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赏析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赏析一、古诗词基础知识1.1 诗、词、曲的定义与区别1.2 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1.3 词的分类:小令、中调、长调1.4 曲的分类:散曲、杂剧1.5 诗歌的格律:平水韵、词林正韵等二、古代诗人与诗歌流派2.1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2.2 宋代诗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2.3 元代诗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2.4 明代诗人:李时中、辛文房、唐寅、文徵明等2.5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纪昀、袁枚、黄景仁等三、现代诗歌基础知识3.1 现代诗歌的定义与特点3.2 新诗运动及其代表人物:胡适、郭沫若、闻一多等3.3 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3.4 诗歌形式: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四、古诗词与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4.1 关注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炼意4.2 把握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形象体系4.3 理解诗歌的情感: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思想倾向等4.4 分析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章节布局、韵律节奏等五、古诗词与现代诗歌的经典作品解析5.1 《登高》:分析杜甫的创作背景、诗歌主题、意境等5.2 《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苏轼的思想感情、词风特点等5.3 《再别康桥》:解析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5.4 《我爱这土地》:分析艾青的诗歌主题、象征意义等六、古诗词与现代诗歌鉴赏技巧6.1 感悟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6.2 品味词句:分析诗歌中的佳词妙句,体会其韵味6.3 想象与联想:借助诗歌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6.4 对比与评价:比较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评价七、古诗词与现代诗歌教学策略7.1 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7.2 注重朗读与感悟:让学生多读多背,增强语感与情感体验7.3 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鉴赏能力7.4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创作能力以上是对古诗词与现代诗歌赏析的详细知识归纳,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诗词入门常识

诗词入门常识1、诗的分类法。
唐后诗分为:1、古体诗与2、今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2、七言古诗两类。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
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
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
古体诗也叫古风。
今体诗分:1、律诗2、排律3、绝句三类。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
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
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
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
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2、我们学诗如何入门?学诗入门要学格律,一个球员不知规则不可对能成为球星,有人因一时不懂,就反对格律,是不对的。
我们从律句学起,写七言律绝,在七言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
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专业球员出手就正规。
今天先讲平仄这个令许多人晕的东西。
古来众多诗人经过研究,发现我们之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发现平仄交错起来才好听,又实践,发现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就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平仄、格、律这些就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
大家学诗要有一个理念,就是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
诗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听,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调。
格律诗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
排律至少十句以上。
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60个常用古诗词文化及常识汇总

60个古诗词文化常识汇总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2、《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3、《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4、《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5、《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6、《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7、《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8、《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9、《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10、《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11、《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12、《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13、《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1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小学所有古诗知识点总结

小学所有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进对汉语言文学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诗基础知识1. 什么是古诗?古诗是指古代的诗歌作品,可以根据其体裁分为诗、词、曲,根据其内容分为咏物诗、山水诗、田园诗、抒情诗、议论文等。
2. 古诗的特点古诗具有“五言、七言”、“对称、对仗、押韵”的特点。
3. 古诗的形式古诗包括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两种形式。
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
4. 古诗的语言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多取用典故或寓意,常常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二、古诗艺术特色1. 对仗古诗中的对仗是指在诗句中用相对、矛盾的两个意义相对应,按字、词或义归类成对句。
2. 押韵古诗中每两句之间要求押韵,形成韵律美。
3. 比喻古诗中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是赋予诗歌以形象性的表达。
4. 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人情、历史、哲理的描写和抒发,表现出诗人的审美情怀。
三、古诗教学内容1. 《静夜思》《静夜思》是王之涣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高处远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 《春晓》《春晓》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春天来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之情。
4. 《小池》《小池》是杨万里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小池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之情。
5.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韩愈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西林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倾慕之情。
四、古诗教学方法1. 朗读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教学法,模仿或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
2. 诗歌赏析通过赏析古诗的形式、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古诗的表达意义和审美意蕴。
3. 创作让学生模仿古诗形式,创作出自己的古诗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创造力。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高一学生们备考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文,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高一古诗文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基础知识1. 古诗文体裁:古文和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两大重要体裁。
