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
一、力和力的作用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是指作用在1千克质量上产生1米每平方秒2的加速度。
2.力的分类-接触力: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非接触力:物体间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根据力的几何图形求合力。
-分解: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可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分解力。
4.测力计-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常用于测量弹力、重力等。
-测力计的读数即为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拉伸、压缩、形变等。
二、简单机械1.杠杆、滑轮和轮轴-杠杆:包括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应用。
-滑轮:包括滑轮原理、滑轮组的应用和滑轮在力的传递中的作用。
-轮轴:包括轮轴原理、轮轴与杠杆的应用和轮轴在机械中的作用。
2.力的机械优势-机械优势:机械系统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值,与力的大小和距离有关。
-机械效率:机械系统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与摩擦力有关。
-机械效率=(输出功/输入功)×100%3.计算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方程计算力和距离。
三、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位置、位移和路程-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坐标。
-位移:物体由位置1到位置2的变化。
-路程:物体所经过的总路程。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的平方(m/s2)。
3.图像法解析运动问题-利用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可由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得到。
4.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特点以及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振幅、相位;-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弹簧劲度系数和质量的关系。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
1.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单位和符号。
2.力的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
3.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
4.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重力的特点。
5.压力: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6.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物体浸没的条件、浮力的应用。
二、光学
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2.反射:反射的规律、反射的应用。
3.折射:折射的规律、折射的应用。
4.光的色散:光波分解成不同颜色的波长、光的色散现象和光谱的组成。
5.光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
三、电学
1.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电路的种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
2.电阻: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电阻的计算、电阻的种类和特点、串联
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描述和公式、欧姆定律的应用。
4.电能和功率: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和公式、功率的计算。
5.静电:带电物体和静电感应、带电物体和带电电场相互作用、静电
场和静电场强度。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力学、光学和电学三个
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通
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
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总结知识点八年级(汇总5篇)
物理总结知识点八年级(汇总5篇)1.物理总结知识点八年级第1篇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的单位是:N(简称:牛),符合是N。
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2023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笔记归纳
2023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笔记归纳第一章:力和运动- 1.1 力的概念和特征- 1.1.1 力的定义- 1.1.2 力的单位和测量- 1.1.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2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 1.2.1 运动的描述- 1.2.2 运动的图像与图表表示- 1.2.3 运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 2.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2.1.1 牛顿第一定律- 2.1.2 惯性与非惯性系- 2.2 牛顿第二定律和质量- 2.2.1 牛顿第二定律- 2.2.2 质量和重量- 2.3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平衡- 2.3.1 牛顿第三定律- 2.3.2 力的平衡条件- 2.4 运动的若干规律- 2.4.1 物体在运动中的变速运动- 2.4.2 物体在平抛运动中的速度和位移- 2.4.3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速度和位移第三章:测量物体的物理量- 3.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1.1 长度的测量- 3.1.2 时间的测量- 3.2 其他物理量的测量- 3.2.1 面积的测量- 3.2.2 体积的测量- 3.2.3 质量的测量- 3.3 误差与精度- 3.3.1 测量中的误差- 3.3.2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第四章:热与能- 4.1 温度与热量- 4.1.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4.1.2 物体的内能- 4.2 物体的热学性质- 4.2.1 物体的热膨胀性质- 4.2.2 物体的比热容性质- 4.3 能源与能量转化- 4.3.1 能源和能量的概念- 4.3.2 能源与能量的转化第五章:光的传播- 5.1 光的直线传播- 5.1.1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5.1.2 光的传播速度- 5.2 光的反射和折射- 5.2.1 光的反射现象- 5.2.2 光的折射现象- 5.3 光的色散和光的合成- 5.3.1 光的色散现象- 5.3.2 光的合成与分解第六章:应用光学- 6.1 光的反射应用- 6.1.1 平面镜的成像- 6.1.2 球面镜的成像- 6.2 光的折射应用- 6.2.1 透镜的成像与应用- 6.2.2 光的天文学应用以上是2023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复习提纲笔记归纳,包含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供复习参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上册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首个科目,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复习这些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和测量1. 位移和距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量,并且具有方向;而距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离开起点的总路程,是一个标量量。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该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该时刻的比值。
3. 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初速度是指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末速度是指物体结束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4. 运动图象: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画出位置-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来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具有大小和方向,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弹力是指物体在弹簧或弹性介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力;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因摩擦而产生的力。
3.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的分别的交点上。
三、浮力和密度1. 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它的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定律表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八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
一、力和压强1.力: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变化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形状或大小、改变物体的速度或方向。
3.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4.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的作用线通过同一点,则这些力可以合成为合力。
5.力的分解:任何一个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二、机械运动1.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路径运动的运动方式。
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的运动方式,如圆周运动。
3.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前进,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而做下落运动的运动方式。
4.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做匀速运动。
5.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会相互接触并产生变形或形状改变。
如果碰撞后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方向相同,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三、声音1.声音的产生: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通过空气的传递,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固体、液体等)的振动传播的,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3.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主要特征。
4.声音的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音能够让我们听到回声。
5.声音的干涉与共振:当两个或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时,声音会相互干涉。
当声波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四、光与光学仪器1.光的传播:光是通过介质的传播,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方式。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反射面时,光线会发生反射。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
