 戏里最宣泄情绪的一 项了,不少大人在教 育小孩时也会搬出 “贱骨头”作范本。
规则玩法: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抽“贱骨头”。一 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抽在地上转的陀螺。陀螺有大 有小,有木的有铁的,还可以比赛,2个陀螺对撞,谁的 被撞停就输了。
10
把废旧钢丝绕个圆, 在天井里一个人也可以玩 上半天。用一些玩家高手 的话说,这可是既有助于 开发动手能力,又能提高 平衡能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