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振动试验报告模板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实验报告组员:学号: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名称:正弦波振荡器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V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p 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正弦振荡器与晶体管混频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的“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振荡器实验”中的“LC振荡器实验”,显示屏会显示出LC振荡器原理实验图。
说明:电路图中各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是:用鼠标点击要调整的原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滑轮,即可调整该元件的参数。
利用模块上编码器调整与鼠标调整其效果完全相同。
用编码器调整的方法是:按动编码器,选择要调整的元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旋转编码器旋钮,即可调整其参数。
我们建议采用鼠标调整,因为长时间采用编码器调整,可能会造成编码器损坏。
本实验箱中,各模块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与此完全相同,后面不再说明。
2、LC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调2W3使晶振停振。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测量用铆孔线将2P2与2P4相连,示波器接2TP5,频率计与2P5相连。
开关2K1拨至“p”(往下拨),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调整2W4使输出幅度最大。
(用鼠标点击2W4,且滑动鼠标滑轮来调整。
)调整2W2可调整变容管2D2的直流电压,从而改变变容管的电容,达到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容官上电压最高时,变容管电容最小,此时输出频率最高。
弦振动试验报告范文
弦振动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弦的振动进行观测和分析,探究弦振动的基本特性,了解振动波的传播和行为规律。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包括一根细绳、一个张力装置和一个弦振动装置。
在张力装置的作用下,将一端固定住,另一端接受扰动产生振动。
通过调整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动幅度,观察和记录弦的振动情况。
三、实验步骤1.将细绳固定在振动装置的固定端,另一端接受扰动。
2.调节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动幅度,产生适当的振动。
3.观察并记录细绳的振动情况,包括振动的形态、频率等数据。
4.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中观察到细绳的振动形态是一个站立波,即固定端处没有振动,中间有若干振动节点。
2.实验中发现振动的频率与振动源的频率成正比。
通过调节振动源的频率,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效果。
3.实验中还观察到,振动的振幅与振动源的振动幅度成正比。
通过调节振动源的振动幅度,可以观察到不同振动幅度下的振动效果。
根据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弦的振动形态为站立波,即固定端处无振动。
2.弦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的频率成正比,可以通过改变振动源的频率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
3.弦的振动振幅与振动源的振动幅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改变振动源的振动幅度来改变弦的振动振幅。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弦振动的基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振动情况,如何调节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动幅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并对弦振动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然而,在实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有限,无法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测量。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技巧。
六、改进意见为进一步探索弦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增加观察和测量的项目,如振动波的传播速度和相位差等。
2.采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021年弦振动实验报告完整版
弦振动研究一、试验目1、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波形, 加深驻波认识。
2、了解固定弦振动固有频率与弦线线密ρ、弦长L和弦张力Τ关系, 并进行测量。
二、三、发出,波。
图(2表示,见,沿X轴负方向传输波为反射波, 取它们振动位相一直相同点作坐标原点“O”, 且在X=0处, 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 则它们波动方程分别为:Y1=Acos2 (ft-x/ )Y2=Acos[2 (ft+x/λ)+ ]式中A为简谐波振幅, f为频率, 为波长, X为弦线上质点坐标位置。
