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必备知识清单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清单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诵读理解1、字音嗜(shì)叱(chì)咄(duō)俟(sì)忻(xīn)箧(qiè)皲(jūn)衾(qīn)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耄(mào)老廪(lǐn)稍遗(wèi)谒(yè)贽(zhì)诋(dǐ)2、字词(1)通假字:四支僵劲支——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披(穿)与之论辨辨——辩(辩论)(2)古今异义走送之走(跑)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日再食再(两次)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假诸人而后见也假(借)诸(之于)县官(朝廷)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代国子监老师)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辩解)(3)一词多义以①承接连词,相当于“而”: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总结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对于一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要注重字音字形,词语释义、文章翻译等多方面的参考。
下面是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字音字形:嗜(shì)学俟(sì)衾(qīn)容臭(xiù)裘葛(gé)之遗(wèi)加冠(guàn)叱咄(chìduō)负箧(qiè)曳屣(x?)皲裂(jūn)媵(yìng)人烨(yè)然緼(yùn)袍廪(l?n)稍(shāo)冻馁(něi)二、词语释义1[嗜学]:喜爱学习。
[无从]:没有办法[致]:买到[每]:常常[以]:而,便,就[走]:跑[逾]:超过[以是]:因此[以]:把[因]:于是[既]:已经[患]:担心[先达]:前辈[叩问]:请教[辞色]:言辞脸色[援]:提出[质]:询问[叱咄]:训斥[至]:周到[俟]:等待[卒]:终于[屣]:鞋子[箧]:书箱[穷冬]:严冬[媵人]:仆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寓]:名作动,住在旅店[被]:穿着[腰]:名作动,腰挂[容臭]:香袋[烨然]:光彩照耀[袍]:穿着[敝衣]:破旧的衣服[以]:因为[足乐者]:指读书[县官]:官府[廪稍]:米粮[供]:供给[裘]:冬衣[葛]:夏衣[遗]:送[大厦]:宽大的书房[劳]:辛苦[宜]:应该[假]:借[后]:然后[精]:精通[天质]:天资[卑]:低下[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流辈]:同辈的人[谒]:拜见[贽]:(表示)敬意的礼物[论辩]:讨论辨析[色夷]:态度和悦[是]:这样的人[归]:回乡[故]:特意2词性活用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1.《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和写作动因:本文写作的背景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东阳中丞马生被招为吏部文选主事,作者受到鼓舞,创作了这篇送别文章。
4.对东阳美景的描写:接下来,李时中以东阳美景来反衬当下的社会风气,通过对山川、河泽和名胜古迹的描绘,凸显了东阳繁华的景象和人文的底蕴。
5.对士人的嘱托:最后,李时中通过对士人的嘱托,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期望。
他鼓励士人要有远大理想和高尚品质,勤学修德,以济时艰。
6.文章的结构:《送东阳马生序》分为三个部分:马生形象的描写,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对东阳美景和士人的嘱托。
整篇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7.文章的文学特点:《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鸠形鸟篇的散文。
全文以送别为主题,整篇文章情感豪放,文笔犀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8.文章的影响:《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明代文人的理想和愿景,对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被后人广泛传播,成为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解题:序:文体名。
这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东阳,地名。
2、作者: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二、古文知识(一)、重点注释1、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无从,没有办法。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
每,常常。
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期归还。
4、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
5、弗怠之:不懈怠抄书的事。
6、录毕,走送之:抄完书后,跑着送还。
7、不敢稍逾约:稍,稍微。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以是,因此。
多,大多数。
假,借。
9、余因得遍观群书:我于是能够看到很多书。
得,能够。
10、既加冠(guān):加冠以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11、益慕圣贤之道: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往。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13、尝趋百里外:曾经跑到百里之外。
趋,快走或小跑。
1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拿着。
15、先达德隆望尊:前辈道德声望高。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塞。
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
17、未尝稍降辞色: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0、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21、色愈恭,礼愈至: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
22、不敢出一言以复: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文学常识1.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2.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3.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
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三、文题解读《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四、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二)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佩戴。
)2.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3.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4.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1、背景:《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2、文体: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序”是一种文体。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3、作者,字景濂,号潜溪,文学家。