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对联平仄规则2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平仄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平仄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二,必须运用平仄, 就必须掌控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年<对联和楹联优劣的深入探讨>一文中, 曾谈及对联的平仄来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稀释了词曲的长短句耍等格律. 律诗沦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到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采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时态变化)每边一句:仄每边两句:平仄每边三句:平平仄每边四句:仄平平仄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每边八句: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四字联及: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五字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六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字联: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变格: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八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九字联及: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句式: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三三四句式: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十一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五六句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二字联及: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短一点的对联, 虽并无紧固的格式, 但必须就是平仄交叠, 互相协同, 要不然就无法算是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控娴熟的人来说, 就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苛.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对联就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观赏与文学创作对联,必须介绍其基本的格律建议。
对联的基本知识 平仄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
平仄是构成对联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型,分为平声和仄声。
在古代汉语中,平声指平调,仄声指升降调。
平仄在诗词和对联中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
在对联中,平仄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一般来说,上联的末尾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尾必须是平声,即“仄起平收”。
在对句中,平仄要相对,即相反的声调相互对立,形成工整的对仗。
有时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可以在个别位置上适当调整平仄,但要避免影响整体和谐。
在对联的创作中,掌握平仄的规则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节奏和韵律,使对联具有艺术美感。
同时,通过对仗工整、意义相关的词语,能够突出对联的主题和意义,增强表达效果。
总之,平仄是对联的基本要素之一,掌握平仄的规则和技巧是创作优美对联的重要前提。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对联创作水平。
对联对平仄、音调有什么要求?
对联对平仄、音调有什么要求?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字数相等,其实质上是“ 音节”相等。
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
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
平对仄即谓相拗。
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
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
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
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
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
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
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
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
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
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借此机会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些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以期对同学们评选征联有所帮助。
对联是⼀种讲究格律的⽂学形式,基本格律如下:⼀、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中相对的每组词或短句的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字为仄声字,下联最后⼀字为平声字。
三、平仄相对。
上下联中相对的词组或短句的最后⼀个字要平仄相对,即上联的字是平声,下联就应是仄声,或相反。
四、词性相当。
上下联中相对应的词或词组要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以此类推。
