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合集下载

答习武者问(下)

答习武者问(下)

答习武者问(下)问:史先生,百花门武术提倡内外一家的说法,请问先生,武术技击中的气功与内功是不是一回事?答:你所提的是一个武术界中较为敏感、也是很多人急需了解和很多名家高手不愿回答的问题,由于只要稍有一点差错,就极有可能引来非常麻烦的无休止纷争。

不过,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尽我所能把这个问题给你作一解答。

首先,对于气功与内功的说法,有很多论著中是把它们摆在一个相同的意义上来进行论述的。

但是,我认为对这两个称谓要作出比较具体的解答,必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从技击打斗的角度去进行分析,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对于我们主研技击的人而言,才比较精确。

我们经过对技击、对气功、对内功的长期讨论,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气功,只能用于养生。

它能增加体质,增加实力,能对技击起一些帮助作用。

气功,确定是有的,也确定是行之有效的,但它决没有那么玄乎。

讲什么罡气护体、隔山打牛、水上飘行、劈空掌、隔空断砖、内气运行、内气深厚、以气击人的纯气功技击,这是近似于神话的传奇,这是完全不行能的,此说纯属高级诈骗。

要不是故意不良、想骗人钱财,就是自己走火入魔,中了此说的邪气。

想要揭穿此类人的把戏,只要让其上身赤膊,仅着一条内裤,在你没有事先告知他的状况下临时选一块场地或房间,用你自己亲自预备的砖、酒瓶等让他发外气去击打,或把他带到自家河边,让他飘过去,如此,则一试必知。

技击,确定是要动起来才能称之为技击,假如将气功在技击上的作用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么这个人确定有着不行告人的隐秘。

气功所取的效果,只能使腹腔之气充实,以及改善血液机能,使血液之中含氧量增高,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功能,增进毛细血管的工作参加量,这就是气血运行。

而腹腔之气的充实,对人体的五脏六腑、内脏全部器官均能起到改善和增加它们运作功能的作用,使人体精力充足、精神旺盛,并且能对腹部的承受攻击力量起到提高的作用。

所以破除封建迷信颜色的气功、破除伪科学气功势在必行。

形意拳八门打法歌诀注解

形意拳八门打法歌诀注解

形意拳八门打法歌诀注解形意拳打法,素有“八门”之称。

何谓“八门”?即人体头、肩、肘、手、脚、膝、胯与臀尾八个部位是也。

此八个部位,在技击上各有其特殊的用法,实战中又往往是综合运用,互补互。

然对日常练功,尤其是对初学者,还是以分别锻炼为宜下,将此八门打法之歌诀、解释及具体用法,作简明介绍。

歌诀: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脚踏中门抢地位,便是神仙也难防。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凭盖他意,舒展二字一命亡。

时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

或是裹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

钻横裹拨随机变,手到劲发妙无穷。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须自然。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合身辗转不停势,左拨右转任意行。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与人较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臀打起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

臀尾全凭灵气精,起落二字要分明。

注解俗活说:“蛇无头不行”,又常说:“马首是瞻”、盖头为百骸之主,头顶项领,而躯干四肢乃得随之运动。

头之发劲最大最整,竖项、塌腰、蹬后脚,自顶至腰而至后脚跟,成一条直线.气自涌泉可直贯百会,而浑身之整劲亦自然从百会发出,又直又整。

但头打之前提是身要钻进去,而进身之前提是脚踏中门而人,如蛇吸食,故头打必须占中央.击对方之“中”,方为得法。

但用头打亦颇不易,要以手之拨拦打开门户,以腰之转侧为之钻身,以足之蹬蹚抢占地位,然后才可头一发而成功。

若盲目胃进,也有相当危险,不可不慎重。

肩打为靠打之一种,又叫阴阳膀,肩向里扣为阴,肩尖向外开发劲为阳;发力时一扣一开,力为得力。

将对方胳膊向下捋,顺势进身以肩向前击去,谓之“犸肩靠”拨开对方手臂,束身而进,以肩击对方峋部,谓之“隐身靠”,伏身以肩击对方双臁(即小腿骨).谓之“七寸靠”。

晃腰、紧背、开肩,以两肩递次回击背后靠近之敌,谓之“背身靠”此外如燕子抄水、白蛇抖身等.皆可以用肩打。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远古时代B. 夏商时期C. 秦汉时期D. 唐宋时期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武术的基本手型?A. 拳B. 掌C. 指D. 勾答案:C3. 武术中的“五禽戏”是由哪位医学家所创?A. 华佗B. 张仲景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4. 武术套路中,“起势”通常是指什么?A. 套路的开始动作B. 套路的结束动作C. 套路中的过渡动作D. 套路中的防守动作5. 以下哪个动作不属于武术基本步型?A. 弓步B. 马步C. 虚步D. 交叉步答案:D6. 武术中的“内家拳”和“外家拳”主要区别在于什么?A. 拳法的快慢B. 拳法的刚柔C. 拳法的内外兼修D. 拳法的攻防特点答案:C7. 武术中的“太极拳”属于哪一类拳种?A. 内家拳B. 外家拳C. 长拳D. 南拳答案:A8. 武术中的“少林拳”起源于哪个地区?A. 河南B. 山东C. 河北D. 广东答案:A9. 武术中的“形意拳”是由哪位武术家所创?B. 王宗岳C. 陈抟D. 孙禄堂答案:B10. 武术中的“八卦掌”是由哪位武术家所创?A. 董海川B. 杨露禅C. 王宗岳D. 陈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武术的基本功包括哪些?A. 柔韧性训练B. 力量训练C. 速度训练D. 耐力训练答案:ABCD2. 武术套路中常见的器械有哪些?A. 刀B. 枪C. 剑D. 棍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武术中的基本腿法?A. 踢腿B. 扫腿C. 摆腿D. 弹腿答案:ABCD4. 武术中的“内外兼修”指的是什么?A. 内功和外功的结合B. 身体和精神的统一C. 技巧和力量的平衡D. 动作和呼吸的协调答案:ABCD5. 武术中的“形神兼备”指的是什么?A. 动作的准确性B. 动作的流畅性C. 动作的力度感D. 动作的美感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武术是一种纯粹的体育运动。

