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_王晓稼

合集下载

ER受体测定

ER受体测定

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测定人乳腺癌组织中,有60~70%的组织存在雌激素受体(ER)及/或孕激素受体(PR),其存在状况与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关。

受体阳性者约60%用抗相应受体治疗有效;阴性者亦有10%的有效反应率。

测定ER及PR的常用方法包括生物化学及形态学两大类;前者为对受体蛋白作定量测定,后者是观察受体在肿瘤组织,包括细胞内的分布及半定量测定。

近年来在测定方面屡有改进,如单克隆技术、高效液相及细胞流式计数测定的应用等,尚未作为常规方法应用。

目前我国开展的生物化学方法有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液吸附法(DCC法)及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法(SDG法);形态学方面有17-FE细胞化学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法及酶联法)。

由于各自条件不同,所用测定方法也不相同。

为便于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本章介绍这些方法,以便统一标准。

第一节生物化学法一、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液吸附法(DCC法)该类方法系通过3H标记的雌激素与受体的特异性竞争结合来检测受体,包括DCC法(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液吸附法,DextranCoatedCharcoal)、SDG法(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法,SucroseDensity GraientUltracontrifugation)、HPA(羟基磷石灰分析法,Hydroxylapatit e)、鱼精蛋白沉淀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AGE)等,以DCC法和SDG法为经典方法。

(一)测定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以氚标记雌二醇([3H]E2)为配体,与受体结合,以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液吸附游离的甾体激素,用液闪法测定与受体结合的标记激素含量,表示受体的量。

以激素与受体结合的动力学方法计算受体含量。

(二)测定方法1.标本处理:乳腺癌标本离体后立即分成两份,一份送病理检查,另份立即放入冰壶,送实验室作受体测定。

剪除待测标本中肿瘤周围的各种正常组织及坏死组织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吸干后置液氮罐中保存,待测定。

2.制备上清液:全过程均在0~4℃下进行。

雌激素研究进展

雌激素研究进展

关于雌激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雌激素的基础化学,生物合成,作用机理等作了总结,围绕雌激素的受体与相关病变的关系,对国内外雌激素及其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包括雌激素相关受体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在睾酮影响细胞衰老作用的研究,雌激素与乳腺癌、骨质疏松的关系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调节机制;生理作用;研究成果Research on the progress of estrogen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basis of estrogen chemical, biological synthesis,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such as around the estrogen receptor and related disea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trogen and it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mechanism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estrogen receptor, the impact of cell senescence in the role of testosterone study, estrogen and breast canc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teoporosis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s: Estrogen ;Receptor ;Adjustment mechanism ;Physiological role;Research results雌激素是性激素的一种。

卵泡成熟后分泌两类雌激素: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作用是促雌性器官发育,排卵;卵黄卵泡发育成黄体,黄体分泌孕酮(也称黄体酮或妊娠酮) ,作用是激动子宫准备受孕,促进乳腺发育,抑制排卵,停止月经,抑制动情急减少子宫收缩等。

雌激素受体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

其发病率在河北、河南、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湖北、四川、福建等省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其中河南省病死率最高,以下依次为江苏、山西、河北、陕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

年平均病死率在100/10万以上的县市有21个,最高的是河北省邯郸市(303.37/10万)和磁县(149.19/10万),山西省的阳城(169.22/10万)和晋城(143.89/10万),河南省的鹤壁市(169.22/10万)和林州市(131.79/10万)。

对流行地区分布的深入分析发现,同一省的不同地区可以存在迥然不同的发病情况,高、低水平地区相距很近,而病死率水平却可相差几十倍到二、三百倍。

由高病死率水平到低病死率水平常形成明显梯度,呈不规则同心圆状分布。

主要的高病死率水平地区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鄂豫皖交界(大别山)地区;闽南和广东东北部地区;苏北以及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

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存在高发区,哈萨克斯坦的古里亚夫、伊朗北部的土库曼、南非的特兰斯开等,/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5526 /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5526雌激素受体与癌症的研究进展作者:孟萌, 夏雅娟, 李建云作者单位:孟萌(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夏雅娟,李建云(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刊名:内蒙古医学杂志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MEDICAL JOURNAL年,卷(期):2008,40(7)被引用次数:1次1.Masami Muramatsu.Satoshi Inone Estrogen receptor:How do they control reproductive and nonreproductive functions 2000(270)2.M Beato.J Klug Steroid hormone receptors:an update 2000(06)3.荣顺星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5(23)4.Kazuogiro Ikeda.Satoshi Inoue Estrogen receptor and their downstream targets in cancer 2004(05)5.赵桂香雌激素受体亚型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2(29)6.唐波.姜军雌激素受体α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和肼苯哒嗪去甲基化作用[期刊论文]-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5(34)7.李薇雌激素受体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8.朱雨岚.刘伟.费娜雌激素受体在人类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04)9.雷元卫.陈廷喧胆管癌性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期刊论文]-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17)10.毛卫华.徐锦屏.毛建林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浙江实用医学 2005(10)11.石素胜.刘秀云.何祖根肝癌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与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期刊论文]-癌症 200012.姚青.穆红.张建民前列腺病变中E-cadherin、p16和ER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06)13.谭文华.刘巍.关咏梅雌激索受体亚型与妇科肿瘤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13)14.温宏武雌激素受体β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36)15.朱建华.叶棋浓.江泽飞ERβ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肿瘤杂志 200316.Aninda Basu.Brian G Genes related to estrogen action in reproduction and breast cancer 2005(10)17.孙刚.马斌林.赵峰雌激素调节蛋白pS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肿瘤学杂志 2005(11)18.贵春山.沈建华.罗小民雌激素受体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519.Adriana Stoica.Elizabeth Pentecost.Mary Beth Martin Effect of arsenite on estrogen receptor-αexpression and activity in MCF -7 breast cancer cells 2000(141)20.Kirk T.kitchin.Kathleen Wallace Arsenite binding to synthetic peptides based on the Zn finger region and the estrogen binding region of the human estrogen receptor-α 2005(206)1.会议论文张传山.胡沛臻.马福成.王映梅.朱晓慧.王文亮乳腺癌预后评估与p27Kipl和雌激素受体表达间的关系2002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患者中有明显的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关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p27kipl(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27kipl)是由Polyak在MV1Lu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CDKIs蛋白.研究表明,p27kipl可以阻止细胞通过G1/S期转换"关卡",对细胞周期具有负调控的作用;p27kipl的低于预测乳腺癌的侵袭性、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检测了p27kipl和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初步探讨了p27kipl和E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雌激素受体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雌激素受体(ERα)是一种蛋白质分子,作用是与雌激素结合成为激素-受体复合物,使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

作为配体活化转录因子的核受体家族成员之一,雌激素参与靶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经过多年的研究调查显示:雌激素受体的功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因子的调节。

它还与很多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该文旨在介绍与其有关的几类调节因子与相关的疾病以及环境对其的影响。

