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一、谷丙转氨酶(ALT):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1)生理因素饮酒和剧烈运动后可轻度升高,妊娠后期胎盘排泌酶入血,可升高,但很少超过100U,产后即可恢复正常。
(2)肝病引起(>300U 时,肝细胞或多或少有坏死性病变)常见甲肝、乙肝、胆汁瘀积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此外也见于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失偿期、血吸虫病、肝癌等。
(3)非特异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脑血管病、肾病、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胆道疾病、溃疡病、肌病。
此外败血症、伤寒、钩体病、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等。
(4)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异烟肼、利福平、红霉素、某些避孕药或抗癌药等。
高热也有可能使酶升高。
2.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1)AST明显增高,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约95%病者的AST活性升高。
而心绞痛AST正常。
(2)急性病毒性肝炎时①AST升高不及ALT敏感,多为AST<ALT②病情好转时两者接近正常,AST>ALT的正常比值1.15 左右③AST/ALT<1,见于急、慢性肝炎,则有肝硬变的可能④比值>3时,则有肝癌变的可能3.碱性磷酸酶以骨、肝、乳腺、肠粘膜、肾、胎盘等含量较高,大部来自骨,小部来自肝,从胆汁中排出,因此胆汁瘀滞时ALP升高。
升高(1)骨骼疾病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折恢复期、骨肿瘤等(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克隆氏病)、妊娠(3)药物如氯丙嗪、甲基睾丸素、避孕药减低见于呆小症、重症肝炎、重症慢性肾病、锌缺乏症等。
同时测ALP和ALT 有助黄疸鉴别(1)阻塞性黄疸ALP>30U而, ALT增高(2)肝细胞性黄疸ALP<30U,而ALT明显增高(3)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肝癌)时,ALP明显升高,ALT升高不明显(4)癌组织可产生胎盘型ALP,故其它癌症时,ALP亦见升高4.r- 谷氨酰转移酶分布肾、胰、肝、脾、脑、肺、骨骼肌、心肌等升高(1)肝病肝内、外阻塞性黄疸,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进行性肝硬化,酒精性肝损害(2)急性心肌梗死(1-2 天高峰)、糖尿病、急性胰腺炎、胰腺癌、壶腹癌、长期服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注临床常见ALT升高,r-GT 也升高。
第2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
第二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1、筛选无症状肝病,判断有无肝损害2、辅助诊断各种类型肝病,评估肝病严重程度3、监测肝病进展,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4、嗜肝病毒标志物、肝病自身抗体检查以判断病因(二)影响实验室因素1、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受样本采集、贮运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2、在不同人种、个体之间存在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等多种影响因素(三)肝脏生化检查指标意义分述1 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氨基转移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
组织中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心肌梗塞和慢性酒精性病等情况下AST升高以线粒体型为主,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正常人群血清ALT和AST浓度范围5~60 U/L,国际上将ALT检测上限(ULN)定为男性40 U/L,女性35 U/L;AST ULN为男性40U/L,女性34 U/L。
但有调查结果发现,约5%~10%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5%慢性丙型肝炎(CH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认为目前的血清氨基转移酶ULN可能定义过高,已有专业学会提出降低ULN水平。
2008年美国专家委员会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2009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31 IU/L,女性19 IU/L;2008年亚太专家共识建议ALT ULN不分性别,均定义为40 IU/L。
临床上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是指高于某临床实验室推荐的基线ULN水平,就专科而言,在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可以参考上述ULN指标。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
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
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
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
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
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
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
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
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1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2
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水肿及胸、腹水。
3
营养不良
4
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消耗增加: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 血清水分增加:如钠水潴留、静脉补液过多
存在部位:组织细胞,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肾组织。 意义: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血清半寿期为47±10h,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LT
存在部位: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意义:同ALT,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及线粒体,则可明显升高。
正常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HMWK K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组织因子(III)
IIa、IXa XIIa、K
XIII XIIIa
参加因子:
VIII、IX、XI、XII V、X、 II、I III、VII
Ca2+、PF3
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高峰,升高可达正常参考值上限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d后恢复。
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
胚胎肝可合成一种结构与清蛋白相近的甲胎蛋白(AFP),胎儿出生后合成受到抑制,正常人很难检测到,HCC中AFP基因的表达失去遏制,血浆中可能检出此种蛋白,是HCC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功能及其广泛复杂,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其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进行肝脏病的有关检验,有助于肝脏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
肝功能检测是各级医院生化检验应用较多的一项检验组合。
尽管各医院间肝功组合的项目不尽相同,单就我院目前开展的肝功项目的临床意义,本人就部分教材、杂志作适当摘录。
总结如下:1、胆红素由肝脏产生,经胆道排出,总胆红素升高表示胆道排泄受阻或肝脏摄取、代谢、及分泌胆红素障碍。
血清胆红素分为结合胆红素(DBIL)和非结合胆红素两类,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不能通过肾脏排出。
当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脏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泌胆红素障碍,或肝外胆道梗阻,均可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临床上出现黄疸。
临床意义:(1)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胆红素>17.1umo l/L,但<34.2umol/L,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疸,当>34.2umol/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称为显性黄疸。
(2)溶血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20﹪,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恶性疟疾及新生儿黄疸等。
(3)肝细胞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20-50﹪,常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活动期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4)阻塞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均增高,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50﹪,常见于胆石症、原发性肝癌、胰头癌等。
