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考作文如何审题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公开课教案

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 素材,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考生的综 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03 中考作文对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中考作文成绩不仅有助于考生顺利升入理 想的高中,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 实的基础。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内容方面
02 仔细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和所指代的内容,确保 写作紧扣主题。
02 将关键词语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相联系 ,寻找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明确写作范围
根据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时间 范围、空间范围、人物范围等。
注意写作范围与题目要求的对应 关系,避免偏离主题或超出范围
。
在明确写作范围的基础上,进一 步细化写作内容,确保文章条理
点评
学生B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阳光这 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温暖和积 极向上的态度,但在文章结构和层次 上略显单调。
建议
可以尝试在文章中设置一些波折和转 折,使文章更具层次感和深度,同时 也可以通过描写不同场景下的阳光, 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教师点评及建议
点评
学生C在文章中通过讲述自己跨越困难和挑战的经历,展现了勇气和毅力的重 要性,但在文章立意和深度上还需提升。
建议
在跨越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成长变化,同时 也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等元素,来提升文章的立意和深度。
07
课程总结与延伸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讲解了中考作文的评分标 准及要求
传授了审题立意的方法和 技巧
分析了历年中考作文题目 及范文
强调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 的第一步
03
以书信的形式,向父母表达内心的感激和敬意,体现了亲情的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引言•中考作文审题技巧•中考作文立意方法•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实战演练与点评•课程总结与展望01引言教学目的与意义01帮助学生掌握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0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中考作文取得高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学重点掌握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针对不同类型作文进行审题立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题目内涵,提炼出独特、深刻的主题和立意。
1. 导入新课通过举例或故事引入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选取几篇典型的中考作文题目,进行示范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审题立意。
3. 示范分析4. 分组讨论5. 练习反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作文题目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审题立意的思路和想法。
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审题立意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030201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强调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02中考作文审题技巧仔细阅读作文题目,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和要求。
确定作文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时间限制等。
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关键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在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关键词语,构思作文的立意和中心思想。
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揭示了作文的主题和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确定作文的写作范围,即需要讨论或描述的具体内容。
根据写作范围,选择恰当的材料和例子进行论证或描述。
教案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教案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教案内容:一、作文审题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了解作文审题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是确保作文内容准确、清晰、有逻辑性的关键。
2. 分析常见的作文审题错误,如离题、偏题、思路不清晰等,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审题的重要性。
二、如何审题1. 审题步骤(1) 理解题目要求: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作文的类型、主题和写作角度。
(2) 分析题目要点: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修饰语、关联词等,提取题目中的重要信息。
(3) 确定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和分析结果,确定作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
2. 审题技巧(1)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作文的核心,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理解题目中的修饰语:修饰语可以影响作文的内容和写作方向,要仔细理解和分析。
(3) 注意题目中的关联词:关联词可以连接题目中的不同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
三、审题实例分析1. 例题: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2. 审题步骤(1) 理解题目要求:本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要明确理想的内容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2) 分析题目要点:关键词语是“理想”,修饰语是“我的”,关联词是“以……为题”。
(3) 确定写作思路:可以先写理想的含义和重要性,具体描述自己的理想,写实现理想的努力和收获。
3. 审题技巧应用(1) 抓住关键词语:本题中的关键词语是“理想”,要突出理想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2) 理解修饰语:“我的”表明作文要围绕自己的理想展开,不能偏离主题。
(3) 注意关联词:本题中的关联词是“以……为题”,提示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
四、课堂练习1. 请以“我最喜欢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2. 请以“环保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作文。
