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分子成键与离子鉴定
分子键与离子键的比较与解析
分子键与离子键的比较与解析分子键和离子键都是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类型。
它们在分子和化合物的稳定性、性质、化学反应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两种类型的键结构和形成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分子键和离子键进行比较与解析。
分子键是由共价键形成的。
共价键是指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原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通过共享1对、2对或多对电子形成共享电子对。
共享电子对的共享不对应于单个原子,而是覆盖在两个原子之间。
共价键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原子的价电子与另一个原子的价电子发生重叠,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是单重键、双重键或三重键。
单重键是最常见的共价键类型,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组成。
双重键包含两对共享电子,而三重键包含三对共享电子。
这种多个共享电子使得多重共价键比单重共价键更紧密,也更强大。
相比之下,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
其中,一个原子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变为正离子,而另一个原子会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变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在离子键中,离子间的电荷平衡是稳定结构的基础。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金属和氧的化合物。
金属原子往往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
非金属原子往往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这种电子的转移导致正负离子之间的强烈吸引力。
与共价键不同,离子键没有共享电子对,而是通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
在稳定性方面,共价键通常比离子键更强。
共价键中的共享电子使原子形成较稳定的结构,因此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沸点。
其次,共价键中的共享电子对使得共价化合物在溶液中不带电荷,因此它们通常不导电。
而离子键由于离子之间存在电荷吸引力,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能够导电。
此外,分子键和离子键对化合物的性质也有影响。
分子键通常形成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化合物,如水和二氧化碳。
这些分子化合物通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并且在化学反应中较为活泼。
离子键通常形成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如氯化钠和硝酸钠。
这些离子化合物通常以晶体的形式存在,且在化学反应中较为稳定。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氨基酸(amino acids):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
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的,不需要由饮食供给的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
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肽(peptides):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层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动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和固定相(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 chromatography):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分离离子化合物的层析方法。
透析(dialysis):通过小分子经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molecular-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2020-2021化学(2019)第一册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化学键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案:第四章第三节化学键含解析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1.形成(1)实验探究(2)形成过程2.概念及其理解(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4)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二离子化合物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包括以下几大类。
(1)大多数盐:如NaCl、CaCO3、KNO3等。
(2)强碱:如KOH、Ba(OH)2等。
(3)大多数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
三电子式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Cl:MgCl2:四共价键1.形成过程(以Cl2形成为例)用电子式表示:2.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成键粒子:原子。
4.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5.存在(1)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H2、Cl2、N2、O2等。
(2)共价化合物,如HCl、H2O、CO2、NH3等。
(3)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O2、NH4Cl等.6.分类(1)非极性键①概念: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的共价键。
②形成条件:同种元素的原子间.(2)极性键①概念: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某一原子的共价键。
②形成条件: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
7.共价化合物:以共价键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五含有共价键分子的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粒子(1)单质分子H2:错误!、N2:错误!。
(2)化合物分子H2O:错误!、CO2:错误!、CH4:。
2.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N2:错误!。
CO2:错误!。
3.用结构式表示形成共价键的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短线表示而略去未成键电子的式子.例如N2:N≡N、HCl:H—Cl、CO2:O===C===O、CH4:.六化学键1.概念:使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化学键的离子极性与分子极性
化学键的离子极性与分子极性化学键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力,它们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
在化学键中,离子极性和分子极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化学键的离子极性与分子极性之间的关系。
一、离子极性在离子化合物中,化学键形成了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晶格结构。
这种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电荷引起的。
正离子中的电荷密度比负离子中的电荷密度高,因此,离子之间存在电极化差异。
离子间存在这种电荷差异是由于电子转移导致的。
离子键的形成使离子具有离子极性。
离子极性可通过测量分子的电负性来确定。
电负性是描述原子或离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的物理量。
当两个原子中的一个原子的电负性显著高于另一个原子时,形成的化学键将具有离子性质。
离子极性可以通过分子的空间结构来预测。
通常,离子中心周围的负电子云将会形成一个球形的电子云。
这种球形电子云的对称性使得分子几乎没有永久偶极矩。
因此,离子化合物通常不具有分子极性,其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离子间的静电相斥和相吸。
二、分子极性与离子化合物不同,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电子共享的特征。
共价键形成时,原子通过共享电子以填充各自的价层。
共价键可以是非极性的或极性的,这取决于原子的电负性差异。
当原子具有不同的电负性时,将形成极性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由于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共享电子将偏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
这种电子偏移导致了分子中部分带电的区域,从而使分子具有偶极矩。
分子中带正电荷的原子称为正极,带负电荷的原子称为负极。
分子极性可以通过测量化学键的电负性差异来预测。
通常,当两个相互连接的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大于0.4时,共价键被视为极性共价键。
这些极性共价键可以导致分子整体上的分子极性。
分子极性对于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分子极性可以影响化合物的溶解性、沸点和熔点等物理性质。
