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烈老师教你学形意拳

合集下载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

中华武术形意拳的内功怎么练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结合了各种飞禽走兽的外形拳术,而形意拳更加注意练内功,熟练形意拳的内功后,再加以练习形,才能将形意拳更好的表现出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形意拳的内功训练方法,欢迎大家学习。

形意拳的内功锻炼技巧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于青少年,后者适用于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着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松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于“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气上升而内脏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脏亦随之松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形意拳十二形之虎形拳

形意拳十二形之虎形拳

形意拳⼗⼆形之虎形拳来源:搏击杂志虎形是形意拳“⼗⼆形拳”之⼀。

虎形采取猛虎扑⾷之势,以虎形为拳,效其冲扑勇猛,稳捷凶狠之技能,在搏击中双⼿齐出,冲击⼒很强,且双臂合抱,中门封闭⽐较安全,是搏击中最常见的⼀种技法。

⼀、虎形在搏击中的理念虎为⼭中之王,兽中之⾸,有扑⾷之勇,离⽳之疾,抖⽑之威,利⽖之锋;虎⾝长⼤,扑⾷凶猛,下决定⼼,毫不顾虑;虎形有耀武扬威之⽓概,与⼈交战如虎搜⼭。

虎形拳取它这些基本特长,象形取意,演练成拳,做为强⾝制敌之⽤;也就是效仿猛虎的威严姿态和冲扑凶猛、稳捷凶狠之技能运⽤于搏⽃之中。

虎形的威⼒就在于虎打堆⾝之劲,⽤在搏击中则成为外猛⽽内柔和,即猛⽽烈,好似猛虎出⽊笼,出击时猛烈迅速。

如拳谱中所论:“猛虎⽳伏双抱头,长啸⼀声令胆惊,翻掀尾剪随风起,起涧抖擞施威风”。

虎抱头就是束⾝之势,好⽐是猫扑⿏之⼀瞬间,缩⾝只待⼀触发,只有束⾝落劲,才利⽤于全⾝发劲。

形意拳在外表的形象强调全⾝要体现出四种动物的形象,“虎抱头”即是其中之⼀。

虎抱头就是要在过渡动作中和运⽤技击中,使头部、项部、⽬部、⾝部、⼿部以及劲、⼒、意、⽓体现出虎之雄威,做到头领其⽓,神逼于⽬,⾝藏于劲,⽖藏其锋,且有伏虎之形。

⼆、虎形在搏击中的运⽤虎形之中应该分为上虎形、中虎形、下虎形三种搏击技法,上虎形主按,中虎形主塌,下虎形主托,⽆论是上、中、下虎形都要有冲劲和扑劲。

扑劲,犹如猛虎扑⽺、狸猫扑⿏、要体现出快速迅猛疾毒的冲扑劲来。

扑劲的发放要丹⽥⽤劲,勇往直前,抱头前进,强项怒⽬,双掌猛扑推按,⽽且双臂合抱,中门封闭,保护五官、五脏的安全;两肘夹胁⽽出,及⾄敌⾝先上搓,即内旋翻⼿发⼒,发劲时要坠臀强膝,⽓整⼒合,先脚后⼿六合⼀致。

三、虎形实战技法(⼀)从⾝扑⾯对⽅突然从我背后搂抱,我即敏锐感应,以猛虎抖⽑之威,束⾝下坐,双肘后提顶对⽅双肋;对⽅负痛脱⼿,我即全⾝向右转体,同时右腿后撤,双⼿外旋起钻封住对⽅上肢,着⼒内旋双掌猛烈攻击向前扑打,在对⽅失重的同时我即起左脚向对⽅肋部踹去,或⽤膝顶肋;在踹腿的同时双臂向右横领对⽅上肢,以化解对⽅迎击或反击之上肢。

【拳理】从此,踏上内家拳修炼的坦途

【拳理】从此,踏上内家拳修炼的坦途

【拳理】从此,踏上内家拳修炼的坦途内家武学作为一门学问,其研究的主课题,其实就是三个方面:人体的构成及运作原理和应用、人体的功能锻炼和潜能开发方法、人体的拳术运动模式。

对应地,研究这三个课题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称之为内家武学的“人体观”“锻炼观”和“运动观”。

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内家拳,应当能够在理论和技术上为后来者提供这三方面问题的清晰答案。

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的“三观”指导下,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训练体系。

通过这套体系,后来者可以复制先贤的经验,修炼功法,改造自身结构,重建新的人体运动模式,最终获得更强劲的运动功能。

所谓系统、完整的训练体系必然具有以下特点:(1)始终坚持以开发人体潜能为最终目的。

通过拳术修炼,获得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即如先贤所云:“改造生理、发挥良能”。

而非一味钻研狭义上的招数技巧。

(2)有层次分明的训练程序。

普通人可以循序渐进、由低到高地掌握一门内家拳术。

其理论阐述清晰,功法指向明确。

每一步功法,锻炼哪里?为什么这么练?应当取得什么成效?最后如何应用?都必须交代得清楚明白。

(3)每一步功法,练习者练到一定程度,身体上必然会出现对应的、可见的变化,如“易骨”“ 易筋”;同时,会有特殊的“内感觉”出现,如“劲感”“意感”等。

此种现象是在身体上和意识中真实出现的,不是自行想象出来的。

他人可以检验,多人之间可以重复。

借用修行术语来说,即是“功景相参,实修实证”。

只有拥有系统、完整的训练体系的内家拳,才是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才能够在现代社会存在并发展下去。

以上这些,是初学者所应当了解的内家武学常识。

希望有志于修炼内家拳的朋友,能够悉心品味,先建立一个初步但正确的认知框架,然后再将各个层次、环节的指导理论和具体功法填入“空格”,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清晰、立体的内家功夫修炼“路线图”,再通过实践,逐步印证,最终踏上内家修炼之坦途。

刘杨,河北派形意启蒙,后学习孙氏内家三拳,师承孙存周老先生弟子张烈先生。

古传形意拳实战训练(风云生)

古传形意拳实战训练(风云生)

古传形意拳实战训练(风云生)[转]古传形意拳实战训--------发表于<精武>2月号风云生不久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传人崔杰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题,谈起形意拳的训练程序,向其求教,问曰:“如果一个没有基础的人,向先生学拳,第一步应该练些什么,”答:“抖手、穿掌、步法”。

我吃了一惊,追问:“怎么,不是从三体式开始吗,”答:“三体式属于高级功夫,是不可以随便传授给初学者的~”我很吃惊的再问:“难道你们也是先打实战,后练三才、五行吗,”这次崔先生大吃一惊,很快回问:“什么叫‘也’是,难道还有别人也这么练吗,”……是的,还有别的形意拳也是先打实战后练拳。

