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5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1.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三万里河东入海 ________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茅檐长扫净无苔 ________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 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山此联想到了什么?3.这首诗,写 _________ 之景,抒发 _________之情。
一句写梧叶 ____________ 二 微 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敬锐感觉。
()A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B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挑促织C •冬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黃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五千仞岳上摩天 花木成畦手自栽 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写“ _____ , _______ W 来表达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⑦。
【注释】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②钟山风雨起苍黃: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黃:同仓皇,形容匆忙。
③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④慨(k5i)而慷(kang):感慨而激昂。
⑤剩勇:余勇。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⑥不可沽(gd)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⑦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部编版5年级语文 上册 古诗词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含答案01 蝉【唐】虞世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练习题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饮:( ) 籍:( )2.诗人笔下的“蝉”具有哪些特点?3.诗的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饮用,喝;凭借2、角须下垂、栖于梧桐、饮吸清露、鸣响远播3、三、四句是作者借蝉抒怀,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02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练习题1.默写古诗。
2. 《乞巧》的作者是( )代诗人( ) 。
“乞巧”指农历 (),又名( )。
传说( )和( ) 在鹊桥相会的《乞巧》一诗向人们展示了( )。
参考答案 1. 略 2. 唐 林杰 七月初七 七夕 牛郎 织女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03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习题1.陆游,字(),号(),是我国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
2.《示儿》是陆游的()制作。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即便是他死了,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定”指的是()4.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5.诗中,临终前, 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 , 诗人的遗恨是( 用原句回答)________, 诗人的遗愿是( 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 _.参考答案1.务观;放翁;爱国2.绝笔;爱国3.收复北方4.你的父亲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04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练习题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含答案)1. 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
2. 这首诗,写_______之景,抒发_______之情。
一句写梧叶,“_______“,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A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B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挑促织C .冬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3.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古诗(一)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古诗(二)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2)解释下面的字。
①莫:______②更:______(3)这两首诗都是先写______;再写______。
(4)比较阅读两首古诗,看看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4.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2)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
(3)长江气势浩荡,令人心神激荡。
在古代,更有许多诗词写到了长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
5. 读课文《树叶》,按课文填空。
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_____。
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_____。
漂在河里,鱼儿拿它当_____。
飞到天上,小鸟拿它当______……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 高兴——______(2)将诗歌补充完整。
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______ 。
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______ 。
漂在河里,鱼儿拿它当______ 。
飞到天上,小鸟拿它当______ ……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吟”,吟诵,是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1.古诗词三首课时一名师导读这三首诗词中,诗人们拥有不同的心境和各自的情怀。
王维在秋雨初晴的山间怡然自得,张继在寒霜初降的客船上愁闷无依,纳兰性德则在天涯羁旅的风雪夜思乡情起。
他们用多情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令人回味绵长。
导学典例要素根据字形猜字义汉字中有一部分从它的组成看,就能猜出这个字大概的意思。
例1: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练习。
(1)看到“聒”字,由“耳”和“舌”组成,我推测其意思是( )A.耳朵听到的,舌头尝到的。
B.舌头发出的声音很好听。
C.舌头发出的嘈杂声入耳,使人厌烦。
(2)请你根据“愁”字的组成部分试着猜一猜它的字义。
要素诗与画诗歌与绘画关系密切,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例2: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哪位诗人的称赞?请选一选。
( )A.王维B.张继C.李白D.纳兰性德(2)请为下面的图画配上恰当的诗句。
基础典练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浣.女(huàn) 聒.碎(guō)B.河畔.(pàn) 山居秋暝.(mín)C.更.加(gēng) 风一更.(gèng)D.梁山泊.(bó) 枫桥夜泊.(pō)2.巧填同音字。