两波叠加后合成波为驻波, 其方程为:Y1+Y2=2Acos[2 (x/ )+ /2]Acos2 ft ①由此可见, 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 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它们振幅为|2A cos[2 (x/ )+ /2] |, 与时间无关t, 只与质点位置x相关。
因为波节处振幅为零, 即: |cos[2 (x/ )+ /2] |=02 (x/ )+ /2=(2k+1) / 2 ( k=0. 2. 3. … )可得波节位置为:x=k /2 ②而相邻两波节之间距离为:x k+1-x k =(k+1) /2-k / 2= / 2 ③又因为波腹处质点振幅为最大, 即|cos[2 (x/ )+ /2] | =12 (x/ )+ /2 =k ( k=0. 1. 2. 3. )可得波腹位置为:x=(2k-1) /4 ④这么相邻波腹间距离也是半个波长。
所以, 在驻波试验中, 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距离, 就能确定该波波长。
在本试验中, 因为固定弦两端是由劈尖支撑, 故两端点称为波节, 所以, 只有当弦线两个固定端之间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整数倍时, 才能形成驻波, 这就是均匀弦振动产生驻波条件, 其数学表示式为:L=n / 2 ( n=1. 2. 3. … )由此可得沿弦线传输横波波长为:=2L / n ⑤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段数, 即半波数。
弦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日期室温气压成绩教师
实验名称弦振动研究
【实验目的】
1.了解波在弦上的传播及驻波形成的条件
2.测量不同弦长和不同张力情况下的共振频率
3.测量弦线的线密度
4.测量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
弦振动研究试验仪及弦振动实验信号源各一台、双综示波器一台
【实验原理】
驻波是由振幅、频率和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特殊干涉现象。
弦长一定时不同张力的共振频率
弦 长/cm
张 力/N
共振基频/Hz
传播速度/ms-1
弦线线密度/gm-1
60
12.25
135.1
162.12
0.476
9.8
118.1
141.72
0.49
7.35
102.8
123.36
0.48
4.9
83.79
100.55
0.48
2.45
59.84
71.81
0.48
作张力与共振频率的关系图,
3.张力和弦长一定,改变线密度,测量共振频率和线的线密度。
(1)放置两个劈尖至合适的间距,选择一定的张力,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
(2)记录相关的弦长和张力等参数。
(3)换用不同的弦线,改变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同样波腹数的稳定驻波,记录相关的数据。
(4)
【数据记录及处理】
张力一定时不同弦长的共振频率
另外,根据波动离乱,假设弦柔性很好,波在弦上的传播速度 取决于线密度和弦的张力 ,其关系式为
又根据波速、频率与波长的普遍关系式 ,可得
L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1、 电容三点式(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2)121100,400,5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3)121100,1,5C nF C F L mH μ===示波器频谱仪(C 1,C 2,L 1)O U ∙(V)i U ∙(V)增益A 相位差谐振频率f 0 测量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值(100nF,400nF,10mH ) 8.617 2.105 4.084180°6.000khz 5.627khz8625 2.108 (100nF,400nF,5mH ) 6.991 1.792 3.94180°8.025khz 7.958khz7.002 1.794 (100nF,1uF,5mH )6.056 0.614 9.8610180°7.008khz 7.198khz6.0620.616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增益:实验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误差在2%以内。
谐振频率:实验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保持一致,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 电感三点式(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2)1225,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3)1222,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 (L 1,L 2,C 2)O U ∙(V)i U ∙(mV) 增益A 相位差谐振频率f 0 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kHz)理论值(kHz) (5mH,100uH,200nF ) 4.407 88.072 50.02 50 180° 5.000 4.983 4.407 88.068 (5mH,100uH,100nF ) 4.344 86.596 50.16 50 180° 7.058 7.047 4.345 86.588 (2mH,100uH,100nF )4.322 214.285 20.1620180°11.0310.9834.322214.290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增益:实验测量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误差在1%以内。