就以我所学的形意拳而言,仅在家乡齐齐哈尔市,所接触的形意拳就有两支,分别是由李存义的弟子,定兴三李中的李星阶前辈,与同乡的朱殿深义结金兰,以形意拳与朱殿深换艺(学习朱家的医术),后被朱家带到齐齐哈尔的老朱家形意拳;以及一位隐居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农家的已故隐师传授的郭云深系的形意拳。

这两个体系共同的特点,也是区别于社会上流传的形意拳之处,就是在传授三体式、五行拳之前,都有一个为期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前期训练,并且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实战是一个主要的,核心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的认为,形意拳的入手功夫是三体式,可通过七年的寻师访道,研究实践,我发现以三体式入门的形意拳训练并不适合所有人。

例如年龄未满十六岁的少年与儿童,如果按严格要求站三体式,那么三体式中包涵的筋骨训练的成分,对于其发育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而且多数是负面影响……近些年的武术界,由于大成拳、卢氏结构等武学体系造成的影响,使许多从武术杂志上了解武术的朋友产生一个错觉,似乎站桩才是武术功力训练的主体,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否认站桩功是好东西,可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思考的是,为什么站桩功是密传的年代里,一个形意拳会产生那么多如明星一样耀眼的高手,而在站桩功普及化的今天,武术界就连找一个能上擂台的实战高手都难,原因很简单,站桩的功法,多数是属于中高级的东西,是给高手们练习,在静态下加深其对武学内涵之体认的方法,而对于一般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该体认什么,他们天真的认为,只要坚持苦练,就会产生功力,功力深厚了,练什么都占便宜,可是,这种观念正确吗,在这里,我要向有关的专家求教一个问题:如果我要赤手空拳将人一击致命,需要多大力量,最近有个朋友一直在向我求教,反复追问的,都是有关功力训练的如站桩、都大杆、揉球等一些训练,实际上对于一般没有师父的武术爱好者,他们最重视的就是这些所谓的功力,可我们防身自卫,甚至打人、杀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力量呢,在我印象中,前几年散打王比赛期间,有记者采访有关管理部门领导时,谈到一些数据,说人体的一些薄弱要害,只须几公斤的力就足以致死;而后一位形意拳前辈的文章中谈到,人的胸部只须70公斤的力量就足以致命……(在此,我求教权威的数据)。

形意拳的八个基本动作

形意拳的八个基本动作

形意拳的八个基本动作嘿,朋友,今天咱们来摆一摆形意拳的那八个基本动作,这可是咱们中国武术的瑰宝啊!说起形意拳,那可是象形取意,模仿十二种动物的动作,来表达武术的精髓。

咱四川人讲究的就是实在,咱就把这八个动作用咱地道的四川话给你摆一摆。

首先得说说“顶”。

顶有三义:头向上顶、舌顶上腭、手往外顶。

头向上顶可不是说你要死劲儿往上挣,而是要虚虚领起神意,感觉就像你往身前极远处平视,头顶百会上方处似有一物虚悬。

舌顶上腭那是连接任督二脉的关键,舌尖自然与上腭接触,气机才能畅通。

手往外顶,手掌要舒展,但别用力过猛,得保持手势的形状,这样才能让精神因舒展而安适。

再来说说“提”。

提也有二义:尾闾上提、谷道内提。

尾闾上提,就是塌腰,腹股沟隐收内敛,腰胯松沉下降,尾闾处的上提感就会相应出现。

谷道内提,可不是叫你像忍大便那样,放松收敛腹股沟就对了。

这两步做好了,腰部才能轻柔不受外力与己力,中盘和顺稳健。

接下来是“扣”。

扣有三义:胸要扣、手背要扣、脚面往下扣。

胸扣就是开胸顺气,展胸后中气下降通达丹田,所谓“浊气下降”,清气自然上升,让人神清气爽。

手背要扣、脚面往下扣,就是手掌和脚掌的意思向前舒展,手背和脚面就会有松沉感,手脚合而为一。

还有“圆”。

圆义有:脊背要圆,虎口要半圆。

脊背圆涨,那是胸扣到位了。

虎口半圆,五指先伸直分开,再松肩垂肘,手指的意思随神意向外舒展,久了自然形成半圆。

胳膊、手腕、腿都要呈月牙形,这样练出来的形意拳才更有味道。

剩下的“抱”“垂”“横顺”“钻翻”这四个动作,咱就不一一细说了,但你得记住,它们每个都有独特的要领和意境。

抱就是丹田要抱、心中要抱、胳膊要抱;垂就是气垂丹田、膀尖下垂、肘尖下垂;横顺就是起横落顺,起者钻也,落者翻也;钻翻就是手起而钻,手落而翻,气是去,落是打。

咋样,朋友,听了我的摆谈,你是不是也对形意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赶紧去找个师傅,好好学一学吧!。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十六练法”是形意拳历代先师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关于手、眼、身法、步的要诣与精华。

凡学形意拳的,要想学出一点上乘的功夫,务须逐字逐句地领会此“十六练法”的深刻含义,除此之外, 没有捷径可走。

此“十六练法”是: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现将这“十六练法”分述如下:一、“寸”,指步法而言。

它居形意拳“十六练法”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平时的演练或实际散手较技(太谷民间叫撕扒)时,无论是进步攻击、还是退步防守,都是前脚带后脚,后脚催前脚,要求进步要低,退步要高。

为防止被对方乘隙,一般来讲,步幅的大小不过“尺”,故名为“寸”。

拳谚云:“学者要知真消息,奥妙就在一寸间。

”这种“寸”的步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稳,即使攻击不成功,也极少被对方闪击;其次是发劲短促,一旦接触目标,就可充分发挥力达四梢的威力。

二、“践”,是指践步而言。

这种步法是后脚提起向前成虚步,同时束身向下,另一脚即利用束身的“弓弩劲”以“鹞子入林”之势尽力向前抢占有利地位,以达到攻击目的。

此步法一般在距对手两米左右时,突然发起攻击而用此步较适宜。

三、“躜”,是形意拳里特有的身法之一,所谓“躜”是说身、步二者相合相随,束身向前穿入,而瞬间贴近对方,叫做“躜”。

在形意拳谱中有“远践近躜、躜进合膝、沾身纵力”的理论。

“躜”的关键是身步二者必须相合相随。

四、“就”,是指对方攻击我的一瞬间,我即上下束身如一,犹如行进的槐虫,贴近对方,因势利导,弓I进落空,借势击之,以逸待劳,即拳谱所云:“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

