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古诗二首1》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包括两首古诗《村居》和《咏柳》。
《村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等诗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咏柳》则以柳树为主题,通过柳树的柔美形象寓意了人生的坚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3.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重点: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PPT、古诗文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春天的图片和实物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2. 讲解《村居》:解析诗句,让学生理解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等意象,体会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 讲解《咏柳》:解析诗句,让学生理解柳树的形象,寓意人生的坚韧;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背诵:让学生集体背诵两首古诗,检查背诵效果。
5. 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景象,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两首古诗的和关键诗句,突出意象和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 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景象;3.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欣赏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但在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时,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拓展延伸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古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讲解: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古诗的关键。
在讲解《村居》和《咏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春天景象。
同时,我也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古诗的审美特点。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4.在本课学习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想象力量、自学力量、规律思维力量、朗读力量和语言表达的力量。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 4 个字,并且要生疏 6 个生字。
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秀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肯定会走向成功。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日教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知名的大诗人,你们快活吗?生:快活。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宠爱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读古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读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生:〔朗读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二、讲授知1.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比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师:刚刚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生疏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生疏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
〔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
〔电脑屏幕显示生字〕3.同桌相互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
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对词语、字的生疏。
〕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
生:〔针对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我要更加耐心地进行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登鹳雀楼》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古诗的韵律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登鹳雀楼》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2.提高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韵律美,培养他们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3.培养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发展语言能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些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举例:针对这些字的书写难点,教师可以分解字形,逐步指导学生书写。
(2)古诗的韵律感:二年级学生对古诗的韵律感可能不够敏感,难以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诗意理解: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诗意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8课学习《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我们将深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孩子们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详细过程:(1)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楼的特点。
(2)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瀑布的壮观景象。
2. 学习《登鹳雀楼》详细过程:(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分析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3. 学习《望庐山瀑布》详细过程:(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分析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展开想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两首古诗,分别是XXX的《登鹳雀楼》和XXX的《望庐山瀑布》。
前者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所见所思,气势恢弘,意境高远,后者则通过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古诗,但由于诗歌语言简练,有时候会省略词语或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因此学生不易把握诗句的意思。
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等展示的画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尽、欲”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尽、层”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等著名古楼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著名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记录诗人墨客的不同情怀。
引出本课的课题《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停顿。
1)读准字音:“登”(dēng),后鼻音;“鹳”(guàn)。
2)登/鹳雀楼。
3)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预设问题:谁登上鹳雀楼?登鹳雀楼干什么?鹳雀楼在什么地方?3.解题:1)“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
2)唐代诗人XXX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句1.播放动画课文《登鹳雀楼》,学生形象感知诗歌内容。
2.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3.检查朗读。
课件出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夜宿山寺》。
3.能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高耸入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交流作者,读懂诗题1.游戏导入:出示图画,引导学生猜古诗。
2.师: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3.全班齐读诗题,师板书。
(板书:夜宿山寺)(1)读准诗题,组织交流:在读诗题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宿、寺”的读音是平舌音。
)(2)出示生字“寺”,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课件出示寺庙图片)解释“宿”字:宿,就是住的意思。
学生交流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寄宿。
(3)引导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
交流:你知道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和地点了吗?试着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诗中的6个生字。
2.同桌互读古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导学生交流: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你有什么读好古诗的小妙招想要介绍给大家吗?预设:在读诗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教师相机指导:这首古诗每一句有五个字,一般前两字后面停顿一下。
教师指导:老师也有一个读好古诗的小窍门,把每一句诗最后一个字读清楚,字正腔圆,听起来就更加有韵味。
你们听老师读一读。
4.教师范读。
5.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
读出诗句的节奏。
三、想象画面,随文识字1.引导想象:读着,读着,我们仿佛也跟随着诗人李白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登上山中寺庙。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山寺给你怎样的感觉。
2.识记“危”字。
(1)借助插图,出示词语“危楼”。
教师讲解:诗中的“危楼”就是“高楼”的意思。
全班齐读词语。
(2)引导学生拓展组词:你在生活中见过“危”字吗?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危险、危急。
《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另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表述能力。
-诗句意义理解:部分诗句含义抽象,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比喻手法,学生难以理解其象征意义。
-情感与意境体会:对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古诗的意境,学生可能缺乏直观感受,难以深入体会。
举例说明:
-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瀑布”、“鹳雀楼”等生字词。
-运用生活实例、故事情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比喻手法,如将瀑布比作银河,让学生想象这样的景象,从而理解诗句的意义。
本节课将围绕这两首古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朗读、理解、赏析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使学生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它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李白和王之涣如何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与背诵、词汇与句式理解、诗人情感与意境体会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19《古诗二首》(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9《古诗二首》(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9课《古诗二首》。
这两首古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牧的《山行》。
这两首诗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古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登鹳雀楼》(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领读,让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
(3)讲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3. 学习《山行》(1)重复上述步骤,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对比两首诗的景色描绘,体会诗人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彩色笔描绘出诗中的景色。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登鹳雀楼》和《山行》。
2. 选取一首古诗,用画笔描绘出诗中的景色。
3. 家长参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首古诗的朗读和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表示怀疑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是词汇运用上的一个难点。
-诗歌创作背景: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增强对古诗文意的理解。
-如《悯农》背后的农民艰辛劳作的背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古诗中的对自然和劳动的尊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体会。