振动测试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振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3. 学会分析振动测试结果,了解振动特性;4. 为振动测试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振动测试是研究物体在振动下的特性和行为的一种实验方法。
通过振动测试,可以了解物体的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
本实验采用加速度计和振动分析仪进行振动测试。
三、实验仪器1.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振动加速度;2. 振动分析仪:用于分析振动信号,获取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3. 振动测试支架:用于固定加速度计和振动分析仪;4.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振动信号;5. 激励装置:用于驱动振动测试支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加速度计和振动分析仪固定在振动测试支架上;2. 将加速度计安装在激励装置上,调整加速度计的测量方向;3.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激励装置,设置振动信号的频率和幅值;4. 启动激励装置,开始振动测试;5. 利用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加速度信号,并进行分析;6. 记录振动测试结果,包括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7. 分析振动测试结果,了解振动特性;8. 对比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研究振动对物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频率:通过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计算出振动频率。
在本实验中,振动频率约为100Hz。
2. 振幅: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计算出振动幅值。
在本实验中,振动幅值约为0.5g。
3. 相位: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计算出振动相位。
在本实验中,振动相位约为-90°。
4. 振动特性分析:通过对振动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振动频率与激励信号的频率一致;(2)振动幅值随激励信号的幅值增大而增大;(3)振动相位与激励信号的相位差约为-90°。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振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2. 通过振动测试,可以了解物体的振动特性,为振动测试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3. 振动测试结果与激励信号的频率、幅值、相位等参数密切相关。
正弦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基本原理1.正弦振荡器的组成:(1)放大电路:作用是放大信号;(2)反馈网络:正弦振荡的反馈网络选择正反馈;(2)选频网络:保证输出为正弦波,即让电路满足自激振荡条件并且在放大器的作用下产生正弦波,然后将正弦波转换成方波;(3)稳幅环节:使电路能从|AF|>1过渡到|AF|=1,从而达到稳幅振荡(4)所需元件及芯片:集成运算放大器(TL084CN)、二极管(IN4007)、固定电容(10nF)及各种型号电阻。
2.基本文氏电桥振荡器基本文氏电桥反馈型振荡电路如上图所示,它由运算放大器与具有频率选择性的反馈网络构成,施加正反馈就产生振荡,然后即可产生正弦波。
运算放大器施加负反馈就为放大电路的工作方式,施加正反馈就为振荡电路的工作方式。
图中电路既应用了经由R3和R4的负反馈,也应用了经由串并联RC网络的正反馈。
这个电路有两部分组成,即方框里的放大电路和由R1、R2、C1和C2组成的选频网络。
3.正弦振荡的建立与稳定由图知,1 RCωω==时,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可以形成正反馈系统,因而有可能振荡。
所谓建立振荡,就是使电路自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振荡,由直流电变为交流电。
对于RC振荡电路来说,直流电源就是能源。
由于电路中存在噪声,它的频谱分布很广,其中也包括有1 RCωω==这样的频率成分。
这种微弱的信号,经过放大,通过正反馈的选频网络,使输出幅度愈来愈大,最后受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的限制,使振荡幅度自动的稳定下来。
当正弦振荡建立起来过后,就可以产生正弦波,并且配合相应的选频网络选择需要的频率,这样就可以产生相应频率的正弦波。
5.正弦波转化成方波原理图6.方波转化成正弦波原理图二.实验步骤1.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结合模拟电路的相应知识画出初始的原理图;2.画好原理图过后将原理图在multisim软件中进行仿真,当仿真得出正确的频率和波形的时候就开始画PCB的原理图,各图形分别如下:(1)multisim仿真原理图(2)multisim仿真波形(3)dxp软件所画原理图3.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开始领取原件与电路板进行焊接,焊接结束后就仔细检查电路是否连接错误或者原件连接错误;4.焊接完成后即开始进入实验室进行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多次的测试与重新焊接电路仍然没有调试出来。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实验报告
新疆大学实训(实习)设计报告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设计题目: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RC)班级:机械10-5班学生姓名:盛晓亮学生学号:20102001007指导老师: 玛依拉完成日期:2012.7.5RCfnπ21=;(式4)图6 RC串并联电路这说明只有符合上述频率nf的反馈电压才能与0•U相位相同。