五、“夹”,意指两股和两肘犹如夹剪,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较技,都要两股紧夹,肛要上提,沉肩坠肘,两肘不离肋,势要严,劲要整,周身现“四象”,威严不可挡,谨慎防护周身要害,不给对方留有空隙,这是形意拳中重要的技法和防护要诀之一。

形意拳龙形最标准练法

形意拳龙形最标准练法

形意拳龙形最标准练法咱先说说这龙形的起势。

你得站得稳稳当当的,就像扎根在地里的大树似的。

膝盖微微弯曲,可别弯过了,过了就成蹲坑了,那可不行。

腰呢,得挺直喽,想象你脊梁骨上有根棍儿撑着。

两只手自然下垂,就像龙爪子还没开始发力呢。

接着就开始动起来。

龙嘛,那是要蜿蜒前行的。

脚步要轻快,就像你在草地上追蝴蝶似的。

一只脚向前迈出去,得有点那种滑出去的感觉,就像龙在云里穿梭。

这时候,身体要跟着转,可不是那种僵硬的转,而是像水流动一样自然。

龙形的手型也很关键。

手指要弯曲,就像龙爪子抓东西一样。

你可别把手指伸得直直的,那可不像龙爪子,倒像个铁叉子了。

手的动作得配合脚和身体,就像乐队里的各种乐器得配合着演奏。

比如说,脚往前迈的时候,手得像龙探爪一样伸出去,要有那种探出去抓宝贝的劲儿。

练龙形的时候啊,眼神也不能马虎。

眼睛得有神,就像龙在盯着猎物一样。

不能目光呆滞,不然你练的龙形就像个病龙了。

要想象你眼前有个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你得用眼神把它给抓住。

而且啊,龙形讲究的是一气呵成。

中间可不能断了那股子劲儿。

就像你讲故事,得一口气讲完才精彩。

这股劲儿呢,是从脚底一直通到头顶的。

感觉就像有股热气顺着你的身体往上冒。

还有啊,练龙形可不能着急。

你要是急急忙忙地练,就跟赶火车似的,那肯定练不好。

得慢慢来,享受这个过程。

就像你品尝一块美味的蛋糕,得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才能尝出滋味来。

这龙形练的时候啊,你还得有那种龙的气势。

龙多威风啊,在天上翻云覆雨的。

你得想象自己就是那条威风凛凛的龙,充满了力量和霸气。

每次练完,你得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劲儿,就像真的变成了一条龙似的。

这龙形练好了,可不光是身体变强壮了,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就像给你整个人都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不过呢,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得天天练,就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坚持下去,你才能把这龙形练得标准又漂亮。

张烈老师形意拳(崩拳)

张烈老师形意拳(崩拳)

形意崩拳学序“正“和”整“是学习形意拳的两个关键。

崩拳的学习在整个形意拳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常说,要是把劈拳和崩拳学好了,形意拳等于学了一半:前面我们学过的劈拳是使我们从中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正”,现在要学的崩拳是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整”。

你既掌握了“正”,又掌握了“整”,再学习形意拳的其他拳就容易多了。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非常努力用功的人,练的时间也很长,但就是存在很多毛病和缺点,总结起来都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造成的。

在劈拳和崩拳的教学中都有我增加的特殊教学法:劈拳中增加了单腿独立支撑,为后面的形意拳训练打下了基础;崩拳的教学中增加了原地崩拳。

这都是为了让学员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如何将身体的转动的速度和出手速度协调的加在一起。

熟练后,有了体会、找到了感觉,再把身体前进速度加进去。

因为刚一开始学习就把难度极高的前进、扭转、出手三个速度让学员加在一起练习,由于不是按部就班、没有基础,学员会感到非常困难,事倍功半。

增加原地崩拳的目的,第一,是为练好崩拳打基础。

通过原地崩拳的练习可以训练由两脚用力产生的抽胯放胯,使由身体转动产生的速度和出拳速度加起来,实现扭转速度和出拳速度的合速度最大;第二,是为提高出拳率。

一般练中国传统武术没有练拳击见效快,拳击几个月即可进行实战练习,武术则不行。

究其原因,武术是一种文化,必然有一个渐进过程。

武术训练的面宽,内涵也深,更主要的是受套路的约束,时间、体力消耗都较大,但出拳率低。

原地崩拳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既发挥了形意拳“整“的特点,又提高了出拳率。

相信这种方法可以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找到感觉,产生实战的自信心。

一、原地崩拳:A、原地崩拳的训练要求A.1.原地崩拳的预备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脚尖均向前方。

两腿弯曲如马步,腿的弯曲度不要求很大,即不用蹲得太低,以你感觉舒适且能用上力为准,不要因为没打几下拳,两腿就支持不住了而停止练习。

上体直立、脊柱挺拔、收颏、顶头、舌顶上膛、提肛。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

《形意拳二十四法》(含内容精义)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关注“老拳谱”公众号,海量经典老拳谱,免费为您推送;李存义形意拳二十四法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三挺:挺项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全身挺膝则腿坚马稳;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泄,胆量抱身临敌不变,两肘抱肋出入不乱;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掌扣则力气到手,手足指扣则周身力厚;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三曲:两肱宜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觊兔之饥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校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说明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必须取形意拳八字诀和象形拳八字诀,依依对照,方能议论的清楚,阐释的明白,以备习拳者参阅。

否则,偏于任何说法,都会论述的不全面了。

故只有一条一条的录其原文,方能较全面的议论清楚,阐释明白。

以八字诀为纲,二十四法为目,这样方能纲举目张。

照录之原文,首条用薜颠先生之八字诀,次条为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诀,然后是我的议论之内容。

下面就依序阐释此中之精义。

顶字诀:薛: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故谓“三顶”。

姜:三顶者何?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

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

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

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人丹田,以固命,是谓之“三顶”。

顶字诀之顶字,有止于此之意,内气上升至百会上,谓之冲天之雄。

头为天才。

百会为头之最上顶端,内气至此谓之顶。

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顶也。

拳经云:“头若顶千钧,颈如搬树转”。

就是此“顶”字之诀也。

所谓“后脑骨向上顶”之顶字,乃向上竖起之意,还是百会穴放置头的最上端之意。

百会置头最上端则头正,头正领起则一身无懒骨,正所谓“头统健之体,乃全身之总领也。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最基本的练习方法之一是“站桩”,也称为“静静站”。