此外,分子极性还可以影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电荷转移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
因此,分子极性是理解和解释化合物特性和行为的关键。
最新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分析表中实验现象,剩余的四种溶液只有加入 NaOH 溶液时,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的现象,所以只 有 NaOH 溶液能鉴别上述溶液。
答案 A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 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 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 明显。
(2010·山东理综-14D) 解析 必须先加稀盐酸,以排除SO23-的干扰。
(2)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产生沉淀,再 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2009·天津理综-3C)
•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3)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 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 红色,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 蓝色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进行检验 CO32- ―→加入 BaCl2 溶液后生成 白色沉淀 , 再加入稀盐酸 沉淀消失 ,并放出 无色无味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SO24- ―→加入稀盐酸无沉淀生成,无气体放出, 再加入 BaCl2 溶液有 白色沉淀 产生
(2)焰色反应
用焰色反应可检验出溶液中的 K+和 Na+
K+
火焰呈 紫 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Na+
火焰呈 黄 色
2.特殊检验法
Fe3+
加入KSCN溶液呈 红 色
Fe2+
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滴加新制 氯水后溶液呈 红 色
•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OH- ——
成棕色的碘,与Na2CO3反应产生无色的CO2气体, 与NaAlO2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溶解,与AgNO3 无明显现象,现象均不同。
高中化学常见离子检验教案
高中化学常见离子检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离子的化学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离子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熟练运用离子检验方法进行化学实验。
二、教学内容:
1. 常见离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2. 离子检验实验步骤和示范。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试管、试剂瓶、滴管等。
2. 实验材料: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硫酸锌等。
3. 实验环境:安全实验室环境,保证学生实验安全。
四、教学步骤:
1. 离子检验实验前的准备
-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 解释离子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分发实验操作手册和实验记录表,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
2. 离子检验实验操作步骤
-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进行检验。
- 根据实验手册的步骤操作,先进行阳离子的检验,再进行阴离子的检验。
-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3. 实验示范和讲解
- 老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同时讲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原理。
- 解释实验结果及其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验总结和讨论
-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总和分析。
- 与同学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
1. 实验操作规范、流程顺利、实验数据准确。
2. 对离子检验原理和方法有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结果分析清晰、结论正确、能够理性思考和讨论。
初一化学离子与分子的组成及化学键的形成
初一化学离子与分子的组成及化学键的形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中,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中离子与分子的组成及化学键的形成展开论述。
一、离子的组成及特征离子是上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化学实体,它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离子的组成是由原子或分子通过得失电子过程而形成的。
当一个原子失去电子时,它会变成一个正离子,也被称为阳离子;相反,当一个原子获得电子时,它会变成一个负离子,也被称为阴离子。
离子的形成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完成的。
在离子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目总是相等,以保持整体电荷的中性。
离子结构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例如在溶液中能导电,形成晶体时具有特殊的结构与性质等。
二、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的表示方法通常是通过化学式来表示,其中正离子位于化学式的前方,负离子位于化学式的后方。
例如,我们都熟悉的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其中Na+表示正离子钠离子,Cl-表示负离子氯离子。
三、分子的组成及特征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分子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原子构成。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相互结合而成,二氧化碳分子(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分子的形成是通过共用、转移或共享电子来完成的。
共价键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它是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
它通常存在于非金属原子之间,使分子保持稳定。
四、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分子或离子中原子之间的物理连接。
化学键的形成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重新排列来实现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的;金属键是在金属中形成的,在金属晶格中的金属离子之间形成强烈的金属键。
化学键的形成能影响到物质的性质与特征。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离子键通常使物质具有高熔点和导电性;共价键使物质通常是气体或液体,且不导电。
分子结构 离子键
氯化钠晶体图
无机化学
(五)离子的极化
离子在电场中产生诱导偶极的现象称为离子的极化现象。 离子作为带电微粒,自身可以产生电场,使其它离子变 形,离子的这种能力称为极化能力。 阳离子主要表现为极化作用,而阴离子主要表现为变形 性。一般来说,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多,极化能力越强; 阴离子半径越大,电荷越多,越容易被极化。
第二章 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化学键(chemical bond):分子或晶体中相邻两个 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 成键能量约为几十到几百千焦每摩尔。
离子键
化学键
共价键(配位键) 金属键
第一节 离子键
无机化学
一、离子键
1916 年德国科学家 Kossel(科塞尔)提出离子键理论。
(一) 离子键的形成 (以NaCl为例) Na-e —— Na+ , Cl + e —— Cl-
离子极化会使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熔点、颜色等物理 性质发生变化。
无机化学
●为什么下列各物质溶解度依次减小、 颜色逐渐加深?
AgF(白色) AgCl(白色) AgBr(淡黄色) AgI(黄色)
离子的电荷分布是球形对称的,每个离子在任何方向 与带相反电荷离子的静电作用都相同,所以离子键没有方 向性。
2.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在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尽可能多地吸引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并不受离子本身的电荷数的限制,因此离子键没有饱 和性。
无机化学
(三)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1. 离子的电荷 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离子所带
常见金属离子的鉴别方法
Ca2+在碱性溶液中与乙二醛双缩生成红色螯合物沉淀,此沉淀不被碳酸钠分解,易溶于CHCl。
NH4+
NH4+能与碱作用生成NH3,加热可促使其挥发。生成的氨气可在气室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K+
在中性、碱性或HAc酸性溶液中,K+与四苯硼化钠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白色沉淀。
