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合集下载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作品原文: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

期日中⑶,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去后乃至⑸。

元方⑹时年七岁,门外戏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⑻?”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⑼!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⑽。

”元方曰:“君与家君⑾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⑿之。

元方入门不顾⒀。

词句注释: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⑵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戏:玩耍。

⑻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⑼非人哉:不是人啊。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⑽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

〔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⑾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⒀顾:回头看。

白话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世说新语》之《期行》原文、注释及译文

《世说新语》之《期行》原文、注释及译文

《世说新语》之《期行》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②与友期行,期日中③,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④。

去后乃至。

元方⑤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⑥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⑦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⑧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⑨。

元方入门,不顾⑩。

【注释】①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期行,约定好时间一同上路。

期,事先约定时间。

②〔陈太丘〕即陈实,字仲弓,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桓帝时为太丘县长。

③〔期日中〕约定在中午。

④〔舍去〕离开,离去。

⑤〔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实的长子。

⑥〔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⑦〔相委〕丢下别人。

委,放弃,抛弃。

⑧〔家君〕家父,我的父亲。

⑨〔引之〕拉他,这里表示友好。

⑩〔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跟朋友约定好时间一块儿外出。

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朋友才来到。

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说:“令尊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您不来,已经走了。

”朋友就生气说:“不是人哪! 跟别人约定时间出去,扔下人家走了。

”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在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儿子骂父亲,是没有礼貌。

”朋友惭愧,下车拉他。

元方进了门,不理睬他。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芳曰: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客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芳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惨,下车引之,元芳入门不顾。

智者河流与子同行
时,深秋时节,树叶飘零,浓雾重重,冷风扑面,寒气逼人。

晨八时,翰林求学,父撷子乘电车行道中。

忽阴风骤至,父在前不由颤栗,子在后见状,遂伸右手引车前被覆父前胸,以暖其身。

父甚感之,曰:吾儿大矣,明:人存于世,天地孝其间,虽古有卧冰求鲤,亦不过如此。

子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琴瑟和谐,家幸福之根源也。

父子大笑乐。

学海无涯,知识普及
优良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主要有六个方面
1敬亲对父母不仅要有物质供养,还要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没这种爱,就谈不上对父母孝敬。

2奉养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最低标准。

3侍疾父母生病,要及时送医,精心照料,精神关怀。

4谏诤父母违背道义,儿女应谏诤,使其改正,防止父母陷于不义。

5立身子女事业有成,父母感到高兴,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也是不孝。

6善终父母丧,子女要尽各种礼仪。

总之,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简短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简短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简短《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本文整理了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赅了。

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

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

“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译文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译文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译文注释标题:陈太丘与友期作者或出处: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4]日中:正午时分。

[5]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6]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9]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10]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委:丢弃。

[12]去:离开。

[13]引:拉。

[14]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那么《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11《世说新语》故事三则陈太丘与友期行(1)

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11《世说新语》故事三则陈太丘与友期行(1)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读准节奏、读中质疑、读后思辨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为人之道。

教学方法诵读,情境还原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激趣。

观看动画《司马光砸缸》。

师:刚刚我们看的是什么故事?师:片子中的司马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子,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代的聪颖机智的小孩的故事?师: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一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

?请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二、赏读。

1. 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

(注意节奏)让学生点评后,听范读。

2. 请大家自读课文,读中质疑,疏通文意,在书上将疑难点进行圈点勾画。

(生自读课文)3.你提我答,看看哪一组答得好。

下面请4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

小组内解答不了的请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生分组讨论,然后一组学生提问,另一组回答,看哪一组答得最多最好)4.拾遗补缺,要求学生解释下列文言词语:①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⑤待君久不至⑥相委而去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⑨元方入门不顾5.考考你:咬文嚼字贯古今(你能否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一样的成语)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太丘舍去——入门不顾——6.三读课文,你扮我演:揣摩说话者的语气,然后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友人,元方和旁白。

(生纷纷下位自由组合进行排练)7.分析:人物性格,孰是孰非.8. 表演课本剧。

9. 四读课文,看看我们刚才没有读好的缺憾能不能补充上。

(老师读旁白,女生读友人,男生读元方)10.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告诉我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做一个守信有礼貌的人。

11. 我来当作家,续写: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些什么呢?12.老师的话: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注释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朝代:南北朝作者:刘义庆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cán),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朗读+注释+翻译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朗读+注释+翻译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朗读+注释+翻译陈太丘①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④,去后乃⑤至。

元方⑥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⑧。

”元方日:“君与家君⑨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⑩之。

元方入门不顾⑪①[陈太丘]即陈宴(Shi)(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i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⑤[乃]才。

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蹇的长子。

⑦[尊君在不(fδ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O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⑩[引]拉,牵拉。

⑪[顾]回头看。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简答题】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一一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有意思的称呼
称谓“尊君” “君”“家君”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 与 家 君
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我的父亲
(有礼貌地 (谦词,对别人称
称呼对方) 自己的父亲)
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
①敝人 ④寡人 ⑦足下 ⑩陛下
②卑职 ⑤令尊 ⑧令嫒
③老朽 ⑥令堂 ⑨犬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1、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
(1)友人无信:过中不至 (2)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1)不失礼 ①全文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元方不失礼,懂
得为人之理 “无信”、“无礼”是全文的 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
②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2)失礼 “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
照录不翻译。例:陈太丘与友期。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 ➢加: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例:沛公安在?
省略的主语要补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 友人)去, (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元方)答曰: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离开 才 到达
丢下、舍弃 拉
回头看 信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去后乃Fra bibliotek。,门外戏。客问元方:

