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山西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四_0033标准答案

18秋山西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四_0033标准答案
18秋山西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四_0033标准答案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四_0033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584

、单项选择题(共11 道试题,共22 分。本题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该物质能削弱忧郁、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增强积极情感。属于下列哪种理论?()

A. 分泌内啡肽说

B. 认知行为说

C. 社会交互作用观

D. 行为认知说

参考答案:A

2. 体育锻炼能诱发和加强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消除焦虑、抑郁和苦恼等消极情绪。是下列哪种理论的观点()

A. 分泌内啡肽说

B. 认知行为说

C. 社会交互作用观

D. 行为认知说

参考答案:B

3. “民无信不立”指的是在国家对民众要有()。

A. 敬畏

B. 关爱

C. 指导

D. 诚信

参考答案:D

4. 实事求是的“求”是指()。

A.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B.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C. 研究

D. 真相

参考答案:C

5. 素质拓展认证的主要途径中()

A. 参加的社会活动

B. 纸质证书

C. 网络认证

D. 学科成绩总分

参考答案:C

6. ()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A. 以德治国

B. 以法治国

C. 以情治国

D.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参考答案:D

7. 法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A. 责任公民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及试题

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及试题 作业一 一单选 1. 素质的调节者是(C )A. 身体素质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D. 科学素质 2. 政治思想素质的前提是(D)。A.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B. 爱国主义C. 社会主义信念D. 爱国意识 3.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思想素质的(C )。A. 根本B. 基础C. 核心D. 前提 4. 集体主义观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A )。A. 基础B. 中介C. 核心D. 调节者 5.养成素质是其他素质(D )A. 基础B. 核心C. 中介D. 调节者 6. 社会主义信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A )。A. 根本B. 基础C. 核心D. 前提 7.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特征是指(A )A.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B. 科学素质的发展C. 心理素质的发展D. 文化素质的积淀 8.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C )。A. 方针B. 政策C. 治国方略D. 法律前提 9. (A)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阶级内容和一定的个性色彩。A. 政治思想素质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D. 科学素质 10. 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是(C)。A. 科学发展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D. 邓小平理论 11. 素质的基础是(A)A. 身体素质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D. 科学素质 二.多选 1.集体主义道德观的内容:(ABCD )A. 关心集体B. 刻苦学习C. 遵纪守法D.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 领 2.素质的类别主要有三类:(ABC )A. 身体素质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D. 文化素质 3.素质教育的要义(ABC)A. 面向全体学生B.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C. 让学生主动发展D. 面向 全体公民 4.素质的主要特征是(ABCDEF )。A. 遗传性与习得性B. 群体性与个体性C. 自然性与社会性D. 内 潜性与外显性E. 稳固性与可塑性F. 整体性与个别性 5.下列哪些属于养成素质(ABCD )A. 文化素质B. 科学素质C. 道德素质D. 政治素质 6.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是:(ABC)A. 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 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 有机结合C. 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D. 坚持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三判断 1.把智育或德育放在首位,都是不科学的。V 2.集体主义观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基础。V 3.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V 4.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V 5.素质教育不是消除差异。V 6.社会主义信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根本。V 7.爱国意识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根本。X 8.群体具有共同素质。V 9.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中介或核心。V 10.素质教育就是消除个性差异。X 11.政治关系集中地、直接地反映阶级之间的利害冲突,为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V 12.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阶级内容和一定的个性色彩。V 13.集体主义观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的核心。X 14.在教育中德育是首位的。X 15.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V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 分) 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 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 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分) 1. 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 5 分,共15分) 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 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 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 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电大2011秋《区域经济学的》作业二_0004

2011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_0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 均不得分) 1. 新产业区是一个由()企业组成的地域系统。 A. 大型 B. 中型 C. 中小 D. 小 2.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杜能 B. 韦伯 C. 大卫·李嘉图 D. 亚当·斯密 3.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D. 五个 4. 区域产业布局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区理论的出现。 A. 新产业 B. 新经济 C. 新工业 D. 新农业 5. 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约等于 6.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A. 国家 B. 团体 C. 企业 D. 个人 7. 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问题。 A. 地理 B. 选择

D. 定位 8. 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A. 经济增长 B. 经济倒退 C. 经济危机 D. 经济滞涨 9.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A. 熊彼特 B. 内尔森 C. 赖宾斯坦 D. 赫希曼 10. 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 科技 B. 创新 C. 知识 D. 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 均不得分) 1.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即()。

