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四上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苏教版四上科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生活与科学:科学知识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2.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究现象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结论分析与总结。
3. 科学与技术: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于技术领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技术的发展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4. 生活中的力:力是一种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如静止或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有推力、拉力、重力等。
5.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来改变。
6. 磁力与电力:磁力是磁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电力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磁力和电力的作用可以用于实现一些实用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7. 天体与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我们的家园。
地球是一个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并同时自转。
太阳、月亮和星星等也是天体的一部分。
8. 天气:天气是大气层中气温、湿度、风力和气压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观测天气变化和气象预报来了解天气情况。
9. 物质与能量: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物质可以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能量的转化所引起的。
10. 声音与光线: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光线是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真空中以及其他介质中传播。
以上是苏教版四上科学知识点的概述,供参考。
具体的知识点内容可以参照教材来进行学习和理解。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本文无明显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1.动物分类1.1.动物园动物分类在动物园里,动物们会按照不同的区域进行分类,例如: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等。
灵长类区:猩猩、猴子等。
食草动物区:斑马、长颈鹿、大象等。
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等。
珍禽区: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等。
1.2.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我们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动物,例如:按照活动区域分类:丹顶鹤属于天上飞的动物,小丑鱼和海豚属于水里游的动物,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属于地上跑的动物。
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类:丹顶鹤和孔雀属于鸟类,蚂蚁和蜗牛属于昆虫类,小丑鱼属于鱼类,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属于兽类。
按照有无脊椎进行分类: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属于脊椎动物,蚂蚁和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
1.3.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它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我们可以找到脊椎动物的脊椎,用彩色笔将它们描出来。
1.4.中国丰富的动物资源中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
2.鱼类2.1.鱼类的外形特征鱼类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鱼的体形多呈流线型,可以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鱼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2.2.其他鱼类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
2.3.鱼类的重要器官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鱼鳍有保持平衡的作用,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含实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含实验)四年级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一、给动物分类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 2.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3.脊椎的作用有哪些?:答: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4.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
二、鱼类1.鱼是靠鱼鳃呼吸的,都是脊椎动物。
2.鱼鳃和鱼鳍各有什么作用呢?鱼鳃呼吸。
鱼鳍保持平衡,前进和拐弯。
3.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答:鱼在游动时,尾巴是摆动的,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胸鳍是控制平衡的。
4.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的时候,会发现红色液体会从鱼的鳃部流出。
这说明鱼儿是靠鱼鳃呼吸的。
水流从鱼儿的嘴里流入,又从鱼鳃流出,在不断通过鳃的时分举行气体交换。
5.鱼类有什么共同点?(最少3个方面)A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B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C以鳃进行呼吸,鱼鳍保持平衡。
6.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
7.鱼在呼吸时,水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
三、鸟类1.鸟类属于脊椎动物。
2.企鹅、鸭子、母鸡也属于鸟类。
3.鱼类有什么共同点?(最少2个方面)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
鸟都是卵生的。
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
4.鸽子的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在鸟的身体上,细小而柔软。
5.探究填空:研究鸽子的羽毛。
观察正羽剪断正羽羽根后在正羽上滴水后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我的发现正羽形状优美,比较宽大,摸上去比较光滑,中央有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
发现羽根内里是空的。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有了更系统、更牢固的掌握,同时能够做到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为迎接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二、复习内容及方法: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二单元:秋去冬来第三单元:奇妙的水第四单元:弯曲的力第五单元:溶解的奥妙第六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七单元:像大科学家一样……第八单元:用大脑记住历史。
在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强化记忆。
每一单元都有一些让学生必须记住的知识,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使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形成记忆。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或者通过做一些小测验,来检验他们的记忆效果。
2、注重应用。
科学知识不是仅仅用来记忆的,更重要的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在复习中,我们要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温杯,或者设计一个桥梁等,这样既可以检验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生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到生活中去。
在复习中,我们要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比如,在复习热胀冷缩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来解释;在复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可以让学生生活中的雨、雪、雾露等来解释。
4、注重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实验的作用,通过实验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比如,在复习溶解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做溶解实验;在复习力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做牛顿的“苹果落地”实验等。
5、做好整理。
在复习中,要注重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可以让学生对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知识树或者知识图表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比如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等。
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期末总复习
