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王力《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王力《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王力古代汉语注释中同与通区别

王力古代汉语注释中同与通区别

王力古代汉语注释中同与通区别王力在《同源字典》中说:“‘同’和‘通’都是在古汉语的词汇里可以互相通用,但在语法结构上有区别。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同:用于相同,有共同特点的。

在同类事物中,有共同特点的叫同类,如同一种思想;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相同事物,叫同类,如金字塔。

古代语言学者,也称“同”“通”为同。

对于事物有共同特点,大家都知道的称作同义。

这样的字很多,如同行、同好、同时、同坐、同伙、同伴、同班、同窗、同族、同胞、同心、同义、同人、同志、同好、同根、同国、同乡、同进、同志等。

“同”的表意形式包括同义、近义、反义三种,其中主要是同义。

同义指同样的意义。

如“天下大同”。

近义指同样的事物。

如“下同一辙”。

反义指相反或不同的意义。

如“冰炭不同器”。

当然,还有一些近义词有细微的差别。

所以,虽然同义词基本上是同义,但意义范围不同,有相同点,有不同点。

在理解时,应该注意把握分寸。

如《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的“同”,《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同”,均是近义词,都属于相同的意义范围。

但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造成了人们使用这两个近义词时的感情色彩不同,如《论语·述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君子和而不同”。

在表达不同的意义时,两个词语是截然不同的。

这说明了词语的含义有所不同。

在句子中使用词语时,语境与语意往往不同。

《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后面省略了动词,译成“(圣人)从它的出口发出声音,淡得没有味道,用肉眼看不见,用耳朵听不见,把它用起来却不会穷尽。

”这里的“淡”是同义词。

有的时候,两个词的意义是不同的。

如《孟子·公孙丑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在这里“放心”和“学问之道”是同义词,而“道”和“学问之道”则是两个不同的词。

同义词可以互换,近义词则不能互换。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音: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例如《尔雅》郭璞注:“钊音招。

”意思是说“钊”和“招”读音相同。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基本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如“毛,莫袍切。

”3、六书:文字学术语。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造和使用方式归纳为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详细的解释。

后人一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东汉许慎著。

收字9353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

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5、古今字:训诂学术语。

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

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原先那个字的部分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和“债”、“莫”和“暮”等。

6、隶变:文字学术语。

隶书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字体,它在书写笔法上将小篆圆匀的线条改成点画,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在字的形态上变小篆的长圆体而为扁方体,标志着汉字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这次转变在文字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隶变”。

7、同源字:在汉字里有许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这类字往往是语出一源,如“广”和“旷”、“线”和“贱”、决“”和“缺”等,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所以称之为同源字。

8、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宋王子韶研究文字学,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

如“戋,小也。

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

一 、漢字結構分析和“六書”說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一)漢字結構分析的依據和意義
• “永字八法”:點、拐、竖、勾、横、撇、 斜撇、捺
• “結構法”:上下、左右、包圍、半包圍 ……
• “六書說” :漢字在造字之初,其形體和詞 義有一定的聯係。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二)六書的提出
《周礼·保氏》
《汉书·艺文志》提出“六书”
《说文解字·叙》许慎阐述 “六书”理论
“六书说”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三)六書的發展
(1)名称和顺序
➢ 许慎的名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 班固的顺序: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说文》:“逮也。从 又从人。” 《 説文》 又, 手也, 象形。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即武器也。”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三、漢字書體的演變對漢字結 構的影響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一)漢字書體演變的主要綫索
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 → 楷书