其次,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有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还不够丰富。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关于表达和交流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古诗中的意境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尽量通过图片、故事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但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我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体会和感悟,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的解释。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关于古诗意境的思考题,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古诗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通过图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流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1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
“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
“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1)范读引领,感受韵味。
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营造氛围,猜谜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2.“对,就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
那什么季节最适合放风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高鼎走进春天,走到野外去放风筝。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的意思。
(居住在乡村)5.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1.学生自读,出示要求。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2.指名读,教师正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不要念成前鼻音。
“趁”是前鼻音,不要念成后鼻音。
“纸鸢”的“鸢”要读准。
教师顺势出示“风筝”的图片,指出“纸鸢”即风筝。
3.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讲解“醉”。
(1)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2)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
(3)用“醉”组词。
(4)想一想,诗中的“醉”是什么意思?4.再读古诗。
(1)出示要求:圈画出句末韵母是“an”的字,这些字要读得响亮。
(2)学生先练读,然后指名读。
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地方,如读得不够好,可以教师范读。
三、想象画面,体悟美好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学预设:若学生说得不够好,只是粗浅地点到为止,教师可做如下指导:(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结合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快乐游戏时的情景,想象诗中的孩子们会是怎样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古诗中的美好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和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的朗读与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中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4. 理解古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教师给予指导。
5.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二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其中一首。
(2)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与家人分享。
(3)画出你心中的《登鹳雀楼》或《望庐山瀑布》景象。
2. 答案:(1)见板书内容。
(2)见课堂讲解。
(3)自由发挥,符合古诗意境即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题为《古诗二首》。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夜晚的景色,引出《静夜思》。
2. 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静夜思》;(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3)全班齐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2)教师讲解生字词;(3)学生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4. 理解诗句:(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思;(2)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3)全班交流,分享诗句的理解。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自己对诗句的感受;(2)教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情感。
6. 学习《望庐山瀑布》:(1)学生自读《望庐山瀑布》;(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3)全班齐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生字词:床、前、光、疑、举、低、思、故乡、明、月、光、地上、鞋、儿童、走、来、不、知、细、叶、声、香、山、花、红、了、月、夜、静、秋、思、乡、情。
重点句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望庐山瀑布》生字词:望、庐、山、瀑布、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春晓》和《悯农》两首古诗的学习。
《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诗句优美,寓意深刻;《悯农》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2)引入古诗《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诗句的优美。
2. 学习《春晓》(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通过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4)进行朗读练习,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3. 学习《悯农》(1)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
(4)进行朗读练习,感受诗句的节奏感。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描绘出《春晓》和《悯农》的意境。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1)让学生谈谈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1. 《春晓》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悯农》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春晓》和《悯农》诗句,注意生字、词语的正确书写。
2. 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为《春晓》和《悯农》各画一幅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对诗句的理解、背诵、赏析以及对作者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幅古风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诗句理解(1)带领学生逐句理解《登鹳雀楼》,讲解关键词汇,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2)同理,对《望庐山瀑布》进行逐句解读。
3.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古诗中的典型句子,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进行诗句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5. 背诵与赏析(1)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节奏感。
(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两首古诗的全文及重点词汇。
2. 黑板右侧:两首古诗的意境简笔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话描述《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的画面,并尝试创作一首以山水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2. 答案示例:描述:《登鹳雀楼》描绘了一幅壮阔的黄河风光,诗人登高远望,感叹人生短暂;《望庐山瀑布》则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诗人遥望瀑布,心潮澎湃。
创作示例:登高望远心悠然,黄河滔滔水接天。
世间繁华如一梦,何必执着尘世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练习、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两首古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案一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有关草原的视频及歌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
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
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
(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
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
(板书:寺,学生识记“寺”字)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
(板书: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
)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
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师生合作,读出这首五言诗的独特节奏。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闭目轻声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
(一)学习第一、二行。
1. 随文溯源学习“危”字,知道“危”的本义是表示人在山巅或高崖,站在高处而恐惧。
引申为恐惧,又引申为高。
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体会“楼高”。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
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结合李白其他诗句“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导朗读,将“高”字读得响亮,突出“楼很高”的感觉。
②摘星辰。
想象说话。
③指导朗读。
想象摘星辰的动作,加动作读诗句。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春郊》+《清江引·立春》《城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春郊》+《清江引·立春》《城南》教案1.《古诗二首》+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春郊》《清江引·立春》《城南》【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11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诗、童”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培养主动积累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内容】《村居》+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丛书《春郊》【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5个生字,正确工整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古诗《村居》《春郊》《赋得古原草送别》,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景色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这幅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说出理由。
是的,杨柳、风筝、展现新绿的树林都告诉我们,这是春天。
早在清朝,诗人高鼎就作了一首七言诗《村居》,描写了在绿草青青、黄莺啼叫的春季里,河边的杨柳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人们陶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
白天渐渐长了,小孩子们放学回来,时光还早,赶忙趁着东风在大好的春色中快乐地放风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代诗人眼中的春天的美。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齐读课题。
二、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教师范读、领读古诗:注意停顿和字音。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停顿。
3.同桌互相读诗,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相机正音学习:草长莺(yīng)飞、拂(fú)堤(dī)杨柳醉(zuì)春烟、散(sàn)学评价:你可真会读呀!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
(二)朗读感悟
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教学准备与手段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的荷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
一、复习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读出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年月日
教学课题
15古诗二首
学案编写者
教学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8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读读说说。(有机落实理解诗意。)
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
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
一、二句为动,三、四句为静
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
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窗”和‘柳“。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第一课时^Ol&l#m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