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
教案模板之阿基米德原理
教案模板之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4. 实际意义和问题解决5. 总结和复习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广泛应用?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15分钟)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介绍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原理。
2. 推导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
3. 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体积、排开液体体积。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15分钟)1. 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船的浮力、潜水艇的浮力调节、阿基米德螺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20分钟)1. 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质量、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等。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力,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五、实际意义和问题解决(10分钟)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意义:在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2. 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或者设计一个浮力装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2. 学生能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4. 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和设计。
六、实验拓展(15分钟)1. 拓展实验: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如改变物体形状或液体密度,观察浮力的变化。
2.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形状、液体密度、浮力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自主发现阿基米德原理。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物理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3)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计算浮力等。
(4)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环节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浮力现象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学生对浮力现象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尚不完全清楚,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关系,这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公式奠定了基础。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还需加强在科学探究中的分工合作与协调。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探讨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金属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设计一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与延伸:1. 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学生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学生互相评价,促进课堂氛围的提高。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2.能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一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通过上节课学习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根据P=m排,m排Xg =G排。
可以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可能有液X V排关。
教学环节二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学生活动一想一想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浮力的大小、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学生活动二设计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1.测浮力的大小——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2.测排开液体的重力用排开液体和杯子的总重力-空杯子的重力。
思考两个问题1.在探究过程中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答案:会使所测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从而计算出来的浮力偏小。
2.在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时,能否倒出水再测出空桶的重力?为什么?答案:不能。
小桶内壁上会沾有水珠,使G排偏小。
教学环节三设计实验学生活动三进行实验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便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F浮 = G排=ρ液g V排【特别提醒】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气gV排。
F浮=ρ液 gV排——决定式表明浮力大小只和ρ液、V排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教学环节四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物体“浸在液体里”包括“全部浸入(即浸没)”和“部分浸入”两种情况。
A.浸没时,V排=V浸=V物B.部分浸入时, V排=V浸<V物练习如图,先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重为 4 N、体积为100 cm3的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收集到小空桶中,桶中水重为____N,石块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____N。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
3.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原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实验验证。
3. 实验演示: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定义:表达式:实验验证:应用实例: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应用练习:检查学生是否能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和技术领域应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设施,直观感受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3. 开展课后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生物课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生物课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基米德定律基本概念和公式,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学习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方法,熟练掌握实验步骤;3、探究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影响浮力的因素;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阿基米德定律的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设计和步骤;2、探究浮力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实验法;2、讲授法;3、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看一个视频来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呈现一个在水中沉浮的球,然后让学生结合主观经验,谈一谈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解释,引发学生对“浮力”概念的思考。
2、讲解讲解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知识点,包括水中游泳、潜水、漂流和建造大型船舶等等。
引入阿基米德定律基本概念和公式,并给出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与使用。
3、实验设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根据教师的指示,设计出可行的浮力实验,并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数据结果的处理方式。
4、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和工具,调整合适的实验环境。
(2)实验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讲解相关安全考虑。
(3)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开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要求记录实验数据。
(4)数据整理: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相应的图表。
通过对图表的解释,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实验数据。
5、实验分析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给予反馈,对分析数据结果进行讲解和导向,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6、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标准,撰写实验报告,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7、总结本节课的总结分为两个方面:阿基米德定律公式和实验成果;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交流方式。
通过总结,将课堂学习相应内容深入脑海,愉悦地享受到自己取得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1、实验设计没有足够的引导,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存在不良解决方式;2、部分学生阅读、写作表达能力不够,需要被指导。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 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4.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内容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槽等。
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提问: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 分析案例中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六、课后作业1. 请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
2. 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结合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六、教学拓展1.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历程2. 阿基米德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贡献3. 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七、课堂练习1.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热门6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热门6篇)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复习提问: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
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
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进行实验。
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
教师简介实验步骤。
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
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
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资源库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
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②实验步骤按课本12-7进行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则]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则]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课前准备水槽、水、细线、烧杯(200ml)、小桶、熟鸡蛋、橡皮泥小球、垫木、小木块、玻璃棒、凡士林膏。
三、教学设计思想对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整堂课在实验观察、分析猜测、归纳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学生活动中展开来。
1、本节课教学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探究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自己科学猜想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物理规律,充分体现“猜想——验证”的物理思维模式。
3、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突出物理规律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
四、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的密度?物体漂浮在水中的条件是什么?2、猜想:师:不同的物体一般受到的浮力不同,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做鸡蛋浮起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慢慢向水中加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师: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讲述死海漂浮故事)师:由以上实验和讲述,你能否猜测一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讨论后)可能与物体所浸入的这种液体密度有关。
师:把烧杯底朝下用手慢慢竖直压入槽中,体会烧杯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如何变化?并同时观察水槽中水面的变化?生:下按过程中,手感到烧杯受到向上托的力逐渐增大,同时水槽中的水面逐渐上升。
师:向上托的力增大说明什么?生:浮力增大了。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 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操作与理解;2. 浮力大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产生兴趣。
2. 探究浮力的大小: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实验现象,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4. 应用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实际问题中的浮力大小。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讲解法: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充分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练习法: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铁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及实验现象;3. 教学课件: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浮力大小计算方法等;4.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主题:阿基米德原理年级:高中学科:物理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公式以及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一下,当一个游泳圈被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游泳圈在水中会浮起来而不沉下去?探究阶段:3. 呈现实验现象: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游泳圈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观察游泳圈在水中的表现。
4.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共同得出结论,游泳圈在水中浮起来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讲解阶段:5.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老师简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即物体浸入液体中,液体对物体的上浮力等于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表示为 F浮 = ρ液×V物×g,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的密度,V物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6.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老师通过实际示例和图示,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潜水运动、船只浮力等。