系殷 统商 的最 文早 字的

商 文文秦

字統

,一

書六
同囯
水 的峰东起 岭 转,汉源
折古时于 点今达秦 、文到朝 分字顶,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阳早格格创做《古代汉语》(王力)条记一、挖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办法主要有三种:A 、按音序排列.当前通止依照汉语拼音字母序次排列(汉语拼音规划);古代依照仄火韵106韵排列(上、下仄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进声17韵).B 、按部尾战笔划排列.共一部尾的字归正在所有,部尾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共一部尾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笔划相共时,正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普遍是把起笔分成面(、)、横(一)、直(ㄧ)、撇(ノ)四种大概面、横、直、撇、合(┐)五种依次排列.C 、按编码排列.通止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圆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程序是左上角、左上角、左下角、左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弛玉书籍、陈廷敬等编,正在明代梅膺祚《字汇》战弛自烈《正字通》前提上编成.依照部尾排列,分成214部,正在按十二天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格式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籍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籍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举止纠正.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籍局.部尾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籍馆,陆我奎、圆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汇为主,兼瞅百科知识的大辞书籍.部尾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尾.注音反切,局部采与浑代李光天《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础奠定了汉语新颖词汇典的编写格式格局.1958年建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籍,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控制.采与汉语拼音字母战注音字母注音,采与《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籍局编印,舒新乡、沈颐,弛相主编.1958年建订为综合性辞书籍.舒新乡、陈视道主持.7、东汉许慎《道文解字》,华夏笔墨教奠基之做,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解小篆字形.宋代缓铉采与孙愐《唐韵》校订过.浑代黎永秋的《道文通检》.缓灏《道文解字注笺》8、浑代钻研《道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道文解字注》、桂馥《道文解字义疏》、王筠《道文句读》、墨骏声《道文通训定声》.9、浑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博门支集唐前百般古书籍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仄火韵一韵一卷.另有浑代刘淇《帮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真词汇通释》.10、浑代王引之《经传释词汇》(古声母排列)战近人杨树达《词汇诠》(注音字母),阐明真词汇.11、近人弛相《诗词汇直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籍局,钻研诗词汇直中特殊词汇语的一部博著.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汇为主,新颖以复音词汇主假如单音词汇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真足分歧的词汇.B、加上词汇头词汇尾.C、用二个共义词汇动做词汇素合成.13、简朴的复音词汇,绝大部分是联绵字.笔墨教主要凭字形辨别转义.14、笔墨的创制时期,象形是最基础的准则.15、隶书籍是汉字演变史上的要害转合面,是古笔墨战今笔墨的分火岭.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普遍是奇句不押韵,奇句押韵.如《诗经》C、接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奇句与奇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要领: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尾句进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当前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籍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籍启初于汉代.20、注解罕睹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汇.B、串道.把一句大概几句连串起去道解.C、通释齐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精确.21、罕睹古书籍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不然而用去释义,且用于分别共义词汇大概近义词汇的不共.B、谓.被释词汇搁于其前.以简直释抽象,大概以普遍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C、貌.于动词汇大概形容词汇后.被释词汇往往表示某种本量大概状态的形容词汇.等于“…的格式”.D、犹.释者与被释词汇往往是共义大概近义闭系.等于“等于道”.上头简朴用于释义.E、之止、之为止.必定是“声训”除了释义中,释者与被释词汇奇我是共音闭系,奇我是单声叠韵的闭系.F、读为、读曰.用本字去证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普遍用去注音.奇我证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余古书籍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战弛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擅注战五臣注萧统《文选》.北往宋裴紧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战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常常表示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那个字要依照它本本的读音读.奇我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大概直音,标明那个字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保守有分歧的读法.25、古书籍时常有一字同读的情况.分歧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汇义大概词汇性的分歧.同读奇我不过音调的好别,奇我不然而是声调、词汇义上的好别,另有词汇性上的转化.26、利用四声辨别词汇义战词汇性,是汉语的特性之一.27、墨熹:《周易转义》、《诗集传》、《大教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浑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做《校勘记》.浑代王念孙《读书籍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籍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动做标记.语意已完而需要停顿的场合,面于二字之间.句终正在字的中间.过得果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近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性铺陈真物.33、明代缓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普遍较少,多用问问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集文,句式以四六止为主.B、六往赋是俳赋,又喊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奇、用典,本量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查所采与的一种试体赋.押韵庄重节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确定八类韵足,所以道八韵律赋.以至押韵词汇序、仄仄也有确定.字数有节制,不超出四百字.D、文赋,受古文疏通做用而爆收.中唐后,古文家的赋渐渐以集代骈,句式整齐,押韵随意.不沉铺排战藻饰,用集文要领写赋,贯脱集文的气魄,沉视浑新流畅,格中靠近集文.34、赋的结构:前里有序,中间为赋,后有“治”大概“讯”等.35、古汉语的建辞要领:A、稽古:援引昔人的遗迹去证据自己的论面.道述一些履历究竟,有正反二里.B、引经:正里援引古代圣贤的止辞.C、代称.a、以真物的特性大概标记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部分.如“风俗”.c、以本料代废品.如“鱼网”.d、以简直代抽象.如“丝竹”.e、以天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沉.如“王左军”.g、博名用做通名.如“扁鹊”.h、分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汇序颠倒为了建辞押韵.E、隐喻,不比圆词汇.F、迂回,一种隐晦易懂的建辞脚法.做家不直止,而转直抹足天道出.G、坦率,坦率直合天把意义表黑出去,中接辞令战谦词汇属于坦率语.H、夸饰,一种非常形容语,使谈话减少死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战近体诗,近体诗又喊今体诗,古体诗又喊古风.超出八句的喊搞排律.绝句分为古绝战律绝.古绝普遍只限于五绝.37、四止诗句式普遍为二二,五止诗为二三,七止诗为四三.38、句句进韵的诗歌,果相传汉武帝做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止联句,句句进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止》.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北往沈约收明四声,写做《四声谱》.40、三仄调是古风的博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性之一.律绝普遍截与律诗的尾尾二联.41、浑代戈载《词汇林正韵》分为十九词汇韵部,用《集韵》的韵目.42、直有北直北直之分.北直有杂剧战集直.集直有小令战套数二种形式.43、元代周德浑根据北直写成《中本音韵》分仄火韵为十九韵部.二、名词汇阐明.1、直切:用共音字去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二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大概“某某反”(唐前),上字与声母.下字与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偏义复词汇: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汇,用二个单音的近义词汇大概反义词汇动做词汇素组成,其中一个词汇素的本良心思成为那个复音词汇的意义,而另一个不过动做伴衬.如“有慢慢,非有益也.”“慢慢”指的是“有慢”,“慢”字奇尔思.4、转义:词汇的本良心思.如,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5、扩充义:从转义“扩充”出去的,即从转义死少出去的意义.,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扩充意义是“往着”、“对付着”.间接扩充是从转义间接派死出去的意义.