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教学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

实验(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为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范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保证实验(实训)教学质量,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特制定本要求。

一、课前准备1. 了解学生。

指导教师接受授课任务后,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能力,为组织实验(实训)教学提供依据。

2. 资料准备。

指导教师应按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好(实训)教材或讲义、指导书以及必需的挂图、表格等。

并提前熟悉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预做实验。

没有实验(实训)教材或讲义、指导书的课程,不预做实验者,不准进行实验(实训)教学。

3. 教案准备。

备课是保证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要认真写出实验(实训)教案。

教案中对每一个实验(实训)项目都要写明实验(实训)的目的与要求、实验(实训)原理、实验(实训)用仪器设备及操作方法,实验(实训)中容易出现的困难及错误,仪器设备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实验(实训)的结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禁止无教案上课。

4. 仪器准备。

指导教师应按实验(实训)分组的要求做好实验(实训)用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查工作,50、25、10组以上的仪器分别保证94%、92%、90%以上的随机抽检完好率。

做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工作,消除带故障工作的情况及安全事故隐患。

5. 材料准备。

指导教师和实验员应提前两周以上做好实验(实训)的元件、材料准备工作,确保每组都有规格齐全、数量充足的元件、材料与工具。

二、课堂教学6.严格考勤。

指导教师必须亲临指导实验(实训),并在实验(实训)前清点学生人数,对学生出勤情况做出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系(部)。

凡无故缺席或迟到十分钟以上者,以旷课论处;缺做的实验(实训)必须要求学生补做,并做出相应安排,否则,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试(考查)。

项目管理沙盘软件实训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沙盘软件实训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沙盘软件》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目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在已经具有一定项目管理软件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更复杂的项目进行项目管理知识的训练,更深一步的了解实项目管理的管理流程和主要事项,培养学生围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业务操作、资源合理利用等核心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去体会施工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市场资源的有限性及风险性,从而深刻理解工程项目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施工管理规律,提升现场管理能力。

该实训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集中讨论于一体,最大的特点是创设体验式学习前景,寓教于乐——“玩游戏、学知识、练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施工企业现状,在短短几天的训练中,会遇到工程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

团队成员要学会一起去寻找市场机会,分析规律,制定计划,实施全面管理。

在对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过程中,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技巧,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素质,增强动手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①强化项目负责制的概念,培养团队精神以及灵活的过程管理实践,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有利的基础。

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诚信经营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协作精神。

④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培养“争创一流”的企业管理理念。

(二)实训任务:PMST课程,是模拟工程项目从工程中标开始,到工程竣工结束的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其间学生将考虑如何做工程计划、业务操作,如何整合利用资源等决策,并且伴随其中有计算机软件协助教师进行工程控制及结果分析。

⑴施工组织方面①依据施工项目工程量与市场条件,制定施工组织进度计划横道图。

②预测市场风险(筹资融资风险、气候条件风险、施工安全度风险等)。

⑵施工方案优选方面①创设2~3个施工方案。

②以净利润最大为目标,综合权衡,优选最佳施工方案。

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课程规范与要求

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课程规范与要求

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课程规范与要求BIM实训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目标:通过BIM实训,学生应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

具体而言,学生应能够掌握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等BIM软件的使用,了解建筑模型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理,以及掌握建筑模型的思维特征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能够在BIM实训中捕捉和分析最具创新性的设计构思,并在文档中更精确地保持设计理念,同时协同项目全过程。

2.课程内容和要求:BIM实训课程包括以下内容:a.BIM基础知识:介绍BIM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b.BIM软件操作:学习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等B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包括建筑模型创建、图纸设计、施工图绘制等。

c.建筑模型历史发展∶了解建筑模型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时期的建筑模型特点和风格。

d.建筑模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习建筑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建筑模型的构成要素、分类、制作流程等。

e.识图和建模技巧∶学习建筑模型的识图技巧和建模方法,包括建筑模型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制作方法,以及建筑模型的材质、灯光、渲染等效果处理技巧。

f.协同项目全过程:学习如何协同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如何利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管理。