Na+
在中性或HAc酸性溶液中与醋酸铀酰锌生成柠檬黄色结晶形沉淀
Cu2+
加入浓氨水,若生成深蓝色溶液,表示有Cu2+
Bi3+
在酸性溶液中与硫脲生成黄色配合物Ca(SH)2
Hg2+
加入1滴1mol/lHCl,使成微酸性,滴在新磨光的铜片上,铜可将Hg2+还原成金属汞,并与铜形成汞齐。用流水冲去试液后,在铜片上留下一个擦拭不掉的斑点,但加热时因Hg被蒸发,银白色的斑点随之消失。
常见金属离子的鉴别方法
常见金属离子的鉴别方法
常见阳离子
鉴别方法
Pb2+
在试液中加3mol/l的硫酸至酸性,生成白色PbSO4沉淀。
Hg22+
加入6mol/lHCl,得到白色沉淀后,向沉淀加氨水,亚汞存在时,沉淀变黑。(氯化亚汞见光分解为氯化汞和汞)
Ag+
加入6mol/lHCl,得到白色沉淀
Cd2+
加入过量的氨水,使Cd2+生成Cd(NH3)42+。离心分离后,将离心液加在Na2S溶液中,黄色CdS沉淀表示有Cd2+
Cr3+
Cr3+在强碱性溶液中以偏亚铬酸根离子CrO2-的形式存在,此离子可被H2O2氧化为铬酸根离子,黄色的铬酸根俩子的出现可以说明Cr3+的存在。
化学键知识点
离子键一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2.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2实质:3成键微粒:阴、阳离子;4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离子键时,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①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第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第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②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形成离子键;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酸式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如NH4NO3、NH4HSO4;注意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3.离子化合物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碱NaOH、KOH、B aOH2等、金属氧化物K2O、Na2O、MgO等和绝大数盐;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二电子式1.电子式的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步,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 Na+、Li+、Mg+2、Al+3等;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F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4多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例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而且要符合阴阳离子相邻关系,如MgCl要写成,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2;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例如:NaCl的形成过程:;O的形成过程:Na2CaBr的形成过程:2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是要注意:①连接符号必须用“→”而不用“=”;②左边相同的原子的电子式可以合并,但右边构成离子化合物的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不能合并;第二课时共价键一共价键1.HCl分子的形成过程在Cl与H形成HCl的过程中,H原子唯一的一个电子与Cl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使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比较HCl、NaCl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由图示可知两种物质的形成过程不一样;因为形成HCl的过程是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为两原子所共有,从而使双方均达到稳定结构;而NaCl的形成过程为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Na+,Cl得一个电子形成Cl-,这样形成稳定的结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H、Cl 都是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而这形成共用电子对,而Na、Cl分别为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达到电子,所以有电子的得失;2.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2实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3成键微粒:原子;4形成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的原子相遇时,若原子的最外层排布未达稳定状态,则原子易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注意①共价键的成键元素一般为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但某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共价键,如AlCl3中含有共价键;②共价键可以存在于非金属单质中,又可以存在于化合物中,如N2、NH4Cl、NaOH等;二共价化合物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2.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及其形成过程的表示方法1分子结构即共价键的表示方法:①用电子式表示:例如:②用结构式表示: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未成键的电子不写出,这样的式子叫结构式;例如:H2:H-H,N2:N N,CO2:O=C=O,CH4:;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时:首先需要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若要形成稳定结构,需要几个共用电子对;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例如:注意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时:不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所得物质的电子式不标所带电荷情况;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1.概念:1非极性共价键:在H2、N2、Cl2这样的单质分子中,由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2极性共价键:在化合物分子中,由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2.比较四化学键1.化学键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成为化学键;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那么如何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呢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原子要重新组合,就要破坏原来的相互作用,重新成为自由原子,即破坏原有化学键的过程,我们称为“旧键的断裂”;在重新组合后又要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即“新键的形成“,形成了新物质;所以,化学反应的过程既是旧键断裂又是新键形成的过程;值的注意的是: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NaCl熔化等都有化学键被破坏,但都属于物理变化;通过化学键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根据化学键类型的不同,又可将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那么离子键与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表示方法①电子式,如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如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质的类别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②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③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④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⑤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注意熔融态是否导电是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最可靠的依据,因为所有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态时都不导电,所有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态时都导电;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2主要特征:①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②只有分子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固体和液体物质中;③分子间作用力远远比化学键弱;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有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例如:I2>Br2>Cl2>F2;HI>HBr>HCl;Ar>Ne>He等;2.氢键1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把氢键看做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化学键弱 ,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2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如水的沸点较高,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3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对物质的水溶性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4通常N、O、F这三种元素的氢化物易形成氢键;常见易形成氢键得化合物有H2O、HF、NH3、CH3OH等;5氢键用“X…H”表示;如水分子间的氢键:由于氢键的存在,液态水或固态水常用H2On表示;。