[Abstract] Estrogen receptor-α (ER alpha)is a kind of protein molecule,the role is in combination with estrogen become estrogen receptor complexes,making estrogen produce biological effect. As a member of the nuclear receptor family of ligands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estrogen take part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arget cell. After years of research shows that:the function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mainly is the adjustment factor. It also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any diseases.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its associated with related types of regulating factor and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the disease.[Key words] Hormone receptor (ER alpha)regulating factor;Disease;Environment作为激素受体家族中重要一员,雌激素受体既具核受体,还具膜受体[1]。

yiganyuzi

yiganyuzi

参考文献:[1] Dong Z,Huang C,Ma W.PI3kinase in si gnal transduction,cell transformation,and as a target for chemopreventi on of cancer[J].AnticancerRes,1999,19(5A):3743 3747.[2] A mundadottrirl L,Leder P.Si 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activated andrequired for mammary carcinogenesis in re and required for ma mmarycarcinogenesis in respons e to specific oncogenes[J].Oncogene,1998,16(6):737 746.[3] Tanabe K,Ki m R,Inoue H,e t al.Antisense Bcl 2and HER 2oligonucleotid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cells enhances thei r sensi tivity to an ticancer drugs[J].Int J Oncol,2003,22(4):875 881.[4] Yu D.Mechanis ms of ErbB 2mediated paclitaxel resi stance and trastuz umab mediated pacli ta xel sens iti zati on in ErBb2overexpressing breastcancers[J].Semi n Oncol,2001,28[5Suppl16]:12.[5] As ada M,Yamada T,Ichijo H,e t al.Apoptosi s i nhibi tory activity of c ytopl as mic p1(Cip1PWAF1)in monoc ytic differentiation[J].EMBO J,1999,18(5):1223 1234.[6] Gross man SR,Perez M,Kung AL,et al.p300PMD M2co mple xes participate i n MDM2mediated p53degradati on[J].Mol Cell,1998,2(4):405 415.[7] Lamb J A,Ventura JJ,Hess P,e t al.Jun D mediates s urvi val signalingby the J NK si gnal transducti on pathway[J].Mol Cell,2003,11(6):1479 1489.[8] Jin W,Wu L,Li ang K,et al.Roles of the PI3K and Mek pathways inRas medi ated chemo resis tance in breas t cancer cells[J].Br J Cancer,2003,89(1):185 191.[9] Jordan NJ,Gee J M,Barrow D,e t al.Increased cons tituti ve ac tivity ofPKB Akt in tamoxifen resi stant breas t cancer MCF 7cells[J].BreastCancer Res Treat,2004,87(2):167 180.[10] Michael JF.Phos phoinosi tide3kinas e si gnalli ng in breas t cancer:howbi g a role might it play?[J].Breas t Cancer Res,2001,12(3):304312.[11] Piwien Pili puk G,Huo JS,Schwartz J.Growth hormone si gnal transducti on[J].J Pediatr Endocri nol Metab,2002,15(6):771 786.[12] Weinstei n Oppenhei mer CR,Blaloc k WL,Steelman LS,et al.The Rafs ignal transduc ti on cascade as a target for chemotherapeutic i nterventionin growth factor responsive tumors[J].Pharmacol Ther,2000,88(3):229 279.[13] Salh B,M arotta A,Matthews on C,et al.Investigati on of M ek MAP kinase R SK pathway in human breast cancer[J].Anticancer Res,1999,19(1B):731 740.[14] Ding S,Chamberlain M,McLaren A,et al.Cross talk between si gnalingpathways and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protein MDR 1[J].Br J Cancer,2001,85(8):1175 1184.[15] Iwase H,Zhang Z,Omoto Y,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xpression of es trogen receptors alpha and beta for endocrine therapy of breas tcancer[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3,52[Suppl1]:S34 38.[16] Spei rs V,Malone C,Walton DS,et al.Increased expres sion of estrogenreceptor mRNA i n ta moxifen resis tant breast cancer patients[J].Cancer Res,1999,59(21):5421 5424.[17] 王晓稼,郑树.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耐药受体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1,23(4):203 206.[18] Treeck O,Z hou R,Diedrich K,et al.Tamoxifen long term treatment invitro alters the apoptotic res ponse of MCF 7breas t cancer cells[J].Anticancer Drugs,2004,15(8):787 793.[19] Deblois G,Gi guere V.Li gand independent c oactivation of EralphaAF21by steroid receptor RNA ac tivator(SRA)vi a MAPK activation[J].J Steroi d Biochem Mol Biol,2003,85(2 5):123 131.[20] Schi ff R,Massarweh SA,Shou J,et al.Cros s talk bet ween estrogen receptorand growth factor pathway s as a molecular target for overcoming gendoc rine resistance[J].Clin Cancer Res,2004,10(1Pt2):331S 336S.收稿日期:2005 05 14 修回日期:2005 09 24乙型肝炎病毒整合及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王 涛1(综述),王 一2(审校)(1.山东省潍坊市解放军第89医院病理科,山东潍坊261021;2.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分子肿瘤实验室,上海200438)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瘤;整合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2084(2005)12 1087 03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促发因素,据估计, HBV感染率占世界总人口的5%,长期慢性感染者终生期50%发生HCC。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与变异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与变异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与变异多年来,雌激素受体(ER)被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指征。

然而,异常的ER结构可能对于正确地评估ER 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虽然可以检测出异常结构ER的存在,但实际上它缺乏其功能,从而导致假阳性结果。

同样,一些不能通过生化及免疫组化检测出来而实际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ER的存在也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因此,探讨ER的突变和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不需要配体就能传送雌激素信号的受体蛋白存在可能就会导致对内分泌治疗的抵抗;此外,功能不良的ER的突变也可能导致乳腺癌的预后不良。

一、野生型雌激素受体结构和功能ER基因定位于q24和q27之间的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由8个外显子组成。

野生型ER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65 000,与雌二醇具有很高的亲和性[1]。

ER属于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的大家族,后者包括其他的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视黄酸受体、维生素D受体和大量尚未明确配体的所谓“孤立受体”。

用A~F 6个字母分别代表这些受体序列排列中的6个区域。

E 区主要组成了配体结合区,该区包括外显子4到8和装配配体结合的一个疏水区。

DNA 结合区包括二个锌指结构,使其能够与上游雌激素依赖基因启动区的特异性雌激素反应元件或单元(HRE)相协调[2,3],外显子2和3编码该区域,具有激活功能的为AF1和AF2两个转录区。

AF1包括A、B区的大部分,核受体含有两个转录激活功能(AF)区,分布位于受体C端的激素结合区(AF2)和N端区(AF1),AF2为激素依赖性,而AF1是激素非依赖的。

AF2还是核受体与其他转录介导因子(共激活因子或共抑制因子等)相互作用的部位。

甾体激素受体的每个AF均具有明显的细胞特异性特点,即使对于某一特定的靶基因而言,靶基因启动子的组成特性也能影响AF(特别是AF2)的转录活性。

D区包括核的定位信号,即所谓的“桥接区”,它并不依赖于配体结合。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组织选择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组织选择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组织选择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蒋莉;张绍芬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卷),期】2008(17)2
【摘要】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化合物,能在不同组织发挥不同的雌激素激动或拮抗作用。

其选择性作用机制与自身分子结构、雌激素受体、共调节蛋白以及非基因效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仍未完全明确。