它是
形意拳的基础,是其他拳法的基石。

下面是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1.调整身体。

站在两脚之间,与肩宽相等。

双脚成为一个直角。

将膝盖略微弯曲,
并使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双脚上。

2.放松身体。

让你的身体松弛到位,身体自然地垂直,让你的上半身,臂和手自然
地下垂。

头部应向上,使你的眼睛看向前方,而不是向下。

3.保持正常呼吸。

呼吸是非常关键的。

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4.注意站的时间和次数。

初学者可以每次站1-3分钟,每天练习3-5次。

逐渐提高时间和次数,直到你的身体习惯了这个姿势。

5.注意力集中。

站桩是一种身体锻炼和内功修炼。

在站桩期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
内部,意识到呼吸和能量流动。

这可以帮助你提高身体控制和内在力量。

6.正确结束。

结束时,慢慢地放松你的身体,然后慢慢的站起来。

站桩后,可以做
一些身体伸展来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以上是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在练习时,注意保持身体松弛和集中注意力。

逐渐提高站桩的时间和次数,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孙氏形意拳(劈拳学)

孙氏形意拳(劈拳学)

形意劈拳学序希望你能从练拳中得到这样的经验,世上任何事都不难,只要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上,再高的目标也能达到。

举个例子,街上有好多骑自行车骑了几十年的老头儿,但骑车的水平简直太一般了,你看见他骑车不会鼓掌;杂技团七、八岁小孩的车技表演却会让大家鼓掌称赞。

虽然孩子骑车的时间不长,但每次上车都有目的、有要求,不但要完成动作,还要在完成动作的同时保证形体美,如抬头、并腿、繃脚面等,并且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微笑,要让观众有轻松感……练拳也是一个道理,要明确练拳的标准和目标,才能进步快。

劈拳可以理解为三体式左式和右式的互相转换。

站三体式,是先站标准站立、然后站好三体式的预备式,最终成为定式(到位的三体式编者注),使之符合三体式的各个要求。

(三体式在前一章有详细描述,回忆一下做三体式的步骤和要求,确认自己的三体式左式、右式都可以做到标准,再进行劈拳的练习编者注)练劈拳是在动态的过程完成三体式左右式的转换。

虽然是动态,但要求在迅速完成转换的同时,三体式不能有任何走样,一定要达到标准,才能完成形意拳要求的“正”。

在左、右三体式转化过程中,身体要前进,这是一个速度;身体以脊椎骨为轴转动了90°,这个转动又是一个速度;后手打出去变为前手这是第三个速度;我们练拳的目标就是要在保证“正”的情况下,把这三个速度加起来,成为一个合速度,这个合速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整”。

讲拳我仍采用先分解后结合的方法来说清楚。

形意拳的起式都是从三体式起式。

为了便于讲清楚方位,我们今后讲拳都统一以面向正南站好三体式来起式。

一、劈拳起式:面向南站好三体式起式,注意站三体式起式必须是按规矩、按步骤来完成的:1、先做好标准站立2、在下蹲同时两手到位,成为标准下蹲(三体式的预备式,注意检查下蹲的高度);3、同时出手出脚,左脚向前迈到标准步幅(即膝盖前端与脚跟后端成垂线),左手向前推,右手在原地向起立,两手均做到位。

虽然左手左脚都出去了,但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下蹲时一样,一点都不走样,成为劈拳起式。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

形意崩拳学序“正“和”整“是学习形意拳的两个关键。

崩拳的学习在整个形意拳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常说,要是把劈拳和崩拳学好了,形意拳等于学了一半:前面我们学过的劈拳是使我们从中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正”,现在要学的崩拳是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整”。

你既掌握了“正”,又掌握了“整”,再学习形意拳的其他拳就容易多了。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非常努力用功的人,练的时间也很长,但就是存在很多毛病和缺点,总结起来都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造成的。

在劈拳和崩拳的教学中都有我增加的特殊教学法:劈拳中增加了单腿独立支撑,为后面的形意拳训练打下了基础;崩拳的教学中增加了原地崩拳。

这都是为了让学员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如何将身体的转动的速度和出手速度协调的加在一起。

熟练后,有了体会、找到了感觉,再把身体前进速度加进去。

因为刚一开始学习就把难度极高的前进、扭转、出手三个速度让学员加在一起练习,由于不是按部就班、没有基础,学员会感到非常困难,事倍功半。

增加原地崩拳的目的,第一,是为练好崩拳打基础。

通过原地崩拳的练习可以训练由两脚用力产生的抽胯放胯,使由身体转动产生的速度和出拳速度加起来,实现扭转速度和出拳速度的合速度最大;第二,是为提高出拳率。

一般练中国传统武术没有练拳击见效快,拳击几个月即可进行实战练习,武术则不行。

究其原因,武术是一种文化,必然有一个渐进过程。

武术训练的面宽,内涵也深,更主要的是受套路的约束,时间、体力消耗都较大,但出拳率低。

原地崩拳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既发挥了形意拳“整“的特点,又提高了出拳率。

相信这种方法可以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找到感觉,产生实战的自信心。

一、原地崩拳:A、原地崩拳的训练要求A.1.原地崩拳的预备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脚尖均向前方。

两腿弯曲如马步,腿的弯曲度不要求很大,即不用蹲得太低,以你感觉舒适且能用上力为准,不要因为没打几下拳,两腿就支持不住了而停止练习。

上体直立、脊柱挺拔、收颏、顶头、舌顶上膛、提肛。

形意拳入门 桩功三体式

形意拳入门 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下颏回收;眼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②)。

要点抬前臂时既要贴身,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

这就是“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

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要点下按时,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两手下按,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

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

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前膝向前,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

提肛,不得突臀,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要点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不用拙力。

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④、附1~④正面)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

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⑥、附1~⑥正面)。

要点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

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

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尽管不是向远进步,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之意与劲,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