五、内容相联。
上⾯四点讲的都是“对”,最后⼀点还要做到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关联,才可称为“联”(特殊情况例外)。
同学们遵照上述基本格律写出来的对联就能成为⼀副宽联,若作⼗分⼯整的对联,我们的⽔平很难达到。
特别是23——25字这样字数较多的对联,要做到完全⼯整对同学们来说更是⾮常困难。
各班同学为聚会所作的这15副对联,在“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内容相联”这三点上都做得⽐较好,差别主要是在上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相当”这两点上。
⼤家评选时在整体内容符合征联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侧重从这两条上着眼推选出相对⼯整的⾃⼰喜欢的⼀副对联。
这样我们就既能够通过评选提⾼⾃⼰的鉴赏⽔平,⼜能评选出相对符合基本格律要求的对联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谢谢同学们以各种形式对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的关注和⽀持。
年级聚会组委会2018.5.15.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征联第1副:别母校⼯农兵学商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可对天与地聚国宾琴棋书画唱展才露华载舞载歌真情永注国和家第2副:古稀重逢母校握⼿相拥问候祝福合影视频留同窗百年情谊皓⾸再聚国宾诵诗展画欢歌热舞⾹茶美酒愿学友⼀世安康聚⼀中情谊笑少年风华忆为国奔忙说不尽五⼗春呕⼼沥⾎会⼋⽅思念赞⽼友潇洒祝平安健康道不完⼣阳红绚丽绵长第4副阔别正年少不负春光江湖虽远思报国半世拼搏⽆愧天地重逢近古稀望穿秋⽔晚霞更红常怀旧⼀⽣勤勉有益⼈民第5副⽴壮志四⼗年改⾰弄潮⽆论尊卑贵贱终归沧海⼀滴⽔念初⼼五⼗载重返校园不管苦乐穷富畅叙寒窗⼏多情第6副暮回⾸五⼗春秋飞燕望归巢定睛看故园新颜年少⽩头⽼浊泪崩杯觥交错相拥皆问侯相逢喜过眼云烟嗟叹聚时少第7副年年岁岁花相似⾛过五⼗年时光易逝⽅觉弹指⼀挥间岁岁年年⼈不同银发沧桑⾄岁⽉催⼈品味⼈⽣到百年第8副似箭时光五⼗载朴实不华价值追求映初⼼⼀腔情愫歌依旧如梭岁⽉古稀年⼈⽣⽆悔功名利禄抛天外两鬓沧桑梦乃留第9副束发结缘名庠问道树⼀⽣宏愿难别离同窗短芳华刹那霜鬓怀旧母校⾔欢倾半世沧桑贺重聚醇酒浓砚谊绵长第10副太⾏⼭前登新榜数载求学感慨情怀似梦临别湧满腔热⾎滹沱河畔回旧园半⽣奋⽃细数往事如歌再聚披⼀肩风尘第11副五⼗载岁⽉如歌难忘同学情刻⾻铭⼼得失随缘今笑対古稀年沧海桑⽥延续同学情源源流长真诚似海天地宽遐想同学当年壮志凌云泼墨绘雄图⼀腔情愫修⾝报国;迩瞅窗友现在逍遥⾃得传卮品佳酿两鬓沧桑戚谢欢招。
对联怎么讲究平仄
对联怎么讲究平仄导读: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
对联的要素(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平仄相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字都要相对?可不可放宽?我认为,每一个字平仄都要相对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可以放宽,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问题是怎样放宽?放宽到什么程度?这是目前大家关心和争论的焦点,也是普及楹联知识的关键问题之一。
今天,我就学习对联知识和开展楹联活动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联友和方家指正。
三个关键部位从严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
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
例:西望瑶池降王母(仄)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
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
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
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
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对联平仄的宽严一、关于在上联或下联自身的句子里,词组要平仄交替这一条可放宽。
我认为,这一条可以这样要求,如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好的,但应当放宽。
对联的平仄格式
对联的平仄格式对联的平仄格式对联的平仄格式,换言之,即平仄声在对联中的分布规律。
这一点在对联中至关重要。
它可以说是衡量一副对联优劣的关键一环,初学者必须牢牢地掌握。
笔者在学习当中根据句中平仄成双交替,上下联平仄对立的规律,总结出一轻松简捷的记忆法,在此介绍给初学的联友。
首先以五言联的平仄格式作为记忆的基础。
五言联有两种平仄格式:①平起式(指上联首字为平声者):平平平仄仄(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加以说明:首字可平可仄,第三字最好是用平声,否则即为三仄尾。
三仄尾一般要避免之,必要时也可一用,但首字必须用平声。
)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可仄,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否则即为三平尾,亦称三平调。
三平尾必须避免。
)②仄起式(指上联首字为仄声者)仄仄平平仄(一、三字可平可仄)平平仄仄平(首字必须是平声,否则除末字外只有一个平声,是为犯孤平。
倘若首字用了仄声,可以把第三字换成平声作为补救,是为孤平救。
)因为下联的平仄与上联的平仄正好相反(即平仄相对),所以只要记住上联,下联就不难推出。
以下类推。
七言联可以看作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平起式于其前加两仄,则成为七言仄起式;仄起式于其前加两平,则成为七言平起式。
①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下联首字皆可平可仄,后五言皆同五言平起式的规则。
)②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下联首字皆可平可仄,后五言皆同五言仄起式的规则。
)四言联只有一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七言平起式的前四字: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上下联一、三字皆可平可仄)六言联也是只有一种格式,可以看作是在四言联前加两仄:仄仄平平仄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平平仄仄平平(一、五字两者必须保留一个平声,或者将第三字改成平声作补救,否则即为孤平。