间接扩充是由间接扩充而再扩充出去的意义,与转义为间接闭系.6、假借义:如共墨骏声所道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籍:许慎的《道文解字》认为汉字形骸的构制有六种:象形、指事、领会、形声、转注、假借.惟有象形、指事、领会、形声是制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真物表面大概具备特性的部分描绘出去,形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暗号指出真物特性的制字要领.如上、下、本、终、亦、刃.C、领会:是由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形骸组成,把它们的意义拉拢成一个新的意义的制字法.时常是二个象形字的分离,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喊形符)战声符二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型,如江、沐.意符相共的形声字意义上多数合意符所标示的真物大概止为有闭.如贝与财物有闭,止与止语有闭,心与情绪有闭.E、转注:道法纷歧.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收号”的令,厥后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履历的死少,汉字的演变,爆收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大概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爆收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代替,然而“责任”等意义担当着,故而二者为古今字.9、同体字:由于时间大概天狱的闭系,人们为共一个词汇制出二个大概更多的字去代表它,产死乐形骸结构出进较大,意义真足相共,正在所有情况下皆不妨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革新汉字,举止简化而爆收的局里,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籍写简朴,笔划较少,往往是一对付一的闭系,也有一对付多的情况.即日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去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战繁体字之间词汇义毫不相搞,果为共音而被采与.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推断句:以名词汇大概名词汇性的词汇组为谓语,表示推断.正在古汉语中普遍不必推断词汇“是”,而是正在谓语后用语气词汇“也”去帮闲推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奇我正在主语后用语气词汇“者”表示提顿.新颖汉语中主谓之间普遍用“是”.12、道述句:以动词汇为谓语、道述人大概真物的止径变更的句子.13、可定句:表示可定的句子.必须有可定词汇,古代汉语中可定词汇不妨是副词汇“不”、“弗”、“毋”、“勿”、“已”、“可”、“非”,不妨是动词汇如“无”,不妨是代词汇如“莫”.14、词汇类活用:正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汇临时改变词汇性,如名做动、形容词汇做如动词汇,名词汇做状语,动词汇做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中其余果素的总战,包罗韵头、主要元音战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战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18、韵足: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汉语诗韵普遍搁正在句尾,习惯上喊韵足.19、韵例:便是闭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场合用韵,什么场合不必韵战何如用韵.20,换韵:纷歧韵到底,中途变更身分歧的韵押韵的押韵办法,接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心而唱,随心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昔人为了证明《诗经》的押韵战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便是“叶韵”,大概称“叶句”(叶,共“协”,战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该当可定的注音法.昔人认为押韵不妨临时改变读音,以供战谐,不根据.24、单声:二个字的声母相共,如新颖汉语中“珍珠”,“微妙”正在先秦是单声.25、叠韵:二个字的韵母相共,韵头分歧也不妨,如新颖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籍里谈话里共音大概音近的字的通用战假借.大概本有其字,大概本无其字,借用共音近音字表示,二个字本本形骸分歧,意义分歧.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保守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不拼音字母,只佳找出三十六个汉字动做声母的代表,如睹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当前钻研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二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克不迭分隔的词汇,大概有单声叠韵的闭系,如玲珑、徘徊、整齐,大概不,如蜈蚣、妯娌,大概共音相沉复,如渐渐、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简单明黑,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做家不然而阐明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成为“疏”,也喊“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便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证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义.30、《十三经》:《周易》、《尚书籍》、《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秋秋左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论语》、《孝经》、《我俗》、《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往大概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衍”,也喊“衍字”.用去指明古籍中多出了笔墨的局里.如“‘汉火以为池’,‘火’字衍”.32、脱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脱”,也喊“脱字”.用去指明古籍中脱降了笔墨的局里.如“‘孔世家云:颀然而少’”“‘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真足的韵文,也有不真足的韵文.34、仄火韵:隋往陆法止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确定相近的韵不妨共用.北宋仄火刘渊,将共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裔渐为106韵,被成为仄火韵,普遍喊“诗韵”.35、仄仄;近体诗最要害的格律果素,正在诗战韵文中形成一种下矮少短相互接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阳仄、阳仄是仄声,上声、去声、进声为仄声.古代的进声当前转进其余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付句战下联的出句的仄仄典型必须是共一大类的.得黏:诗歌中分歧乎黏的准则的局里.37、对付:每联的出句战对付句必须是好同典型的.也便是对付句的仄仄对付坐.得对付:诗歌中分歧乎对付的准则的局里.38、孤仄:诗歌中除了韵足除中只剩一个仄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普遍的仄仄的句子,即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付于拗句,往往用“救”,便是一个句子该用仄声的场合用了仄声,则正在本句大概者对付句的适合位子,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仄声,以便补救.合起去喊做拗救.40、对付仗:诗歌特天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共的语句相为对付仗,那是正格.其余又一种情况,只央供字里相对付即词汇类相共,不央供句法结构相共.对付仗普遍仄仄相对付.共类的词汇相对付是工对付.41、合掌:一联对付仗出句合对付句真足大概者基础共义,是诗家的大忌,喊搞“合掌”.42、流火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相对付的二句之间的闭系不是对付坐的,而是一个意义连贯下去,也便是道出句与对付句不是二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脱巫峡,便下襄阳背洛阳”.43、借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一个词汇有二种以上的意义,诗人正在诗中用的是甲义,然而是共时借用它的乙义大概丙义,去与令一词汇相对付.如“岐王宅里觅罕睹,崔九堂前几度闻”.与“觅常”本为“觅常”之意,然而又为古代丈量单位,借对付数目.44、挖词汇:词汇初称为“直子词汇”,相识音乐的词汇人依照乐谱的音律节拍去写词汇,称为挖词汇大概倚声. 45、词汇调:本指写词汇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汇调的做品的句法合仄仄分别加以综合,进而建坐的百般词汇调的仄仄要领.46、杂剧:一种戴科(动做)黑(道黑)的歌剧,唱词汇往往是剧经纪唱.惟有套数,不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合,齐剧常常四合,奇我加上一个楔子.集直:不是戏剧,不科黑,与词汇的本量相近.47、小令:集直的一种,等于一尾单调的词汇.套数:由二个以上的共一宫调的直子依照一定准则连缀起去的套直.48、赘韵:直中不必用韵的场合用韵.49、衬字:直律中正在确定的字数除中所增加的字,大概者加正在句尾,大概者加正在句中,然而不克不迭加正在句尾.。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1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其词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24、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 