电大行政管理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综合素质教育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共10 分,每空1分) 1、心理学家认为意识一般就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应;唯心主义哲学家 把意识当成了物质世界的起源; 唯物主义哲学家强调从物质对意识的角度对意识进行认识,也即我们常说的意识。 2、生理学研究表明,意识产生的核心器官就是丘脑。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就是由非生命物质进化而来。 4、边缘意识就是指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经验。 5、人类意识就是在与其衍化环境中敌对的力量——自然与劳动对象中锻造的。 6、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人类的学习就是有明确的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上。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强调各尽其力、各 显其能。 二、名词辨析题(共24分,每小题6分) 1、潜意识与前意识 1、潜意识与前意识: 潜意思:就是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与压抑,导致个体不自觉的意识。 前意识:就是指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意识层面,人们只有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时,才会对它们产生觉知。 2、法制与法治 法制:就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就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制侧重在法律的适用上。 法治:其目的就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与框架,其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 3、伦理与道德 伦理:就是一种实体性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就是一种包含着道德与法同时又高于道德与法的一类社会现象。 道德:道德就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与特殊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与行为活动的总与。 4、平等意识与公正意识

区域经济学考试题

区域经济学课堂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杨小凯在其《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中指出,经济组织概念包括:[ ABCD ] A,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 B,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 C,生产迂回程度 D,企业内部组织 E,俱乐部 2,罗默认为知识的作用是:[ACD] A,知识产生外部经济效应 B,专业知识产生水平效应 C,专业知识产生垂直效应 D,知识积累是经济主要来源 E,知识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 3,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假设有:[ ABC ] A,同质性假设 B,偏好相同 C,短期内生产技术(投入产出)不变 D,生产要素使用相同 E,自然条件相同和相似 3,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包括:[BC] A,市场拥挤效应B,本地市场放大效应C,价格指数效D,涓滴效应E,回波效应 6,关于聚集力与分散力的关系是:[ BC ] A,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B,在临界值之前聚集力小于分散力 C,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大于分散力 D,在临界值之后聚集力小于分散力 E,聚集力与分散力随着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 7,区位主体受到影响的作用力有:[ ACD ] A,市场引力B,市场推力C,竞争斥力 D,降价引力E,合力 8,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联系是:[ ABDE ] A,假设资本产出比固定不变B,经济增长有内在不稳定性 C,试图找到需求增长率与生产能力增长率相同的各种条件 D,从需求方面解释经济增长率 E,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 9,新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有:[ABCD] A,保罗·罗默B,格罗斯曼C,卢卡斯D,曼昆E,舒尔茨 10,新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是:[ABCD] A,后者将技术进步外生化 B,前者将技术内生化 C,后者认为资本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 D,前者认为知识与人力资本报酬递增 E,资本包括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与知识资本 11,实施出口替代战略的各个国家或地区有三种类型:[ A BC] A,日、韩为代表的政府干预型 B,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型 C,以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与泰国为代表的混合型 D,二战后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为代表的政府干预 E,19世纪中叶德国制造业保护型 12,斯密说过:“不是市场上有了许多酒店,我们社会才有饮酒的风尚,而是社会上由其他原因产生了饮酒的风尚,才使市场上有许多酒店。”可以理解为:[ ABCE] A,需求对生产有导向作用 B,需求层次随人均收入提高而提高 C,资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按一定顺序投入 D,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动因是供给导向 E,产业结构演进的深层次因素是需求导向 4,工业结构高度化规律表现在:[ BCDE ]

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013)

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3)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素质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2、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3、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 4、政治的含义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5、权威性分配 权威性分配是指,在大多社会,由拥有权威的权力的政府机构去做决定。 6、师爱 师爱,指老师对孩子的爱,是师德之魂;指教师对孩子的关心,这种爱和关心不局限于个别的对象,不局限于部分表现好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7、幼儿教师的成长阶段 (1)探索期-角色转换,进入教师岗位,摸索工作方法的阶段; (2)成熟期-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育原理熟练运用; (3)创造期-对反思和总结进行提炼,形成一定的科研或者教学成果。 8、一精多能