chóu 忧____ 丝____ ____密恩将____报sì相____ 放____ ____ 庙朝三暮____yú关____ ____乐 ____快竭泽而____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风/一更,雪/一更。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随意春芳歇.( )A. 休息B. 停止C. 尽(2)空山新.雨后( )A.刚刚B.刚有的,刚经历到的(3)身向榆关那畔..行( )A.那儿的河畔B.那边,这里指关外C.那河边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牛古诗三首课时练积累运用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暖风熏.(xūn shūn)得游人醉.(zuì zhuì),直把杭州作汴.(biàn kă)州。
2.我劝天公重.(chóng zhòng)抖擞.(sŏu shŏu),不拘一格降.(jiàng jiáng)人才。
二、读拼音,写词语。
jìzǔháng zhōu xūn rǎn()()()bùjūyìgébēiāi()()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悲不见九州同。
A.但是B.只是C. 空,白白D.姓2.九州生气..()持.()风雷。
A. 发怒,不愉快B. 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C. 依靠D. 指母亲3.死去元.()知万事空A. 为首的B. 同“原”,本来C.始,开端D.朝代4.西湖歌舞几时..()休A.什么时候B.时间阅读理解一、浓浓的爱国之情:《示儿》1.《示儿》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
“示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2.诗人生前最遗憾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最大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诗句回答)3.“九州”在诗中代指()。
A.全国B.九个区域C.地域辽阔D.大陆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情的字是________。
5.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遗憾,悲伤之情袭扰着临死前的诗人。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他们。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结合诗词句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指关外)行。
..(山海关)那畔()(2)随意春芳歇.(休息),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3)姑苏...(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夜半..(苏州的别称)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江畔.(pàn)B.聒.噪(kuō)C.寺.庙(sì)D.榆.树(yú)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B.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C.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D.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4.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B.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C.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D.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5.根据古诗文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的,《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季的景色。
【精品】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21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基础篇1.看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chóu王()停()忧()Sì yú pàn古()()树湖()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1)身向榆关那畔.(pàn bàn)行(2)枫桥夜泊.(bó pō)(3)风一更,雪一更.(ɡènɡɡēnɡ)(4)聒.(ɡuō tián)碎乡心梦不成3.把诗句补充完整。
(1) ,天气晚来秋。
(2)明月松间照, 。
(3)月落乌啼霜满天, 。
(4)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4.诗词积累填空。
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画“ , 。
”《山居秋瞑》中的诗句“”被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5.关于《长相思》这首词的说法错误的是()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多之情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多之情。
21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提升篇1.辨字组词。
榆()泊()愁()畔()愉()伯()秋()伴()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随意春芳歇.(2)枫桥夜泊.(3)竹喧归浣女..(4)山居秋瞑.(5)身向榆关那畔..行3.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下阙,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夜深了,但风雪之声让人无法入睡。
()(2)这里的“梦”指的是行军打仗之梦,与“乡心”是没有关系的。
()(3)这里的“梦”是思乡之梦,行军途中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
()(4)“此声”指风雪之声。
“故园无此声”突出了故乡的温暖、宁静、祥和。
()4.下列描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场景的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12 古诗三首课时1一、给下面生字注音。
乃()熏()亥()祭()恃()喑()擞()邸()二、给句子里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
1.“但”的解释有:A.只;B.但是;C.姓。
(1)但.悲不见九州同。
()(2)但.爱鲈鱼美。
()(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2.“漫”的解释有:A.到处都是;B.不受约束;随便;C.广阔,长。
(1)漫.卷诗书喜欲狂。
()(2)漫.山遍野都是英勇的战士。
()(3)我们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三、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四、林升在《题临安邸》诗中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旨在赞美杭州迷人的景色B.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腐朽生活C.斥责南宋统治者不顾国家危亡D.说明南宋衰亡不可避免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龚自珍《乙亥杂诗》表达了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
2.《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表达了诗人。
3.《示儿》这首诗是时期(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的无比渴望。
课时2一、课文理解。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国诗人陆游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
但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切山。
2.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3.西湖歌舞几时休.()A.歇息B.停止C.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4.王师北定.中原日()A.平静;稳定B.平定;收复C.必定;一定5.万马齐喑究可哀.()A.悼念B.怜悯C.悲伤;悲痛6.江枫渔火对.愁眠()A.面对B.对待C.相合;适合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8.下面属于词牌名的是()A.《山居秋瞑》B.《枫桥夜泊》C.《长相思》D.《长歌行》二、诗词曲鉴赏课外阅读。
宿建德江①[唐]孟浩然移舟②泊③烟渚④,日暮客⑤愁⑥新。
野⑦旷⑧天低树⑨,江清月近人⑩。
(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③泊:停船靠岸。
④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⑤客:指作者自己。