本文档旨在总结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并提供期末总复材料。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单元一:生活中的力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 理解杠杆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 认识轮轴和滑轮的作用原理。
单元二:浮力与物体的平衡
- 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 理解物体浸没与浮起的条件。
- 掌握物体平衡与重心的关系。
单元三:电路与电流
-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 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 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包括开关、灯泡、导线等元件。
单元四:自然界的光
-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和颜色的形成。
- 掌握反射、折射和光的吸收。
单元五:人工光源与自然光源
- 区分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
- 了解人工光源的种类和应用。
- 认识太阳光和日光灯的特点。
单元六:声音的传播
- 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理解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 了解噪声对人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希望以上知识点总结能帮助您进行新苏教版科技四年级上册的期末总复习。
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祝您学习顺利!。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占空间有质量能流动可压缩2、空气流动的规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3、空气中有什么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4、二氧化碳的特点比空气重阻止燃烧让石灰水变浑浊5、空气的意义几乎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健康,污染的空气危害健康。
6、空气污染源有哪些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焚烧垃圾吸烟7、怎样保护空气植树造林爱护花草低碳出行环保宣传8、森林的作用氧气制造厂空气净化器绿色蓄水库天然空调器二、冷和热1、怎样使用温度计(1)轻拿轻放(2)液泡完全浸没,不碰底和侧壁(3)液柱不升不降,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水平2、热水降温的规律先快后慢3、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4、酒精灯的组成灯体灯帽灯芯5、火焰的组成外焰內焰焰心6、怎样使用酒精灯(1)酒精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2)打开灯帽,竖放灯旁(3)从下往上,斜向点燃(4)外焰加热(5)从右上方,斜向盖灭,要盖两次7、物体加热的变化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融化蒸发升华8、物体冷却的变化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凝结凝固凝华9、气体温度计是谁发明的?伽利略10、影响吸热散热的因素(1)物质不同,吸热散热不同,最快的是金属,最慢的是水。
(2)颜色不同,吸热散热不同,最快的是黑色,最慢的是白色。
11、水的不同形态气体:水蒸气液体:云雾雨露固体:冰雪霜雹12、影响蒸发的因素(1)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风力越大,蒸发越快三、奇妙的声音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的规律固体第一液体第二气体第三3、伏罂而听的道理(1)泥土是固体,传播效果好(2)罂口小肚大,能放大声音4、土电话的道理土电话用线传播,线是固体,传播效果好。
5、耳朵的组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神经6、噪音中怎么保护耳朵张开嘴,堵住耳7、音量声音的强弱叫音量,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 空气是有质量的。
就像我们吹气球,气球里的空气越多,气球就越重,这就说明空气是有重量、有质量的哟。
2. 热空气会上升。
比如孔明灯,它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飞起来的,是不是很神奇?
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像我们敲鼓,鼓面振动就发出了“咚咚”声。
4.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在水里,我们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呢。
5.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比如把盐放到水里,盐会慢慢消失,就是溶解在水里啦。
6.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切碎。
煮糖水的时候搅拌一下,糖就溶解得更快啦。
7. 人的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想想我们的身体,要是没有骨骼,那不就软塌塌的啦。
8. 关节能让身体灵活运动。
像我们的膝盖关节,让我们能跑能跳。
9. 运动能让我们的骨骼和肌肉更加强壮。
多运动的小朋友长得更高更结实哟。
10.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食物,来获取这些营养,让身体棒棒的!
怎么样,这些知识是不是很有趣呀?。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3.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朱鹮、宽尾蝴蝶)等。
4.鱼类的共同点是(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生活在水里、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5.鱼用(鳃)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6.(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
(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7.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温、产***脊椎动物)。
8.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羽、羽)和其他类型。
正羽拥有(中空、防水)等特点,有助于鸟的飞行;绒羽具有(细小而柔软)等特点,有助于鸟的保暖。
9.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跟它们的(食性,生活环境)。
1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多毛,恒温,胎生、哺乳)脊椎动物,当环境改变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1.哺乳动物的脂肪具有保温的功能。
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
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吗?我们把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相同。
2.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4.将对象的路径连接成一条线可以指示对象的移动。
轨迹,按运动轨迹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江苏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江苏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江苏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自然科学1.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如硬度、密度、导电性等,并学会区分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以及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3. 能量转换: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如动能、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4. 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生物科学1.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
2. 动物的分类:学习动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3.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 遗传和进化:初步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以及物种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环境的。
地理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天气和气候:学习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地图的使用:教授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4.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包括使用感官和工具收集信息。
2. 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特征将事物分组。
3. 实验: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和过程,学会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学习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 科学精神: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
2. 科学伦理:了解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如诚实、公正和尊重。
3. 科学与社会:探讨科学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影响科学发展。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将能够建立起对科学世界的初步理解,并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篇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瞅瞅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的那些有趣知识点哟!