形意拳内功练习方法

形意拳内功练习方法

形意拳内功练习方法形意拳是内家拳,它首先看重于内功意念的练习,故它具有理明,易悟,易成的特点。

形意拳的内功练习与一般的静功是相似的,基本要求也是一样的,它也是从站桩开始。

形意拳的桩是三体式,在三体式中要求做到外三合和内三合。

在外形姿势上要表达出十二形来,要有熊顶,龙颈,猴眼,乌嘴,燕膀,鹰瓜,蛇腰,虎胯,鸡腿,马足,龟尾,蛤蟆肚之势。

熊顶是指头部的后脑骨〔即百会穴后一寸左右的发圈处〕往上顶,象站立的熊似的,重心稳重。

龙颈是脖子向上伸直,有青龙出水升天之势。

猴眼是指眼睛在站桩时,其精神状态象猴子似的,要外精内灵。

在内要内视丹田,要跟随或领着意念精气走,要随着或领着精气,意念进行穴位间的开合或经络的运转。

在外要看对方的三尖。

重力线的两极〔三尖指两肩和头顶〕。

乌嘴是指嘴巴象乌鸦的嘴巴似的,要舌顶上鄂,气沉丹田。

燕膀是指肩膀象燕子似的沉肩堕肘。

鹰爪是指手型象老鹰的爪子似的,虎口要撑圆,有擒拿姿势,小指和无名指要自然弯曲,可起携带作用,中指要伸直有点穴的功能。

蛇腰是指腰椎要垂直中心,腰关节要自然松开,活动起来要灵活,快捷有力,象蛇飞行时的腰椎一样。

虎胯是指坐胯象老虎在纵跳山涧之时往下胯一坐的姿势。

鸡腿是指前脚下为平直,后脚与前脚成45度角。

后脚的内侧脚跟在前脚的内侧线的延长线上,有鸡走一条线之势,用以保证自身的重力线落在两脚支撑点的边线上。

马足是指两足象骑马时一样:上马时,打开两胯,坐在马背上奔跑时,两足要用力夹紧马肚,以防被摔下来,也象一把打开的大钳子,两足的意识直插地下,紧抱地球球心,两胯的意念要通过两膝盖,两足的涌泉穴直指地球球心。

龟尾是指我们的脊椎尾骨的形态要象乌龟的尾骨似的,尾闾骨往里收提,谷道内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中正,任督二脉畅通。

蛤蟆肚是指小肚子要象青蛙,蛤蟆的肚子鼓起,气沉丹田。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在内的要求完全是气功的要求,气功主要是精气神的练习,使精气神到达饱满旺盛的目的,到达健康身体的目的。

狸猫上树

狸猫上树

狸猫上树狸猫上树孙氏形意拳之狸猫上树一式有腾空窜起和不腾空两种用法,皆极为凶狠。

张烈师兄都示范过,并说他一般不用该式打人,这是要人命的招式。

当年张烈师兄曾与许维仁先生切磋散手,良久未下,也未动用该式。

张烈师兄讲:“狸猫上树那不是打着玩用的。

”狸猫上树只要用上,几乎无解。

对方顺进或弹抖,则变喜鹊登枝。

若对方后撤,则上撕下踹。

上奔头面七窍,下奔心口。

无论怎样变化,都是直攻对方心口要害。

狸猫上树如此凶悍,但运用时,是有条件的:一要掌握时机。

二要启动无兆。

三要动作迅猛。

四要两臂灵敏能随机应变。

五要指如钢钩。

六要周身骨节能充分松开,尤其是肩胯处。

六者兼备才好用。

如何掌握时机?距离、节奏、身势、步点、神意五者构成时机。

掌握时机,需要老师喂手,过去孙门前辈有专门的喂手器具。

如何启动无兆?孙氏临界态三体式是基础,此式是训练启动无兆的最佳入门基础。

孙氏临界态三体式与其它三体式相比,启动那下如同法拉利跑车与夏利相比。

但是由于孙氏临界态三体式极为难练,锻炼时甚是艰苦,一般人都坚持不了。

这些年找我学孙氏临界态三体式的人,都是浅尝辄止,未有能坚持练下来的。

如何动作迅猛?由孙氏五行拳求之。

其中尤以崩拳为重点。

运用狸猫上树时,两臂灵敏能随机应变特别重要,如对手反应敏捷,在我用狸猫上树时,与我两臂相接时,双臂弹抖我,这时我的两臂要瞬间松空,犹如与自己身体脱开一般,同时两脚攻其心门。

五指如钢构是初步功夫,练至高深,手掌连同五指有粘劲,甚至产生吸力,到此境界,与对手两臂相接时,对手亦弹抖不出。

周身骨节能充分松开,才能将狸猫上树一式用到惟妙惟肖。

张烈师兄这式用的好,盖因他的筋骨功夫为当今我辈健在者所不及。

即使是后辈中之青壮未见有能及者。

狸猫上树一式若辅以轻功则为天盘打法之一例。

据《近今北方健者传》记载,当年孙禄堂先生以狸猫上树一式凌空飞起,转身后,面向外,身贴于墙,足跟离地丈余。

学者以为矜式。

因孙禄堂先生轻功高绝,人言:“孙禄堂打人不用手,脚踩人头,飞来飞去。

张烈老师讲三体式

张烈老师讲三体式

张烈老师讲三体式张烈孙氏形意拳:三体式一序孙存周先生教授的三体式动作规范,要求严格。

多年来,我尊其教导多在练上下功夫,很少与他人交流,所以从未真正体会到三体式的难度。

直到退休后,找我学习并交流武术的人增多,我才发现来访者中即便是练拳多年,甚至已经小有名气的人,若按孙存周先生的要求站三体式,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达到标准,这才使我认识到孙存周先生教的三体式确实有一定难度。

分析来访者做不到孙存周先生练习三体式标准要求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是大致是三体式的样子,没有真正的严格要求;第二,虽知道些标准,但表述又不太明确。

如三体式的肩、胯、足跟在一条直线上;另一说法是立一根竹竿,足跟、臀、肩,都与竹竿相靠,此说法显然忽略了臀部的凸起。

再如三星对照是指鼻尖、左手食指尖、左脚脚尖在一个垂面上;以及前脚三分劲、后脚七分劲、脚趾抓地等这些描述都没有基准,使人不易判断正确与否,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

第三,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三体式是桩功,要坚持长时间站,使三体式令人生畏,产生了神秘感。

当年孙存周先生教我是按传统的教授方法:口传心授,耳濡目染。

我的动作是在他的摆弄、纠正下,经过较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逐步达到他的规矩和要求的。

现在我们之间不具备口传心授的条件,社会发展到今天一切都是快节奏的,时间也不允许。

所以我要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将孙存周先生教给我的拳,用语言原原本本地表述出来,在教学方法和讲述方式上加以标准化,这样才能不走样地传承下去。

同时我也在训练方法中加入了自我检查的方法,使学习者可以自己发现毛病、把动作做正确。

在三体式的讲解过程中,我将采用先分解再结合的方法来讲述清楚。

在今后的讲拳中均用此方法。

(三体式的整套动作被分解为三个部分:标准站立、标准下蹲、到位的三体式编者注)二标准站立三体式根据出手出脚的不同,可分为左式三体式和右式三体式,下面我们以出左手出左脚的左式三体式为例进行讲解。