4.光的色散:当光通过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使光发生色散。
5.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包括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可以用于放大、纠正视力等功能。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复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是我们了解和探索世界的基础。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运动学1. 位移和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而路径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线。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初位置和终位置有关。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4.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可以通过位置-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加速度-时间图象等形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其重要特点是速度的变化是匀加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
6.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同时运动的情况,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力学1. 力的作用和效果: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如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运动轨迹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加速度=作用力/质量。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对等大小的但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5. 弹力和重力:物体在弹簧或弹性体上所受到的力被称为弹力,而地球对物体所施加的力称为重力。
6.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1. 力和运动
- 力的概念
- 不同力的种类及作用
- 力的计算方法
- 运动的描述和图示
- 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压力和浮力
- 压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压力的影响因素
- 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 浮力与物体的浮沉关系
3. 力和压力的应用
- 杠杆原理及应用
- 水压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 水上运动的原理和技巧
4. 热和温度
-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
- 热传递的方式
- 物体的热膨胀
- 温度的计算方法
5. 热和能量
-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的转化、守恒和损耗
6. 光的传播
- 光的特性和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色散和合成
-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7. 声的传播
- 声的特征和传播
-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 声音的反射和衍射
-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
8. 电和磁
- 电流的概念和计量
- 电路的组成和特性
- 电阻和电阻率
- 磁的产生和性质
9. 电和磁的应用
- 电灯和电路的使用
- 电的危害和安全
- 磁的利用和应用
-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复习内容提纲,包括力和运动、
压力和浮力、力和压力的应用、热和温度、热和能量、光的传播、
声的传播、电和磁、电和磁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科书、课堂笔记和习题进行学习,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八年级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中考的一大考点,而且也对九年级物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掌握非常必要。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一、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规律:a. 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c. 光在向某个面垂直入射时,发生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现象。
2. 光的反射规律和形成规律:根据反射定律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可以解释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二、光的折射和透镜1. 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折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sin入射角 ÷ sin折射角等于一个常量n,这个常量n被称为介质的折射率。
2. 透镜的种类和特性:常见的透镜主要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分别都有自己的焦距、成像特点和成像方程式。
三、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基础知识1. 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导体中流过的电荷量,它与电阻的关系是I=U/R。
2.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区别:并联电路中,各个电灯、电器等终端设备并联于同一电源回路中,这些电器间的连接点都在同一电位上;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器依次耦合在同一电路上,电流离开电源后过完一个电器再进入另一个电器。
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规律和产生方式:声音的产生必须是物体振动引起的,常见的振动方式包括弦、面、柱气体振动等。
2. 声音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速度:声音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之间相互碰撞传播的,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有所不同。
五、热的基本概念和热传递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能守恒定律,以能量形式存在的热量,在闭合系统内运动时,总量不变。
2.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传递规律: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的热传递,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热的传递,而辐射是指无形介质的热传递方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如下:
1. 物理的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1.2. 物理量和单位
1.3.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的描述
2.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计算
2.3.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关系
2.4. 等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3.1. 力的定义和计量
3.2. 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4.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的计算
3.5.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4. 能量和功的概念
4.1. 功的定义和计算
4.2. 功与能量的关系
4.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
4.4. 机械能的守恒和转化
5. 压力和浮力
5.1. 压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2. 浮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3. 压力与浮力的应用:气压、液压和浮力原理
6. 静电和电流
6.1. 电荷的产生和性质
6.2. 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
6.3. 静电场和电场力线
6.4. 电流的定义、计算和测量
7. 电阻和电路
7.1.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7.2.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3. 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7.4. 电功率、电能和电表的使用
8. 光的传播和反射
8.1. 光的传播介质和传播特性
8.2. 反射定律和反射光的特点
8.3.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希望这个提纲能够为你的物理复习提供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3. 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及其应用;4. 飞行物体的抛体运动:水平抛体、自由落体、斜抛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5. 力和运动: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合力的概念;6.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力平衡和不平衡状态;7.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加速度的关系、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方法;8.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加速度。
二、光学和光的传播1. 光的来源和传播:光的特点、直线传播和空气中的光速;2. 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及其关系、反射镜的应用;3. 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和应用;4.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彩虹的形成;5.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6. 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折射和成像规律、透镜的使用和应用。
三、声学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来源、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质的区别;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规律、回声的形成;4. 声音的传播和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四、电学和电流电路1. 电荷和电流: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阻和电阻器:电阻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串联和并联电阻;3.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4. 电路的符号和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灯、开关等的电路符号;5. 并联和串联电路:电流在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的特点和计算方法;6. 电功和电能:电路中的电功和电能转换。
八年级物理简单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简单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特征、规律以及相互作用等。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简单但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复习和加深理解。