先说动物这一块儿,你们知道吗?动物们的生活可有意思啦!像鸟类,它们大多都有翅膀能飞翔,而且羽毛能保暖。
哺乳动物呢,一般都是妈妈直接生宝宝,然后用乳汁喂养小宝宝长大。
植物也很神奇哟!种子是植物宝宝的起点,它们在合适的环境里生根发芽。
不同的植物叶子形状、颜色都不一样。
而且植物还能自己制造食物呢,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变成营养。
天气的变化也是个重要的知识。
晴天阳光灿烂,雨天淅淅沥沥,刮风的时候树叶会沙沙响。
咱们还能通过云的形状和风向来猜猜天气的情况。
力的世界也蛮好玩的。
推力、拉力能让物体移动,摩擦力有时候会帮忙,有时候又会捣乱。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趣呀?咱们一起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第二篇
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的知识点哟!
先讲讲声音吧,声音的世界可奇妙啦!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有的清脆,有的低沉。
声音还能在空气中传播,让我们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
再说说溶解,有些东西放在水里能溶解,像盐和糖,而有些就不行,比如沙子。
电也是很重要的哦!小小的灯泡能亮起来,就是因为有电在帮忙。
咱们要注意安全用电,可不能随便乱碰电线啥的。
观察也是一门大学问呢,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多方面去了解事物。
还有啊,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来知道它们的速度。
科学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小伙伴们,咱们一起好好学习,发现更多好玩的科学知识!。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点复习总结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总结
本文档将对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进行复总结,旨
在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昆虫的社会生活
1. 昆虫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上的小动物,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种类,如蚂蚁、蜜蜂和蝴蝶。
2. 蚂蚁和蜜蜂生活在群体中,分工合作,有自己的蚁后或蜂后。
3. 蚂蚁和蜜蜂通过信息传递来寻找食物或建造巢穴。
第二单元: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
1. 植物的根是固定植物的器官,吸收水分和养分。
2. 植物的茎是支撑植物的器官,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到其他部分。
3. 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
4. 植物的花是进行繁殖的部分,可以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5. 植物的果实是成熟的花的一部分,可以保护种子并帮助它们
传播。
第三单元:水的存在
1. 水可以以三种形态存在:固体、液体和气体。
2. 水的固态是冰,液态是水,气态是水蒸气。
3. 水可以通过升华和凝固进行相互转换。
第四单元:常见天气
1. 天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
等因素。
2. 常见的天气有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风和雷雨等。
第五单元:身边的物体
1. 物体是占有空间、有形的东西。
2.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 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其形状、颜色、质地和重量来进行分类。
以上是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复总结,希望对同学们复有所帮助。
继续努力,加油!。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1、①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②空气会流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能被压缩.2、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2. 热空气和冷空气1、①空气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②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③(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④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2、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3、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3.空气中有什么1、①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据空气体积的(78%).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①植树造林②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汽车③不焚烧垃圾④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5、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6、汽车尾气会麻痹认得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7、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8、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第二单元1.冷热和温度1、一杯热水降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3、(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把液泡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4、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②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④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3.加热和冷却1、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2、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4、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6、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4.吸热和散热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油的吸热性和散热性强.2、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黑色和白色相比,(黑色)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4、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5、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第三单元:1.声音的产生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3、(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4、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2.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5、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米/秒6、“伏罂而听”的意思是:在地里挖一个洞,埋上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7、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听神经)→ 大脑2、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3、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5、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6、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7、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8、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4)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4.不同的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3 / 53、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四单元:1.我们吃什么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2、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3、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①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②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③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④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4、(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2.怎样搭配食物1.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2、(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3、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4、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5、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3.食物的消化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3、人身体里各消化器官的作用:①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②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③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④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⑤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4、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5、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4、(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5、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6、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7、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8、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1、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弓形、箕形、斗形三种指纹.2、排序和分类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3、(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4、铅笔上的4B、2B、HB、2H、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比如6B字迹最黑、6H写出的字最不明显.5、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6、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7、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8、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9、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属名)标志着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种名)描述了该生物的(个体特征).5 / 5。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汇总1 空气的性质:1空气是有重量的2空气具有流动性3空气能被压缩4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压缩空气有(弹性)。
3 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喷气气球气打的越足,压力越大,飞的越远,方向朝气球口的反方向。
5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制冷空调赢放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人们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热气球和孔明灯)。
6 相同体积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7 凤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各地区冷热不均,造成热的地区空气上升,冷的地区空气下降,形成气压差,从而使空气流动,也就形成了凤。