一、标准站立:1. 两脚站立的位置:我们讲拳的方位仍用中国人习惯的东西南北来表述,根据需要有时也用角度来表述。

形意五行拳拳劲练法,动态图教学,每天学一点,别让国术断了传承

形意五行拳拳劲练法,动态图教学,每天学一点,别让国术断了传承

形意五⾏拳拳劲练法,动态图教学,每天学⼀点,别让国术断了传承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西姬际可。

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河南少林寺学习⼼意把,⼜精通六合枪法。

后⼜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论,把⼤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意把,创出此拳。

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意六合拳、⼼意拳、形意拳等。

形意拳的基本拳,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等五拳。

形意拳将此五拳配以⾦、⽊、⽔、⽕、⼟五⾏,故名五⾏拳。

形意拳的风格硬打硬进,快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帜。

形意拳之五⾏拳也有⼤架和⼩架之区别。

形意五拳⼩架虽然只有五个基本动作,经过演化,可以变成⽆数个技击动作。

可以不同⽅位不同⽅向⾏拳,不受固定动作限制。

形意五拳⼩架,动作可急可缓,可⾼可低,演练熟练,可以互相转化。

然⽽,毕竟是内家拳术,以内养为主,⼀般演练,以⼩幅度动作为佳。

三体式三体式:要点:①⾝体中正,表情要⾃然,⽛齿轻扣,⾆顶上腭,下颏微收。

②两肩松垂,肘下垂,⾷指要向上挑,虎⼝撑圆,⼿⼼⾥凹,五指撑开,⼿腕下塌。

③胸内函,背部肌⾁要尽⼒向两侧伸展开,腹部要⾃然充实,臂部不可向外突出;④两膝微⾥扣,前膝不过踝关节,臀部与后脚跟上下相对,脚趾扣地,重⼼略偏重后腿,呼吸要⾃然;⑤拳诀⽈“提頂豎尾精靈氣,含胸拔背歸丹⽥;扣襠裹胯穩如⼭,沉肩墜肘松肩胯。

”⼀、劈拳劈拳要点:①左或右掌下劈时,要与右脚落地协调⼀致,迈步时⾝体不可上窜,应保持平稳;⾝体不可前俯,臀部不要突出。

②左或右掌经胸前向前劈出,掌指⾼与肩齐,肘微屈,沉肩垂肘,左或右掌按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在肚脐处。

⼿腕向下塌,⽬视前⼿⾷指。

③左或右掌朝前劈出时,前掌变成拳,后掌与与前拳轻微摩擦,然后突然加速,劈出瞬间,犹如⼑劈⽊材。

(少林寺武术易筋经洗髓,道教形意拳桩功站桩)前拳后撤⼒与后掌的前劈⼒,在轻微接触摩擦时,产⽣快速的相对运动,有解脱前拳被对⽅扣住的功效。

形意拳发劲方法

形意拳发劲方法

形意拳发劲方法嘿呀,咱来说说形意拳的发劲方法哈。

形意拳的劲啊,可不是那种傻大粗的力气。

它讲究从脚底下开始,就像树根扎根土地一样。

脚得稳稳地踩住地面,你要是脚都站不稳,那发出来的劲就像没根的草,飘乎乎的。

这脚一踩实,力量就像从地下往上涌,顺着腿就往上走啦。

说到腿啊,腿可不是光把力量传上去就行。

腿得有个拧裹的劲儿,就像拧毛巾一样。

你看,一拧裹,这力量就变得更紧实,更有爆发力了。

而且这个劲在腿上还得有个弹性,不能是死硬的,就像弹簧似的,能把力量储存起来再爆发出去。

然后就是腰啦。

腰可是个关键的枢纽呢。

腰要是不会用劲,那上下的力量就断了。

腰得像个灵活的轴,把从腿上传来的力量,顺畅地转到上身。

腰一转,那力量就像被放大了一样。

你想啊,腰就像个发动机,带动着整个身体的力量。

到了上身,肩膀可不能僵着。

肩膀一僵,那力量就堵在那儿了。

肩膀得松,松才能把力量顺畅地送到胳膊上。

胳膊呢,也有讲究。

形意拳的胳膊发劲不是光靠肌肉硬顶,而是一种整体的协调。

就像甩鞭子一样,从肩膀开始,节节贯穿到拳头。

拳头出去的时候,也不是光用拳头打人。

那是整个身体的劲都集中在拳头上。

这拳头像个钻头一样,带着全身的力量一下子钻出去。

而且发劲的时候,还得有个瞬间的爆发力,就像闪电一样,“啪”的一下就出去了。

还有啊,形意拳的发劲得配合呼吸。

你不能乱喘气,呼吸得和动作协调起来。

一般来说,发力的时候是呼气,就像把身体里的劲随着呼气一下子推出去。

这呼吸和发劲配合好了,那力量就更足啦。

形意拳的发劲啊,是全身的一个整体协调的结果。

每个部位都有它的作用,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样。

咱练的时候可不能只注重一个地方,得把全身都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发出那种又整又猛的劲呢。

这可都是形意拳的小秘密哦,好好练,肯定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下篇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下篇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下篇十五、(音驮)形:右脚向右后方退半步,左脚随之退至右脚侧,左足弓贴于右足踝处,脚掌与地面平行,成独立步,双掌捋回至腰右侧,变阳拳,左右拳瞬间回至腰腹部;左脚向前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膝部微屈,重心偏于右腿。

同时两拳由腰腹处两肘挤肋向前冲击,拳心向上,高与脐平,两臂微屈,两拳间距为一拳,目视拳面(图19)。

要点:两掌捋回变拳换位,与右脚后退同步,双拳冲击,与左脚上步同步;动作要平衡稳定,两肩要沉,腰要塌,两臂不可过直,腕部与拳心要保持平直,不可上翘下弯,双拳高不过胸,力透拳面。

十六马形:左脚向前垫半步;两拳上崩,拳心朝下,停于头部两侧,高与眉齐,肩肘下沉;右脚向前上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双阴拳向下猛刨后平行推打,高与胸齐,目视双拳(图20)。

要点:此形取惊马前蹄腾空下刨之意,并加平行推打,拳臂上崩与左脚垫步同步,双拳下刨平推与右脚同步,落步稳健,脚趾扣地,后腿蹬劲,力透双臂,竖项、肩沉、肘垂、塌腰、缩胯。

十七、金鸡上架: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随之跟进一步,两脚平齐,右足弓贴于左踝处,双腿屈膝半蹲,成独立步;同时双拳变掌,右掌经胸前向左大腿外侧下插,掌心朝外,左掌由下方经胸前向上穿插,停于右肩侧上方,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方(图21)。