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37、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交叫做“失对”;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句末也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完全相反,而只能部分相反;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则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同样,以“平平仄仄平”作起句,则第二句也只能是“仄仄仄平平”,而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因为如果那样,就违反了必须以平声字押韵的规定;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41、合掌对: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对;出现合掌对的诗从格式角度看是水平不算高的,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句子;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又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42、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例如“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即是;注意: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中;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46、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48、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50、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51、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52、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53、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54、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55、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5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7、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58、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59、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6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61、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62、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6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64、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65、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为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66、对动词用法:所谓对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对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67、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68、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69、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如唐代孔颖达编撰的五经正义;70、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71、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72、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73、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74、曰,为,谓之:释义术语,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75、谓:释义术语,放在被解释的词后面,用它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较、影射的事物;76、貌,之貌:释义术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77、犹,犹言:释义术语,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往往用近义词作注,或用引申义训释本义;78、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训术语,被释词与注释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关或相通;79、读为,读曰: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注假借字;被注字在术语之前,注释字在术语之后;80、读若,读如: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81、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注释体例;82、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注释体例;83、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84、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85、论辩:以立论或驳论的方式所撰写的论说文;86、序跋:对一部书或一篇文章所写的说明、评介的文辞;87、奏议: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公文;88、书说:“书”是书信,“说”属游说之士的说辞;89、赠序:专门为赠送友人而作的劝勉性文章;90、诏令:皇帝写给臣下的书信、命令;91、传状: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92、碑志:用以封禅、纪功等及对死者悼念赞颂的文辞;93、墓志铭:对死者悼念赞颂的文辞,由“志”和“铭”所组成,“铭”一般是韵文;94、封事:机密性奏议,为防止泄露而用皂帛做囊封住书板;95、答子:即札子,写于竹简上的奏议;96、对策:奏议的附类;由皇帝命题,应举者回答,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办法;97、檄文:诏令的附类;属于军事文书,用于征召、晓喻或申讨;98、行状:提供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作为立传资料的文体,优秀的行状就是一篇传记;99、颂赞:用以歌功颂德和表彰赞扬的文辞;100、箴铭:用以规劝、警戒的文辞;101、骚赋:摹拟楚辞而写成的赋;102、古赋:除骚体以外的汉赋;103、骈赋:源于古赋,主要指六朝时期的骈体赋;104、文赋:散文化的赋体;105、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的历史散文;106、纪传体:集中而完整地描写历史人物的文体;107、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集中叙述有关某一专题的历史散文;108、哀祭:赞颂死者嘉言善行、致以哀悼怀念的文辞;109、三平调:”仄仄仄平平”句式第三字七言为第五字不能不拘平仄,必须用仄声,否则便成了”三平调”110、骈体文:是在辞赋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从不用韵的角度说,它不属于韵文而似散文;从使用对仗和平仄来说,它又不是散文,所以称它是一种特殊文体;111、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112、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113、句读: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句”,一种是“读”,合称“句读”; 114、古诗:①泛指古人所作的诗歌;②特指与唐代才形成的格律诗不同的也就是不讲究格律的古人所作的诗歌;它包括唐以前人的诗作及唐以后人们仿古的诗作;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又叫做古风,它用韵而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骈偶而不讲求严格的对仗,可骈可散,对仗的位置也不固定,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但以五言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像近体诗有规矩极严的格律,只是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押韵;古体的名称出现在近体诗流行之后;文人们在使用古体形式写诗时,往往摹仿汉魏六朝时期的古诗,在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尽量避免律化,故意多用拗句、多犯孤平、多用非平声字押韵,这样也就形成古体诗的一些自身特点,如句末多用三平式、三仄式或仄平仄、平仄平等形式;115、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唐代人就将这种新产生的诗叫今体诗或者近体诗,而将不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古诗唐人又称之“古风、往体””;格律诗又可细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又分为七律、五律和长律排律,绝句又分为七绝和五绝;所谓“七”、“五”都是就每句字数而言;116、首联:首律诗共由四联组成,第一联叫首联;117、颔联:律诗的三、四两句叫做颔联;118、颈联:律诗的五、六两句叫做颈联;注意: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由对仗句构成; 119、尾联:构成律诗的最后两句;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但尾联未必都对仗;120、出句、对句—─每一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也就是每首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121、押韵:每一首格律诗的偶数句句末位置的字都应属于诗韵中同一韵的字,读起来就感觉韵律和谐,这就叫做押韵;122、首句入韵:如果采用“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或“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式做为格律诗的第一句,就要求这句末尾的字也要与后面的二、四、六、八句句末的韵脚字同韵;这种多了一个韵脚字的做法就叫做首句入韵;但由于首句本来是可入韵可不入韵的,所以即使首句入韵,在选字时也相对比较宽松,它可以是用同一平声韵的字押韵,也允许选用与其它四个韵脚字相邻韵的字来作韵脚;例如韦庄金陵图诗:“江水霏霏江草齐,六朝为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首句“齐”与“啼、堤”同为“齐”韵字押韵;但也可邻韵通押,如规定用一东韵但首句末却允许用二冬韵的字来押韵;123、诗韵:又叫“平水韵”;它是唐宋以来形成的专门为科举考试时写格律诗而编写的一本官修韵书,它具体规定了哪些字属于同一韵,共分106韵;每首格律诗都必须在同一平声韵中选用韵脚字;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着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着平水新刊韵略,所以诗韵又叫“平水韵”;“平水韵”中平声韵共有30个;124、同字对:在对仗句中出现了用同一个字相对的情况;这是律诗所不允许的;所以在律诗中很难找到例子;但在词中却是允许用同字对的,所以在词中不难找到例证;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用同一个“有”字相对;125、四声:中古唐宋时期,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合称四声;汉语有声调这一事实本应是古已有之,但是直到六朝时期才由沈约、周颙等人发现;他们于是提倡将声调变化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以平仄声调的有规律变化组合以体现汉语的音乐美;126、三平调:诗句中如果最后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如杜甫的岁晏行中如下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127、拗救:当出现了拗句,即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要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这种做法就叫做“拗救”;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在本节里,我们谈两个问题: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了解双声叠韵,有助於我们更好地了解古音通假的道理,因此我们先从双声叠韵谈起。