1. 运动学1.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相等距离的运动。
其特点是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例如,当一辆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2小时,它的位移为120公里。
1.2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指物体速度的增加或减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则称为正加速度,反之则称为负加速度。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的量除以时间,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a = (v - u) / t。
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2. 力学2.1 力的作用与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对象和性质,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不变,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其上。
例如,当我们将一个小球推入平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会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 * a。
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重力,而地面会对我们施加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3. 热学3.1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而温度衡量了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
在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热会自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达到热平衡。
3.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能通过分子间的传递实现的,例如,当我们用手触摸金属物体时,由于金属热传导的快速特性,我们感受到了金属的冷。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下)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气液固V V V >>)3、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4、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15℃时空气中声速:340m/s 。
5、回声 (1)、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
(2)、回声产生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人耳才能区别出原声与回声。
(即声源与障碍物至少有17m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耳感知声音的方式⎩⎨⎧骨传声空气传导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1、音调(1)概念:声音的高低(2)影响单调高低的因素: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
(5)超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 (6)次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2、响度(1)概念: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
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复习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初中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八年级科学课的学习中,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对八年级全册中的重要物理知识点进行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备战期末考试。
第一章声音与听觉1.声音的产生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这些振动从一个分子传递给另一个分子,形成一系列的纵波,这种纵波就是声音。
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产生振动,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
2.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即音高、音量和音色。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音量是声音强弱的程度,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区别程度。
3.听觉声音在到达人的耳朵时,会引起人的耳膜、鼓膜等部位的振动,进而刺激听觉神经,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人耳对声音的最佳接受范围为20-20000赫兹。
第二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传播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0000公里每秒,光的传播具有顺直性和速度不变性。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一个基本定理。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个恒定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分子间距、相对运动情况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固体的特性固体具有形状和体积的固定性,分子间距较小,相对运动缓慢。
3.液体的特性液体具有体积不变、形状可变的特性,分子间距较大,相对运动较快。
4.气体的特性气体具有形状和体积随意变化的特性,分子间距较大,相对运动非常快。
第四章压力与浮力1.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受到的力量,计量单位为帕斯卡(Pa)。
2.浮力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浸液体的重量。
3.阿基米德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是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放液体的重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将汇总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进行复和巩固。
力与运动
- 力:定义、单位、力的效果
- 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平衡条件
- 物体的运动:参照系、相对运动、速度、加速度
- 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质量的概念
声与光
- 声的传播:机械波、无线电波、光波
- 声的特征:音调、响度、音速、谐波
- 声的反射:定律、图像、回声
-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阴影的成因
- 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镜像、可见物体的成像原理
电与磁
- 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电场、电路
- 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
- 充电与放电:静电充电、电池的原理、导体与绝缘体的导电
性
- 磁的基本概念:磁场、磁铁、磁力线
- 磁与电的相互作用:电磁铁、电动机
热与温度
- 热的传播:导热、辐射、对流
-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测量、热传递和传热的方式
- 物体的热膨胀:热膨胀的原因、影响、应用
光学仪器与电器
- 凸透镜与凹透镜:光的折射、像的性质、成像公式
- 放大器和减震器:橡胶和金属的弹性、光的折射、声的(反)射
- 电路图和测量仪器:电阻、电位器、电流表、电压表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同学们可以根
据这份复习材料进行系统性的温故知新。
加油!。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盐步三中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6章知识点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
1纳米=10-9米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长度测量必须估读一位数字,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若物体对齐最小刻度的某一刻度,则估读数为“0”。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时间用字母t 表示,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6、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路程和时间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的公式:ts v =,v 表示速度(m/s ),s 表示路程(m),t 表示时间(s)。
ts v =,v 表示速度(km/h ),s 表示路程(km),t 表示时间(h)。
速度主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1 m/s=3.6 km/h 。
求路程:s=vt ; 求时间:v s t = 1 km/h =6.31 m/s 12、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13、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公式总总平t s v = t 总饱含运动时间和停顿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
八年级物理光学复习内容
光的初步知识一:概念的理解1. 本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 m/s。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而在光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会发生偏折,叫做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遵循空中角较大的原则(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
5.常考的常见光现象:(1)瞄准: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倒影;平面镜成像等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海市蜃楼;池水变浅;钢笔错位;筷子变弯;插鱼插下面;透镜;色散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由发散的作用。
7.正常人的眼睛在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近视眼,需要用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会形成远视眼,需要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
二:光学作图题1.影子的画法;(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找出光线被物体挡住的阴影区域。
(2)在地面上画出相应物体的投影为影子。
2.光的反射折射的画法:(1)在分界面上找出入射点;(2)过入射点画出法线(为虚线)(3)根据反射规律或折射规律画出相应的光线(带箭头)。
3.平面镜成像的画法:(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出物与像对应的位置。
(2)用虚线连接对应像的位置做出所成的像。
(注意成的是虚像,画平面镜区分正反面)4.透镜的三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主光轴。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
如图所示三:实验题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纸板可以对折转动是为了验证三线共面;(2)只有纸板垂直放置并且让光线贴着射入才能在另一侧看到光线;(3)为了区分光线习惯是标上数字或者给光线上颜色。
(4)沿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看到沿着入射光线射出是为了证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物质的物理属性》1.物体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一只鸡蛋约50克,物理课本约200克,一元硬币约6g,一只苹果约150g,一个成年人约60kg。
