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

合集下载

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不紧、教学评价不够全面、教学规范与特色的调和不当等。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在学校方面,我们将以信息技术为切入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推动教师积极反思,提高教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将探索新的评价方案,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在教师方面,我们将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等,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

在学生方面,我们将改变学生研究方式,让其体会个性化研究和协作研究的途径和模式,并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总之,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得到普及。

各国教育改革都将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力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尽管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有效性研究几乎没有。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就在于填补这一空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研究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研究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意义,探究案例写作对促进教师快捷成长的意义,探究体现新理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评价方案,探究新课程标准下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现代化学校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rray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持人:杨凌云联系电话:所在单位: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填报日期:2017年12月宜昌市教育局教研室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

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一、选题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因其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营盘路小学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有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为基础的研究。

它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尚不完善。

目前,国内外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针对于农村地区的研究更是缺乏。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对于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将针对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和模式,从而为农村地区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经验。

二)主要创新1、本课题将针对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和模式,为农村地区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经验。

2、本课题将通过实践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本课题将形成一些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研究成果,推动本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物理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使用效率,最终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快速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和模式研究。

3、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4、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2、问卷调查法:对于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态度和看法。

3、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和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统计分析法:对于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教学效果。

四、课题的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一)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和模式。

2、探索出一种适合农村地区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形成一些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研究成果,推动本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物理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使用效率,最终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应用前景1、为农村地区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经验。

2、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宽带上网等逐步到位,有些农村小学也不例外。

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这些,我们很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作出探讨,2002年3月,学校提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初步研究实施方案》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英语、数学等8门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通过网络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有明显成效。

一、整合的作用和意义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特别是在农村,在师资配备上已经相对落后,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信息时代的起跑线上。

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少农村小学已经建起了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

如何让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显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重要方式。

其作用主要有:1、用于教学演示,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

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

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3篇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3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3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第1篇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人类已经步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极大的加速了现代信息技术化进程,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强有力地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所以,要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把现代先进科技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使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新的理念,新课标下实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只有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主要仍然体现在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另一种整合,则侧重于信息技术内部各部分之间整合,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过程中存在如形式主义盲目整合等倾向,没有把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过程系统化。

同时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适时地选取,使整合进入一片死海;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流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途径: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在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全面系统化的整合方案和理论指导,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新高中物理课程体系,形成先进的课程理念。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开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开题报告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开题报告《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已被省教科院成功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8年度规划课题,为了保证课题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之中,根据相关要求,我们课题组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老师们指正、审议。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

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所谓“课堂教学优质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

国外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起步较早,比如美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

就课堂教学而言,他们通过整合打造轻松愉快、乐学善学、精彩灵动的教学新时空,“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

”。

英国早在教育中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如名为“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NDPCAL)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

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CATALOGUE 目录•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预期成果与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的可行性与风险分析•已具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基础和条件01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23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为学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科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一些问题,如整合不紧密、不深入、不规范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组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0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21世纪技能计划”,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欧洲国家以“e-Learning”项目为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1世纪初,我国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与启示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问题。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但由于教师对新课堂理念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倾向,课堂上耗时多,收效低,“出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十分普遍,教学有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学到什么,这是什么教学都必须追问和思思考的问题,课堂上表面上的的热闹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内在功能的实现,反而有可能出现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因此,只有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有有效性问题,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求真务实,有血有肉,富有有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及有效学习理论等为指导,改革和创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摸索出一套提高本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以能较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本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农村小学:党坝学区地处平泉县最南部,所辖小学全部为农村小学,其中大吉口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最为完善。

所以本课题所称的农村小学是指在学区下属的大吉口小学,学校中以三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以三年级学生为实验班。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互助,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四、省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的融入,以其优越的传播和传递方式,使得教育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普惠。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信息技术的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和效果,同时也可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

因此,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问题和目的本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对课堂教学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和效果进行影响。

因此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和优劣势;2、通过开展实验,探究在当前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3、总结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两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差异。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开展本实验,在验证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2、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果;3、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管理能力;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有效的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普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而教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新构建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据报道,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多种形式和场合,既可用于线上教育,也可以是线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加强学生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因为学生能够在用于结业后使用所学的技能。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通过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比较科学、实用的结论,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以及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介绍数字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包括数字资源的应用、在线交流、协作学习等。

