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作用为什么是相互的

合集下载

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
1. 哲学角度: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对立统一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物理角度: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所以力不能单独存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的现象中表现出来,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需更多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资料,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物理学家。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1、力:物体间接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3、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要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是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

即没有物体(受力物和施力物),就谈不上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力是矢量,其去处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平等四边形定则。

(4)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同时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这就是力的独立性作用原理。

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盘、作用点。

5、力的测量:用测力计测量(最常用的测力计是测力计)6、力的单位:在SI制中,力的主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代号:N.7、力的分类:(1)根据力的性质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的力,性质可相同;同一性质的力,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如上抛一小球,在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是阻力,而小球越过最高点下落时,重力以成为动力,而将小球和地球看成一个系统时,重力以成为内力。

8、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可完整地把力的三要素地表达出来,带有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只要用一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方向。

说明:①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标度的选取是任意的,实际问题中可根据实际力的在大小作恰当的选择,尽量使画出的力既容易分度,以使整个图面匀称、美观,不仅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还是要将线的长短按标度严格画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位移相同,因此 AC 是两段位移 AB 和 BC 的合位移。因此位移的合成遵从平
行四边形定则。
C
B
A
(1)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遵从算数运算法则。
力的合成
讨 论 : 两个 分 力
图例
最大
F2
F1
F
F2
θ
大 小 不 变, 改 变
F
θ
F
θ=0°
F=F1+F2
0°< θ < 90°
F1+F2> F> 12 + 22
θ=90°
F= 12 + 22
90°< θ < 180°
|F1-F2|<F< 12 + 22
θ=180°
F=|F1-F2|
F1
分 力 的 夹角 , 合
F2
F
θ
力的变化。
F1
F
F2
θ
F1
最小
F2
F
F1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也是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5. 要使得测量尽可能地精确,需要注意哪些实验操作细节?
演示实验
记录效果
记录方向
F1
F1
读数
读数
读数
F实际
F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顾实验
1. 如何保证用两个弹簧秤和一个弹簧秤拉动橡皮筋的力是等效的?
2.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是否必须与木板平行 ?
3. 两个分力的大小是用绳长表示吗?
4. 如何减小本实验的偶然误差?
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

第17课时 摩擦力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第17课时 摩擦力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如图所示是人在步行前进时后脚蹬地的情景, 在图中画出地面受到鞋子摩擦力的示意图。
人向前步行,而脚向后蹬地, 相对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 以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
此处的静摩擦力是人前进的动力,
f静
若没有静摩擦力,山体滑坡、沙丘
不存、人和多数交通工具寸步难行
(只会原地打滑),也不会出现
“猴子爬竿”的现象
为什么直升机能悬停在空中?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飞机的螺旋桨对空气有向下的 力,同时,空气对螺旋桨有向上的力. 直升机能在月球和太空中使用吗?为什么?
难点突破
一对相互作用力




A
B
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利用身边的2个弹簧测力计,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能不能说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呢?
回顾
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的示意图
说明: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
箭头的线段
2020/5/21
完成下列作图:
砖对地面的压力为20N
2020/5/21
F=20N
力的相互作用
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 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 用脚尖踢球,足球受到力的作用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从而飞出去,那么此时你的脚有什么感觉呢? 疼痛 脚感觉疼痛是因为 脚受到了球的作用力
变”)。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小芳发现,木块在木板表面匀速拉动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而是在某一固定值附近有微小变化,原因 可能是_木__块__与__木__板__间__的__粗__糙__程_度__不__均__匀_________。

(物理)力的相互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理)力的相互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相互作⽤(⼆)⼒的合成与分解考点回顾⼀、⼒的合成1.合⼒与分⼒(1)定义:如果⼀个⼒的作⽤效果跟⼏个⼒共同作⽤的效果相同,这⼀个⼒就叫那⼏个⼒的合⼒,那⼏个⼒就叫这个⼒的分⼒。

(2)逻辑关系:合⼒和分⼒是⼀种等效替代关系。

2.共点⼒:作⽤在物体上的⼒的作⽤线或作⽤线的反向延⻓线交于⼀点的⼒。

3.⼒的合成的运算法则(1)平⾏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度的共点⼒1F 、2F 的合⼒,可以⽤表示1F 、2F 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四边形,平⾏四边形的对⻆线(在两个有向线段1F 、2F 之间)就表示合⼒的⼤⼩和⽅向,如图甲所示。

