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精讲教案

合集下载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语句,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 让学生学习演讲词的特点,包括语言表达、情感传递和鼓动性等方面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事件解读文本,提高学生对历史与文学关系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终于站起来的自豪与喜悦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2.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

2.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演讲词的鼓动性,并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相关技巧。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情境,如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氛围,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中国人民为什么能站起来?”“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的自豪?”等。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对文中某些段落的解读、演讲词鼓动性的分析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节奏、语调、情感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展示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简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简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简编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回顾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包括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民族觉醒的过程。

3. 强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意义,即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事件。

教学方法:1. 讲座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

2. 认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抗争和民族觉醒的过程。

教学内容:1. 回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

2. 讲述中国人民对这些侵略的抵抗和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3. 分析这些抗争对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民族觉醒过程。

第三章:新中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过程。

2. 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人民的意义。

教学内容:1. 讲述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包括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奋斗和牺牲。

2.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如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等。

3. 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人民的意义,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的实现。

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人民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四章:中国人民的奋斗与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奋斗和成就。

2. 认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内容:1. 讲述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奋斗历程,如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等。

1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1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教案:1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章:新中国的成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 新中国成立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过程。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的短文。

第二章: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2.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2.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教师总结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短文。

第三章: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2.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2.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2.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质课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质课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质课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质课教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过去,我们中国人民可吃了不少苦呢!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好久。

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国家被列强欺负,他们就像一群贪婪的狼,抢我们的财宝,占我们的土地。

那时候,老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担惊受怕。

可是,咱们中国人能甘心一直这样吗?当然不能!这时候,出现了好多好多勇敢的人,他们就像黑暗中的明灯,带领着大家一起反抗。

你们看,那些革命先烈们,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难道不令人敬佩吗?他们就像战场上的勇士,为了我们的未来拼命战斗。

咱们再来想想,在那个艰难的时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会害怕吗?会退缩吗?我想,大多数同学都会坚定地说:“不会!”
那老师再问问大家,你们知道长征吗?那可是一段无比艰难的路程啊!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他们难道不辛苦吗?可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再看看抗日战争,面对凶残的敌人,我们的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难道这股团结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吗?
经过了无数的磨难和奋斗,终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像沉睡的狮子苏醒了,威风凛凛!
如今,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在宽敞的操场上玩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
我的观点就是:我们要铭记历史,心怀感恩,用实际行动让祖国更加美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第一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认识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题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材通过开国大典与西藏和平解放两个子目来体现本主体。

开国大典一目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一目介绍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过程及其重要性。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

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

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

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相关常识
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 的讲话。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 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 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 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篇幅要求简短,快速切入正题, 内容切忌重复、啰唆;语言要求口语化,富有感情色彩;语气要热情、友好, 有鼓舞性。
研读任务二 梳理文脉 品味情感 任务设计 5.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幕词,读来扣人心弦,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点拨 在这篇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以这一“共同的感觉”为主线,追溯今天的 胜利,并构思和憧憬未来的发展。 首先,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既缅怀先烈,深感胜利 来之不易,又充满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最后,在对未 来的展望中,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开幕词具有宣告性、提示性和指导性。按内容可以分为侧重性开幕词和 一般性开幕词。侧重性开幕词往往对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或 会议的中心议题等进行重点阐述,一般性开幕词则只对会议的目的、议程、 基本精神、来宾等进行简要阐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华侨.
松懈.
侮.辱

觉.悟 睡觉.
读音 qiáo xiè wǔ jué jiào
②富起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 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显 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 位居世界第二;从百姓温饱不足,到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物资短 缺,到全球货物贸易量第一;从与世隔绝到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我国 的发展成就震惊了世界,用事实证明了我们所走道路的正确。中华民族 “富起来”的历史过程,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过程,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引领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课标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单元导语和本篇文章的课后提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精神体验。

【素养目标】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的开幕词,是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候,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历史篇章。

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2.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3.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诵读—鉴赏2.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写作背景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第一课时:了解背景和定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和背景;2.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3.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导入: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带领学生齐唱国歌,激发爱国情怀;2.展示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句话的含义;3.介绍背景: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所经历的困难和历史背景;4.定义解释:解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即中国人民从沉沦到奋起的历史转变,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带领学生齐唱。

通过国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象征和自豪感。

Step 2:展示题目和讨论教师展示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鼓励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交流。