这时的反馈系数为31==••UUF f(式5)可见,RC串、并联电路既是反馈电路又是选频电路。
ωω•υF31ωωο90ο90-fϕο图7 幅频特性图8 相频特性2.自励振荡的幅度条件:反馈电压的大小必须与放大电路所需要的输入电压的大小相等,即必须有合适的反馈量。
用公式表示即ifUU=(式6)由于iUUA0=(式7)对于图6所示振荡电路,由于101R R A F+==3,故起振时o A >3, 即12R R F >, 因而要求F R 由起振时的大于12R 逐渐减小到稳定振荡时的等于12R 。
所以F R 采用了非线性电阻。
改变R 和C 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
四、设计内容与步骤1.内容(1)根据设计结果连接电路。
(2)分析和观察不同时间段输出波形由小到达的起振过程和稳定到某一幅度的全过程。
(3)参数设置,若参数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按指标要求调试电路。
2.步骤(1)在Multisim 平台上建立如图9所示的实验电路,仪器参数按图8所示设置:nF C C 1.021==;电阻4R +5R >23R ;4R >5R .调节1R (即21,R R 同时改变)使振荡稳定时满足Ω==K R R 5.521。
图9 RC 正弦波振荡仿真电路图调节直至震荡稳定时的输出信号观测示波器显示(如图10、11)a. 起震:电位器8%图10 起震时的图形b. 振幅最大且不失真:电位器55%图11 震荡稳定时输出信号的图形(2)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观测频率计数据(如图12所示)。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很重要的电路,在电子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实现信号产生和调制的基础,因此学习正弦波振荡器是学习电子工程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以及探究它的参数和特性。
实验设计:1.电路连接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构成为反馈电容C和反馈电阻R,而共同作用下,振荡器能够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2.器材准备我们需要以下器材:- 电阻R,可调范围0-22kohm;- 电容C,为470nF;- 操作放大器,使用的是UA741;- 示波器。
3.参数测量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电路中的R和C值。
然后,通过调整电位器,我们可以改变电路中的R值,进而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利用示波器,我们可以测量电路的输出波形,并通过测量峰峰值、频率和相位等参数,从而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电容值为470nF的情况下,电路的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并且频率在1KHZ左右。
当调整电位器改变电路中的R值时,可以观察到波形振幅随着R值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频率也有所变化。
具体数据如下:R/kohm|频率/KHZ|峰-峰值/V|相位/°--|--|--|--4.7||||10|1.18|495mV||15|1.03|863mV||20|0.91|1.2V||22|0.84|1.38V||24|0.78|1.54V||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R值的增加,频率变低,峰-峰值变大。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较大的R值下,电路的频率变得稳定,同时峰-峰值也变得更加平稳。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探究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参数和特性,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正弦波振荡器中,反馈电容和反馈电阻是关键构成部分,能够实现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2.在电容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电阻R值的增加,电路中的正弦波的频率降低,同时峰-峰值增大。
3.当R值达到一定范围时,电路的频率和峰-峰值变得更加稳定。
弦的振动实验报告
弦的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根据弦振动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弦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与实验结果对比,研究弦振动与结构及预紧力的参数关系。
实验内容
研究弦振动的固有频率与边界条件及弦的预紧力的关系,观察弦的节点及波峰波谷的形状。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弦为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物(砝码),弦上固定有几种质量块,通过对弦上质量块激励,可以获得弦振动的共振频率;改变重物的质量,可以改变弦的预紧力,从而改变弦的共振频率。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弦的振型。
图1 实验装置简图
实验仪器
测试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左侧为悬挂的重物。
取不同的悬挂重物,可以获得不同的预紧力,测取不同预紧力下弦的共振频率,可以得到弦的振动频率与预紧力的关系。
图2 实验装置图
图3 实验装置局部放大图
实验步骤
1:用非接触式激振器对准悬索的某一质量块,并保持初始间隙4-5mm,用标准砝码组弦丝张力1Kg.