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4、本文选自5、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3、与之论辨辨:通“辩”三、一词多义:1、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至舍至:到达,动词2、无从致书以观以:来,表目的,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因为,表原因,连词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以衾拥覆以:用,拿,介词撰长书以为贽以:把(“以”后省略“之”)俯身倾耳以请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3、足肤皲裂而不知而:却,连词,表转折久而乃和而:可不译,连词,表顺接四、词性活用:1、腰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名词用为动词2、手不必若余之手录手:用手,名词作状语3、日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日:每天名词作状语4、岁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每年名词作状语五、重点词语:1、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汇假借:借(假:借)4、录毕,走送之走:跑5、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6、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尝:曾经趋:奔向扣问:求教扣:问9、门人弟子填其室填:拥挤10、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1、或遇其叱咄叱咄:训斥,呵责12、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辩解13、俟其欣悦俟:等待14、四肢僵劲不能动僵劲:僵硬15、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沃灌:浇水洗16、以衾拥覆衾:被子17、寓逆旅逆旅:旅店18、主人日再食食:提供伙食日:每天再:两次19、右备容臭臭:这里指香气20、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2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旧絮敝:破22、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六、重点句子翻译: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整理
部编版《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整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1)余幼时即嗜.学()(2)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手.自笔录()(5)计.日以还()(6)弗之怠.()(7)走.送之()(8)不敢稍逾约..()(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0)益.慕圣贤之道()(1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3)尝.趋百里外()(14)尝趋.百里外()(15)先达执.经叩问()(16)先达执经叩.问()(17)先达德隆望.尊()(18)门人弟子填.其室()(19)未尝稍降辞.色()(20)未尝稍降辞色.()(21)援.疑质理()(22)援疑质.理()(23)或.遇其叱咄()(24)或遇其叱咄..()(25)礼愈至.()(26)俟.其欣悦()(27)负.箧曳屣()(28)至舍.()(29)四支.僵劲不能动()(30)媵人持汤.沃灌()(31)媵人持汤沃.灌()(32)媵人持汤沃灌..()(33)主人日再.食()(34)主人日再.食()(35)同舍生皆被.绮绣()(36)腰.白玉之环()(37)右备容臭.()(38)烨然..若神人()(39)缊袍敝.衣()(40)略.无慕艳意()(41)犹幸预.君子之列()(42)无冻馁.之患矣()(4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4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45)博士..为之师()(46)不必若.余之手录()(47)假.诸人而后见也()(48)余朝.京师()(49)生以乡人子谒.余()(50)言和而色夷.()(51)言和.而色夷()(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
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二、文白互译原文: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yè 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緼(yùn)袍敝(bì)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eì),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文体: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重点字词1、嗜(shì)学:爱好学习。
2、致:得到。
3、假借:借。
4、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5、走:跑。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以是:因此。
8、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9、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10、尝:曾经。
11、趋:快步走。
12、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
13、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4、填:充塞,挤满。
15、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16、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7、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8、叱咄(chì duō):训斥,呵责。
19、至:周到。
20、俟(sì):等待。
21、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2、穷冬:隆冬,深冬。
23、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4、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5、支:同“肢”。
26、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
这里指女仆。
27、汤:热水。
28、沃灌:浇洗。
29、衾(qīn):被子。
30、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31、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
被,同“披”。
32、朱缨:红色的帽带。
33、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34、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一、幼时致书难余幼时即嗜学。
嗜学:特别喜欢学习,主要指读书。
学,是全文记叙和议论的中心;“嗜学”,是本段记叙的重点。
“嗜”字突出好学的程度。
作用: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点出“嗜”学与无书的矛盾。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用借书、抄书的办法解决了无书的矛盾,满足了“嗜学”的要求。
“计日以还”,除了表信用,还表明作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接着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
“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
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
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
“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
“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
“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表面看来,是“不敢稍逾约”,实际上是“弗之怠”,是他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
二、成年时叩问难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既加冠”承上文“幼时”。
“慕道”,是对学习的更高的要求。
“益”字暗示上文的“嗜学”已包含“慕道”的内容。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慕道”而无硕师名人请教,是求学的新的矛盾。
“又”字,承上文“无从致书以观”而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百里外看出:路程远,求师欲望的迫切和坚决。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写“先达”的难以亲近,为下文作反衬.“门人弟子填其室”侧面看出先达的德高望重。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俯身”,表对“先达”的尊敬;“倾耳”,表请教时的专一。
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龚自珍所写的一篇诗文,成为了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名利荣辱的思考。
本文将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篇作品。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龚自珍,所处的历史背景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动盪。
这篇作品以马生序的主角形象展开,通过马生的一生来叙说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人生传奇。