一精多能:“一精”是指要精通、擅长展示自己专业特长;“多能”是指幼儿教师需具备唱、弹、跳、画、说等多项技能。 二、填空 1、广义素质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2、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 3、素质教育激励机制是一种引导过程。它包括四个环节(导向环节)(检测环节)(分配环节)(反馈环节)。 4、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传统主义时期)(行为主义时期)(后行为主义时期) 5、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 6、主要的国家观有(国家神权说)、(社会契约说)、(国家暴力说)、(国家要素说)。 三、简答题 1、作为幼儿老师,应从哪些方面尊重学生? (1)尊重儿童人格的独立性 (2)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情 (3)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4)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5)坦诚地与孩子接触 2、幼儿教师如何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境? (1)换一种眼光看孩子,平等对待; (2)换一种心情去上班,保持快乐的心情; (3)换一种方式与孩子交往,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而不是老师完全主导;3、幼儿教师良好性格应包括哪些方面? (1)公正无私(2)活泼开朗 (3)独立自主(4)谦虚诚实 4、素质教育哪些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哪些基本特点: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未来性 5、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答:政治的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特征,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分类,按照传播方式:直接和间接政治社会化两种;

国家开放大学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答案

第一次 1.态势分析法通常又称为( )分析法,是有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 A. SWOT 2.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关系是( ) B.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3.现代职业是()。 A. 指劳动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编制以( )为类别划分的基本依据。 B. 《职业分类与代码》 5.一般来说:一方面,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职业道德通常以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行为须知等形式表现出来。以上描述体现了职业道德的( )特点。 D. 多样性 6.职业选择前的准备是( ) C. 进行自我认知 7.《国际职业标准分类》的简称是( )。 C. ISCO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是( )重要性。 B. 合作 9.“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强调的是( )的重要性。 D. 职业选择 10.职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较长的周期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职业必须具有在一定时期内的( )。 A. 稳定性 11.再下来说法中,违背办事公道原则的选项是( )。 D. 某工厂管理人员不分年龄。性别,安排相同的工种 12.属于职业的社会功能的是( )。 B. 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持社会稳定 1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业合作特征的选项是( )。 D. 独立性 14.在杰哈里窗认知法的学习中,“海水下的冰山”常用来比喻( )。 B. 未知我 15.SWOT分析通常形成四种内外匹配的对策,既SO对策、ST对策、WO对策和WT对策,其中。WO对策的内涵是( )。 B. 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道德行为应做到( )。 C. 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各种行为规范 D. 从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每种职业都有一定的( )既所谓的行业规范。 A. 从业标准 B. 职业道德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单选)电大

D 1. 道德的内核是(A)A. 责任感 27. 道德评价的底线是(D)D. 责任感 32.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具有(A)A. 独特性 7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是(D) D. 责任感 F 23.法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A)A. 责任公民37. 非智能因素的首要功能是(A)。A. 动力作用 J 1.集体主义观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A )。A. 基础 L 29. 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是(C) C. 中国共产党 M 24.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思想素质的(C )。C核心 S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提倡(A)的人生态度。A艰苦奋斗 3.实事求是的“求”是指(C)。C. 研究 13.实事求是的“是”是指(B)。B. 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14.实事求是的“实事”是指(A)。 A.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6. 素质的基础是(A)。A 身体素质 8. 素质拓展认证的主要途径中(C)C. 网络认证10 .素质的中介或核心是( B ) B心理素质14. 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A)A. 基础 17. 素质的调节者是(C)C. 养成素质 33.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特征是指(A)A.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6. 素质教育是一种(A)教育。A. 创新 6. 社会主义信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 A )。 A. 根本 13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是(A) A. 爱岗敬业 W 16. 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D)D.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X 9. 下列不属于群体素质的是(D)D. 身体素质Y 30. 养成素质是其他素质(D)D. 调节者 8.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C )。 C. 治国方略 Z 19. 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是(C)。C.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2. 政治思想素质的前提是( D)。 D. 爱国意识KONG 5.(B)是道德修养具有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B.慎独 7.(A)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A. 爱岗敬业11.(D)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D. 诚信 28. (C)主要是规范公民之间道德关系,强调公民间的亲和力。C. 团结 12.(B)是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B. 实事求是15.( )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D)D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21.(B)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的“合金”。B. 心理素质 22.(A)是心理素质发展和形成的前提。A. 心理特点 26. (C)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C. 开拓创新31. (A)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A. 敬业 35. (E)是智力活动的组织维持者。E. 注意力9. (A)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阶级内容和一定的个性色彩。A. 政治思想素质 6(B)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B. 勤俭18(B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职业活动中人们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 B. 诚实守信

