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
对联的平仄简表
三一文库()
〔对联的平仄简表〕
不了解对联的平仄特点的朋友,敬请看过来,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份对联的平仄简表,非常具体的罗列出来了,欢迎大家学习!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古人学写对联歌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
古人学写对联歌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古人学对联歌诀集锦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虚对实,实对虚。
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寻义理,辨声音。
呼吸务调匀。
宫商角徵羽,牙齿舌喉唇。
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词尽属清。
须熟习,莫闲嬉。
讲解更思微。
磨穿桑氏砚,坚下董生帷。
一旦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涧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宫室楼对阁,院对宫。
栋宇对垣墉。
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
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姓名韩对赵,吕对申。
张耳对李膺。
贾山对潘岳,魏绛对陈平。
萧曹汉代称良相,李郭唐朝是伟人。
身体心对口,面对身。
皓齿对朱唇。
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
赤面丹心诚烈士,朱颜绿鬓是佳人。
衣巾襦对袜,帛对巾。
束带对垂绅。
罗帏对绣被,纱帐对锦茵。
礼乐衣冠成上国,文章黼黻美吾身。
文史经对史,赋对诗。
传记对歌辞。
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
萤窗励志穷经日,凤陛成名射策时。
珍宝犀对象,玉对金。
宝瑟对银筝。
珠璫对象简,玉笛对瑶琴。
玻璃可作床书枕,玳瑁常为食客簪。
器皿书对画,碗对觥。
砚匣对棋枰。
藤床对竹几,晓角对寒砧。
光射斗牛知剑气,志存山水辨琴音。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
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果品柑对桔,榧对菱。
圆眼对榄仁。
荔枝对松子,都李对林檎。
交梨火枣仙家品,银杏朱樱御苑珍。
蔬菜荠对菽,藻对萍。
捋笋对采芹。
春来堪剪韭,秋至便思莼。
羊肚鸡跖蔬味美,猴头凤尾菜名新。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作者:佚名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的平仄规则
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那么必需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 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 构造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 和谐。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符合音乐的配置, 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 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 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第3页 共8页
了平。 :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支配规那么,公式如下。 (例如大局部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
为协作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指对联假设干句每句最终一个字的平仄支配规那么,公式如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第7页 共8页
匹马斩。
第8页 共8页
第1页 共8页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 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此时此刻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 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 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此时此刻 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入 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此时此刻我国 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 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织排 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 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极简对联规则:三句话15个字,轻松掌握对联规则(含平仄对照表)
极简对联规则:三句话15个字,轻松掌握对联规则(含平仄对照表)在头条,有很多喜欢对联的朋友。
说实话,看到传统文化艺术有这么多人喜欢,心里很是高兴。
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不少的朋友虽然对的很欢,却对对联的基本规则,特别是平仄规则并不怎么清楚。
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朋友是愿意学习平仄规则的,但可能一下子没找到学习的地方。
也有一部分人觉得,我只要对的高兴,句子意境有了就行,现代人谁还在乎那些平仄规则啊。
对于后面这一部分人,我想说的是,既然你说是在对联,那总得给对联一些尊重,按照对联的规矩来吧。
打个比方,一个小孩子,可以拿着足球当皮球拍;但一个大人,嘴里说着去踢足球,手里却运着球投到对方球门里去,虽然也可以玩得很热闹,但总是有些别扭吧。
又比如下象棋,“将、士”出了九宫到处跑,“车”能够拐弯,总不是个事儿吧?所以,既然玩对联了,总应该了解一下对联的规则吧。
其实对联的基本规则很简单,就三句话15个字:字数要相等、句子要对仗、平仄要合律。
对联基本规则一:字数要相等这是对联最基础的规则。