因雷洛昔芬在骨和心血管组织中
表现为雌激素激动作用,在子宫和乳腺组织表现为雌激素拮抗作用,受到了关注,而它在脑、前列腺等组织中的作用尚待研究。

现对SERMs的选择性作用机制,以及在骨、子宫、乳腺、心血管、脑、前列腺组织的选择性作用做一综述,重点介绍雷洛昔芬。

【总页数】4页(P139-142)
【关键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
【作者】蒋莉;张绍芬
【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79.13
【相关文献】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耐药受体机制研究进展 [J], 王晓稼;郑树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骨关节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肖亚平;戴慕巍;田发明;
张柳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郭里;周经委(综述);姚兵(审校)
4.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AD的作用研究进展 [J], 任晓倩;唐苏苏;洪浩
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AD的作用研究进展 [J], 任晓倩; 唐苏苏; 洪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宗玮 罗 丹。周 颖 彭维 杰 , 。 ,
( .九 江 市妇 幼保 健 院药 剂科 , 西 九 江 3 2 0 ;2 南 昌大 学 医学院生 理教研 室 , 昌 3 0 0 ) 1 江 30 0 . 南 3 0 6
关 键词 :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女性疾病
中 图分类 号 : 59 1 3R 1 Q 1.+ ;7
究进 展作 一 综述 。
1 雌 激 素 受体 a基 因结 构 与功 能
E R属 于核 受 体 超 家 族 成 员 , 一 类 配 体 依 赖 是
性 转 录 因子 , 位于胞 质 或胞核 中 , 通过 与雌 激 素结合 发挥 作用 。E a基 因 位 于 6号 染 色 体 长 臂 2区 5 R
6 0 , 5个 结 构 性 功 能 域 ( B、 D、 F , 60 0 有 A/ C、 E、 ) 长 度 约 为 1 0 k , 含 8个 外 显 子 和 7个 内含 子l 。 4 b 包 3 ] 1 氨基 端 A/ ) B区 ,为转 录激 活 A - F 1区 , 有 非 配 具 体 依赖 的激 活某 些启 动子 的功 能 ; ) 2 中央 的 C区 具
骨骼 、 脏 、 管 、 经 、 肤 等 组 织 , 一 种 能 与雌 心 血 神 皮 是 激素 特异 性结 合 的糖 蛋 白 ,具 有 特 异 性 强 、 和力 亲 高和 结合 容量 低 的特性 。E 包括 a和 82种 亚型 , R
两者 的区别 主 要 在 于其 c末端 配体 结 合 区 和 N 端 活性 转化 区不 同 , 以及 在 靶 组 织 的 分 布 密 度 不 同。 18 9 6年 S .Gre e n等[ 成 功 地 克 隆 出 E 1 Ra基 因 。
(sr g nrcpo ,E ) 合 而调 节 一 系列 基 因 的 e t e ee tr R 结 o

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与肿瘤疾病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与肿瘤疾病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与肿瘤疾病的研究进展陆蕴红【摘要】核受体超家族中的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是一类无需与配体结合即可产生生物学功能的孤儿受体.近年来研究发现,EER不仅参与雌激素信号转导体系,而且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有密切关系.ERR主要有3种亚型,ERRα、ERRβ和ERRγ,其中ERRα最受关注.ERRα的表达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胃腺癌,结直肠癌)均密切相关.本文将介绍ERRα与肿瘤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41)001【总页数】7页(P126-132)【关键词】ERRα;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胃腺癌【作者】陆蕴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1+.3雌激素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水平异常也可能是某些肿瘤发生的诱因。

雌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的特异性核受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和β结合来调节其生理效应。

有研究发现,一类无需与配体结合即可产生生物学功能的孤儿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也参与了雌激素的复杂信号转导体系,并与雌激素引起的疾病密切相关。

ERR与ER同属第3类核受体,主要包括3种亚型:ERRα(NR3B1)、ERRβ(NR3B2)、ERRγ (NR3B3)。

其中,ERRα是由Giguere等[1]首次以ERα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的c DNA为探针筛选而来。

早期对ERR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糖代谢、脂肪代谢等生理过程,ERRα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如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雌激素受体α(ERα)与β(ERβ)表达的研究和检测技术新进展及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雌激素受体α(ERα)与β(ERβ)表达的研究和检测技术新进展及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雌激素受体α(ERα)与β(ERβ)表达的研究和检测技术新进展
及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柯江维;段荣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09(027)003
【摘要】雌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类固醇性激素.它在生殖系统、骨组织、心血管、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绝经后妇女动脉粥样硬化及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等都与雌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页数】4页(P291-294)
【作者】柯江维;段荣
【作者单位】江西省儿童医院,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2;R977.1+2
【相关文献】
1.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刘睿;赵静;张志;曹晓艳;杨照环
2.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J], 刘睿;赵静;张志;曹晓艳;杨照环
3.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研究 [J], 庄育红;任慕兰;魏晓

