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品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岳麓版
课时作业25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 B )A.政府实行了新经济政策B.苏维埃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C.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时期D.国家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在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幻想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导致农民的不满,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生产萎缩等一些现象,故B项正确。
2.(2019·河北保定调研)1921年,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
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社会主义“已经不是一个遥远未来”“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表明列宁( C )A.不断丰富新经济政策的内涵B.否定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C.看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解析: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肯定了新经济政策积极作用,与其内涵无关,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反映出新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列宁看到了利用新经济政策推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许昌、平顶山模拟)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的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七分之一,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三分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时的苏维埃政府( D ) A.决定在分配领域实施实物配给制B.试图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准备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解析:苏俄在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早在1919年就开始执行,故A项错误;苏俄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在1928年前后才开始执行的,这也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B项错误;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此时苏俄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下单一的公有化和共产化,必须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故D项正确。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2022年度第三轮第二轮复习教材专题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一: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比较项时间背景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下半年―1921年春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到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20世纪20年代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直接: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根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租让制和租借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质农实行余粮征集制业主不要同内点容工实行工业国有化业商取消商品贸易贸分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配食”政治影响经济效果特点由于对农民的剥夺,导致工农联盟几乎破裂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到途径按劳分配根本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① 苏联经济复苏后,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② 苏联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2)方针的制定: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决定(3)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① 1926年至1928年,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同时新建了数千家新企业;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②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1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及经济改革
第1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
基础攻关
2
考点突破
3
仿真模拟
基础攻关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英、法、美、日等对苏俄进行 __武__装__干__涉______;___国__内__战__争_____
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解析] 题目的意思是新生的苏俄政权面临着敌人的进攻,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又夺走了人民的粮食,使人民忍饥挨饿,苏俄新生政权隐藏着危机,故 A 项正确;政府并没有实行战争政策,故 B项错误;德国军队并没有大举入侵苏 俄领土,故 C项错误;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 斯大林时期,故D项错误。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苏俄(联)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经济政 策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2)苏联对斯大林体制的多次改革,收效不大,显示了社会 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
2.(1)私有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变化,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断进行调整。 (3)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出了活力,但它不是万 能的,因而还不断变化。
[图解识记]
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体制 1.背景:斯大林领导苏联实施工业化和 ___农__业__集__体_____化,实施国民经济 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 2.时间:20世纪___3_0____年代中期确立。 3.特征:实行单一的 ___公__有__制_______;实行___高__度__集__中_____的经济管理体 制;实行排斥 _____市__场_______的_指__令__性__计__划_____经济;主要以 ____行__政________ 手段管理经济。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综合提升(4页)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单元综合提升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
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
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未成功;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10.3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岳麓版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3.结果: (1)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 (2)国内局势逐渐失控,_1_9_9_1_年苏联解体。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思维激活】“他(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 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 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三、“斯大林模式” 1.确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 _新__经__济__政__策__。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表现(特点): (1)实行单一的_公__有__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实行_高__度__集__中__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主要以_行__政__手__段__管理经济。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勃列日涅夫上台,纠正苏联当时的混乱。 2.内容: (1)农业领域。 ①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②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③提高农产品价格。 ④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2)工业领域:推行_新__经__济__体__制__,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_斯__大__林__体__制__弊端日益暴露。 2.内容: (1)农业。 ①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 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②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③开展大规模_种__植__玉__米__运动。 ④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课题3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的建立及苏联的经济改革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巩固提升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新经济政策2、3、4斯大林模式5、6、7、8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9、10综合11、121.(xx永州一模)读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解析:A 本题综合考查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与其相符;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为1929年苏联掀起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项符合赫鲁晓夫作风急躁,改革具有很大盲目性、不切实际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
2.(xx北京检测)美国史学家R.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解析:B 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目的是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实行完全的公有制,故A、D两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生产企业的私有制,故C项错误。
3.(xx河南调研)1922年俄共中央认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
”这表明俄共中央希望( )A.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解析:B 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1929年,与题干中时间“1922年”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和时间“1922年”,可知当时即使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俄共中央仍然强调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是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C、D两项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故排除。
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课件(人教必修2)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 景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措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国营 施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 经营管理,注重发展重工业。
结 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但军 果 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增长,
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 时期。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
时 1921年3月 间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 余粮可自行支配。 内 (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 容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租让方 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贸: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 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作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 用 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玉米运动是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进行改革 时发动的一场运动。 据说赫鲁
晓夫想学习美国,大面积种植玉 米,不顾及苏联的地理气候因素, 赫鲁晓夫决定全苏联种植玉米。 但由于苏联地理条件(主要是气 温和光照)实在太差,玉米几乎 不结“棒子”,加上国家机构人 员腐败,从国外购进大“棒子” 愚弄赫鲁晓夫,玉米运动终究失 败。
(2)探索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 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 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 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 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 社会主义过渡。
三、“斯大林模式”
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背 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集体化的 景 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1.(2021·全国甲卷·3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
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解析】在全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他们支援战争主要靠向贩粮者征税,说明当地政府看到了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改变了策略,故选C项;“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说明当时粮食短缺的问题还是存在的,需要靠征税手段缓解,排除A项;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自由贸易才是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项;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是在1921年开始的,当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与题干中的“国内战争时期”不符,排除D项。