如果你愿意在你家大门左边贴五个字,右边贴七个字,当然也不犯法,但这个肯定不是对联。
可能有人不屑一顾:这个还用说?但其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副上下联字数不等的对联。
话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后,一命呜呼归天去了。
于是有人写了如下这副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众所周知,对联的基本要求就是上下联字数相等。
在这幅对联中,“千古”对“万岁”没问题(其实也有问题,尾字都是仄声),但是“袁世凯”对“中国人民”字数就不对了,不成对。
所以,这幅奇特的对联的真正含义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看懂了背后意义的人,都对这幅“对联”赞不绝口。
不过这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特殊“对联”,并不能说明对联上下联字数可以不相等。
恰恰相反,它正是利用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这一规则实现了讽刺目的。
对联基本规则二:句子要对仗对联的第二个基本规则,就是上下联彼此对仗。
对仗有三个基本要求。
简说对联平仄规则2
简说对联平仄规则黄光辉对联平仄声可分为正格、变格和无格三种。
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
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
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
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
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
不过,俺个人倾向于接受之。
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
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为了不至于误导,这里将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加以介绍:1、尾字平仄规则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字,必须一仄一平。
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及启功先生为北师大撰题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是为数不多的。
2、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
(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月;松。
(剑;琴)(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毓秀、绿叶、上海、好友;钟灵、红花、宁波、嘉朋。
(3)三言联格律。
三言联格律有两种: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例如:龙胆草;马兰花。
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例如:独生子;特种兵。
(4)四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例如: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故事新编(鲁迅小说集)。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联韵首先讲起对联的平仄规则,就是对联的平仄韵,简称联韵。
现在从对联的声韵发展,对联是脱胎于律(至于过程简略),本作为训练律诗而作,后来又因广泛流通于民间,就与律诗各自发展, 至今已经成为了家知户晓的事物了。
联韵的发展,由唐朝开始时,是“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到了明朝就有“B全平全仄”。
1联韵发展路程(1)从A到B之间的发展,就与唐诗到宋词那样差不多,唐朝的律诗已经被大多数诗人作完了,自然到了唐末就有好多人想作出优美的诗句,字词已经被前人所用光了,这时就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但是规则是死,人是活,他们就将唐诗发展到诗余”,就是宋词。
(2)然而对联也是同样道理,限制平仄规则为两两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汉字已经被限制了很多,尽管汉字之多,但是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总会将这些汉字都用完,所以这期间联韵已经作出了放宽,纵观唐律的诗格发展成形后,已经出现了三连平,三连仄”(暂不论三平尾三仄尾)B全平全仄开始只是一种对联游戏,但不常见,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特例来讨论,至于为什么全平全仄的也可以称之为联韵一种,这样的对联也遵守对联的基本平仄(仄起平收),同时这类全平全仄多数出现于巧对或者讽刺联,所以只作为偶一为之,所以往往有较大趣味而被人所接受,因为联韵并不是对联最重要,但是基本联韵(仄起平收)是一定要遵守,至于有些联并不是仄起平收,一般出现于名人联与机关联,名人联多数是因为他本人对对联并不了解(我们学诗词的都知道一件事,古来那些伟人,如政治家等非专业诗词名人的诗词,诗词入门者都是比较少看)。
如后孙中山先生名联上联:革命尚未成功下联:同志仍须努力(平起仄收)机关联:上联:幸早里,且从容;下联:奈这事,须当归。
――苏轼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这是平起平收,这副全是谐音药名,在后面内容会再介绍这副联)对联最重要是什么?(在下面的对联分类”再讨论)(3)在A到B之间,可以说是从三连平三连仄”到全连平全连仄”在这期间还有一种四连平”例如:李白五言排律《怨歌行》(当中的平仄有拗)的一句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对联的平仄简表
对联的平仄简表对联的平仄简表不了解对联的'平仄特点的朋友,敬请看过来,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份对联的平仄简表,非常具体的罗列出来了,欢迎大家学习!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作者:佚名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常识之对联平仄
对联常识之对联平仄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
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
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
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