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例如在现代汉语里,“珍珠”是双声,因为“珍”zhēn和“珠”zhū的声母都是zh;“光芒”是叠韵,因为“光”guāng和“芒”máng 的韵都是ang(韵头不同也算叠韵)。

在我们接触上古汉语的时候,问题比较复杂些,因为上古的语音系统和现代的语音系统不同。

我们必须对上古的语音系统有所了解,然后能认识上古的双声叠韵。

在上一节里,我们已经知道《诗经》用韵所反映出来的先秦韵部系统和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还应该知道先秦的声母系统也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的。

这样才不至於把上古的双声叠韵和现代的双声叠韵混为一谈。

举例来说,“芣苢”在上古是叠韵,同属之部,但现在却不是叠韵,普通话念作fóuyǐ。

“知识”在今天是叠韵,上古却不是,“识”字属有韵尾-k的职部,“知”字却属没有韵尾-k的支部,今天的广州话仍然反映这种情况。

又如“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因为它们的古代声母都是m;“威望”在先秦反而不是双声,因为威字在先秦属於零声母,而望字的声母是m。

当然,古今音的系统也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例如“辗转”古今都是叠韵,“栗烈”古今都是双声。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古今音是不相同的。

为了便於了解上古的双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先秦的声母系统有所了解。

依照传统的说法,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这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至於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古汉语通论(1~4)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②四角号码编排法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勹夂冂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

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

王力古汉语重点字形解析

王力古汉语重点字形解析

字形解析象形日(象形。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

象太阳形。

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

本义:太阳)月(象形。

甲骨文字形。

象半月形。

“月”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月亮)山(象形。

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

“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矢(象形。

甲骨文字形。

象镝括羽之形。

本义:箭)牛(象形。

甲骨文字形作“牜”。

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羊(象形。

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

“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一种哺乳动物)女(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