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

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

l 、 与师 父非 常投缘 。 2你
( ) - 习练 形意 拳必 知 的理论 :
要低 、 步要 高 、 左跟左 、 退 随 随右跟 右 。9 眼法要 求做 、 到: 目光 直视 对 方 眼 睛 , 光 观 察其 它 。以上 9点能 余
1三节 。 、 、 2 四梢。3 五行 。 、 、 4六合。5七疾。6 在 一个 起 落 中同 时体 现 出来 的 神形 气 势就 是 真 形实 、 、
及 时 纠正 。 柔劲 与刚劲 相 比 , 柔劲 更难 练 , 因为柔 不是
单纯 的软而 无 力 , 是一 种 更 巧妙 、 熟 练 、 隐 蔽 、 而 更 更
二、 对形意拳 的认识误 区
更 圆滑 、 更短 促 的劲力 , 有全 身放 松用 心去 练才 行 。 只
因为 明柔 易发现 问题 易及 时 纠正 , 以一定要 等 明柔 所
能讲出眼看不到 、 听不到 、 耳 手摸不到的那一部分功 法的亲身体会。 、 4有一整套系统正确的练功方法 。 、 5
心 与 意 合 、 与 气 合 、 与 力 合 、 与 胯 合 、 与 膝 大 架工 整 , 意 气 肩 肘 小手 不 丢 。6 善 于解答 别人 提 出的 疑难 问 、 7能 8 自己 的东 合、 手与足合 。3 四梢要惊起 : 、 舌能催齿 、 牙能断筋 、 题 。 、 因人 因功 而宜 的进行 指导 授拳 。 、 主 增 指 能 透骨 、 能 冲冠 。4 精 神气 势要 做到 : 发 、 气要 勇 、 攻 西 教完 后 , 张徒弟 去学 百 家之 长 , 长见 识 。 要 猛 、 要短 、 劲 眼要 毒 、 要 狠 。5 五绝 劲 要 做 到 : 手 、 足 绝 。6 手法 一个 起 落要 求做 到 : 、 手去钻 拧 、 回翻裹 、 手 假 形 意 拳 : 、用 神秘 莫测 和只 言 片语 的拳经 来 1 2把 3讲不 出 踩 要 绝 、 扑 要 绝 、 肘 裹 要 绝 、 束 要 绝 、 央 要 说 教 。 、 形 意拳 打成外 家拳 或 广播体 操 。 、 手 膝 身 体

习练五行拳易出现的问题(李春光)

习练五行拳易出现的问题(李春光)

习练五行拳易出现的问题李春光习练形意拳者,很多是由于无理论指导才发生的较为普遍的一些技术问题。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以人门的基本练法来讲一讲五行拳和十二形拳常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

形意拳的步法有二十五种以上,每种步法都可以打出任何一行的一个起落。

而任何一行的一个起落,又可以打出前后左右上中下等任何一个点的方向发力。

无论一个起落用什么步法,打什么方向,用多快速度,站多高身架,使什么劲道,都是由假想实战来决定的。

所以,不要一看到别人打的与你打的不一样,就认为是错误的。

1、劈拳的问题一是把劈拳打成了砸捶,或把推掌的击力点放在了手上。

二是下半身的力量小于上半身。

三是后手的力量小于前手。

四是脚的起落慢于手的起落。

五是把第一拳打成了躜拳。

六是还没练好三体式就急着学劈拳。

劈拳的要求:劈拳并不是主要用来打人的,而是用来练习身法和发放人的。

它打的是中力,而不是推力。

外三合必须要合,不能有一轻或一重,一快或一慢。

击力点应放在前手小臂的中上位置。

劈拳的第一拳不是躜拳,而是熊膀,是用来上顾翻扣向下回拉敌手,使其失重前栽或后仰,或左歪右斜。

第二手的出击是由提拧错抖撞放多种劲组成的,必须打出钻拧劲来。

前上劈拳的目的是把敌打的两脚离地向后跌倒;前中劈拳的目的是把敌打的两脚尖翘起,后退不及向后跌倒;前下劈拳的目的是把敌打得跪卧在地。

每一个起落都要体现出勇猛短毒狠来。

纠正的方法:一是首先练好三体式后才能练习劈拳。

二是整体动作速度放慢,先练定步,再练慢步,最后练快步。

三是加大第一手回拉向下压裹的力量。

四是上半身松点,下半要坚实点儿。

五是要提高脚的起落速度。

六是要打出五绝劲及六合劲。

七是要把四肢作为支架,靠胸背肩胯腰腹的运动来发劲。

八是只用五分劲练筋骨,皮肉是用来充气血的。

九是等上述问题都解决后,要把一个起落的时间控制在一秒钟内,起半秒落半秒,中间休息一两秒。

2、躜拳的问题一是把躜拳打成了熊膀。

二是第一手的翻扣压拉无力。

三是第二手的出拳太慢太僵硬。

形意拳之《九要论》师徒问答篇: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

形意拳之《九要论》师徒问答篇: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

形意拳之《九要论》师徒问答篇: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一次夏天的晚上,在楼顶跟李老师一起乘凉,不时吹来一股凉风,暑气尽去,令人心旷神怡。