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平仄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十分钟搞定诗词格律
十分钟搞定诗词格律诗词,很多人都喜欢写上几笔,博客上、微博上就有不少。
然后,真正懂得诗词格律的人却很少,多数人只是字数对了,其他的,如平仄押韵等,一概不对。
很多人也不愿看书,或者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觉得书上讲得太复杂。
那么,这里是一个以前的讲座,现稍加整理重发,目的在于针对零起点人群,以最简明的方法,教会大家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律。
诗词的格律看似很难,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坚持把这篇文章看完,不出十分钟你就能搞定它,哪怕你以前没有任何基础。
一平仄:从成语开始什么是平仄?我们都学过汉语拼音,这个貌似小学一年级就学的。
汉语拼音有四声: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那么,粗略地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
也就是说,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
为什么说这只是个粗略地划分呢,后面我们会说到,实际上诗词里每个字的平仄,不是按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划分平仄的,而是按一种特殊的韵书叫平水韵的来划分四声,划分的方法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
这个我们可以先不管它,我们现在先按现代的四声来吧。
现在我们先来看成语。
曾经在某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要求在场的学生随口说出一个四个字的成语,也就是最先想到哪个成语就说哪个。
学生说了很多,比如虎背熊腰、赤胆忠心、一马平川、疾风劲草、井井有条、峰回路转等等。
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它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就会发现,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相反的:虎背(仄)熊腰(平)、赤胆(仄)忠心(平)、一马(仄)平川(平)、疾风(平)劲草(仄)、井井(仄)有条(平)、峰回(平)路转(仄)。
当时学生报上来20多个成语,除了两个不符合这个规律之外,其他的都符合。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大多数成语符合这么一条规律:二四分明,也就是第二和第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
我们如果翻开一本成语词典,就会发现,大多数成语符合“二四分明”这一规律,比例有多高我未做过统计,但凭感觉来说,应该有70%到80%,而那天学生报出来的比例要更高些,当时有20多个学生报了成语,只有两个人的不符合这一规律,符合的比例在90%以上。
对联的平仄和韵律
我们说上下联平仄反要相拗,这是以上联交替为前提的,上联是依据,下联是协从,但有时在征联活动中出句是下联,这样对句就是上联了。
对联出、对句各分句的最后一字称“句脚”,也称“腰眼”,是平仄运用的关键所在,一般必须平仄相拗。请看成都武侯祠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从先秦的对偶句发展到汉、南北朝时期的赋、骈俪,文人们逐渐感觉到音律在赋、骈文中的神奇作用,人们开始对对偶声律注重考究。后来,沈约、刘勰声律说的出现和传播则是对联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沈德潜认为:“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刘勰对音律说得比较清楚生动,他主张飞沉交错运用,即把平仄调配得像井上的辘轳的绳子一下一下,回环往复,像龙鳞有逆有顺,紧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钱大昕在其《潜研堂文集》中说沈约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侧(仄)相间耳”。沈约说: “十字之内,颠倒相配”。这些论述.为后来的对联理论奠定了基础。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以上这些律诗平仄的一般规则,在写对联时,值得借鉴。
平仄对仗,是指对联的上联与下联的平仄音律相对而言。具体到对联的上下联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平声和仄声必须交替使用,既不能只用平声,也不能只用仄声。因为平仄的作用是掌握声调平衡的关键。如平仄单调,就会造成声调的枯竭、失调,读之也觉得吃力、不舒服。还有,如果上联和下联是几个短句组成,则必须在每个短句之间,形成平仄交替的效果。即上一个短句的末一个音步与下一个短句的头一音步,要平仄交替。
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平仄要求:
平仄是对诗句中字音的一种分类与规范,汉字的音节分为平声、仄声两类。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对联的上下联在平仄上要对称。
也就是说,上下联的平仄格式要相同,确保平仄对称,达到美感的协调。
如果上联是仄声,下联就应该是平声,反之亦然。
2.对敲对对联的平仄。
对敲是指对联的左边和右边每一字交互对比,要求仄仄对仄仄,平平对平平。
这样可以增强对联的韵律感,也是对联的特色之一
3.韵脚的平仄要求。
对联中的韵脚可以定义为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或几个字,它决定了对联的结尾音节的平仄,对联的韵脚要求与诗歌的韵脚要求相同。
规则:
对联的规则主要是指对联的字数、字体、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对联的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一般保持相等,要么都是四个字,要么都是六个字,一定要保持对称。
有时候也会出现限定字数的对联,比如五言绝句的对联,上联四个字,下联五个字。
2.对联的字体要统一、一般情况下,对联的字体要求统一,字体要端正规范,书写工整,不可歪斜或变形。
3.对联的格式要整齐划一、对联的上下联要求排列整齐,每一字的位
置要对齐。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联放在右方,下联放在左方,两联之间要
有适当的间距。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可以总结为平仄对称、韵脚平仄、对敲对、字数一致、字体统一、格式整齐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则来自于对联
的发展历程与传统惯例,在艺术形式中起到了保证对联韵律与美感的作用。
要想玩好百城对联,你一定要知道的对联平仄格律!