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子(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

“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婴儿)页(象形。

小篆字形。

上面是“首”,下面是“人”,“头”的本字。

本读xié。

“页”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页”的字都与头面有关。

①本义:人头。

②引申义:书页)首(象形。

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

本义:头)自(象形。

小篆字形。

象鼻形。

“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鼻子)止(“趾”的本字。

象形。

甲骨文字形。

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

本义:脚)心(象形。

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

本义:心脏)眉(象形。

甲骨文,小篆字形。

象目上毛形。

本义:眉毛)弓(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

“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

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豆(象形。

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

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

或与豆类有关。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鼎(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行(象形。

本义:道路)车(象形。

甲骨文有多种写法。

象车形。

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舟(象形。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宇文皓月创作《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 、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依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依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 、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 、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依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知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取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辑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取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取《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取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关系,但在语义表达方面却并不单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五种:
(一)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仲弓父,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四)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即说话人把复杂的表达內容,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出來,以求达到强烈确认的表达效果,如: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战争并不等于勇气,但战争依靠勇气。
主语和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用判断句形式表达使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代古字。
二、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判断句就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用來对事物进行解释或分类。
三、判断句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先秦汉语判断句的最大特点:普遍沒有系词。例: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4)“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谓语”。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谓语”,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怎样查字典辞书(1)按音序排列。

按拼音字母次序怕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序,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2)按部首和壁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

四角号码检字法(一)《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乙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

“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未,六在未申七仔酉,八九戌部余亥存。

”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有时也有古注,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

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它的引述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

《中华大字典》是由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用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

全书在体例方面,注音主要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释义也比较简单,并采用了一些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

(二)《辞源》《辞海》《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编写者有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人。

这是一部与词语为主,兼顾便可常识的大辞书。

这部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和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字。

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注音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

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和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

“社”,“(一)土地神主也”是第一个释义,“(诗)以社以方”是引得《诗经》中的话作例证,“{疏}以后的话是唐代孔颖达对《诗经》”这句话的解释。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3)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3)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三)怎样查字典辞书0•0 本讲主要给大家介绍几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查阅的字典辞书,并结合这些字典辞书的特点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学习工具。

0•1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遇到的困难,大致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字的形音义问题;二是词语典故、名物制度、人名地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古代汉语虚词的用法。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困难,我们介绍以下三类工具书,(1)、字典;(2)、辞典,主要是语文性辞典;(3)、文言虚词词典。

1•0 字典1•1《新华字典》1953年第一版收8000余字这是一本现代汉语字典,但对学习古代汉语很有帮助。

(一)从字音上讲,它根据普通话注音,能给我们提供每个字的正确读音,而且在注音上还照顾了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读音,例如《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殷。

”这里“殷”读yin1,指黑红色,我们查《新华字典》就能找到这个读音及其相应的意义。

对于古汉语中的字音,《新华字典》往往以二音等形式来处理,举例如下:dun1 敦〔二〕dui4:古时的一种器具。

fu1夫〔二〕fu2:文言发语词或文言助词。

《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jin3 仅〔二〕jin4:文言副词,指近。

杜甫《泊岳阳城下》:“山城仅百层。

”《新华字典》共收8000多字,我们阅读古书时常见的字,如果不知道读音,查这本字典可以基本上满足要求。

(二)从字形上讲,它注意标出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对我们阅读古书很有帮助。

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些是属于减少繁体字的笔画成为简体字,有些则属于把不同意义的同音字合并成为一个字形比较简单的字。

《新华字典》对这两种情况都兼顾到了。

举例来说:间()〔一〕jian1〔二〕jian4“”又xian2,见462页“闲”闲(①②)xian2“”又jian1,见195页“间”,又jina4从《新华字典》的上述说明我们可以知道“间”、“闲”和“”这三个字形有关系。

在秦汉以前,只有“”和“闲”两个字形,“闲”指木栅栏;防御。

[联绵字,王力,古汉]《王力古汉语字典·序》解释的“联绵字”

[联绵字,王力,古汉]《王力古汉语字典·序》解释的“联绵字”

《王力古汉语字典·序》解释的“联绵字”王力先生长期坚持联绵字双音单纯词说,倡导现代联绵字观念,并希望通过编字典将现代联绵字观念推广开来。

《王力古汉语字典》(以下简称《字典》)中收了1526例联绵字,《王力古汉语字典序》(以下简称《字典序》)介绍了作者对联绵字的认识,并介绍了《字典》注明联绵字的目的。

第五是注明联绵字。

这对读者了解词义很有帮助。

联绵字实际上是一个双音词,其组成部分不能拆开来讲。

例如辟易一词,它是叠韵联绵字(古音锡部),表示惊退的样子,其词义与开辟的辟、更易的易无关。

《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又如壹鬱①一词,它是双声联绵字(同属影母),表示郁闷的样子,其词义与专壹的壹无关。