4.牦牛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基因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研究 [J], 李键;符梅;兰道亮;熊显荣
5.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研究 [J], 徐艳红;温宏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在环境雌激素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在环境雌激素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9-10录用日期:2009-10-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770243)作者简介:巨荣菊(1984—),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yu -huizhang@雌激素受体在环境雌激素评估中的研究进展巨荣菊,张育辉*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要:水环境是环境雌激素最大的储存库,环境雌激素可通过水体传递,对水生动物产生严重危害.雌激素的生理功能通过雌激素受体(ER )介导.ER 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大量研究证实,在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污染的评价中,ER 可作为检测环境雌激素效应的生物标记物之一.但不同亚型的ER 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对配体的结合存在差异,因此在环境雌激素效应的检测中,应注意化学污染物的类型以及受检动物的物种及组织的特异性.检测ER 的方法包括ER 蛋白直接定量检测和ER mRNA 定量分析,检测技术的选择要依据实验设计而定.论文对环境雌激素效应检测中ER 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环境雌激素污染检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环境雌激素;生物标记物文章编号:1673-5897(2010)3-314-06中图分类号:X 171.5文献标识码:AReview on Estrogen Receptor to Estimate Environmental EstrogenJU Rong -ju ,ZHANG Yu -hu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 ’an 710062Received 10September 2009accepted 21October 2009Abstract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s the biggest storage reservoir of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aquatic animals via water transmitting process.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estrogen are mediated by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ER is a kind of ligand -g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which can regulate the transcription of target -genes.It is confirmed that ER is one of biomarkers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pollution.However,the subtypes of tissue -specific ER influence on the bind to ligand.Accordingly,as for the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estrogens,some factors including the types of chemical contaminants,the targeted subjects and the tissues of animals can effect the results of detection.Two methods of examining ER contain direct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R protei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R mRNA,which were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esig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R in detection of estrogenic effects,which would offer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basic methods towards the examination of chemical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s.Keywords :estrogen receptor ;environmental estrogen ;biomarker2010年第5卷第3期,314-319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Vol .5,2010No .3,314-319巨荣菊等:雌激素受体在环境雌激素评估中的研究进展第3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是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的重要成分,其中诱导动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内分泌干扰物被称为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机体的内源雌激素与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作用于DNA的特定部位,改变基因的转录活动,从而产生雌激素效应.研究表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与内源雌激素相似,也可以结合细胞内ER产生雌激素效应(Gould et al.,1998;Mosconi et al., 2002;Tollefsen and Nilsen,2008).也有研究报道,环境雌激素既可模仿体内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效应,又可诱导雌激素受体生成(Levy et al.,2004).但是,不同亚型的ER对环境雌激素的应答变化是有区别的(Attwood et al.,2004; Vetillard and Bailhache,2006;Derricott et al., 2009).因此,在环境雌激素效应的检测中,ER可否作为一个有效的雌激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标记物值得探讨.1ER的蛋白结构和功能1.1ER的发现现有研究表明,ER存在3个不同的亚型,包括ERα、ERβ和ERγ,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ERα和ERβ,对ERγ的研究相对较少.20多年前,自Green等(1986)首次从人乳腺癌细胞中纯化出ER (ERα)并克隆其编码基因的cDNA以来,有关ER 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从来未间断过.10年之后,Kuiper等(1996)在大鼠前列腺和卵巢中克隆出第二个ER亚型,即ERβ,进一步推动了ER的研究进程.已知ERα和ERβ识别并结合相似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但是这两种受体结合的配体并不完全相同.已有研究显示两种雌激素受体都能与经典的ERE结合,且亲和力相似.而且它们与17β-雌二醇(E2)的亲和力也十分相近(Kang et al.,2003).以后又发现ER 的第三种亚型,ERγ,然而ERγ目前还只在鱼类中被克隆,在其他脊椎动物存在的可能尚待验证(Hawkins et al.,2000;Attwood et al.,2004; Yamaguchi et al.,2005).1.2ER的蛋白结构不同动物ER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序列均有很高的同源性,并且都具有核受体家族的结构特征.ER蛋白分子一级结构从氨基端到羧基端共分5个功能区,包括A/B、C、D、E、F,具有对转录的激活或阻遏、核定位、DNA结合、激素结合等多种功能,并独立或协同担任一定的功能.其中A/B区为转录调控区,该区具有一个激素依赖的转录激活区(ligand-dependent activation function-1,AF-1),可通过结合核转录机制中的某些因子达到激活靶基因的目的(Kraus et al.,1995).C区是ER 蛋白中最保守的一个区域,又称为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DBD),能够结合特异性的DNA,以达到转录靶基因的目的.D区称为铰链区,其结构的变化影响ER构型的改变,保证受体以最佳的构型与配体结合,D区含有核定位信号,具有稳定DBD与DNA结合的功能(Resnick et al.,2000).在E/F区中,E区是ER最大的功能区,包括激素结合区(LBD/HBD)、受体聚化区、Hsp 结合区、转录共激活和共抑制区、配体依赖的核定位信号区和转录激活AF-2区(Dechering et al., 2000).C端的F区有助于对转录的激活作用,目前对它的其他功能还在研究中(Shaaban et al., 2005).1.3ER的作用机制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认为,在没有与配体结合前,ER分散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与一些ER相关蛋白相连.这些蛋白起着分子伴侣的作用,稳定处于非激活状态的ER或屏蔽着受体的DNA结合片段.当雌激素分子与ER结合后,ER与它的细胞质的伴侣分子蛋白分离,形成复合物向核内扩散,以高亲和力与靶DNA结合,以二聚体的形式诱发或抑制基本转录机制的装配,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Klinge,2001).研究证实,ER二聚化不仅发生在同种分子之间,ERα和ERβ也能形成异性二聚体.这说明在ERα和ERβ共存的细胞中,两者之间存在交叉作用,可以共同调节雌激素应答基因的表达.ERα和ERβ的这种交叉信号作用,使雌激素受体可能在更重要的层次上调控雌激素的应答基因(Chang et al.,1999).2基于环境雌激素评估的雌激素受体研究一般而言,类固醇激素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受体复合物作用于DNA的特定部位,改变315生态毒理学报第5卷基因的转录活动,从而产生雌激素效应.在靶细胞中,E2与ER结合形成二聚体,再与雌激素反应元件(ERE)结合,改变基因转录效率(Beato,1991). ER可介导雌激素产生多种效应,在发育和生理过程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ER的水平也可间接地反映外源性化学物质是否具有雌激素效应,从而ER可作为一种生物标记物来检测外源雌激素.在对水生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物的雌激素效应研究中,检测动物体内ER的变化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鱼类是研究水环境污染常用的实验动物,将动物暴露于含环境雌激素的水体中是研究水体化学污染导致动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常用方法.据报道,将幼体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直接暴露在0.01~10μM4-壬基酚(4-NP)中,用E2或三苯氧胺作为阳性对照,处理3~6d后,用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肝脏中,高浓度的NP可以导致ERα长亚型mRNA的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对ERα短亚型mRNA的水平没有任何影响;而在大脑中,4-NP 对ER不同亚型的mRNA都没有影响(Vetillard and Bailhache,2006).另外,将雄性青鳉鱼(Oryzias latipes)分别暴露在E2、NP、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4,4′-二羟基-α甲基二苯乙烯(DHMS)中各8h,肝细胞中雌激素应答基因卵黄蛋白原I(VtgI)、VtgII和ERα迅速应答,其中ERα和VtgIImRNA比VtgImRNA表达要迅速,而且对不同配体的结合有差异,这些基因都可作为反映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短期暴露的分子生物标记物(Yamaguchi et al.,2005).上述研究说明不同亚型ER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对配体的结合有差异.用直接注射的方法也可来研究环境化学污染物的雌激素效应.例如,将大西洋鲑(Salmo salar)进行腹腔注射NP,发现NP可竞争ER的天然配体E2的结合位点,诱导大西洋鲑幼体肝脏中ER mRNA以NP剂量依赖方式合成,同时伴随着Vtg和透明带蛋白(Zrp)mRNA的表达,这说明NP可以类似E2诱导大西洋鲑肝脏中ER、Vtg和Zrp 基因的表达(Yadetie et al.,1999).利用培养的肝细胞进行体外研究也是检测雌激素效应的方法之一.例如,将虹鳟鱼(O.mykiss)肝细胞系RTH-149和SOB-15都用0.1、1.0和10μM E2处理培养24h 后,在RTH-149细胞系中,10μM处理组的ERα1、ERα2和Erβ2,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在SOB-15细胞系中,1μM处理组的ERα2和ERβ1,mRNA水平基本没变化,这说明不同亚型ER mRNA对雌激素的调控应答是不同的(Derricott et al.,2009).由此也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细胞系检测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检测方法.在鱼类中诸如此类的研究报道还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Bowman et al.,2002)、欧洲绵鳚(Zoarces viviparus)(Andreassen et al., 2003)、鲫鱼(Carassius auratus)(Yang et al.,2008)等.两栖动物的生殖活动以及幼体发育均在水生环境中,外源性的类雌激素也可诱导雌激素反应元件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产生有害影响.例如,用E2处理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用半定量RT-PCR对蝌蚪整体匀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雄激素受体(AR)和ER mRNA的表达量在孵化出蝌蚪后急剧上升,直到变态完成才适度下降,这说明AR和ER在两栖类动物性别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觟gi et al.,2002).另有研究报道,将爪蟾(evis)蝌蚪进行BPA水体暴露后,用RT-PCR方法对其匀浆检测,发现BPA可诱导体内ER mRNA的水平明显升高,从而使爪蟾蝌蚪雌性化比例升高,这说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诱导ER的表达,从而发挥雌激素效应(Levy et al.,2004).上述研究表明,在评估水域环境化学污染方面,鱼类和两栖类的ER可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的重要标记物之一,但不同亚型的ER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对配体的结合存在差异.因此,在环境雌激素效应的检测中,应注意化学污染物的类型以及受检动物的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有关环境雌激素对哺乳类动物生殖细胞发生的影响也有报道.给新生雄性大鼠口服浓度为50μg·mL-1的BPA,在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的胞核中ERα大量表达,说明BPA可诱导大鼠生精细胞ERα的表达(Takao et al.,2003).对大鼠胰岛细胞进行BPA和NP急性染毒实验,发现对胰岛素分泌没影响,但是在处理24h后,胰岛素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Adachi et al.,2005).为证实此过程与胞浆中ER有关,对ER用放线菌素D(Act-D)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封锁,发现处理24h 后,胰岛素分泌没有显著增加,说明内分泌干扰物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是通过胞浆中ER所介导的(Adachi et al.,2005).将培养的人类RSa细胞系316巨荣菊等:雌激素受体在环境雌激素评估中的研究进展第3期转染hERαcDNA或空载体,然后用BPA处理其细胞系,发现在转染hERαcDNA的细胞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和GRP94表达量显著增加,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系中这些蛋白没有变化(Kita et al.,2009),这个结果提示BPA在发挥某些作用时必须通过ER的转导.上述实验表明,ER在介导雌激素生理功能中特殊的作用,在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已由鱼类等水生动物扩展到哺乳动物,研究方法包括通过水体暴露、直接注射和离体组织细胞培养等;已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证明许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与ER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些结果将为环境化学污染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3ER检测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检测ER主要采用具有高度灵敏性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的样品具有取材灵活而广泛的特点:可以用动物的血浆、肝组织或者是动物的整体匀浆液,也可以用动物某器官的组织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等.在环境雌激素效应评估中,ER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ER蛋白的定量检测和ER mRNA的定量分析.这两个方面均可反映动物机体生成ER的水平,但二者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各异,各有其优缺点.检测ER的技术主要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蛋白印迹(Westh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R进行定位检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用该方法检测金鲷(Sparus auratus)和莫三鼻口孵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的鱼鳞破骨细胞中分布着不同的ER亚型,结果显示在破骨细胞中E2作用的钙通路可能受ER的调控(Pinto et al.,2009).蛋白印迹法可对某种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将特定蛋白转移并固定在化学合成膜的支撑物上,然后以特定的亲和反应、免疫反应或结合反应及显色系统分析此印迹.在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肝细胞ER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研究中常被使用,例如,用该方法检测E2诱导虹鳟鱼(O.mykiss)原代培养肝细胞中ER和Vtg的表达,结果显示随着环境雌激素剂量的增加,ER 基因的表达并不会增加,但Vt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Flouriot et al.,1997).ELISA试验也是蛋白检测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用该方法检测在缺乏激素类替代物的情况下原代培养的大鼠肝实质细胞中ER表达量很低,而用促生长素(GH)处理后,ER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果表明体外的GH诱导产生ER与体内效应类似(Freyschuss et al.,1993).