2:激振器接入正弦信号后,对系统产生正弦激振力,系统将发生振动,激振信号频率由低到高缓慢调节,观察质量块的振动幅值及系统的振动形态,即可打找到系统在张力为1Kg时各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3:然后增加砝码分别为2、3、4、5Kg,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到张力为2、3、4、5Kg时的保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通过眼睛观察弦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形态,得到其共振频率。
改变预紧力(增加砝码数),得到其固有频率。
表一不同预紧力下的弦的固有频率
图4可观察得到的一阶振型。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振动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弦振动的基本特性,通过观测弦的振动模式和对其频率、振幅等参数进行测量,深入了解弦振动的基本物理原理。
一、实验过程:1. 实验用材料及仪器:弦绳、振动发生器、电子天平、尺子、千分尺、TFD-Y力传感器、计算机。
2. 实验步骤:(1)将弦绳固定在扣板的两端,调整弦绳的长度为1m,通过电子天平测量弦绳的质量m,并计算线密度μ=m/L。
(2)振动发生器产生一定幅度的正弦波信号,将信号输出到弦绳处,使弦绳产生振动。
(3)通过千分尺测量弦绳的直径d,通过尺子测量弦绳的长度L。
(4)在弦绳的中央、四分之一处、四分之三处等位置安装TFD-Y力传感器,记录不同位置处的拉力大小,从而了解弦绳不同部位的张力分布情况。
(5)改变振动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记录弦绳在不同频率和幅度下的振动模式和振幅大小。
二、实验结果:1. 弦绳线密度μ=5.5x10^-4kg/m2. 弦绳直径d=0.46mm,长度L=1m。
3. 不同位置处的弦绳拉力大小:在弦绳中央处读数为3.318N,四分之一处读数为1.958N,四分之三处读数为1.995N。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弦绳中央处的张力是最大的,而弦绳两端处的张力较小。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测量不同振幅下的共振频率。
实验结果表明,频率与振幅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在共振频率处,振幅达到了最大值。
三、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弦绳中央处的张力是最大的,而弦绳两端处的张力较小。
这是由于弦振动时,位于弦振动中心的点振幅较大,拉紧弦绳的张力也就较大,而位于两端的点振幅较小,拉紧弦绳的张力也随之减小。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频率与振幅呈正相关关系,在共振频率处,振幅达到了最大值。
这是因为共振现象是由强迫振动与自由振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外界产生周期性的力驱动振动物体,运动物体存在一定的阻尼,外界驱动力阻止了该振动物体受到阻尼作用受到的减弱,使得振幅变大,所以我们在共振频率处观察到了弦振动的最大幅值。
弦振动实验终结报告
“弦振动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弦振动形成的驻波并用实验确定弦振动时共振频率与实验条件的关系。
2、学习用一元线形回归和对数作图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3、学习检查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根柔软的弦线两端被拉紧时,加以初始打击之后,弦不再受外加激励,将以一定频率进行自由振动,在弦上产生驻波,自由振动的频率称为固有频率。
如果对弦外加连学的周期性激励,当外激励频率与弦的固有频率相近的时候,弦上将产生稳定的较大振幅的驻波,说明弦振动系统可以吸收频率相同的外部作用的能量而产生并维持自身的振动,外加激励强迫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
当外激励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将出现共振,最小的固有频率称为基频。
实验还发现,当外激励频率为弦基频的2倍,3倍或者其他整数倍时,弦上将形成不同的驻波,如图1所示,这种能以一系列频率与外部周期激励发生共振的情形,在宏观体系(如机械、桥梁等)和微观体系(如原子、分子)中都存在。
弦振动能形成简单而典型的驻波。
弦振动的物理本质是力学的弹性振动,即弦上各质元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沿垂直于弦的方向发生震动,形成驻波。
弦振动的驻波可以这样简化分析:看作是两列频率和振幅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行波叠加而成。
在弦上,由外激励所产生的振动以波的形式沿弦传播,经固定点反射后相干叠加形成驻波。
固定点处的合位移为零,反射波有半波损失,即其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差π,在此处形成波节,如图1中的O和L两个端点所示。
距波节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位相同,此处合位移最大,即振幅最大,形成波腹。
相邻的波节或者波腹之间为半波长。
两端固定的弦能以其固有频率的整数倍振动。
因此弦振动的波长应满足:式中L为弦长,N为正整数。
因波长与频率之积为波的传播速度v,故弦振动的频率为:由经验知,弦振动的频率不仅与波长有关,还与弦上的张力T和弦的密度ρ有关,这些关系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研究。
用波动方程可最终推出弦振动公式为:三、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XY弦音计是代替电子音叉的新仪器。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领域中,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重要的电路。