Step 3:介绍背景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背景。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和解释这段历史,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在此时期所面临的困境。

Step 4:定义解释教师解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通过具体例子和细节,让学生对这句话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老师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和贡献。

第二课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影视资源欣赏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在建国初期的英勇奋斗和辉煌成就;2.通过观看影视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3.提高学生的观看和理解影视资源的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呼应“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题;2.选择和准备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影视资源,如《建国大业》、《红色娘子军》等;3.观看影视资源,并针对内容进行相关讨论;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理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们呀,咱得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呢。

就像你要了解一个人的故事,得先知道他是在啥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样。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社会状况,这可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哦。

而且呀,要让他们学会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语句,这就好比从一个大宝藏里找出最珍贵的宝石一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就想啊,得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讨论来感受这篇文章的力量。

就像大家一起做游戏,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才好玩呢。

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这样,他们就能掌握分析这类文章的方法啦,多棒呀!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咱这篇文章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希望学生读完能像小火苗被点燃一样,内心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

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能站起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就像爬山,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呢。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这文章的重点肯定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啦。

这主旨就像一篇文章的心脏,是最重要的部分。

还有那些体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语句,得让学生好好体会。

就像你要品尝一道好菜,得把里面的特色味道都尝出来一样。

2. 教学难点难点嘛,我觉得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这可不是表面上的站起来,就像大树扎根,这含义是深深扎在历史、社会等好多方面的。

三、教学方法我想啊,咱可以用讲授法,老师把一些基础的知识像倒水一样灌输给学生。

但是光这样可不行,还得有讨论法呢。

就像一群小鸟在叽叽喳喳讨论哪里的虫子多一样,让学生们讨论文章中的内容,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

还有诵读法,读文章就像唱歌一样,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出里面的韵味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一上课就会跟同学们说:“同学们呀,你们想过没有,以前咱们中国的老百姓过得可苦啦,就像被关在黑暗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没有尊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精讲课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精讲课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2、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3、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锻炼演讲能力。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一、导入新课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

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二、写作背景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导入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面对六百多位政协代表时,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中华民族用近一个世纪的不懈奋斗赢得的。

今天,我们就跟着课文重回会议现场,一起重温这篇开幕词吧。

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开幕词的内容,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体会开幕词严谨的逻辑。

2.反复诵读,学习开幕词反复使用的词汇和判断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

3.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体悟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展示情境任务:我校即将开展“学党史,讲党史,跟党走”的主题演讲活动,本班抽到的党史主题史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致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你们班的演讲主题是“站起来和强起来”。

你作为本班的宣传委员,需要给本班的演讲提一些有关演讲结构、演讲角度、演讲语言方面的建议。

二、开幕词初感知(一)认识作者毛泽东,1926年12月26日,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致开幕词,并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经他多次审阅修改的《共同纲领》。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他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二)认识人民政协1.第一届人民政协主要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4)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5)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6)以北平为首都并更名为北京;(7)确定采用公元纪年;(8)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2.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西藏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是我们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分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学期我们结束了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课件出示国歌图片,五星红旗。

【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关于新中国的象征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这些新中国的象征大多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上通过的。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深刻含义。

2、结合“孟晚舟”事件,感受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3、学习了解开幕词的文体特点、思路与逻辑、表达方式与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理性与感性”融合的特点。

难点:结合“孟晚舟”事件,培养学生家国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视屏《政治协商会议》或“孟晚舟”归国演讲视频。

2. 公元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后的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胜利召开。

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讲话。

他说“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二.单元阅读梳理今天,我们“感受革命文化,奋进伟大时代”教材一单元为我们收录了6篇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革命文化作品,通过整体地阅读,我们发现:本单元课文可以用一个字“站”,一字立骨,串联起6篇文章,完整地论证了我们祖国发展的历程。

1. 提出“站”《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 为何能“站”?《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3. 如何“站”?《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七十二载春秋,我们的祖国走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道路,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在读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上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文本合作学习1.分析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含义?【生预习作业文本展示,对比讲评】明确“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第一章:新中国的成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1.2 教学内容历史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共内战结束。

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成立过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 教学活动观看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场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中国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中国的政治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治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并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新中国的经济建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3.2 教学内容经济建设: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成就: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情况,并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新中国的文化教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文化教育。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文化教育的特点。