定量分析ER mRNA的方法有定量RT-PCR、原位杂交和Northern Blotting等方法.其中,RT-PCR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ER编码基因的表达.例如用RT-PCR技术检测发现ERβmRNA存在于卵鳎(Solea solea)的多种组织中,尤其在性腺和肝脏中表达量极高(Caviola et al.,2007).原位杂交技术也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例如,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狼舻(Dicentrarchus labrax)脑和垂体中ER三种亚型的表达,其结果显示ERβmRNA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和视前区(Muriach et al.,2008).在研究中,为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结论,应针对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方法,从不同水平分析ER的合成状态.例如,将E2灌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内,用RT-PCR 和Northern blotting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检测,发现不同亚型的ER对E2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会有不同的应答(Attwood et al.,2004).Andreassen等(2005)将欧洲绵鳚(Zoarces viviparus)暴露在含辛基酚(4-tert-octylphenol)和E2的水体中,用RT-PCR、North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发现其肝脏中ERα的表达均上调.从基因和蛋白两种表达形式出发,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蛋白检测与基因检测相比各有其特点,从蛋白水平定量检测ER的表达,检测方法较易,但由于蛋白降解速度较慢,相对较稳定,因此此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机体产生ER的即时状态.而分析ER mRNA的表达位点和表达变化则能够反映机体ER表达的即时状态,但是RNA的易降解性也会给检测带来诸多不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检测ER的方法不断得到创新,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也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些技术将有望在未来的环境雌激素效应检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为雌激素类化合物的筛选提供有效的工具.317生态毒理学报第5卷4存在问题和展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ER影响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而实验室采用的环境雌激素剂量和处理方式等与实际暴露于环境雌激素的剂量和方式差异较大,因而目前的研究结果与环境暴露的实际效应之间的一致性难免受到质疑.因此,环境雌激素低剂量范围的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对于大范围的环境雌激素暴露水平的调查亦非常迫切.从本文中所引用的研究报道可见,对于化学污染水体暴露中动物雌激素效应的检测中,ER可作为一种检测标志物.然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究竟是直接通过ER介导产生其激素效应,还是首先诱导ER表达然后发挥其作用的,其机制仍不甚明了.因此,在评估环境污染物的雌激素效应的过程中,需要对诱导产生ER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同时对通过ER产生效应的具体机制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另外,Greytak等(2007)在类雌激素严重污染的地区,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克鲤鱼(Fundulus heteroclitus)肝脏中的ERα比没污染地区的表达量要高出5倍,同时提出这种变化是可遗传还是短暂的有待进一步考究.这种结论意味着,环境雌激素可否导致动物的ER基因发生突变将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研究课题.通讯作者简介:张育辉,教授,长期从事动物组织学、细胞学、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共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ReferencesAdachi T,Yasuda K,Mori C,Yoshinaga M,Aoki N,Tsujimoto G,Tsuda K.2005.Promoting insulin secretion in pancreatic islets by means of bisphenol A and nonylphenol via intracellular estrogen receptor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43(5): 713-719Andreassen T K,Skjoedt K,Anglade I,Kah O,Korsgaard B. 2003.Molecular cloning,characterization,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oestrogen receptor alpha in eelpout(Zoarces viviparus)[J].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132(3):356-368Andreassen T K,Skjoedt K,Korsgaard B.2005.Upregul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and vitellogenin in eelpout(Zoarces viviparus)by waterborne exposure to4-tert-octylphenol and17beta-estradiol[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140(3-4):340-346Attwood T S,Kroll K J,Denslow N D.2004.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estrogen receptor isotypes alpha,beta,and gamma by estradiol[J]. 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218(1-2):107-118Beato M.1991.Transcriptional control by nuclear receptors[J]. The FASEB Journal,5(7):2044-2051B觟gi C,Levy G,Lutz I,Kloas W.2002.Functional genomics and sexual differentiation in amphibians[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Part B,Biochemistry&Molecular Biology,133(4):559-570Bowman C J,Kroll K J,GrossT G,Denslow N D.2002. Estradiol-induced gene expression in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J].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196(1-2):67-77Caviola E,Valle L D,Belvedere P,Colombo L.2007. Characterisation of three variants of estrogen receptorβmRNA in the common sole,Solea solea L.(Teleostei)[J].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153(1-3):31-39Chang X,Kobayashi T,TodoT,Ikeuchi T,Yoshiura M,Hiroko K K,Morrey C,Nagahama Y.1999.Molecular cloning of estrogen receptorsα觶andβin the ovary of a teleost fish,th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J].Zoological Science,16(4): 653-658Dechering K,Boersma C,Mosselman S.2000.Estrogen receptors alpha and beta:two receptors of a kind?[J].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7(5):561-576Derricott J B,Nagler J J,Cloud J G.2009.Regulation of hepatic estrogen receptor isoform mRNA expression in 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J].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161(1):73-78Flouriot G,Pakdel F,Ducouret B,Ledrean Y,Valotaire Y. 1997.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two genes implicated in fish reproduction:vitellogenin and estrogen receptor genes[J]. 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48(3):317-323 Freyschuss B,Stavreus-Evers A,Sahlin L,Eriksson H.1993. Induction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 by growth hormone and glucocorticoid substitution in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hepatocytes [J].Endocrinology,133:1548-1554Gould J C,Leonard L S,Maness S C,Wagner B L,Conner K, Zacharewski T,Safe S,McDonnell D P,Gaido K W.1998. Bisphenol A interacts with the estrogen receptorαin a distinct manner from estradiol[J].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 142(1-2):203-214Green S,Walter P,Greene G,Krust A,Goffin C,Jensen E, Scrace G,Waterfield I,Chambon P.1986.Cloning of the human oestrogen receptor cDNA[J].Steroid Biochem,24(1):77-83 Greytak S R,Callard G V.2007.Cloning of three estrogen receptors(ER)from killifish(Fundulus heteroclitus):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s from polluted and reference environments[J].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150:174-188Hawkins M B,Thornton J W,Crews D,Skipper J K,Dotte A, Thomas P.2000.Identification of a third distinct estrogen receptor and reclassific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s in teleosts[J].318巨荣菊等:雌激素受体在环境雌激素评估中的研究进展第3期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97(20): 10751-10756Kang J S,Lee B J,Ahn B,Kim D J,Nam S Y,Yun Y W, Nam K T,Choi M,Lee Y S.2003.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αandβin the uterus and vagina of immature rats treated with17-ethinyl estradiol[J].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65(12):1293-1297Kita K,Jin Y H,Sun Z,Chen S P,Sumiya Y,Hongo T, Suzuki N.2009.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chaperone proteins by exposure toβ-estradiol,bisphenol A and4-methoxyphenol in human cells transfected with estrogen receptorαcDNA[J]. Toxicology in Vitro,23(4):728-735Klinge C M.2001.Estrogen receptor interaction with 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s[J].Nucleic Acids Research,29(14):2905-2919Kraus W L,Mcinerney E M,Katzenllenbogen B S.1995. Ligand-dependent,transcriptionally productive association of the amino-and carboxyl-terminal regions of a steroid hormone nuclear receptor[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92:12314-12318Kuiper G G,Enmark E,Pelto-Huikko M,Nilsson S,Gustafsson J A.1996.Cloning of a novel estrogen receptor expressed in rat prostate and ovary[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93(12):5925-5930Levy G,Lutz L,Krüger A,Kloas W.2004.Bisphenol A induces feminization in Xenopus laevis tadpoles[J].Environmental Research,94(1):102-111Mosconi G,Carnevali O,Franzoni M F,Cottone E,Lutz I, Kloas W,Yamamoto K,Kikuyama S,Magni A M P.2002.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in Amphibians [J].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126(2):125-129Muriach B,Carrillo M,Zanuy S,Cerdá-Reverter J M.2008. Distribu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2mRNAs(Esr2a and Esr2b)in the brain and pituitary of the sea bass(Dicentrarchus labrax)[J].Brain Research,1210:126-141Pinto P I S,Estevao M D,Redruello B,Socorro S M,Canario A V M,Power D M.2009.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s in fish scales[J].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160(1):19-29Resnick E M,Schreihofer D A,Periasamy A,Shupnik M A. 2000.Truncated estrogen receptor product-1suppresses estrogen receptor transactivation by dimerization with estrogen receptorsαandβ[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75(10):7158-7166Shaaban A M,Jarvis C,Moore F,West C,Dodson A,Foster C S.2005.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strogen receptor Beta in epithelial hyperplasia of usual type with known outcom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9(1):1593-1599Takao T,Nanamiya W,Nazarloo H P,Matsumoto R,Asaba K, Hashimoto K.2003.Exposure to the environmental estrogen bisphenol A differentially modulated estrogen receptor-αand-βimmunoreactivity and mRNA in male mouse testis[J].Life Sciences,72(10):1159-1169Tollefsen K E,Nilsen A J.2008.Binding of alkylphenols and alkylated non-phenolics to 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hepatic estrogen receptors[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69(2):163-172Vetillard A,Bailhache T.2006.Effects of4-n-Nonylphenol and tamoxifen on salmon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estrogen receptor,and vitellogenin gene expression in juvenile Rainbow trout[J].Toxicological Sciences,92(2):537-544Yamaguchi A,Ishibashi H,Kohra S,Arizono K,Tominaga N. 2005.Short-term effects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on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responsive genes in male medaka(Oryzias latipes)[J].Aquatic Toxicology,72(3):239-249Yadetie F,Arukwe A,Goks覬yr A,Male R.1999.Induction of hepatic estrogen receptor in juvenile Atlantic salmon in vivo by the environmental estrogen,4-nonylphenol[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33(1-3):201-210Yang L,Lin L,Weng S,Feng Z,Luan T.2008.Sexually disrupting effects of nonylphenol and diethylstilbestrol on male silver carp(Carassius auratus)in aquatic microcosms[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71(2):400-411◆319。