⑥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⑦野:原野。
⑧旷:空阔远大。
⑨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⑩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面是对第一句诗“移舟泊烟渚”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中,“移舟”是划动小船的意思,“泊”字点出题目中的“宿”字。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随意春芳歇”中,“歇”字的意思是()A.休息B.睡C.尽2.下列诗(词)句作者不是唐代诗人的一项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B.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C.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D.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4.下面属于词牌名的是()A.《山居秋瞑》B.《枫桥夜泊》C.《长相思》D.《长歌行》5.下列不是送别诗中的诗句的一项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诗词曲鉴赏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山间__(季节)__(时间)的景色。
其中“_”一句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___”“___,___”三句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7.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四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8.将诗句补充完整。
9.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竹喧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中的“王孙”指的是()A.姓王的子孙B.贵族子弟C.诗人自己3.想象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象,()句是静态的。
A.西塞山前白鹭飞。
B.清泉石上流C.江枫渔火对愁眠D.莲动下渔舟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对《长相思》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6.下列对《山居秋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
B.诗中的泉水、青松、翠竹、荷叶等意象,都是高尚情操的写照。
C.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韵脚是秋、流、舟、留。
二、填空题7.选择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1)随意春芳歇. ( )①停止②休息③尽(2)故园..无此声( )①故乡②祖国(3)风一更,雪一更. ( )①改变②旧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为五更③经历8.古诗词理解山居秋暝①[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
祖( )发( )
停( )河( )
sì
yú
mián
( )中( )树
夜不能(语。
1.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 歇:
王孙:
2.乌啼,愁眠。
啼: 眠:
3.风一更,,聒碎,。
更: 聒:
第二课时
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 苦苦思索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
A.月落 寒山寺 B.乌啼 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 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孙 愁 泊 畔 寺 榆 眠 二、1.竹喧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 自可留 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 指诗人自己。 2.月落 霜满天 江枫渔火 叫。 睡觉。 3.雪一更 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 一、1.A 2.B 3.B 二、1.× 2.√ 3.√ 4. √
21-古诗词三首(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考点:赏析诗句
方法技巧:赏析诗句=手法+内容+作用
山居秋暝
作者:________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将作者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诗题中的“暝”字告诉我们诗人写的是初秋景。最后一联流露出诗人。(选序号)
①孤寂忧愁的心情②挽留友人的心情③长久隐居于此的心愿
词意: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7.考查文学常识。
“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清代的纳南性德。
8.考查字词解释。
可以联系句子进行理解。
“故园无此声”意思是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故乡:家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1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特点是:、
、。
12.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3.发挥适当的想象,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画面写具体。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读诗的第一二句,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写下来,再按要求填空。
景象:
诗句中是静态描写,是动态描写。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时1一、给下面生字注音。
暝()浣()榆()畔()聒()喧()啼()愁()二、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月落乌啼..:王孙..自可留:江枫..渔火:随意春芳歇.:姑苏..那畔行:..城外:身向榆关三、翻译句子。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四、文学常识填空。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中经常渗透大量的佛家哲理,因此,他被世人称为。
诗中以动写静的写景千古名是“”。
反用典故《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的诗句是“”。
2.《枫桥夜泊》是代诗人写的。
题目《枫桥夜泊》的意思是。
诗中通过写夜泊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勾画了一副夜泊图。
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3.在《长相思》。
《长相思》是一首,长相思是。
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
他在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五、对《山居秋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课时2一、课文理解。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此行队伍。
“故园无此声”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 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 花木成畦手自栽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青春作伴好还乡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中写“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3. 这首诗,写_______之景,抒发_______之情。
一句写梧叶,“_______“,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A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B .秋夜所见;羁旅思乡;挑促织C .冬夜所见;羁旅思乡;送寒声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学霸王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⑦。