(2)三⻆形定则:求两个互成⻆度的共点⼒1F 、2F 的合⼒,可以把表示1F 、2F 的线段⾸尾顺次相接地画出,把1F 、2F 的另外两端连接起来,则此连线就表示合⼒的⼤⼩和⽅向,如图⼄所示。

4.⼒的合成⽅法及合⼒范围的确定 (1)共点⼒合成的⽅法 ①作图法②计算法:根据平⾏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解三⻆形的⽅法求出合⼒。

(2)合⼒范围的确定2①两个共点⼒的合⼒范围:1212–F F F F F +≤≤,即两个⼒的⼤⼩不变时,其合⼒随夹⻆的增⼤⽽减⼩。

当两个⼒反向时,合⼒最⼩,为12–F F ;当两个⼒同向时,合⼒最⼤,为12F F +。

②三个共点⼒的合成范围A.最⼤值:三个⼒同向时,其合⼒最⼤,为max 123F F F F =++。

B.最⼩值:以这三个⼒的⼤⼩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形,则其合⼒的最⼩值为零,即min 0F =;如果不能,则合⼒的最⼩值的⼤⼩等于最⼤的⼀个⼒减去另外两个⼒和的绝对值,即min 123–F F F F =+(1F 为三个⼒中最⼤的⼒)。

(3)解答共点⼒的合成问题时的两点注意①合成⼒时,要正确理解合⼒与分⼒的⼤⼩关系。

合⼒与分⼒的⼤⼩关系要视情况⽽定,不能形成合⼒总⼤于分⼒的思维定势。

②三个共点⼒合成时,其合⼒的最⼩值不⼀定等于两个较⼩⼒的和与第三个较⼤的⼒之差。

什么是相互作用力?

什么是相互作用力?

什么是相互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就叫作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扩展资料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有什么区别(1)力的作用点: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如绳吊灯,绳对灯的拉力与灯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前者的作用点在灯上,而后者的作用点在绳上。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如绳员灯,绳对灯的拉力与地球对灯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灯上。

(2)力的性质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即同为引力、弹力或摩擦力等。

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从性质上看均为弹力。

一对平衡力: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如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性质为引力,而支持力的性质为弹力。

(3)产生的效果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如绳吊灯,灯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灯的拉力各自产生的效果不同,灯对绳的拉力会使绳被拉长,而绳对灯的拉力使灯不下落,这两个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

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产生的效果相互抵消,使书保持静止状态。

(4)与时间的关系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就同时产生。

一旦停止推车,车对人的力也就消失了。

一对平衡力则没有这种瞬时对应关系。

撤去其中一个力,平衡虽被破坏,但另一个力可能依然存在。

如绳吊灯,细绳断了,灯受到的拉力消失,平衡被破坏,但灯受到的重力仍然存在。

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一、什么是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把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力一般用字母F。

不仅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能够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够有力的作用。

由于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因此一个力的产生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

当一个??表示拉力或压力的大小。

下图给出了几种常见的测量力的工具,其中丙、丁、戊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

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看清面板上的刻度值、最小分度值和单位,以及弹簧测力计允许测量的最大力是多少。

用手指把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轻轻地向下拉一拉,看看指针怎样运动。

你能读出你所用的拉力是多少牛吗?观察下图,你能说明弹簧测力计是如何测力的吗?怎样才能正确地使用弹簧测力计呢?七、重力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

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用字母G表示。

通常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重垂线在生活和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重垂线可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可以测桌面是否水平。

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它受到的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在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一般取为9.8牛/千克,读作“9.8牛每千克”,用g表示,它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若用G表示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则有:G=mg。

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g的数值并不是一个定值。

在地球的赤道处g值最小,两极处g值最大。

重采用1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反方向二力的合成结论: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同方向力,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反方向力,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力的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大小之差。

(上面的法则可以简单记为: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怎么区分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怎么区分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怎么区分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性质相同,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平衡力合力为零,相互作用力不能合成。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1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1.从概念上区分二力平衡是指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相互作用力也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受到这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

2.从作用物体上区分二力平衡是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比如,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就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重力和支持力就是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比如上面提到的水杯受到桌面的支持力,而桌面则受到水杯对它的压力。

这两个力就是相互作用力。

2二者区别有哪些(1)力的作用点: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如绳吊灯,绳对灯的拉力与灯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前者的作用点在灯上,而后者的作用点在绳上。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如绳员灯,绳对灯的拉力与地球对灯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灯上。

(2)力的性质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即同为引力、弹力或摩擦力等。

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从性质上看均为弹力。

一对平衡力: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如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性质为引力,而支持力的性质为弹力。