要想玩好百城对联,你一定要知道的对联平仄格律!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中,讲到了律诗中对仗联的要求,每一联的上下句都要求是节奏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类相同和平仄相对,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对联。
这一次,我们讲的是平仄的布置格律。
1)七言及以内的平仄布局对联一般有上下两句,总称为'一联’,其第一句一般称为'上句’、'出句’或者'上联’,第二句称为'下句’、'对句’或者'下联’。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仄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平声。
上下联之间的平仄是对仗关系,切记。
当上联只有一句话时(一至七个字的上联),其整个句子的平仄格律要求如下,而对句的平仄与其相反: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三言有两种)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五言有两种)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七言也有两种)一到七个字的上联的平仄,必须符合近体格律诗的规律,在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理时,要考虑到即不能孤平、不能三平尾、不能三仄尾。
2)八言以上句脚尾字的平仄要求当对联的上联不只是一句时,比如有一句以上,甚至三四个短句子的时候,其上联每一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如下,而对句则与之相反。
上联有一句,尾字是:仄春风送暖;上联有二句,尾字是:平,仄紫燕穿帘,春风送暖;上联有三句,尾字是:平,平,仄柳线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上联有四句,尾字是:仄,平,平,仄荷塘小径,柳线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上联有五句,尾字是:仄,仄,平,平,仄堤边漫步,荷塘小径,柳线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上联有六句,尾字是:平,仄,仄,平,平,仄赏景佳人,堤边漫步,荷塘小径,柳线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六句以上句脚尾字的平仄以此类推。
3)举例(1)每边一句者【上联句脚为仄,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四言】风梳碧柳平平仄仄雪印红梅仄仄平平【五言】月斜诗梦瘦中平平仄仄风散墨花香中仄仄平平【五言又一体】雾雨沉云梦仄仄平平仄烟波渺洞庭平平仄仄平【六言】风展红旗似画中仄平平仄仄春来绿水如蓝平平仄仄平平【七言】画上荷花和尚画仄仄平平平仄仄书临汉帖翰林书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又一体】满堂花醉三千客中平中仄平平仄一剑霜寒十四州中仄平平仄仄平从一至七言对联来看,上下句的平仄和格律诗的平仄是一致的。
高考语文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17页)
高考语文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首先讲起对联的平仄规则,就是对联的平仄韵,简称联韵。
现在从对联的声韵发展,对联是脱胎于律诗(至于过程简略),本作为训练律诗而作,后来又因广泛流通于民间,就与律诗各自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家知户晓的事物了。
联韵的发展,由唐朝开始时,是“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到了明朝就有“B全平全仄”。
1联韵发展路程(1)从A到B之间的发展,就与唐诗到宋词那样差不多,唐朝的律诗已经被大多数诗人作完了,自然到了唐末就有好多人想作出优美的诗句,字词已经被前人所用光了,这时就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但是规则是死,人是活,他们就将唐诗发展到“诗余”,就是宋词。
(2)然而对联也是同样道理,限制平仄规则为“两两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汉字已经被限制了很多,尽管汉字之多,但是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总会将这些汉字都用完,所以这期间联韵已经作出了放宽,纵观唐律的诗格发展成形后,已经出现了“三连平,三连仄”(暂不论三平尾三仄尾)B全平全仄开始只是一种对联游戏,但不常见,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特例来讨论,至于为什么全平全仄的也可以称之为联韵一种,这样的对联也遵守对联的基本平仄(仄起平收),同时这类全平全仄多数出现于巧对或者讽刺联,所以只作为偶一为之,所以往往有较大趣味而被人所接受,因为联韵并不是对联最重要,但是基本联韵(仄起平收)是一定要遵守,至于有些联并不是仄起平收,一般出现于名人联与机关联,名人联多数是因为他本人对对联并不了解(我们学诗词的都知道一件事,古来那些伟人,如政治家等非专业诗词名人的诗词,诗词入门者都是比较少看)。
如后孙中山先生名联上联:革命尚未成功下联:同志仍须努力(平起仄收)机关联:上联:幸早里,且从容;下联:奈这事,须当归。
——苏轼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这是平起平收,这副全是谐音药名,在后面内容会再介绍这副联)对联最重要是什么?(在下面的“对联分类”再讨论)(3)在A到B之间,可以说是从“三连平三连仄”到“全连平全连仄”,在这期间还有一种“四连平”例如:李白五言排律《怨歌行》(当中的平仄有拗)的一句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的平仄要求