区域经济学四次作业答案电大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 1) 1-4 一、判断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 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 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 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 企业是第二主体。( ×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 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 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 9.在区域经济学中, 一般见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 A ) A建筑业B农业 C采掘业D 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 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

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期末考试答案

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期末考试答案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业一 一单选 1. 素质的调节者是(C )A. 身体素质 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 D. 科学素质 2. 政治思想素质的前提是( D)。A.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B. 爱国主义C. 社会主义信念D. 爱国意识 3.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思想素质的 ( C )。A. 根本B. 基础C. 核心D. 前提 4. 集体主义观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A )。A. 基础B. 中介C. 核心D. 调节者 5.养成素质是其它素质(D )A. 基础B. 核心 C. 中介 D. 调节者 6. 社会主义信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 A )。A. 根本B. 基础C. 核心D. 前提 7.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特征是指(A )A.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B. 科学素质的发展C. 心理素质的发展D. 文化素质的积淀 8.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的基本(C )。A. 方针B. 政策C. 治国方略D. 法律前提

9. ( A)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阶级内容和一定的个性色彩。A. 政治思想素质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D. 科学素质 10. 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是(C)。A. 科学发展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D. 邓小平理论 11. 素质的基础是(A)A. 身体素质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D. 科学素质 二.多选 1.集体主义道德观的内容:(ABCD )A. 关心集体B. 刻苦学习C. 遵纪守法D.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事 2.素质的类别主要有三类:( ABC )A. 身体素质B. 心理素质C. 养成素质D. 文化素质 3.素质教育的要义( ABC)A. 面向全体学生B.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C. 让学生主动发展 D. 面向全体公民 4.素质的主要特征是( ABCDEF )。A. 遗传性与习得性B. 群体性与个体性C. 自然性与社会性D. 内潜性与外显性E. 稳固性与可塑性F. 整体性与个别性

山西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答案

山西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A. 熊彼特 B. 内尔森 C. 赖宾斯坦 D. 赫希曼 满分:2 分 2. 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资本的结合。 A. 能力 B. 体力 C. 健康 D. 生产 满分:2 分 3.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杜能 B. 韦伯 C. 大卫·李嘉图 D. 亚当·斯密 满分:2 分 4.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B. 团体 C. 企业 D. 个人 满分:2 分 5. 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A. 经济增长 B. 经济倒退 C. 经济危机 D. 经济滞涨 满分:2 分 6.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满分:2 分 7. 1826年()在《孤立国》一书中首次对区位问题进行了研究。 A. 韦伯

C. 杜能 D. 廖什 满分:2 分 8.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程度。 A. 丰富 B. 丰裕 C. 贫乏 D. 贫瘠 满分:2 分 9. 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问题。 A. 地理 B. 选择 C. 合理 D. 定位 满分:2 分 10. 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学说。 A.绝对成本 B. 绝对贸易

C. 比较利益 D. 比较成本 满分:2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 OECD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 )要素。 A. 企业 B. 大学研究机构 C. 知识的流动 D. 中介机构 E. 政府 满分:4 分 2. 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三点即()。 A. 资源要素 B. 技术要素 C. 基础设施要素 D. 管理要素 E. 市场要素 满分:4 分 3.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范围的不同能够划分为()。 A. 国际经济合作

2017年电大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 (4)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经济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 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 (1).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 (3).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 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 1国民待遇2市场准人3取消关税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5退税6海关手续费 5、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答: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APEC原则框架创新.(2).APEC协商机制创新.(3).APEC推进方式创新.(4).APEC运作机制创新.(5).APEC活动内容创新. (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 第二次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017年电大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1)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 (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2)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 (3)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2021年)电大区域经济学(整理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一_0010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二_0010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8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四_0005 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五_0010 四、试述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1)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人在知识经济化过程中,发挥着中心作用,是知识经济一体的焦点。在现代社会的现代文明中,人才、知识、信息、科技、文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经济因素。(2)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既是知识、科技、信息的文化载体和创造者,又直接构成了现代文明最稀缺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最根本的经济动力。(3)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当中进行智力人力资源开发的条件是:①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从事信息工作的人超过总就业人数的50%;②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约占50%以上;③信息工业充分发展,建立起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④社会生活信息化;⑤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主要推动力。 (一)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三)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 实用性 B. 应用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满分:3 分 2. 区位论对()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市场 满分:3 分 3.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A. 物产 B. 物力 C. 资源 D. 技术 满分:3 分 4.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由( B)提出的。 A. 杜能 B. 内尔森 C. 赖宾斯坦 D. 韦伯 满分:3 分