3.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BIM实训课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

同时,应注重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BIM技术的实际应用。

4.课程评估和考核方式:BIM实训课程的评估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成果。

可以采用作品评价、小组讨论、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同时,应设置合理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5.教学资源保障:为保障BIM实训课程的顺利实施,应提供充足的硬件资源,如高性能计算机、显示器、网络设备等。

实训的要求

实训的要求

实训的要求实训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实际的工作或项目,以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

实训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 实训目标明确:实训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训的目标可以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

2. 实训内容丰富:实训的内容应该涵盖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与实际工作或项目紧密结合。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训资源充足:实训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备、实践项目、实训指导师等。

只有充足的资源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和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实训环境安全:实训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实训环境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保证学生在实践中不会受到伤害。

5. 实训评估全面: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实际操作、实训报告、实训答辩等。

评估的目的是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改进和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6. 实训结果应用:实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实训的结果应该能够被学生应用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7. 实训经验总结: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实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实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训的总结可以是书面报告、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

8. 实训的持续性发展:实训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也可以是在工作中进行。

通过实训,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实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实训(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实训(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实训(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一、实践教学的原则要求1、实训(实验)教学是职高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训(实验)课应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开设,通过实训(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训(实验)课应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由验证性、训练性到综合性、设计性,使学生的实训(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

3、要不断提高实训(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更新实训(实验)内容,改革实训(实验)教学方法,开设一些选修性、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实训(实验)。

4、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训(实验)方法。

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实训(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要求1、实训(实验)教学应有以下教学文件(1)经学校批准的实训(实验)教学计划,包括实训(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本门实训(实验)课应达到的目的和基本要求;(2)有实训(实验)指导书;(3)实训(实验)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填写学期实训(实验)授课计划于上一学期末前一周交有关部门。

实训(实验)题目的选择要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使应用性、综合性、验证性和操作性实训(实验)保持合理的比例。

2、实训(实验)教学组织(1)基础课实训(实验)要求每套实训(实验)仪器容纳学生不超过2人,力争实现一人一组;专业课实训(实验)分组要在允许的人数范围内;(2)创造条件开放实训(实验)室。

实训(实验)室开放要事先在教务部门备案,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3、实训(实验)教学管理(1)实训中心(教研组)务必于本学期开学第2周根据实训(实验)教学计划向全校各实训(实验)室和教师下达本学期实训(实验)课程表。

课外的实训(实验)由专业部与实训(实验)指导人员共同协商安排。

(2)全校师生严格按照实训(实验)课表上实训(实验)课,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课,须到教务处办理。

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训教学是我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特色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规范实训教学,特制定本要求:一、实训(教学实习)的地位和作用实训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生产(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

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生产工艺过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接受思想、作风教育,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训前的准备工作1.教研室主任组织老师按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指导书。

大纲和指导书需经教学管理委员会审批,报教务处备案。

实训大纲内容包括:(1)实训目的和要求;(2)实训内容、程序、岗位和时间分配;(3)各岗位现场实习内容和方法(如概论知识、示范讲解、学生独立操作训练等);(4)实训讲座、录相、参观、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5)实训中的思考题和作业要求;(6)实训报告的要求;(7)成绩评定办法;(8)教书育人的要求,文明生产的要求。

2.每学期末,各系、各教研室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会同实训基地有关部门,制订下一学期的教学实训实施计划,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实习指导人员。

教学实训实施计划应包括:技术基础知识(应知)讲课计划、实际操作技能(应会)的训练计划、思想教育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所负担的具体任务及为完成教学实训任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人员组织和编排分组、详细的时间安排、纪律要求等。

3.各系在教学实训前的一个月,要指派专人(教研室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训大纲要求和实训实施计划,会同教学实训基地(如工程训练中心、有关实验室、训练室等及承接教学实习的校外工厂等)有关人员,共同检查落实教学实习的准备工作情况。