首先,作品开头以“余城北徐公居士归园田庐,将以赋闲暇,默收藏之。
又恐旧物喧然,余咏斯文”为引言,抒发了作者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展望。
这一部分彰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尘世的不满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其次,作品逐渐转入对时局的批判与对社会现象的叙述。
作者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将现实与自己幻想的理想乡进行对比。
他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丑陋,揭露了人情冷暖的不公和名利之争的虚无。
在叙述社会现象的过程中,作者借马生这一形象,带领读者领略尘世的凡俗。
他描述了马生少年时的朝阳街,繁华喧嚣,商贾云集,人们为名利竞争不休,他们纷纷追求权势、金钱而忽视了道德和人情。
进入第三部分,作者通过马生的遭遇来反击危害社会的黑暗势力。
在马生升官过程中,他的同道揭发他勾结宦官,腐化风俗。
作者以此揭示了人们身处权力之下时所面临的考验和危机。
第四部分作者则以写马生的墓志铭作结,表达了对马生一生的赞颂和对功名利禄的深思。
他指出了功名之路的痛苦与险阻,呼吁人们能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
通过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名利荣辱的思考。
通过马生的形象和事迹,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人间纷争的无奈与悲凉,呼吁人们能坚守自己的信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总之,《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既有文学审美价值又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作品,它通过马生这一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陋,让读者思考名利之间的取舍,以及人生的真正追求。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知识点【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走:跑。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
执:拿着叩问:求教。
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流辈甚称其贤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宋濂,字景濂。
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出处:《宋学士全集》3.序:唐宋时期,文人送别时,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内容多为劝勉、誉扬之词。
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赠序。
二、背诵部分文段,默写生字嗜怠逾叱咄俟箧曳屣皲媵衾缨煜缊廪馁谒贽三、重点字词解释1.嗜:特别爱好。
2.致:求得。
3.假借:借。
4.弗之怠:不放松抄写。
怠:懒惰、松懈。
5.走:跑,赶快去。
6. 逾约:超过预定的期限。
7.遍:多。
8. 硕师:学识渊博的老师。
硕,大。
9.慕:仰慕。
10. 患,担心,忧虑。
11.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12.尝,曾经。
13.趋:奔向。
14.谒:拜见。
15.沃灌,浇洗。
16. 援疑质理: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7.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
18.德隆望尊:德高望重。
道德高,名声大。
19.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降:平和20.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21.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22.(礼愈)至:周到。
23.俟(其欣悦):等待。
24.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25.穷冬:严冬。
26.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僵劲:僵硬。
28.以衾(拥覆):衾,被子。
29.(至)舍:客舍30.寓逆旅主人:住在旅店主人那里。
逆旅,客舍。
31.日再食:每天吃两顿饭。
32.腰(白玉之环):腰,在腰间挂着。
33.容臭:香袋。
34.煜然:光亮照人的样子35.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36.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心。
慕艳:羡慕。
3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8.日有廪稍之供:天天有米粮供给。
39.遗:赠与,送给。
40.以乡人子谒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文体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2、古今异义(1)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3)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向)(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5)右备容臭(古义:香气;今义:难闻的气味)3、一词多义(1)至:色愈恭,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2)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忧患)(3)故:故余虽愚(所以)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4)慕:益慕圣贤之道(仰慕)略无慕艳意(羡慕)4、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2)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3)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重点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翻译: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抄完后,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翻译: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初三语文下册必考重点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跟我学语文
初三语文下册必考重点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跟我学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必考重点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 跟我学语文一、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和专心,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应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二、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二)古今异义1.余幼时即嗜学古义:我;今义:剩下。
2.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跟“真”相对。
4.尝趋百里外古义:曾经;今义:品尝,尝试。
5.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6.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7.右备容臭古义:香气;今义:(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三)一词多义1.无从致书以观(书籍)撰长书以为贽(信)2.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求而不得者也(得到)3.益慕圣贤之道(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谈论)4.援疑质理(询问)非天质之卑(资质)5.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众多)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四)词类活用1.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3.寓逆旅(名词作动词,住)4.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形容词,装饰着朱缨的)5.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五)特殊句式倒装句1.弗之怠。