高二化学选修3离子晶体
精选2021版课件
5
6、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半径和 离子电荷
F
K
Q1Q2 r2
同种类型的离子晶体,通常离子半径 越 、小离子带电荷越 多,离子键就越 。 离强子 键 越 强 , 破 坏 它 所 需 能 量 就 越 。熔点大就越 。 高
精选2021版课件
6
7、离子键的特征
• 没有方向性:
阴阳离子是球形对称的,电荷的分布也是 球形对称的,它们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静电 作用相同,都可以和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发生 作用
第四节 离子晶体
精选2021版课件
1
知识回顾:离子键
1、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离子称化为合物离的子静键电作。用
2、成键的微粒:阴、阳离子 3、成键的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4、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和活 泼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形成条件:一般电负性差值大于1.7
精选2021版课件
4
5.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思考
分子组成的是
A.NH4Cl
B.SiO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P4 D.Na2SO4
问题反思——化学式能否表示分子,关 键能判断该物质是否分子晶体
精选2021版课件
37
4.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 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 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的 Na+离子共有6个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原子周围紧邻8个氯 原子 D.干冰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紧邻 12个二氧化碳分子
哪些物质中含有离子键?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 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1.2离子检验
【查阅资料】 (1)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溶解度
MgSO4 35.1g
Na2SO4 19.5g
(NH4)2SO4 75.4g
H2SO4 与水任意比互溶
(2)(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成,可使湿润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常见离子的鉴定(三)
鉴定离子
所用试剂
现象
盐酸或 AgNO3溶液和稀 生成不溶于稀硝
Cl- 可溶性 硝酸
酸的白色沉淀
盐酸盐
硫酸或 Ba(NO3)2或
SO42-
可溶性 硫酸盐
BaCl2和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 酸的白色沉淀
现在,你能完美回答最 开始的问题了吗?
常见离子的鉴定(四)
⑤产生有颜色的溶液
碱 ① 紫色石蕊
OH— 性 ②无色酚酞
溶 液
③pH试纸
①变蓝 ② 变红 ③ pH>7
常见离子的鉴定(二)
鉴定离子
所用试剂
现象
CO32_
碳酸盐 溶液或 固体
稀盐酸或稀 硝酸,澄清石 灰水
有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NH4+ 铵盐溶液 或固体
NaOH溶液, 湿润红色石 蕊试纸
有刺激性气体生
白酒是乙醇的水溶液,酒中乙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被氧化成乙酸,
现有一瓶密封放置了十几年的某种白酒,想知道该白酒的组成情况,设计
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白酒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
材料一: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 材料二:乙酸(CH3COOH),又名醋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猜 想】
知识总结——碳、硅、硼
第四节碳硅硼一.知识梳理1.碳硅硼的结构特征成键方式及其特点1·1 C与Si相似性与差异性(1)相似性:①皆不易形成+4价离子,而主要以共价键存在;②单质皆不活泼;③都能与H—AH4、Cl— ACl4、O—AO2;(2)差异性:①CH4极稳定,不与酸碱反应,而SiH4则被碱水解;②CCl4极稳定,而SiCl4极易水解;③CO2是气体(分子晶体),SiO2是熔点极高的固体(原子晶体);④碳氢化物C n H2n+2中n几乎可以无限扩大,而Si n H2n+2中n最高为15;(3)差别的原因:①C第二周期,无可资利用的d轨道,最高配位数为4;而Si第三周期,有可资利用的d轨道,最高配位数为6;②Si-Si间形成共价键的倾向远不及C-C,此外C=C、C≡C是司空见惯,而Si=Si、Si≡Si实属罕见;③C与O成双键甚至叁键,而Si不能,因此CO2是小分子,而SiO2是巨型分子。
1·2 B与Si的相似性:B与Si处在对角线上,故有许多相似性。
①在自然界中,二者都是以含氧化合物存在;②二者在单质状态下都有半导体的性质;③B-O键和Si-O键都很稳定;④氢化物多种多样,都有挥发性,且可自燃(在空气中),并能水解;⑤卤化物均易水解;⑥H3BO3、H4SiO4都是弱酸,都能形成多酸盐,结构都很复杂⑦氧化物都能熔解金属氧化物,生成特殊颜色的盐2.碳硅硼的单质2·1 碳的同素异形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簇(富勒烯)。
(1)金刚石:金刚石是巨型共价分子,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属立方晶系面心立方晶体,C-C键能为345.6kJ.mol-1。
分子中无自由运动的电子,是绝缘体;(2)石墨:又称“黑铅”,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成键,形成层状结构,属于混合型晶体,层与层间以分子间力结合。
无定形碳和碳黑都是石墨微晶。
石墨软,能导电,属于导体,高熔点、高沸点,这些性质都与其独特的结构相关。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键类型解析与举例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键类型解析与举例化学键是指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基础。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常见的物质有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本文将对这些化学键类型进行解析,并列举一些常见物质作为例子。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在化学键形成过程中,金属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而非金属元素获得这些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举例一:氯化钠(NaCl)氯化钠是最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之一。
它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而成。
钠离子将其一个外层电子转移给氯离子,形成了离子键。
举例二:氯化镁(MgCl₂)氯化镁也是一个离子化合物,由镁离子(Mg²⁺)和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而成。
镁离子失去两个外层电子,分别转移给两个氯离子,形成了离子键。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来达到原子的稳定状态。
共价键包括单键、双键和三键,它们的区别在于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举例一:甲烷(CH₄)甲烷是一种以碳和氢元素为基础的有机化合物。
它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
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共享了一个电子对,形成了四个共价键。
举例二:氧气(O₂)氧气是一种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每个氧原子共享了两个电子对,形成了两个共价单键,使氧气分子更加稳定。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的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金属元素中的外层电子几乎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中形成一个“海”状的电子云,这些电子可以自由地在金属内部流动。
举例一:铁(Fe)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的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结合而成。
铁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了一个电子云,这些电子在整个金属中自由地流动,从而形成了金属键。
举例二:铝(Al)铝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
化学键
H
H
109º 28'
H
H
1、常见分子的构型及分子的极性