4.教学实训中基本知识部分的讲课人员应按实训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并按标准要求写出讲稿,经系主管领导审阅后方能上课。

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部分必须符合实习大纲的内容要求,确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及考核标准,所需要的技术文件、图纸资料,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检测量具都应齐全完整,所需原材料、试剂、药品及毛坯等都应在实训开始前准备充分。

《VR项目开发实训》课程标准

《VR项目开发实训》课程标准

《VR项目开发实训》课程标准VR项目开发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培养学生在VR项目开发方面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重点介绍VR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通过实践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V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掌握VR项目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VR技术基础知识a.VR技术概述:介绍虚拟现实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

b.VR硬件设备:介绍常见的VR设备(如头盔、手柄等)及其原理。

c. VR软件平台:介绍常用的VR开发平台和软件工具,如Unity3D、Unreal Engine等。

d.VR交互设计:介绍VR交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e.VR图形渲染:介绍VR中的图形渲染技术和算法。

2.VR项目开发实践a.团队组建: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包括项目经理、程序员、美工等角色,模拟真实的VR项目开发流程。

b.项目需求分析: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VR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规划。

c. 项目设计与实现:学生使用Unity3D等开发工具,进行VR项目的设计和编码实现。

d.项目测试与调试:学生对完成的VR项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的正常运行。

e.项目展示与评述:学生将完成的VR项目进行展示,并接受他人的评述和建议。

3.VR项目管理a.项目计划与管理:学生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

b.问题解决与团队协作: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提高解决问题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c.质量控制与项目监控:学生学习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的监控手段。

四、教学方式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V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的VR项目开发实践,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

机电工程系实训总体要求

机电工程系实训总体要求

机电工程系实训总体要求由于设备上电、关闭和使用等机电工程系课程实践教学的安全性,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特要求本系各课程及项目实训要遵守《机电工程系实训管理制度汇编(2015年)》,实训前,所有指导教师要认真学习《机电工程系实训管理制度汇编(2015年)》,倡导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实训任务要求明确实训目的意义、实训任务等。

二、实训基本信息实训时间、实训班级、分组情况(附分组名单)、实训地点、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实训负责人、实训指导教师等。

三、实训具体安排实训安排要科学、合理、具体。

包括实训时间、实训项目(任务)、主要内容、主要材料、仪器、设备、地点、指导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四、实训要求及成果明确实训结束后的成果、实训过程具体要求等。

五、实训负责人及职责1 .实训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担任。

2 .实训负责人负责实训的整体安排、指导教师的选用、实训方案设计等,对实训过程管理、实训安全等负总体责任。

3 .负责实训资料准备:组织修订实训教学标准、制定实训方案设计、组建团队、编写实训指导书、教学现场评议书、学生签到(退)表、学生分组等资料。

4 .实训前一周,负责做好有关事项的请示报告的审批。

5 .负责与相关实训场地、用品等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6 .实训前必须召开实训培训会,明确实训任务,明确实训要求,重点进行实训前安全教育培训,发放相关实训资料。

7 .负责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

根据实训任务特点、工位数、危险性、学生人数及分组情况等,要求实训过程配备足够的指导教师,以确保实训过程的安全。

原则上每组不超过25人,每组配备至少2名指导教师。

8 .负责做好实训过程管理与控制。

9 .实训结束,负责成绩的统计、登分工作。

10 .做好教学反思。

11 .做好资料的归档。

12 .负责报实训工作量。

实训负责人总体安排课时单独计算4—6课时,其他指导教师再根据实训工作次数进行核算。

13 .实训方案要求实训前一周交系里,要求纸质板与电子版。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实训》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实训》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实训》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actical Train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90227021课程周数:3 学分:3.0适用对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设计实训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必修实践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1.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水土保持工程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解决水土保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完成具体工程设计问题,学会运用相关应用软件进行工程的水文计算、结构计算、工程概算等及工程制图能力。