对联的平仄要求在现代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首先,要了解平仄,必须从古代音调说起。
古代音分四声:平上去入。
其中,平分阴阳,即阴平和阳平。
再说现在的普通话。
现在的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这个不用多说。
现在的一声是古代的阴平,二声是阳平,三声是上声,四声是去声。
那么古代的入声字都哪去了呢?它们分别被分到了现在的四个声调中。
比如“黑(一声)石(二声)柏(三声)落(四声)”都曾经是入声字。
由于古人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因此基本上,普通话的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
但现代人要区分平仄,必须要记住所有的曾经的入声字。
因为现在一声二声的字中存在大量的曾经的入声字。
记住所有的入声字是区分平仄的基本功。
要说规律,也是有一些的。
比如所有以ie ue为韵母的都是入声字,再比如只需记住“白”是入声,便知“柏、伯,怕,泊”等都是入声字。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二句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对联平仄有什么要求_对联平仄的常识
对联平仄有什么要求_对联平仄的常识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要保持对联的平仄。
今天店铺分享的是对联平仄的要求,希望你会喜欢。
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句脚平仄正格举例二句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仄平)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
(平平)三句联: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四句联: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一联韵首先讲起对联的平仄规则,就是对联的平仄韵,简称联韵。
现在从对联的声韵发展,对联是脱胎于律诗(至于过程简略),本作为训练律诗而作,后来又因广泛流通于民间,就与律诗各自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家知户晓的事物了。
联韵的发展,由唐朝开始时,是“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到了明朝就有“B全平全仄”。
1联韵发展路程(1)从A到B之间的发展,就与唐诗到宋词那样差不多,唐朝的律诗已经被大多数诗人作完了,自然到了唐末就有好多人想作出优美的诗句,字词已经被前人所用光了,这时就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但是规则是死,人是活,他们就将唐诗发展到“诗余”,就是宋词。
(2)然而对联也是同样道理,限制平仄规则为“两两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汉字已经被限制了很多,尽管汉字之多,但是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总会将这些汉字都用完,所以这期间联韵已经作出了放宽,纵观唐律的诗格发展成形后,已经出现了“三连平,三连仄”(暂不论三平尾三仄尾)B全平全仄开始只是一种对联游戏,但不常见,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特例来讨论,至于为什么全平全仄的也可以称之为联韵一种,这样的对联也遵守对联的基本平仄(仄起平收),同时这类全平全仄多数出现于巧对或者讽刺联,所以只作为偶一为之,所以往往有较大趣味而被人所接受,因为联韵并不是对联最重要,但是基本联韵(仄起平收)是一定要遵守,至于有些联并不是仄起平收,一般出现于名人联与机关联,名人联多数是因为他本人对对联并不了解(我们学诗词的都知道一件事,古来那些伟人,如政治家等非专业诗词名人的诗词,诗词入门者都是比较少看)。
如后孙中山先生名联上联:革命尚未成功下联:同志仍须努力(平起仄收)机关联:上联:幸早里,且从容;下联:奈这事,须当归。
——苏轼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这是平起平收,这副全是谐音药名,在后面内容会再介绍这副联)对联最重要是什么?(在下面的“对联分类”再讨论)(3)在A到B之间,可以说是从“三连平三连仄”到“全连平全连仄”,在这期间还有一种“四连平”例如:李白五言排律《怨歌行》(当中的平仄有拗)的一句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古: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前句全平)谢灵运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古: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2联韵分类联韵可以分为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全平韵。
(1)马蹄韵在古人的诗词当中,他们经过了诗词格律平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完美的平仄韵,就是“两两平仄交替”的韵美是最优美,因其平仄严格,而马蹄韵的平仄规则是“两两平仄交替”,所以这样的句式就是马蹄韵,马蹄韵不仅应用于句脚(仄起平收),还应用于句中。