它通过产生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在许多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搭建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电源供应器、信号发生器、元件(如电容、电感、电阻)和示波器。
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给定的电路图,依次连接元件和仪器。
确保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2. 设置电源:将电流源供应器连接到电路,调整输出电压,并保证电源稳定。
这是实现正弦波振荡的基础。
3. 信号发生器设置: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一个直流参考电压,作为振荡器的输入信号。
逐步调整频率,找到振荡器产生最稳定的正弦波的频率。
4. 输出测量: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示波器的屏幕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数值,使输出波形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工作原理与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相互作用。
根据霍尔的理论,正弦波振荡器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放大环路增益大于1并且相位延迟为360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器和RC网络作为反馈网络。
RC网络是由电容和电阻串联而成,起到了相位延迟的作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导致输出信号在反馈回路中相位延迟,满足相位延迟的要求。
此外,电容和电阻的数值也决定了输出信号的频率。
放大器的设计是整个电路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我们可以控制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幅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和元件数值,同时结合反馈网络的设计,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波输出。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电路中元件的数值和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成功实现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可以明显地看出,输出信号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频率的可调范围也较广,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电路中存在一些不理想因素,如元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放大器的失真等。
最新正弦振荡器实验报告
最新正弦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设计、搭建并测试一个基本的正弦振荡器电路。
通过实验,我们将进一步理解正弦波的产生原理,振荡器的工作方式,以及电路元件对振荡频率和波形的影响。
实验设备和材料:1. 运算放大器(如LM741)2. 电阻器、电容器(用于形成RC振荡电路)3. 电源(±15V)4. 示波器(用于观察输出波形)5. 面包板(用于临时搭建电路)6. 跳线实验步骤:1. 根据预先设计的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RC振荡器电路。
电路主要由运算放大器、电阻器和电容器组成。
2. 连接电源,为电路提供所需的±15V电压。
3. 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振荡器电路的输出端,以便于观察输出波形。
4. 打开示波器,调整适当的时间和电压尺度,确保正弦波形清晰可见。
5.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值,观察并记录不同组合下振荡频率和波形的变化。
6. 确保振荡器在不同的电源电压下都能稳定工作,并记录波形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1. 在标准电阻和电容值下,振荡器成功产生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波形频率和振幅符合预期。
2. 电阻和电容值的改变导致了振荡频率的显著变化,这与理论上的RC 振荡器频率公式相符。
3. 在不同的电源电压下,振荡器的波形稳定性有所差异。
在推荐的电源电压范围内,波形最为稳定。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正弦波形的质量和稳定性受到电路元件参数和电源电压的影响。
通过调整元件参数,我们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振荡频率。
此外,实验也表明,电源电压的稳定性对于振荡器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并测试了正弦振荡器电路。
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设计的正确性,并加深了对正弦波产生原理的理解。
未来的工作可以包括进一步优化电路设计,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波形质量。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掌握LC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掌握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EQ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利用EWB软件绘制出如图1.7的西勒振荡器实验电路。
2. 按图设置各个元件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观察振荡波形,读出振荡频率,并做好记录3. 改变电容C 6的值,观察频率变化,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3中。