拓展阶段:7.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一个可以携带最多重物的船只。
8.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9. 总结回顾: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补充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以及布置相关问题的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完成小组探究活动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并对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内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背后的物理原理;2. 掌握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浸泡物体的条件;3.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及材料:浮力计、各种形状的物体、容器、水槽、水、测量工具等;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PPT等;3. 教学参考资料:教科书、学习指南等。
教学过程:引入阶段:1. 启发思考:通过提问、图片或视频展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浮力、漂浮现象的思考,引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以示意图或实际物体为例,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小石子会沉入水中,而大石块会浮在水面上?探究阶段:3. 理论解释:运用PPT或板书,简洁明了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浮力计和各种形状的物体,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变化情况。
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体形状、大小、密度等因素对浮力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律和计算浮力的方法。
拓展应用阶段:6. 列举应用: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例子,如潜水艇、油箱测量、测定金属密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和作用。
7. 独立探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阿基米德原理相关的课题,设计并完成实验,比如测量固体的密度、浮力的应用等,然后撰写实验报告。
总结评价阶段:8. 总结概念: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学生针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概念总结,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对比和巩固。
9.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方法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习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结合理论讲解、实验观察、应用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篇一训练主题: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一课时【预习案】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5.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
把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中。
【探究案】1、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2、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3、通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检测案】一读拼音,写词语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二选词填空平静安静镇静冷静宁静1、我们应当()地对待别人的批评2、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地说3、夜,()得想一池春水,灯光朦胧,树影婆娑。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实验装置、测量设备、实验材料;2. 教学资源:PPT、视频;3. 实验材料:瓶子、水、浮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船能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气球能漂浮在空中?2. 概念讲解(10分钟)使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简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并且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3. 实验演示(20分钟)将一个玻璃瓶装满水,将浮子放入瓶中,观察瓶子和浮子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4. 学生实验(30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原因,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5.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浮子位置会发生变化?浮子位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浮力?6. 拓展应用(10分钟)使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些拓展应用,如潜水艇的原理、气球的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应用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应用示例。
7. 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实验和讨论,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巩固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实验与讨论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初中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是用纯金制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 新课讲授:(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介绍实验器材:易拉罐、水桶、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大烧杯、小烧杯、溢水杯等。
(3)演示实验:用手把空易拉罐向下慢慢压入水桶中,观察易拉罐受到的重力变化。
3. 学生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1。
(2)将石块浸入水中,测出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
(3)计算石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 = G1 - F浮。
(4)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4. 总结规律:(1)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5. 课堂练习:(1)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举例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公式,能够运用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公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
3. 观察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者和时代背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思考。
提问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和疑问。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原理讲解2.1 教学目标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
通过示例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使用图示和实物演示阿基米德原理。
分组讨论示例,让学生尝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观察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阿基米德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享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结果。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
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能力。
5.1 教学目标回顾和巩固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概念和公式。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学习过程。
5.3 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和实验过程。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含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潜艇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阿基米德原理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液体)、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演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够浮起来?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讲解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三、实验与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有一个浮力计、一个物体和不同体积的液体。
2. 学生通过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浮力。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原理。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什么状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力量目标:能用已把握的学问,依据试验目的,设计、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目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同学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缘由;设计试验,归纳出试验定律。
三、教具: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同学用: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六、课型:试验探究课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叙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同学猜想假设,同学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试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卩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阿基
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一一设计一一验证一一结论”。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
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一一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
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成正比的关系也不难确定。
这就引出了本节要探究的课题: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学案引导法,实验探究法等;
使用学案导学法,本节课我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
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
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师用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装好水的透明所料带。
水
学生用具:烧杯、空易拉罐瓶,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水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温故知新,引出新课
环节二、动手实验,体验浮力:
这个环节我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认识浮力!
活动一:把实验台上的一些物体放入水槽中,哪些物体漂着?为
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发现?接着启发: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N,把石块浸没到水中的示数为F1= N,你发现了什么?原因是什么呢?
有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向
上的浮力!那么,气体中的物体呢?
活动三:老师演示:放飞氢气球!让学生观察氢气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对它向上的浮力!
这几个活动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环节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在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
同学们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并把猜想落实到教学案上!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
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
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浮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浮力的研究也很复杂,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然后让学生在班里进行交流合作,体现集体的智慧!
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肯定,然后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是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
关?是否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节约时间,体现合作关系,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3、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首先组内交流,选择器材,设计方案,然后展示方案!本实验的难点是控制变量,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规范实验操作!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在学生明确如何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过程,并及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教学案上!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5、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班内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并得出本组结论,最后把各组结论总结到一起: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所处的深度无关!
环节四、探究F浮=G排的关系;
在上一环节结论的基础上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受到的浮力越大,排开的水也越多,排开水的重力也越来越大;
1、提出问题: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假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2、猜想和假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的猜测:
F浮=G排;F浮>G排;F浮v G排
为了完成本实验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
考:
(1)、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2)、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以上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要用到一个新的器材-----溢水杯;老师介绍溢水杯的作用及用法,同时强调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溢水杯在使用的时候要装满水,实验中测量的顺序等!
3、进行实验:
明确实验方案之后,在教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实验,并及时记
录数据;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班内展示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5、交流评估:
说出在实验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
讲解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阿基米德善
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环节五: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最后依托教学案对本节内容进行检测,检查学习效果!
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
板书设计
一、浮力:
1、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重法: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