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这部书中,记述了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
有帝王之间、君臣之间以及父子兄弟之间那种情同手足、团结友爱的关系;也有朋友间、敌人间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矛盾和斗争;还有作者本人早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后来受刑被迫为官的遭遇;更有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以及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剧,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深切地感受到它的精彩、它的伟大、它的不朽!他说:“若夫贤人之言,则往古来今而观之,察其言行,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世以顺先事,后事以验来事,则臣主之道,忠贤之智,贤不肖之别,可得而着矣。
”也就是说,一部历史作品要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必须做到:在《太史公自序》中,作者指出了自己的创作目的:“自三代圣人以来,至于兹矣,予之著《史记》,将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同时,作者对自己所著的《史记》作了高度评价:“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太史公自序》中,作者借屈原的故事说明了他写《史记》的主旨,那就是要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为后世提供一个正确的历史借鉴。
“太史公曰”,也是司马迁文章的一大特色,例如,《项羽本纪》最后是这样结尾的:“当此时,天下兵革方兴,亡秦必楚。
”其中“亡秦必楚”五字,无疑是在暗示我们,刘邦最终灭掉项羽建立汉朝的预言。
这样的结尾,常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叙述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命运时,总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史记》中,每当讲到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都会对这段历史进行全景式的描绘。
在刻画每一个人物形象时,也往往能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某个侧面,着力刻画,使其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从而激发起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引起读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史记的叙事手法
史记的叙事手法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由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学之宝,对中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史记的内容精彩生动,同时也增添了一些艺术色彩。
首先,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叙事方式。
纪传体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历史文学传记体裁形式,以纪实性的记载和传记的方式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史记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生平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事迹的叙述来反映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背景。
其次,史记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司马迁善于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史记的叙事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列传分为纪传和志传两部分,纪传是基本的历史记载,而志传则是各个方面的记载和论述。
这种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迹相互交织,不仅增强了史记的可读性,也使读者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史记也采用了插叙和对话的叙事手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常常插入一些生动的对话和评论,以展示人物间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
这不仅可以使史事更加具体化,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物心理。
通过对话和评论,史记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更是对历史阶段和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最后,史记还运用了对比和双线叙事的手法。
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叙述和对比,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物的得失成败。
这种对比和双线叙事的手法使史记更加丰满和完整,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
总之,史记的叙事手法既注重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又兼顾了文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采用纪传体、运用修辞手法、插叙对话和对比双线叙事等手法,司马迁成功地将历史和文学相结合,使史记成为一部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魅力的伟大作品。
史记的叙事手法不仅为后世的历史著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读者们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史记讲读》——《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与中国古典文学
——《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与中国古典文学
一、《史记》叙事整体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唐· 刘知几:“《史记》者,纪 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 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 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 以为长也。”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与中国传记文学
一、传记文学的定义:
《新大英百科全书》:它试图通过选材、 构思,从事实中得出生活形象,在给定的材 料范围内,传记作者努力把素材加工成闪光 的东西,如果他捏造事实,那么他在真实性 方面就是失败的;如果他仅满足列举事实, 那么他在艺术性方面就是失败的。既要真实 可靠,又要求富有想象的安排材料,以达到 栩栩如生的效果,这是传记文学的一组矛盾
二、《史记》对中国传记文学的影响
首先,《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和人文精神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本原则。 《史记· 匈奴列传》指出:孔氏著《春秋》, 隐、桓之间则章,至定、哀之际则微,为其切 当世之文而罔襃(bāo,同“褒”),忌讳之辞 也。 《张丞相列传》: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 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 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 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chuò chuò,拘谨的样子)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 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游侠、刺客、倡优、医生
3、《史记》实录特点
历史真实和逻辑归纳的统一
惠帝不入本纪
项羽、吕后被列入本纪 孔子、陈胜列入世家
在叙事中对历史持疑,寓主观评价 这首先表现在客观叙事与现身评说上。《淮 阴侯列传》 司马迁经常对历史表达自己的激愤或者提出 自己的怀疑。 在《伯夷列传》中他提出质疑: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 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 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 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 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 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傥所谓 天道,是邪非邪?