)三言有两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五言或七言的末三字:①平仄仄仄平平②平平仄仄仄平二言也有两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五言或七的末二字:①仄仄平平②平仄仄平一言只有一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以上各式的末字:仄平对联的平仄格式,前人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意即奇数位的平仄可以不拘(这一说法不完全对,前面已作过有关说明),偶数位的平仄是铁定的,必须严格遵守。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一、尾字平仄规则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
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
(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例如虎雨画墨龙风诗泉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例如上海彩凤绿叶良友宁波金龙红花好书3、三言联格律。
三言联格律有两种: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例如:三尺剑桃叶渡空中月六钧弓琼花台水底天4、四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夕字古仄)B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杰字古仄)5、五言联格律A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2 对联的格律[转贴]例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7、七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压字古仄)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地到无边天作界===山臻绝顶我为峰。
(绝字古仄)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8、八言联联格律。
A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对联平仄的要求及规律(经典4篇)
对联平仄的要求及规律(经典4篇)平仄的要求篇一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汉语的平仄和节奏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替使用,以达到音韵谐调,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之分。
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音标—)、阳平(音标/)、上声(音标v)、去声(音标)。
阴平、阳平声调不高不低,不升不降,读时可以拉长声;而上声、去声的声调有高有低,有升有降,且声音短促。
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声的区别。
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
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要按照联律之要求写对联,除了明白什么是平仄以外,最好再了解点语音节奏方面的知识。
何谓节奏,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节奏性,如山势的起伏、海潮的涨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时脚步之起落等等。
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
对联属于语言艺术,汉语语音本身就具有节奏性,所以对联在读法上也同样具有节奏性。
下面我们通过一副例联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节奏: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是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这样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原来,汉字每一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
四言的音步为二二式;五言音步为二二一式;七言为二二二一式,余者类推。
每一音步的第二字(单音步者即本字)处在节奏点上,可展现语音特色,尤为重要。
明白了语音节奏是什么,再谈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对联平仄查询]对联平仄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对联平仄查询]对联平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对联平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
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
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
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
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
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
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是对联最早出现的形式。
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做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 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的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明洪武元年春节前夕(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朱元璋命令全金陵城的公卿士庶,家家于除夕之日贴春联,并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春联。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2)对联平仄规则○○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
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
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
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
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