要点:右掌下插,左掌上穿,两臂要贴近身体,动作整齐,两手拇指、小指均向内扣劲,手与腕部平直,身体要稳定,不偏不倚,竖项塌腰,两膝靠紧。

十八、金鸡报晓: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膝部弯屈,重心偏于左腿;右掌尽力上挑,指尖上扬,高与眼平,臂微弯屈,左掌撤至腹脐处,掌心向下,两掌上扬下落要有挣劲,目视右手食指(图22)。

要点:右掌上挑,左掌下按,要与右脚落地同步,左脚蹬劲,双膝要挺,竖项、塌腰、沉肩、垂肘、脚趾抓地。

十九、进步友劈掌:右脚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45°,同时右掌翻掌下压,变阳掌手心向上;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同时左掌顺右臂内上侧向前劈下,高与肩齐,右掌向内旋转撤至腹脐处,两掌均成阴掌,目视右掌食指(图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烈老师教你学形意拳早在2005年,他就在一次书面发言中对孙门弟子提出几点希望:第一:让孙氏武学发扬光大是是孙门弟子共同的责任:大家无论师承何人,辈份长幼,技艺高低,同为孙门弟子,每一个人都肩负传承孙氏武学的重任。

第二:我常说的一句话:眼高,手才有可能高。

只有经常观摩正规的演示,才有可能提高自身对孙氏武学认识,才有可能出真功夫。

第三:真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希望大家在习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身反省,通过交流找出自身的差距,认真练习,了解孙氏武学的真谛。

第四:有标准才能复制,才能真正有规模:传承孙氏武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扩大同门弟子规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有可能了孙氏武学。

张烈老师教授武术一直以“弘扬武术精神”为己任,使学生们在习武的过程中树立坚韧、自强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工作生活态度、让这种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他坚持用科学观点解释武学。

在他的随笔中曾写道:“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太空已见到完整的地球,则不必再引用先民们所讲的天园地方的说法了;武术也是一样,应用今天的科学观点去理解它、剖析它、证实它”。

教学目录:1,试验一:练习内家拳的共同感觉2,试验二:含胸拔背3,试验三:垂肩坠肘4,试验四:虚领顶劲5,试验五:肩胯相合、以脊椎为轴的身体转动6,形意拳基础训练一:蹲起7,形意拳基础训练二:转身卧腿下蹲8,内家拳基础训练:找到练拳时应有的感觉(一)9,内家拳基础训练:找到练拳时应有的感觉(二)10,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1)或称原地出拳、原地打拳11,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2)12,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的视频讲解(1)13,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3)14,综合试验二:利用身体速度的试验15,实验总结:“整”字的涵义16,基础训练三面对墙壁下蹲法17,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的视频讲解(2)18,基础训练蹲起的视频讲解19,《找到练拳时应有的感觉》的视频讲解20,张烈老师对练习形意拳的要求21,关于内家拳共性的视频讲解22,孙氏形意拳:三体式序23,孙氏形意拳:三体式(1) 标准站立24,孙氏形意拳:三体式(2) 两个需要统一的概念25,孙氏形意拳:三体式(2) 两个需要统一的概念的视频讲解26,父亲,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那本书——写在父亲逝世百日27,孙氏形意拳:三体式(3) 三体式的标准下蹲(预备式)28,孙氏形意拳:三体式(4) 三体式的出左脚29,孙氏形意拳:三体式(3)标准下蹲(预备式)的视频讲解30,孙氏形意拳三体式(4)三体式出左脚的视频讲解(上)31,孙氏形意拳三体式(4)三体式出左脚的视频讲解(下)32,孙氏形意拳三体式(5)三体式上肢动作的练习33,孙氏形意拳三体式(6)真正的三体式正规练习34,孙氏形意拳三体式(5\6)三体式的上肢动作及到位的三体35,孙氏形意拳三体式(7)进一步深化学习三体式(上)36,孙氏形意拳三体式(7)进一步深化学习三体式(下)37,孙氏形意拳三体式(8)学习三体式的总结38,孙氏形意拳三体式(7/8)练习三体式的总结39,孙氏形意拳:劈拳学序40,孙氏形意拳:劈拳学(1)41,孙氏形意拳:劈拳学(1)的视频讲解42,孙氏形意拳:劈拳学(2)43,孙氏形意拳:劈拳学(2)的视频讲解44,孙氏形意拳:劈拳学(3)45,孙氏形意拳:劈拳学(4)46,孙氏形意拳:劈拳学(4)的视频讲解47,孙氏形意拳:劈拳学(5)48,孙氏形意拳:劈拳学(5)的视频讲解49,孙氏形意拳:劈拳学(6)50,张烈老师随感录正文1,试验一:练习内家拳的共同感觉孙禄堂先生曾经讲过,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式不同,其理则同。

这个论点已被广大习武者接受,已成为习武者的共识。

为体会练习这三种拳术的共同感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

两脚并立,或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站直。

简单地说,站立的姿式就和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一样挺拔。

在这种直立的基础上,头努力向上顶。

注意头向上顶劲时不可以破坏原有的站立姿式。

你自己知道头在努力向上顶,站立的外型不可以有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不许向上仰头。

这时你可以体会到头向上顶和肩向下垂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

换句话说,你要是缩脖就一定端肩。

这是练习内家拳的一个规矩,练拳时头始终要竖直向上顶着劲。

在身体站直、站正的基础上,两臂侧平举,要不用力的自然抬起来成水平。

所谓自然由两侧抬起,即两手可稍靠前,两臂夹角可成170度,这样的两臂抬得很自然、很舒服。

两手是自然抬起的,肯定手心是向下的。

两臂抬平后,两手尽向远处伸展,而且这种向远方伸展的努力不可间断,真好像是要把两手臂伸展得抱住了地球一样。

虽然手在不断地努力向外伸展,但原来站好的身体要依然如故,身体依然正直,头依然始终向上顶着劲。

这时你两肩会感到发酸、发沉。

(说明:左右臂均与地面平行,本片因拍摄角度显示左手略高,编者注)两手在向外伸展的基础上,把两只手立起来:令手指朝上且手指尽量直,不要弯曲。

这时由两掌心继续向外努力顶劲,手指也尽力的竖直,你的手指会有一种酸麻痛胀的感觉,这种感觉和做针炙治疗时的感觉差不多。

当你做得正确,这种感觉不单在手指,而且你的小臂、大臂、腋窝都会有这种感觉。

如果你做得很认真,很到位,你也会感觉到你的手掌心发热,甚至感到掌心向外发出热气,也有人感到掌心向外冒风。

你首先要找到这种感觉,要记住这种感觉。

而且要做到一抬起两臂、认真一做马上就能有这种感觉;即使两手不向上立也能找到这种感觉。

逐渐减小两臂的夹角,直到两手平行着向前推也能找到这种感觉。

则可以说你已经基本找到了练习内家拳的感觉了。

练过气功的朋友可能会称这种感觉叫得气,据说气功要很长时间才能有这种感觉。

你现在不是很快就有这种感觉了吗?所以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气功的得气,可以暂时理解为通络或抻筋。