《史记》的艺术特点
Q:结合作品分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开创了记传文学。
因此,《史记》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特叙事艺术,传主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而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
《史记》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司马迁的叙事与论述技巧
《史记》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司马迁的叙事与论述技巧导言《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它是司马迁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纪传体著作。
司马迁不仅在历史记载的广度和深度上创造了新的纪录,而且在叙事和论述技巧上也有着独特的成就。
本文将从叙事的生动性、戏剧性和紧凑性,以及论述的客观性、分析性和煽动性等方面,探讨《史记》中司马迁的文学艺术手法。
叙事技巧生动性的描写《史记》中的叙事极具生动性,司马迁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将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记载项羽与刘邦相遇的故事时,司马迁生动地描绘了两人的神态、目光和语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和角力。
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读者更能够情感上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戏剧性的对话《史记》中的对话形式多样,有台词形式的对话,也有间接引述的对话。
而这些对话通常都具有戏剧性。
司马迁巧妙地运用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戏剧性的对话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增添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紧凑性的叙事结构《史记》中的叙事结构极为紧凑,司马迁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条理清晰地呈现给读者。
他善于运用悬念和转折,将重大历史事件设置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兴趣。
同时,他还能够灵活运用时间顺序和回忆、闪回等手法,将故事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叙事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
论述技巧客观中立的观点《史记》中的论述具有客观中立的特点,司马迁以史实为依据,不偏不倚地叙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轨迹。
他不对历史人物进行主观评价,而是通过事实的揭示,让读者自行判断和评价。
这种客观中立的观点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公正客观的历史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分析问题的深度司马迁的论述具有深度的分析问题的特点。
他在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能够深入挖掘事件的根源和背后的原因,揭示事件的内在逻辑。
史记历史叙事艺术评析
史记历史叙事艺术评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史记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各类叙事,而且展示了独特的历史叙事艺术。
本文将从史记的形式结构、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其历史叙事艺术进行评析。
一、形式结构的合理布局史记以“本纪”、“世家”、“列传”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分别按照时间顺序或血脉关系来编排章节。
这种形式结构的合理布局,使得史记具备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叙述能力。
通过“本纪”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各代帝王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发展;通过“世家”部分,可以深入了解历代重要家族的兴衰兴衰;通过“列传”部分,可以掌握各个历史人物的传记和性格特点。
这种形式结构的编排使得史记的叙述既具有层次感,又有梦幻逸趣。
二、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史记采用了多样化的叙事手法,使得叙述更加生动有趣,读者眼前一亮。
首先,史记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在史书中,司马迁将大量的歌谣、诗词等文学作品融入到史籍之中,使得历史叙事不再单调枯燥。
其次,史记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描写。
无论是仁义之君还是奸邪之臣,史记都能深入刻画出他们的形象和人物特点,使得读者更容易将自己融入到叙事之中。
另外,史记还采用了逆叙和对比的手法,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跳跃,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文字更加精彩纷呈。
三、艺术表现的奥妙之处在叙事艺术中,史记具备了独特的艺术表现。
首先,史记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史书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而史记更是以其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全面的考证来确保叙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力求还原历史事实,使读者能够获得真正的历史知识。
其次,史记注重笔触和语言的运用。
史记将具体事例和抽象概念相结合,运用寓言、象征等修辞方法,使得文字更加饱满丰富,意境更加深远绵长。
最后,史记注重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对于英雄人物的赞颂,还是对于国家命运的沉痛感叹,史记都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受。
综上所述,史记作为一部千古传世之作,其历史叙事艺术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扬。
史记的艺术特色
1、《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
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
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
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
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
”(《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
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
《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
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
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
1. 个性鲜明
- 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顾全大局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得以展现。
他面对强秦,毫不畏惧,凭借智慧和勇气保住和氏璧,在渑池之会上又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通过他负荆请罪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多面性描写
-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
像刘邦,他既有豁达大度、善于用人的一面,如他能够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成就帝业;同时也有狡诈、无赖的一面,在彭城之战失败后,为了逃命,他甚至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
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3. 人物互衬
二、叙事艺术
1. 结构宏大且条理清晰
2. 情节曲折生动
3. 详略得当
三、语言特色
1. 简洁生动
2. 富有文采
3. 雅俗共赏。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结语
总结
谢谢大家!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纪 传体叙事结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纲领)(某一时段的实际 主宰者,如项羽、吕后)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展开)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例外 (补充)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礼书》、 《乐书》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 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有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2、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 成败之理。
称赞历史上的政治改革,认为历史的兴衰有迹可寻,盛中 含衰:《平准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国富民强—欺压百姓矛盾加剧—起义—改朝换 三层次: 结构上融会贯通百家学说,建立统一的新的思想体系; 核心思想是考察成败兴坏之理,以史为鉴。 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独具匠心
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 非常高超
如《游侠列传》、《佞幸列传》、《酷吏 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 兼及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先叙廉颇,再说 蔺相如,最后叙插入和氏璧,引发后面“完璧 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著 名的历史故事。