我跟李老师闲聊问道:“师父,经常听你提起梢节,中节,根节。

这在练拳时到底有啥用啊?”李老师道:“这个用处大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三节,我们讲意于劲先,每练一招,这个意必然要有着落处,如果三节不明,意没了着落处,那劲儿自然也没有了着落处,那内劲和外形不能统一,拳自然就乱了。

”我又说道:“师父,这个三节我也知道是怎么分的,也明白是个啥。

那在练拳的时候到底该怎么用上呢,如何练才叫明了三节?”三才天地人李老师说道:“这个在《三要论》中一句话说的好‘梢节领起,中节随,根节催’。

”我不解道:“师父,这又是个啥?”李老师笑道:“你这个娃就是性子急。

‘梢节领起’意思就是意要在梢节上;‘中节随’,就是中节要传动追随;‘根节催’,就是劲儿从根节起的。

我们以劈拳为例,我教你打劈拳是合身打劈拳,用整个身体去打。

这是怕你刚开始,将意放到掌上,会变得僵硬。

因为人一开始都是习惯用后天拙劲儿,将意放在掌上,就会刻意的用力打劈拳,带的胳膊都僵硬了,貌似很有劲儿,其实都是僵劲儿,没啥用处。

但是只教你合身打劈拳,现在已经不够了。

劈拳属‘金’,五行中,秋天也属金,秋风起,百花催。

你现在要打出劈拳的肃杀之气。

”我问道:“那这应该怎么打?”李老师道:“将胳膊看做梢节,腹部看做中节,丹田看做根节。

胳膊领起,着意不着力,这样时间一久才会出现松沉的劲力;尾闾一收,丹田一卷,这根节的劲儿就上来了;然后在运用脊背的肌肉的力量,脊背属于肾脏的先天之力,力量大的很,将脊背的力量再运用上,将胳膊劈出去,这一劈拳的力量才算有了。

”(其实,当时李老师跟我说了后,我也没有体会出来,一直到去年跟沙老师练习昆仑拳时,才明白过来。

沙老师当时说:“你就把胳膊当作鞭子,身体当做鞭杆。

你看那些放羊的,握着鞭杆一颤,‘啪’的一声鞭子甩出去了,虽然鞭子还是软的,但是那个力量却很大。

形意拳技术问题纠偏(下)

形意拳技术问题纠偏(下)

() 子探 爪 与燕 子觅 食 的 问 2燕
( 4 子抄 水 与燕 子展 翅 的 问 不夹 两 掌不能 出寸绝 劲 。 )燕 展 翅 与捋 窝 的要 求 : 子 下展 燕
翅 是 将 敌 击 我 心 肋 的双 拳 向 下 向
题 : 是 掌指 的刚硬 度 不 够 。二 是 题 : 是 撩 阴掌 掌 力 不 足 , 法 不 一 一 掌 并 步崩 拳 的震脚 不 沉 ,出拳 不 猛 , 准 。二是 踏 心掌无 抖绝 劲 。 身劲 不爆 。
的前栽 仆倒 的一 种跌 法 。发力 时 上 不 分 。
纠正 的 方 法 : 是双 拳 打 轮要 根 内侧 , 敌 项 连 挤 带 锉 , 然 震 一 将 猛
后 坐 , 手 出 抖 绝 劲 ; 动 为 一 起 由慢 变快 , 双 两 由柔 变 刚 狠命 下 砸 力 透 抖 敌 下 巴颏 , 透 后 脑 , 在 锉 断 力 意 落 。如 拿锁 不死 易被敌 顺 势靠击 。 脚 背 。二 是钻 天 向前 上方 要 团身纵 项 骨震 伤敌脑 。
心腹及 肋 尖但要 力透 脊背 。两动 合 掌法 。很多人 把撩 阴打成 上撩或 一 劲 。用 掌根小 指一 侧 向敌肋 尖锉挤
而为 一 , 抓 为起 , 食 为 落 , 气 带 而过 。把 踏心 掌 打成推 心 掌 。 探 觅 一 呵成 。
击打 , 使敌 伤残 。 纠 正 的方 法 : 是两 手 前 伸扶 一
形 意 八 卦
( 燕子抓食 与燕 子摆尾 的问 滚 个 立 圆 下 砸 ,有 砸 碎 敌 脚 骨 之 头 。燕 子捋 窝是接 上式 疾进 步双掌 1 )
题 : 是抓 托 不 准 不牢 。二是 托 拉 意 。燕 子钻 天是 个 接手抄 裆下 潜动 前托 用掌 根托 击敌下 巴颏 。双掌 打 一 劲力 不整 。

形意拳“三忌”、“十要”歌诀

形意拳“三忌”、“十要”歌诀

形意拳“三忌”、“十要”歌诀一、形意拳“三忌”及“三忌”歌诀1.“三忌”:(1)努气(2)拙力;(3)挺胸提腹。

2.“三忌”歌诀努气憋呼吸,紧张气上逆,咄纳失自然,久而胸闷痞。

拙力是笨劲,僵硬肌络节,疼痛疮毒生,皆因滞气血。

提腹及挺胸,上重下边轻,两足无根立,水上荡浮萍。

二、形意拳“十要”及“十要”歌诀和“十要”总歌1.“十要”:(1)头要正(2)胸要含(3)腰要塌(4)肩要松(5)肘要坠(6)腕要坐(7)掌要撑(8)胯要缩(9)膝要扣(10)足要实2.“十要”歌诀(1)顶头容要正,舌尖顶上腭。