2.(2021·广东高考选考·15)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
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解析】2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苏联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是针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对技术工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工农速成班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教育的需要,这些做法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需要,故选A项;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是客观作用,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1928年后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与材料时间20年代中后期不符,排除C项;冲破西方技术封锁是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3.(2021·山东高考选考·13)表2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9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人民版
钢(万 吨)
420
430
930
1 040
592
汽车
(万台)
0.07
10
20
2.93
拖拉机
(万台)
0.13
5.5பைடு நூலகம்
17
4.89
铁路
(万千 5.85 7.69 8.8
9
8.18
米)
棉织品
(亿米) 25.82 26.78 57
62
26.94
考点一
-24-
主题一 主题二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
考点一
-15-
主题一 主题二
“退却年代”——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 【教你读史】 材料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 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 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政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故选D项。题干中提到其中一个矿井是苏联自
主建设,说明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故A项错误;此时的苏联正在迈向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一个钾矿矿井由苏联自
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可知在工业化建设中,苏联对外资的利用 关闭 有D 限,故C项错误。
解析 答案
C.各行业发展比较均衡
关闭
193D6.年社苏会联生新产宪与法消的费颁的布平标衡志着发苏展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根
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苏联对工业产品尤其是重工业产品的目标一再提高,
且最终基本完成,体现了苏联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故B项正确;表
最新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复习 精品
第22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考 纲]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 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 ①外患: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②内忧: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 ①农业:实行 ,余粮低价交售国家。
②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 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 ”的原则。
(3)评价⎩⎪⎨⎪⎧ ①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 想以此 到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国内战争胜利后,必须恢复经济。
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
③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__________的过渡。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 粮由农民自由支配。
②工业: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商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 。
(4)意义⎩⎪⎨⎪⎧ ①是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②加强了工农联盟,经济迅速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易混易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全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目的不同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质不同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效果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最终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它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认识两种政策的实行,除了当时形势的需要外,还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关系密切两种政策的交替说明:苏维埃政权能够根据国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2.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的比较项目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不同点实施目的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效果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并得到加强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但存在很多弊端,后经历届政府改革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相同点①都是在社会出现危机的背景下实行的。
②都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③都暂时解决了危机,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3.对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解和认识(1)苏联经济改革是苏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历次经济改革面临的共同背景。
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改革经历了探索——停滞——深化——失控的艰难发展历程。
(2)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本身的进程问题、赫鲁晓夫的个人专断等因素使改革中途夭折。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1
加以甄别,如17年全国Ⅱ卷第35题,回忆录通常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色彩,且版本内容受 时代局限,无法判断哪个版本可信度更高,因此作为一种史料要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环 境下去理解。这体现了史料实证,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理解的考查。
2.历史解释: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卓越 的成就,但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如何理性分析和 客观评判就要看从何种视角作出解释,如15年全国卷Ⅱ 第34题以苏联粮食产量和出口量的变化为依据,考查对 苏联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的理性
专题十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诠释】—命题人揭秘核心素养 全国卷单套卷一般在本专题间隔命题,不是每年必
考,集中在选择题的第34、35题,主观题偶有考查。五 大核心素养均可命题,突出表现在:
1.史料实证: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领 导执政时期都有其特色,其身后评说也是众说纷纭,所 涉及史料形式多样,应用时必须放在当时的时空框架内
分析;14年全国卷Ⅱ第34题通过经济危机时幻想型影片 备受欢迎这一现象考查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客观评判。
这两道题在素养层面都是历史解释的重要体现。
3.唯物史观: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都涉及不断调整生产关 系以适应生产力的知识点。本专题的核心知识就是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这在高考 试题中也有考查,如2017全国卷Ⅲ第34题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对生产关系做了局部调 整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体现了唯物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理论上没有 突破斯大林模式, 只是在维持原有 经济体制基础上 进行局部改革
资等权力;尝试推行“___物__质_ _利__益___原则”
三、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项目
背景
措施
评价
(1)“二战”后,
(1)农业方面:用收购制代替 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
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
(1)在一定程度上 冲破传统观念的
束缚,取得一定
_斯__大__林__体__制__的 留地和饲养牲畜;开垦荒地; 成效
弊端日益暴露
赫鲁 晓夫 改革
(2)农业全盘集 体化制约了工 业的发展和人
1929 至 1933 年资本 了解 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续表)
考查要点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资本主义 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品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
经济改革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①十月革命后,列强武装干涉,妄图推翻__苏__维__埃__政__权___。 ②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形势。 ③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非常措施。
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_国__家____所有;中、小企
工业 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_外__国__资__本__家____
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
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自__由__贸__易___
分配
废除实物分配制
(4)意义: ①理论上: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 __社__会__主__义____的途径。 ②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国家向农民索取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 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高度集中的___计__划__经__济__体__制___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 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内容: 农业 实行__余__粮__征__集__制___,余粮低价交售国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 工业 业实行监督 商业 取消__商__品__贸__易____,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 ①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 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此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 (3)×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 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 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下进行的,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2.选择: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 ) 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答案:B
【基础提炼】 1.思维辨析: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 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了。( )
答案:(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它的持续实施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3.选择:到 1925 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 87%,农 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 巩固。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税的全面推行 B.允许工农自由贸易 C.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D.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答案:A
二、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苏联的建立: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 式成立。 (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 被逐渐取消。 2.确立:经过__工__业__化___和农业集体化,到 20 世纪 30 年代 中期确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 组织企业的生产。 ②政治危机:农民对_战__时__共__产__主__义___政策日益不满,频繁 发生暴动。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3)内容:
农业
实行固定的_粮__食__税___,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
考查要点
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 模式
验教训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
戈尔巴乔夫改革 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在改革目标上, 不切实际和盲目, 最终失败
(续表)
项目
背景
措施
评价
(1)工业:推行___新__经__济__体__制___。
勃列 赫鲁晓夫改革 注意运用__价__值__规__律___,扩大了 军备竞赛加重了
3.表现: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_____经__济__管__理__体__制_____。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以__行__政__手__段____管理经济。
4.评价: (1)成就: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 业化模式。 ②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 实力迅速增长。 ③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