三、《史记》进步的思想倾向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
中下层社会人物
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史记》中的叙事手法与历史记载真实性解析
史记中的叙事手法与历史记载真实性解析简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献的巅峰之作。
但是,《史记》作为一部历史文献,其叙事手法以及其中呈现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
叙事手法1. 并举论述《史记》采用了并举论述的方式,即在对某个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时,常常会同时列举多个相关案例,以说明其重要性或论证一个观点。
这种手法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并使读者获得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2. 时序错位在《史记》中,司马迁经常采用时间错置、倒转前后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这种手法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思考和探讨。
3. 阐述道德观念《史记》中还融入了大量关于道德观念、人伦关系等方面的评论和论述。
这些阐述不仅体现了作者自己的价值观,也使得历史事件更具深意和内涵。
历史记载真实性解析1. 编纂目的《史记》是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搜集、整理与加工而成的,并有明确的编纂目的。
其中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歌颂英雄,抨击奸佞,开拓人们的思想视野。
因此,其在描述历史时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主观色彩。
2. 口耳传承与真实性《史记》中许多事件往往是依靠当时口耳相传或个人见闻而记录下来的。
由于时间跨度较长,信息传递不可靠、加工失误等因素,这些记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颇和误解。
3. 历史考证与事实核实虽然《史记》中可能存在某些误导和夸张,但是通过历代学者对其进行广泛研究与考证,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进行验证,可以逐渐还原出其中真实性较高的内容。
结论《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籍,其叙事手法独特而富有艺术性,也表现出一定的主观色彩。
而在其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方面,需要通过与其他文献资料结合、历史考证等手段来进行评估和推敲。
尽管《史记》可能存在一些局限和偏差,但它的存在仍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并为后人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素材。
以上就是关于《史记》中的叙事手法与历史记载真实性解析的内容。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叙事艺术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即: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
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
人物刻画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
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与蔺相如的忍让映衬。
但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以舍人的狭窄心胸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不能两虎相斗,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
《史记的叙事艺术》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独具匠心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 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整理课件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独具匠心
1、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 显历史意义。
1、《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陈述, 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司马迁具有敏锐的目光和判断力。 如《项羽本纪》《蒙恬列传》等
司马迁评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 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也”,岂不谬哉!”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 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整理课件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纪传体叙事结构
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之间相互配合和补充,构成了沟 通天人,贯通古今的完整叙事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 帝,下至武帝太初(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 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 发展,展示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画,比较全面的反应 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整理课件
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从容不迫 的叙事风格
《史记》的故事,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
如《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
(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 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 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又如《鸿门宴》
整理课件
结语
整理课件
徐复观:史公将史料完成史学的构造,即是 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这 不仅奠定了两千多年来正史的格局,并由本纪 而上承《左氏春秋》,下开《前汉纪》之编年体 由年表而上存谱牒,下开年谱等无数法门;由而 下开三通;由世家而下开族谱并地方志;列传树 立后来文学家的传记文学的典型,衣被两千年而 不坠.凡此体制,史公殆各有所本,尤以受《左氏 传》及《国语》的影响最大。
举例说明《史记》的叙事特点
举例说明《史记》的叙事特点《史记》是中国古代史籍中的一部杰出作品,它以其卓越的叙事特点而被人们称道。
下面就举一些例子,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史记》的叙事特点:一、历史叙事完整《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系统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在叙事过程中,司马迁注重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同时,他还注重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将整个历史串联起来,使得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人物刻画生动《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也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刻画。
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揭示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归宿。
在刻画人物时,他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形象描写就十分生动,通过对项羽的外貌、言行和战绩的描绘,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
三、叙事语言简洁明了《史记》的叙事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表达力强。
司马迁在叙述历史事件时,用词简练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
同时,他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更注重表达事实和意义。
这种简洁明了的叙事风格使得《史记》在表达历史事件时更加流畅自然,易于读者理解。
四、叙事角度多样化《史记》在叙事角度上采用了多种方式,既有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也有有限叙述视角。
全知全能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和描述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限叙述视角则是指叙述者只能从特定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件,这种视角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鸿门宴》一章中,司马迁采用了有限叙述视角,通过樊哙、张良等人的视角来观察和描述事件,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各个人物的心理状态。
五、叙事结构严谨《史记》的叙事结构十分严谨,司马迁在安排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史记》的艺术特点
Q:结合作品分析(叙事艺术和人物描写)(《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史记》是一部通史,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开创了记传文学。