4.2 教学内容文化教育:推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教育,发展科技。

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人民为本。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情况,并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中国文化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关注祖国的命运和发展,尊敬国旗、国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3.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开国大典》,感受庄严时刻。

1.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感受,指名学生分享哪个场面给他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3.小结:广场上的人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喊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来表达我们的欢乐心情。

(板书圈点“站起来”)二、回顾沧桑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1.通过阅读和观看电视,了解我们的祖国母亲和人民在建国以前所遭受的苦难。

2.回顾几个重要的历史瞬间,包括南京大、台儿庄战役和卢沟桥事变。

3.感受伟人风范,介绍XXX、XXX、XXX和XXX等英雄人物,强调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4.小结:正是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这一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三、知识竞赛。

1.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国歌、国徽、国旗的含义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上面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XXX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图案,象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国歌的名称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词为XXX,作曲为XXX。

二、画一画画一画“心中的五星红旗”,并能配上相关的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开幕词的有关知识, 把握本文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内容, 理清逻辑思路, 品味情感和语气, 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 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建立新中国的困难与艰辛, 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把握开幕词的写法特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清文章的逻辑脉络。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课件五、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引用毛主席的话语导入: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 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 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爱国精神一直根植在每个在中国人的心中。

朗读课件上面的语句。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毛泽东(1893.12.26-1976.9.9), 字润之, 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 书法家。

……(含毛主席轶事趣闻)(二)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 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949年9月21日晚, 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

主席台上方, 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含本课题目变化)(三)文体知识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 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四)开幕词的特点: 内容针对性、结构逻辑性、语言感染力。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探究二:归纳、总结文章表达情感的具体方法。
①善用具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词语。
例1“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开幕了”“渴望”一词能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民之所向。
例2“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偏正短语用“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做修饰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例3“完全新的”交代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同上一次的不同,它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介绍作家作品,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初步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快速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分段,有助于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通过圈划关键词句,进一步理清文章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巩固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师布置任务,小组练习
给出评价表,请学生评价各组学生的表现。
小组内互评,巩固知识点
例6“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不允许”“任何”加重了语气,强化了态度,表述铿锵有力,表现出毛泽东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立场,以及对我们国家能力的无比自信。
四、深入鉴赏
探究一: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_________________伟人毛泽东。(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示例一:胸有丘壑,自信豪迈。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示例二: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领略富有时代性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

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文学常识及题目解说
1.文学常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题目解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主席在1949年9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开幕词,标题是开幕词的主旨。

它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蕴含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迎来革命胜利的自豪与喜悦之情。

3.写作背景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研习文本
1.理解文意:速读全文,概括各段的意思。

注意关注各段中的关键词,标画筛选,概括各段的意思。

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交流。

【明确】
①宣布会议开幕
②简介与会代表人数及其代表的阶层,点明大会的特点。

③回顾过去三年的情况,交代“全国人民大团结”成功实现的原因和大会召开的基础。

④交代会议名称的由来,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⑤交代此次大会的主要议程和工作内容。

⑥阐明此次大会的伟大意义——标志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开始,展望民族独立与发展的美好前景。

⑦理智、清醒地告诫与会代表,革命还没有完结,不要放松警惕。

⑧提出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两个策略。

⑨阐述“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对建设工作的意义,并表达了对经济建设工作迅速取得胜利的强大信心。

⑩阐述文化建设到来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⑪展望国防建设的前景。

⑫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
⑬对人民英雄的纪念
⑭对革命胜利的祝贺
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祝贺
16对此次大会胜利召开的祝贺。


2.梳理结构:在概括各段意思的基础上,梳理本文的结构,画出结构图:
【提示】注意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同时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过渡句。

综合思考,梳理结构。

结构图:
一、(①、②)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二、(③、④)回顾过去,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⑤、⑥、⑦、⑧)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四、(⑨、⑩、⑪)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16)纪念与祝贺
五、(⑫、⑬、⑭、⑮、○
3.筛选概括: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明确】
(1)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2)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

(3)我们即将在以济、文化、国防建设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4.思考探究: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请简要回答。

【明确】
(1)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来反对内外压迫者。

(2)在人民解放战争和要人民革命中有许多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3)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无私奉献,援助人民解放军,战胜了敌人。

四、总结整理
整理本文的思路结构,在文中标画出关键语句,并做好旁批。

五、布置作业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演讲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毛泽东同的睿智、豪情和自信。

朗读全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