古文包括骈文、骚体、辞章、散文等。
诗歌则包括古代各种韵文形式,如绝句、律诗、七言诗等。
2. 古代文人:古代文人是指以才华出众、文学成就高的人。
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杜甫、白居易等。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3.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的格律非常重要,包括韵脚、平仄、字数等。
掌握这些格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文常常与历史事件、文化风俗等有关。
在阅读古诗文时,了解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词句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句有时与现代用法不同,需要我们仔细理解。
同时,古代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3. 作品精读:对于一些重点作品,我们需要进行精读。
认真品味其内涵、把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写作技巧1. 锻炼写作功底:古诗文要求有较强的写作功底。
通过多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模仿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古代修辞手法。
2. 理解作者意图: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写作时,我们要尽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夸张、拟人、对仗等。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诗歌的音律:古代诗歌的音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独特的音韵美。
2. 评析作品的意境:古代诗文常常通过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以下是一
些必背的知识点:
1. 古诗词的分类: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分类,如古诗、词、曲等。
2. 古诗词的韵律:学习古诗词的平仄、押韵等基本韵律知识。
3. 古诗词的意象:理解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月”、“花”、“江”等,以及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4. 古诗词的修辞:掌握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5. 古诗词的作者: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 古诗词的名句:背诵一些经典古诗词中的名句,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等。
7. 古诗词的鉴赏:学习如何鉴赏古诗词,包括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欣赏诗艺等。
8. 古诗词的背诵:背诵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9. 古诗词的创作:尝试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创作一些简单的诗句。
10. 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唐代
的繁荣、宋代的文风等。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二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不仅有
助于他们理解诗词的内涵,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下是
一些一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知识点:
1. 诗词的基本概念:了解什么是诗词,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用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抒发志向等。
2. 诗词的分类:古诗词分为古诗和词,古诗又分为五言、七言等,词
则有各种不同的词牌名。
3. 诗词的结构:学习诗词的平仄、韵脚、对仗等基本结构,理解诗词
的节奏和韵律。
4. 诗词的意境:通过阅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词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人物情感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5. 诗词的作者:了解一些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他
们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特点。
6. 诗词的背诵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朗读、记忆、理解等方法来背
诵诗词。
7. 诗词的鉴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词的美,包括语言的精炼、意象
的生动、情感的真挚等。
8. 诗词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诗词中的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
历史事件等。
9. 诗词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诗词,如写日记、作文时引用诗词,增加文采。
10. 诗词的拓展阅读: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古诗词选本,
如《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一年级学生不仅能够背诵一些基本的古诗词,还能够对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古诗词基础知识

情感真挚
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避免虚假和矫揉造 作。
追求创新
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尝试新的题材和表现手 法。
注重意象和意境的创造
通过巧妙的意象和意境,使诗词更具艺术感 染力。
03
古诗词鉴赏方法
语言品味
总结词
通过对古诗词语言的推敲,理解作者 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杜甫诗歌赏析
总结词
杜甫的诗歌以沉郁、厚重、真实为主要特点 ,其作品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苦 难,被誉为“诗史”。
详细描述
杜甫的诗歌主题多涉及社会矛盾、民生疾苦 、战争灾难等,如《春望》、《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等。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深切关 怀和忧虑。
白居易诗歌赏析
文学风格借鉴
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可以借鉴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意象 表达和意境营造,使作品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
古诗词在艺术领域的影响
音乐创作
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灵感,许 多歌曲中融入了古诗词的元素,丰富了音乐的内涵。
绘画与设计
古诗词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为绘画 和艺术设计提供了灵感,有助于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和 艺术表现力。
古诗词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
语文教育
古诗词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学习古诗词,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 解能力和审美素养。
文化传承
古诗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 息,学习古诗词有助于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古诗词的国际影响与传播
国际文化交流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在 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 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和认同。
小学生古诗词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古诗词的知识点总结一、古诗词的起源1.古代诗词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的古诗词出现在《诗经》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雅为宗庙之歌,颂为颂歌。
2.汉代是古代古诗词的发展时期,当时兴起了乐府诗和五言诗。
3.唐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鼎盛时期,唐诗达到了顶峰。
杜甫、李白等诗人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宋词也是非常优秀,有陆游、辛弃疾等著名的词人。
二、古诗词的特点1.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古诗词通常以四言、五言、七言等为主,字数有限,言简意赅。
2.运用修辞手法,变化丰富。
古诗词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遣词造句有很高的艺术性。
3.注重音韵韵律。
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对仗,有着独特的音韵美。
4.注重情感表达。
古诗词大多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情,如爱国之情、离别之苦、闲适之乐等。
三、古诗词的常见题材1.咏物题材。
古人常常通过对花、树、鸟、兽等自然物体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感情。