2. 教师强调在日常写作中也要注重审题,提高作文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教案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续)六、如何避免审题错误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审题实例,分析容易出现的审题错误。
中考作文复习《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中考作文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他在著作《颜氏家训·文章篇》中就曾经提出过,写文章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文章当以理致为心旅,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而为冠冕。
理致为心旅,心中要有格局,要有格调,要有思路,要有思想。
气调为筋骨,气调是字词和音韵背后的一个东西。
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气调,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好文章。
事义为皮肤,颜之推要求文章中要有“事义”,要用典合宜,以事实意义为文章的皮肤。
华而为冠冕,意思就是,对于人来说,身上的穿戴要美观好看,而对于文章来说,需要讲究行文的华丽优美。
一、中考作文四大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比如:微笑面对生活。
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比如:给自己一些话题作文: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你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
比如: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
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比如: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
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
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大业;长者的指导与教诲,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自命不凡。
教案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教案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考作文审题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作文题目,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3. 通过审题指导,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提高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准确、全面地理解作文题目,拓宽写作思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考作文题目及其解析、相关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考作文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2. 讲解:(1)教师讲解中考作文审题的基本原则,如全面、准确、创新等。
(2)分析中考作文题目的类型,如材料题、命题题、半命题题等。
(3)讲解不同类型题目的审题方法,如抓住关键词、理解题目背后的含义、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等。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近年中考作文题目及其解析,引导学生现场审题,分析题目类型,讨论审题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中考作文题目,运用所学审题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审题过程和心得。
5. 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审题过程和心得,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中考作文审题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平时多练习、多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主选择两道中考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中考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审题技巧。
教案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续)六、教学过程7. 拓展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中考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审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8. 作文演练:学生根据已审题的作文题目,现场进行作文写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万能模版三篇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万能模版三篇第1篇:初中语文作文训练家教教案初中语文作文训练一.中考作文审题训练做到三审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
审题就是仔细审读题目,了解写作要求,弄清写作禁忌,捕捉相关信息。
审题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审读题目审读作文题目是为了定体裁,明范围,找重点。
面对作文题目,应该这样去审读:1.看文题的类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由拟题;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2.看文题的内容--是叙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抒情;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3.看文题的关键词--或是时间,或是空间,或是对象,或是重点,或是主题......4.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还是生动;是直露,还是含蓄;是简单,还是复杂。
二.审读"要求"中考作文题目下面往往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也是作文时必须注意的条条框框。
它们主要包含--1.提示与解说。
如20XX年江苏无锡卷,文题为"门其实开着",下面有这样的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这段提示,为审定题目、写好全文指明了方向。
2.交代与警示。
一般包含: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等。
这些要求,必须遵从,不能我行我素。
如20XX年江苏常州卷一一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下要求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一一共五条"要求",不得违反,若掉以轻心,都会因违规而扣分。
三.审读"导语"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
中考作文技巧(教案)

中考作文技巧(教案)第一章:了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本要求。
2. 使学生掌握评分标准中的关键要素,如内容、结构、语言等。
3. 培养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本要求。
2. 评分标准中的关键要素:内容、结构、语言等。
3. 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本要求。
2. 分析评分标准中的关键要素,如内容、结构、语言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实践。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方面的能力。
第二章:审题和立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审题和立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 帮助学生形成有深度的作文内容。