黄疸的鉴别试验:(1)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与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的鉴别,依靠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分别定量,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则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阳性,胆红素视病因而异,肝炎时增加,梗阻时减少或消失。
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增加。
(2)梗阻性黄疸与非梗阻性(肝细胞性)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的鉴别,可联合应用反映胆道梗阻试验(AL P、LAP、GGT、血清总胆固醇、总胆汁酸)及肝细胞损伤(AL T、AST、LDH 活性、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定量)等检验指标来加以鉴别。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肝功能检验项目及其结果解释:1.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AST和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常用于评估肝细胞功能和损伤程度。
正常的AST和ALT水平较低,正常值范围为10-40U/L。
如果AST和ALT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等。
2.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总量,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正常的总胆红素水平为0.2-1.2 mg/dL。
如果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受损、胆道梗阻或溶血等。
3.白蛋白(ALB):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主要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
正常的白蛋白水平为3.5-5.0g/dL。
如果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减弱或蛋白质摄入不足。
4.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骨骼和其他组织中的酶类物质。
正常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为30-120U/L。
如果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肝胆系统有问题,如胆汁淤积或胆道梗阻。
5.谷氨酰转肽酶(GGT):GG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和胆道系统中的酶类物质,主要用于评估肝胆功能。
正常的GGT水平为5-80U/L。
如果GGT 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肝胆系统有问题,如酒精性肝病或胆道梗阻。
6.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组织中的酶类物质,包括肝脏。
正常的LDH水平为120-240U/L。
如果LDH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或组织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验结果的解释应综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并且,不同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参考范围来评估结果。
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酶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损伤或肝炎时,ALT释放增加,可以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 谷草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肝、心脏、肌肉等组织,肝细胞损伤时,AST也会升高,但AST升高的敏感性比ALT低,常常结合ALT来综合评估肝功能。
2. 肝细胞合成功能指标
- 白蛋白:肝脏是体内主要合成白蛋白的器官,白蛋白的水平
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种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依
赖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
- 总胆红素: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总胆红素的升高可
能与肝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
3. 胆道与胆汁生成功能指标
- 碱性磷酸酶(ALP):ALP可增高于胆道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用来评估胆道功能。
- 胆固醇:肝细胞合成胆固醇并分泌入胆汁,胆固醇水平的改
变可能与胆道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4. 肝脏代谢与解毒功能指标
- 尿素氮(BUN)和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但它们也能反映肝脏的代谢活性。
- 尿胆原:尿胆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物质,尿中胆原的增加可
能与肝脏解毒功能不全相关。
以上仅为临床肝功能检测中较常见的指标与意义,实际检测项目及其含义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医生判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多种指标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肝胆外科是一门临床外科学科,涉及到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检验结果在肝胆外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是两个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
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因此ALT的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以反映肝功能下降,常见于肝病、营养不良等。
-总胆红素是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酶结合形成的产物,其升高可以提示胆汁排出障碍,常见于胆管结石、胆管癌等。
-ALP是一种与胆汁分泌有关的酶,其升高可以提示胆汁淤积,常见于胆管结石、肝胆肿瘤等。
2.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对于肝胆外科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
在肝炎、胆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中,CRP往往升高。
-WBC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可以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在肝脓肿、胆道感染等疾病中,WBC常常升高。
3.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和出血性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PT和INR是评价凝血系统外路凝血功能的指标,其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常见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
-APTT是评价凝血系统内路凝血功能的指标,其延长可以提示凝血障碍,常见于凝血因子缺乏、DIC等。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1. 引言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多
项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解毒、代谢、合成和排泄功能,对临床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
2.1 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评估肝细胞损伤的常用指标。
它们
在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水平的升高提示肝脏损伤。
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和药物性肝损伤等。
2.2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通过检测胆红素的水平可以了解肝脏排泄功能的情况。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其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胆红素代谢障碍等。
2.3 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和球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检测它们的水平可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
低蛋白血症可以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
3. 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脏疾病的存在或肝功能的异常。
根据不同指标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具体的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肝功能检查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4. 结论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合成、解毒和排泄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是指肝脏正常执行其各种生理功能的能力。