2014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三_0006

2014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业三_0006 一、单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在心理素质中,【A 】占有主导地位。 A. 心理品质 B. 心理智力 C. 心理特点 D. 心理潜能 2. 【 D】是创新素质结构中最核心的心理要素之一。 A. 直观思维 B. 形象思维 C. 常规思维 D. 创造思维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映了【 C】对于意志过程的实质性意义。 A. 决心 B. 信心 C. 恒心 D. 雄心 4. 【D】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想象力 D. 思维力 5. 大学生最佳智能结构的核心是【B】。 A. 形象思维能力 B. 创造性思维能力 C. 发散思维能力 D. 分析思维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共 14 道试题,共 42 分。) 1. 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有【ABC】。 A. 心理潜能 B. 心理特点 C. 心理品质 D. 意志力 2.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性的反映,具有【 AD)的特征。 A. 概括性 B. 直观性 C. 直接性 D. 间接性 3. 情感有几种形式【 ABC】 A. 情绪 B. 情感 C. 情操 D. 感情 4.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ABCD】。 A. 先天性因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努力 5. 性格的主要特点【 ABCD】。 A. 独特性与稳定性 B. 完备性与整体性 C. 规定性与坚定性 D. 独立性 6. 情感具有【AB 】的特点。 A. 波动性 B. 感染性C. 广延性 D. 多样性 7. 兴趣的形式有【ABC】 A. 有趣 B. 乐趣 C. 志趣 D. 情趣 8. 按人们对某一问题思考的方向,可以将思维划分为【AB】。 A. 正向思维 B. 逆向思维 C. 横向思维 D. 聚合思维 9. 心理素质的主要特点有【ABC】 A. 整体性 B. 质量性 C. 个别性 D. 独特性

国开电大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题目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下列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彼此隔绝、互不相干的 b.一个人实现的自我价值越大,他创造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 c.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 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答案】: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题目2.人来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永远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a.人消极地依赖自然 b.人有目的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c.人有意识地掠夺自然 d.人独立于自然 【答案】:人有目的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题目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自恃高傲、看不起别人、不尊崇别人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尊崇的。这启示我们,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 a.互助原则 b.同等原则 c.宽饶原则 d.诚信原则

【答案】:同等原则 题目4.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入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与法律例外,如果有人不遵守道德,通常只是受到舆论的批评和良知的谴责。 这体现了道德对人行为的调节具有() a.广博性 b.先进性 c.非强制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非强制性 题目5.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a.个人主义 b.人文主义 c.集体主义 d.功利主义 【答案】:集体主义 题目6.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 a.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b.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c.生态道德的主要内容 d.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1、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什么是连续空间、离散空间、同质区域、功能区域?各空间具有何种特征? 区域概念的界定: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上的任何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区域。但不同的学科对区域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某种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按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和均质性特征来划分,其边界是组成物质连续性和均质性遭到破坏的过渡带;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行政单元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的,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之内的省、市、区、县重合;社会学把区域看成是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因此区域可以超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可以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目前,影响较大的有关区域的定义是由胡佛于1984年给出的定义,他认为区域是“为了叙述、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视为客观实体来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根据内部经济活动同质性或功能同一性加以划分,并认为最适宜的区域划分应当遵循行政区域讲解,并且每一个区域必须包含至少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的核心。”可以看出,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强度来进行划分的,它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 连续空间: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区域经济学是根据具体事务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的。 离散空间:不同于连续空间的实体空间,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位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 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起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特征的地区组合在一起的区域。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学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决定地区层面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省、市、经济区等次一级经济系统如何组织和引领当地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些系统如何强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等区域内生方面的能力,这种理论称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功能区域:是根据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划分的。空间相互作用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人口、商品、资本或信息的转移。如果界限范围内地区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于与界线外地区间的空间作用强度,这些界线内区域就是功能区域。这种空间中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机制是聚集经济,这种空间是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和循环累积机制不断强化区位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