1. 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 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3. 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讲解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实践。
3. 讲解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4. 引导学生进行立意实践。
5. 讲解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方法和技巧。
6.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审题和立意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方面的能力。
第三章:作文结构与篇章布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结构与篇章布局的基本要求。
2. 使学生掌握作文结构与篇章布局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结构与篇章布局的基本要求。
2. 作文结构与篇章布局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际操作练习。
1. 讲解作文结构与篇章布局的基本要求。
2. 分析优秀作文的结构与篇章布局。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作文结构与篇章布局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第四章:写作手法与修辞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手法与修辞技巧。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教案标题: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考作文题目,正确把握审题要点。
2. 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合理选择立意角度。
3.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写作技巧,展开合乎逻辑的作文内容。
4. 学生能够通过审题立意的训练,提高中考作文的得分能力。
教学准备:1. 中考作文题目的样本2. 与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相关的素材和范文3. 教学PPT或黑板4. 学生练习用纸和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中考作文题目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正确审题。
引导学生回顾审题的重要性,并强调审题在作文写作中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审题要点(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中考作文题目中常见的审题要点,例如主题、角度、要求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
步骤三:分析范文(15分钟)教师选取一篇与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相关的范文,与学生一起分析范文中的立意角度和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立意角度,以及如何通过合适的写作技巧展开内容。
步骤四:练习训练(20分钟)教师提供几道中考作文题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审题、选择立意角度,并用纸上书写出自己的立意思路和写作大纲。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供建议。
步骤五:展示和讨论(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立意思路和写作大纲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学生对审题立意的深入理解和提高。
步骤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中考作文写作中要注重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多加注意和实践。
扩展活动:教师可以布置中考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进行写作,并在下节课进行互评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得分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审题要点和写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教案荔城三中温小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3、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课时安排:1节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以2012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导入。
题目一: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广州中考题)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白云区一模题)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改变。
也许,你在悄悄改变别人;也许,你在渐渐改变自己;也许,不知什么改变了你。
改变,或许是一个过程,改变,或许是一个结果,有人喜欢外在的改变,有人注重内在的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改变。
请你以“改变”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师:题目二难度不大,写出“改变”的内容,基本不会离题。
题目一看上去容易,实际难,因为多了限制性词语“一点点”,什么才算一点点,改变不能大,要写细节,审题要仔细才会高分。
作文审题就是揣摩作文命题意图,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文章该写成什么文体(期中考试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该确定怎样的中心,该选用哪些材料,该怎样安排详略等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
作文前只有全面准确地审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全面而准确是作文审题的总体要求,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法则是关键。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那么,如何在作文时做到不偏离题意呢?审题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建议同学们可以运用“抓文眼,明题旨”、“定范围,知内容”、“辨显隐,拓思路”、“添因素,定角度”等方法和途径来审清题意。
技法1:抓文眼,明题旨所谓“抓文眼”,就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明题旨就是明确命题的题旨所在。
要审清命题的题旨。
所谓题旨,就是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文中应予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眼就是显示作文题目基本内涵和写作重点的词语。
抓题眼可以运用“句子抓谓语,短语扣修饰(限制)”的方法。
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其谓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另外,题目中出现的一些虚词不容忽视,它往往也是作文题目的题眼所在,如连词“和”“与”,副词“也”“更”“又”“原来”“依然”“其实”等等,应狠下功夫进行推敲和斟酌。
例如: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题眼是“又”,写作的重点在于告诉考生要写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味。
所谓“定范围”,就是审明写作范围,了解命题的范围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我们知道,写作是有范围要求的。
过程的长短、地域的广狭、事件的繁简、人物的多少、议论的深浅、说明的详略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审题而予以明确。
“难忘的一天”你却写了三天的事,就失之过泛;“我们的学校”你仅写了所在的班级,就失之过窄。
“又见枝头吐新芽”,“又”点出了次数不止一次,“枝头”“新芽”点明写的内容和树木有关等。
练习2:(1)“改变”与“改变一点点”这两道题目中,“改变”所写的“改变”的程度范围较广,“改变一点点”中所写的“改变”的程度范围较小。