【注释】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黄:同仓皇,形容匆忙。
③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④慨(kǎi)而慷(kāng):感慨而激昂。
⑤剩勇:余勇。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⑥不可沽(gū)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⑦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沧桑:沧海(大海)变成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1)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一句?(2)反复读诗,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你对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进行翻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试题(含答案)
21.古诗词三首标准化试题:(提醒: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sūn bó bo tíng bó hé pàn sì miào()把船()在(),自己上岸,走进()。
2.《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的景物有、、、等,听到的声音有、. ,诗中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
3.《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 ”写出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4. 《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 ,作者是清朝的。
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 。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
5.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C )A.归浣..(āi chóu)寺.庙(shì).(huàn)女哀愁B.那畔.(bàn)风一更.(gēng)榆.树(yú)C.聒噪..(guō zào)枫桥夜泊.(bó)湖畔.(pàn)D.乌啼.(dì) 榆.(yú)关聒噪.(guāzào)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 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7.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随意春芳歇.( ) A.休息。
B.停止。
C.尽。
D.很短的一段时间(2)空山新.雨后( ) A.刚刚。
B.刚有的,刚经历到的C.性质改变得更好。
(3)身向榆关那畔.行( )A.那儿的河畔。
B.那边。
C.那河边。
(4)风一更.,雪一更.( )A.改变,改换B.越发,愈加C.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5)月落乌啼.霜满天( )A.啼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12 古诗三首课时一名师导读《古诗三首》选择的是三首爱国诗。
陆游的《示儿》写的是诗人在国土沦丧、内忧外患之际的悲愤之情和对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强烈渴望;林升的《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心境,表达了对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强烈不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以及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呼唤。
要素理解字义,诗中的“你”例1: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君:例2:猜一猜,下面诗句中哪个字是“你”的意思,画上“——”。
(1)与尔同销万古愁。
(2)侬今葬花人笑痴。
(3)为伊消得人憔悴。
(4)我醉欲眠卿且去。
要素积累成语例3:读一读诗句,用“——”画出诗中的成语。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例4:读一读下列古诗名句,写出其中隐含的成语。
①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②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④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基础典练1.用“√”标出下面词语中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熏陶(xūn shùn) 己亥(gāi hài)抖擞(shù sǒu) (及乃)翁(杭抗)州不(拘枸)一格2.填空。
“熏”的部首是( ),该字一共有( )画,其中第5笔是( )。
“熏”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B.熏制;C.和暖。
在“臭气熏天”中“熏”的意思是( ),在“用茉莉花熏茶叶”中“熏”的意思是( )。
3.把带“āi”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苏州B.杭州C.南京2.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对《山居秋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物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4.《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5.下列不是送别诗中的诗句的一项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诗词曲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7.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24年秋季小学语文试卷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2课《古诗三首 》(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牛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选自宋朝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B.诗句中“乃翁”的意思是“你们的父亲”。
C.这句诗的意思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家中不要忘记举行祭祀。
D.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
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上一句是()A.山外青山楼外楼B.直把杭州作汴州C.两湖歌舞几时休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依靠)B.西湖歌舞几时休.(休息)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C.枫桥夜泊.(湖泊)题临安邸.(旅店)4.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家祭无忘告乃翁..同。
(代指中国)..。
(你们的父亲)B.但悲不见九州C.九州生气..究可哀。
(都沉默不语)..恃风雷。
(发怒)D.万马齐喑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笑容灿烂阳光照耀脊背微弱B.得到体会生起炭火缝补棉被C.掀开席子撑起钉鞋画出噪声D.改正方法改善生活改变态度二、填空题7.课内阅读,完成填空。
(1)默写陆游的《示儿》。
注意格式、行款、字距,写正确、整洁、美观。
(2)诗人陆游是中国古代______朝人。
这首诗写完后,诗人就去世了,故此诗作为诗人的______而流传后世。
(3)该诗饱含着作者的______情感,尤其是“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而“______”一句却寄托了作者对神圣事业必定胜利的信心。
(4)陆游有一句著名的诗经常被用来勉励读书,它是“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
8.给下面生字注音。
乃(______)熏(______)亥(______)祭(______)恃(______)喑(______)擞(______)邸(______)9.先把带“ai”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句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含答案
01 蝉
【唐】虞世南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饮:( ) 籍:( )
2.诗人笔下的“蝉”具有哪些特点?