雌激素受体和雌性生殖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和雌性生殖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和雌性生殖研究进展
詹晓庆;王鲜忠;张家骅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05(26)12
【摘要】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ER)在雌性生殖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是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认为存在2种亚型:即经典的ERα和新发现的ERβ.利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表明,ERα和ERβ对于卵巢的发育不是必需的,但ERα可通过负反馈回路调节排卵,而ERβ通过卵巢内和卵巢外2条途径调节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两者共同作用以维持雌性性征、卵泡发育和排卵等生理活动;在子宫中,ERα占主导作用,在子宫成熟和胚胎附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β则能以反应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调节ERα的作用.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詹晓庆;王鲜忠;张家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重庆市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西南大学重庆市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西南大学重庆市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7.23;Q579.13
【相关文献】
1.生殖系统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J], 王小青;郭述真
2.围生期双酚A暴露对大鼠雌性子代生殖系统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J], 陈以偿;郝卫东;尚兰琴;魏雪涛;蒋建军;刘然;邢丽娜;吴双
3.雌激素受体与女性生殖轴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师莉莉;薛晓鸥;姜恩魁
4.线粒体自噬调节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的研究进展 [J], 房晓欢;李俊杰
5.RF酰胺相关肽3调节雌性哺乳动物生殖活动的研究进展 [J], 李杨;杨洪艳(审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研究进展朱琳;杨顺娥【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5(023)008【摘要】乳腺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目前认为,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雌激素须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发挥作用,ER包括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是由其基因编码的一种核转录因子,ER相关基因包括ER0基因和ERβ基因,相关研究表明ERα基因表达缺失或突变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而ERβ基因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相关研究却不尽一致,且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ER在不同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或功能,进而影响生物学作用的发挥.本文简要综述ER 基因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和内分泌治疗中的意义.【总页数】4页(P1135-1138)【作者】朱琳;杨顺娥【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与乳腺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与乳腺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Survivin 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相关性 [J], 管海涛;代志军;马宇光;王中卫;刘小旭;王西京2.慢病毒介导雌激素受体β在乳腺癌细胞中的高表达抑制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J], 李玮妮;陈立涵;程龙;付洁;林亚红;刘婕;张浩;叶棋浓3.基于芯片数据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J], 王世霞;杨艳芳;马宁;刘君4.乳腺癌相关基因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状态及PJCZ30等位基因缺失分析 [J], 朱明华;祁文;马福成5.乳腺癌密切相关基因及蛋白与乳腺癌干细胞关系研究进展 [J], 邴小红;袁聚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咖面对面】HopeRugo教授王晓稼教授:精准选择人群,让乳腺癌免疫治疗更高效、更安全