(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三、思考探究1.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目的在于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3.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做对比,更加突出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
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文言词语【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致】取得。
【假借】借。
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
以,因为。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
望,声望。
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
倾,侧斜。
【请】请教。
【或】有时。
【斥咄(d uō)】训斥,呵责。
【色】表情。
【恭】恭顺。
【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
【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
【卒】终于。
【获】收获。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
曳,拖,拉。
屣,鞋子。
【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
【媵(yì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沃灌】浇洗。
【衾】被子。
【拥】围裹。
【覆】盖。
【寓】寄居。
【逆旅】旅店。
逆,迎。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光彩照耀。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慕,羡慕。
艳,欣羡。
【奉】供养。
【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020学年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作者是___ ,明初文学家,字
__ ___,号__ __,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_ ”,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文章体裁。
本文是一篇赠序。
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
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字音字形
嗜学( ) 逾约( )
执经叩问() 叱咄( )( )
俟其欣悦( ) 媵人( )
皲裂( ) 僵劲( )
负箧曳屣( )( )()
绮绣( ) 容臭()
烨然( ) 缊袍敝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知识点【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走:跑。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
执:拿着叩问:求教。
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流辈甚称其贤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快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7.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9.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10.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11.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再也没有奔走的劳累了。
1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
13.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凡是应该有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15.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有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贤能。
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16.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写了一封长信作为初次见面表示敬意的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
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
他自己说少年时候在学习上用心很劳苦。
17.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
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
思想感情本文是宋濂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文章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同步练习1.作者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遇到的苦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抄书之难:手自笔录;求师叩问之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从师道路跋涉之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生活之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克服的方法: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又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中考真题集锦《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便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升日以还。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弟之怠。
危录毕,走送之,不散耕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热经叩何。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鬲身俯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发;俟其欣悦,则又请羯。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9.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人名)。
(1分)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每假借于殿书之家()(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3)负箧曳展()(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1.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
(2分)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的诚信守时品质。
12、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分)13.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圣贤之道德隆望尊色恭礼至君子之名上联:先达□□□□传□□□□上联:弟子□□□□成□□□□答案:评分标准:一句1分共计15分,该句有错别字不得分,填写错误不得分9、明代宋濂(1分,每空0.5分)10、(1)借,求借(2)拿(3)背着(4)破旧(2分,每空0.5分)11、①②(2分)12、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1分),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2分)13、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2分,每空0.5分)《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甘肃省中考题)三古诗文阅读(22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2分)(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计日以还B. 从乡之先达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而承天子之宠光C. 是肤皲裂而不知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久而乃和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答案:15.(1)等待,等到。
(2)热水16.B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