下唇微里收,竖项口虚合。

(2)扣胸称含胸两肩微前合。

胸部下松驰,挺胸生病疴。

(3)塌腰要心稳,脊椎要正直。

枢纽既端正,灵活运体肢。

(4)垂肘曰坠肘,劲力极下沉。

臂部略弯曲,肘回两肋循。

(5)松肩似拉弓,两肩往下松。

肩尖不僵耸,臂力又能增。

(6)坐腕诚为要,腕劲往下塌。

臂前端筋骨,坚强力增加。

(7)撑掌五指分,微屈大指横。

掌心向前顶,虎口成圆形。

(8)缩胯回收缩,维持体正直。

身肢不斜倚,进退方一致。

(9)扣膝若掩裆,脚跟向后拧。

膝劲往里扣,下肢力实充。

(10)实足趾抓地,脚底平前出。

进要后足蹬,前脚[足尚]泥土。

十要总歌形意十要首为高,顶头扣胸并塌腰。

撑掌缩胯须牢记,扣膝实足君须晓。

松臂坠肘及坐腕,根基深固自生巧。

把势好学功唯练,见异思迁枉费劳。

梁长兴首谈形意拳“化劲”等武学精髓以及多次夺冠经验

梁长兴首谈形意拳“化劲”等武学精髓以及多次夺冠经验

梁长兴首谈形意拳“化劲”等武学精髓以及多次夺冠经验梁长兴老师演练的形意拳罗山主注:梁长兴为多届形意拳冠军,北京武术队带头大哥,李连杰、吴京等师兄。

我今天首次公开泛泛谈谈形意拳的“化劲”。

长期以来这个话题因为是尖端领域,因此众说纷纭!以下是抛砖引玉一点浅见:若如说武艺中有明劲、暗劲、化劲之分,哪化劲是最难形容的!内家拳的化劲往玄了说就好似到了出神入化的那种境界。

我深感自己还没达到这个层次,因此只能杜撰。

简单讲化劲是在明白基本的间架与要领之后,经过一段以意识为主导的修炼过程,使之动作的完成接近自动化的一种特殊体验,以及恰到好处的感受。

它是一种在发力之前先入为主的劲路。

有了它之后,随之的速度、力量、准确度接近完美。

好似掌握了书法中千古不易的中锋用笔;犹如声乐中演奏者忘我的韵味。

体现在太极推手时不失中的感觉,以及与人搏击时用的巧劲。

化劲是掌控吐纳变化中的微妙瞬间,它体现在演员和运动员表演时所呈现的淋漓尽致,以及身体在运中进入了不松不紧、不高不低、张弛适度、出入自如的状态。

化劲所产生的渗透力的深度与广度,好似进入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境界里。

拳打千遍道理自显,化劲当然经历和积蓄了千百次在训练表演时洒脱流畅的感觉,其中有方法、有悟性、有汗水。

回到形意拳的化劲乃不失中也,运营在两肘不离肋和两手不离心的体悟里,在神韵中体现,在妙手空空中施展,在中间虽会常无会,放会无为任自通里行游!好啦我不在往下忽悠啦!呵呵。

梁老师其他有关武学精髓的见解分享如下:传统拳再受重视也已断代很多年了,口传心授的东西离本来面貌差距太大,不过,在民间把觉得有道理的东西凑在一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是能看到或找到支离破碎及一星半点的好东西的。

另外,武术意想很广很大很深,但到了我这一辈人或比我再大一辈的前辈们,在武术界干了一辈子,混了一辈子,看得多见得广,基本上走遍了大江南北,走访了各种流派各个拳种发源地,向前辈们学习、请教了很多很多,对武术已有了非常精辟的认识,那就是万变不离其中,到了终点全是一样的,所以在一个拳种里找不到的内容,或许在另一个拳种里能够找寻到。

形意拳开肩活背法(形意拳术本末体用与练法打法)

形意拳开肩活背法(形意拳术本末体用与练法打法)

形意拳开肩活背法(形意拳术本末体用与练法打法)形意拳术有“本末体用”之说。

本者,体也;末者,用也。

但体用二字又分为两层论法,兹分述于下。

第一层本末体用之说自己练习者为(健)体,行之于敌为用。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体、用与拳之练法和打法四者不分的问题。

因在练本体时就要涉及到顾法与打法,要想取胜于彼,必先健其体,在练功时不出一切偏差。

要有明师指教,在练法中要通医理合道义,练法中又分为初练,长练和久练。

初练时,意念要注意到形体姿势正确与否(只因练武术练的是经脉之气,经脉之气要以形体来引动),由初练者至长练者就是把正确身形固定下来。

在这段时间内,自己练习时眼神不可散乱,或视一远点,或看自己之手,神气要定住,内外要合一,不可移动。

这就给大脑神经开始灌入了打法的印象。

由初练、长练身形正确固定之后,就转入久练阶段。

意念也就要随之转变,应注意到以打法为中心的习练。

开始利用拳经所云“眼前无人似有人”的意念练法,要幻想着敌我二人彼来我往相攻守,仿佛敌人在面前相较胜负的情景。

这就又给大脑皮层慢慢渗透至脑神经接到彼方的刺激,自动就有本能性的反应得以锻炼。

所以,在套路熟悉以后,练习时眼神就水能散乱,或视一远点,或看己手,要将神气定住,周身要活动,不可拘束,达到内外合一、但到长练时,就要将身缩住(缩住丹田、即抱也),内外开合。

虽往回缩,外形之式还要舒展,顺中有逆,逆中有顺。

是故形意拳之道,内中之神气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形式要和顺不悖。

总之,身形动作要按合道之窍而内外合一(即形神合一),定而不可移动。

第二层体用之说敌我相较体为本。

敌我二人相较胜负之时,首先要顾住本体自身不受彼方之伤害,为“保其本”。

既保其体,所以说“本者体也”。

体者不受彼之伤害才有其末。

末者,是对彼所用之招术。

如若本体为彼所伤,末则自然消失,也就无用的必要。

因此,“本末体用”四字可使“体用”二字代称即可。

形意拳最主要的体用不分之说,是指出其中一拳全是顾打相兼。

所以说体用莫分。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七、关于习拳要领:(一)松、静、柔、整问:我有一个关于松柔的问题,我之前因为太执着于松柔而适得其反。