【大咖面对面】HopeRugo教授王晓稼教授:精准选择人群,让乳腺癌免疫治疗更高效、更安全

【大咖面对面】HopeRugo教授王晓稼教授:精准选择人群,让乳腺癌免疫治疗更高效、更安全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Hope Rugo教授就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肿瘤中心,她是著名的乳腺癌专家,参与多项重量级的乳腺癌临床研究,为推动乳腺癌治疗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近日,Rugo教授接受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的邀请,访问浙江省肿瘤医院并现场畅谈了自己对乳腺癌免疫治疗的认识,王晓稼教授充分认同Hope Rugo教授的看法,二位专家一致认为乳腺癌免疫治疗有极大提升空间,需要更多努力与探索。

Hope RugoM.D.医学教授Professor of Medicine乳腺肿瘤学和临床试验教育主任Director, Breast Oncology and Clinical Trials Education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拉勒家族综合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Helen Diller Famil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San Fransisco, CA王晓稼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组成员兼乳腺癌实践基地主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副主任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等王晓稼教授:您如何看待晚期乳腺癌的免疫治疗?Rugo教授:我个人认为,目前处于乳腺癌免疫治疗新时代,出现了一些让人震惊的研究结果,因为既往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有限。

随着对乳腺癌亚型和宿主免疫系统影响理解的深入,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免疫治疗对部分乳腺癌亚型具有治疗价值。

ER-β亚型及其异构体与乳腺癌(文献综述)

ER-β亚型及其异构体与乳腺癌(文献综述)

ER-β亚型及其异构体与乳腺癌(文献综述)
王晓稼; 郑树
【期刊名称】《《国际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9)004
【摘要】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 β)是另一个新的雌激素受体亚型 ,两者生物学特性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既相似又相对、既协同又拮抗的关系 ,共同调节乳腺癌发生与发展 ,并影响乳腺癌激素治疗敏感性和预后等 ;而 ER变异体或异构型的存在使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复杂多变 ,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总页数】4页(P235-237,封三)
【作者】王晓稼; 郑树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杭州 3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金属硫蛋白异构体及亚型异构体的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别 [J], 卢素格;沈金灿;庄峙厦;王小如
2.ER—β亚型及其异构体与乳腺癌 [J], 王晓稼;郑树
3.ER-α30和ER-α36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J], 高建朝; 张志生; 张淑宇; 王文静; 王思思
4.ER-α36介导乳腺癌中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新机制 [J], 骆艺;黄剑
5.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36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李广亮;滕理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β共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β共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β共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杨智洪;王晓辉;韩聚强;袁斌;叶棋浓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讯》
【年(卷),期】2006(17)6
【摘要】雌激素受体(ER)包括α和β等2种,均为核受体.ERβ在乳腺癌预后和激素治疗耐受中有重要意义,其活性受与之相互作用的共调节因子的影响.这些共调节因子有的能与2种ER发生作用,有的只能特异地作用于其中一种.本文简要综述了与ERβ相互作用的共调节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935-938)
【作者】杨智洪;王晓辉;韩聚强;袁斌;叶棋浓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
京,1008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79.13;R737.9
【相关文献】
1.雌激素受体α共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J], 谢向阳;叶棋浓;黄翠芬
2.共调节因子在乳腺癌ER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 [J], 张燕;耿翠芝
3.雌激素受体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J], 贵春山;沈建华;罗小民;
朱维良;沈旭;蒋华良
4.雌激素受体β对雌激素受体α拮抗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苗知春;罗志勇
5.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PELP1在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J], 颜洪竹;刘复兴;宁志丰;王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

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

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
王晓稼;郑树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1996(23)4
【摘要】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王晓稼,郑树乳腺癌采用内分泌治疗已经有将近一个世纪,并成为当今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

特别是雌激素受体拈抗剂三苯氧胺(Tamoxifen,TAM)的人工合成(英国,1966年)和临床应用,其疗效高而毒性低。

醋酸甲地孕酮(Me...
【总页数】3页(P259-261)
【关键词】乳腺肿瘤;甲地孕酮;剂量
【作者】王晓稼;郑树
【作者单位】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05
【相关文献】
1.醋酸甲地孕酮联合小剂量己烯雌酚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J], 杨营利;王雷
2.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激素改变 [J], 王晓稼;郑树;吴金民;程兆明
3.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也腺癌 [J], 王晓红;韩萍
4.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J], 王晓稼;郑树;吴金民;余海
5.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 [J], 王晓稼;郑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激素受体亚型的研究现状

雌激素受体亚型的研究现状

雌激素受体亚型的研究现状
张桂香;赵学东;孙春荣
【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9)006
【摘要】雌激素受体有α、β两种亚型,是由独立的基因转录翻译表达的核受体蛋白。

在多数细胞中ERβ转录活性低于ERα,通过雌激素反应元件(ERE)途径ERβ和ERα的反式激活作用相似,而在AP1途径,ERα激活转录,而ERβ使配体的作用逆转。

两种亚型在各种组织的分布及其比例与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变及其药物治疗有关。

【总页数】4页(P352-355)
【作者】张桂香;赵学东;孙春荣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067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06700;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
【相关文献】
1.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的研究现状 [J], 白晓霞;王文栋
2.HPV不同亚型及多重亚型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现状 [J],
3.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雌激素受体beta亚型及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J], 郭君兰; 王丽华; 胡彦伟; 焦智民
4.基于DCE-MRI纹理分析鉴别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亚型的初步研究 [J], 王卉;
胡云婷; 谢元亮; 王翔; 万维佳
5.雌激素受体亚型及激活蛋白-1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J], 董璐;郝晓莹;王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M iller JS,Kl ingsporn S,Lund J,et al.Bone M arrow Trans-plant,1994;14(4):555~5625Poggi A,Sargiacomo M,Biass oni R,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3;90(10):4465~44696Robertson M J,M amley TJ,Donahue C,et al.J Immunol,1993;150(5);1705~17147Nagashima S,M ailliard R,Kashii Y,et al.Blood,1998;91(10):3850~3861(收稿:1999-08-17 修回:1999-11-01)雌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杭州310009) 王晓稼综述 郑 树审校摘要 在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内分泌治疗中雌激素受体(ER)起重要的作用。

已有足够的证据显示ER在mRNA水平可能发生突变或变异,这些ERm RN A突变[ER(m)m RN A]可能会影响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本文就ER变异体(v ariants)的产生机制、检测和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基因 突变 雌激素受体(ER)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内分泌治疗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早在1985年Sluyser 和M ester曾提出存在基因表达水平ER突变或变异的可能性,这些ER变异体(variants)可以在没有E2的参与下诱导基因转录。

至今,已有足够的证据显示ER 在mRNA水平的突变,因为有许多的ERmRN A突变[ER(m)mRNA]被报告,但尚没有确定相应有临床价值的变异或突变ER蛋白———ER(v)或ER(m),而且ERm RN A的突变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可被发现[1,2]。

因此,ER在基因水平突变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有待深入的研究。

一、正常ER的结构ER蛋白全长为59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7kD。

研究还发现ER至少有两种,即α受体和β受体。

ER 蛋白分子从N-端到羧基端共分成6个功能区:A、B、C、D、E和F,它们分别或协同担任一定的功能。

氨基端(A/B区)主要为AF-1功能区,C区为DNA结合区,羧基端(E/F区)为AF-2功能区和配体结合区(LBD)[3,4]。

由于已弄清ER的全长序列,目前临床上免疫组化法所用的ER抗体已经采用了基因重组人ER蛋白诱导的单克隆抗体,使得临床ER结果的假阳性率明显降低。

但由于ER单抗的制备主要针对ER 蛋白氨基端或羧基端的某些区段,因此,无法有效地反映ER的变异情况。

二、ER基因水平变异的机制(一)外显子丢失主要是hnRN A剪接过程中发生外显子的缺失,使ERmRNA不同程度地缩短,在ER基因8个外显子中以2~7单一或联合缺失最常见,其联合丢失可发生在3/4、4/5、5/6和4/7等。

在这些突变ERmRNA(M t ERmRNA)中以第5外显子缺失ER(ERΔ5或称ERdelta5)研究较多。

由于第5外显子部分相当于ER 蛋白的配体结合区(激素结合区),在体外研究中发现ER(-)的BT-20细胞系和ER(+)的MCF-7细胞系中均可检测到ERdelta5mRN A,而且还首次分离到一种42kD的ER(m)蛋白。

此外,有人认为在ER(-)/ Pg R(+)肿瘤细胞中ERΔ5mRNA表达量更高。

ER ■5尽管缺少了激素结合区(HBD),但仍能在没有E2参与下和DNA结合并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的转录,诱导P gR等蛋白合成[5]。