2.田园诗。
描写农村景色、农民生活,展现出诗人的浪漫情怀。
3.抒发思乡之情。
古人在外客居,或为官出使,常常会怀念故乡的山川风物,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怀古伤今。
通过对古人事迹或历史事件的追思,表达对时代的感慨。
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1.朗读。
朗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语感和节奏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2.背诵。
背诵古诗词可以培养记忆力,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领会诗词的内涵。
3.理解。
通过阅读诗词注释,了解诗词的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对诗词的理解。
4.模仿。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可以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和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操、陶冶情操,有益于素质教育。
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深刻领会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从中受益匪浅。
一上课内课外古诗知识点

一上课内课外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学习古诗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还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古诗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上课内和课外的古诗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一、上课内的古诗知识点1. 古诗的诗体和格律古诗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两大类。
五言诗每句由五个字构成,七言诗每句由七个字构成。
古诗还有一些特定的格律要求,如平仄、押韵等。
2. 古诗的韵律古诗中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声调和押韵。
古诗分为押韵和不押韵两种,押韵的古诗要求每句的末字押韵,并保持一定的声调。
掌握古诗的韵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和表达古诗的美感。
3. 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古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备受推崇。
了解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诗,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课外的古诗知识点1. 古诗的流派古诗有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常见的古诗流派包括田园诗、山水诗、豪放诗等。
了解古诗的流派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古诗作品。
2. 古诗的名家和经典作品中国古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古诗作品。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学习和阅读这些名家的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3. 古诗的传播与影响古诗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诗的传播与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波及到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
了解这些传播与影响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古诗的价值和影响力。
总结: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文化传承和认知升华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诗的诗体、格律、韵律、意境、情感表达以及课外的流派、名家和经典作品等知识点,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理解和传承古诗的美学价值。
同时,古诗也能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对人的修养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一、古诗词基本知识1. 古诗词的题材古诗词的题材非常丰富,包括山水田园、送别离别、羁旅思乡、怀古咏史、边塞征战等。
在中考中,常见的题材有山水田园、送别离别和羁旅思乡等。
2. 古诗词的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它是由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交融而成的。
在中考中,常见的意象有明月、杨柳、杜鹃、酒等。
3. 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豪放、婉约、雄浑、含蓄等。
在中考中,需要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二、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1. 古诗词鉴赏的“三要素”古诗词鉴赏的“三要素”包括:语言、意象和情感。
在中考中,常涉及到对这“三要素”的考查。
2.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等。
在中考中,常涉及到对这几种表达技巧的考查。
3. 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包括:爱情、友情、亲情、爱国、忧民等。
在中考中,常涉及到对主题思想的考查。
三、常见鉴赏答题技巧1. 读题目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读题目。
题目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如题材、情感和时间等。
通过读题目,可以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
2. 抓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因此在鉴赏时需要抓住意象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3. 看注释注释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和文化常识,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阅读注释。
通过看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思想。
4. 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古诗词的重要表达技巧之一,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分析表现手法。
通过分析表现手法,可以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效果。
5. 悟情感情感是古诗词的灵魂,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感悟情感。
通过感悟情感,可以深入了解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6. 品语言语言是古诗词的基础,因此在鉴赏时需要认真品味语言。
通过品味语言,可以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表达效果。
古诗词常识

古诗词常识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律,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了解古诗词常识,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这些文学作品,还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1. 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古诗词起源于上古时期,最早的诗歌形式可以追溯到《诗经》。
随着历史的演进,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变化,从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每一种形式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趣味。
2. 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照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按照内容,则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咏物诗、讽刺诗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古诗词的格律古诗词的格律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律诗要求严格的平仄、对仗和押韵,如律诗、绝句等。
词和曲则有固定的词牌和曲牌,每个词牌和曲牌都有特定的格律要求。
这些格律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也使其更加和谐悦耳。
4. 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意象是古诗词中用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具象事物,如“月”、“花”、“水”等。
意境则是通过意象的组合和变化,创造出的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艺术境界。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往往含蓄而深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5. 古诗词的鉴赏鉴赏古诗词,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其次,要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最后,要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通过反复吟诵和深入思考,我们才能领略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6. 古诗词的学习与传承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学习诗词理论、参与诗词创作和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诗词素养。