(3)产生的效果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如绳吊灯,灯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灯的拉力各自产生的效果不同,灯对绳的拉力会使绳被拉长,而绳对灯的拉力使灯不下落,这两个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

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产生的效果相互抵消,使书保持静止状态。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在物理学中,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在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概念、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特点相互作用力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力。

在物理学中,相互作用力通常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类型。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的力,例如摩擦力、弹簧力等;而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便会产生的作用力,例如引力、静电力等。

相互作用力可以是吸引力也可以是斥力,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性质和相对位置。

平衡力的定义和特点平衡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就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相互作用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力,而平衡力是指物体合力为零时处于平衡状态的力。

其次,相互作用力可以是吸引力也可以是斥力,而平衡力则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联系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也存在联系。

当物体受到多个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换言之,平衡力是由相互作用力组成的,只有这些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总之,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描述物体之间关系和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

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力,而平衡力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

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概念。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力作用时的相互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以及通过实验验证该概念。

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形成完整且准确的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为保证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材和教具:准备初中物理教材、力的相互作用实验器材、黑板和粉笔等。

2. 实验环境:设置安全的实验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3. 预习指导: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引入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但又容易忽视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如推手推车时车推动手,打篮球时手感到球的反弹力等。

接着,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实物演示,如弹簧的互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相互性。

通过这些引入,学生将能更自然地进入本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 概念阐释详细解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概念。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拔河比赛,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存在的。

强调每一个力都有其对应的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理论支撑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清晰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在物理世界中的普遍性。

同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这一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互动探究1.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如用磁铁吸引另一块磁铁,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力的相互作用。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由定义知道: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

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

力一定是成对出现的。

2.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

3.力的“三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②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③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4.力的作用效果:①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发生改变②使物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快慢及运动的方向)。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力。

6.力的图示与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要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力就行了,无严格长短要求,但大的力必须比小的画的长。

力的图示要求比较严格,有长度比例地用带箭头的两段以上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旁边画上标尺,就是标清楚一格线段表示多大的力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力的图示要求严格,一般只作力的示意图)7.测量工具:测力计(或弹簧秤)8.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按效果分:压力、拉力、下滑力、动力、阻力、回复力、向心力等。

例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B.一个物体受力时,它一定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C.比起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课堂小练习1.力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2.任何力的作用效果都与力的大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如果只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这种表示力的图叫力的____________.4.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件)

所以选D
B.磁体与铁块之间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体对铁块施力的同时,磁体也受到了铁块的吸引
力,所以磁体会吸引铁块,铁块也会吸引磁体,C错误;
D.磁体吸引铁块的力与铁块吸引磁体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正确。
课堂练习
6. 如下图,一架国航由成都飞往广州的波音客机的机载 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洞,机组人员处置 得当,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可知,
甲与乙同时会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在同一直线上的作用力,所以会同时
相对离开。
所以D正确.
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读一读
奇思妙想
小明梦见他和小华被困在一个结冰的池塘中间,他们 的小船停在非常光滑的冰面上,由于没有摩擦,他们无法 推动小船。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把行李 向后扔出去(如图所示),小船居然运动起来了!正当他 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小明醒了。
想一想
火箭为什么能够 把神舟十四号载人飞 船送入太空?
第4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学习新课
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想一想
你赞成谁的观点?你能列举哪些实例来进一步证实这种观点?
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 动 8.7 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实验1 如图所示,用手指压铅笔尖,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 ①手指压铅笔时,谁对谁施加了力?力的方向? 手指对铅笔有向下的作用力. ②手指会感觉到疼,说明谁对谁施加了力? 方向? 铅笔对手指有向上的作用力. 结论:这一现象说明了_手__在__施__力___的__同__时__也___会__受。力
C.此时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物重,但是可以用来测拉力,所

八年级物理第8章 力 第4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江苏科技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8章  力  第4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江苏科技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8章力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江苏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8章力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章复习二. 重、难点:A重点: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三要素4. 力的示意图5. 本章的复习B难点: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力的示意图3. 本章知识体系的建构三. 知识点分析(一)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A. 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定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

B. 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如:手压弹簧,手拉绳子,马拉车等是直接作用;而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磁铁吸引铁类物质等是间接的,即不是直接接触的。

2.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①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②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反之;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用力的示意图表示。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本章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导学1. 本章以“力”为载体,通过对不同类型力的观察和研究,感受力的存在及它们的区别,进而领会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 本章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先探究弹力、重力,再探究摩擦力,进而再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使我们的学习更符合同学们的认知规律。

3. 本章学习的摩擦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们会感受到物理知识除了与生活现象有关外,还与社会热点问题——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有关,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