3.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效果,重点探究数字技术应用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包括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动力、参与度、学习成果等。

4.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相关要求。

2.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收集并分析数据。

3.通过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数字技术在课堂里的应用,探究其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农村初中中学校与城市比较相对落后。

因此,进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归纳如下:(一)农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持人:杨凌云联系电话:所在单位: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填报日期:2017年12月宜昌市教育局教研室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

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一、选题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因其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营盘路小学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有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为基础的研究。

它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

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为提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便是乡镇或在边远地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因此,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当然,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部分地区还是零散的、粗浅的、散兵式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无系统的经验。

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

因此,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热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

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在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较多,常规教学偏少;过于注重整合的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信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停留在文字信息层面上,缺乏问题解决的信息化交流途径;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问题的提出(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从功能结构上看,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1、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

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善,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2、对教育传播技术的影响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远距离大范围的声像图文信息传播技术,也包括面对面的课堂形体、语言传播技术;既包括以教学演示、实验、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工具技术,也包括教学方法、工艺、过程、技巧等智能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深入。

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

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涌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和方法;3、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整合策略和案例;4、通过实践验证整合策略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3、实证研究: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整合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了解现有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2、第二阶段(4-6个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整合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和修正;3、第三阶段(7-9个月):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实证研究,评估整合策略的有效性;4、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挂图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一种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模式。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其“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特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正因如此,“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自购置计算机多媒体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仅仅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补充。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持人:XXX联系所在单位:XXX填报日期:2017年12月XXX教研室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XXX 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

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一、选题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因其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XXX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有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为基础的研究。

它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

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为提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学校: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科室:信息技术教研组学科:信息技术课题负责人:张娟时间:2012年10月《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21世纪,是科学技术掀起经济发展浪潮的时代,是信息技术掀起科技发展浪潮的时代。

更是一个信息共享、平等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时代。

因而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经济也已初见端倪,随着一次次信息化浪潮,大家逐渐发现当今社会的财富已不仅仅是物资产品和自然资源,还包括应用和掌握信息技术进行再造社会价值的能力。

人们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技能,更需要养成主动探究知识技能的习惯,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跨领域合作的能力、高情商合作能力、高效能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更有效地完成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效,这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也是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困境。

就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由于大环境的要求和自身在各方面发展上的滞后,使得在教学上的影响更为巨大,目前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学校因素。

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不足,农村中学大班额达不到课堂生均1机;其次是实际教学不能与课程计划同步,如果要达到人人上机操作练习过关,每周两课时难以完成;再次是师资力量不足不专,多为兼职教师,最后是网络介入与教材尚不能完全配套,农村中小学网络覆盖率还没有达到100%,还有是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地位低、任务重、缺乏激励机制,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难度大、教学方法不合理,适合青少年、儿童的网络信息资源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挂图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一种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模式。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其“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特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正因如此,“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自购置计算机多媒体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作用仅仅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仅仅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补充。

它更象是录像,只能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作为信息源的功能,其“双向交互性”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并没有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其中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

“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也就了一句空话。

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以《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拟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同时努力构建起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队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通过研究,以求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经过研究,将探索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把电脑定义为学具,有效地辅助学生认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他们从目标到任务、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们都力图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

在我国,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自此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阶段。

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教学首先要更加贴近生活,结合实际。

应该少讲知识,简化头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教学中应引进现代化手段,例如录音、录像、网络等等,以提高效率。

一方面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刚刚起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资源发生关系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是,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2.未来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它是针对传统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原则的设计思想充分注重了人的主体性,为学校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可供师生自主使用与组合的积件素材库,将CAI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又重新交给教师和学生。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重难点(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从学生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有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会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在想学、乐学、会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素养,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

2.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转变观念,让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形成特长,提高素质、同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验的操作经验。

3.从媒体层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中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4.从教学层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中使教学内容的星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种新型教学方注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怎样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优化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成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根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媒体在小学教育的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3.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计划,各年级对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工作,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难点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教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

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

2.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

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授课形态,采用更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比如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3.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

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

在基于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

并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学习,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崭新姿态。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一)理论学习阶段:(2010.5—2010.9)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充分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训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