所以字又作抑鬱,甚至倒过来作鬱抑鬱邑鬱悒鬱伊鬱纡。

新《辞源》于壹鬱条注云:壹,闭塞;鬱,积滞。

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由此,必须将有些双音字看作是联绵字才便于理解。

例如妥帖是双声联绵字(同属透母),其词义与碑帖的帖无关,所以又写作妥贴。

又如孅趋是双声联绵字(同属清母),是巧佞的意思,其词义与孅细的孅,步趋的趋都没有关系。

由此看来,注明联绵字,是有助于正确理解词义的。

上引《字典序》反映了王力先生晚年的联绵字观念,即继续用联绵字指双音单纯词。

但是,上引文中所举的四个联绵字例词却都是合成词。

其中辟易,已经考见是个联合式合成词,并证明其释义不确(沈怀兴,2009a)。

下面考察《字典序》中其余三个联绵字例词。

壹郁,是动宾式合成词。

《字典序》解释说:又如壹鬱一词,它是双声联绵字(同属影母),表示郁闷的样子,其词义与专壹的壹无关。

所以字又作抑鬱,甚至倒过来作鬱抑鬱邑鬱悒鬱伊鬱纡。

新《辞源》于壹鬱条注云:壹,闭塞;鬱,积滞。

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这样解释有失允当,特别其所以前后的话没有因果联系却用了所以。

第一,《字典序》列举了壹鬱的七种书写形式,但是,它们并非同时产生的;如果不计时空差别,任何一个复音词乃至词组都会有多种书写形式。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汉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汉字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今天我们所能谈的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

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

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注: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如“试”字。

详见古汉语通论(五)163页。

),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

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

举例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

)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着”。

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

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等等。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

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

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

这类情况很多,也最重要。

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这使语言丰富化了。

清代的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等,都非常重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对於彻底了解词义是一种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

试看段玉裁对“理”字的解释(注: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部。

):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

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_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取→娶
《诗· 齐风· 南山》:“取妻如之何?”
解→懈
《说文· 角部》:“判也。从刀判牛角。” 《礼记· 杂记》:“三日不解。”注:“倦也。”
竟→境
《说文· 音部》:“乐曲尽为竟。”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债
《说文· 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第五节
一、定义 二、简化字简化途径
繁简字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同形字
《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挛腕。” 臘-腊;術-术;適-适
2、同音替代字 《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 有三男。”
后-後;斗-鬥;仆—僕;丑-醜; 谷-榖;几-幾;余-餘;云-雲; 御-禦;面-麺;干-乾-幹
3、两个以上的字共简为一形
钟-鍾、鐘 獲-穫 盡-僅 饥-飢、饑 臓-髒 復-複
發-髮 匯-彙
讨论
简化字的优缺点? 有没有必要恢复繁体字?
《鶡冠子· 学问》: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 物使然。
《庄子· 至乐》: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 昆 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其意蹶蹶然恶之。
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 垂杨生左肘。”
第二节 古今字
一、定义
二、形成的原因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2、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 用了个同音字代替。 3、秦朝焚书坑儒。 4、“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
四、通假与假借古代无别,现在已分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假借字的产生,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 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是本 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第二册54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王力古汉语字典(简称《王力》)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古汉语学大师王力先生所编纂的一部权威字典。

该字典以系统整理古代汉语的字词和用法为主要内容,对于研究和学习古汉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不仅收录了大量古代文献中的文字,还详细解释了这些文字的意义以及用法。

《王力》字典在中国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王力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古汉语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使得这本字典成为了学习者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在这本字典中,王力先生不仅依据字形和文献材料进行了分类和编排,还通过详细的释义和丰富的例证,提供了对古汉语词汇和用法的深入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精髓。

王力先生在编纂《王力》字典的过程中,注重了对每个字词的多角度解读。

他不仅参考了古代文献中的用法,还结合了自己对于语言学和汉字学的研究成果,使得这本字典更加准确和全面。

同时,由于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权威性,这本字典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参考资料。

《王力》字典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本字典,学习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提高自己的古汉语水平。

同时,这本字典也为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帮助学者们深入挖掘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本重要且权威的字典,它对于研究和学习古汉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该字典,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汉语的文化内涵,提高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本字典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编纂特点以及对学习者和学术界的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王力古汉语字典》展开详细阐述。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2. 正文部分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与历史以及它的编纂与特点。

首先,我们将会深入探讨《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与历史,介绍一下该字典的来龙去脉,了解它在古代汉语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我们将关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的编纂与特点。

通过研究编纂过程和字典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字典的优势和独特之处。

3. 结论部分将总结《王力古汉语字典》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以及对于古汉语学习者的意义和建议。

我们会探讨该字典在古汉语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也会给古汉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该字典进行学习和研究。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组织框架,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展开对《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详细介绍,并讨论它的重要性、特点和应用。

目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详细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本字典。

首先,我们将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与历史,包括该字典的起源、编纂的背景和历经的发展。