常见分子 键的极 性 键角 分子构型 分子类型
双原 子分 子 三原 子分 子
H2、Cl2
HCl CO2 H2O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180º
直线型
直线型 直线型
非极性
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四原 NH3 子分 BF3 子
五原 CH 4 子
104º ' 折线型 30 107º ' 三角锥型 18
1)、钠离子的形成
钠原子
钠离子
+
失一个电子
Na
Na+
Na — e-
Na+
2)、氯离子的形成
氯原子
得一个电子
氯离子 -
Cl +
e-
Cl
-
氯化钠的形成
原 原子结构 通常什么途径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 子 示意图 达到稳定结构 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Cl
氯化钠的形成
原 原子结构 通常什么途径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 子 示意图 达到稳定结构 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 · · · + [ : :Na ·+ Cl · → Na Cl ] · · · ·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 · · · · · · : +· : · ]-Ca2+ [: : Br ] Br · Ca· : · [ Br: Br → · · · · · · · ·
· ·
注意点 1 离子须注明电荷数; 2 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 “→”写成 “ ==” 5.用箭头表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实验
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实验共价键和离子键是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类型。
本文将介绍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概念,并探讨它们在实验中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示例。
一、共价键共价键是指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氢气(H2)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依赖于原子的电子云重叠,共享电子对平衡原子间的吸引力。
共价键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结构分析、官能团的鉴定以及化学反应的研究等方面。
1. 分子结构分析为了研究分子的结构,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实验技术,例如基于X 射线衍射的晶体学和核磁共振(NMR)技术。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确定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从而推断共价键的数量和类型。
2. 官能团的鉴定官能团是分子中具有特定反应性和化学性质的部分。
通过实验研究官能团的鉴定,可以确定分子中不同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形成方式。
例如,醇中的羟基官能团通常是通过氢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形成的。
3. 化学反应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例如,酯的酯化反应是通过氢氧原子共价键的重新组合实现的。
二、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普遍存在。
在离子晶体中,正电荷离子和负电荷离子之间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稳定结构。
离子键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离子结构分析和离子交换反应。
1. 离子结构分析离子结构分析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实现。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确定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进而推断离子键的数量和类型。
2. 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反应是指溶液中正负离子间的置换反应。
通过实验研究离子交换反应,可以揭示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例如,氯化钠和硝酸铜之间的反应产生的氯化铜和硝酸钠就是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形成的。
三、实验示例以下是一个共价键和离子键实验的示例:实验目的:探究共价键和离子键的重要性和存在形式。
如何判断分子或离子中的键强度
如何判断分子或离子中的键强度
一、共价键强度的判断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原子核电荷、原子半径、
键长。
1. 原子核电荷:原子的核电荷越大,共价键越强。
原子核电荷
的大小与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关。
例如,在同一元素周期中,原子核
电荷逐渐增加,共价键的强度也会增加。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
原子半径的大小与
元素的位置相关。
例如,在同一元素周期中,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共价键的强度也会增加。
3. 键长:共价键的强度与键长成反比。
键长越短,共价键越强。
在同一元素之间,由于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键长的不同会导致共
价键强度的差异。
二、离子键强度的判断
离子键的强度取决于离子电荷、离子半径、键长。
1. 离子电荷:离子电荷的绝对值越大,离子键越强。
正离子的
电荷越大,负离子的电荷越小,离子键的强度越大。
2.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与离子的位置相关。
相同离子电
荷数的离子,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3. 键长:离子键的强度与键长成反比。
键长越短,离子键越强。
总结:
判断分子或离子中的键强度,可以根据上述所述的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原子核电荷、原子半径和键长来判断共价键的强度;根据
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和键长来判断离子键的强度。
常见分子成键与离子鉴定
一些重要分子或离子的结构与成键情况
♪♪
π4键
4π
3
(4)H
SO4
2
在硫酸分子中,中心 S 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与两个 O 原子形成两个σ键;另
两个 O 原子则接受 S 的电子对分别形成σ配健;与此同时, S 原子与 2 个不在 –OH 基中的 O 原子之间还形成d-pπ反馈配键。
这种反馈键在 PO
3-、ClO4-、MnO4-等含
4
氧酸根中都存在。
H
SO4分子构型为四面
2
体结构。
(5)SO
2-
4
在 SO42-离子中,中心 S 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
一些离子的鉴定
♪♪ NH
Pb Pb
(10)Hg2+
在 Hg2+的溶液中加入 SnCl2溶液时,首先有白色丝光装的 Hg
Cl2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 SnCl2 的溶液时,
2
Hg2Cl2 可被 Sn2+还原为单质 Hg(这种情况下Hg 为黑色)。
该反应可用于鉴定溶液中的 Hg2+ 的存在。
2Hg2+ + Sn2+ + 8Cl- = Hg2Cl2↓ + [SnCl6]2-
Hg2Cl2 + Sn2+ + 4Cl- = [SnCl6]2-+ 2Hg (黑)
仅溶于王水溶于浓硝酸
难溶于浓盐酸
溶于浓盐酸
难溶于稀盐酸
溶于稀盐酸。
无机化学常见分子价键结构研究
无机化学常见分子价键结构研究苏金昌【摘要】针对无机化学中用价键理论给出的有些物质分子结构不能反映与性质的关系问题,基于现有数据与相关研究,采用杂化轨道理论关于参与杂化的轨道“能量相近”的思想方法,通过代表性实例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有关分子能反映其性质的结构,得出了有些多原子分子的中心原子按照np与(n+1)s轨道杂化后再成键的价键理论新观点.【期刊名称】《高师理科学刊》【年(卷),期】2017(037)009【总页数】8页(P40-47)【关键词】价键理论;分子结构;中心原子;原子轨道;杂化轨道【作者】苏金昌【作者单位】大庆高新研究院化学所,黑龙江大庆163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1.2长期以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一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方法.但是,在无机化学中,用价键理论给出的有些物质分子的结构却不能表现与性质的关系.如硫酸有很强的氧化性,但是不能从结构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有关结构不能解释性质的现象,以无机化学里含有氮、硫和氯原子的化合物分子比较明显.杂化轨道理论是以碳氢化合物分子为模型所创建的,用来阐述碳氢化合物分子的价键结构很有效.对于非碳氢化合物分子,当中心原子外层占有电子的np轨道能量比ns轨道能量大很多时,由于不符合参与杂化的轨道“能量相近”的原则,如果机械地按照碳氢化合物分子里碳原子那样发生ns与np轨道的杂化,给出有关分子的价键结构就没有了合理性.本文通过列举和分析无机化学常见分子的价键结构,说明价键理论新观点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成键方式:观察迈耶尔曲线现代形式图[1]53可以看到,从碳到氮,原子体积突变,氮原子的体积明显比碳大出很多.由于氮原子基态2s与2p轨道能(E2s为-25.6 eV,E2p为-12.9 eV)相差1倍,2s与2p轨道之间很难发生轨道杂化(不符合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的基本条件),2s轨道电子很难有效参与成键.在分析以氮原子为中心的多原子分子的价键结构时,一般不要将氮原子2s轨道电子看成是价电子,要按照氮原子2p与3s轨道杂化后再成键.一般认为,“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2s22p3→2s12pz2py1px1)发生等性sp2杂化(等性杂化是指参与杂化的各轨道的电子数相等),形成1个π34键,其分子的价键结构见图1a”.