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
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
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
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
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
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
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
对联上下联的区分方法
对联上下联的区分方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那怎么区分上下联呢?一、从平仄上看。
1.1 平仄相对是对联的重要规则。
一般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啥是仄声呢?简单说,就是三声和四声,像“好雨知时节”的“节”就是仄声。
平声呢,就是一声和二声,“当春乃发生”的“生”就是平声。
比如说“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上联的“阵阵”的“阵”是仄声,下联的“洋洋”的“洋”是平声。
这就像音乐有高低音一样,平仄相对让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就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样。
1.2 不过呢,也有些特殊情况。
有些对联可能不太严格遵循这个规则,但大体上还是八九不离十的。
毕竟对联是一种文化艺术,偶尔也会有一些创新和灵活处理。
但对于咱们初学者来说,先把这个基本规则掌握好,就像学走路先得站稳了一样。
二、从内容上判断。
2.1 时间顺序。
如果对联里涉及到时间,那按照先后顺序,先发生的一般是上联,后发生的是下联。
比如“爆竹升天送狗岁,春花遍地缀猪年”,先有送旧岁,才有迎新年,所以前面是上联,后面是下联。
这就跟我们日常做事得有个先来后到一样。
2.2 空间范围。
要是对联里提到空间的话,小范围的往往是上联,大范围的是下联。
就像“一门天赐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贵春”,“一门”相对来说是小空间,“四海”那可是大空间了,这样一对比,上下联就很容易区分了。
这就好比小水滴汇聚成大海,小的在前,大的在后。
2.3 因果关系。
如果存在因果关系,那表示原因的是上联,表示结果的是下联。
例如“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因为多劳多得,所以丰产丰收,因果关系一目了然,上联下联也就清楚了。
这就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因才有果嘛。
三、从张贴位置判断。
3.1 在传统的张贴方式里,上联是贴在右边的,下联贴在左边。
这是因为古人写字是从右向左的。
虽然现在有些地方可能不太讲究这个顺序了,但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场合,还是遵循这个老传统比较好。
对联的格律要求
对联的格律要求一、基本概念1、格律---也称韵,指楹联在声调方面的基本要素。
它以平仄为载体,按马蹄韵要求平仄两两交替,或按意节点定韵平仄交替。
2、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即对联的声律规则。
对联的平仄每两字换一个声调,就像马蹄踏步那样两两交替,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各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例如:出句:日暮秋风起对句:月园孤雁鸣上联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下联对的时候就格律相反:平平仄仄平字数再多,也是按两两交替无限延伸,就不会乱。
3、意节点---指不能断字的专有名词或人名。
意节点定韵,严格说来也是马蹄韵,它也是平仄交替,只不过是按不可分的专有名词或者人名意节点来句读,但这好像马蹄脚上多了个脚趾,不妨碍它按节奏平仄交替。
比如,成吉思汗中间不能断,那么它的落脚字就是仄,但是后面紧跟着的字必须是平,所以也是平仄交替。
4、平仄---指格律在楹联中的具体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简言之,平仄就是声调。
通过上下起伏的声调平衡,从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魅力。
下面会具体说明声调,这里先讲概念。
5、格律依据---分为古韵(平水韵)和今韵(中华新韵)两种。
今韵,也称新韵。
其声调就是汉语拼音的四声。
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为平声。
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
如:清(阴平)情(阳平)是平声,请(上声)庆(去声)是仄声。
需要补充的是,汉语拼音中还有一声:轻声。
如:妈妈,读声第一个字是第一声,而第二个字是紧随其后,拼音是不标声调的,这就是轻声。
这一般都归在平声。
归纳一下:今韵平仄:阴阳归平,上去归仄。
古韵,声调也分为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
上去入各为一卷,为仄声。
平声因字多,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上下平,为平声。
好在对联只究平仄,不分上去声和上下平,所以我们只要记住平、仄就行。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多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
对联多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
展开全文
对联多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即复杂也简单,其中忌同声落脚包含了几个方面:
第一、单边一句联上下平仄对立无须再为解说。
无论单边几个分句,上下联对应位置,分句句脚平仄完全对立是必须的。
同声收尾乃对联大忌。
一般来说,在平仄安排上,无论单边是几个分句,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是平声,非特殊情况不能移易,即所谓的对联应“仄起平收”。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对联这样的是特例。
第二、
一副联单边有两个分句,句脚平仄正格要相互搭配开,互相和谐,即:平仄;仄平。
两句句脚平仄完全相同也可以是特例。
第三、
超过两句的多个分句组成的中长联,要求单边各分句的句脚不能全是同声。
这是为了避免声律上的单调。
比如说一副联上下联各有三句,各分句脚那一个字的平仄可以是:平、平、仄
平、仄、仄
仄、平、仄
但不能是:仄、仄、仄。
实际创作对联过程中,没有必要完全按马蹄韵正格行文。
单边超过两个分句的分句句脚平仄,连续超过三个同平或同仄的不提倡,但不是不可以。
如果你很出色了,甚至是大神,别人会认同你的。
而正规比赛会被判死刑。
切记!