知识结构:1. 力的概念A.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C.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D.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a. 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b. 使用方法:①注意量程与分度值②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③校正零点④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E.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F.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方法2. 力的种类①弹力A.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力的相互作用

力的相互作用

力的相互作用 重力 重心1.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重力及其测量(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2)测量工具:测力计、电子吊秤、电子秤 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大小:G=mg (g 受纬度、高度和所在星球的影响) 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与稳定 (1)等效替代法(2)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悬挂法找重心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本身 (4)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5)重力作用线落到支持面外测物体侧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D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B .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B、鸟儿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4.一个物体重2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还是2N的是()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C.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5.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6、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7.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一、形变.定义: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或者说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力——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邢志忠/ 文引言:《科学世界》2016年第7期的主打文章仍旧来自大名鼎鼎的村山齐,这次他谈的是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于是我老人家依旧为这篇大作写了卷首语。

这些年我看着与我年纪相仿的村山教授英语越说越棒、口才越来越好、跻身世界级科学家的行列,对他还是非常钦佩的。

科学界需要各种英才,能够把最深奥的东西用最显浅的语言讲明白的人,都算大师级的。

卷首语:力——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为什么月亮得以围绕地球作周期性的运动?为什么携带相反电荷的物体彼此吸引?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发热?为什么不带电的中子与带正电荷的质子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原子核?科学家发现,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之所以发生,原因在于其背后隐藏着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

《科学世界》本期推出了主打文章“村山齐博士阐述四种基本力”,旨在探讨支配宇宙万物如何运作的这四种力的典型特性及其相关的未解之谜。

在物理学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人们曾以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直接和瞬时的,即力的传递不需要任何媒介,也不需要任何时间。

这种“超距”作用的观点随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而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1905年,爱因斯坦建立了超越牛顿力学体系的崭新时空观,他明确指出真空中的光速是一切相互作用(包含能量或信息的传递)传播速度的极限,因此排除了所有物理过程中瞬时超距作用的可能性。

1935年,28岁的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Hideki Yukawa)估算出力的传播子质量M与力的有效作用距离R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反比关系:其中MeV代表兆电子伏,是能量或质量的单位,而m代表米,是距离的单位,并由此预言了在原子核之间传递强核力的pion介子的质量应该大致在100MeV的量级,后者果然在1947年的宇宙线实验中被发现。

这是汤川教授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但却使他一炮而红,荣获了194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迄今为止,物理学家发现自然界至少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它们的强度可以用无量纲的数字近似地表征。

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
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 。 形状
经典演练
例3.下列 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的作用力 B.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的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 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接触
压路机施加了力,路面受到 了力; 车
受力 物体
弹簧
重物 路面
结论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
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 , 也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滑冰时,甲对乙有推 力的作用,甲是施力 物体,乙是受力物体; 同时,乙对甲也有推 力的作用,这时,乙 是施力物体,甲是受 力物体, • 由此可见,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经典演练
例1. 如图所示.跳水运动
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
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使跳板发生 _________ 形变 ,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对运动
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__________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经典演练
例 2. 图 (a) 、 (b) 表示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
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主要表示力能
强化练习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是受 力物体 B.两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受 到的力小于受力物体受到的力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 的作用 D.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 施力物体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作用为什么是相互的
以前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没怎么思考,只记下了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之后也没有想过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在教学生时讲解相互作用力概念及特点时,仔细想了下,其实对于弹力即接触力不难理解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指物体B施加给物体A一个力的作用同时,物体A也会施加给物体B一个等大反向共线的力的作用。

首先讲下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比如我手压桌子,给了桌子一个压力,桌子必然会发生弹性形变,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桌子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产生一个弹力,这个弹力即是对我手的支持力,其与我手对桌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推广开来,物体A给物体B施加一个力的作用,物体B必然会发生弹性形变,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B必然会产生一个弹力,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接着说下为什么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上述物体 A施加给物体B的作用力F1的大小决定了物体B的弹性形变程度,物体B的弹性形变程度又决定了它所产生的弹力的F2的大小。

因为是同一个形变,所以F1与F2相等。

比如3N的力使弹簧伸长了3cm,弹簧3cm的伸长形变又能产生3N的拉力,所以可解释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其它诸如反向共线,仍然可以从弹性形变的角度分析。

总结一下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关键在于:明确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使其产生弹性形变,与物理B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即反作用力,是一个互逆过程,所以才有相互作用力,以及相互作用力的那些特点。

以上分析只是针对弹力即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比如引力电力磁力等想明白后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