马蹄韵句式四言联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五言联上联: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六言联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七言联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分句联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前后分句句脚是一平一仄交替,不能一仄一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上联:仄,平,仄下联:平,仄,平由此可见,马蹄韵的平仄规则极其严格,A上下联两两平仄相对B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式,无论上联下联都要按照这样的句式。
C分句时,上联分句句脚平仄交替,同一联不能用同平同仄来结尾所以难怪被称为最完美的对联平仄韵。
(2)诗律韵诗律韵,则是按照律诗的平仄规则,有“D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
四言联上联:x平平仄仄-y平平平仄-z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下联:X仄仄平平-Y仄仄仄平-Z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根据D,XYZ可以对x或者y或者z)这样相对于马蹄韵来讲,平仄放宽了许多。
五言联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1平平仄仄平或者2仄平平仄平或者3仄平仄仄平(根据D,1.2.3都可以对,但是平仄韵最佳当属1。
)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为可平可仄]上联:仄平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可平可仄,但不能四连仄]其他不一一列举。
(3)鱼竿韵诗律韵“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平三仄”(相对放宽接近完美),发展到“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平三仄或者四连平四边仄”(过于放宽),这种“两两平仄交替,偶有四连平四边仄”的平仄韵就称之为“鱼竿韵”这种鱼竿韵在对联中并不常见,初现于古风诗体,律诗根本不可能出现(律诗最多是三连平三连仄)。
鱼竿韵的特性就是“四连平四连仄”,但不是“全平全仄”,所以鱼竿韵只见于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体较少,更不易见),所以在对联中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也比较少见,七言联以上就更难见到了。
但是少见却也存在,所以也拿来研究。
例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古: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谢灵运《登池上楼》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
(古: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姚系《野居池上看月》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古: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白居易《北亭》鱼竿韵的格式就只有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但是鱼竿韵在对联史上比全平韵还要少见,所以出句时最好作个说明,因为并不是所有联友都熟悉鱼竿韵。
五言联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因“三平尾”“三仄尾”已经备受禁止,所以“四平尾四仄尾”就不能存在,“三平三仄”的问题在后面会解疑。
)六言联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种格式可以混对)七言联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只要非“三平尾三仄尾,四平尾四仄尾”,联中为“四连平四连仄”。
这两个特征就可以了。
(4)全平全仄韵这个比较简单,从诗律韵到鱼竿韵,所以现在就是“五连平五连仄”,也就是五言联全平全仄,但是记得一点这只是允许全平全仄,并不是支持在六言联以上支持“五连平五连仄”。
全平全仄韵的格式就是上联全仄,下联全平。
日出众鸟绕屋语;山深幽花当门开。
(古声:上联全仄,下联全平)但这全平全仄对联是极其少见,只是作为游戏所用,所以一般不建议初学者按全平全仄韵来学习对联,因为只要对联有一段日子的联友来说,全平全仄韵的限制汉字数量,表面看起来是大大放宽限制,实是无形之中多加了一重限制。
注:全平全仄韵,可用马蹄韵或者诗律联应对。
二联韵的应用对联按形式可分成:意境联、机关联、无情对。
