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青年生存现状与发展全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时期进城务工青年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调查实践总结报告
一、调查目的
2011年寒假期间,我们小组三人参加了此次关于“转型时期进城务工青年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调查活动。为了更深入地调查进城务工青年的生存现状,实地了解进城务工青年所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实践。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进城务工青年”。
一般情况:是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进城务工人员,现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1年1月17日至2011年2月16日。
五、调查内容
(一)进城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
进城务工青年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1~25岁之间,被调查人员中有2/3的第一次外出务工年龄在16~20岁之间。现在进城务工青年的男女比例相对十年前有了较大变动,女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我们小组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女青年的独立意识增强了,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城市闯一方天地。
几乎所有进城务工青年选择的就业的城市都是一线城市,调查对象中有95%左右选择了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找工作,其中省外青年占将近一半的比例。
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进城务工青年的文化程度分布大致如图:
其中有18%的人员文化程度相对于刚出来务工时有了提高,主要是有高中或中专或职业技校提升为大专或大专以上。被调查对象中有66%是共青团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党的教育已深入人心。
进城务工青年有94%以上是单身,关于未婚的理由,有51%的人回答说没有碰到合适的对象;27%则是因为城市工作压力大,暂时没有谈婚论嫁的想法;10%觉得经济条件不允许,难以承受支付恋爱成本;剩下的大多认为年龄尚小,婚姻以后再说。在他们之前的那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且均以成家立业,可以说他们来到城市是为了家庭背井离乡。新一代的在家庭方面的负担则少了许多,并不急于成家立业。
由上图可知,进城务工青年就业比例相对于老一代的也有了较大改变,建筑施工业的人数大大减少了,而服务业的人数则增加了不少,就业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由月平均收入柱形图可看出,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1~2000元。工资在1600以上的人员几乎都是在一线城市务工。广大青年之所以选择进城务工,一大主要因素是工资待遇问题,工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取向。
新一代务工人员虽然也是大多来自农村,但有近三分之一表示没有或很少干农活。他们都表示有能力的话,想在城市长久居住,实在不行再回家乡另谋出路。
据调查,有将近60%的人换过三份工作,而他们较频繁转换工作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原因有工资待遇低,工作久了没激情和雇主或管理人员态度恶劣等。
(二)工作情况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的第二大题“工作情况”这一部分的第一个问题中有93%的进城务工青年现在的工作地区是在珠三角地区,其余的主要是在京津唐环渤海地区,所以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反应的问题的是进城务工青年在珠三角的工作情况,从他们选择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中可以看出,63%看重的是城市收入比农村高,20%的务工者考虑到的是想到城市学技术和管理,从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务工者目前的原因是工资问题只有少数人关注学习技术和管理以及其他的原因,此外在求职过程中67%的务工者看重的是工资待遇,在此又可以看出进城务工青年对工资问题的看重,17%的务工者看重的是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还有12%看中的是个人的发展,从此可以看出,务工者在转型时期进城务工对自身的发展不是很看重,对社会福利了解也不是很深,想法不是很成熟,在调查的务工者中80%的人对现在的工作基本满意,60%的人感觉工作最不满意的是雇主或管理人员态度恶劣,只有15%的认为是工资待遇低,由此得出在务工者开始工作之后,部分人会由最初的对工资的不满意逐渐转移到对对雇主或管理人员态度恶劣, 78%的进城务工青年不是很了解但是听说过当地政府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在调查的所有人中占85%的人认为实用技术和技能是最需要的技能或从事的行业
建筑施工业13.5%
制造业30.5%
服务业25%
其他31%
月平均收入月平均收入
为有一些好的政策,但没有落实。而对于农村基层“两委”(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选举,分别有43%和45%表示从未参与和不了解。
(五)未来发展前景
务工青年未来打算 1
对于未来的打算,约67%的务工青年是希望继续在城务工的,而其主要原因大多数是收入高,工作体面以及子女受教育条件好。而在阻碍务工青年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方面,约59%选择了缺乏技能或管理,这恰恰就就能反映出社会对务工青年在职业技能培训上的不足。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也感受到,渴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惠及是务工青年的迫切需要。务工青年的社会保障现状只能用“薄弱”来形容,不用说其他险种,就连目前最重要的外来人口综合保险的投保率也还比较低。同时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也一直将他们排除在外,他们只能得到政府零星的关照和非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和社会援助。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务工青年在职业、居住条件等方面,相比于底层初级的农民工而言,大多数处于明显的优势位置,但同广州本地人相比,又显然处于劣势位置,这样,务工青年就处在尴尬的中间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渴望得到城市的认同,渴望“市民”身份认同及社会融合,渴望得到市民待遇,得到尊重、认可和接纳。从总体上看,外来务工青年在珠江三角洲的生存发展状况目前还停留在“合格建设者”阶段,要实现和谐融入珠江,共同享有珠江的发展成果,还任重道远。
六、解决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的几点建议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近几年,各级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进城务工青年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村青年并不能获得完全平等的社会身份。他们在进入市场和立足城市两个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必要支持。例如,在进入市场问题上,政府要在进城务工青年技能培训、用工信息的发布、规范职业中介组织和就业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进城务工青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