按照这种观点,由于1个π34键里有2个电子来自氮原子,电子离域(π键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后使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比成键前低,氮原子对N-Oσ键电子排斥作用减小,非羟基N-Oσ键的键角O-N-O要小于等性sp2杂化的120°夹角,与实测键角为130°[1]533不符,说明氮原子没有发生等性sp2杂化.笔者认为,“按照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2p33s0→2pz0py1px13s1)发生等性p2s杂化,价键结构见图1b”.氮原子以未参与杂化的2pz空轨道与2个非羟基氧原子各占有1个电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32键(非羟基N-Oσ键键级为1+2/3).由于π32键里的2个电子来自氧原子,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要比成键前高,氮原子对N-Oσ键电子排斥作用增大,非羟基N-Oσ键的键角O-N-O要大于等性p2s杂化的120°夹角,与实测键角为130°相对应(注:羟基里的氢原子与中心原子N不是直接键合关系,它对非羟基键角O-N-O的影响是次要的).由于π32是缺电子型π键,具有很强的得电子倾向,与硝酸有很强的氧化性吻合.分析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形成的σ键之间键角的大小,按照中心原子电子云密度的高低进行判断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涉及到中心原子σ键键角的问题都是按照此方法进行分析的.一般认为,“硝酸根离子里的氮原子(2s22p4→2s23pz0px2py2)发生等性sp2杂化,形成3个N→Oσ键,1个π46键,价键结构见图2a”.按照这种观点,N-O键键级为1.5,比硝酸分子里非羟基N-O键的键级(1+2/3)还低,与硝酸盐比硝酸稳定的性质不符,说明氮原子没有发生等性sp2杂化.笔者认为,“按照硝酸根离子里的氮原子(2p43s0→2pz1py1px13s1)发生等性p2s杂化,形成3个N-Oσ键,1个π44键,价键结构见图2b”.由于N-O键键级为2,比硝酸分子里非羟基N-O键的键级(1+2/3)高,与硝酸盐比硝酸稳定的性质吻合.一般认为,“亚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2s22p3→2s12pz1py2px1)发生不等性sp2杂化,形成1个π22键,价键结构见图3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无法从水溶液里分离出纯亚硝酸”的实验事实.笔者认为,“按照亚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2p33s0→2pz1py1px13s0)发生不等性p2s杂化,形成1个π22键,价键结构见图3b”.由于氮原子不等性p2s杂化有1个空轨道,氮原子电子云密度要比等性p2s杂化低,对N-Oσ键电子排斥作用减小,N-Oσ键角O-N-O要小于等性p2s杂化的120°夹角,与实测键角为111°[2]476相对应.由于亚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有1个p2s杂化的非键空轨道,能与水分子里氧原子占有2个电子的非键轨道重叠,形成O→Nσ键,生成一水合亚硝酸分子,与无法从水溶液里分离出纯亚硝酸的实验事实吻合.一般认为,“亚硝酸根离子里的氮原子(2s22p4→2s22pz2py1px1)发生不等性sp2杂化,形成1个π34键,价键结构见图4a”.按照这种观点,N-Oσ键键级为1+2/3,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亚硝酸盐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笔者认为,“按照亚硝酸根离子里氮原子(2p43s0→2pz2py1px13s0)发生不等性p2s杂化,形成1个π34键,价键结构见图4b”.由于氮原子上有1个不等性p2s杂化的非键空轨道,能与金属离子(M)外层占有成对电子的轨道重叠,形成M→Nσ键,生成M→NO2-配离子,与亚硝酸盐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吻合.一般认为,“二氧化氮分子里的氮原子(2s22p3→2s12pz2py1px1)发生等性sp2杂化,形成1个π34键,价键结构见图5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N-Oσ键键角O-N-O大于120°夹角.笔者认为,“按照二氧化氮分子里的氮原子(2p33s0→2pz0py1px13s1)发生等性p2s杂化,形成1个π32键,价键结构见图5b”.由于π32是缺电子型π键,具有很强的得电子倾向,与二氧化氮有很强的氧化性吻合.氮原子上有1个非键单电子,易形成二聚分子(四氧化二氮),与二氧化氮极易液化的性质吻合.由于1个π32键里的2个电子来自2个氧原子,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要比成键前高,对N-Oσ键电子的排斥作用增大,N-Oσ键键角O-N-O要大于等性p2s杂化轨道的120°夹角,与实测键角为134°[1]526相对应.有机化学里的硝基与二氧化氮分子结构是一致的,硝基苯中的硝基和苯基共轭能形成1个π98键,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钝化苯环.可见,硝基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而不是通常认为的硝基有供电子的共轭效应.同理,四氧化二氮分子里氮原子(2p33s0→2pz0py1px13s1)发生等性p2s杂化,每个氮原子以1个未参与杂化的2px空轨道与每个氧原子各占有1个电子的2p轨道重叠,再加上2个氮原子2px空轨道之间的重叠,形成1个π64键.π64键的4个电子全部来自4个氧原子,是缺电子型π键.1.6.1 氨分子一般认为,“氨分子里的氮原子(2s22p3→2s22pz1py1px1)发生不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6a”.按照这种观点,由于不等性sp3杂化有1个杂化轨道占有2个电子,氮原子电子云密度要比等性sp3杂化高,对N-Hσ键电子排斥作用增大,N-Hσ键的键角H-N-H要大于等性sp3杂化的109.5°夹角,与实测键角为106.7°[1]74不符,说明氮原子没有发生不等性sp3杂化.笔者认为,“按照氨分子里的氮原子(2p33s0→2pz1py1px13s0)发生不等性p3s杂化,价键结构见图6b”.由于氮原子不等性p3s杂化有1个空轨道,氮原子电子云密度要比等性p3s杂化低,对N-Hσ键电子排斥作用减小,N-Hσ键的键角H-N-H要小于等性p3s杂化的109.5°夹角,与实测键角为106.7°相对应.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能被液氨溶解产生的所谓“氨包电子”现象[1]520佐证了氨分子的氮原子价层里有空轨道,氨分子的氮原子作为电子的接受体,电子进入了空轨道.液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如与钠的反应可以表示为:Na+NH3=Na++NH3-.在这个反应里,由于N的电负性较大,吸引电子能力强,Na的电负性较小,极易失去电子,NH3里N的空轨道接受了Na的3s轨道上的1个电子,使Na变成Na+,NH3变成了NH3-(称氨负离子).由于NH3–里氮原子的单电子处于非键轨道里,易发生电子跃迁,使溶液显现颜色,有顺磁性、导电性.NH3-(属于自由基型离子)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反应:2NH3-=2NH2-+H2↑.用分子轨道理论分析氨分子价键结构时,由于氮原子(2s22p3)2s与2p轨道能相差1倍,2s轨道不能与2p轨道发生线性组合,否则不符合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必须“能量相近”的原则,必然得出不合理的结果.按照中心氮原子(2p 33s0)用3个2p轨道,1个3s轨道与3个配位氢原子(1s1)的3个1s轨道组成7个分子轨道(3个成键轨道,1个非键轨道,3个反键轨道),则1个氨分子价层里的6个电子,将分别以成对电子方式分别处于3个成键轨道里.可见,氨分子价层里没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氨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导致氨极易溶解于水.如果按照氨分子图6b的结构,水分子里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据氨分子里氮原子的空轨道是氨极易溶解于水的重要因素,非氢键所致.还要指出的是,氨分子里氮原子没有孤对电子,氨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不能用分子间氢键解释氨沸点异常.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取向力,由于分子间取向力与范德华半径的6次方成反比,氮原子的范德华半径(155 pm)比P (180 pm)、As(185 pm)小很多,导致NH3分子间的取向力比PH3、AsH3大,NH3的沸点比PH3、AsH3高.可见,氢键理论是有待商榷的.1.6.2 一水合氨分子一般认为,“NH3分子与H2O分子相遇形成NH3·H2O 分子”.按照这种观点,将NH3分子与H2O分子之间用“·”连接,使人无法理解NH3·H2O分子的价键关系.提出这种写法,可能是不清楚NH3分子与H2O 分子结合成分子的价键关系,只能用NH3·H2O代替.笔者认为,“NH3分子与H2O分子相遇时,NH3分子中N原子上的空轨道与H2O分子中O原子占有2个电子的非键轨道重叠,形成O→Nσ键,生成配合物分子(H2O→NH3)”.这种价键关系清楚的分子,其化学式不需要在NH3与H2O之间用“·”连接,应该直接写成NH3H2O(或写成H2ONH3),称其为一水合氨(俗称氨水).NH3H2O分子对称性不好,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H3和H2O.氨水中存在的平衡反应为:NH3+H2O⇌NH3H2O⇌NH+4+OH-.1.6.3 四氨合铜(Ⅱ)离子一般认为,“四氨合铜(Ⅱ)离子里的铜离子(3s23p63d9)发生dsp2杂化,形成4个N→Cu2+,价键结构见图7a”.按照这种结构,有2个错误观点:一是氨分子里氮原子没有占有成对电子的非键轨道,无法形成4个N→Cu2+σ键;二是将1个3d轨道单电子激发到没有参与杂化的能级比较高的1个4p轨道里,这个单电子无法稳定存在,铜(Ⅱ)离子将变成铜(Ⅲ))离子,与铜(Ⅱ)离子很稳定的性质不符.所以,四氨合铜(Ⅱ)离子的价键结构不可能为图7a.笔者认为,“按照四氨合铜(Ⅱ)离子里的铜离子(3s23p63d9)提供4个占有成对电子的3d轨道,并且分别与4个氨分子里每个氮原子提供的1个空轨道重叠,形成4个Cu2+→Nσ键,价键结构见图7b”.在这种结构里,铜离子的1个单电子还是在1个3d非键轨道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样,对于配离子1.6.4 水合铜(Ⅱ)离子一般认为,“在五水硫酸铜晶体里,有1个水分子与1个四水合铜(Ⅱ)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成五水硫酸铜[1]708”.