1kg=1000g,1g=1000mg,1t=1000kg,1m3=103dm3=106cm3,1L=1000mL,1L=1dm3,1mL=1cm32.质量测量工具有杆秤、台秤、案称、物理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4.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将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处,测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和,即等于物体的质量。
使用天平时,还应注意不能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或化学药品的质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5.微小质量的测量用“测多算少”法测量。
测量液体质量时要用到烧杯,测粉沫状物品可在天平盘里两边各放一张相同的纸。
6.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密度主单位是Kg/m3,常用的还有g/cm3,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3;7、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同种类的物质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物质的状态变化它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水的密度ρ水=×103千克/米3 =1 g/cm3 ;空气的密度是千克/米3=×10—3g/cm3 ;冰的密度ρ=克/厘米3;8.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托盘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m/v,求出物质密度。
(2)求质量:m=ρv(3)求体积:V= m/ρ。
9.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硬度、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明度、延展性。
10.(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体积位v1 ③用绳子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体积v2 ④ρ=m/(v2 -v1)(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的密度实验步骤:①称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把容器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称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③ρ=(m1-m2)/v11、实验室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
《从粒子到宇宙》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构成物质的分子一直处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3.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是不带电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
原子不带电是因为组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4.卢瑟福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5.微小粒子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
6.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7.人们观察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
我们称这些星为恒星。
用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它们实际也是运动的。
8.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与银河系紧靠的是仙女星系,它距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地球是银河系中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9.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我们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1 AU)。
10.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目前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是来源于“原始火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
12.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听到的汽笛声音音调升高,当它远离我们而去时,听到的汽笛声音调明显降低,这叫多普勒效应;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13.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之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如:扩散现象);(3)分子间存在空隙(如: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力》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属于弹力。
2.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弹簧测力计。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托两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顿。
物理课本重约2N。
4.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3):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6.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7.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符号“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8.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 ,其中常数用“g=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为牛顿。
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这个特点可制成重垂线或水平仪。
10.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重力和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合称为势能。
11.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物体滑动过程中,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2.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间的摩擦力变小。
13.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笔刀卷铅笔是滑动摩擦;鞋底制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脱粒时张紧皮带、刹车时握紧刹把目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机器相对滑部分加润滑油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安装滚珠轴承目的是把滑动变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自行车中摩擦力方向是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14.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使用使接触面分开的方法减小摩擦的。
15.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产生力的作用至少必须两个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6.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力的三要素。
又叫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7.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其中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若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压强和浮力》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作用点在物体的表面上,方向指向被压物体,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物理学上通常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单位是帕斯卡(Pa)。
压强的大小同时受压力、受力面积两个因素影响,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压强大,压力不一定大。
3.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增大压力,(2)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减小大压力,(2)在压力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4.增大压强三例:①速滑运动员的冰鞋装有冰刀;②投向靶盘的飞镖;③用力刹车。
减小压强三例:①载重卡车装有许多的车轮;②房屋建在较大的地基上;③书包带做得较宽。
5.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书包背带要宽一些、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钢丝钳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6.液体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和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的内部、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7.液体内部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大小还与液体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密度大的压强大。
8.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液体重力、体积等无关,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ρ液gh。
9.测量液体压强工具叫压强计,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的。
10.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证明了气体存在压强,1标准大气压为×105Pa或为76cm高的水银柱。
大气压强会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有关。
11.最早较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增大;高压锅就是应用了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增大这个原理。
高山上鸡蛋煮不熟的原因是:①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大而减小,②液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12.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
13.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力与运动》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即在浸没状态下考虑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 下沉;(2)F浮>G 上浮;(3)F浮=G 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下沉;(2)< 上浮(3)=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
3.浮力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是一个合力;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m排液=ρ液gV排。
5.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3)无条件浸没或下沉:F浮=G排液=m排液=ρ液gV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