(二)单个位点基因突变1998年G arcia首先发现ER第257位核苷酸C※T突变,使B区第86位氨基酸由丙氨酸(Ala)变成缬氨酸(Val),并在66例ER(+)乳腺癌中检测到8例这种变异ERmRNA[1]。

1997年Casta发现在人ER第167位(B区)丝氨酸(Ser)磷酸化后其转录活性降低70%,且被丙氨酸Ala取代后其与DNA结合的亲和力降低10倍[6]。

1997年Henttu确定,ER羧基端(HBD)第366位赖氨酸在构成ERα-螺旋中起重要作用,当其被Ala替代后将降低A F-2的活性及ER和SRC-1的结合,但不影响RI P-140[7]。

最近,Ekena在ER配体识别区(第515~535位氨基酸)中发现,第521位甘氨酸(Gly)、第524位组氨酸(His)、第525位亮氨酸(Leu)和第528位蛋氨酸(M et)发生改变将影响ER对·51·2000年2月 第27卷第1期配体的识别和结合[8]。

(三)核苷酸序列的插入主要是mRNA形成过程中发现外显子序列的重复,而使ERmRNA和ER蛋白加长,如第6外显子、第3/4外显子等完全性重复。

此外,还可出现一个与第5内含子同源的69个核苷酸序列插入在第5、6外显子之间,即相当于ER蛋白第412和第413氨基酸之间插入23个氨基酸序列,使ER(v)分子量增加到68.8kD。

1997年Wang克隆和序列分析研究提示,hnRNA在剪接过程中错误地将第5内含子作为外显子保留下来,是由于其5′端邻近第6外显子的核苷酸由A※G发生突变所致,该位点正好为第5内含子的剪接位点[9]。

(四)基因甲基化或蛋白磷酸化修饰ER基因在DNA水平的甲基化可能成为ER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改变使hnRN A剪接过程发生错误而导致ERm RN A的异常。

此外,ER蛋白中一些关键氨基酸的磷酸化作用也同样改变了ER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如B区118位Ser经磷酸化变成Ala,可使其转录活性降低30%~40%,而不影响其与配体(E2)或DNA(即ERE)的亲和力[10]。

1999年Chen[11]发现C区第336位Ser在PKA(蛋白激酶)作用下磷酸化成谷氨酸(G lu),使ER的二聚作用受抑制,而不能与DNA结合,如转变为A la则上述作用仅受到一定影响;当加入17-雌二醇或4-羟三苯氧胺(4-O HT)后上述抑制作用可被逆转,而ICI182,780则不能。

研究还发现ERα在无配体存在下可通过DBD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只是当ER结合配体后L BD才对其二聚功能起调节作用,而ICI182,780则可通过LBD防止其形成二聚体。

在ERα/ERβ细胞中,同样可在ERα第236位Ser被PK A磷酸化,但此时4-OHT不能克服P KA对ER二聚作用的抑制。

三、ER突变的检测及其应用(一)ER(m)的检测目前ER突变或变异的检测在mRNA水平报道较多,但至今尚没有检测到有临床价值的与mRNA突变一致的变异ER蛋白。

1990年瑞典学者Zhang[12]以SSCP和DNA测序检测30例转移性乳腺癌的ERm R-N A突变,检测到3个突变类型:47位Ser※T hr,531位Ly s※Glu和537位Ty r※Asn。

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第3种类型ER(m)具有E2非依赖转录活性,其537位突变氨基酸正好位于羧基端E区第8外显子起始点,该位点的磷酸化与ER二聚功能、转录激活功能和激素结合过程有关,这种ER(m)在形态上的改变尽管可以模仿ER与激素结合并形成二聚体,但其复合物仅有基本的反向激活功能,在复发转移的乳腺癌中如果检测到这种ER(m)则可能与其进展或激素耐药有关。

1998年Umekita[13]在35例ER(+)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灶(或淋巴结)中以序列分析ER基因中HBD 的突变情况,发现316位Val※Ile、344位G ly※Val、430位Ala※V al和494位Gly※Val四种变异。

将其所有的转移灶共117个标本以单克隆抗体ER和P R 进行免疫组化测定,发现尽管其ER仍持续高表达,但P R转阴在复发灶和淋巴结中分别为33%和6.7%,提示可能存在ER突变,而且其突变在转移灶较原发灶更常见,且PR(-)表型在某些乳腺癌中与疾病进展有关。

(二)ER(m)的应用1997年Pink[14]分离到一种77kD的ER(m)蛋白,确定为6/7外显子(位于HBD)的完全重复,其特性为不与E2或合成配体结合,但可与DN A结合,体外研究发现其能在ER(+)乳腺癌细胞中抑制E2的诱导作用。

此外,ER第537位酪氨酸磷酸化在ER结合E2及其结合容量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

当该位点发生突变后其作用将下降甚至丧失,如被苯丙氨酸取代后的ER(m)与E2的结合力仅为野生型ER的1/10[15]。

1997年G arcia将ER(m)转染到乳腺癌细胞后,发现E2和TAM可降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力[16]。

目前,把ER变异体作为乳腺癌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尚不适合,但ER蛋白的变异在乳腺癌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至此,不难看出乳腺癌从激素依赖到激素非依赖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可能是那些ER变异体或突变体的表达或改变,因为任何蛋白在结构上的异常都会导致其功能上的改变,ER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意义的细胞生长因子也不例外。

尽管这些ER(m) mRN A是否能在体内稳定翻译尚不清楚,但它们已经给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乃至基因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1M cGuire W L,Chamness GC,Fuqua SA.J S teroid Biochem M ol Biol,1992;43(1-3):243~2472Dow s ett M,Daffada A,Chen CM,et al.Eur J C ancer,1997;33(8):1177~11833Ali S,M etzger D,Bornert JM,et al.EM BO J,1993;12(3): 1153~11604Katzenellenbogen BS.Biol Reprod,1996;54(2):287~2935Castles CG,Fuqua SA,Klotz DM,et al.Cancer Res,1993;53(24):5934~59396Casta E,Voroj eikina DP,Notides AC.Biochem J,1997;326·52·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Pt1):149~1577Henttu PM,Kalkhoven E,Parker M G.M ol Cell Biol,1997;17(4):1832~18398Ekena K,W eis KE,Katzenel lenbogen JA.J Biol Chem,1997;272(8):5069~50759W ang M,Dolzlaw H,Fuqua S A.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7;44(2):145~15110Casta E,Chen CW,Vorojeikina DP,et al.J Steroid Biochem M ol Biol,1998;65(1-6):101~11011Chen D,Pace PE,Coombes R C.M ol Cell Biol,1999;19(2): 1002~101512Zhang QX,Borg A,Wolf DM,et al.Cancer Res,1997;57(7):1244~124913Umekita Y,S agara Y,Yoshida H.Jpn J Cancer Res,1998;89(1):27~3214Pink JJ,Frits ch M,Bilimoria M M,et al.Br J Cancer,1997;75(1):17~2715Arnold SF,M elamed M,Vorojeikina DP,et al.M ol En-docrinol,1997;11(1):48~5316Garcia M,Derocq D,Platet N,et al.J S teroid Biochem M ol Biol,1997;61(1-2):11~17(收稿:1999-08-19 修回:1999-10-25)肿瘤转移检测标志基因研究进展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乔玉欢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 陈瑞川综述摘要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肿瘤转移标志基因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PCR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和微转移,不仅可确认癌转移,而且对检测治疗的效果、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指导意义,对肿瘤转移规律的研究也将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