4.改变电容C4的值,分别为0.33μF和0.001μF,从示波器上观察起振情况和振荡波形的好坏,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3中。
5.将C4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观察振荡波形,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4中。
四、暑假记录与数据处理1、电路的直流电路图和交流电路图分别如下:(1):直流通路图(2)交流通路图2、改变电容C 6的值时所测得的频率f的值如下:3、C4 0.033μF 0.33μF 0.01μFC6(pF)270 470 670 270 470 670 270 470 670F(Hz)494853.5 403746.8 372023.8 32756.8 32688.2 32814.4 486357.7 420875.4 373357.2(1)、当C4=0.033uF时:C6=270pF时,f=1/T=1000000/2.0208=494853.5HZC6=470pF 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C6=670pF 时,f=1/T=1000000/2.6880=372023.8HZ(2)、当C4=0.33uF时:C6=270pF时,f=1/T=1000000/30.5280=32756.8HC6=470uF时,f=1/T=1000000/30.5921=32688.2HZC6=670uF时,f=1/T=1000000/30.4744=32814.4HZ(3)、C4=0.01时:当C6=270uF时,f=1/T=1000000/2.0561=486357.7HZ当C6=470uF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当C6=670uF时,f=1/T=1000000/2.6784=373357.2HZ2、将C4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的频率和波形如下:Rp(KΩ)50 40 30 20 10 0F(HZ)403746.8 416666.7 420875.4 425170.1 422582.8 529553.3 (1)、当Rp=50k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2)、当Rp=40k时,f=1/T=1000000/2.4000=416666.7HZ(3)、当Rp=30k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4)、当Rp=20k时,f=1/T=1000000/2.3520=425170.1HZ(5)、当Rp=10k时,f=1/T=1000000/2.3664=422582.8HZ(6)、当Rp=0k时,f=1/T=1000000/2.3280=529553.3HZ总结:由表一可知,当C4较大(既为0.33PF)时,不管C6如何变化,电路所输出的波形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失真。
[精品WORD]振动试验报告模板
试验 结果说明:
X 轴方向与 Z 轴方向无法试验,测试结论为 Y 轴方向的结果。
试验结论:
注:本报告仅对检送样品负责。 主管: 测试者: 日期:
a.J-25A 振动试验机 测试 设备 测试 方向 测品 净重 测品 毛重 振动 包装 样机 序号 测试 要求 备注 1. 4. b.工作台面尺寸: 400mm x400mm 自动
2. 5.
3. 6.
无包装样机按规定试验,试验前后的各项功能均能正常工作。 振动试验三轴方向如下图
Hale Waihona Puke 三轴方向说明: Y轴X轴 Z轴
振 动 试 验
产品名称: 产品料号: 试 验 环 境 a.温度: b.相对湿度: ℃ % 型号: 送样日期: 数量: 台 报告编号: QA11
a.振幅:0.75 / 0.15mm. b.振动频率:10-30-10Hz / 30-55-30Hz c.振动加速度:0.75G 试 验 条 件 d.振动轴方向:X’Y’Z 三轴方向 X 轴方向: 各 5 次 e. 振动方式 Y 轴方向: 各 5 次 Z 轴方向: 各 5 次 手动 测品尺寸 彩盒尺寸 固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48.57153.64151.9151.63151.42156.67149.17142.64150.05145.656.02
5.79
5.77
6.03
5.78
5.74
5.86
5.59
5.56
5.61
1#
2#
3#
4#
5#
6#
7#
8#
9#
10#
147.52154.01152.39151.3152.12157.37148.47144.38152.17147.256.08
5.81
5.87
6.12
5.88
5.79
5.83
5.88
5.67
5.71
备注 Notes:具体试验状态及试验频率谱曲线见附页。
试验照片Test Picture:
图84 振动试验工装
试验前
试验后
测试电压12V 、测试压力400kPa
电流件号流量电流
试验结果 Test Result:
合格/OK
试验结果描述 Test Result Description:经检测,各燃油泵试验件在正弦振动试验后满足流量特征曲线要求。
件号流量试验设备Test Equipment:
振动台、燃油泵基本性能综合测试台
试验方法Test Method:
1.参照DIN EN 60068-2-64,垂直和水平方向各24h,扫频速率1 Oktave/min。
位移振幅:正弦;振幅3mm,10Hz~18Hz/18Hz~10Hz;加速度振幅:40m/s2,18Hz~60Hz/60Hz~18Hz。
2.控制点在振动台面和产品之间,不加压和通电,如实车安装方式固定在振动台上,工装在振动频率范围内不能有共振现象(装置参考下图)。
试验要求Test Requirement:满足流量特征曲线要求;试验后,开始耐久试验AK-LH 15:5.3.2。
试验目的 Test Purpose:模拟整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燃油泵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试验依据 Test Accordance:样品数 Sample Quantity:试验日期Test Date:
试验类型Test Type:■DV □PV □例行Routing Test □其它 Other:申请人Applicant
试验名称 Test Item:正弦振动试验
正弦振动试验报告模板Test Report
报告编号Report Number:样品名称Sample Name :
燃油泵
零件号Part No。