还有一点,不成文但为大多人所认可,多句联最后两句平仄应错开,也就是上联以平仄、下联以仄平收尾。
对联中的平仄格式
对联中的平仄格式一副对联,每边只要超过一句,就有一个每边到底用什么样的平仄格式才合适的问题。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对联中的平仄格式,一起来看看吧!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只要抓住全联句脚的总体安排、联句所在位置的句脚平仄、联句字数的多少和联句的节奏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解决了。
把全联的句脚从总体上安排妥当这是第一步。
把全联的句脚从总体上安排,就是要按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平仄运用规则和格式来安排。
这就要求一副对联在进行创作时,每边写几句,每句句脚的平仄如何合马蹄韵,都要有通盘的考虑。
务必使写出的对联,句脚不打破马蹄韵的平仄规律。
这是一个前提,是确定联句在对联中平仄格式的基础。
下文都是以联句句脚完全合马蹄韵正格为先决条件来说的。
如果句脚不以马蹄韵正格作标准,就不好说了。
从第五部分可以看出,马蹄韵句脚平仄的运用,是因联句句数的不同而异的。
为此,我们在创作对联时,首先就要确定每边用几个联句。
联句的句数确定了,句脚用马蹄韵的哪一种格式就确定了。
比如已确定对联每边为三句,上下联句脚的平仄,就用“平平仄,仄仄平”这一格式。
如果确定每边为四句,上下联句脚的平仄,就用“仄平平仄,平仄仄平”这一格式。
以此类推。
打破了事先的考虑,也没有关系,只要按照实际的句数,将句脚的平仄调整来符合马蹄韵相应的标准格式,就行了。
如原打算每边写四句,但写下来每边要变成五句,就将句脚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来安排。
确定联句在对联中的位置这是第二步。
把全联的句脚从总体上即按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平仄运用规则和格式安排妥当之后,接着就确定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联句在联中所处的位置,即在联中的上联还是下联,依次为第几句。
位置确定之后,句脚的平仄也就确定了。
比如所写的是一副每边四句的对联,按马蹄韵的规则,其句脚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是上联第三句,那么它的句脚当用平声字,就确定下来了。
如果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是下联第二句,那么它的句脚当用仄声字,亦可以确定下来。
最新对联平仄精选
最新对联平仄精选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平仄就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平仄,欢迎大家阅读!对联平仄“平仄”的地位平仄,是对联体裁“六要素”之一,至低限度保持了“联脚要讲平仄对仗”。
所谓用“今声”或“古声”制联(只要不混用),就说明了“对联要讲平厌”。
如果问理由,简单地答:对联是“格律文学”的一种。
大小征联启事都强调应征必符合“联律”,没有排除平仄。
这些都给“平仄”有了应有的地位。
至于是不是每位联家都承认“对联是格律文学”,且不划等号。
但是有说“声律只是一种‘对联技巧’”,对联技巧很多,并非每副联都用上它们,岂不是“联脚平仄”也可以“不讲了”,平仄在对联中就可有可无啦。
对联怎样运用平仄这个问题,笼统而言不能解决问题。
我曾总结对联存在三大体系,应分别对待:一、律诗对偶格律型——必定要正本清源,三平尾要忌,遇到拗句、孤平要“救”。
但只限五、七言句,至于七言句子末向前裁出的三、四、六言的短联(或长联中这种短句),可侧重在音步平仄的对仗。
不过,五、七言句并非都是律诗句式,还有“三二二”或“二三二”等,这就要审辨,切忌混谈。
律诗对偶格律型,格式是固定的。
二、非律诗对偶的格律型——也有称“联律型”的,它没有不变格式可仿。
一般包含两个内涵:①句子中的语意单位(即词组、短语、名词),突破双音节(含双音节),有三个四个至多个字不同为音步(节奏点)的。
创作时,从严要求应该做到“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句间音步平仄要互对”;放宽一点来讲,句中、句间音步可不计平仄,句脚一定要计平仄,如果力争句脚按“马蹄格”乃上乘。
这类型对联包括“押韵、拆词”等有关修辞形式之“句脚连平或连厌”古今所公认的格律形式。
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欠缺了解“对联技巧”的人,却说:“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这样的对联还不应打入地狱么?”三、宽对型——在此,只就平仄上来说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说对联平仄规则
黄光辉
对联平仄声可分为正格、变格和无格三种。
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
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
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
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
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
不过,俺个人倾向于接受之。
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
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为了不至于误导,这里将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加以介绍:
1、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字,必须一仄一平。
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及启功先生为北师大撰题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是为数不多的。