(在此只是作为讲述本教程为首要而分类,对联还可以有其它分类方法)1意境联以意境为先,讲求对联整体美与意境美而对联有结构与声韵美,所以应用马蹄韵与诗律韵,不能用鱼竿韵与全平韵,严格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李白古:仄平仄仄平仄平平(2)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洵古: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3)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徐渭古: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4)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憾月常圆--石延年古: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2无情对以上下联分毫无相关为前提,所以对仗平仄结构都是严格,所以应用马蹄韵与诗律韵,不能用鱼竿韵与全平韵,同样严格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太极两仪生四象春宵一刻值千金----纪晓岚古: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木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古: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3)杨三已死无京丑李二先生是汉奸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古: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3机关联,是以机关为主,所以对句是以破机关为第一,声韵第二,所以可依机关难度来选用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和全平韵,可不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马蹄韵在机关联中比较少见。
(1)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古: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解析:三光为日月星,所以下联必定要用三样专有名词的事物,但这样又会与“三”合掌,而四诗分风颂,小雅,大雅,所以为四诗。
声韵解疑,这里并没有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此联差点就成为了绝对,所以机关以破机关为主,至今没有出现合律的对句,则以破机关为先,对声韵降低了要求,这里并不是说明机关联是不论平仄。
(2)五行金木水火土四位公侯伯子男古: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句也差点成绝联了,不过出句凑合来说算是鱼竿韵,但“四仄尾”是被禁止。
这出句可能是出句者不太懂平仄而造的机关,所以对句的优美平仄韵弥补了出句的平仄。
(3)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古: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经存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出句基本上是绝联了,“七情”又是有硬性联系,可用“七星”但又与“七”合掌,最后只能找到六经,恰好“春秋”有二字,假如出句后面没有停顿。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古: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经存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样是对上了,但是出句就会犯四连平,所以古人出句都比较小心,无奈对句难求,所以将此对句放宽了“平仄”的要求。
再次强调,机关联虽然是以机关为先,但是出句都须非常之小心,有机关有意思之余还要符合平仄规则,可用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和全平韵。
对句要求并不是没有要求,而是一步一步放宽要求:1须以破机关为先2有句意3仄起平收4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5出句用马蹄韵须用马蹄韵或者诗律韵应对6出句用鱼竿韵须用马蹄韵、诗律韵或者鱼竿韵应对7出句用全仄韵须用马蹄韵、诗律韵或全平韵者应对8出句若是难对则以“1、2与3”为先,可放弃“4”的要求。
9遵守“8”后仍没有对句,则可放弃“5、6及7”。
10遵守“9”后仍没有对句,则可放弃“3”。
根据这十条守则,前文的苏轼对句上联:幸早里,且从容;(仄仄仄,仄平平下联:奈这事,须当归。
(仄仄仄,平平平)——苏轼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解析:幸(杏)、里(枣)、里(李)皆为果名,从容为药名奈(柚)、这(芰)、事(柿)皆为果名,当归为药名这是难对,也是差点成为了绝对。
三、联韵百疑1“三平尾与三仄尾”在对联中是否能用?“三平尾”与“三仄尾”在律诗中已经存在,因为律诗有“拗”之说法,也就是上句诗句平仄失调,可在后面诗句中补过来。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李白《独坐敬亭山》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古: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杜甫《八阵图》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
(古: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
(古: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李颀《寄镜湖朱处士》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古: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三在这里作仄声)-罗隐《四顶山》因为“三仄尾”与“三平尾”多见于律绝、古体诗中,在律诗中也存在但相对而言少见。
在诗律中“三仄尾”与“三平尾”可以用下句,或者上句来拗救,但是不能同时出现,并且对句只能是按照诗律韵或者马蹄韵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