(2)在“惊喜的瞬间”和“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这两题中,“惊喜的瞬间”所要写的过程历时很短,而“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所要写的过程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
(3)在“陋室小记”和“在广阔的地平线上”这两题中,“陋室小记”只须写“陋室”,至多简略地写一下“陋室”的环境,所写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则是纵横万里,广袤无垠,凡是地球上的一切都可以写进你的文章。
(4)在“我的同桌”和“我与水”这两题中,“我的同桌”所写的人或一个,或几个,涉及的人比较少;而“我与水”所写的是“我”与“水”之间发生的故事。
只有准确把握命题要求的写作范围,才有可能写出教好的文章。
技法3:辨显隐,拓思路辨显隐,拓思路。
有些作文题目,如“路”、“灯”、“落叶”、“浪花”、“春色”等,往往不是叫大家就物写物、就景写景,而是另有一番“企图”,它常常需要大家借助某一事物的外在特殊,寄寓某种深刻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
例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枝头吐新芽”字面上的意思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其实包含也是一个普遍的生活道理:希望总是存在的。
“新芽”既可以理解为“树上的叶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或是一种认识。
对这样的作文题目,就不能局限于理解其显性意义(题目字面本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辨识其隐形意义(也就是言外之意,即题目寄寓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蕴含的哲理意义),进而突破思维局限,拓宽构思空间。
练习3:(1)如果要你以“路”为题写作,你想怎么样理解这一题目的涵义?字面上的意思:往来通行的地方。
其他意思: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
如:求学之路、奋斗之路、成名之路、富民之路、爱心之路、出路、退路(2)如果作文题目是“我也是富翁”,你又会如何理解呢?(国外一位年老的亿万富翁望着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说:“真是羡慕你们,如果可能,我愿意用所有的财富买回青春!”)“富翁”字面上的意思:拥有大量财产的老翁。
亦泛指广积财产的人。
其他意思:“富翁”指“青春”、“亲情”、“友谊”、“健康”、“毅力”、“知识”、“活力”等。
技法4:添因素,定角度添因素,定角度。
对于一些半命题作文和题目简短的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如:时、地、人、情感等)为题目添加一些因素,使文章的写作范围、内容更加具体、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在添加因素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自己熟悉而又不容易与别人雷同的材料。
我们之前写的作文“节日”,因为是临近国庆节,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到国庆节、中秋节,没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其实,我们可以添加因素,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
如“爸爸的节日”。
练习4:如果作文题目是“游戏”,你觉得可以添加那些因素,使文章的写作角度更加具体?赶快动手把它们写下来,并确定一个你准备添加的因素,看看谁添加得又快又好。
例如:冬天的游戏、家乡的游戏、父亲的游戏、快乐的游戏、悲伤的游戏三、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原则1、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2、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
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
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
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
四、小结拿到题目,一定要在审题上多花些心思来研究,切忌心思浮躁。
有的同学匆匆一看题目便与记忆中的某人某事挂起钩来,提笔就写,不去考虑这个“钩”挂得上挂不上,挂得是否牢靠妥当,就难免失误。
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心中所想的内容确实和题目挂得上了,才可认为审题完成,才可构思文章。
五、作文训练作文题目:参考《九上学案》P19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宛如一首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审题:首先明确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要把前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宛如一首歌。
(可以用技巧4)其次,“歌”是比喻美好的事物——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要展开想象的翅膀,选出最能触动自己内心的事物来写作。
比如:友情是歌、母爱是歌、得意是歌、失意是歌,生命中必然会哼唱的歌;花是歌,、树是歌,一年四季都是歌……明确“歌”的比喻义,找到最能表现其特质的本体。
例文1: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又见枝头吐新芽穿过马路,一阵寒风迎面扑来,不禁全身打了个寒战。
身边冷不防飘来一片枯叶,我迎起头,只见一株大树的叶子早已变黄,孤苦无依的随风飘荡,无可避免地等着被风卷走的一瞬间。
62分卷子,依然在我书包里。
啊!我是否就像这棵树,伫立在寒冷中遥望春天?小时候——拥有清脆嗓音的我被老师相中,参加朗诵比赛。
我过五关斩六将杀进总决赛,却在比赛前3天发烧了。
在昏昏沉沉中,我似乎听到老师和家长的紧张的议论:发烧了,喉咙哑了,怎么朗诵?怎么比赛?时间不等人,比赛一点点临近。
在总决赛前一天晚上,我不甘心就这样退出比赛。
硬撑着发热的身体,我扶着墙,踉踉跄跄地走进爸爸妈妈房间,放开已沙哑的喉咙,练习了一遍。
那一遍下来,我便头晕脑胀,觉得天旋地转了。
“扑”,我倒在床上,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熟睡过去。
第二天,我仍然参加比赛,带着父母老师“有志者事竟成”的鼓励,我充满感情地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完成了表演—最终竟获得铜奖!我抱着奖杯,我觉得眼前一片碧绿,在深夜,我宛如一棵小树,苏醒发芽了。
长大些——市游泳比赛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
我也怀着放手搏一搏的心情报名参加了。
谁知集训时,跟我一起训练的人都是市里的高手,我自然总是被他们甩开一大截。
所以,他们看我的眼神,也都是傲慢的、盛气凌人的。
在区里还算佼佼者的我,忽然一下没了信心,跌落进无边的寒冬中。
就在我打算收拾东西,离开训练队时,教练找我谈话—相信自己,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
我带着一丝信心,重新投入到刻苦的训练中,脸上没忘记多挂一缕微笑。
“苦心人,天不负”,我在拼搏之后,奇迹般地获得市全能第五!捧着证书,我的眼前又出现一片绿色:春天,回来了。
而现在——书包里的试卷打灭了我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可中考已经日益迫近!我抬起头,抑制住想流泪的欲望。
就在这时,大树中一抹很淡很淡的嫩绿闯入我的视线:“今天立春了。
”我听见旁边有人说着。
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没错,现在的我虽然身处冬天,但我可以努力地展望、迎向春天,再染新绿呀!我一定可以的!是的,花开不只在春天。
我只要拼搏、奋斗,定能迎来我的春天!我这棵树的新芽,又会重现。
到那时,我再来与大树会面,告诉它我走过的路,也告诉它:冬天是春天的征兆。
只要能在寒风中不倒,必然会“又见枝头吐新芽!”问:请快速阅读例文,划出能体现题意的句子。
例文2:宛如一首歌古往今来,多少鲜活的人和事在历史的天空如流星般一闪而过,有的壮美,有的凄惨,有的黯然无声。
站在星空的旁侧,静下心来聆听,原来流星一闪便是一首歌,甚至曾经过往的失败,也是一首歌,听……“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是项羽英雄末路的悲歌,楚汉相争,霸王穷途末路,兵败垓下,已是深秋,凉风吹得军帐中烛火摇曳,怀中的虞姬低泣吟唱:“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一曲歌罢,香消玉殒,手中的蝴蝶杯落地,碎了,连同那颗曾经踌躇满志的心……项羽败了,只是他至死也未曾低下头颅!项王的豪迈刎乌江,是一曲悲壮的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