3.诗的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饮用,喝;凭借
2、角须下垂、栖于梧桐、饮吸清露、鸣响远播
3、三、四句是作者借蝉抒怀,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02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练习题
1.默写古诗。
2. 《乞巧》的作者是( )代诗人( ) 。
“乞巧”指农历 ( ),又名( )。
传
说
(
)
和
( )
在
鹊
桥
相
会
的
《乞巧》一诗向人们展示了( )。
参考答案
1. 略
2. 唐 林杰 七月初七 七夕 牛郎 织女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0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习题
1.陆游,字(),号(),是我国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
2.《示儿》是陆游的()制作。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即便是他死了,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定”指的是()
4.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
5.诗中,临终前, 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 , 诗人的遗恨是( 用原句回答)________, 诗人的遗愿是( 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务观;放翁;爱国
2.绝笔;爱国
3.收复北方
4.你的父亲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0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练习题
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反问。
不但强化了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
2.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讽刺了统治者苟且偷安,忘记国耻的卑劣行为。
前两句由乐景而生伤情,表现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偏安、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第三句写“游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丑态,引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卑劣行径的直斥。
0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练习题
1.找出诗中的成语。
2.根据你的理解,对比这首诗和《乙亥杂诗(浩荡离愁)》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1.万马齐喑不拘一格
2.都针对人才问题,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本诗写作者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
《浩》表现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崇高献身精神。
静美好、闲适
06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练习题
一、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
二、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参考答案
一、 明月、 泉水、 青松、 翠竹、 青莲、 冷石、 空山。
二、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写出了安自在,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
三、C
0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练习题
一、解释词语
夜泊:
乌啼:
霜满天:
二、根据诗文填空:
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作者住在(),从()一词中能看出。
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二、
( 一个秋天的夜
晚) ( 苏州城外
枫桥边) ( 水中
停泊的船上)
( 泊) 字
三、《枫桥夜泊》表达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08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练习题
一、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二、词中的一“ 程” 一“ 更” 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 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
“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三、C
09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练习题
一、全诗呈现出——、——、——、——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二、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的,再描写近的__
的。
三、
《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 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白、红、青、绿二、
高、低
三、
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
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
10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半
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
问
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鉴:渠:源头活水:
二、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形象比喻什么? 三、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三、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
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三、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11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一
毛轻:
向来:
三、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三、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把知识比做搁浅在沙滩上的大船,说明了知识如果不学透,就不能自由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里去,也就不能学好的道理。
B.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风景,后两句讲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C.“蒙冲巨舰一毛轻”中“毛”的意思是幼嫩的庄稼。
D.伟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有书读多了,才会活用,与本诗所蕴涵的哲理不同。
参考答案
一、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
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二、昨夜春水上涨,蒙冲巨舰在激流中如羽毛般轻快航行。
往常费尽力气不能推动的大船,此刻却能在江流中航行自如。
寓意是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