按照这种观点,在加热五水硫酸铜晶体时,首先失去的应该是结合力最弱(以氢键结合)的那1个水分子,但是与实验事实(加热五水硫酸铜晶体,首先失去2个水分子,再失去2个水分子,最后失去1个水分子)不符,说明对水合铜(Ⅱ)离子价键结构的认识是错误的.由于铜(Ⅱ)离子(3s23p63d9)不可能发生等性dsp2杂化(否则会出现有1个3d轨道电子被激发后处于1个能级比较高的4p轨道里,不符合铜(Ⅱ)离子比较稳定的性质),在水溶液里不可能形成四水合铜(Ⅱ)离子.笔者认为,“水合铜(Ⅱ)离子里的铜离子(3d94s04p04d0)用1个占有单电子的3d轨道与1个4s空轨道、3个4p空轨道、1个4d空轨道发生dsp3d杂化.铜离子用6个dsp3d杂化轨道中的5个空轨道分别与5个水分子里氧原子各占有2个电子的非键轨道重叠,形成5个O→Cu2+σ键,生成了五水合铜(Ⅱ)离子”.由于有1个占有单电子的dsp3d杂化轨道没有参与成键,五水合铜(Ⅱ)离子空间构型为四角锥形.由于五水合铜(Ⅱ)离子里的单电子处于dsp3d杂化的1个非键轨道里,而四氨合铜(Ⅱ)离子里的单电子处于1个3d非键轨道里,2个单电子的能量不同,发生电子跃迁时释放(或吸收)光子的波长不同,与五水合铜(Ⅱ)离子和四氨合铜(Ⅱ)离子的颜色不同相吻合.可见,不用有关d轨道分裂的晶体场理论(注:该理论现已不被国外大学化学教材采用)亦能对铜离子的颜色做出合理解释.在五水硫酸晶体里,每个五水合铜(Ⅱ)离子里的铜离子用1个占有2个电子的3d轨道与1个硫酸根离子里硫原子的1个3d空轨道重叠,形成Cu2+→Sσ键,空间构型为变形八面体形.变形八面体之间通过再形成Cu2+→Sσ键将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五水硫酸铜晶体.需要说明的是NH4+的价键结构:由于NH+4带1个单位正电荷,相当于氮原子失去1个电子,NH4+里氮原子(2s22p2)的3个2p轨道里就剩2个电子,2p 轨道能降低,与2s轨道能相近,氮原子(2s22p2→2s12pz1py1px1)发生等性sp3杂化,4个各占有1个电子的等性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各占有1个电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N-Hσ键,键角H-N-H与等性sp3杂化的109.5°夹角一致,NH4+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可见,对于带有正电荷的离子,在分析价键结构时,要考虑中心原子失去电子后价层轨道能量的变化.一般认为,“羟氨分子里的氮原子(2s22p3→2s22pz1py1px1)发生不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8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键角(H-N-H、H-N-O)小于109.5°.笔者认为,“按照羟氨分子里的氮原子(2p33s0→2pz1py1px13s0)发生不等性p3s杂化,价键结构见图8b”.由于不等性p3s杂化有1个空轨道,氮原子电子云密度比等性p3s杂化低,对σ键电子排斥作用减小,氮原子各σ键之间的的键角要小于等性p3s杂化的109.5°夹角,与实测σ键之间的键角(H-N-H为107°、H-N-O为105°)[1]523小于109.5°相对应.由于羟氨分子里氮原子有空轨道,可以做配离子的成配体.如羟氨分子里氮原子的空轨道接受锌离子3d轨道的成对电子,生成[Zn(NH2OH)2]2+.成键方式:一般不要将硫原子的3s轨道电子看成是价电子,要按照硫原子3p与4s轨道杂化后再成键.一般认为,“二氧化硫分子里的硫原子(3s23p4→3s23pz2py1px1)发生不等性sp2杂化,形成1个π34键,价键结构见图9a”.按照这种观点,S-Oσ键键级为1+2/3,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二氧化硫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如汽车与高炉尾气的高温都不能使尾气里的二氧化硫分解.笔者认为,“按照二氧化硫分子里的硫原子(3p44s03d0→3pz2py1px14s03d0)发生不等性p2s杂化,硫原子用1个未参与杂化的3p轨道,1个3d空轨道分别与每个氧原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2个π34键,价键结构见图9b”.由于S-O 键是叁重键,键级为2+1/3,与实测二氧化硫分子的S-O键键长(143.1 pm)比S=O键键长[2]528(145.6 pm)短吻合,与二氧化硫气体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吻合.由于二氧化硫分子里的硫原子有1个不等性p2s杂化的空轨道没有参与成键,能接受金属原子(M)外层轨道的成对电子,形成M→Sσ键,与二氧化硫分子易与金属原子配位的性质吻合.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后,二氧化硫分子里硫原子价层里的1个空轨道与1个水分子里氧原子占有2个电子的非键轨道重叠,形成O→Sσ键,生成一水合二氧化硫分子(H2O→SO2,化学式写成H2OSO2或SO2H2O),与“二氧化硫水溶液里检测不到亚硫酸分子(H2SO3)”[1]501的实验结果吻合.一水合二氧化硫分子的对称性不好,不稳定、易分解.H2OSO2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反应为:H2O +SO2⇌H2OSO2⇌[HOSO2]-+H+.一般认为,“亚硫酸氢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s23p5→3s23pz1py2px2)发生不等性sp3杂化,形成2个S→Oσ键,1个S-Oσ键,价键结构见图10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所有酸式亚硫酸盐都易溶解于水的性质.笔者认为,“按照亚硫酸氢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p54s03d0→3pz1py1px14s03d2)发生不等性p3s杂化,硫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非羟基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34键,价键结构见图10b”.由于硫原子有1个p3s杂化的空轨道没有参与成键,能与水分子里氧原子占有2个电子的非键轨道重叠,形成O→Sσ键,生成一水合亚硫酸氢根离子,与酸式亚硫酸盐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吻合.一般认为,“亚硫酸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s23p6→3s23pz2py2px2)发生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11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亚硫酸亚铜比较稳定的性质.笔者认为,“按照亚硫酸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p64s03d0→3pz1py1px14s13d2)发生等性p3s杂化,硫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45键,价键结构见图11b”.由于亚硫酸根离子里硫原子有1个占有1个电子的p3s杂化轨道没有参与成键,能与亚铜离子(3d94s1)占有1个电子的4s轨道重叠,形成S-Cu+σ键,与亚硫酸亚铜比较稳定的性质吻合.一般认为,“三氧化硫气体分子里的硫原子(3s23p4→3s23pz0py2px2)发生等性sp2杂化,形成3个S→Oσ键,1个π46键,价键结构见图12a”.按照这种观点,S-O键级为1.5,与三氧化硫气体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不符,说明硫原子没有发生等性sp2杂化.笔者认为,“按照三氧化硫气体分子里硫原子(3p44s03d0→3pz1py1px14s13d0)发生等性p2s杂化,硫原子用1个未参与杂化的3p轨道,1个3d空轨道分别与每个氧原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3个S-Oσ键,1个π44键,1个π64键,价键结构见图12b”.由于S-O键是叁重键,键级为2.5,与实测三氧化硫气体分子里S-O键键长(142 pm)比S=O键键长(145.6 pm)短吻合,与三氧化硫气体很难分解的性质吻合.一般认为,“硫酸分子里硫原子(3s23p4→3s13pz1py2px2)发生不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13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硫酸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更不能合理解释硫酸有很强的氧化性.笔者认为,“按照硫酸分子里的硫原子(3p44s03d0→3p34s13d0)发生等性p3s杂化,硫原子用2个3d空轨道分别与每个非羟基氧原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32键、1个π43键,价键结构见图13b”.硫酸分子里的非羟基S-O 键是叁重键,键级是2+1/3,与实测硫酸分子里S-O键键长(142.6 pm)比S=O键键长(145.6 pm)短吻合,与硫酸有非常高的热稳定吻合.π32是缺电子型π键,有很强的得电子倾向,与硫酸有很强的氧化性吻合.一般认为,“硫酸氢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s23p5→3s13p z2py2px2))发生不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14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硫酸氢根离子氧化性没有硫酸分子强.笔者认为,“按照硫酸氢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p54s03d0→3p34s13d1)发生等性p3s杂化,硫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非羟基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44键,价键结构见图14b”.由于1个π44是等电子型π键,没有硫酸分子里的1个π32缺电子型π键那么强的得电子倾向,其氧化性没有硫酸分子强.由于每个非羟基S-O键键级为2,与硫酸氢盐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吻合.一般认为,“硫酸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s23p6→3s23pz2py2px2)发生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15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根据S-O键键长判断S-O键有接近双键的特征.笔者认为,“按照硫酸根离子里的硫原子(3p64s03d0→3p34s13d2)发生等性p3s杂化,硫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56键,价键结构见图15b”.