肝功能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酶和蛋白质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肝酶(ALT和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
1.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之一,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正常范围:ALT<45U/L,AST<37U/L。
当肝细胞受损,这些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酶活性升高。
ALT比AST更常用于评估肝脏损伤;而AST/ALT比值>1可能提示酒精性肝病,小于1可能是肝炎(病毒性或药物引起)的迹象。
2. 总胆红素是由肝脏合成的,其中直接胆红素是游离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可反映肝脏对胆红素代谢的处理。
正常范围:总胆红素<1.2 mg/dL,直接胆红素<0.3 mg/dL。
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道阻塞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可能出现黄疸等症状,提示肝胆道疾病。
3.总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的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是其中两个主要的组分。
正常范围:总蛋白6.0-8.0g/dL,白蛋白3.5-5.5g/dL,球蛋白2.5-3.5g/dL。
低蛋白和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或肾脏疾病,而高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慢性炎症或免疫反应。
除了上述常用的指标,肝功能化验还包括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清胆汁酸检测等。
凝血功能通常用凝血酶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评估。
正常范围:PT11-13.5秒,aPTT25-35秒。
凝血功能异常常见于肝脏疾病,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
血清胆汁酸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浓度可能在肝脏疾病早期升高。
肝功能化验的临床意义是进行肝脏疾病的诊断、评估和监测。
肝功能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区分肝脏疾病的不同类型,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肝功能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_图文.
讲睦|JIANG妇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85(2008 l㈣18-04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肝功能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姜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0023人体的肝脏具有合成、排泄和代谢转化功能,狭义的肝功能试验就是指反映上述肝基本功能的试验,是肝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解读肝功能的结果, 对临床患者的病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现着重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检验的一些内容。
1常用临床肝功能检验项目肝功能试验主要选用反映肝胆损害的各种酶试验,其中以转氨酶 (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最为常用。
由于自动化检测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又增加了血清直接胆红素 (DBIL、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 (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Ire— ALB、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 (CHE。
常用肝功能指标及参考值见表1。
2常用临床肝功能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2.1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肝富含这两种酶,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其所释放的转氨酶即足以使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1倍。
在肝内,转氨酶主要含于肝细胞内,胞内/外酶活性为5000: 1。
肝细胞变性坏死时,肝内的酶释放入血,引起血清中转氨酶活力升高。
表1常用肝功能指标及参考值项目名称英文缩写参考值丙氯酸转氨酶 (谷丙转氯酶门冬氨酸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o.40U,L5—,34U/L40-150U/L%4U/L3.4.-20.5U/Lo.-.8.6pmol/L3.4—11.9pmol/I..,60.--83g/I.,35~539/L1.1—,2.0:l0.18一o.45班0.5-10.0pmol/L4000~11700U,L目前,血清转氨酶测定仍被认为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标准试验。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肝酶: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常见的肝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和AST被广泛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炎活动性。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和AST水平的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之一2.肝蛋白:肝蛋白是指在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常见的肝蛋白有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它主要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的合成功能受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因此,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能力和预测营养状况。
3.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由肝细胞转化为胆红素结合的形式后,由胆管从肝脏排出。
胆红素的升高可表明肝脏合成胆汁过程中的障碍,如肝功能不全或胆道梗阻。
胆红素水平检测是判断黄疸原因的重要指标之一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肝脏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血物质,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溶解平衡。
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的延长可提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的紊乱。
除上述指标外,肝功能检查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氨、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测定。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常见的脂代谢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可提示脂类代谢紊乱,影响肝脏功能。
氨和LDH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时常见的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总的来说,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多项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解毒和调节等功能,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解读肝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管理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
临床分析中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参与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和代谢产物的转化。
在临床上,肝脏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对临床分析中常用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肝酶指标肝酶是指在肝细胞内或胆道上皮细胞内存在的一类酶,其测定可以反映肝脏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代谢的能力。
常用的肝酶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释放ALT进入血液中时,其血清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是临床上最敏感的肝损伤指标,常用于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诊断。
AST存在于肝脏、心脏、肌肉和肾脏等组织中,其升高不仅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也可暗示心肌缺血或肌肉疾病。
在临床中,AST与ALT的比值(AST/ALT比值)可以帮助判断肝炎的类型,如急性肝炎时该比值大于1,而肝硬化或脂肪肝时该比值小于1。
GGT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胆道上皮细胞中,在酒精性肝病和肝胆疾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此外,GGT的升高还与酒精摄入量、肥胖以及药物使用等有关。