因此,《史记》的崇高地位不仅是在史学界,它还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
史记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三方面,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整体风格特征。
第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是它的独特叙事艺术,传主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因而他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第二,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互见法” 矛盾细节神情对话)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就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结合起来,即“互见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例如,《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刻画了一个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
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
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史记》中的历史叙事与文学艺术《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由西汉大儒司马迁创作而成,全书分为十二本,共一百三十篇,记录了从上古时代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作为历史著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叙述历史的书籍,更是一部结合文学艺术的杰作。
本文将从历史叙事和文学艺术两方面来探讨《史记》的独特之处。
一、历史叙事的精炼与客观《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将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生平进行了精炼的叙述,使得庞杂的历史内容得以浓缩呈现。
在叙事过程中,司马迁以事实为导向,力求客观公正。
他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史料,并以其独到的见解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例如,他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灭秦和建立西楚霸业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着力探究了项羽个人与历史背景的关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此外,司马迁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使得史书更加生动有趣。
他塑造了许多卓越的历史人物形象,如刘邦、韩信、李斯等,他们的个性和行为在叙事中得以展现,使得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
二、文学艺术的运用与提升《史记》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元素,使得整本书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司马迁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史书语言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例如,他在《平准书》中写道:“失脚禽鸟,鸣呼其友,比翼而舞,出入为群,非一里而后知,非一日而有矣”。
通过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人们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司马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这不仅丰富了叙事内容,更体现了他对史事真实性的追求。
他详细描写了历史事件的经过,且注重人物行为和心理的描绘,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背后的真相与内涵。
此外,《史记》中还穿插了不少诗文和乐府民谣,丰富了整本书的艺术氛围。
这些诗文和乐府民谣既具有审美价值,又有助于加强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深化。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它由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共分为十二卷,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的叙事艺术独特,具有鲜明的特点。
史记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史记运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评价。
司马迁以他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来评价历史人物,使得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载的书籍,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文学性的作品。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才德品行都得到了深入的描绘。
史记的叙事风格简练明快,用词精准,语言生动。
司马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描绘细节和情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史记中描述项羽的形象时,司马迁写道:“项籍脸长而白,髯髯然,目若朗星,姿貌雄伟。
”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形象地想象出项羽的英武形象。
史记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史记中,司马迁经常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和历史的变迁。
例如,在史记中对比了商汤和周武王的治国策略,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时期的差异和变化。
史记的叙事艺术还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安排和组织上。
司马迁在史记中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将历史事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分章。
他将历史事件进行了分类和归纳,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同时,史记还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事实叙述、引用文献、演讲对话等,使得整个史书的结构更加丰富多样。
史记的叙事艺术在中国古代历史书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历史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的写作范本,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戏剧创作中。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并且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其叙事艺术独具特色。
通过纪传体的形式、简练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对比的手法以及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史记成功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特点。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其叙事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编排结构:《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将历史人物的传记与历史事件的记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这种编排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他们对历史
进程的影响。
2. 人物形象:《史记》着重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以及言行举止。
例如,司马迁对于秦始皇、刘邦等历史人物的描写都极为细致入微,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
3. 冲突与转折:《史记》精彩之处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充满了冲突和转折的元素。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之间的斗争、权谋和智慧的描写,展现了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变幻,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4. 铺陈细致:《史记》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非常详细,作者以极其细致入微的方式描写了历史人物的言行、政治斗争和战争场景,同时也对于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5. 风格独特:《史记》的叙事风格独特,其语言简练、凝练,同时又充满了诗意和修辞效果。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特色,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读作品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的艺术手法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长篇纪传体史书,它具有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以下几点:
1. 纪传体叙事:《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即将历史上的个人传记和涉及整个国家历史的纪事并列叙述,使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2. 重视情感描写:司马迁在《史记》中注重刻画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实性。