总结:(流动的空气)就是凤,(空气的流动)形成了凤。
8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空气的21℅,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占1℅。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10 二氧化碳性质:(1)用醋和小苏打制取(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把冰块放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
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12 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1)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2)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使用。
(3)减少开车次数第二单元冷和热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 温度计的构成:液柱、液泡、刻度。
(单位:摄氏度℃)3 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由快到慢。
4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5 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猴子、大雁、孔雀、小丑鱼、海豚、猫、大象等。
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蜘蛛、蜻蜓、水母、蚯蚓等。
3.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4.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朱鹘、宽尾蝴蝶等。
5.鱼类的共同点是用鲤呼吸、用鳍运动、生活在水里、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6.鱼用鲤呼吸。
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鲤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7.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
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O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8.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
9.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正羽、绒羽等类型。
正羽拥有中空、防水等特点,有助于鸟的飞行;绒羽具有细小而柔软等特点,有助于鸟的保暖。
10.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跟它们的食性、生活环境相适应。
11.鸭子脚上有蹊,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
老鹰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
1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有毛、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13.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14.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飞行(蝙蝠)、奔跑(马)、跳跃(袋鼠)、游泳(鲸、海豚)等。
15、实验:(1)实验名称:研究脊椎的作用实验器材:线轴、圆纸片、棉线、胶带、剪刀实验步骤:1、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2、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3、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实验现象:线轴可以向不同方向倾斜实验结论: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四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单元
主题
关键知识点
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
1. 动物按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外形特点、有无脊柱等分类2.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3. 珍稀动物及其保护4. 鱼类的共同特点及其身体结构5. 鸟类的共同特点及其身体结构6. 哺乳类的共同特点及其身体结构
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
1.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2. 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描述3. 运动轨迹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4. 常见的运动形式:平动、摆动、振动、转动、滚动5. 复合运动的概念
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
1. 力与运动的关系2. 弹力的产生及其作用3.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 浮力的概念及其在物体浮沉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
简单路
1. 点亮小灯泡的方法2.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识别3. 电路暗箱的制作与探究4. 生活中电的应用及其安全知识
第五单元
岩石与矿物
1. 常见的岩石及其特点2. 矿物的概念及其识别方法3. 矿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拓展单元
空气、冷热与声音
1. 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3. 热在物体中的传递方式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5. 噪声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6. 声音的特性:音量与音调
饮食单元
吃的学问
1. 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2. 碘酒检验淀粉的方法3. 健康饮食的原则4. 食物的消化过程及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第一单元:1.空气的性质1、①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
②空气会流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能被压缩。
2、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 热空气和冷空气1、①空气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②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③(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④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2、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3、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3.空气中有什么1、①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据空气体积的(78%)。
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①植树造林②多步行,骑自行车,少开汽车③不焚烧垃圾④加强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5、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6、汽车尾气会麻痹认得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
7、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
8、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第二单元1.冷热和温度1、一杯热水降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3、(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把液泡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5、(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①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④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8、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3.加热和冷却1、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4、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5、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6、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
4.吸热和散热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
水和油相比,油的吸热性和散热性强。
2、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黑色和白色相比,(黑色)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
4、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5、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1.声音的产生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2.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5、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米/秒6、“伏罂而听”的意思是:在地里挖一个洞,埋上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伏罂而听”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听神经)→ 大脑2、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3、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5、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
6、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7、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8、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
请举出三个实例:(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4)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
4.不同的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3、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单元:1.我们吃什么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3、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
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①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②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③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④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4、(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2.怎样搭配食物1.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
2、(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3、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4、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
5、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
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
3.食物的消化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
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3、人身体里各消化器官的作用:①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②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③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④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⑤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4、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
5、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