这个问题在以后讲内家拳的“整”时还要细说。

我认为练习内家拳时,不论形意、八卦、太极练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当有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也是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的一个内容——即感觉相同。

2,试验二:含胸拔背有很多爱好武术的朋友到我这儿来共同研究武术,当我叫他们把身体站直,站立得要和受检阅的仪仗兵一样,挺着胸、站得笔直时,问题就来了。

不是说练内家拳要含胸拔背吗?结果他们给我做了示范:前胸微向内凹、两肩扣着,这样的胸即为“含”;此时后背微驼,再加上两肩前扣,后背真的有“拔”的感觉,而且“拔”得很圆(由于两肩向前用力,应说后背是被横着抻圆的)。

不管怎么说,绝对是一个小罗锅。

这也许是流传中的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的影响所致。

孙存周老师教我练拳那么多年,始终都要求我要把背挺得直直的,即脊骨要挺直,绝不可向前弯曲。

孙存周老师不论平时还是练拳,身体总是笔直的,这也是我一直说他是个帅老头儿的原因。

我认为,一个帅小伙练了几年拳,结果反到成了罗锅,穿上西装都不漂亮,这是肯定不对的。

我们练武,应该是越练越健壮、越练越漂亮。

下边请大家与我一同做“含胸拔背”的试验。

首先我们做拔背。

其实我们上一个试验已做完了拔背:即把身体挺得笔直,挺起胸来,站得和仪仗兵一样。

这样背总归是拔起来了。

这明明是挺着胸怎么能说是含胸呢?先别急,我们接着往下试。

在站直的基础上保持身体各部分不变形,向前抬平左臂,将左臂尽量向前方伸展,只是尽全力向前伸,同时注意前伸的左臂要尽量放松。

这时用右手去摸你的左胸的胸大肌(即胸脯肉),应当是软的,因为你是放松的。

你做得越正确、越到位,你练内家拳那种感觉也就越大,你的胸大肌也越松软,甚至会感到整个左臂除向前伸以外,几乎完全放松,一点也使不上劲。

尤其是将左手向上将手指竖起来,那种酸麻胀痛的感觉应该达到若不是强忍着,几乎要坚持不住。

这时胸大肌会越发的松软,左臂也越发的放松。

这时你放在左胸上的右手还会感觉到:胸确实是含着的呢。

虽然脊骨挺得笔直,可的胸确实不是挺着而是含着的。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拔背就是将脊椎挺直,含胸就是松肩,也就是尽量的向远处伸展手臂。

当手臂是弯曲的时候,则自然是松肩啰。

请你记住这种感觉和找到这种感觉的方法,逐步地把它运用到你所练的拳中去。

你定会感觉到姿态变美,体会加深,更能体会到拳的真谛。

3,试验三:垂肩坠肘垂肩在前边我们已经做过试验。

垂肩就是头努力向上顶,顶得越是用力,肩垂得也越好。

经常练习内家拳的人,确实都有些溜肩膀。

有的朋友问我,练了半天结果练成溜肩膀,这是不是会影响形象,使自己变得不美了呢?其实不然,溜肩膀会使你的脖子显得略长,既然肩都练溜了,肯定是下了功夫。

练到这种程度,你的脖子肯定也粗了,两肩头的三角肌(即俗称的虎头)也大了,一定会变得更精神、更漂亮。

另外,端肩膀也绝不是什么好词,“寒肩高耸”是描述痨病腔子的形象,“像个缩脖子鸡”也不是描述形象美的词儿。

这就好像你坐在最后一排看芭蕾舞,虽然你看不清演员的模样,但脖子最长的演员一定能最先引起你的注意。

朋友,练吧,使你的肩垂下来,你会感觉到变得像一只天鹅一样,尊贵、高尚。

关于坠肘,有的人认为坠肘就是“肘不离肋”,也有人认为坠肘是胳膊永远不伸直,大胳膊(即肱骨)总是有些下垂,不能使肱成水平或上举。

关于坠肘我有自己的理解,这也是多年随孙存周老师学习、改正,逐步体会出来的。

下边我们共同做坠肘的试验。

我们仍以左手为例:先将左臂手心朝上,如手托一物向前自然抬起,手的高度与心口齐,这时肯定是胳膊窝朝上,肘尖朝下。

在这种基础上,转动手腕和小臂,使手心朝下;也可在手心朝下的基础上将手立起来,成为手掌向前推。

注意,不论是手向下按(即手心朝下),还是手向前推,都要保持着原来的胳膊窝朝上,肘尖朝下。

现在结论有了,不论胳膊怎样运动,都要保持肘尖朝下,这就是坠肘。

大家应多加练习和体会,把坠肘运用到你所练的拳中,要形成一种习惯。

由于坠肘是大臂不动,只是腕和小臂转动,所以有的书上写成“胳膊如拧绳一般”。

经过长期的练拳,坠肘应该形成一种习惯,这时你会发现你胳膊的控制能力增强了。

当你伸直胳膊,手不动,肩也不动,这时肘可以转动,当你的坠肘还没形成习惯动作时,或称下的功夫还不到时,手、肩不动,肘是转动不了的。

要是也想体会一下转肘,将手按在桌子上,这时则是很容易做到。

为什么要坠肘将会在有关的论述中一并说明。

4,试验四:虚领顶劲真是有不少朋友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

关于顶劲,前边我们已经做过头向上顶,同时也是肩向下垂的试验。

顶劲,一定是头向上顶,这一点是容易统一的。

可能是一提到“顶”,则首先想到了牛羊,因为它们都是用头去顶。

也听到过一些行家讲解“虚领顶劲”,是将头“虚虚领起”。

为什么叫“虚虚领起”呢?是因为头即要向上顶劲,又要转动自如,所以是将头“虚虚领起”。

我听了半天还是听不懂,弄不明白。

下边咱们按照我的理解来做个试验。

所谓虚领的领,我不认为是“带领”的“领”,也不是“领东西”的“领”,这个“领”是衣领的领,而且是指中式褂子的立领(因为那时还不时兴西服和T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