正确的松柔有什么标准呢?我应该有什么感觉呢?答:这个问题在书里也有很明确的几句话。

在最初步的时候,松柔只能理解为不使劲。

你不用力就可以了。

再往后,练深了,就是真气充实起来以后真正的松。

为什么有人追求松柔反而不行呢?一个是他太执著于松柔,可既没有松也没有柔,他所谓的松柔,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功夫体现出来的!那实际上是一种慢,而不是柔。

这会让肌肉很紧张,看起来动作很慢很柔,其实里面肌肉紧张得很。

这种不可取,练了半天也练不出来。

必须真正得把肌肉松弛下来才可以。

所以初步来说,你不刻意使劲就可以了。

练的过程当中,当你的奇经八脉都打开,血脉疏通以后,你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叫“松沉”,怎么才是“松”了。

当然,松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内涵,再往高层还有更高层的意义,到那时你自己就能体会了。

东单有个胡先生说,我松就打你。

他这个就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说你松怎么还能打人呢?他说只要我放松就能打你。

他确实一放松就能打你。

这句话在常人来听听不懂,而这个松就是真正的松。

现在开始你就只能不用力。

前面小范说的问题也跟这个近似,他开始觉得我越低越使劲,下的功夫就越大,结果适得其反。

柔也是一样:如果为了达到柔,而自己较劲用力,让人看这好像很柔,实际上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其实浑身都紧在一块了。

问:我以前对“松”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老想着要松柔,不太敢使劲,这样一来,自己的精神也不振奋,越练越昏沉。

答:这种情况也有。

这种不叫松,叫懈。

不是很松弛下来的,而是懈了当啷,自然越练越迷糊,一点精神都抖不起来。

这不是松,这就是懈了,从思想上懈怠下来了。

好像很不经意的,以为就是松到底了,其实这不是。

这都是对松的一种误解。

问:感觉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还是跟练之前情绪和心情的调整有关系的,还是从心理上没放松,结果一练就有问题了。

形意拳问答

形意拳问答

形意拳问答形意拳是我国著名的内家拳拳种之一,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形意拳问答。

形意拳问答1.形意拳这一名称是什么含意呢?是否与岳飞将军有关呢?形意拳既名形意,是说其有形有意,形即外形,意即内意,是内外兼修之拳也。

外形即人身之肘、膝、肩、胯、头、手、足等,内意即神、意、气、力等。

形意拳是从心意拳发展而来的。

心意拳的始祖是姬龙峰,相传姬龙峰求道终南山得到岳飞的九要论,才根据九要论的内容,创编了心意拳。

以此看来,形意拳是与岳飞有关连的。

不过心意拳只有五形拳与站枉及连环拳。

后传至李洛能,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形意拳。

形意拳问答2.形意拳的创始人是谁?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李洛能先生。

李洛能先生师从戴龙邦,戴龙邦师从曹继武,曹继武师从姬龙峰。

姬龙峰根据岳飞的九要论创编的心意拳,传至曹继武,再传至戴龙邦又改为心意六合拳,至李洛能博采众家之长,扩编为形意拳。

形意拳的来源虽与姬龙峰等历代传人有关,但名称不同,内容有加。

李洛能创编了十二形及八式捶、杂式捶、龙形四把等单练套路,和五行炮、五花炮、安身炮等对练套路,传至现在。

故形意拳的创始人应是李洛能。

形意拳问答3.形意拳共有几个流派?形意拳大致可分为三个流派:山西派、河南派、河北派。

山西派,特点是拳势紧凑,劲力精巧。

河南派,特点是拳势勇猛,气势雄厚。

河北派,特点是拳势舒展,稳健扎实。

当年我的老师教授于我的形意拳为河北派。

形意拳问答4.什么原因使您学习形意拳?我是在久病缠身,医药无效的情况下,以偶然的机会遇见恩师李应埙(字向左)先生才学的形意拳。

按照中国的旧说法是缘法,按现在说就是机遇。

形意拳问答5.很想请您谈些关于您老师的故事好吗?我永远感谢和怀念我的恩师李应埙先生。

我现在为传播形意拳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延续老师的事业。

老师传授给我的好东西应该由更多的人分享。

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

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

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形意拳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理论基础,以养生健身为主要目的,讲究“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传统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

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一、形意拳的有关常识(一)形意拳的习练内容:按先易后难的习练顺序有:1、养身功。

2、拍打功。

3、腰腿功。

4、弹踢腿。

5、三体桩。

6、五行拳。

7、十二形拳。

8、徒手单练套路。

9、器械单练套路。

10、徒手对练套路。

11、器械对练套路。

12、十五处打法。

13、七十二绝技。

14、拳理拳法。

15、气功。

16、散手。

(二)习练形意拳的基本条件:1、本人特别喜爱该拳种。

2、四肢健全。

3、骨骼定形。

4、意志坚强。

5、聪明伶俐。

6、正直侠义。

7、能做到舍己从人。

8、能每天坚持练习两个小时,数十年不变。

9、经济条件宽余。

10、环境场地允许。

11、能拜到一位即能打出真形实象,又能讲明拳理拳法的师父。

12、你与师父非常投缘。

(三)习练形意拳必知的理论:1、三节。

2、四梢。

3、五行。

4、六合。

5、七疾。

6、八要。

7、十病。

8、十三格。

9、十五处打法。

10、十六处练法。

11、习艺三知。

12、习艺二勤。

13、习艺二戒等。

形意拳有关问题解答(四)形意拳练成什么样才算真形实象:严格按照拳理拳法的要求,做到,1、身法六合: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鹰捉、雷声。