2.基本要求①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工程措施选型、选址。

②根据工程目标要求,能进行水文、水利计算,确定工程建筑物的过流尺寸、校核工程的过流能力;③工程图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制图规范—水土保持图》的要求;并必须用计算机绘制;④每人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说明书须图文并茂,文、图、表内容一致;⑤编写设计说明书时,应有自己的见解,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⑥设计书力求简练,复合逻辑,书写认真,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等对相关设计阶段的要求;图表清晰,装订整齐。

严禁照抄照搬。

二、教学指导书《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指导书》(自编)参考文献:(1)等编,《水土保持工程学》,科学出版社(2)王秀茹主编,《水土保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 289-200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5)《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6)《水坠坝设计规范》SL302-2004三、实践内容与要求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查形式,根据课程设计成果完成情况,采用百分制计分。

零件手动加工实训内容及要求

零件手动加工实训内容及要求

零件手动加工实训内容及要求一、实习目的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培养工程素质的重要必修课。

金工实习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操作,在保证贯彻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学尽可能结合生产进行。

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熟习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机构、丁夹量具以及安全操作技能。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完成工程基本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同时对零件初步具有进行工艺分析和选择加工方法的能力。

在主要工种上应具备有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

初步建立市场、信息、质量、成本、效益、安全、环保等工程意识。

二、金工实习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要求金工实习是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基本要求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车工、钳工和铸工及数控加工等各一种的基本操作和学习相关的金属工艺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常用加工方法及所用设备结构原理,工卡量具的使用,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能力:使学生通过简单零件加工,巩固和加深机械制图知识及其应用,学会对工艺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经济观点,实习总结、实习报告是金工实习质量考核的形式之一。

2.能力培养要求加强对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其工程素质。

3.安全操作要求在金工实习全过程中,始终强调安全第一的观点,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生产规则,教育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钳工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钳工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钳⼯实训教学基本要求钳⼯钳⼯是机械制造重要的⼯种之⼀,在机械⽣产过程中起着保证机械加⼯质量的重要作⽤。

钳⼯是使⽤钳⼯⼯具、钻床等,按技术要求对⼯件进⾏加⼯、修整、装配的⼯种。

它具有加⼯⼯具简单,加⼯形式灵活多样,加⼯操作⽅便,适⽤⾯⼴,技艺性强等特点。

钳⼯⼯作的基本内容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矫正、弯形、铆接、技术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以及对零部件或机器进⾏装配、调试、维修等。

课题1 钳⼯⼊门实训⽬标:1.钳⼯常⽤设备的使⽤。

2.钳⼯常⽤⼯具的使⽤。

3.钳⼯常⽤量具的使⽤。

⼯具准备:钳台、台虎钳、砂轮机、钻床、锤⼦、扳⼿、⼿钳、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能⾓度尺、量块、塞尺等。