通过了解字典的历史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字典的编纂宗旨和特点。

其次,我们将详细讲解《王力古汉语字典》的编纂与特点。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介绍字典的编纂团队、编纂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字典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和特殊设计。

通过对字典编纂与特点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字典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最后,我们将探讨《王力古汉语字典》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并给出对古汉语学习者的意义与建议。

通过对字典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王力古汉语字典》在古汉语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为古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好的使用指导和学习建议。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和分析,读者将了解到《王力古汉语字典》作为一本重要的工具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的实际应用和帮助。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发更多关于古汉语学习和字典编纂的讨论和思考,以推动古汉语研究的发展和提高古汉语学习的效果。

2.正文2.1 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与历史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持编纂的一部汉字字典,也是中国古代汉语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该字典被广泛认可为汉语学习与研究的权威参考资料之一。

王力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汉语学家之一,他在古代汉语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为了满足研究需要,王力先生于1958年开始主持编纂一部全面系统的古汉语字典,这就是王力古汉语字典的雏形。

在编纂过程中,王力先生精选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古代文献,如《论语》、《诗经》、《史记》等,并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语言学分析和整理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力古汉语字典于1971年首次出版,共收录了约2万多个汉字,并配以详细的释义和丰富的例证。

该字典以其科学的编纂体系和深入细致的解释而备受推崇。

相较于传统的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在分类上更为严谨,从字形、字义到用法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同时,该字典还对于每个字的使用频率、构词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与此同时,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注重了历史演变的考察。

在字义解释方面,它不仅提供了古代字义,还对字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记录和解释。

这种历时考察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语言的发展规律。

王力古汉语字典的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赞誉。

这部字典以其权威性和独特性,为研究古代汉语和相关学科的学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同时,对于广大古汉语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该字典也是一本难得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汉字。

总之,王力古汉语字典的编纂背景与历史使其成为中国汉语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为古代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促进了古代汉语的研究与传承。

同时,它也为今后研究中古汉语和汉字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2 王力古汉语字典的编纂与特点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部由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编纂的古汉语辞典。

它首次出版于1963年,是中国古代汉语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王力教授以其丰富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的语言学功底,打破了以往字典的局限,将古汉语字典的编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编纂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过程非常严谨而细致。

王力教授利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文化资料,包括古代典籍、诗歌、文言小说等,以收集和整理古代汉语词汇。

他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梳理出了古代汉语的丰富词汇体系,并在字典中进行了对应的归纳整理。

与其他一些古汉语字典不同,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重了对词义的详细解释。

在字典中,每个字都有一段详细的解释,包括其意思、用法、来源等。

这些解释不仅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还提供了对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的深入了解。

此外,王力古汉语字典还对词语的发音进行了标注。

通过汉字的拼音标注,读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汉语中的音韵规律,并辅助发音准确。

这对于学习古汉语的初学者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王力古汉语字典还对一些古代汉字进行了形状的描绘。

通过对汉字形态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更加准确地辨认和书写这些字。

王力古汉语字典在古代汉语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为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参考,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总之,王力古汉语字典以其丰富的内容、严谨的编纂过程和独特的特点成为了学习古代汉语的必备工具之一。

它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古汉语词汇解释和语言学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深入研究古汉语,并且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论3.1 王力古汉语字典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王力古汉语字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学习工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阅读古典文献以及汉字研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王力古汉语字典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的几个方面:首先,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汉语学习工具。

它不仅收录了大量汉字的读音和释义,还包含了丰富的例证和用法说明。

这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并从中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同时,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提供了详细的字形演变和字义演变的资料,帮助学习者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增进对汉字文化的认知。

其次,王力古汉语字典对研究古代汉语和阅读古典文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着许多差异,而王力古汉语字典系统地整理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并提供了详尽的注释和解释,为研究人员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王力古汉语字典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此外,王力古汉语字典还对汉字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字作为汉族文化的瑰宝,其演变和发展一直是学者们引以为傲的研究课题。

王力古汉语字典通过对汉字的详细分析和注释,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它对于汉字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后续的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基础。

综上所述,王力古汉语字典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对于古代汉语学习、古典文献阅读以及汉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外古代汉语学习工具的空白,为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部权威可靠的参考书,并在古代汉语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3.2 对于古汉语学习者的意义与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是一部权威的古代汉语工具书,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和文献资料,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的有效途径。

对于古汉语学习者而言,王力古汉语字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详尽和准确的内容,更在于它所提供的丰富的语境解释。

在学习古汉语的过程中,语境非常重要,因为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王力古汉语字典,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汉语词语的用法和含义,从而准确地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献。

此外,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提供了大量的语音、字形和释义变迁等详细信息,这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通过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和字形变化规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古汉语的读音和写作技巧。

针对古汉语学习者,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学习者应当熟悉和掌握王力古汉语字典的使用方法。

字典中有着详细的介绍和索引,学习者需要了解如何查找目标词汇以及如何理解字典中的解释。

其次,通过练习和应用,学习者应当加强对于古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献进行阅读,同时结合王力古汉语字典中的语境解释,逐渐提高古汉语的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