由于每个S-O键键级为1.8(与实测硫酸根离子里S-O键键长(149 pm)比1个S=O键键长(145.6 pm)长吻合),接近2级,而且硫酸根离子正四面体构型有很高的对称性,说明硫酸根离子有很高的稳定性(提示:在硫酸根离子里,硫原子不可能以4个3d空轨道分别与4个氧原子各占有2个电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4个O→Sπ22键,因为每个3d空轨道空间伸展方向各不同,与氧原子的2p轨道即使重叠,键长将不相同,将导致成键后的硫酸根离子不可能是正四面体形,与硫酸根离子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不符).成键方式:一般不要将氯原子3s轨道电子看成是价电子,要按照氯原子3p与4s 轨道杂化后再成键.一般认为,“二氧化氯分子里的氯原子(3s23p5→3s23pz1py2px2)发生等性sp2杂化,形成1个π53键,价键结构见图16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二氧化氯气体极易液化的性质.笔者认为,“按照二氧化氯分子里的氯原子(3p54s0→3pz2py1px14s1)发生等性p2s杂化,形成1个π43键,价键结构见图16b”.由于氯原子价层里还有1个非键单电子,易聚合成2聚分子,与二氧化氯气体极易液化的性质吻合.一般认为,“氯酸分子里的氯原子(3s23p5→3s23pz1py2px2)发生不等性sp3杂化,其价键结构见图17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氯酸有氧化性.笔者认为,“按照氯酸分子里的氯原子(3p54s03d0→3pz1py1px14s03d2)发生不等性p3s杂化,氯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非羟基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34键(Cl-O键键级为1+2/3),价键结构见图17b”.由于π34键有得电子倾向,与氯酸有氧化性吻合.由于氯原子有1个p3s杂化的非键空轨道,能与水分子里氧原子占有2个电子的非键轨道重叠,形成O→Clσ键,生成一水合氯酸分子,导致无法从水溶液里分离出纯氯酸.一般认为,“亚氯酸分子里的氯原子(3s23p5→3s23pz1py2px2)发生不等性sp3杂化,其价键结构见图18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亚氯酸有很强的氧化性.笔者认为,“按照亚氯酸分子里的氯原子(3p54s03d0→3pz1py1px14s03d2)发生不等性p3s杂化,氯原子用1个3d轨道与1个非羟基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23键(非羟基Cl-O键键级为1.5),价键结构见图18b”.由于氯原子p3s杂化后有1个非键电子,有很强的得电子的倾向,其氧化性比有π34键的氯酸分子强.由于非羟基Cl-O键键级为1.5,比氯酸分子非羟基Cl-O键键级(1+2/3)低,亚氯酸稳定性不如氯酸.由于氯原子有1个p3s杂化的非键空轨道,能与水分子里氧原子占有2个电子的非键轨道重叠,形成O→Clσ键,生成一水合亚氯酸分子,导致不能从水溶液里分离出纯亚氯酸.一般认为,“高氯酸分子里的氯原子(3s23p5→3s23pz1py2px2)发生不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19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高氯酸是唯一能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氯的含氧酸,有比较高的稳定性.笔者认为,“按照高氯酸分子里的氯原子(3p54s03d0→→3p z1py1px14s13d1)发生等性p3s杂化,氯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非羟基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44键,价键结构见图19b”.由于每个非羟基Cl-O键键级为2,说明高氯酸比其他氯的含氧酸稳定.由于高氯酸分子里的氯原子没有非键空轨道,不能与水分子形成配分子,能从水溶液里分离出高氯酸.一般认为,“高氯酸根离子里氯原子(3s23p6→3s23pz2py2px2)发生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20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高氯酸盐比较稳定.笔者认为,“按照高氯酸根离子里的氯原子(3p64s03d0→3pz1py1px14s13d2)发生等性p3s杂化,氯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56键,价键结构见图20b”.由于每个Cl-O键键级为1.8(1+4/5),有接近双键的特征,而且其正四面体形的空间结构有非常高的对称性,说明高氯酸盐比较稳定.一般认为,“氯酸根离子里的氯原子(3s23p6→3s23pz2py2px2)发生等性sp3杂化,其价键结构见图21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氯酸根离子有很强的氧化性.笔者认为,“按照氯酸根离子里的氯原子(3p64s03d0→3pz1py1px14s13d2)发生等性p3s杂化,氯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45键,价键结构见图21b”.由于氯酸根离子每个Cl-O键键级为1+3/4,比氯酸分子的非羟基Cl-O键键级(1+2/3)高,与氯酸根离子比氯酸分子稳定的性质吻合.由于氯原子p3s杂化后有1个单电子没有参与成键,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有很强的得电子倾向,与氯酸根离子有很强氧化性吻合.一般认为,“亚氯酸根离子里的氯原子(3s23p6→3s23pz2py2px2)发生等性sp3杂化,其价键结构见图22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从结构上合理解释亚氯酸盐常温下比较稳定.如亚氯酸钠碱性溶液放置1年也不分解,无水亚氯酸钠加热到350°时尚不分解.笔者认为,“按照亚氯酸根离子里的氯原子(3p64s03d0→3pz2py1px14s13d1)发生不等性p3s杂化,氯原子用1个3d轨道与每个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33键,价键结构见图22b”.由于亚氯酸根离子每个Cl-O键键级为2,说明亚氯酸根离子比亚氯酸分子(非羟基Cl-O键键级为1.5)稳定,与亚氯酸盐有比较高的稳定性吻合.由于氯原子价层里有1个单电子没有参与成键,有很强的得电子倾向,与亚氯酸根离子有很强的氧化性吻合.一般认为,“次氯酸根离子里的氯原子(3s23p6→3s23pz2py2px2)发生等性sp3杂化,价键结构见图23a”.按照这种观点,不能合理解释次氯酸根离子有很强的氧化性.笔者认为,“按照次氯酸根离子里的氯原子(3p64s03d0→3pz2py2px14s13d0)发生不等性p3s杂化,氯原子用1个3d空轨道与氧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1个π21键,价键结构见图23b”.由于Cl-O键键级为1.5,说明次氯酸根离子比亚氯酸根离子(Cl-O键键级为1+2/3)还不稳定.由于氯原子上未成键的单电子和Cl-Oπ21都有很强的得电子倾向,与次氯酸离子有很强的氧化性吻合.。
拉曼对应化学键
拉曼对应化学键导语:拉曼对应(Raman correlation)是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分子中特定键的拉曼光谱特征,可以确定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和结构。
拉曼对应化学键是指通过拉曼光谱技术,将特定的拉曼光谱峰与特定的化学键相对应起来,从而实现对分子中各种化学键的鉴定和分析。
一、单键单键是最简单的化学键类型之一,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的。
在拉曼光谱中,单键通常表现为拉曼活性的振动模式。
例如,C-C单键的拉曼光谱特征在800-1200 cm-1范围内,表现为一个强烈的拉曼峰。
二、双键双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两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拉曼光谱中,双键通常表现为拉曼活性的拉伸振动和弯曲振动。
例如,C=C双键的拉曼光谱特征在1500-1700 cm-1范围内,表现为两个强烈的拉曼峰。
三、三键三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三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拉曼光谱中,三键通常表现为拉曼活性的拉伸振动和弯曲振动。
例如,C≡C三键的拉曼光谱特征在2100-2300 cm-1范围内,表现为一个非常强烈的四、芳香键芳香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类型,存在于芳香化合物中。
在拉曼光谱中,芳香键通常表现为拉曼活性的拉伸振动和弯曲振动。
例如,苯环中的C-C芳香键的拉曼光谱特征在1400-1600 cm-1范围内,表现为两个强烈的拉曼峰。
五、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类型,是由氢原子与其他原子(通常是氧、氮或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拉曼光谱中,氢键通常表现为拉曼活性的振动模式。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键的拉曼光谱特征在3000-4000 cm-1范围内,表现为一个强烈的拉曼峰。
六、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在拉曼光谱中,离子键通常表现为拉曼活性的拉伸振动和弯曲振动。
例如,氯化钠晶体中的Na-Cl离子键的拉曼光谱特征在200-400 cm-1范围内,表现为一个非常强烈的拉曼峰。
七、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重要分子或离子的结构与成键情况
♪♪
π4键
4π
3
(4)H
SO4
2
在硫酸分子中,中心 S 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与两个 O 原子形成两个σ键;另
两个 O 原子则接受 S 的电子对分别形成σ配健;与此同时, S 原子与 2 个不在 –OH 基中的 O 原子之间还形成d-pπ反馈配键。
这种反馈键在 PO
3-、ClO4-、MnO4-等含
4
氧酸根中都存在。
H
SO4分子构型为四面
2
体结构。
(5)SO
2-
4
在 SO42-离子中,中心 S 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
一些离子的鉴定
♪♪ NH
Pb Pb
(10)Hg2+
在 Hg2+的溶液中加入 SnCl2溶液时,首先有白色丝光装的 Hg
Cl2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 SnCl2 的溶液时,
2
Hg2Cl2 可被 Sn2+还原为单质 Hg(这种情况下Hg 为黑色)。
该反应可用于鉴定溶液中的 Hg2+ 的存在。
2Hg2+ + Sn2+ + 8Cl- = Hg2Cl2↓ + [SnCl6]2-
Hg2Cl2 + Sn2+ + 4Cl- = [SnCl6]2-+ 2Hg (黑)
仅溶于王水溶于浓硝酸
难溶于浓盐酸
溶于浓盐酸
难溶于稀盐酸
溶于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