同时,传承古诗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古诗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诗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常用古诗知识点1、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古诗的内容一般以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
古诗的基本特征是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为核心,通过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古诗的形式分类古诗按照语言的音韵形式和节奏的配合、前后文意的延续分为不同的形式,主要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绝句、律诗等等。
其中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是古代最常用的两种形式,乐府诗则是具有古代民歌特色,形式较为灵活。
3、古诗的韵律结构古诗的韵律结构是古诗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由词责、字辅两部分组成,字辅又分为平水韵、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古诗一般都要求每句的韵尾必须相同,这种用韵尾押韵的手法使古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律美。
4、古诗的格律要求古诗不仅要求用韵辅字、句式整齐,还要求句子之间的呼应和衔接,具有对仗、平仄、开头、止口等特征。
其中,对仗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工整的对仗可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
5、古诗的审美特征古诗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湛、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真挚等方面。
古诗以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为美,表现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韵律美。
6、古诗的创作方法古诗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选题、构思、铺垫、起承转合、点题等环节。
在古诗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用适当的题材,善于构思细节,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精心布置诗歌情节。
7、古诗的修辞手法古诗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象征等等。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古诗文章生动、富有变化和韵味。
8、古诗的阅读方法古诗的阅读方法包括把握诗歌的意境、品味文学的魅力、解析诗句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
通过对古诗的细致品读和深入解剖,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和魅力。
以上就是古诗的常用知识点的总结,接下来将对古诗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二、常用古诗知识点解析1、古诗的基本概念解析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一般以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
古诗词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学常识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修编。
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
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六一居士——欧阳修淮海居士——秦观东坡居士——宋、苏轼易安居士——李清照芦川居士——张元干半山老人——王安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柳泉居士——蒲松龄陆游自号放翁欧阳修自号醉翁4、四季类: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
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律诗通常是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根据每句诗的字数分五律和七律。
3、诗人:1)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 2)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3)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诗人雅称: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七绝圣手—王昌龄诗魂——杜牧5)诗人别号:青莲居士——李白耐辱居士——司空图5)唐诗风格:唐诗中风格迥异。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古诗词文学知识

古诗词文学知识
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雅”是宫廷正乐,“颂”是祭祀乐歌。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4.宋词:宋代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由诗歌演变而来,具有更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
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5.元曲:元代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由诗词演变而来,具有更强的表演性和叙事性。
著名元曲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6.诗体:古诗词中常见的诗体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词牌等,其中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是唐代以后最为流行的诗体。
7.意象: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通过描写月色来表达思乡之情。
8.典故:古诗词中引用的历史故事、传说等,通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引用廉颇的故事来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感慨。
小学生必考古诗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必考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知识,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小学生必考的古诗知识点。
一、初级古诗知识点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出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和表达进取心态的古诗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激发读者的进取心和向上的力量。
二、中级古诗知识点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色的古诗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界的变化,表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望天门山》(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天门山景色,通过对江山美景的描写,表达出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高级古诗知识点1.《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古诗描绘了崔颢对古代传说中的黄鹤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古诗描绘了原野上生机勃勃的草木,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总结:以上所提及的古诗知识点,是小学生学习和应试中常见的古诗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并培养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希望小学生能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学常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在中国古代,诗词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格律和韵律,能够通过字词、句法和意象的巧妙运用,表达出深邃的意境和感情。
以下是关于古诗词文学的一些常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一、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古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歌谣、神话和民间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逐渐成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并从宫廷文学扩展到民间诗歌。
古诗词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如唐代的盛世、宋代的豪放、元代的形式主义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二、古诗词的艺术特点1. 婉约性:古诗词以其婉约的风格为人称道,通过细腻的描绘、含蓄的表达,展现出内敛的意境和情感。