二、胆红素指标胆红素是体内红细胞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经过转化和排泄。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可以通过胆道被排泄至肠道。
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判断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和胆道排泄功能的正常与否。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已经与胆汁酸结合后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是尚未结合的游离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含量低于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损伤、肝硬化和胆管梗阻等疾病。
三、凝血功能指标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凝血功能的评估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状况。
在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导致凝血机制紊乱,易出现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1临床意义[1]1.1血清谷丙转氨酶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
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
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
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
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预后良好;1.20~2.26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
潼野报道,AST/ALT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0.9±0.32,代偿性肝硬化为1.5±0.7,失代偿性味1.9±0.7,肝癌时50%大于3。
1.2γ-谷氨酰转肽酶1.2.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
其原因是癌细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
1.2.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1.2.3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
肝硬化时,约90%以上病例GGT升高,尤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明显。
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显著增高。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原发性肝癌时GGT可明显升高,徐克成等用4%~15%聚丙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检测GGT同工酶,其9条区带中的II带为原发性肝癌特有,可助鉴别。
1.3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G比例为1.5:1~2.5:1。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常见检验项目:三大常规(血、尿、粪),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全套、输血全套、感染性标志物、血糖血脂、血气分析、胸腹肺部引流液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血尿HCG检测及与移植相关的配型及抗原抗体检测、血药浓度的检测等等。
一、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 4.0×10 12-5.3×10 *12个/L女: 3.5×10 12-5.0×10* 12个/L儿童:4.0×10 12-5.3×10 *12个/L[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5、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二、尿常规及临床意义尿常规化验单常见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等。
所具体的临床意义如下:1. 尿白细胞(U—LEU)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5、尿蛋白(R-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
6、葡萄糖(U—Glu)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7、尿比重(SG)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1.015-1.025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比重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
8尿酸碱度(U—pH)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9隐血(U—BLO)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
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三、粪常规1.粪便隐血试验(OB):阳性,见于消化道溃疡,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出血。
2. 胆色素检查: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等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
四、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1.谷丙转氨酶(ALT):0-46U/L2谷草转氨酶(AST):0-46 U/LAST/ALT: 0.2-2.03.直接胆红素(Dbil)0-7ummol/L4.间接胆红素:1.5-18 ummol/L5总胆红素:(Tbil)0-25 ummol/L6.白蛋白(ALB):35-55g/L7.球蛋白(GLB):20-30 g/L8.ALT/AST: 1.5-2.59.总蛋白:60-83 g/L10.尿素氮:1.7-7.2mmol/L11.肌酐:45-117u mmol/L为评估肝肾功能及机体免疫力提供有力依据。
五.肝功能肝脏的功能包括: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造血、肝脏再生功能。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项目参考范围ALT()0~46AST()0~46AST/ALT(谷草/谷丙)0.2~2.0GGT(谷氨酰转移酶)7~32ALP(碱性磷酸酶)53~128TBILI(总胆红素)5.1~19.0DBILI(直接胆红素)0.0~5.1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TP()60~80ALB(白蛋白)40~55GLB(球蛋白)20~30.0A/G(白球比)(1.5~2.5):1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总胆红素的检查。
肝功能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是否患有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胆系统疾病等。
六.肾功能1 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1.7~7.2mmol/L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46-117μmol/L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119~417μmol/L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4.尿肌酐(Cr)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5 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阴性定量:<150mg/d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
七.电解质1.血清钾:3.5-5.5mmol/L2.血清钙:2.25-2.75mmol/L3.血清钠:135-145mmol/L4.血清镁:0.85-1.15mmol/L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依据。
八.凝血功能包括PT、APTT、TT和血浆纤维蛋白酶原等,根据凝血时间,判断患者凝血功能。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血药物或者异常抗凝血物质。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高凝血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生静脉血栓形成。
九.输血全套和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患者ABO血型和RH血型,以及甲乙丙戊肝、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为手术备血、术后用血做好准备,也为查找肝病等病因以及消毒隔离防感染提供依据和做好准备。
十.血糖血脂1.血糖:参考值:3.9-6.1mmol/L,血糖值低于2.8 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须及时补充糖;餐后血糖不高于10 mmol/L为宜,随机血糖高于11.1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G-HB)可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6.5%以下反应血糖控制良好,6.5-7.5%控制一般,大于7.5%血糖控制较差,已成为监测血糖的前沿检查项目。
2 . 血脂总胆固醇:2.9-6.0mmol/L,增高:胆固醇>6.2mmol/L见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饮食,特别是胆总管阻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降低:见于严重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也可见于营养不良、贫血。
血清甘油三酯:0.56-1.7mmol/L,增高见于原发或者继发高脂血症;降低见于严重肝脏疾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