2、劲法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3、四梢要惊起:舌能催齿、牙能断筋、指能透骨、发能冲冠。

4、精神气势要做到:气要勇、攻要猛、劲要短、眼要毒、手要狠。

5、五绝劲要做到:足踩要绝、手扑要绝、膝肘裹要绝、身束要绝、体央要绝。

6、手法一个起落要求做到:手去钻拧、手回翻裹、钻裹翻拧一次完成。

7、足法要求做到:起足要钻、落足要翻、不钻不翻以寸为先。

8、步法要求做到:进步要低、退步要高、随左跟左、随右跟右。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刘长国
【期刊名称】《搏击》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七、关于习拳要领:(一)松、静、柔、整问:我有一个关于松柔的问题,我之前因为太执着于松柔而适得其反。

正确的松柔有什么标准呢?我应该有什么感觉呢?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刘长国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4
【相关文献】
1.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1) [J], 刘长国;
2.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2) [J], 刘长国;
3.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2) [J], 刘长国
4.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3) [J], 刘长国
5.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3) [J], 刘长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练形意拳必须要懂的《九要论》师徒问答篇:内外六合

练形意拳必须要懂的《九要论》师徒问答篇:内外六合

练形意拳必须要懂的《九要论》师徒问答篇:内外六合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到李老师家,跟李老师在客厅喝茶聊天。

李老师聊道:“前五要我都跟你讲过了。

今天就跟你聊聊第六要。

”我说:“师父,我知道第六要讲了什么,就是讲了内外六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为外三合。

放到一起就是内外六合。

”天地六合八荒李老师笑道:“你说的也对,这也是一种六合。

”我说:“一种?难道还有其他的几种。

”李老师道:“这个‘六合说’分好多种。

各师各法,各有不同。

但是其根本原理和追求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我给你讲讲其他几种说法,以后遇见人也盘道盘道,别显得孤陋寡闻了。

”我说:“好,师父。

”李老师继续说道:“内合分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一种;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两种;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毛合,肾与骨合,三种;外合分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一种;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两种;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足合,三种;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反过来也一样的,四种。

还有‘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绳、准、规、矩、衡、权’天地六法度一说。

这些都是‘六合’的各种分支。

但是用在练拳上,其根本要求都是一样的。

”说道这儿,李老师喝了口茶润润了嗓子。

我静静的等着。

李老师又继续说道:“这‘六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将人练成一个有效组合的整体。

首先‘内三合’,心之所动,意之所向,气随着意就动了,气与所发之力相合,打出的拳才有气势,才不是空架子;然后‘外三合’,无论哪种‘外三合’都是为了保证拳势到位,让形体整体合一,让身体四肢百骸按照法度合二为一。

最后内外相合,达到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境界。

”“师父,那要怎样才能练到你说的那个境界呢?”我问道。

李老师想了想说道:“之前让你练的三节的方法,是为了让你明了身体三节,那属于‘快练’。

今天教你个‘慢练’的方法,来体会六合。

形意杂谈

形意杂谈

形意杂谈.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形意杂谈谈形意拳的练法形意拳的起源问题,到目前为止仍在争论。

我们不管其创始人是否是岳飞还是姬际可或是谁,总之,形意拳是练武的老前辈们总结了各种拳术的精华。

形意拳的技法体系归纳成:从上向下的为劈劲;从下向斜上方的为钻劲;向前直打的为崩劲;拨开敌手用另一只手直击敌人的为炮劲;用横力制敌的为横劲。

并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为理论基础,更以肺、肾、肝、心、脾等人体内脏相联系。

形成了现在的劈崩钻炮横的五形拳。

形意拳除了五行拳外,还以龙、虎、猴、马、蛇、鼍、鸡、鹞、燕、鹰、熊取其各动物之特长,编成十二形拳,形意拳与八卦掌,太极拳三门拳种被称为内家拳,是近百年来最盛行的三种拳种。

在清未年间,形意拳的李飞羽,八卦门的董海川,太极门的杨露蝉齐名于世,为内家拳的全盛时期。

在民间流传的形意拳谱很多,如:“九要论”、“内功经”“神运经”“纳挂经”“地龙经”孙禄堂的“形意拳”刘殿琛著“形意拳术抉微”李存义著“形意拳谱”薛颠著“形意拳讲义”凌善清著“形意五形拳图说”许笑羽著“形意拳图解”姜容樵著“形意母拳”、李剑秋著“形意拳门拳术讲义”、王礼著“形意拳精义”、李天骥著有“形意拳”。

此外尚有许多抄本流传于世,形意拳的参考资料比各家拳种都多,这也作为形意拳门兴盛的一个证据。

形意拳发源于河北,广传于全国,各地都有练形意拳的人。

尽管形意拳传播广,派别多,但是练出的动作皆大同小异,仅在姿式上有大架子,开展与紧凑之分和十二形及十形之别(山西、河北练十二形,河南练十形)。

形意拳系由六合心意拳发展演化而来。

所谓“六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

内三合加上外三合共为六合。

六合全能使形神一致,心到手至,意到神随,以思维支配动作,内外合一,以勇猛、劲整、条件反射快为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七、关于习拳要领:(一)松、静、柔、整问:我有一个关于松柔的问题,我之前因为太执着于松柔而适得其反。

正确的松柔有什么标准呢?我应该有什么感觉呢?答:这个问题在书里也有很明确的几句话。

在最初步的时候,松柔只能理解为不使劲。

你不用力就可以了。

再往后,练深了,就是真气充实起来以后真正的松。

为什么有人追求松柔反而不行呢?一个是他太执著于松柔,可既没有松也没有柔,他所谓的松柔,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功夫体现出来的!那实际上是一种慢,而不是柔。