操作步骤:1.熟悉钳⼯常⽤设备。

①认识钳台。

②认识台虎钳。

③认识砂轮机。

④认识钻床。

2.熟悉钳⼯常⽤⼯具。

①锤⼦。

②扳⼿。

③⼿钳。

3.熟悉钳⼯常⽤量具。

①游标卡尺。

②千分尺。

③百分表。

④万能⾓度尺。

⑤量块。

⑥塞尺。

注意事项:1.熟悉钳⼯常⽤设备。

①砂轮启动后,要稍等⽚刻,待砂轮转速平稳后再开始磨削若发现砂轮跳动明显,应及时停机及时修整砂轮。

②操作者应站在砂轮的侧⾯或斜侧⾯进⾏磨削,严禁站在砂轮的正⾯操作,以防伤⼈。

③钻孔时,不能戴⼿套,袖⼝须扎紧,戴好安全帽,不能⽤⼿或嘴清除切屑,须⽤短⽑刷清除。

②要根据⼯具性质正确选⽤、使⽤各种⼯具。

3.熟悉钳⼯常⽤量具。

①测量前应将量具擦⼲净,使量具的测量⾯与⼯件被测⾯保持良好的接触。

②读数时要正视刻度线,避免读数误差的产⽣。

③量具⽤完后要及时清理⼲净,涂油防锈。

课时安排:6学时考核标准:1.钳⼯常⽤设备的使⽤。

①领会各设备的操作要领。

②能对设备进⾏独⽴操作。

2.钳⼯常⽤⼯具的使⽤。

①认识并熟悉钳⼯常⽤⼯具的名称、结构。

②会对钳⼯常⽤⼯具进⾏使⽤和保养。

3.钳⼯常⽤量具的使⽤。

①认识并熟悉钳⼯常⽤量具的名称与功⽤。

②会对钳⼯常⽤量具进⾏使⽤和保养。

实训中的规章制度

实训中的规章制度

实训中的规章制度一、实训目的为了保障实训活动的顺利进行,确保实训内容的有效落实,规范实训过程中的行为和管理,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实训基本要求1. 实训人员必须按照实训计划和安排参加实训活动,不得擅自缺席或迟到早退。

2. 实训人员必须尊重师长和同学,遵守纪律,服从管理,不得有任何违纪行为。

3. 实训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训内容,按照要求完成实训任务,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 实训人员必须保持实训场所的整洁和安全,不得损坏设备设施,不得擅自离开实训场地。

5. 实训人员必须遵守实训规定,听从指导,配合教练和导师的工作。

6. 实训人员必须遵守实训时间安排,不得擅自改变实训计划,不得私自外出、聚会或打游戏。

三、实训管理1. 实训由专业教师和实训导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实训人员必须听从其管理和指导。

2. 实训中任何疑问或问题,实训人员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反映,并接受指导和纠正。

3. 实训中如发现有违纪行为或不良现象,实训人员有义务向管理人员反映,共同维护实训秩序和规范。

四、实训守则1. 实训期间,实训人员不得擅自私吞、挪用实训经费或物资。

2. 实训场地内禁止吸烟、喧哗、打闹、携带违禁品或娱乐用品。

3. 实训过程中禁止私自摄像、录音或发布实训内容,保护实训机构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

4. 实训人员必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擅自进行危险动作或冒险行为。

五、实训纪律1. 实训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其他实训项目的场地,不得干扰其他实训人员的正常活动。

2. 实训人员不得私自携带发热器具、易燃物品、有毒物品等危险物品。

3. 实训人员不得利用实训活动传播不良信息,不得参与违法违规活动。

4. 实训人员应遵守实训规定,听从管理,不得有任何违背规定或违反纪律的行为。

六、实训待遇1. 实训人员在实训期间可以享受实训机构提供的食宿和交通补贴。

2. 实训人员在实训期间可以免费参加实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和讲座。

3. 实训人员在完成实训任务后,可以获得实训机构颁发的结业证书和证明。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实训项目大纲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实训项目大纲

《无人机装调实训》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实验类型:学时: 总学时36课时开课单位:适用专业: 无人机以及维修等相关专业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实验教学的目的:本大纲是根据2020级XX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的, 本课程是应用无人机专业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无人机组装基础理论、无人机调配理论的验证性、综合性实验等实验教学, 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无人机电路板块焊接、无人机零件组装以及飞控调试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为培养学生扩展知识面、加强应用性及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打下牢固的实践基础。

本大纲结合专业的特点, 对学生掌握无人机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及维修工具的使用, 对无人机基础理论有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 对学生掌握常用无人机常用工具装配以及无人机调试设备的使用开展综合性训练, 同时圉绕无人机的组装调试基础理论开展基础实验, 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进一步加深和理解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一系列实验, 使学生掌握无人机装配常用工具、数字万用表、电烙铁、以及其他无人机专业调试装配丄具的使用方法, 并能独立完成基础数据的测试。