3. 对比手法:充分利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意义。
例如,对比秦始皇和汉高祖刘邦的各自才能和得失,突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4. 辞章之美:《史记》的文笔优美,辞章华丽。
运用了古人以辞章见才思的传统,来展示作者的才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5. 叙事方法的灵活运用: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多种叙事方法,如铺陈、释义、评点等,以丰富叙事手法,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总之,《史记》的艺术手法独特多样,使得史书不仅仅成为史料的堆砌,而是具有文学性,并且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读着《史记》,但对其精神内核却知之甚少。
在当代社会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眼里,《史记》叙事艺术完全具备伟大的理论价值、高超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本文从叙事角度分析《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叙事艺术的三大特征:一是将人物置于广阔社会背景下来塑造;二是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三是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里主要讨论第一点。
一、故事情节选择的得当性。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司马迁在进行素材收集时,注重故事的情节的起伏变化,描写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有些情节比较平淡,有些情节惊心动魄,有些情节荒诞不经,但每个故事总是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印象,让人拍案叫绝。
例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
故事的选择或离奇,或古怪,或夸张,都能吸引读者。
这就是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曲折有致。
《史记》对于情节的安排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顺叙。
即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又可以称为时间型结构。
例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等。
二是倒叙。
即先写出人物的结局或遭遇,再追溯其起因或缘由,又可以称为情节型结构。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三是插叙。
即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插入另外一些与事件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的记叙,又可以称为事件型结构。
例如《孔子世家》、《报任安书》等。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叙事结构外,还有一种称为补叙。
“非虚构”的叙事与“纪传体”结构相辅相成。
《史记》中所有重要人物,只要见诸正史者,皆是“实录”,没有杜撰。
他们大都是某个王朝真实历史的见证者,而他们的生平事迹,则基本上是采取“实录”的态度去记述的。
从司马迁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他对当时的官僚制度和社会风气极端厌恶,他想通过这部书告诫后人,以期警醒后世,不要重蹈覆辙。
作者不断地发出这种自觉的反省和警示,于是他把那些政治性的事件融入一般的人事记述之中,并且把笔触伸向人类社会各个阶层,使《史记》中的人物成为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
《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1.《史记》的结构艺术《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书,它的结构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史记》的结构艺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史记》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结构,即“折叠式”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史书的内容更加紧凑,而且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其次,《史记》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比较式”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史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更好地展示不同历史人物的特点。
此外,《史记》还采用了“技巧式”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史书的内容更加生动,可以更好地把握史书的主题。
总之,《史记》的结构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使得史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紧凑,从而使史书的内容更加有趣。
2.传记的结构特点《史记》的传记结构特点是以“先秦八大家”为基础,以“世家”为中心,以“传记”为主体,以“记载”为辅助,以“记叙”为表现形式,以“描绘”为重点,以“比较”为手段,以“综合”为思路,以“解释”为结果。
其中,以“世家”为中心,把史实细致地记录下来,以“传记”为主体,把史实精炼地表现出来,以“记载”为辅助,把史实精确地记录下来,以“记叙”为表现形式,把史实生动地表现出来,以“描绘”为重点,把史实细致地描述出来,以“比较”为手段,把史实清楚地比较出来,以“综合”为思路,把史实全面地综合起来,以“解释”为结果,把史实精确地解释出来。
3.传记的写作手法。
《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中,3.传记的写作手法包括:1)叙述式:用叙述的方式描述事件,把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一步步展示出来;2)抒情式:用抒情的方式描述事件,把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情绪表达出来;3)比喻式: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事件,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4)排比式:用排比的方式描述事件,以比较的方式表达出来;5)对比式:用对比的方式描述事件,以比较的方式表达出来;6)议论式:用议论的方式描述事件,以评论的方式表达出来;7)描写式:用描写的方式描述事件,以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的叙事艺术
一、沟通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
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
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
如果说本纪是车毂,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条。
七十列传,是群星。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总体风貌。
二、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
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
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
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
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
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各传之间血脉贯通,前后回应,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三、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本纪》)。
司马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候,往往也误入宿命论的歧途。
司马迁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在叙事时反复加以强调,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
在叙述李广事迹时,突出这位名将的不遇,写他总是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
如在《留侯世家》一文中,又侧重于所谓的天意,黄石公授张良兵书是天意,张良称刘邦成功是天授;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四、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
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
如《李斯列传》这是一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
《史记》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象得以生成的根源。
《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
如《商君列传》总之,《史记》往往和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
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与韩信将兵一样,是多多益善。
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
如《陈涉世家》在叙述这两个事件的原委及经过时,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
《史记》的场面描写也很精彩。
如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刺客列传》);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
《史记》固然时而穿插生活琐事,但司马迁更善于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这也是《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