这会让肌肉很紧张,看起来动作很慢很柔,其实里面肌肉紧张得很。

这种不可取,练了半天也练不出来。

必须真正得把肌肉松弛下来才可以。

所以初步来说,你不刻意使劲就可以了。

练的过程当中,当你的奇经八脉都打开,血脉疏通以后,你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叫“松沉”,怎么才是“松”了。

当然,松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内涵,再往高层还有更高层的意义,到那时你自己就能体会了。

东单有个胡先生说,我松就打你。

他这个就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说你松怎么还能打人呢?他说只要我放松就能打你。

他确实一放松就能打你。

这句话在常人来听听不懂,而这个松就是真正的松。

现在开始你就只能不用力。

前面小范说的问题也跟这个近似,他开始觉得我越低越使劲,下的功夫就越大,结果适得其反。

柔也是一样:如果为了达到柔,而自己较劲用力,让人看这好像很柔,实际上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其实浑身都紧在一块了。

问:我以前对“松”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老想着要松柔,不太敢使劲,这样一来,自己的精神也不振奋,越练越昏沉。

答:这种情况也有。

这种不叫松,叫懈。

不是很松弛下来的,而是懈了当啷,自然越练越迷糊,一点精神都抖不起来。

这不是松,这就是懈了,从思想上懈怠下来了。

好像很不经意的,以为就是松到底了,其实这不是。

这都是对松的一种误解。

问:感觉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还是跟练之前情绪和心情的调整有关系的,还是从心理上没放松,结果一练就有问题了。

答:对,有关系。

所以我们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不管说什么,都不要过于执着。

不要一说天就执着在天上,一说地就执着在地下。

这样肯定就不对。

过去老前辈也说过。

像杨老师就说:你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你别这么做。

王芗斋老先生说:我这么说你这么做,肯定就错了;你不这么做,那就更错了。

当时他们没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其实就是不让你死死执着在这一点上。

你在练拳的过程中如果执着在一个点上就错了。

比如,告诉你这只手得高点,你就一直想着这手,结果今天一天你光想着这手得高点,其它全忘了。

我们所要做的是一个全体的,整体的东西。

而不是练习的某一点的东西。

这点也是跟其它运动不同的一点:总要放开,总要想到全部!所以,告诉你手高一点,你知道该高一点就行了。

下一次就别想它了。

等到下一阶段,你还觉得手不太高,你再改变一下就行了。

问:关于松和懈我有点体会,不知道对不对。

我觉得懈也是一种松,只是松的一部分。

比如说你想着松手,你就知放松手了,其实你后背没有松,或是你全身其它位置没有松下来,你把他们忘了。

如果你能做到全身同时解,那跟松也比较相近了。

不知道对不对?答:松跟懈是两码事。

不管是部分的、还是全体的懈都不对。

松不等于懈。

懈等于毫无目的,没有任何约束的,一点都不拿劲的状态,漫无边际的那个不行。

懈跟松是两码事。

问:我们在做具体动作的时候,有一部分肌肉可能是紧的,比如说:手一塌腕,肘尖一朝地,小臂就是紧的,这对么?答:小臂也不能紧。

但在开始的时候,动作做不到而愣要做,就会紧。

所以要循序渐进。

刚开始有一点紧没有问题,这是为了达到目的。

但是也不要太紧,实在做不到就先这样。

慢慢地,知道这个应该这样,一点一点练,它就过来了。

问:明白了,这就跟“用意不用力”一样吧?答:对,一样的。

大的原则就是“在自然中求得松静柔整”。

这句话己经非常全面了。

其实刚才提的这些问题都是不自然,对吧?“自”是自己,“然”是本然。

你自己本然原来怎样就是怎样的,就是这个意思。

要把拳谱上这些东西都给悟透,都在这里头,出不了这个圈。

什么时候只要你觉得不自然,那就错了。

紧也好,懈也好,都是不自然。

要是自然而然,肯定就对了。

问:刘老师您看我对于松和懈的理解对么?好像一根弦,只是要求它直,但是不能绷着。

答:这个理解是比较正确的。

恰到好处是什么?就是你用最少的力维持最佳的形体状态就对了。

当然如果你一点力都没有,那就坐地上了,就维持不了形式了。

既要维持那种形式,又要用最少的力,这才叫正确了。

当然,将来你再往上走,那这个概念也不一定就对了,还有更深的意义。

问:您说练的时候要慢下来,是不是就是要顺着那个劲,顺着那个感觉?答:对啊!问:我也发现有时彻底放松,站得时间反而久,腿还能站得住,也不累。

应该是不出汗那样吧?答:也不是不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

其实你们没理解。

一使劲,血管就闭塞了,血管一闭塞,肯定就累啊。

从现代生物学来说,血脉不流通,就等于是带不过氧了,可不就是缺氧么。

缺氧就产生某种酸,就累了嘛。

如果你轻轻地搁在这,能够保证它的血液循环,它不就不累么?也能练出功夫。

就是这么个道理。

问:我跟他们的情况不太一样。

我不是出汗的感觉。

当我一定要追求某种外形上的动作形式时,呼吸上很难受,练完之后,上半身胸脯特别闷,我觉得特别明显。

答:实际上就是呼吸的问题。

呼吸没有跟动作协调好。

所以你们还得进一步理解“调息”。

《拳意述真》上讲三步功夫:头一步功夫叫“调息”,第二步功夫叫“息调”,第三步功夫叫“无所谓息”。

“调息”就是用你的动作把呼吸调顺。

什么叫调顺呢?一个是通过动作逐渐变成腹式呼吸;再有一个,就是让你的呼吸和动作协调起来。

这些地方就有很大的误解。

有些人写书也是那样写:这点提手,要吸气,那点呢,要呼气。

就把拳机械化了。

实际上人们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是自然协调起来的。

所以我们第一步练“调息”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发现自己胸闷,就是呼吸没有调整好。