使学生学会组装调试无人机的分析方法, 能独立操作完成无人机组装调试一整套流程。

并能独立完成基础数据的测试。

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U的。

三、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实验学时分配(二)实验内容实验一无人机装调常用工具使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2.让同学们学会正确使用无人机常用的工具使用。

3.学会使用螺丝刀・口水钳・斜口钳・剥线钳・内六角扳手等工具。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各种无人机常用工具。

1.内六角螺幺幺刀的使用方式。

2.内六角螺丝刀的使用技巧。

3.学习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4.学习电烙铁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5.热熔胶枪的使用方法和理解。

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本要求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亦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职业学校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加大对校内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建设的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训、实习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校外实习、实训方面的训练。

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训练,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是当前中职教育的重要措施。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与主要任务(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1.能完成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包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能力训练,按照我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要求进行技术技能训练;按照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有各种健全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管理等);是正式的法人单位或职能齐全的单位。

2.在本地区和外地区本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和相应的业务指导。

所经营的业务和承担的职能与相应专业对口。

3.具有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工作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有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研究人才。

4.具有专业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能力。

5.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1.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着重学习先进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管理文件。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按照专业岗位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着重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加工技术。

4.初步掌握专业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

对主要设备特别是现代化设备能够进行操作和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项目教学基本要求
一、实训项目基本信息
实训项目名称:仓储与配送课程性质:非独立
课程类别:专业实训课
实训总学时:36 实训周学时:1
实训总学分:1
实训项目数:10 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
二、实训项目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仓储与配送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们熟练掌握仓储与配送的基本操作流程,能够在各大作业环节中快速准确的录入基本资料,完成环节之间的切换和信息之间的传递,并能够利用系统资源对现有资料进行管理,最终达到能够根据实际案例快速完成操作的目的。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并不局限于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仓储与配送内部结构的启发式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项目的要求
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基本理论及仓储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训练,学生应具备熟悉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流程的能力;对各大模块的理解能力;对仓储管理中基本信息地维护和查询统计的能力和根据实际案例进行相应操作的能力。

四、实训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实训项目总课时为36学时,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五、实训项目教学内容
实训项目一、基础管理
重点:掌握仓储管理系统中涉及的基础资料
实训项目二、入库管理
入库计划单入库理货单入库单据打印
重点:入库计划单的填写
实训项目三、出库管理
出库计划单出库理货单出货单据打印
重点:出库计划单的填写
实训项目四、加工作业
加工作业计划
重点:加工作业计划单的填写和确认
实训项目五、运输业务
运输业务单管理运输业务查询运输费报表驾驶员管理车辆信息管理重点:运输业务单管理
难点:运输业务处理
实训项目六、费用结算
费用即时结算费用即时结算核销合同结算合同结算核销
重点:费用即时结算
难点:合同结算
实训项目七、配送系统的基本操作
重点:掌握配送系统的基本操作
难点:查询操作
实训项目八、配送现场基本数据准备
配送现场定义货主组定义货主定义货主组商品分类定义
重点:配送现场定义等
实训项目九、进货管理
预定进货暂存区库位分配进货卸货作业进货预收管理
重点:预定进货
实训项目十、配送管理
发货指令单配送计划配送派车作业配送分拣计划
重点:发货指令单
难点:配送计划
六、实训项目教学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人员安排为固定团队(4到5组,每组5—6人)。

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创设教学情境,模拟工作实景,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完成各项具体任务掌握相关知识,锻炼相应技能。

七、实训项目考核及评定标准
实训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以学生在实习中各个环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给予全面的考核,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总评成绩=出勤和日常表现(20)+实践情况(70)+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10)。

考核的重点:根据任务情境及操作要求进行仓储与配送操作,评价标准参考下表: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教材:《仓储与配送》,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资料:物流行业相关岗位操作规程
撰写人:杨帆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