2. 表现力:古诗词通过曲折的意象和深层的隐喻,表达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 音韵美:古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采用特定的韵律和格律,使诗歌充满韵味和节奏感。
三、古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古诗词的主题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人生和自然。
例如,爱情、友情、家国情怀、对自然的赞美等都是古诗词的常见主题。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古诗词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
四、古诗词的传播和影响古诗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起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的作用。
从古代的吟诵、抄写到现代的印刷和互联网,古诗词一直以各种形式广泛传播。
古诗词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并成为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素材和借鉴。
五、古诗词的鉴赏和欣赏方法1. 了解背景: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2. 鉴赏技巧:通过分析诗词的词句、句法和修辞手法,把握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品味音韵:重点欣赏古诗词的音韵美,通过朗诵和品味,体验到其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
六、古诗词的当代创作古诗词虽然是古代人创作的艺术品,但仍然有许多当代诗人以古诗词形式进行创作。
古诗的基本知识点

古诗的基本知识点
古诗的基本知识点有6个,这6个知识点如下:
1.形式:古诗可以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乐府诗、
古体诗等,其中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是较为常见的形式。
每句诗都有固定的字数和韵律,且常常采用对偶、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内容:古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
主题可以涉及离别、相思、怀古、咏史、山水田园等多个方面。
3.押韵:古诗的押韵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通常在句尾押韵。
每首诗都有特定的
韵部,如平声韵、上声韵、去声韵和入声韵等。
4.对仗:古诗的对仗也是其特点之一,通常在颔联和颈联之间采用对仗手法。
对仗要求平仄相对、词性相对、意义相对等。
5.表现手法:古诗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些手
法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6.历史价值:古诗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们记录
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思想观念和人物形象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精神和艺术风貌。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基础知识在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
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
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
一般情况下我们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为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是不讲究音调格律的。
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简之,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
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体”。
“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我们把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称为近体诗,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
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格律诗称为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
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
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
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
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
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
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
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
首联也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用了对仗,一般情况下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
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
若颔联不对而只是首、颈两联对仗的,有一个雅号叫做“偷春格”。
律诗的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因为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尾联用对仗的例子也是有的。
格律严谨的律诗,通常对仗一般不会少于两联,但也有些古人的作品只有一联对仗,这种情况大多都是把对仗用在颈联。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即既可以首联对尾联不对,也可以尾联对而首联不对,还可以两联都对或都不对,总之没有严格的限定。
词、曲中有时也用对仗,但词曲就对仗一般没有严格规定。
然而因为某些词牌的有些句子(如《满江红》上下片的各两个七字句)很容易形成对仗,词人们就在这些地方使用对仗以提高作品的整齐和美感,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惯例。
习惯归习惯,惯例归惯例,总之不是硬性规定,所以在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看写词人的喜好和安排了。
个人看法:虽然是惯例,但若能对仗还是尽量使用对仗,以增加整齐的美感。
词,一般认为是起源于隋唐时期的燕乐,是从乐词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特殊诗歌形式,又有诗余、长短句、乐府(注意与汉乐府的区别)、曲子、曲子词、雅词等多种称呼。
词是一种合乐的文学,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诗又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体裁在形式上“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倚谱填词,因此写词一般不称为“作词”而是说“填词”或“倚声”。
尽管最早的诗也是合乐的,但那是先有诗而后配乐,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
另外,每首词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曲调名称,以相互区别,这种以示区分的曲调名称人们就叫它为“词牌”。
每个词牌代表着不同的曲调,不同曲调的词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有了各自的体式要求。
同一词牌的词可能有另外不同的名称,同一名称也可能不是同一个词牌,同一词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别体。
词由于是配合音乐的,所以有些词是分段落的,一个段落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人们给词的这种“段落”也起了个名字,叫“叠”或“片”。
只有一段的词,叫“单调”。
两段构成的词,称“双调”,其上下段落称为上片与下片,也叫上阕和下阕。
由三个段落或四个段落构成的词,就叫三叠或四叠。
此外,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有人规定58字以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但这种分法的科学性还有可商榷的地方。
词发展到后来,随着乐谱的逐渐佚失,渐渐地也就脱离了音乐。
后人填词多是依照前人遗留的文字作品来揣度、确定原来的词每个地方的用字声调、韵律等确定出来的文字词谱,最终词也就着着实实地成为了一种讲究声韵、格律的独特的诗。
从广义上说,词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
曲,是元时兴起的一种合乐文学。
从曲的乐词结构形式来看,比较接近于词,但它与词又有很多的不同。
曲有散曲与套曲之分,有北曲与南曲之别。
这里主要是介绍诗词的格律,关于曲就不多说了。
诗词之美包含两个方面,音韵之美和言辞之美。
撇开容言辞不谈,获得音韵美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格律。
在你没有其他手段使诗歌富有音韵之美时,你忽视格律,就是忽视诗歌的音韵之美。
即使你通过舍弃音韵美使诗词本身的思想容达到极致,也仅仅是在一个方面光彩夺目,不能弥补在音韵上的不足。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1、比拟。
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做人来看待。
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
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
”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
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
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