但是你也不要主动去调它。

只要你放松,净下心来,安安静静的,按着老前辈规定的这种拳式去练功,逐渐逐渐,“调息”的功夫就调好了。

问:这跟佛教里的禅定是不是差不多?答:按说应该是差不多的。

你看世间万物万事都是以松静为本。

老子的《道德经》就说过:“归根日静,静日复命。

”静是根本的状态,躁动都是不自然的状态。

生活当中做事也是一样,急红了脸、慌里慌张地做,都不行。

所以这个静跟你所说的禅定应该是一样的。

静到高深的时候就是禅门的定。

静到什么程度呢?最深的程度就是这样一句话――纷纷万事皆可明鉴,清清我心一尘不染。

这句话做到了,就行了。

并不是静下来以后,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是这样的。

这一点也要搞清楚,一静了就什么都不干了不动了就往那一待,这是不行的。

当你初步的时候肯定是以安静不动为静。

但是将来到了最高境界的时候,就是世界上的各种事情的道理我比你还明白,什么都知道。

但是我的心不动,我不会被那些事情搅乱。

这种程度是静的最高境界。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你骂我我都不生气,我只能说你骂人不太好,别骂人。

我不会急红了脸跟你说:你骂我我就骂你,咱把这事说清楚。

那就等于你这颗清静的心给扰乱了。

诗里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咱们是“风虽起,吹不皱一池春水”。

风爱怎么吹怎么吹,水还是平静的,那才是最高的境界。

我们说的静,开始的静用安静的“静”,不易理解。

改成干净的“净”就好理解一些。

怎么干净呢?我们练功先净其外,身远是非,远离名利场,不掺杂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我练功就是练功。

后净其内,心里不瞎想,今儿想上天、明儿想入地可不行,我就踏踏实实练功。

选择练功地点也要注意,找个干干净净的、没人的地方。

干净了也就能安静了。

在你没有那么大定力的时候,周围小孩一闹一弄就练不下去了,这就是不干净。

我们在生活当中,对外要身远是非,练功要心胸豁达、要放开,练拳自然会练得心胸很开阔。

千万不要眼睛总注意别人,成天“这家买辆车,那家买个电视,那个上外国了”。

你说你管别人干什么?你就过你的日子,把日子过好就完了。

不要干那些。

甚至有些在单位“她跟谁谁怎样,他跟谁好,那天她说你……”这就叫心里不干净。

那些人看得出来脸色都不好,因为整天算计,就算计那些事。

我们不要那样,心里要豁达。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我做到就完了,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

你要记住你做坏事是有人骂你的,你做好事也有人骂你,你不做事还有人骂你。

所以你不要老想着别人在背后怎么说我好,不可能的!总要有人骂你的。

因为什么人都有,什么思想都有。

站在他的立场上,你做的事妨碍了他,你就不对。

所以我们把心放宽,这样你就干净了。

外界的这些事你都没有了,你心里头不就挺干净,你心里头干净了,自然而然你的心就安静了。

这就是静。

静做得好了,松也就容易做到了。

问:练功时如何入静?答:入静的方法就是练拳,想着练拳就行,别的都不要管它。

不需要再用其它特别的方法入静。

以动求静的方法是最好的,不容易出流弊。

如打坐那样以静求动的方法,容易出流弊。

那些已有功夫,会打坐的人虽然坐着不动,但他全身的血脉都开了,甚至坐多少天都不怕,因为血脉、生理在很正常地运行。

而一般人刚开始很难做到,所以由动入静是最好的。

过去周潜川先生说过一句话:由武功进入静功,限期取证。

我们不过分要求你要达到如何的静,只要你练功,你的心思放在练拳上,你的动作就让思想集中起来,逐渐就静了。

若你们有兴趣再往下练的话,最后练到你躺着都能练,躺着也能让你生理的循环正常进行,而且比一般人还好,五脏六腑都能放松。

到那时你还求什么动静之别呢?那是后话。

现在你就练拳,渐渐的你的心就静下来了,不必有更多的要求。

要说要求也就是我说过的那两句,“先净其外”,不要一天把精力放在没用的事情上,过一天少一天啊。

看电视,侃大山还算是娱乐,还有的整天嘴碎饶舌,搬弄是非,浪费时间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

哪怕什么事都不干,坐下来静养一会,把神养好了,以便能更好地学习工作,都比那漫无目的浪费时间强。

养好精神,干点正经的事,你的道德品质就升格了,心情也就豁达、平和了,不就安静了吗?所以练拳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就干净、安静了。

拳谱上也说,内家拳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刚者易之柔,弱者易之强,悖者易之和,戾者易之顺。

问:拳谱中有各种拳法要领和要求,初学者如何在保持松、静、自然的状态下又能做到这些要求?答:按着所说的这个形式,一步一步去练拳,逐渐就自然达到了。

按着拳法的要求,每天改正一点,逐渐就能趋近于正确,一下子是不可能的,想有什么秘诀也不可能,只能是慢慢去练。

问:改正的过程中,是不是不能刻意去纠正?答:不刻意是指不要执着在这上面。

就是说你很自然地能做到就行了,如果你一时做不到,不要强求去做,否则就是执着。

现在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随着你练拳的进展,慢慢它自己就做到了。

一切要领都要知道它,而不执着于它;不要忘记它,但也不能帮着它。

也就是“知而不执,勿忘勿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