”答曰:“____________”
。”友人便怒:“
。”元
方曰:“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 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连 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丘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与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友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期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 亲。
5、语句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
正午过了那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 走了。太丘走后, 那人才到。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而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你父亲不 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 丢下,自己走了。”
◆ 复述课文
要求:1、用自己的语言 2、能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
表情
◆ 角色朗读
思考: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2、元方指出父亲的朋友有哪些 错误?
3、在你眼中元方是个什么样的 孩子?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理由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比较诚恳,知错能改。
2、元方指出父亲的朋友有哪些错误?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乃至④。

元方③时⑥年七岁,门外戏⑦。

客⑧问元方:“尊君⑨在不⑩?”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11)而(12)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13)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14),下车引(15)之。

元方入门不顾(16)。

[注释]①行:出行,上路。

②期日中:“期于日中”的省略。

日中,中午。

③太丘舍去:“太丘舍之去”的省略,省略的“之”,指友人。

舍,中止。

这里指不再等待。

去:离开。

④去后乃至:这是个省略句。

“去”之前省略主语“太丘”,“乃至”前省主语“友”。

乃,才。

⑤元方:陈实的长子陈纪,字元方。

⑥时:当时。

⑦戏:玩耍。

⑧客:客人,这里指与陈太丘约好时间的友人。

⑨尊君:令尊,你父亲。

敬辞。

⑩不(fǒu):通“否”。

(11)相委:抛下别人。

委,弃。

相,副词,兼有指代接受动作一方(友人)的作用。

(12)而:却。

(13)则:就。

(14)惭:感到惭愧。

(15)引:本义为开弓,引申为牵、拉。

(16)顾: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同一个友人约好时间一同上路,约定(在)中午,到了中午(友人)却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友人)就走了。

(他的儿子)元方当时年方七岁,在门外玩耍。

来客问元方道:“令尊在不在家?”(元方)回答道:“等您等了很久,(您却)不来,(所以父亲)已经走了。

”友人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啊!同别人约好时间一同上路,(却)抛开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好在中午,(你)到中午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觉得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元方连头都不回,走进了家门。

[鉴赏]《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只用了103个字写活了聪明有礼冷静自尊而年仅七岁的元方。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反衬的写法:一方是陈太丘的友人,无信又无礼,动辄发怒,张口骂人;另一方是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深明事理,据理驳斥,“入门不顾”,态度决绝,很有志气。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赏析《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

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

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

”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

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

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

陈太丘与友期行简介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简介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简介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陈太丘与友期》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主要讲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出去,可朋友迟到了还当陈元方的面骂他父亲。

小元方针锋相对找出友人的错误。

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 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 “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 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问题探究
要求:大胆质疑,认真思考, 积极讨论,主动发言,敢于发 表不相同的意见。
疑难解析
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 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合作解决,采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讲授新课 相约同行。期,约定
到达 舍弃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 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他是宋武帝刘
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喜 纳文士。他主持编纂zuǎn了《世说新语》,著有《幽明 录》等书。
讲授新课
与友期行 qī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相委而去 wěi 非人哉 zāi 友人惭 cán
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 听录音朗读,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 “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 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①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
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 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 求全责备。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1.结合课文注释,识记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能“一字一 字落实” 准确地翻译全文; 2.能结合文中句子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人物,说出本文给你 的启示;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 重他人的美德。 4.熟读并背诵全文。
【课题解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 门。“方正”,即正直不阿ē 、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 格。题目中的“期”是“ 约定 ”的意思。
②同意。
因为“友人”毕竟是父亲的平辈,作为晚辈不应该不尊 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且父亲的 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 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 “小辫子”不放。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懂得诚实守信。诚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 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 个高尚的人,一个诚实有信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 一生无悔!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人背信,就是指人不守信用,说过的话做不到。人无信则不 立。名不达可能是指没有信用,人的诚信度就降低了,别人 也就不相信你了。你的名誉,信誉,”
感到惭愧 拉,牵拉。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 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
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 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示例: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主旨梳理
元方:入门不顾
针锋相对 据理驳斥 正直不阿 聪慧明理
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1.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不会有结果。
2.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 的信任就要垮掉。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
经离开了。” 不是
舍弃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 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讲授新课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我爸爸
就 信用,诚信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

嬉戏,玩耍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 客人问元方: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 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等待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古:拉 今:引用
古:回头看 今:照顾
3、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作动词,约定)
4、一词多义
俄而雪骤 (和“俄”连在一起表示“不久”) ①而
相委而去 (表顺接,就,然后)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去后乃至
[ “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正 常语序
为“去后(友人)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省略主语“家父”,正常语序为“(家父) 待
君久不至,已去”]
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 家君)待 君久(君)不至,( 家君)已去。”友人便怒曰: “(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友人)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您(有 礼貌地 称呼对 方)
我的父亲(对 人谦称自己的 父亲)
深层探究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
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 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 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 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 错能改的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 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 出陈元方 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的性 格,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
板书设计
开端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 父友:问
元方:答
高潮 尾声
父友:怒——非人哉 元方:曰——无信无礼 父友:下车引之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 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 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在我 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 故事至今流传。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谢道韫的聪明才智,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它又将会给我们 讲述哪一个少年聪慧的故事呢?
课文讲解
梳理叙事脉络
故事的起因: 太丘与友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故事的发展: 客问:“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
故事的高潮: 元方据理驳斥友人
故事的结局: 友人惭而致歉
1.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 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
令尊,您的父亲 (对别人父亲的 尊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