2、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
(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月;松。
(剑;琴)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毓秀、绿叶、上海、好友;钟灵、红花、宁波、嘉朋。
(3)三言联格律。
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例如:龙胆草;马兰花。
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例如:独生子;特种兵。
(4)四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例如: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故事新编(鲁迅小说集)。
(夕、拾字古仄)B上联: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杰字古仄)
(5)五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江山无限好;祖国万年春。
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和悦方生友;纷争必养仇。
(廊坊吴桂华河北省第25次迎春征联优秀奖作品)
虎跃丰收岁;牛耕免税田。
(廊坊韩进卿河北省“科学发展惠基层”新春征联一等奖作品)(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
(寿联)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
(7)七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诗句)
(下联平仄为“平仄平平仄仄平”,是一种变格)(泊字古仄)
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诗句)
(8)八言联联格律。
A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联)社会和谐,国强民富;神州壮丽,水秀山青。
(“国强民富:仄平平仄,为平平仄仄的变格)
B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左图右史书香永代;绿水青山宇宙长春。
.
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
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
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
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
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几点说明:
一是、在联句格律上,目前联界并存着三种规则。
允许在应对和撰联时只顾其一。
(1)“诗词格律”,五七言对联遵从诗词长短句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不过不可滥用这条宽大政策,也就是说,放宽一.三.五位置上的字的平仄要求,一不能包括尾字,二不能因此而出现孤平,三平尾等犯忌的现象.(2)"马蹄韵"规则,即如上面叙述的一些规则。
(3)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
比如联句中使用了三个字或四个字或者更多字的专名、成句,(如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因特纳雄耐尔)这时可遵循“节奏点交替”规则灵活处理。
如:“齐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两石画坛同凸兀;许地山/欧阳山/前山后山/双山文苑互峥嵘。
”
二是、字越少的联,如三字、四字的联,越要讲究平仄分明。
三是、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副对联中混用.
3、句脚平仄规则
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也有例外,叫变形格)。
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就是马蹄韵)如下:(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句脚
没有列出,公式与上联正好相反.)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例如:
华族共团圆,祥云汇聚和风暖(平仄);
九州同吉瑞,国运昌繁喜事多。
(仄平)
(廊坊黄光辉、河北省第25次迎春征联楹联书法三等奖作品)
住小楼,点鼠标,可在家中观世界(平平仄);
沿大道,开宝马,常于路上捕商机。
(仄仄平)
(廊坊韩进卿、河北省第25次迎春征联一等奖作品)
鄂西多胜景,当游大川古道:银杏参天,山峡含烟,千峰叠翠森林浴;(仄仄平平仄);
茅箭好风光,且看阡陌田园:杜娟映日,紫薇竞秀,百里观花稻菽香。
(平平仄仄平)(廊坊黄光辉、湖北“紫薇岛杯”诗词·楹联大赛优秀奖作品)说明:句脚平仄规则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当今联界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
一、平仄颠倒法,就是将句脚平仄、颠来倒去的任意组合。
包括全平全仄的组合。
二、马蹄韵法(上面介绍的就是此种方法)马蹄韵就是“平顶平、仄顶仄”,“马蹄韵的句脚规则,就是句脚的平仄交替规则”(余德泉编著《对联格律·对联谱》第三十三页)。
也就是两平两仄交替法。
三、其他,即①摒除单调。
②疏散同声。
③平衡平仄等。
对联是韵文,应当讲究声韵和谐的美,了解并掌握对联的声律要求。
初学者,尤其不能放松对联格律的学习。
因此,作为初学者对长联句脚平仄了解当今联界流行的思路,并弄明白什么是马蹄韵模式也就可以了,待有了一定的撰联功底后再行研究长联,方可做到事半功倍,到那时也就能信手写出优质的长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